经审议,我局拟于近日内批准《湘潭 (略) 1万辆/年报废新能源及相关机动车拆解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现就环评相关情况予以公示5个工作日,如有意见,请在公示期内向我局来信来电进行反映。
联系电话:0731-*
联系地址: (略) 高新区晓塘路9号
听证告知: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自公示之日起五个工作日内申请人、利害关系人可对以下拟作出的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批复决定提出听证申请。
项目名称 | 1万辆/年报废新能源及相关机动车拆解项目 |
建设单位 | 湘潭 (略) |
建设地点 | 湘潭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光华路与幸福路交汇处东北角 |
环境影响评价文件编制单位 | 湖南 (略) |
建设项目概况 | 湘潭 (略) 拟投资2060万元选址于湘潭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光华路与幸福路交汇处东北角建设1万辆/年报废新能源及相关机动车拆解项目。项目租赁湘潭 (略) 现有3#栋厂房7、8#(部分)仓库、4#栋厂房进行建设。项目仅从事一般性质使用的机动车拆解,不接收槽罐车、危险化学品运输车等特殊装备车辆,不涉及汽车破碎(项目仅使用切割工具对总成等大件进行切割分解,无破碎工序)及产品再加工等。项目总用地面积10000m2,主要建设内容包括在4#栋厂房设置废机动车拆解车间、3#栋厂房7、8#(部分)仓库设置停车库房及配套建设相关设施等。项目主要原辅料包括报废小型机动车8000辆,大型机动车(废旧客货车)500辆、废旧摩托车1500辆;主要设备包括地磅、气动扳手、风炮、工具车、多功能拆车机、金属打包机、起重机、氟利昂回收装置、汽车举升平台、摩托车拆解平台、等离子切割机、绝缘承重货架等212台套;汽车主要拆解工艺包括报废车进场、检查登记、临时堆存、拆解预处理、临时存储、主体拆解、精细拆解、储存管理等;摩托车主要拆解工艺包括检查登记、临时贮存、拆含油零件/拆锂离子电池零件、拆除零部件、切割、进库暂存等。项目须取得商务部门相关许可后方可投入运营。 |
主要环境影响和环境保护对策与措施 | 1、施工期环境管理。项目合理布置施工设备,选用低噪声设备,施工噪声应符合《建筑施工场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523-2011)及所在区域声环境功能区相关要求。 2、水污染防治工作。厂区实行“雨污分流”原则。初期雨水经沉淀处理后回用作地面冲洗用水,地面清洁废水经油水分离处理后回用于厂区绿化及洒水抑尘,不外排;生活污水经隔油池、化粪池处理达《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 8978-1996)表4中三级 (略) 政污水管网排入湘潭河东污水处理厂集中处理。 3、大气污染防治工作。废油液抽取工位上方设置集气罩对废气进行收集,经“两级活性炭吸附”装置处理后通过一根15m高排气筒排放,外排废气中非*烷总烃须达到《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16297-1996)相关标准要求。按照《挥发性有机物无组织排放控制标准》(GB37822-2019)中相关要求,采取有效措施减少废气无组织排放。项目拆解车间进行全封闭,拆解切割过程中产生的烟尘经移动式烟尘净化器收集处理,制冷剂抽取采用密闭式回收,气囊引爆使用专门的密闭设备,安全气囊引爆产生的粉尘采用引爆装置自带的布袋除尘装置进行收集,危废暂存间设置气体收集装置和活性炭吸附装置处理,确保无组织废气排放达到《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16297-1996)相关标准要求。 4、噪声污染防治工作。选用低噪声设备、合理布局,并在拆解车间设置实墙和隔声门窗。项目厂界噪声排放须满足《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348-2008)中3类标准要求。 5、固体废物污染防治工作。严格按照“资源化、减量化、无害化”原则,将各类固体废物分类收集贮存、转运、综合利用。废钢铁、废有色金属压实打包后,作为拆解物品外售给相关回收单位,废塑料、废橡胶、废气囊、废玻璃及废皮布制品交由具有相应处理能力或经营范围的单位利用和处置,不可利用废物定期送至工业废物处置场处理。废油液、废制冷剂、废铅蓄电池、废电路板及电子元器件、废电容器、废尾气催化剂、废液化气罐、石棉废物、含油抹布、隔油池油泥及废气处理废活性炭等危险废物分类收集于符合规定的容器中,分区贮存于危废暂存间,由有资质单位转运处置。项目须在厂区内配套建设足够容量的一般固废临时贮存库和危险废物临时贮存库,严格按照《一般工业固体废物贮存、处置场污染控制标准》(GB18599-2020)、《危险废物收集、贮存、运输技术规范》(HU2025-2012)及《危险废物贮存污染控制标准》(GB18597-2023)要求进行管理。厂区合理划分防渗区域,并采取有效防渗措施,防止污染土壤及地下水环境。生活垃圾收集后及时清理, (略) 环卫部门处理。 6、做好环境风险防范措施。环境风险防范工作。加强生产和环保管理,提高清洁生产水平,设置专职环保管理人员,注意环保设施的日常维护,制定相关规章制度,确保各项环保设施稳定运行。建设事故应急设施,制定事故应急预案,建立健全风险事故应急处理机制,避免风险事故的发生,减缓对环境的不利影响。 |
建设单位开展的公众参与情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