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项目建设的主要环境影响 (一)对大气环境的不利影响。施工期产生的施工扬尘、车辆运输扬尘、尾气、运营期大汽车尾气及沿线服务设施厨房内产生的油烟废气等对周围大气环境产生一定的影响。 (二)对地表水环境的不利影响。施工废水、施工营地生活污水、运营期沿线服务设施管理服务人员和司乘人员产生的生活污水对地表水环境产生一定的影响。 (三)对地下水环境的不利影响。施工期隧道施工可能对沿线村庄饮用泉点及隧道周边地下水产生不利影响。 (四)对声环境的不利影响。施工机械和施工期运输车辆、运营期车辆噪声会对周围声环境及保护目标产生一定的影响。 (五)固体废弃物的环境影响。施工期产生的建筑垃圾、生活垃圾以及土石方,运营期沿线服务设施产生的生活垃圾对周边环境产生的一定影响 (六)生态环境的影响。工程弃渣、施工场地布设等临时工程设施以及公路建设将改变土地原有使用性质,将会使沿线的植被受到破坏、农田损失、生态系统和景观受影响、加剧水土流失。 (七)环境风险影响。运输车辆发生交通事故,尤其是发生危险物品泄漏事故或翻入河中,对水环境造成污染。 二、项目设计、建设和生产过程中应重点做好的工作 (一)严格落实大气环境保护措施。严格按照《 (略) 生态 (略) 交通运输厅关于加强高等级公路建设项目施工扬尘污染防治的通知》(云环发〔2021〕6号)文件要求落实施工扬尘污染防治责任,全线集中设置拌合站,采用先进的沥青混凝土拌合设备,拌合站站场设置远离环境空气敏感点,对施工道路和运输材料道路定期洒水,及时清扫路面,经过村庄及人口密集区的施工道路应采用不易产尘的物料进行硬化。施工工地内堆放建筑材料,应按照“粉状入仓、块状入棚”的原则。运输筑路材料的车辆加盖篷布,料场远离居民点并遮盖。合理设置弃渣场,弃渣场应远离以居住、医疗卫生、文化教育、科研、行政办公等为主要功能的环境敏感区。拟设置的拌合站需按环评要求进行选址,并采取严格的防尘措施。加强公路两侧绿化,采用一些具有良好空气净化作用的植物作为两侧的绿化带以吸收尾气。运行期定期组织对路面进行清扫,加强对隧道通风设备的维修、管护,辅助设施的厨房应配备油烟净化设施。严格执行环境空气监测计划。 (二)严格落实地表水环境保护措施。施工场地生活污水经隔油、化粪池等处理后回用,不外排;桥墩施工期尽量选在枯水期,施工完毕将钻渣及时清理,禁止将施工固体废物、废油、废水等弃入水体;堆放场地不得设在水体岸边,并采取遮盖措施,减少冲刷影响;对混凝土生产废水、搅拌车冲洗废水进行沉淀处理,沉淀后的废水回用不外排。在跨越南朗河水生野生动物县级自然保护区的桥梁、勐滨互通E匝道EK1+180南*河大桥桥梁起止点处设置重要水域警示牌和减速慢行标志,共12块标志牌,并设置摄像头进行监控。隧道涌水采用“三级沉淀池(增加隔油气浮处理设施)+絮凝沉淀”处理达标后回用,回用不完的达《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一级标准后外排。其中,松山林1号隧道、松山林2号隧道、阿永1号隧道邻近澜沧县南朗河水生野生动物自然保护区,隧道施工废水及施工涌水均不外排。沿线附属设施废水经一体化污水处理设施处理达到《城市污水再生利用 城市杂用水水质》(GB/T 18920-2020)标准后用于场区及公路周边绿化浇灌或化粪池收集后农肥施用,不外排。同时,降雨时期,处理后的污水排入储水池,待晴天回用。勐滨匝道收费站等沿线收费站养护工区和隧道管理等附属设施所产生的生活污水采用地埋式改进型化粪池进行污水处理后农用,不得排入南朗河水生野生动物县级自然保护区水体及上游南*河、热水塘河,以及南垒河等其他自然水体。 (三)严格落实地下水环境保护措施。施工过程中需要注意关注沿线居民饮用水情况,特别在线路有变化的情况下,应对线路两侧200m范围内饮用水源进行排查,提前采取措施以保证居民用水。项目施工可能对窝拖寨隧道大老寨脚泉眼造成水量减小甚至干涸的影响,从而直接影响窝拖寨村、卡大寨80户约290人饮用水。由于路线不可避让,建设单位拟定斯戈瓣落嘎箐(南甸河支流源头)作为窝拖寨居民备用水源,供水工程的建设和维护管理由建设单位负责。澜沧拉祜族自治县人民政府已出文同意建设单位提出的供水方案及应急保障措施。方案实施 (略) 交通运输局,工程建设及后期维护管理费 (略) 交通运输局负责。同时, (略) 交通运输局承诺,在窝拖寨隧道开工前完成该备用水源供水应急保障方案设施的建设,保障居民饮用水安全。服务区严格落实分区防渗。 (四)严格落实声环境保护措施。施工期严格进行施工噪声的控制,通过采取选用低噪声施工机械、加强施工管理、合理安排爆破时间等措施降低施工噪声的影响。在场区靠环境敏感保护目标侧设置移动声屏障,减小对保护目标的噪声影响。严格控制沿线国土空间规划,不在线路两侧噪声超标范围内新建学校、医院、居民住宅等声环境敏感建筑物;对运营近、中期超标的5处敏感点(富本村、糯各上寨、糯各下寨、水塘、澜沧上海新纪元第二民族中学)采取声屏障降噪措施,对于近、中期未超标而远期超标的那养散户、勐白村贺恩拉祜寨定期进行跟踪监测,根据监测结果及受影响情况确定措施。 (五)严格落实固体废物处理措施。工程施工弃方全部堆存于规划设置的弃渣场;建筑垃圾回收利用或用于场地平整,其余运送至指定的建筑垃圾堆场处置;生活垃圾集中收集后交由当地环卫部门处置。 (六)降低生态环境影响措施。施工期严禁越界施工;加强对原生植被重点分布路段的保护,严禁工程随坡弃渣或边挖边弃的野蛮施工行为。工程芒糯隧道出口与芒东隧道入口段K6+510-K6+850段下方即为季节雨林和半常绿季雨林,工程该段需重点加强监管,需将弃渣统一由上方修筑施工便道运至附近的弃渣场内集中堆放,严禁将隧道弃方随坡堆倒。严禁临时施工生产生活区以及弃渣场设置于回旺水库径流区(K43+800-K45+900)、南*河河谷(K5+500-K8+000)、南朗河河岸及生态保护红线分布路段的生态保护红线(K10+410-K10+800及其路左区域)。严格落实植被保护、恢复及野生动物保护措施,加强施工人员管理。工程沿线跨河桥梁以及跨回旺水库的桥梁(回旺箐1号、2号大桥)桩基开挖和施工应安排在旱季施工。跨越南朗河的桥梁工程桥墩桩基施工避开南朗河自然保护区内鱼类的繁殖期(每年3-7月)。做好公路边坡及弃渣场地、施工便道、施工生产生活区等临时场地的生态修复工作,公路管理及养护部门应加强管理和宣传教育,确保植被不受破坏。严格落实生态保护红线保护措施。工程占用林地须按相关管理规定办理相关手续或补偿措施,降低影响。 (七)环境风险防范和应急措施。在全部跨越及伴行水体路段两侧安装加强型防撞栏、防撞墩等,共计8869.47m(单侧)。在跨越及伴行南朗河水生野生动物自然保护区的路段,共设置径流收集系统10处、径流收集管3.586m、事故池584m3/10个。加强道路管理、维护和危险品运输管理;制定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定期开展应急演练。 公众参与:按照要求开展了公众参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