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 (略) 教育厅办公室关于开展2022年本科高校教育教学研究项目申报工作的通知》(闽教办高〔2022〕7号),经高校推荐、专家评审,现将拟立项名单予以公示(名单详见附件)。
公示时间:**日至12日。
公示期内,任何单位和个人如有不同意见,可以书面形式实名向我厅提出,并附相关证据材料。单位提出异议,须在异议书面材料上加盖单位公章,并写明联系人姓名、通讯地址和电话。个人提出异议的,须在异议材料上签署本人真实姓名、工作单位、通讯地址和电话等信息(我们将为反映人保密)。
联系电话:0591-*(省教育厅高等教育处)
0591-*(驻省教育厅纪检组)
通讯地址: (略) 鼓楼区鼓屏路162号
邮政编码:*
电子信箱:*@*jsjyt.cn
(略) 教育厅
**日
附件1
(略) 级教育教学研究项目(重大项目)拟立项名单
序号 | 学校 | 项目名称 | 负责人 | 参与人员 |
1 | 厦门大学 | 面向航空发动机卓越工程师培养的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质量提升 | 尤延铖 | 王晓光 、朱呈祥、许伟伟、黄玥、孙洪飞、董一巍、吴了泥、殷春平 |
2 | 厦门大学 | 面向中国式现代化的公共管理学与政治学研究生课程思政教育教学体系建设 | 魏丽艳 | 吕志奎、罗思东、李丹、夏路、李德国、林雪霏、刘昭阁、周茜、李倩、杨荣罡、林艾 |
3 | 厦门大学 | 会计学本科教学模式重塑与教学内容迭代:制度变革、非正式制度与因果关系 | 杜兴强 | 蔡宁、张国清、曾泉、刘峰、熊枫、郭晓梅、章永奎、申屠李融、林涛 |
4 | 厦门大学 | 以学为中心跨专业共建共享基础课程的研究与实践 | 苏培峰 | 杨柳、宋翀、陈理想、吕鑫、朱亚先、金贤安、张武虹、郑兰荪、洪炜、雷越 |
5 | 厦门大学 | 以学生成长 (略) 系大类课程体系优化与实施 | 李勤喜 | 程喆、薛茂强、林忠宁、朱铉、叶军 |
6 | 华侨大学 | 新基建背景下土木类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 | 李海锋 | 李海锋、曾志兴、许斌、罗漪、郑双杰、阚晋、赵珧冰、宁西占、林建平、吴俊超、崔海琴、刘天姿 |
7 | 华侨大学 | 给排水科学与工程国家一流本科专业新工科创新教学研究与改革 | 李飞 | 邹景、胡奕博、马红芳、徐垒、周真明、黄华山、廖晓斌、曾庆玲、曹威、闫慧芳、陈丹杰 |
8 | 华侨大学 | 同向同行视角下港澳台学生国情教育实践课程体系建设研究 | 陈捷 | 周超、黄宗喜、蔡立强、胡璐、张永强、林金城、黄为杉、黄洁萍、侯典举、李思远、黄少珩 |
9 | 华侨大学 | 新商科背景下工商管理专业境外本科生“一线四新六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 何培旭 | 衣长军、林春培、万文海、杨洪涛、裴学亮、刘闲月、徐小飞、康青松、李义斌、王茂丽、郑琳琳 |
10 | 福州大学 | 适应新发展需求的福州大学博士生培养体系改革研究与实践 | 黄剑东 | 范功端、黄文峰、张洪清、康建山、沈超君、石红梅、姜云飞、杨黄浩 |
11 | 福州大学 | “ (略) 化学学科联盟”建设背景下化学创新人才培养 | 郑寿添 | 谢在来、魏巧华、李金宇、刘旭莹、常凯、孙财 |
12 | 福州大学 | 福州大学一体化教学管理平台与数字教学资源建设研究 | 于岩 | 张友坤、钟春玲、黄少钦、廖万东、林志庆、黄金敢、李群、李明静 |
13 | 福州大学 | 产教研融合视角下大数据专业拔尖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 | 陈羽中 | 郭文忠、陈星、董晨、刘延华、张浩、柯逍、郭昆、於志勇、苏立超 |
14 | 福建师范大学 | 跨学科交叉融合:纪检监察人才培养模式探索 | 杨垠红 | 张莉、田振洪、李付雷、林艺芳、*兆增、董学智、龙俊、陈文、朱新屋、林娟 |
15 | 福建师范大学 | “一体两翼三核”:教育学类研究生整体质量提升研究 | 王伟宜 | 余文森、康敏、胡科、叶信治、张银霞、殷世东、洪明、*海东 |
16 | 福建师范大学 | “后疫情”时代信息化赋能人才培养的探索与实践 | 郑家建 | 杨发福、宋原、温志嵩、李溢明、范新明、吴文哲、涂怡弘、林文松 |
17 | 福建师范大学 | 艺以载道美以育人——新时代高校美育与思政协同育人新模式的探索实践 | 罗礼平 | 胡泊、叶佳亮、吴青青、王英暎、戴少娟、邱志军、乐有方、王裕亮、汪启华、邱志芳 |
18 | 福建师范大学 | “大思政”视域下高校专业课教师教学素养提升研究 | 雷虎强 | 陈秋华、唐雅君、杨来恩、高仁爱、杨林香、寇创 |
19 | 福建农林大学 | 基于农林产业需求的资源利用与植物保护专硕实践与创新能力培养探索 | 倪林 | 高芳銮、陈凤平、彭凌飞、李亚、潘晓鸿、于文涛、陈达炜、林美珍、徐会有 |
20 | 福建农林大学 | 食品工程类元宇宙VR交互实训探索与实践 | 陈继承 | 曾绍校、吴春华、严志明、陈炳智、黄莹、梁 鹏、刘莉萍、庞杰、叶 佳、林晓娟 |
21 | 福建农林大学 | 面向现代农业的生物学(育种)学科人才联合培养的探索和实践 | 吴建国 | 吴祖建、徐通达、欧阳鑫昊、张建福、王波、黄显波、叶玲娟、赵珊珊、陈炫、李琴珍、黄雅贞 |
22 | 福建医科大学 | 以培养创新能力为主线的研究生医学科研方法学课程群建设研究 | 何保昌 | 瞿书铭、任彩霞、陈法、汪靖、林达岑 |
23 | 福建医科大学 | 基于设计思维的《社区护理学》严肃游戏开发、设计及可用性评估 | 庄嘉元 | 庄嘉元、申玲、胡荣、赵惠芬、陈庚、李军婷 |
24 | 福建医科大学 | 新医科背景下预防医学专业本科生应急能力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 陈法 | 叶为民、杨素铧、何保昌、欧剑鸣、陈敏红、任南 |
25 | 福建中医药大学 | “崇德尚能 传承创新”深化中医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医教协同培养模式改革的探索与实践 | 陈银秀 | 何坚、黄杰、肖钦、陈倪济世、白乔、吴清武、陈小芳 |
26 | 福建中医药大学 | 中西医临床医学专业“三阶段五维度”思政与实践融合教学模式的构建 | 李西海 | 江澍、徐顺贵、翁剑飞、王晓宁、林 凡、陈锦团、李长征、俞 允 |
27 | 福建中医药大学 | 基于“五层次”的72主题《内经选读》混合式金课教学模式研究 | 蔡华珠 | 李花、陈谦峰、陈子杰、禄颖、乔文彪、李翠娟、赵心华、徐胤聪、高嘉骏、张洁、冯珂 |
28 | 集美大学 | “强师”与“新课标”双重背景下高校学科教学(语文)教育硕士培养的联动策略研究 | 刘利侠 | 张哲英、管雪莲、董于雯、王惠蓉、李征红、周畅、徐爱君 |
29 | 集美大学 | (略) 的农业硕士培养模式构建与实践 | 李健 | 王建、王力、刘光明、张铃玉、吴达仁、周磊 |
30 | 集美大学 | 基于虚拟教研室的跨区域教学发展共同体构建与研究 | 李雪 | 杨淑林、拓万兵、陈海蛟、李海川、郑捷琴、任璐颖、胡家伟、陈晓春、蔡琦、张帆、杨斯诗 |
31 | 闽南师范大学 | 面向东盟国际中文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 杨娟娟 | 黄金明、林枫、沈一凡、黄嘉璇、胡鸿影、钟建华、陈瑞松、肖模艳、洪水英、龙东华、吴海云 |
32 | 闽南师范大学 | “新工科”视角下软件工程专业建设与三创教育深度融合有效路径探究 | 周豫苹 | 林耀进、黄再祥、杨敬民、郭华龙、夏燕侠、祁超、黄慧、王育齐、魏志森、王月卿、郑艺峰 |
33 | (略) | 新工科背景下新能源车数字控制基础项目化教学平台创设的实证研究 | 赵卫 | 贾敏忠、张福江、黄晓伟、黄鼎键、钟 勇、张庆永、黄登峰、余 捷、吴婷 |
34 | (略) | “ (略) ”理念下的风景园林专业学生数字化设计能力构建研究 | 沈员萍 | 刘群阅、陈梓茹、胡赛强、柯美红、严世宏、周兴文、沈夏冰 |
35 | (略) | 电子信息专业硕士产教科教融合培养体系的研究与实践 | 熊飞兵 | 张宏怡、阮剑剑、施华、王大寒、赵晶、崔建峰、孙栋、陈译 |
36 | (略) | 新工科视域下多学科交叉融合的材料类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 | 张勇 | 张厚安、祁正兵、卢向军、孙东亚、左娟、李辉、谢建达 |
37 | (略) | 对接生物医药材料产业链的产教融合协同育人模式研究 | 陈毅挺 | 张燕杰、娄本勇、林曦、张晨、李艳霞、黄露、林棋、陈强、林春燕、张梅、邱桢丽 |
38 | (略) | “需求导向、分层一体”服装设计与工程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改革 | 刘运娟 | 李永贵、吕佳、殷薇、赵莉、谢小红、王强、王衍 |
39 | (略) | “一驱动 三坚守 五导向”:多领域艺术硕士“产学研”融合教育模式探究 | 吴志锋 | 吴雅蓉、陈超淼、陈火全、*欢、王燕顺、严文康、郑鹏飞 |
40 | (略) | 四大基础化学课程“一中心两课堂三对接四强化”教学模式的建构与实践 | 黄妙龄 | 崔玛琳、肖春妹、彭友元、徐峰、解庆范、郑燕玉、陈延民 |
41 | (略) | 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中产教融合基本范式的探索与创新 | 胡明强 | 刘倬、杨慧、赖永波、邱格磊、林贵文、林丽梅、周芳、陈伟、曾丽凌、唐琳 |
42 | (略) | 网格化治理融入高校“大思政”育人新格局的理论及其践行机制研究 | 黄颖 | 王龙辉、罗志锋、曾彩凤、陈 椿、林榕馨、刘统全、朱佳彬、陈雅茹 |
43 | (略) | 面向国家治理现代化的侦查学一流本科人才培养体系构建与实施 | 林伟 | 陈雁、褚红云、雷阳、陈晓云、黄小英、黄泽政、贾俣、廖凌宇、张俊山、黄艺彬、洪容容 |
44 | (略) | 警务行动类专业课程理论体系创新研究 | 庄海 | 柯多凯、倪强、李琴英、李冰、林阳东、徐婧、刘东风、黄忠武、张勇斌、徐衢、陈子琳 |
45 | (略) | 基于“木兰溪样本”的研究生“全过程”生态文明教育的探索与实践研究 | 赵晓旭 | 黄建辉、林授锴、李章良、饶艳英、林旺、张旭、贾雯 |
46 | (略) | 新文科背景下的工艺美术专业“人文型工艺师”培养模式研究 | 蔡晃 | 詹伟锋、许丽娟、殷小兵、陈高 |
47 | (略) | 特色思政:地方高校文化育人模式改革研究 | 李文芳 | 程德华、林建胡、黄蕾、詹伟锋、曾伟、许元振、王中晓、林建伟 |
48 | (略) | 运用虚拟教研室打造大中小学校《学习心理辅导》实践共同体的探索与实践 | 林晖芸 | 姜燕琴、黄琼、温燕、刘菲菲、何冬秀、陈春梅、杨阿琼 |
49 | (略) | 新工科视域下化学化工类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可持续发展研究与实践 | 李奇勇 | 肖旺钏、邹志明、罗菊香、李鲁闽、吴志鸿、李强、林明穗、孙刚、李增富、石庆会、房岩 |
50 | (略) | 数字化背景下地 (略) 校实验室安全管理新体系的构建与实践 | 张丽华 | 张君诚、董国文、许明春、傅容芳、刘军茹、张雯娟、龚兵丽、何叶、何宁、朱伟健 |
51 | (略) | 机械类专业大学生科技创新应用能力培养机制的构建与实践 | 林权 | 潘应晖、刘其南、林铮、郭波、陈丽军、陈镔、叶希梅、邵海龙、方石银、杨儒骁、张昭 |
52 | (略) | 基于OBE理念的学前教育实践教学体系改革研究 | 岳玉阁 | 邓惠明 |
53 | (略) | 面向新文科的商科专业人才培养体系探索与实践 | 杨晓翔 | 卜新宇、郭竞、庄惠明、郭华月、郑宇、许碧娟、陈艳、俞强 |
54 | (略) | 立德树人 (略) 校课程思政协同创新研究 | 张建雄 | 洪璇、王娟、吴宝捷、刘晓如、苏清芳、刘磊、王笑、黄凯、杨贤德、武闯、纪晴 |
55 | (略) | 地方高校传统工科专业新工科人才培养的改革与实践 | 刘伟 | 郝玉良、张颜艳、周著学、王淑坤、张彦陟 |
56 | 福州 (略) | 交叉融合、五微并举:“数字+”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索 | 叶福兰 | 姚洁、曾姣艳、宁正元、刘贤昌、谢亚君、谢人强、袁晓建、叶倩倩、陈黎飞、李莉、陈海量 |
57 | 泉州 (略) | 新时代背景下地方应用型高校新文科建设研究与实践 | 杨元挺 | 陈鸿雁、岳爱臣、骆训栩、亓梦佳、陈瑞华、吴炳全、谢陈梅、张茉莉 |
58 | (略) | 基于职业核心能力培养的应用型本科实践教学体系改革研究 | 孙福权 | 王衍宇、张容娟、兰石财、王林杰、张其春、何锡梗、王苹、陈博文、陈菲 |
59 | (略) | 应用型本科高校人才培养质量保障体系的构建与实施 | 乔海曙 | 杨海晋、孙福权、达新宇、罗成立、张自欣、陈伯琼、王林杰、陈博文、谢凡、刘雨桐、陈璐颖 |
60 | (略) | “岗训赛证”四元融通的实践技能提升体系构建与实践 | 林承奇 | 郝春莉、黄华斌、王燕云、肖玉娟、林丽丽、蔡尽忠、王艳、邓盈 |
61 | (略) | “大思政课”实践教学体系的探索与实践 | 李旭 | 曾富珍、林树生、林雪珍、黄鑫英、黄沿海、王福民、郭伟、王丽红、陈范武、苏清山、曾荣根 |
62 | (略) | 架构“艺工融合”、创新“多元协同”的设计人才培养实施路径研究 | 张晓霞 | 唐乐尧、林平、官紫玲、陈开科、陈融、陈顺和、林华秋、林婷、黄翔、陈静 |
63 | 福州 (略) | 新工科背景下电网智能化巡检交叉学科人才培养的研究与探索 | 高伟 | 陈东毅、崔凤新、林建新、郭谋发、潘运丹、蓝丽金、俞珊 |
64 | 福建农林 (略) | 五抓实五聚焦:构建以党建为引领的思政课守正创新建设体系 | 李佳曦 | 叶扬捷、钟霞、李红梅、徐春妹、朱萍、苏玲清、张晓菁、林瀟琪、杨志平、傅玲 |
65 | 集美 (略) | 新工科校企合作实践教学数字化改革路径研究 | 陈亚洲 | 林梦甜、徐丽林、宋杰、邓玲榕、苏洪球、吴晓毅、黎世学 |
附件2
(略) 级教育教学研究项目(一般项目)拟立项名单
序号 | 学校 | 项目名称 | 负责人 | 参与人员 |
1 | 厦门大学 | 英语写作中心平台建设探索 | 江桂英 | 李素英、黄妍艳、杨琨、张丽、孙犁、周张萍、张坤坤、刘浩然、彭欣、张培欣、黄若泽 |
2 | 厦门大学 | 新文科建设背景下金融学研究生跨学科交叉融合培养的创新实践研究 | 潘越 | 冯霞、孙海信、刘志云、张侃、龚旭、陈海强、陈坚、赵正堂、纪洋、倪骁然、梅小玲 |
3 | 厦门大学 | 基于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建筑类新工科人才培养方法创新与实践 | 李渊 | 郭建鹏、王绍森、张燕来、石峰、李芝也、饶金通、王波、向立群 |
4 | 厦门大学 | “加快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背景下化学类研究生教育创新体系探索 | 任斌 | 吴伟泰、杨晔、洪文晶、张秋根、苏纪豪、聂鑫、郭晓音、吴丽晶 |
5 | 厦门大学 | 碳中和能源研究生创新创业创造能力培养研究 | 曾宪海 | 林鹿、刘健、冉广、王夺、王远鹏、王帅、缪惠芳、唐兴、李铮 |
6 | 厦门大学 | 新时代质性研究方法课程教学的中国化探索 | 刘子曦 | 胡荣、常青松、卜玉梅、 汪子臻、马璐 |
7 | 厦门大学 | 支撑国家双碳战略的校企协同培养能源产业应用型人才5H范式探索与实践 | 赵英汝 | 罗俊峰、郑志锋、李剑锋、吴一纯、董士刚、胡晓慧、方晨亮、林健、谢珊、孙悦琦 |
8 | 厦门大学 | 哲学专业本科生“全方位践行力”培养研究 | 曹剑波 | 陈玲、谢晓东、张会永、唐瑭、李璐楠、张艳超、朱竟榕、陈永宝、林杰、黄睿 |
9 | 厦门大学 | 新文科视域下经济学类一流本科人才培养质量标准体系的构建与实施 | 谢贞发 | 张兴祥、严佳佳、薛涧坡、蔡熙乾、林细细、王学新、李嘉楠、孟磊、黄娟娟 |
10 | 厦门大学 | 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引的生态学专业课程思政体系构建 | 黄凌风 | 吕永龙、蔡虎堂、卢豪良、张宜辉、陈鹭真、王文卿、柳欣、沈英嘉、周晓平、刘景春、林清贤 |
11 | 厦门大学 | 数据之美:产教融合导向的新工科数据科学人才培养体系 | 洪文兴 | 王欢、周绮凤、缪克华、朱嘉诚、洪端钦、李卓敏、林展鹏 |
12 | 厦门大学 | 一流本科人才培养质量标准体系的构建与实施——以公共管理类本科专业为例 | 陈振明 | 吕志奎、李德国、魏丽艳、漆亮亮、林亚清 |
13 | 厦门大学 | 物理学强基计划本研一体化培养探索与实践 | 贺达海 | 陈理想、吴顺情、任雪畅、张宇锋、卢仙聪、黄娆、王行之、黄巍 |
14 | 厦门大学 | 计算思维与能力通识教育课程体系建设 | 刘向荣 | 黄洪艺、王程、赵冲、郑炜、陈锦秀、黄晓阳、鞠颖、江敏、黄绍辉、张丽丽、曾奇斌 |
15 | 厦门大学 | 新时代高校财经教育的“大思政”建设研究 | 周颖刚 | 朱孟楠、张兴祥、钟威、黄娟娟、严佳佳、陈蕾、李嘉楠、钟锃光、倪骁然、赵正堂、文娟 |
16 | 华侨大学 | “科教+产教”双驱动融合视域下计算机类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体系构建与实践 | 柳欣 | 王靖、杜吉祥、彭淑娟、陈子仪、王华珍、陈叶旺、王成、张洪博、潘玉彪 |
17 | 华侨大学 | 多场景叠加视角“教学研用赛”交互驱动促进工商管理类研究生教学改革研究 | 刘闲月 | 孙锐、衣长军、谢剑、万文海、林春培、郑文智、曾繁英、裴学亮、李义斌、李小轩、余忠 |
18 | 华侨大学 | 经济类专业学位和学术学位研究生协同培养模式探讨 | 张秀武 | 吕延方、汤丹、叶荔辉、杜吉祥、苏梽芳、牛霖琳、黄阳平、赵昕东、高奥、张猛 |
19 | 华侨大学 | “教赛创”三位一体的高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研究 | 王晶 | 黄炳超、吴海毅、欧阳光明、李金杰、方莺、刘志雄、王雷、杜鹏程、柴茂源、林慧灵 |
20 | 华侨大学 | 金融学专业国际化人才培养的创新和实践研究 | 李倩倩 | 苏梽芳、陈鹏军、赵林海、徐小君、陈燕妮、蓝嘉俊、苏小慧、林春回、张璐 、陈怡 |
21 | 华侨大学 | 科创融合的《无机化学》信息化教学改革研究 | 孙伟海 | 张海连、兰章、李东旭、王旭、林建明、吴季怀、马琛、张心湄、白绍苏 |
22 | 华侨大学 | 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建工作期间的重大理念融入思政课教学探索与研究 | 张进军 | 林怀艺、曹文宏、王轲、孙琼如、隋昌鹏、吴楠、洪谊雅、王蕾、卢建华、张晓岚、王交来 |
23 | 华侨大学 | 新时代大变局下《环境工程》一流专业建设持续改进与特色发展的探索与实践 | 罗专溪 | 荆国华、吕碧洪、李玲、李裕红、周作明、吴孝敏、赵晓丹、闫钰、申华臻、赵化望、翁铂森 |
24 | 华侨大学 | “融、会、贯、通”-土木工程国家一流专业的课程思政建设研究 | 阚晋 | 李海锋、严捍东、赵珧冰、宁西占、刘振宇、何煜川、陈星欣、涂兵雄、陈竹林 |
25 | 华侨大学 | 基于自适应测试理论的公共数学教学测试评价改革与实践—以概率统计课程为例 | 陈应生 | 李进金、陈东晓、*锦棠、李锦成、陈卓恒、梁建莉、汤龙坤、许国安、田朝薇、黄哲煌、林荣德 |
26 | 福州大学 | 机械领域专业学位研究生产教融合“专班”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 钟舜聪 | 杜恒、林成金、宋长英、陈剑雄、刘铭敏、梁伟、陈劼、李雨铮、李劲林、黄惠、俞建超 |
27 | 福州大学 | 面向人工智能的信号与信息处理的专业培养与教学改革 | 赵铁松 | 林丽群、郑海峰、徐艺文、魏宏安、陈由*、陈炜玲、房颖 |
28 | 福州大学 | 人才强国战略视域下高校高质量科研育人体系构建研究—— (略) 5所高校研究生的实证分析 | 黄发友 | 滕培秀、古慧敏、陈彦杰、张 彧、林 榕、姜 曼、吴心妮、童章昊 |
29 | 福州大学 | 新工科背景下闽台合作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实践 | 汪炳叔 | 向红亮、李明、谢芳成、林志贤、王旻、叶木兰 |
30 | 福州大学 | 大工程观下融入高阶思维的虚拟仿真类课程实践教学综合改革 | 陈东毅 | 陈东毅、李蒂莲、王武、郭谋发、黄捷、李玉榕、陈建国、林宝全、段小华 |
31 | 福州大学 | “双一流”建设背景下的化学创新创业教育改革与实践 | 林子俺 | 林佳丽、陈珠灵、吴舒婷、常凯、卢春华、王建、王彬 |
32 | 福州大学 | 新时代福建绿色经济法治人才创新培养模式研究 | 陈胜 | 于宏、廖丽环、陈俊秀、何佩佩、叶晓丹、吴美田 |
33 | 福州大学 | 《等离子体物理学基础》新工科课程“加减法”教学教研与实践 | 王松柏 | 夏岩、钟志荣、郑仕标、吴怀志、杨贞标 |
34 | 福州大学 | 面向产出的“思政、产教、数字”三融合的《化学反应工程》课程教学改革探索 | 王莹淑 | 赵素英、吴丹、陈晶晶、严佐毅、郑辉东、王绪绪 |
35 | 福州大学 | 数智化时代下新文科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探索 | 庄欣荷 | 李广培、胡慧芳、王志玮、吴美川、柴勇 |
36 | 福州大学 | 新形势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融入思政教育的路径探索 | 赵陵波 | 徐宏志、陈青霞、陈永福、许琳玲、钟佑洁、蒋苾菁、段华平、刘微、杨颖 |
37 | 福建师范大学 | “一体两翼”式创新创业储能专业硕士培养体系构建与实施 | 林应斌 | 黄志高、杨艳敏、李加新、洪振生、黄艺吟、姚胡蓉、赵桂英 |
38 | 福建师范大学 | 教育硕士高质量教育教学技能训练模式探究:以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方向为例 | 林荣茂 | 张锦坤 、白利莉、相晓庆、金君敏、阚敏、叶思思、陈兰清、陈彦、张晓戍 |
39 | 福建师范大学 | 需求导向、创新驱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实践能力研究 | 吴允平 | 张先增、施文灶、黄祖芳、黄果池、林彬、苏伟达、王廷银、李汪彪、张军燕、王涵余、赵一鸣 |
40 | 福建师范大学 | 新时代“卓越国际传播人才”培养模式创新与实践 | 连水兴 | 卢佳音、施蕾、李宁、宋美杰、莫莉、池见星、吴鼎铭、彭艳戎、邵的湾、欧阳丹娜、孟林山 |
41 | 福建师范大学 | 心理学一流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 | 孟迎芳 | 赵兴红、陈坚、孟现鑫、张锦坤、郭明春、吴莹莹 |
42 | 福建师范大学 | “四新”建设视域下“微专业”交叉学科复合型人才培养的探索 | 温志嵩 | 涂怡弘、林文松、纪磊、刘文文、林芙蓉、李晴 |
43 | 福建师范大学 | 高校音乐教育专业技能课程改革模式与策略研究——基于《管弦乐(小提琴)》课程视角 | 陈习 | 肖珂、洪泓、陈频、黄晓涛、许冰 |
44 | 福建师范大学 | 基于工程专业认证的环境工程专业实验课目标达成度评价研究 | 甘莉 | 李家兵、金晓英、陈前火、翁秀兰、林加奖、薛超、罗富彬、刘欣萍 |
45 | 福建师范大学 | 教育学本科专业+“微专业”创新人才培养研究 | 殷世东 | 余文森、洪明、杨启光、张荣伟、李功连、龙安邦、杨来恩、杨启凡、邱心玫 |
46 | 福建师范大学 | 公共数学“分层次”教学模式的改革与探索 | 沈建和 | 叶剑雄、柯品惠、陈密、张世芳、谢碧华、朱金才、陈兰清 |
47 | 福建师范大学 | 基于AI识别人体动作技术辅助下大学体育教学改革与实践 | 付雯 | 许文鑫、温志嵩、陈志德、吴燕丹、吴丽芳、骆明煌、黄颖祺、廖雨、邹佳宇、康燕 |
48 | 福建农林大学 | 双碳背景下《现代竹木结构》课程建设与学科交叉的融合创新 | 盛叶 | 盛叶、廖飞宇、彭东辉、陈小英、饶久平、杨文斌、李晓娟、付腾飞、傅梦、陈鑫 |
49 | 福建农林大学 | 新农科视域下研究生导师职业能力提升研究 | 肖红新 | *喆、郑端生、黄茂金、陈炫、吴玉炉、林玉玲、黄登良、陈菁 |
50 | 福建农林大学 | “新工科”视域下的学科交叉研究生跨校协作培养模式的研究 | 叶大鹏 | 魏萱、郑书河、龙博、罗志聪、方兵、李晓丽、周蓓蓓、张若宇、翁海勇 |
51 | 福建农林大学 | “新工科”背景下基于PDCA和OBE的风景园林一流本科专业高质量教学保障体系建设与实践 | 李霄鹤 | 陈祖建、陈小英、任维、许晓玲、余韵、闫晨、李房英、朱里莹、吴小刚、阙晨曦 |
52 | 福建农林大学 | 基于历史仿真视角闽特色农产品供应链实践教学平台建设 | 林森 | 胡喜生、周成军、陈子翘、林宇洪、吴烨、侯秀英、张园园、陈诚、陈瑾 |
53 | 福建农林大学 | 疫情常态化形势下抗疫减压健身操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干预研究 | 江金泽 | 郑华玲、黄霞、王梨 |
54 | 福建农林大学 | 新农科背景下“外语+”教学模式实践与研究 | 钟琳 | 吴锦程、张云清、张菁、陈灵芝、谢美彬、李欣、李雪、林晓韵、彭佳佳、李明涛、王鑫 |
55 | 福建农林大学 | 预防兽医学实验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 曾显成 | 吴异健、王松、陈吉龙、陈叶、刘萍、池雪林、马树杰、颜世红、李训良、刘莎莎 |
56 | 福建农林大学 | 新文科 (略) 校金融学专业实践教学模式研究——基于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建设 | 郑海荣 | 唐振鹏、游碧蓉、蒋蔚、王林萍、李坤明、张小芹、刘杰、张建鹏 |
57 | 福建农林大学 | 智慧植保背景下植物化学保护学课程实践体系的重构 | 林美珍 | 肖顺、顾晓军、黄劲飞、兰亦全、陈凤平 |
58 | 福建医科大学 | 研究生《中枢神经解剖学》课程体系改革研究与实践 | 徐剑文 | 林如英、王玮、郭玮、张更、初晨凤、林巧梅 |
59 | 福建医科大学 | 基于OBE的护理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改革与实践 | 肖惠敏 | 黄海辉、张旋、宋继红、吴炜炜、黄菲菲、林雁、许贵如、苏清彩 |
60 | 福建医科大学 | 基于VR/AR技术的沉浸式教学法在小儿普通外科实践课程中的应用研究 | 方一凡 | 严磊、刘明坤、林志雄、吴典明 |
61 | 福建医科大学 | 新医科视域下复合型康复人才培养创新与实践研究 | 林诚 | 王诗忠、曾郁芳、潘燕霞、李明、林建平、陈秀云、郑佳萍、裴骏、许桂清 |
62 | 福建医科大学 | 预防医学专业本科生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对能力评价体系的研究 | 刘凤琼 | 瞿书铭、谢少华、林玉兰、林涛 |
63 | 福建医科大学 | 新医科“医教研”学术共同体研究虚拟教研室的探索与实践 | 陈春美 | 周茂超 |
64 | 福建中医药大学 | 以科研素养为导向的培养模式在中西医结合临床研究生教育中的探索 | 王翔锋 | 刘威、陈阳天、罗慧琴、廖欢欢、林之薇 |
65 | 福建中医药大学 | “医教协同” (略) 协同培养中西医结合临床专硕研究生的实践与探索 | 翁剑飞 | 张志明、吴冬梅、李希、张淯枫、黄珍梅、林锦榕、林艳超、余剑、张永清 |
66 | 福建中医药大学 | 研究生“五位一体”心理健康教育模式探索与实践 | *闽江 | 刘少渝、王凯旋、李亚真、杨利利、陈羡 |
67 | 福建中医药大学 | 智能技术赋能康复作业治疗专业实训教学改革的研究 | 韩平 | 刘雪枫、曾奕、*娟、张琪 |
68 | 福建中医药大学 | 人工智能时代地方高校加强教师队*建设的策略研究与探索 | 黄国辉 | 许克祥、苏文军、朱龙、牛素生、陈韵、王英豪、张学君、郑怀宇、陈桂芬、陈剑鸿、何雨航 |
69 | 福建中医药大学 | 新医科 (略) 校《药理学》课程综合改革的探索 | 林雅 | 徐伟、南丽红、杨柯、王维、王玉露、陈亚萍、赖文芳、赵利、林国清、贺龙刚、贾铷 |
70 | 福建中医药大学 | 实践共同体视域下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虚拟教研室建设模式探析 | 黄金宏 | 林海、封泉明 |
71 | 福建中医药大学 | 中医基础优秀人才成长路径与培养策略研究 | 夏淑洁 | 李灿东、许克祥、杨朝阳、周丽、蔡华珠、邓杨春、富文俊、*悦、陈逸梦、黄亮亮 |
72 | 福建中医药大学 | 基于中医药学科特色和双创竞赛为依 (略) 校创新创业教育模式及其实现路径研究 | 陈宪泽 | 许克祥、江征、黄靖、李煌、葛亮 |
73 | 集美大学 | 新文科背景下“法学+人工智能”专业融合教学改革与创新 | 高波 | 许翠霞、郑贤宇、蔡莉妍、罗施福、刘璟、张冬、吴贵森、马文、孟媛媛、沈协、林鸿 |
74 | 集美大学 | 智慧地球远景驱动的交通运输专业(港航方向)工程硕士培养方案设计 | 王文 | 陈思恩、薛晗、陈琼、邢大宁、高志军、许欢、张蓓、张一鸣、项珏 |
75 | 集美大学 | 基于“UbD”理念的教育硕士教育理论课程群案例教学改革研究 | 杨旻旻 | 苏荟、陈诚、陈春梅、赵红霞、邓远平 |
76 | 集美大学 | 新工科背景下地方高校生物工程专业实践教学改革与实践 | 朱艳冰 | 肖安风、陈玉磊、李志朋、张永辉、李桂玲、王海琪 |
77 | 集美大学 | 新文科背景下旅游景观设计虚拟仿真实验教学探索 | 邹喆 | 汪晓东、甘婷、蔡淑真、陈其端、刘昭吟、樊洁、王聪荣、王慧、张雪晶、张语嫣、梁炳林 |
78 | 集美大学 | “三全育人”背景下轮机工程专业思政机制创新研究 | 陈美谦 | 范金宇、陈景锋、王永坚、马昭胜、陈坚、王荣杰、陈清林、曾步辉、周海峰、彭向阳 |
79 | 集美大学 | 英语专业讲好中国故事的课程思政建设路径与效果评价研究 | 陈巧玲 | 陈巧玲、张海燕、谢清果、陈曦、林凯、王玮韦、刘世文、戴美玲、黄丹、何霞、程敏 |
80 | 集美大学 | 大数据背景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教学改革探索 | 蔡灿龙 | 蔡灿龙、陈秋斌、谢书书、徐建财、王红英、王柳生、邓远平、林赞歌、陈春梅 |
81 | 集美大学 | “大思政课”格局下推进《计量经济学》课程思政高质量建设的教学研究 | 庄赟 | 曾卫锋、陈蕾、黄纯灿、周闽军、林涛、马明申、苏建平、朱晓霞 |
82 | 闽南师范大学 | 国家战略需求导向下化学教育硕士融合生态文明和人文科学素养人才培养研究 | 张燕辉 | 陈建华、姚碧霞、郭鸿旭、黄明强、黄泱、王振红、郑丽霞、徐娟、陈艳梅、杨文亮 |
83 | 闽南师范大学 | UGS协同创新:高素质复合型硕士层次高中教师培养模式改革研究 | 朱志成 | 林培锦、曾祥莹、刘达卓、代顺丽、黄永顺、李都明、张 芳、陈鹏飞、姚家辉、张芬芳 |
84 | 闽南师范大学 | 新文科背景下高校美育“优雅计划”研究与实践 | 李常 | 汪庆祥、许佩晖、胡莉丹、单联娟、黄升平、沈坤莲、郑建平 |
85 | 闽南师范大学 | “学训赛创”融入地理科学3S技术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研究 | 王美雅 | 陈海滨、林永崇、陈丽玲、方灿莹 |
86 | 闽南师范大学 | 历程实景VR与实践基地同建共搭的风景园林实践教学研究 | 郑毅彬 | *銮眉、叶振文、卞阿娜、陈怡、张丹凤、林燕秋、周文兴 |
87 | 闽南师范大学 | 数字经济背景下以高质量就业为核心的商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路径优化 | 李虹静 | 钟惠芸、雷艳红、司延安、姚文勇 |
88 | 闽南师范大学 | 师范类专业职前职后“4+5”培养与就业质量评价体系研究 | 李苗 | 张茂升、裴新星、尤秀丽、陈丽霞、朱均灵、杨文亮、李伟 |
89 | 闽南师范大学 | (略) 校数学优师培养模式改革的探索与实践 | 林燕斌 | 周仕荣、晏云、孙文、黄韩亮、胡海智、陈锦坤、唐忠宝 |
90 | (略) | 基于“新工科”实验室的产学研用深度融合研究 | 郑少峰 | 陈德旺、胡永仕、廖律超、张春英 |
91 | (略) | 基于产教融合的机械专硕课程建设研究--以《机械振动与噪声控制》课程为例 | 凌静秀 | 童昕、查云飞、李占福、杨俣、余罗兼、杨晓静、陈辉煌 |
92 | (略) | “立德树人”视域下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塑性成形课程群“课程思政”建设路径的研究与实践 | 梁卫抗 | 刘琼、马立安、黎文峰、杨冬丽、王火生、伊启中、李巍 |
93 | (略) | 艰苦奋斗精神融入思政课教学研究 | 邹艳辉 | 袁小云、王蔚华、林燕青、王秋艳 |
94 | (略) | 基于情感识别的本科课堂教学语言语料有效性研究 | 高良鹏 | 简文良、张阳、胡永仕、傅成红、吕英志 |
95 | (略) | 呼叫处理工程中“以学为中心”的教学研究 | 何华斌 | 蔡志明、林挺钊、张霖 |
96 | (略) | “活态传承”理念下应用型高校文创设计人才培养体系特色化建设研究 | 陈锋 | 管倖生、林志炜、林国平、林建德、黄恩武、颜雪洋、黄东海、龚任界、姚瑞 |
97 | (略) | 工程教育认证驱动下软件工程专业课程思政建设的研究与实践 | 李善强 | 石宇静、*榕锋、林芳、黄靖、李建兴、陈宇 |
98 | (略) | “元素入情·举措入微·效果入味”电子商务专业课程思政育人实践 | 姜红波 | 陈占葵、于凌云、蔡志文、邵其赶、邵婷、刘芸、林中燕、纪慧生、陈葵花、卢萍、尹进 |
99 | (略) | 面向高校的通用型人工智能技术与应用课程思政方案及其产学研社会导引 | 刘利钊 | 刘利钊、陈培芝、尹华一、李品锐、谢传琨、谢鸿昌、郭伟龙 |
100 | (略) | “以美育人”为导向的高校艺术课程体系多维重构研究 | 翁丽芬 | 翁丽芬、胡玲玲、林大梓、孟卫东、刘景福、刘冠彬、刘蔚、刘永晖、李博、王珏、杨亦艺、陈虹 |
101 | (略) | 新工科背景下的通信工程专业实践类课程体系建设研究 | 朱晨 | 刘虹、王贤凌、田悦 |
102 | (略) | 面向“专精特新”企业需求的智能制造工程专业机器人课程群教学改革探索 | 林晓辉 | 刘建春、黄海鹏、柯晓龙、黄海滨、陈先益、查慧婷、黄立男、龙海飞、张淼 |
103 | (略) | 一核心三联动:地方文化融入古代文学课程思政教学的探索与实践 | 何李 | 宋婧婧、苏晓芳、林静、赖铮、张哲 |
104 | (略) | 价值引领?知能相长?研赛融合?产教促学:新时代服装与服饰设计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探究与实践 | 郑晶 | 刘冠彬、林大梓、蒋红英、王士林、喻琳艳、陈宇、许鹏俊、张灏、李昀倩 |
105 | (略) | 数字技术条件下应用型新闻传播人才培养模式融合创新研究 | 邢彦辉 | 陈思达、刘建萍、王永前、李馨、彭丽霞、欧阳云玲、左一方、李晓霞 |
106 | (略) | 应用型本科高校产教深度融合工商管理硕士案例教学体系构建研究 | 郑云坚 | 郑云坚、林晓丹、郑小雪、杨小山、吴施娟、郭娅妮 |
107 | (略) | 基于创新的创业MBA教育体系探索 | 林萍 | 钱晓岚、耿庆峰、郑云坚、陈修齐、杨小山 |
108 | (略) | “三提三效”背景下高校教务管理运行机制优化与实践 | 张静 | 陈晴、徐榕、陈宏炜、张帆、林萍、戴程、吕佳、翁委凡、陈永江 |
109 | (略) | 新文科背景下应用型本科高校商科专业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研究 | 翟绪军 | 林红、谭勇、熊雪梅、林萍、钱晓岚、刘伟松 |
110 | (略) | 新文科理念下政产学研协同培养卓越法治人才研究 | 王冬 | 郑净方、施予恒、林安民、卓婧、陈闽霞、翁昕、陈庆静、叶必成、林亮春 |
111 | (略) | “面向海洋、专创融合、多元协同”电子信息类应用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实践 | 王志远 | 何伟、熊大兴、刘志群、王建兴、刘兴龙、张峰、雷进宇、孙媛、余诚强、陈红星 |
112 | (略) | 基于《搜索引擎营销》的跨专业课程思政生态构建研究 | 余鲲鹏 | 许旭红、陈火全、郑长青、黄志锋、林剑 |
113 | (略) | 学科交叉融合背景下音乐治疗方向艺术硕士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 | 邵华 | 雷培梁、陈佳、潘洪润、王冰、陈艺华、林永乐、梁世钟、陈肖凤 |
114 | (略) | 师范专业认证理念下数学教育类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研究 | 郑雪静 | 李祎、柯跃海、杨昔阳、汤向明、李小华、胡启山、詹丽珠、李树立、黄丹芸、黄东兰 |
115 | (略) | 基于工匠精神的纺织服装创新创业工作室建设模式探索 | 张宏杰 | 孙浪涛、冯丽丽、张初阳、徐海燕、李静、邱夷平、王乐军、董荣华、曾庆明、寇勇琦 |
116 | (略) | ISEC项目视角下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构建与实践 | 罗仙仙 | 屈广清、夏侯建兵、肖文江、陈明玉、朱达欣、蔡丹琳、蔡芬、庄世芳、曾蔚、郑峰松、洪丽芳 |
117 | (略) | URS协同推进STEM教师职前职后培养一体化的模式建构与实践路径 | 黄晓冬 | 张彩琴、陈小铃、尤金田、黄三妹、苏巧玲、李建成、黄妍妮、刘蕙心、孙志雷 |
118 | (略) | 新文科建设背景下地方高校体育专业高质量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与实践研究 | 许月云 | 庄志勇、方彬彬、王延婷、董婧涓、刘光鼎、魏太森、徐敏、陈燕萍、李长沙、林立新、郑伟 |
119 | (略) | 红色校史资源推进高校“大思政课”建设研究 | 刘双 | 曾正滋、姜金花、胡靖、王凯、李桃、林莹 |
120 | (略) | 数字经济背景下电子商务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研究 | 宋磊 | 范一青、陈小杰、王洪利、刘名远、王荧、马莉婷、李云清、陈慧琳、张力瑶、陈椿、陈宇 |
121 | (略) | 新文科背景下数字经济专业人才培养体系的构建与实践 | 何敦春 | 范一青、王洪利、刘名远、王荧、施海柳、潘静静、柯文岚、孙智慧、田甜、许黄滢、陈美荣 |
122 | (略) | “一带一路”倡议下外语涉外商务法律融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 郑竹群 | 宋志强、姜蕴、赖荣发、洪菁、池舒文、江一帆、田甜 |
123 | (略) | 基于四阵地的课程思政教学模式探索——以《涉税服务实务》为例 | 徐青 | 刘建伟、袁玲、李小瑞、李丽琴、林莉、刘静宜、苏颖、黄欣、张茹萍、施立端 |
124 | (略) | 新文科背景下“三创”教育融入人力资源管理专业教育的有效路径研究 | 吴梅英 | 肖志明、孔德议、杨敏、吴鹏、苏瑜、何金露 |
125 | (略) | “产教融合”视域下监狱学人才培养创新研究 | 高杨武 | 欧渊华、吴乐、朱晓莉、柯淑珍、陈青、王丽君、吕新雪、陈志雄、郑先伟、林化尤 |
126 | (略) | 理实并重与服务学习: (略) 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贯彻忠诚教育之教学模式 | 郑会青 | 陈春华、郭威、刘致捷、付健行、吴仲柱、李自怀 |
127 | (略) | 智慧警务背景下创新班+创新科研(创业)导向的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 陈来 | 陈淑珍、张美璟、张华、黄文峰、于宗富、徐会军、程仲汉、陈旖、李景涛、周小辉 |
128 | (略) | 对接实战、新时期刑事科学技术专业创新人才培养机制的探索与实践 | 王新伟 | 朱彬玲、孟梁、黄李彦、张军、陈泉金、李伟军、郑攀、高云飞、庞珊、郝艳丽 |
129 | 福建 (略) | 产学研教深度融合视域下烹饪与营养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实践 | 陈志勇 | 项雷文、邱尚振、黄迪惠、韩晓楠、任伟、邱建清、吴菲菲、邓加聪、叶瑞洪、曹智、徐慧诠 |
130 | 福建 (略) | 高质量发展背景下应用型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与实践 | 李荣华 | 林书红、陈飞、王富军、王小琴 |
131 | 福建 (略) | 程序设计课程思政教学的探索与实践 | 苏国栋 | 赵少卡、郭永宁、陈飞、李立耀、念其峰、林为伟、施晓芳、游莹、方捷 |
132 | 福建 (略) | 新文科下应用型本科数智化财务人才培养模式创新与实践 | 赵东喜 | 魏秀华、黄明林、姜龙、戴书龙 |
133 | (略) | 新文科背景下新闻与传播专业硕士产教融合育人机制与模式研究 | 帅志强 | 王中晓、刘志、张丽娟 |
134 | (略) | “三三三”制教学模式在临床见习的应用探索 | 李航 | 郑子芳、陈昱、章国亮、陈海英、郑传盛、李剑鹏、刘奕莹、黄龙伟、蔡志银 |
135 | (略) | 新医科背景下“新药学”人才培养模式探索 | 陈健敏 | 阮志鹏、庄华梅、蓝绍桓、金楠 |
136 | (略) | 基于学科交叉的专创体美劳育融合体系建设与实践 | 陈庆堂 | 程德华、吴佳清、林建胡、蒋长春、何丽贞、陈 翔、林振衡、胡白桦、林海 |
137 | (略) | “福”文化融入师范课程的教学改革研究 | 杨宏琪 | 刘美双、林孟蓉、郑红红、陈宗群、卓燕英、王燕 |
138 | (略) | 莆仙戏文化传承人才培养模式探究 | 林赛君 | 林奕瑄、马达、詹伟锋、黄艳艳、吴清华、颜东 |
139 | (略) | 新文科视域下应用型本科高校英语专业内涵建设探究 | 王璇 | 李俊彬、陈维红、刘秀敏、安东、詹芸芸、*晓峰、周巍、饶岩岩、刘甜甜、马云飞 |
140 | (略) | 面向专用装备智能制造的产教融合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 | 李健 | 陈虹微、曾玮、陈阳、杨元慧、范宜标、范秋月、陈木凤、叶婷、杨燕珍、郭薇 |
141 | (略) | 新工科背景下基于CDIO的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实践教学改革探索 | 刘凤琳 | 傅智河、曾玮、范宜标、赖义汉、王清辉、王宇松 |
142 | (略) | 基于高素质跨境电商人才需求的新国贸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研究 | 邱琳 | 黄可权、陈岚、杨加银、刘丽红、郭佳媛、林银英 |
143 | (略) | 依托中央苏区红色资源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案例教学研究与实践 | 石玉昌 | 廖雅珍、陈秀香、郭晓云、綦鹏、黄宏伟、林妹珍、叶樱、董锦南 |
144 | (略) | 淬炼五魂、贯魂于心、立体式创新创业人才的培养模式改革与实践 | 王海斌 | 郭晓云、温东荣、钟以流、郑凌燕、张映斌 |
145 | (略) | 新农科背景下“一本.双核.三化.四创”应用型兽医人才培养模式探索实践 | 陈洪博 | 段滇宁、邱龙新、王华、黄翠琴、江玉岚、*力、郑新添、杨守深、张敏 |
146 | (略) | 地方 (略) 校“学科-专业-平台-团队”一体化建设路径探索与实践 | 李银 | 张君诚、魏丽娟、孙刚、王玮彬、陈燕、黄妙娟、孙小茜 |
147 | (略) | 应用型高校教材质量保障机制的构建与实践 | 何宁 | 许明春、赖祥亮、龚兵丽、戴红宇、朱伟健、蔡琳 |
148 | (略) | 全媒体时代应用型传媒人才协同培养模式创新与实践 | 敖鹏 | 王劭政、蒋昌磊、张敏、金明琨、杨明 |
149 | (略) | 智慧教学环境下《生态旅游学》课程教学综合改革与实践 | 邢伟 | 罗金华、李想、梁海巍、芦惠、朱言坤 |
150 | (略) | 新时代体育专业大学生实践创新能力培养体系研究 | 王勇 | 宋梁、徐新建、刘艳秋、王峰、马荣超、邓婧、孟令君 |
151 | (略) | 面向汽车“新四化”的车辆工程新工科建设探索与实践 | 陈刚 | 吴龙、高浩、张雯娟、武蕾、王孝鹏、艾子健、夏泽斌、洪昊 |
152 | (略) | 服务乡村振兴战略的理论与实践双螺旋建筑学人才培养体系研究 | 李婷婷 | 张煜灿、陈恒毅、刘东江、张家瞳、林进益、李辛怡 |
153 | (略) | 面向中国式现代化的 (略) 校旅游管理硕士“三融合”培养 | 林开淼 | 兰宗荣、张庆、薛盈洲、林育彬、郭伟锋 |
154 | (略) | 多方协同育人模式下跨专业文创艺术设计教学探索与实践 | 蔡洁 | 魏永青、王恒战、刘水清、张珏、叶萃萃、曹阳、魏攀、周爽 |
155 | (略) | “虚实结合、多元一体”数字化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 | 连雁平 | 魏毅、林丽惠、郭磊、马阿曼、亓文娟、程仁贵、刘胜、吴薇 |
156 | (略) | 新文科视域下地方 (略) 校跨境电商专业集群建设研究 | 陈晓琴 | 任美英、曹院平、杨飞飞、丘甜、缪志春、柯文静、王臻 |
157 | (略) | “大思政课”背景下的《食品微生物学》课程思政教学改革与实践 | 张静 | 范俐、陈文、刘军、赵泰霞、曾凡凡、陈虹、周聪麟、李力、习恒珍 |
158 | (略) | 新时代应用型地方本科高校专业硕士研究生人才培养路径研究 | 张光英 | 罗五魁、黄兆媛、应少明、阮少江、陈丽雯、唐圣姣、赵 峰、陈 峰 |
159 | (略) | 以产学研为目标的综合实训基地建设 | 杨怡君 | 梁国祥、王洪涛、宁世超、宋仁银 |
160 | (略) | 新工科背景下创新驱动的机械制图课程教学改革与探索 | 宋萌萌 | 肖顺根、宋晓妍、缪海滔、黄奶秋、张杰、应何杰 |
161 | (略) | (略) “M+1+N”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与实践—以品品 (略) 为例 | 阮少江 | 郑世仲、周子维、陈美霞、蔡烈伟、林珊、林振传、邵克平 |
162 | (略) | 金课背景下应用化学专业有机化学实验教学改革 | 庄凰龙 | 庄凰龙、郇凤、蒋遇龙、郑淑英 |
163 | (略) | 基于校内“双师双导”视角培养商贸类应用型创新人才的探索与实践 | 林超 | 刘莉萍、林文聪、王祖鑫、许模春、周金铁、林景行、杨爱娥、张榕、叶舒润 |
164 | (略) | 应用型本科高校“双能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研究 | 赖靓楠 | 李新萍、郑书丹、江聪煌、颜辉斌、陈抒 |
165 | (略) | 新商科财会人才“四融合”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 | 梁小红 | 郭淑媛、郭华丹、张晓铮、吴榕花、何吾洁、谢汉昌、林舒航、蔡秋玉、俞清金、林姚嵩、*瑞蓉 |
166 | (略) | 医学检验技术专业核心课程体系的整合与实践 | 袁丽杰 | 袁丽杰、梁小亮、游攀、谢华斌、黄连江、李志勇、叶辉铭、赖冬、王宇林 |
167 | (略) | 交叉融合、医技结合的口腔医学技术实践教育体系构建探索 | 陈钟 | 潘夏薇、纪晴 |
168 | (略) | 新医科背景下的临床医学类专业桥梁阶段学习质量评价改革 | 姚跃英 | 林虹、程微子、邓丽娜、田志逢、蒋鹭婷、汪珊珊、李秋香、周自谦、游志远、傅丰文、苏娇溶 |
169 | 仰恩大学 | 闽台校企协同重构“服务管理”课程的知行合一内涵与教学模式创新实践 | 黄益坚 | 吴威豪、张燕红、林晓晓、李婷、朱文静、李超楠 |
170 | 仰恩大学 | 数字经济时代下新商科应用型营销人才培养体系研究 | 李瑞松 | 翁景德、陈传梅、卢翊淮、许惠铭、王元媚、张迎华、梁世珠、孙凯炜、张舒、黄敏、李佳敏 |
171 | (略) | 学前教育专业“5+1”融合教育课程体系改革与实践 | 陈瑞宝 | 黄绍烈、蔡国庆、罗慧、吴为照、孙萱、邓岳敏、林慧芳 |
172 | (略) | 基于科技创新教育的小学教育专业人才培养体系的改革与实践 | 李建成 | 陈特清、钟梦琪、戴杰特、杨诗琳、瓮如梦、谢玲玲 |
173 | 福州 (略) | 基于《习近平谈治国理政》语料库的多模态协作翻译教学模式构建与实践研究 | 赵会军 | 杨俊惠、林风、李蕊、高雪飞、刘振标、黄迎、林晓琴、钱秀金、黄丽萍 |
174 | 福州 (略) | 新文科建设下金融类专业“政产学研”协同育人模式研究 | 张婷 | 简逢陞、李莉、黄琼、颜美玲、蔡嘉文 |
175 | 福州 (略) | “一带一路”背景 (略) 情的工程管理专业国际工程管理方向教学改革的探索 | 程庆辉 | 程庆辉、尚凯、崔伟松、曹春荣 |
176 | 福州 (略) |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语人才培养路径研究 | 何丹华 | 杨惠菊、杨廷智、石琳、章赟菡、朱晏、张能、温玉洁、林主添、曾宇丹 |
177 | 泉州 (略) | 基于工程教育认证的课程教学质量评价研究与实践 | 林玉梅 | 方连花、任奉龙、黄丽凤、张梅娇、吴俊杰、张睿 |
178 | 泉州 (略) | 基于OBE教育理念的新工科专业人才培养体系的探索与研究 | 苏荣聪 | 任奉龙、董玉霞、杨元挺、邓一兵、黄春才、庞雪、魏青、张冰兰、王秋婷 |
179 | 泉州 (略) | 从项目化教学角度探析高等外语教育跨学科精神的生成 | 章素芬 | 章丽芬、余惠兰、周绪琳、文彦、肖亚楠、李跃平 |
180 | 泉州 (略) | 学科交叉背景下创新型创意设计人才培养研究 | 谢陈梅 | 张冰兰、张雅平、陈小连、张茉莉、廖雪清、陈智勇、张亭、曾繁盛 |
181 | (略) | 基于“三位一体”的人才培养模式的“立德树人”教育体系构建的研究与实践 | 田东平 | 李咏梅、白继博、杨令叶、娄红伟、陈伟、应志远、郑文轩、胡元国、郭新巧、陈志华、黄学茂 |
182 | (略) | 一流课程目标下的税收类课程混合式教学模式研究 | 郭彦 | 王阿娜、许文娟、高拴平、柯晶莹、李梓元、林素娇、吴瑞君 |
183 | (略) | 融合地区特色的建筑学专业教育体系改革研究 | 陈佳挺 | 刘妍、黄碧玉、陈莉、陈芬、郭晶 |
184 | (略) | 应用型本科高校大学物理教师与思政教师协同育人新模式探索与实践 | 郑文轩 | 苏涵、杨瑛、娄红伟、杨令叶、马新妍、许仁安 |
185 | (略) | 产教融合视域下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探索与实践 | 罗成立 | 程悦、林虹、翟建斌、阮荣来、刘薇、钟晨、王晓园、陈琳、池灵达 |
186 | (略) | 新文科背景下基于岗位能力标准的课程教学评价体系研究 | 蒋湘玉 | 孙福权、汪文政、兰石财、陈博文、陈瑜、陈晓青、胡锟、张学丽 |
187 | (略) | 应用型本科高校推动教师转型的路径研究 | 马彦彬 | 林丽卿、张其春、陈惠邦、池灵达、何锡梗、周黎倩、褚文璐、杨淑惠、叶允清、陈颖、程悦 |
188 | (略) | 需求嵌入、夯基赋能、精准就业:证券期货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研究与实践 | 王文杰 | 毛月秋、汪婷婷、郭文茂、何香培、周美英、颜一峰、温青青、朱若然、晏英、卓隆锋 |
189 | (略) | 新文科视阈下“科技融合、学科交叉、文化创业”的艺术设计专业群建设实践 | 何婷 | 盛映红、林舜美、刘金珠、郑帅、陈小满、周文磊、林晨明、黄智霖、江绍兴、林妍、闫泳锦 |
190 | (略) | 创新创业教育背景下制药工程专业“3+1”教学模式探索与实践 | 赵晶 | 庄峙厦、黄华斌、沈金海、游其华、冯亚栋、赖源发、陈实、王培霞、黄智勇 |
191 | (略) | 民办高校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探索与实践——以 (略) 通信工程专业为例 | 郑劲松 | 李婷、陈幼敏、卢佳佳、谢晖、黄贤宝、林洪、刘斌、陈涛 |
192 | (略) | 基于OBE理念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产教融合协同育人培养模式的研究 | 林平 | 陈幼敏、林志强、邱志敏、翁 嘉、刘茂叶、苏小凤 |
193 | (略) | 新工科背景下土木类应用型人才校企协同育人模式的研究与探索 | 刘杰 | 赖礼泮、刘常涛、黄贞、陈琴、姚琼芳、林洪聪、齐凌兴、赖芨宇、曾坚毅、周强、叶奕煌 |
194 | (略) | 新文科背景下影像艺术类课程“跨界理念”教育的探索与实证研究 | 黄琳 | 徐俊东、李嘉文、谢履羽、李孟修、郑宁、范啟华、姜辽、林清强、蒋佳龙 |
195 | (略) | 基于EEA融合和OBE理念的通信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创新 | 王春霞 | 刘武强、禹谢华、王伟鹏、龚万炜、刘新芳、戴惠丽 |
196 | (略) | 基于“讲好中国故事”的高校英语专业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研究 | 刘先福 | 孙文缘、谢惠卿、周琴、李芳 |
197 | (略) | BIM+数字化技术在工程管理校企协同育人模式中的研究 | 杨娇 | 谢信永、陈智浩、魏艺坚、林惠、官紫玲、吴能森、池启贵、谭莉、王昱宁、黄萍 |
198 | (略) | 以集成创新融合应用为导向的区块链工程专业建设探索 | 施京华 | 施京华、郑鸿、郑翊、高文伟、许邓艳、陈新元、陈丽娟、施达雅 |
199 | 泉州职业技术大学 | 以“课训一体”课堂教学改革为突破口的职业本科教育研究与实践 | 林民山 | 洪联系、林江鸿、李红云、蔡金程、杜振亮、白伟能、林鹏群、陈少华 |
200 | 泉州职业技术大学 | 职业本科服装设计人才培养专业教学体系与模式的探索研究 | 李亚兰 | 梁军、涂永坚、陈闻、焦乐杰、林曙焕、罗敏洁、孔雨霏、蔡琦、杨子豪 |
201 | 泉州职业技术大学 | 坚持“多元耦合、双高并举”、培养区域影视传媒类高层次技术技能人才 | 赵小源 | 于哲、王静、孔丹娜、吕佳忆、贺潇、柯毓培、钟思明、邓洁莹、刘晓君 |
202 | 厦门 (略) | 管理类一流课程与三创教育融合互促发展模式探究 | 陈梦 | 张有中、周丰婕、曹光求、朱泳、张菊香、游俊雄、黄俊毅、周功建、李林霞 |
203 | 厦门 (略) | 双碳战略引领下环境专业“生态+”新工科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 周亮 | 廖颖敏、李莹、王鸿辉、孙鲁闽、陈斌、卢昌义、马嫱、王秀丽、赖凤娇、陈慧杰、张晶 |
204 | 厦门 (略) | “微创新”教育与“双创”人才培养实践与探索 | 杨聪斌 | 庄文韬、林雪治、李海艳、林文斌、张志峰、苏圣凡 |
205 | 福州 (略) | 大思政视域下 (略) 校“以美育人”实施路径研究——以福州 (略) 校为例 | 刘华芳 | 吴慧娟、李妮、刘淘、郭超、陈志强、林珊、孔舒艺、林楠、林筠颖、韩晞婷、余小蕊 |
206 | 福州 (略) | 应用型本科物流管理专业教育与“三创”教育深度融合研究 | 尹阳 | 朱东红、叶翀、胡永仕、陈宾、陈东清、陈艳、马兰花、杨航、江潇、陈义光、葛绍健 |
207 | 福建师范 (略) | “四新”建设下应用型高校跨界融通人才培养价值共创机制的探索与实践 | 沈庆琼 | 雷金英、苏秋红、李莉、陈太盛、程志强、吴琳、欧伟强、刘飞、陈言国、陈文秀、蔡赛容 |
208 | 福建师范 (略) | 热点探究、项目模拟、学科竞赛、业界实战:《广告策划》“四位一体”实践教学体系构建与实施 | 陈丽 | 黄秀莲、张发松、肖夏、高媛媛、王琳、沈惠娜、吴海燕 |
209 | 福建师范 (略) | 基于OBE理念的校际合作外语专业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 谢淑媛 | 张昌宋、许丽娜、林韶南、赖菲菲、刘丹、罗熙、蔡静怡 |
210 | 福建农林 (略) | 新工科视域下土木工程专业立体式实践教学体系研究 | 缪宏杰 | 黄志波、谢栋明、黄珍珍、陈长俊、钟永强、刘毓氚、刘火炎、郑宣恭 |
211 | 集美 (略) | 新工科背景下项目式教学赋能“一流专业”建设的创新与实践 | 程东霁 | 杨琳、徐力君、林雄萍、陈美娥、邱燕飞、雷定中、叶衔真、李红、肖奕翔 |
212 | 集美 (略) | 应用型本科高校文科“专创融合”教学改革研究——以汉语言文学专业为例 | 杨锐 | 陈光田、张帆、杨晓惠、徐晓元、蓝勇辉、方琳瑜、匡腊英、王颖、王铭、骆伟堂 |
213 | 集美 (略) | 《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程“一体两翼三维度”教学改革与评价研究 | 王燕红 | 靖耀、李姝、王勤芳、陈娟、杨英 |
附件3
(略) 级教育教学研究项目(特设专项)拟立项名单
序号 | 学校 | 项目名称 | 负责人 | 参与人员 |
1 | 福建师范大学 | (略) “双一流”和一流应用型高校建设研究 | 周杰 | 温志嵩、王伟宜、林良泉、陈伟、胡科、范露华、范新民、黄小卉、徐丽华 |
2 | (略) | 有组织学科、科研、人才、产教融合协同发展机制建设设研究 | 孙柏璋 | 何敦春、郑思佳、雷培梁、周杰、方晓斌、杨慧、邓岳敏、许小美 |
3 | 福建师范大学 | (略) 高校智慧教育平台建设研究 | 范新民 | 宋原、林木辉、林榕、林晖、纪磊、周杰、陈圣楠 |
4 | 福建农林大学 | (略) 虚拟教研室建设的探索与研究 | 吴祖建 | 叶玲娟、陈炫、肖顺、彭东辉、何华勤、曾绍校、林诗发 |
5 | (略) | “不求最大、但求最优、但求适应社会需要”的应用型高校办学路径研究 | 何伟 | 王圣洪、张静、朱顺钗、张帆、陈宏炜、刘运娟、邹文通、娄本勇、林耿、黎清群、洪锦泉 |
6 | (略) | (略) 网信人才培养示范基地建设研究 | 张文东 | 刘文犀、魏惠斌、陈淑珍、张美璟、徐会军、许发见、*强、刘凯、陈旖 |
7 | (略) | 国家级 (略) 、创新创业教育实践基地的建设与研究 | 叶志鹏 | 杨红梅、龚兵丽、林惠琳、游耿林、黄鹏、刘友武、魏海亮、谢永阳、米玲菲、罗雅婷 李建 |
8 | 厦门 (略) | (略) 大学生创新创业政策研究 | 谢火木 | 姚祖婵、李胜男、王株梅、周君、江小燕、王璞、康健、赵雅洁、钟杰、刘李春 |
9 | 泉州职业技术大学 | 职业本科教育建设发展的探索与实践 | 吴滨如 | 张建军、苏康敏、李怀伦、张君、陈春英 |
10 | 福建师范大学 | 未来卓越教师培养的整全育人教学改革研究 | 宋原 | 涂怡弘、王洪元、肖亦聪、杨发福、温志嵩、李守中、胡泊、郑甦、王宇航、林木辉 |
11 | 福建师范大学 | (略) 公费师范生培养体系改革研究 | 吴文哲 | 周杰、陈祖棋、程明喜、蔡旭群、*革民、黄一菁、黄慧娟、念烨、谭莉、邱枫蓝、闵钟、张小锋、陈信钢 |
12 | 福建师范大学 | (略) 中小学教师课程素养现状及提升路径研究 | 程明喜 | 吴文哲、刘冬岩、张俊峰、赵舒妮、刘秀芳、高颖、陈信钢 |
附件4
(略) 级教育教学研究项目(教育考试招生制度改革专项)拟立项名单
序号 | 学校 | 项目名称 | 级别 | 负责人 | 项目参与人员 |
1 | 厦门大学 | 基于物理学科课程标准的考试研究 | 重大 | 杨志林 | 吴志明、张健敏、林莉、林杰、林碧艺、陈荣坚、林钦 |
2 | 厦门大学 | 基于新课程标准的化学学科考试研究 | 重大 | 吕鑫 | 陈嘉嘉、林丽榕、苏培峰、林泓域、洪炜 |
3 | 厦门大学 | 普通高中学业水平选择性考试政治学科命题质量保障机制研究 | 一般 | 何纯秀 | 陈墀成、何孟杰、林哲、欧捷、赵向波、王若*、黄裕珂 |
4 | 厦门大学 | (略) 新高考历史学科题型功能研究 | 一般 | 林昌丈 | 水海刚、曲天夫 |
5 | 华侨大学 | (略) 新高考物理学科题型功能研究 | 一般 | 欧聪杰 | 陈宏斌、翟云、吕蓬、方炜 |
6 | 福州大学 | (略) 新高考化学学科客观题研究 | 一般 | 魏巧华 | 黄玉梓、李奕、赵斌、陈建中 |
7 | 福建师范大学 | (略) 新高考政治学科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研究 | 重大 | 张丽娟 | 廖志诚、林民、杨选华、郑朝静、赵向波、欧捷 |
8 | 福建师范大学 | (略) 新高考历史学科命题能力提升研究 | 重大 | 孙建党 | 郭巧华、江振鹏、王林亚、钟孜、郑士璟、林晓杰、傅国兴 |
9 | 福建师范大学 | (略) 新高考地理学科命题质量提升与评价研究 | 重大 | 陈志强 | 刘恭祥、曾月娥、张艳梅、李文、杨满根、毛学刚、张林海、林峰、邓谋雨、符小洪 |
10 | 福建师范大学 | 指向科学思维的高中生物学试题命制与评价研究 | 重大 | 胡雪峰 | 朱玲玲、林英、庄志雄、蔡群峰、方雪静、卢佳丽、俞如旺 |
11 | 福建师范大学 | 新时代体育高考改革与创新研究 | 一般 | 方千华 | 郭惠杰、梅雪雄、黄松峰、王戬勋、黄 婷、位小龙、董治委 |
12 | 福建师范大学 | (略) 音乐舞蹈类艺考十年改革发展研究 | 一般 | 薛瑾 | 陈新凤、施冰青、王宇航 |
13 | 福建师范大学 | 核心素养导向的高考舞蹈命题与评价研究 | 一般 | 陈育燕 | 蔡丽红、林民、叶德诚、王若思、柯咏、刘倩、黄怡萱 |
14 | 福建师范大学 | 福建美术联考网上阅卷实践研究 | 一般 | 王英暎 | 徐丽华、陈圣燕、黄劲、孙群、谢代邑、赖登峰、刘文凯、何志英、唐馨 |
15 | 集美大学 | (略) 美术高考SWOT分析与应对策略研究 | 一般 | 陈其端 | 张朝阳、蔡伟清、蔡修齐、汪贤俊、陈升宇、陈梦雅、张一凡、黄心仪、*珂 |
16 | 闽南师范大学 | (略) 新高考地理学科题型功能研究 | 一般 | 潘大东 | 陈志强、杨满根、凌超豪、曾月娥、张艳梅、郑日升 |
17 | 闽南师范大学 | 新高考生物试题的劳动素养融入现状及其实现路径研究 | 一般 | 张国广 | 杨娟、徐美婷、傅清梅、陈梦星、陈凡 |
18 | (略) | 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综合能力测试的研究与探索 | 一般 | 郭肖华 | 苏凯新、江南、戴诚兵、李玲玲、张帆 |
19 | (略) | 普通高等学校艺术类舞蹈专业考试招生改革规范机制研究 | 一般 | 翁世晖 | 王光辉、杨军、王栋、杨丽芳、陈忍、郭锋、杨蕾、胡苏蓉、刘楠楠、夏渝、喻黎成 |
20 | (略) | “顾基础融特色”的音乐专业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研究 | 一般 | 陈恩慧 | 王丹丹、叶佳亮、杨绿荫、刘淘、王青、黄雪生、黄月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