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平市生态环境局关于2022年度法治政府建设情况的报告
(略) 委:
2022年,市生态环境局坚持以习近平法治思想为指导, (略) 党委政府的决策部署,积极推进法治政府建设各项工作,全力保障污染防治工作在法治轨道上运行。现将相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2022年法治政府建设基本情况
(一)依法全面履行生态环境保护职责
(略) 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污染防治攻坚力度持续增强,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
1.坚决扛起使命担当,进一步压实生态环保责任。 (略) 级领导包保责任制, (略) 县两级政府生态环保目标责任书,组织年度目标责任制考核; (略) 实施意见和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实施方案,编制实施“十四五”生态环境保护总体规划,制定总体规划重点任务清单、 (略) 重点任务清单、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2022年重点任务清单,以“五化工作法”推进落实;组织各成员单位联合开展秸秆全域禁烧、燃煤供热企业执法巡查、清河行动等专项行动,形成了党政齐抓、统筹协调、部门联动的工作格局。
2.坚决推进问题整改,进一步补齐生态环境短板。牢牢抓住各级生态环保督察反馈问题整改这个重大政治任务,印发《 (略) 贯彻落实第二轮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报告整改方案》,深入落实“四项机制、八项制度”和“三本账”,深入推进整改任务落实落细。截至11月27日,第二轮中督反馈34个问题,基本完成整改8个,交办258个信访案件,已办结254个。省第二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期间, (略) 共收到转办信访案件20批次160件,截至目前已办结124件,阶段性办结36件。辽河流域治理经验被收录为国家环保督察整改正面典型。
3.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进一步改善生态环境质量。大气环境质量持续提升。截至11月27日,全市未出现重污染天气,空气质量优良天数为299天。优良天数比例90.33%。PM2.5平均浓度为26微克每立方米。空气质量持续稳定向好。水环境质量持续改善。截至11月,全市国控断面水质为二类2个、三类6个、四类1个、五类1个,优良水体比例达80%,高于70%的省考核要求。土壤环境质量持续优化。截至目前,我市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达到100%,重点建设用地安全利用得到有效保障。
4.坚决落实监管要求,进一步加大监管和服务力度。一是强化执法监管。围绕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目标任务,明确生态环境综合行政执法工作重点,全面开展了涉水企业排查、非电燃煤锅炉整治、工业扬尘污染管控、生态破坏排查、省级及以上工业园区重点污水排放企业专项执法检查等专项行动;二是加大执法力度。严厉打击偷排偷放等违法行为,已立案处罚56起,罚款195.5146万元,移送行政拘留7起,移送涉嫌犯罪案件1起;三是强化审批服务。为重大项目开工复工和企业复工复产开辟绿色通道,对投资5000万以上重大项目逐一对接、指导服务;疫情期间,利用网络、邮箱等“不见面”方式,指导排污许可证即将到期企业“不出户”完成材料报备并进行政策指导。组织开展服务企业大调研活动, (略) 专家通过远程视 (略) 重大项目单位进行对接帮扶,助力企业复工复产和项目落地发展。
(二)全面完成法治政府建设各项工作任务
1.深入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深入学习习近平法治思想及二十大报告精神,把握其核心要义,并运用其积极武装头脑、指导实践。2022年10月,局党组书记、局长郭宏宇同志撰写《习近平法治思想蕴含的宪法精神》文章, (略) 领导干部学习交流。局党组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 (略) 、市党委、政府有关依法行政工作要求,信仰法治、坚守法治,依法办事、带头尊法学法用法守法;定期召开专题会,学习习近平法治思想,研究部署重点任务,及时破解突出问题。
2.加强党对法治工作的领导。全面提高法治思维能力。明确全系统“一把手”法治建设责任,将县(市)区分局党政主要负责人履行推进法治建设第一责任人职责情况纳入年终述职内容;严格落实领导干部学法、重大行政决策合法性审查和备案等制度,强化党组对法治工作领导,形成了依法行政的示范效应,用最严格制度、最严密法治保护生态环境,依法依规推进各项工作落地落实。
3.依法严格生态环境监管。一是严格执行重大行政决策法定程序。制定了《重大行政决策制度》《重大行政决策专家咨询制度》《重大行政决策合法性审查制度》和《重大行政决策责任追究制度》等相关制度并严格执行。为保障依法执法, (略) (略) 级统一法制审核工作,2022年严格按照要求审核行政处罚案件57件次,按时回复地方性法规、政府规章征求意见20余件次。二是加强行政规范性文件监督管理。落实行政规范性文件各项工作规定,制定并落实《规范性文件管理制度》和《行政规范性文件制定后评估制度》,2022年未制定规范性文件,经排查暂无需要清理的规范性文件。三是促进严格公正规范文明执法。健全完善行政执法统计年报制度,按照 (略) 司法局按时上报行政执法工作年报,并在门户网站行政执法公示平台进行公示;制定《重大执法决定法制审核制度》,县市区各分局承办的重大行政 (略) 局统一进行审核。制定《 (略) 生态环境局案件查办管理制度》,按要求8月份开展了案卷评查并通报评查结果。四是提升行政执法人员素质。全面实行行政执法人员资格管理制度、岗位培训制度,本着学用结合原则,采取集中培训、知识竞赛等多种形式,进行法律法规学习和培训,为严格执法、科学执法、规范执法提供有力保障。2022年新申领执法证人员6人,组织149名行政执法人员参加网络培训和考试, (略) 司法局通报表扬。五是加强权力监督制约。依法办理检察建议和司法建议。2022年共接到6件检察建议,已按时回复。严格落实行政机关负责人出庭应诉规定,2022年我局诉讼案件1件,已经收到第一审行政判决书,维持我局处罚决定。
4.积极推进法治社会建设。一是落实干部职工学法制度。制定《 (略) 生态环境局领导干部应知应会法律法规清单》,2022年局领导班子开展法治专题学习4次,进一步提升了对习近平法治思想的认识。二是落实“谁执法谁普法”普法责任制。严格执行《 (略) 生态环境局“谁执法谁普法”普法责任制实施方案》积极开展普法工作, (略) 生态环境持续好转提供良好的法治氛围;积极开展《民法典》学习宣传活动,制定《 (略) 生态环境局“美好生活·民法典相伴”主题宣传暨民法典贯彻实施工作方案》,充分利用“6.5”环境日在英雄广场开展主题宣传活动,向市民普及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民法典关于生态环境保护的有关规定、生态环境保护法律、法规、政策及水、大气、土壤污染防治等知识。 (略) 域社会治理工作。 (略) 域社会治理工作重点为化解生态环境领域矛盾纠纷,为做好生态环境行政调解工作,充分发挥行政调解在化解环境污染矛盾纠纷、维护人民群众合法权益、促进社会和谐稳定中的重要作用,成立了行政调解办公室,负责统筹开展生态环境行政调解工作,2022年持续深入推进,按要求对工作进行总结。四是有效化解社会矛盾纠纷。严格落实行政听证和行政应诉工作职责,2022年依法办理听证案件7件,妥善化解了社会矛盾。认真办理信访事项,截至11月29日,共接到信访案件299件,均按时受理,按期办结答复。五是强化执法效能。组织开展清河行动、秸秆禁烧巡查、机动车排放检验机构专项检查、 (略) 场专项行动等20余次专项行动。对辖区工业园区涉水企业和水源地开展全方位、全时段隐患排查,共排查问题隐患3个。
二、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一)法制机构不健全。有的基层单位未单独设置法制机构,导致工作推进效果不尽理想。
(二)执法人员偏少。社会对生态环境的关注度越来越高,要求也越来越严格,基层行政执法人员普遍偏少,不能适应当前监管的需要。
(三)人员素质还需要加强。人员结构不合理,有的单位执法人员岁数普遍偏大,对执法新理念、新装备不能完全适应,依法行政能力还需要提升。
三、党政主要负责人履行推进法治建设第一责任人职责情况
以局党组书记郭宏宇为班长的局党组一班人高度重视法治工作,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法治建设的重要指示精神,始终坚持依法办事、带头尊法学法用法守法。坚持深入学习贯彻落实习近平法治思想。2022年10月,局党组书记、局长郭宏宇撰写《习近平法治思想蕴含的宪法精神》一文,深入浅出地阐述了习近平法治思想蕴含的宪法精神以及对生态环境法治工作的指导作用。坚持带头学法。严格执行领导干部学法制度,对照应知应会法律法规清单全面开展学习。坚持奉公守法。坚持以身作则、身体力行,自觉维护司法权威,恪守国家法律法规和领导干部廉洁自律准则。坚持依法行政。 (略) 率先开展统一法制审核,创新制定《案件查办管理制度》等5项制度,严格执行重大决策法定程序,落实法律顾问制度,全面推动政务公开,形成依法行政示范效应。依法强化执法监管。建立以“双随机、一公开”为基本手段、以重点监管为补充的监管模式,组织开展涉水企业、工业扬尘等20余次专项行动。2022年办理行政处罚案件40起,查封扣押1起,移送行政拘留7起,罚款近200万元。全面提升执法队*素质。扎实开展执法大练兵,全面提升执法队*业务能力。 (略) 行政执法网络培训及知识竞赛中 (略) 第二名。不断夯实执法基础。筹资800余万用于配备执法记录仪、无人机等现代化执法装备及车辆, (略) 率先筹备配置130人执法服装,并投入1300余万新购30套黑烟抓拍设备。积极落实“谁执法谁普法”责任制。编制《生态环境知识题库》和《行政执法手册》,落实“八五”普法规划各项要求,利用微信群等即时上传生态环境监管法律法规知识,通过各类媒体加强对习近平法治思想、宪法、民法典及生态环境相关法律法规的宣传,营造了良好的法治氛围。
四、下一年度主要工作安排
2023年,我们将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以及法治政府建设工作各项决策部署,大力推动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工作, (略) 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
(一)深入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和生态文明思想,充分发挥生态环境保护转方式、调结构、优布局、促发展的重要职能作用,大力推进产业转型升级,助力高质量发展。
(二)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完善生态环境保护的责任体系。拧紧生态环保“责任链”,进一步强化联防联动,推动各地各部门切实履行《 (略) 生态环境保护工作职责规定》,打好生态环保“组合拳”。
(三)坚持问题导向,深度聚焦各级督察反馈问题整改工作,积极构建长效整改工作机制,防止类似性、重复性问题发生。
(四)坚持方向不变、力度不减,突出精准治污、科学治污、依法治污,继续开展污染防治行动,深入推进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工作。
(五)坚持联防联治,强化生态环境综合执法,聚焦排污许可证后监管、治污设施运行、秸秆禁烧、挥发性有机物、排污口等方面开展专项执法检查活动,严厉打击生态环境违法行为。
(六)坚持加强人员培训,进一步建立健全生态环境行政执法制度体系,优化机构设置和人员配备,不断增强法治素质和能力,保障法治政府建设各项工作的高质量顺利推进。
(七)坚持舆论引导先行,充分运用“一台一报一网”、新媒体平台等线上、线下宣传资源,广泛宣传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重大意义、重大行动、重大成效,积极推进公众参与,为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创造良好的舆论氛围。
(略) 生态环境局
**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