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 录
(四)持续深入开展重点行业领域安全综合治理,有效防范化解安全风险 16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顺应时代发展要求,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安全发展理念,提出应急管理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作出应急管理一系列重大决策,指明了新时代应急管理事业的发展方向。“十三五”时期,全县应急管理工作在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下, 积极推进应急管理理念创新、实践创新、制度创新,为始兴经济社会发展营造良好的安全发展环境。为大力推进“十四五”时期全县应急管理事业发展,按照政治站位立于高、应急指挥善于统、应急响应敏于快、安全风险精于防、应急工作行于实的要求,加强体制机制、人才队*、科技装备、基层基础建设,有效防范化解重大安全风险,全面提高预防应对处置各类灾害事故能力,依据《始兴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 (略) 应急管理“十四五”规划》等文件,制定本规划。
一、“十三五”发展回顾
(一)安全风险管控机制不断完善
一是构建风险研判机制,科学应对安全风险。对排查上报的 242 个安全风险隐患点,按其风险大小由高到低分为红色、橙色、黄色、蓝色四个等级,科学研判存在的安全风险,为安全风险管控工作提供技术支撑。二是建立县领导挂点联系重点重大生产安全隐患制度,督促有关乡镇、部门落实责任,及时整改,有效提高了重大安全隐患的整改率。三是构建风险处置机制,确保风险可防可控。坚持抢早抢小的原则,编制了《始兴县生产安全事故总体预案》、《始兴县工贸企业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始兴县烟花爆竹事故应急预案》等多部应急预案,覆盖我县非煤矿山、危险化学品、烟花爆竹、工贸等重点行业,有效预防和迅速应对处置生产安全事故。四是做好防汛减灾和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组织开展灾害风险和隐患排查,突出重点区域、重要设施和人口密集区。细化明确应急管理、自然资源、水利、气象等部门职责,形成了齐抓共管防灾减灾工作格局。
(二)利用安全科技引领保障。
一是推进安全生产信息化建设及应用。今年起推广使用广东省安全生产执法信息系统,录入企业基本信息 81 家、上传隐患 270 条、记录行政执法记录 286 次,实现了监管信息数字化、痕迹化。二是推广应用科技信息化执法手段。为安全生产行政执法人员配备了移动执法终端,及时记录执法信息,包括照片、执法文书,同步上 (略) ,保障行政执法过程的科学性和可溯性。三是建成县镇应急指挥系统。充分利用先进成熟的现代信息技术手段, (略) , (略) 、省、市、县、 (略) 的联通,切实提高了我县应对突发公共事件能力。 (略) 范围内率先建成了智慧消防监测管理系统, (略) 消防的智能化,有效降低我县火灾发生及损失。目前该系统已接入我县学校、宾馆、饭店等共36 家“五小场所”进行试点,随后将在全县各行业进行推广使用。
(三)应急救援处置效能稳步提升
一是强化应急演练和救援处置。2016 年以来共组织全县开展应急救援演练 30 次,有效提升了应对各类突发安全生产事故的自救和抢险技能,提高了快速反应能力、应急救援能力以及协同作战能力。二是印发了《始兴县应急救援联动机制(试行)》。成立了县应急救援联动指挥部,建立了应急救援联动制度,形成了统一、完善的应急救援指挥体系。三是建立了一支
50 人森林消防综合救援队*。队*以森林火灾扑救为主体任务,兼顾应对抗洪抢险、地震和地质灾害及生产安全事故等突发事件,极大提高了各类灾害事故救援能力,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四)全面落实社会宣传教育
一是丰富宣传形式,增强宣传效果。利用安全生产月、法律法规宣传日、《安全生产法》宣传周契机,开展安全生产咨询日活动、安全生产法律知识竞赛以及安全生产“五进”等多项活动,向社会公众“软植入”安全生产法治文化和理念。2016 年以来,累计举办安全生产咨询日活动16 次,安全生产“五进”活动320 次,发放宣传资料 16 万份,接受咨询群众宣传渠道,扩大宣传范围。利用 (略) 、始兴发布、“南方+”发布安全生产、防灾减灾救灾新闻或提醒信息,五年来共发布相关信息 2000 多条。三是落实教育培训,切实提高认识。每年针对各类重点行业企业主要负责人、安全管理人员和领导干部、乡镇(园区)安监员开展培训式普法。2016 年以来,共开办工贸行业、非煤矿山、危险化学品、烟花爆竹等企业主要负责人、安全管理人员和安监员培训班 73 期,培训人数 7200 人, 累计开展各级领导干部安全教育培训 10 期 1000 人次。
二、“十四五”时期应急管理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一)面临的机遇
“十四五”时期,安全生产、防灾减灾、应急救援工作面临许多有利条件和发展机遇。一是党中央、 (略) 高度重视安全生产、防灾减灾、应急救援工作,并作出了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总书记关于安全生产的系列讲话,为安全生产、防灾减灾、应急救援工作提供了强大政策支持;地方各级加强领导、强化监管,狠抓责任落实,为安全生产、防灾减灾、应急救援工作提供了有力的组织保障。二是统筹协调好应急管理各方面工作,按照“高、统、快、防、实”的工作标准,以 “三个严防”和“四不发生”的工作要求,建设更高水平的灾害防御体系,提升防灾减灾救灾能力。三是随着社会治理能力不断提高,社会文明素质、安全意识和法治观念加快提升,安全发展
的社会环境进一步优化。四是经济社会发展提质增效、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科技创新快速发展,将加快淘汰落后工艺、技术、装备和产能,自然灾害预警能力提升,“科技强安”战略有利于降低安全风险,提高本质安全水平。五是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安全需求,以及全社会对安全的高度关注,为推动安全生产、防灾减灾、应急救援工作提供了巨大动能。六是县应急管理局挂牌成立以来,我们积极适应新体制新要求,以 (略) 、改革的办法和有力的举措奋力破解难题,努力逐步厘清应急管理横向及纵向各职能部门之间的关系,下一步将逐步构建防灾、减灾、救灾、指挥、救援、监管、执法、保障等职能分工清晰、互为衔接的“大应急”管理格局,推动新时代应急管理工作良好开局。
(二)面临的挑战
我县应急管理事业改革刚刚起步,应急管理工作面临较为严峻的形势,各类事故灾害风险隐患点多、线长、面广,再加上一些地区、部门安全监管责任、一些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落实不到位,容易造成生产安全事故发生。县应急管理局作为一个新组建的部门,承担着指导全县各乡镇、各部门应对安全生产类、自然灾害类等突发事件和综合防灾减灾救灾工作,负责安全生产综合监督管理和工矿商贸行业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工作, (略) 、应急救援队*、应急预案体系、应急
预警监测和应急科技支撑建设等很多方面尚处于起步阶段。
受生产力发展水平、企业本质安全程度、从业人员素质、政府监管体制与机制、自然灾害预警和应急救援能力、社会安全生产意识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和制约,我县安全生产、防灾减灾、应急救援工作仍存在一定的不足,主要表现为:一是事故总量偏大,2016 年发生生产安全事故 9 起, (略) 3.32%;2017 年发生生产安全事故 2 起, (略) 0.72%; 2018 年发生生产事故 13 起, (略) 6.63%;2019 年发生生产安全事故 6 起, (略) 2.78%,2020 年发生安全生产事故 2 起, (略) 1.64%;没有发生较大及以上生产安全事故。二是企业主体责任落实不到位,造成事故多发;安全生产措施落实还不够有力,特别是中小企业在追求效益最大化,安全生产主体责任落实得不够,安全基础工作不扎实、管理不到位。三是受气候异常、生态环境变化和人为因素影响,自然灾害呈现出灾种多、易发频发、危害性大,防范应对难度增大,同时,森林防灭火、消防工作任重道远。四是减灾救灾体制机制还不够完善,自然灾害防御能力还有待进一步提升,救灾救助综合协调机制还需进一步完善,减灾救灾科技支撑和人才保障还需加强。五是应急管理能力需进一步加强,应急指挥信息化水平不高,迫切需要运用云计算、大数据、 (略) 、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建设全面支撑具有系统化、扁平化、立体化、智能化、人性化特征,与应急指挥能力相适应的现代应急指挥体系。六是专业应急队*力量不强,各专业应急救援队*和装备数量不足布局不尽合理,大型、特种和先进装备缺乏专业培训演练,培训演练不够与实战需要存在较大差距。远程快速拉动和联动能力较差,现场处置能力亟待增强。七是应急保障机制有待完善,应急物资缺乏统筹管理,储备资金投入不足,还没有形成一套较为完善的财政投入、补偿机制,紧急生产、采购、征用和调拨机制不完善, 存储设施不足、布局不尽合理,储备方式单一数量、品种偏少,难以动态调整更新、轮换、补偿政策不健全,物资储备品种需调整、增加。
三、“十四五”时期发展目标
(一)指导思想
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落实总书记对广东系列重要讲话、重要批示指示精神和关于应急管理系列重要论述精神,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统筹发展和安全,紧紧围绕县委县政府工作部署,以应急管理改革创新为根本动力,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安全需要为根本目的,以防范化解重大安全风险为主线,以推进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现代化建设为核心,强化底线思维,着力防风险、
建机制、固根基、扬优势、补短板、强弱项、促协同,全力保
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和维护社会稳定。
(二)基本原则
“十四五”时期,为推动应急管理和能力现代化建设,提供坚实的安全保障,必须遵循以下原则:
坚持党的领导、统分结合。全面加强党对应急管理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把党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转化为坚强保障。发挥应急管理部门的综合优势和各相关部门的专业优势,衔接好“防”和“救”的责任链条,形成整体合力。
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保护人民生命安全摆在首位,牢固树立发展决不能以牺牲人的生命为代价的红线意识,最大限度降低灾害事故风险, 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坚持风险防控、精准治理。坚持以防为主,防抗救相结合。深化源头治理,强化风险意识,健全风险防范化解机制, 从根本上消除隐患、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实施精准治理,精准发布预警,精准抢险救援,精准恢复重建,精准监管执法。
坚持改革创新、科技引领。以更大魄力在更高起点上推进应急管理改革创新,有效破解制约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建设的体制机制障碍。强化科技支撑引领,以科技信息化推动应急管
理科学化、专业化、智能化、精细化。
坚持系统观念、共建共治。加强全周期应急管理,落实全方位应急责任,提升全要素应急水平,强化全灾种应急能力, 做好全天候应急准备。把群众观 (略) 线贯穿始终,强化群测群防群治,筑牢防灾减灾救灾的人民防线,构建共建共治共享格局。
(三)规划目标
1. 总体目标
到 2025 年,建成统一指挥、专常兼备、反应灵敏、上下联动、平战结合的应急管理体制,形成统一领导、权责一致、权威高效的应急管理体系。全县应急管理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显著增强,应急响应、指挥、处置能力和基层基础保障能力显著提升,重大安全风险得到有效管控,自然灾害防治能力进一步提高,应急管理体系、管理能力现代化建设跃上新台阶。
2. 分类目标
应急管理体制机制更加完善。应急管理领导体制、指挥体制、协同机制进一步健全,机构设置、职能配置更趋合理,基础设施、装备条件全面改善,工作效能、履职能力全面提升。县级以上应急管理部门装备达标率达到90%,应急管理干部专业培训率达到 100%。
安全风险防范化解机制更加健全。安全生产责任全面压实,重点行业领域安全生产水平、城市安全发展水平显著提升,风险分级管控与隐患排查治理机制更加健全,安全风险系统治理、依法治理、综合治理、源头治理能力明显增强。生产安全事故死亡人数下降15%,亿元地区生产总值生产安全事故死亡率下降33%,工矿商贸就业人员十万人生产安全事故死亡率下降 20%。
自然灾害防御水平明显提升。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高质量完成,灾害风险隐患底数全面摸清。多灾种和灾害链综合监测、风险早期识别和短临精准预警能力大幅提升,城乡灾害防御能力显著增强。年均因灾直接经济损失占地区生产总值比例控制在 1%以内,年均每百万人口因自然灾害死亡率控制在 1 以内,年均每十万人受灾控制在 * 以内。
灾害事故应急能力显著增强。配置科学、体系完备、指挥顺畅、技能精湛的救援力量体系全面建成,森林防灭火、危险化学品、防汛抢险、抗震救灾、矿山等专业应急救援队*应急处置能力显著增强,应急 (略) 络全面建成,应急物流时效大幅提升,专职消防人员占全县总人口比例达到 0.4‰,灾害事故救援现场应急通信保障率达到 100%。
发展安全保障更加有力。应急管理法规政策和预案体系更
加完善,应急管理部门准军事化管理和职业保障机制基本健
全,科技信息化支撑能力显著增强,社会协同应对灾害事故能力显著提高。
始兴县应急管理“十四五”规划指标表 | ||||||||
序号 | 类别 | 指标 | 指标值 | 指标属性 | ||||
1 | 安全生产 | 生产安全事故死亡人数 | 下降 15% | 约束性 | ||||
2 | 亿元地区生产总值生产安全事故死亡率 | 下降 33% | 约束性 | |||||
3 | 工矿商贸就业人员十万人生产安全事故死亡率 | 下降 20% | 约束性 | |||||
4 | 道路交通万车死亡率 | 下降 4% | 预期性 | |||||
5 | 十万人口火灾死亡率 | <0.15 | 预期性 | |||||
6 | 防灾减灾 | 年均因灾直接经济损失占地区生产总值比例 | <1%* | 预期性 | ||||
7 | 年均每百万人口因自然灾害死亡率 | <1* | 预期性 | |||||
8 | 年均每十万人受灾人次 | <** | 预期性 | |||||
9 | 主要河流控制断面洪水预警发布率 | 100% | 预期性 | |||||
10 | 暴雨预警准确度 | ≥80% | 预期性 | |||||
11 | 每百平方公里雨量(气象)站数量 | ≥5 | 预期性 | |||||
12 | 重点区域林火瞭望监测覆盖率 | ≥90% | 预期性 | |||||
13 | 森林火灾受害率 | ≤1‰ | 预期性 | |||||
14 | 受灾群众基本生活初步救助时间 | <8 小时 | 预期性 | |||||
15 | 应急 | 灾害预警信息公众覆盖率 | ≥95% | 预期性 |
16 | 救援 | 灾害事故救援现场应急通信保障率 | 100% | 预期性 |
17 | 专职消防人员占全县总人口比例 | ≥0.4‰ | 预期性 | |
18 | 森林消防应急队*达标率 | ≥90% | 预期性 | |
19 | 内河应急处置现场到达时间 | <2 小时 | 预期性 | |
20 | 24 小时森林火灾扑灭率 | ≥95% | 预期性 | |
21 | 综合 | 县级应急管理部门装备达标率 | 100% | 预期性 |
22 | 应急管理干部专业培训率 | 100% | 预期性 | |
23 | 应急管理执法信息系统使用率 | 100% | 预期性 |
注:1.带*为“十四五”时期平均值;2.根据《应急管理部规划财务司关于做好<“十四五” 国家应急体系规划>核心指标衔接工作的函》(应急规财〔2020〕165 号)文件要求, 2020 年因新冠疫情原因,事故指标数值波动较大,安全生产类指标以 2019 年数据为基准值。
四、工作任务和实施措施
(一)完善应急管理指挥体系,不断提升应急指挥能力。健全应急指挥机制,牢固树立党委在应急管理事业中总揽
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地位。健全突发事件应急委员会体制, 推动党委和政府主要负责人同时担任应急委员会主任。健全完善各级安全生产委员会“双主任制”。建立应对重大灾害事故处置统筹协调和综合保障机制,规范现场指挥部的运作,建立应急管理部门以及各行业主管部门与相应专业救援队*间的指挥调度机制。推动综合性消防救援队*与属地应急管理部门主要负责人交叉任职,建立分级指挥和专业指挥相结合的综合性消防救援队*指挥模式。实施应急管理专业指挥员队*建设工程,提升灾害事故现场处置指挥能力。
建立健全跨县(市、区)应急管理合作机制,切实提高区域合作处置水平。完善军地应急联动机制,构建情报信息共享体系强化各部门之间业务联系,努力实现调度有序、资源共享、应对有力。加强现场指挥官的统筹协调能力,充分发挥专家队*的辅助决策作用,全方位利用新技术新方法提升决策支持水平,提高现场应急处置水平,实现指挥调度一体化、现代化、扁平化。完善应急专家管理制度,健全组织形式和工作机制,推动专家有序有效参与应急管理体系建设和突发事件应对工作。健全行政决策和专家论证相结合的应急决策机制,发挥专家队*在应急决策中的技术支撑作用,提高科学处置水平。
(二)完善应急预案体系,切实提升应急演练质量和实
效。
健全应急预案管理机制。以突发事件分类为标准,细化完善各项应急预案,推动全县应急预案系统化,进一步完善“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应急预案体系。建立应急预案定期评估机制,实现应急预案动态优化。依照事件分类与分级明确相关各方职责任务,强化各级各类预案有效衔接。实施应急预案大演练行动,鼓励采用形式多样、节约高效演练形式,推动常态化开展重大灾害事故应急预案演练。
实施应急预案制修订计划。加快制修订各级突发事件总体应急预案和专项应急预案,推动编制重要目标、重大危险源、重大活动、重大基础设施应急预案。针对发生概率小但后果严重的特别重大突发事件,编制救灾应对预案。推动涉及公共区域应急预案编制简明操作手册和应急指南,推进企业应急预案简明化、图表化,推广使用应急处置卡。
(三)压实安全生产责任,切实加强安全综合监管工作。严格落实党政领导干部责任。坚持“党政同责、一岗双责、
齐抓共管、失职追责”,制订完善党政领导干部安全生产“职责清单”和年度“工作清单”,健全地方党政领导干部安全生产责任制。建立党政领导干部安全生产工作报告制度和向组织部门通报制度,推动将履行安全生产责任情况列入各级党委和政府领导班子及其成员述职内容。
严格落实行业部门监管职责。坚持安全生产“三个必须”和 “谁主管谁负责”原则,推动职责交叉、联系紧密的行业领域和监管环节“共进一步”。建立安全监管职责动态调整机制,及时调整县有关单位安全监管职责。明确新产业、新业态、新领域安全监管责任,消除监管盲区和漏洞。
严格落实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健全企业全员安全生产责任制,落实企业法定代表人、实际控制人、主要负责人等“关键少数”安全管理责任。监督指导企业严格履行法定责任和义务,建立健全安全生产管理机构,按规定配齐安全生产管理人员,严格执行员工培训合格上岗制度,加强非煤矿山、危险化学品、烟花爆竹、建筑施工、交通运输等高危行业企业员工安全培训合格上岗情况的监督检查。推进企业安全文化建设,督促企业完善全员覆盖的企业安全教育培训制度,推行以信用监管为基础的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承诺制度。同时通过信息化手段提高企业安全管理水平,推动全县安全形势持续稳定向好。
创新安全监管方式。推行实施分类分级监管执法制度,全面落实企业“双随机、一公开”监管模式。建立完善“ (略) +监管”工作制度,提高监管信息化水平。加强与“放管服”改革相配套的事中事后安全监管。坚持严格执法与指导服务并重制度, 推动落实对高危行业领域重点企业执法检查全覆盖。健全应急管理诚信体系,完善信用承诺、“黑名单”等制度,提升信用监管效能。畅通社会监督渠道,完善“*”、“吹哨人”、内部举报人等制度,健全群众举报奖励机制,鼓励企业职工、社会公众等检举重大风险隐患和企业违法行为,推进落实举报奖励政策。强化舆论监督,加大曝光重大事故隐患和安全生产违法典型案例力度。
(四)持续深入开展重点行业领域安全综合治理,有效防
范化解安全风险。
全面推进重点行业领域安全风险防控。 (略) 、省、市安全生产三年行动整治方案,结合我县实际,推进八大行业的专项整治行动。强力推进化工产业安全生产转型升级,深化危险化学品安全综合治理。持续加强非煤矿山、工矿商贸等行业领域安全监管,着力化解安全风险,依法关闭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的非煤矿山。深化煤气、粉尘防爆、有限空间作业等重点领域专项治理。深化“九小场所”、人员密集场所、电动自行车、电气火灾、博物馆和文物建筑消防安全治理。 (略) 交通安全监管,加强“两客一危”、校车、公交车、桥梁隧道等安全隐患治理,加 (略) 、国省道、县道、 (略) 面安全管控力度, (略) 安全生命防护工程建设。深入开展建筑施工安全治理行动,持续排查整治施工安全风险隐患。 (略) 排水、燃气等设施安全巡查维护, (略) 政基础设施安全运行。开展“平安船舶、平安渔业、平安旅游”创建行动。开展危爆物品安全隐患排查整治。持续推进特种设备、农机、电力、旅游等行业领域专项整治,切实提高安全风险防控水平。
1. 非煤矿山:一是提高安全准入门槛。尾矿库数量原则上只减不增,不再审批同意新建尾矿库。强制淘汰采用干式制动的无轨胶轮车或者改装车辆运输人员、炸药、油料等落后工艺设备,确保金属非金属矿山第一批和第二批禁止使用的设备及工
艺目录全部落实到位。二是开展非煤矿山安全综合整治,通过实施“三个一批”,全面完成安全风险综合评估率 100%、安全生产风险一张图100%、一矿一策100%。三是加大监管执法力度。将打击非煤矿山安全生产违法违规行为贯穿三年行动全过程, 重点打击整治整合后的矿山管理不规范、整合不到位、建设项目安全设施“三同时”制度履行不严格、安全生产许可证有效期满未办理延期手续、安全生产责任制及安全管理制度不健全或者照抄照搬、安全管理人员配备不到位、未开展安全风险辨识评估或安全风险辨识评估不全面、不按批准的安全设施设计建设生产等突出问题和违法违规行为,持续强化典型事故防范措施落实,提升非煤矿山本质安全水平。
2. 消防安全:一是组织开展打通消防“生命通道”工程,建立消防车通道联合执法管理机制,开展安全疏散设施综合治理。二是针对高层建筑、大型商业综合体、石油化工等重点场所, 制定实施消防安全能力提升方案,建立健全专兼职消防队*, 2022 年底前实现标准化、规范化管理。三是聚焦老旧小区、电动车、外墙保温材料、彩钢板建筑、家庭加工作坊、“三合一”场所、城乡、物流仓储等突出风险以及乡村火灾,升级改造消防设施,分阶段集中开展排查整治,全面落实差异化风险管控措施。四是教育、民政、文广旅体、卫生健康、宗教等重点行业部门建立完善行业消防安全管理规定,明确三年整治目标任务,落实行业单位消防安全标准化管理,开展消防安全达标工程建设,推动本系统单位提升消防安全管理水平。五是积极推广应用消防 (略) 监测、消防大数据分析研判等信息技术, (略) 消防大数据管理,推动建设 (略) (略) 、 (略) 。六是实施消防安全素质提升工程,开展消防宣传“五进”工作,加强消防安全素质教育和重点人群分级分类培训,推广使 (略) ,发展壮大消防志愿者队*,2022 年底前建成县级消防科普体验中心及镇、社区、农村消防微体验点,实现全民全覆盖培训。
3. 道路运输:一是深 (略) 安全生命防护工程,按规定完成年度建设任务。全面排 (略) 、国省道、 (略) 的桥梁、隧道、边坡、急弯陡坡、长纵坡、临边临水临崖临村镇安全风险和事故隐患。针对风险和隐患桥、隧、点、段,制定完善整治提升计划,实现三年重大隐患存量清零。深化“千灯万带”示范工程,开展“一灯一带”建设、“平安村口”二期建设和升级工作。二是依法加强对老旧客车、卧铺客车和载重货车的重点监管。强化客车安全防护,督促客运企业及时报废淘汰老旧客车。鼓励在用客车参照国家标准安装前轮爆胎应急装置。有序推动公交车科学安装驾驶室隔离设施,划设乘客安全警戒线, 张贴警示标识标语,严防乘客抢夺方向盘、干扰驾驶人安全驾驶。提高重载货车动力性能和制动性能,加强对货车辅助制动装置使用情况的监督检查;推进治超 (略) ,切实落实“一超四罚”措施,2022 年基本消除货车非法改装、“大吨小标”等违法违规突出问题。三是推进实施危 (略) 运输电子运单管理,实现对危 (略) 运输车辆、货物、 (略) 、货物装卸全链条和全流程监管。四是严格企业主体责任落实监督管理,组织开展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落实情况专项督查检查; 严格企业主要负责人履职履责监管,“两客一危”企业主要负责人100%落实安全生产“八个一次”措施,加强运输车辆和驾驶人动态监管,督促客运车辆司乘人员规范使用安全带,严格旅游客运安全全过程、全链条监管,对存在重大隐患的运输企业实施挂牌督办,依法依规对“高危风险企业”“终生禁驾人员”等予以曝光。五是构建常态化共建共治机制。完 (略) 交通安全工作联席会议工作机制,进一步明确各成员单位安全监管职责分工, (略) 运输安全重大问题会商研判, (略) 实现成员单位之间信息共享和执法互认,强化部门协同联动,形成联防联控常态化机制,凝聚交通治理合力。坚决清查 “黑服务区”“黑站点”“黑企业”“黑车”“黑网站”。
4. 城市安全风险管控:一是结合创建国家安全 (略) ,深入推动实施大型群众性活动安全专项整治,完善城镇建成区消防站、消防装备、消火栓等基础设施,推动老旧小区更新改造, (略) 公共场所供用电设施、防水防触电措施落
实, (略) 排水防涝能力,持续深入开展临时建(构)筑物专项治理,有效预防和减少气象灾害损失。二是 (略) 危险房屋使用安全隐患排查整治工作,重点排查改建改用为人员聚集场所的安全隐患,依法查处违法建设、非法违法改建改用行为,对发现的安全隐患落实闭环整治措施。三是全面落实设计、建设、施工、监理、监测五方安全生产主体责任。 (略) 建设安全领域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强化落实建筑物所有权人和参建单位的主体责任,以及相关部门的监管责任,推进建筑施工行业应急能力提升。四是规范建设行业秩序,加强工程招投标、资质审批、施工许可、现场作业等环节安全监管。开展起重机械、高支模、深基坑等专项治理,依 (略) 场违法违规行为,稳步提升建筑施工安全生产治理能力。严格项目分包管理,严厉打击非法违法建设和非法承包转包行为。五是狠抓施工现场重大风险防控,以防高处坠落、防物体打击、防触电、防机械伤害、防坍塌等为重点,规范建筑施工现场安全管理,引导企业开展安全生产自查自纠。
5. 工业园区:一是完善工业园区等功能区监管体制机制。以县级应急管理部门或现有的功能区管理机构为依托,通过单独设置内设机构,或在内设机构加挂牌子等形式明确负责各类功能区安全生产监管职能的机构。二是强化园区安全生产源头管控。按上级文件要求落实化工园区认定管理办法,严格执行化
工园区建设标准。制定危险化学品“禁限控”目录,禁止自动化程度低、工艺装备落后等本质安全水平低的项目进区入园。三是建立工业园区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安全预防控制体系。开展工业园区整体性安全风险评估,已建成投用的园区每 5 年至少组织开展一次园区整体性安全风险评估。四是加强化工园区安全管控。严格开展安全风险排查评估,实施最严格的治理整顿。凡不符合国家和省要求的,按程序取消其化工园区定位。五是加快园区信息化建设。
6. 废弃危险化学品等危险废物:一是全面开展危险废物排查。对属性不明的固体废物进行鉴别鉴定,健全完善危险废物等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的责任体系、制度标准、工作机制。二是推进固体废物环境监管信息化建设。是利用信息化手段,建立形成危险废物产生、收集、贮存、转移、运输、利用、处置等全过程的监管体系,提升危险废物环境管理效率。实现全县危险废物处置能力与实际总体基本匹配,布局趋于科学合理。三是建立部门联动、区域协作、重大案件会商督办制度。严厉打击故意隐瞒、偷放偷排或违法违规处置危险废物违法犯罪行为,并依法依规纳入信用管理、实施失信惩戒,切实落实企业主体责任。四是加大力度督促危险废物产生单位严格落实危险废物申报登记制度。组织各地对申报登记数据进行校核。
7. 危险化学品和烟花爆竹:一是扎实推进危险化学品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进一步完善落实危险化学品生产、贮存、使用、经营、运输、处置等环节相关安全监管责任,消除监管盲区漏洞;深入开展安全风险排查和隐患治理,强化重点环节安全管理,提高从业人员准入门槛,督促企业落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建立以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为重点的危险化学品安全预防控制体系。二是推动危险化学品企业升级。完善和落实重在从根本上消除危险化学品事故隐患的责任体系和工作机制。强化“两重点一重大”安全监管,深入开展提升危险化学品企业本质安全水平专项行动,逐步淘汰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工艺落后的危险化学品和化工企业。加强对停产检修期间、搬迁前等安全生产重点单位企业全程安全监管。全面完成涉及“两重点一重大”生产储存设施的自动化控制改造,打好安全监管攻坚战。三是加强危险化学品风险点危险源排查管控。督促危险化学品企业全部接入广东省危险化学品安全生产风险监测预警系统,对危险化学品风险点危险源实现全县“一张图”监控,对危险化学品风险点危险源的安全现状、证照情况、隐患排查、执法检查情况收集和实时监控,实现信息化管理。根据危险化学品企业风险点危险源的底数、分布和安全状况, 按照“分区域、分级别、网格化”原则,实施差异化管理。落实企业安全内部分级管控岗位责任,重 (略) 危险化学品企业、石油储罐区等危险化学品企业风险管控。四是健全烟花爆竹经营、运输、储存和燃放各环节安全监管机制。优化烟花爆竹经营单位规划布点,严格实施烟花爆竹经营许可准入,大力推进烟花爆竹仓库改造提升,全面推行应用烟花爆竹流向信息管理系统,加强烟 (略) 运输安全管理,深入开展烟花爆竹领域事故隐患排查治理。积极推进烟花爆竹安全生产诚信体系建设。加大部门联合执法力度,依法查处烟花爆竹领域非法违法行为。
8. 工贸行业:一是全面落实安全生产监管责任和企业主体责任。运用安全生产联合惩戒机制,大力推进工贸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提升企业本质安全水平。督促企业应用先进管理方法和技术手段,辨识、排查安全风险,建立全面覆盖、全员参与的隐患排查治理工作机制,实现隐患排查治理工作制度化和常态化。二是推动企业提高管理水平。继续深化粉尘防爆、有限空间作业等专项整治,督促企业完善各项制度和操作规程,加强人员培训,提高安全素质,杜绝违章违规作业行为。三是扎实开展执法检查和明查暗访工作。继续开展“双随机、一公开”执法检查,持续做好重点行业领域专项检查和明查暗访, 严厉打击违法违规行为。通过公开通报有关事故案例和典型问题,警示约谈发生事故和隐患整改不到位的企业负责人,推动专项整治工作有效落实。
(五)推进防灾减灾救灾工作,有效应对突发自然灾害。
加强防灾减灾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提升防灾减灾救灾工程建设标准,提升灾害高风险区域内学校、医院、居民住房、大型工矿商贸和危险化学品企业等设防水平和承灾能力。完善交通、水利、通信等关键基础设施设防标准,提升极端条件下抗损毁和快速恢复能力。 (略) 防洪防涝和调蓄设施建设, (略) 排水防涝设施建设短板。加强农村水利和承洪区等防灾减灾设施建设,推进实施农村危房改造工程、自然灾害隐患点治理与居民搬迁避让工程,提升农村抗灾能力。完善应急避难场所运行管理规范,推进综合性应急避难场所和示范性应急避难场所建设。建立应急避难场所备案和动态评估机制, 实现对应急避难场所功能区、应急物资、人员安置和运行状态等动态管理。
推进自然灾害综合治理。立足于防范重特大自然灾害,全面推进汛旱风灾害、地震灾害、地质灾害、森林火灾、气象灾害等自然灾害防治体系现代化建设。组织开展自然灾害风险调查,加强灾害风险分级分类评估,建立自然灾害综合风险和综合减灾能力数据库。建立完善自然灾害风险管理和隐患排查治理责任制,开展自然灾害风险排查整治行动。优化升级自动 (略) ,实现行政村(社区)全覆盖。
做好救灾物资的储备和管理。建立健全政府主导、分级负
责、地方为主、上下联动、协调有序、运转高效的救灾物资储备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健全发展改革、交通运输、等部门共同参与的救灾物资紧急调运应急联动机制。加快建设救灾 (略) 络。遵循就近存储、调运迅速、保障有力的原则,统筹推进各级救灾物资储备库(点)建设,形成规模合理的“县、镇” 两级救灾 (略) 络,全面落实救灾物资分级储备。县级储备具有区域特点的救灾物资,镇(村居)和城乡社区视情储备一定数量的棉衣、棉被等生活物资以及简易的应急救援工具。
提升灾后紧急救助能力。健全灾害救助资金快速下拨机制、救灾物资预置保障机制、受灾人群提前转移机制,提升救助时效,受灾群众基本生活初步救助时间不超过 8 小时。逐步建立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的自然灾害救助标准调整机制, 完善受灾人员救助标准。健全特殊群体人员临灾转移“四个一”工作机制,强化易受灾人群救助。实施灾害信息员队*专业能力提升工程,提高灾情信息报送及时性、准确性和规范性。推广政府与社会资本、社会组织、企业合作模式,支持红十字会、慈善组织等依法参与灾害救援救助工作。健全受灾群众过渡性安置和救助机制,完善灾后恢复重建规程。科学开展灾害损失评估、次生衍生灾害隐患排查及危险性评估、住房及建筑物受损鉴定和资源环境承载能力评价,统筹制订恢复重建规划和配套政策,提升灾后恢复重建能力。鼓励、引导企业事业单位、
社会团体、城乡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和个人参与救助捐赠、志愿服务等活动,依法规范捐赠、受赠行为。
(六)推动基层应急能力建设,筑牢镇村两级应急管理基础。
推进基层应急管理机构建设。按照国家、省、市关于加强基层应急管理工作的有关要求,积极适应“全灾种、大应急”任务需要,以推进基层应急管理“四个一”建设为抓手,打造过硬的镇村应急管理体系。一是健全一个应急管理组织体系,明确镇级应急管理机构职责,构建 (略) 格化管控体系,将安全生产、防灾减灾救灾、应急救 (略) 格重要工作内容, (略) 格化管理措施,打通责任落实“最后一公里”。二是组建一支 “一专多能”“全灾种”综合性应急救援队*,提升队*的实战能力,着眼大应急开展工作,坚持专业化和社会化相结合,打通应急救援“最后一公里”。三是 (略) ,融合对接三防、气象、森林防灭火、综合治理、喇叭村村响、应急视频会商等信息系统,逐步实现省到村五级互联互通,打通应急指挥“最后一公里”。四是高规格建设一个应急物资仓库,实行信息化、制度化、社会化管理,打通应急保障“最后一公里”。
推进防灾减灾救灾能力“十个有”建设。加快推进行政村(社区)防灾减灾救灾能力“十个有”(即有组织体系、有大喇叭、有警报器、有避难场所、有风险地形图、有明白卡、有应急通信、有应急照明、有小册子、有宣传栏)建设。确保日常有宣传、风险广知晓、灾前有预警、灾中可避险、受灾得救助,践行“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理念,真正发挥村(居)委会神经末梢和保安作用。建立“第一响应人”制度,完善行政村(社区)安全隐患、灾害信息报送发布机制。把安全责任向单位、向家庭、向个人延伸,分类别推动工厂、学校、医院、家庭等社会基础单元应急能力和物资储备标准化建设,提升基层自救互救能力。
强化基层 (略) 格化管理。推进应急管理工作融入基层社会治理“ (略) ”,实现基层 (略) 格全覆盖。整合基层执法队*、灾害信息员、森防责任人、防汛防旱防风责任人、专职消防员等资源,建立“一岗多能”的 (略) 格员队*。
(七)加强执法队*建设,不断提升安全生产执法效能。
深化综合行政执法改革。健全完善县级应急管理综合行政执法体系,合理划分应急管理执法管辖权限,明确各级执法范围和执法重点,实施分级分类精准执法。理顺有关行业领域安全监管执法权配置,探索跨领域跨部门综合行政执法和委托执法。建立乡镇、功能区应急管理工作检查与县级专业执法协调配合机制,依法赋予必要的监管执法权限。健全应急管理领域行政裁量权基准制度,合理确定自由裁量幅度。
提升监管执法能力。规范监管执法行为,编制统一执法计
划、执法事项清单。加强执法信息化建设,推动综合执法向远程执法、移动执法和非现场执法转变,提高监管执法数字化、精细化、智慧化水平。以信息化技术推动科学化监管,通过广东省安全 (略) ,建立健全安全执法管理、案件办理、事故处理等一系列信息系统,进一步完善监管体系, 深入推进执法终端、现场视频执法、大数据处理,从而提升安全生产监管能力。持续推进“ (略) +监管”和“ (略) +执法”等平台运用。强化行政执法全过程监督,探索建立完善行政执法监督员制度。加强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依法规范收集、固定相关证据材料,严格执行移送标准和程序。
强化监管执法保障。全面落实基层应急管理执法力量配置标准,优化基层执法机构人员配置,加强执法装备和车辆配置,实现基层执法装备和应急器材规范配备率达到 100%。配足配强安全生产监管执法人员,建立执法人员入职培训、定期轮训和考核制度,鼓励考取注册安全工程师。落实财政保障,按照事权与支出责任相适应原则,将执法工作经费纳入同级财政预算予以保障。
(八)健全风险防范化解机制,提升风险防范能力。
强化安全风险源头治理。牢固树立风险管理理念,探索建立自然灾害红线约束机制。加强风险源头治理,推动自然灾害、安 (略) 安全风险动态化、规范化管理。合理确定
城乡开发强度,严格控制区域风险等级及风险容量。 (略) 建设,提升风险治理能力。
强化风险评估和隐患排查。推进全县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完成自然灾害风险调查和灾害风险评估。实施常态化安全风险评估和隐患排查工作,完善风险隐患清单数据库,绘制安全风险“一张图”。建立安全风险评估制度,适时发布评估结果。健全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制度,细化各行业领域、各灾种风险分级管控工作规范及标准。完善重大风险隐患逐级挂牌警示督办、公开公示、整改效果评价等制度,落实风险管控“四早”和隐患整治“五到位”制度,重大风险隐患实时监控率达到 100%。
加强多灾种和灾害链综合监测。优化加密监测核心基础站点和常规观测站点布局,实现江河洪水、山洪、台风、暴雨、冰冻、内涝、干旱、地震、地质灾害、森林火灾等灾害风险和危险化学品、火灾、道路运输、建设施工等事故风险的动态监测。 (略) 电力、燃气、供水、 (略) (略) 生命线安全 (略) 络建设。
提升风险会商研判能力。 (略) ,健全研判工作机制,定期开展安全生产、自然灾害风险形势综合研判,落实汛期、节假日、高森林火险期等重要节点加密会商制度。发挥行业部门专业技术优势,开展灾害事故发生规律、分布特点及衍生关系研究,及时预测趋势,精准预判风险。
提升预报预警能力。加强高风险致灾因素的预测预报预警,提高事前智能分析判断能力。优化升级突发 (略) ,实现跨部门的灾害事故预警信息共享。充分利用应急联动“一键通”平台,建立重大活动风险提示告知机制,完善重大灾害性天气停工停课停业制度。拓宽预警信息发布渠道,提高预警信息发布覆盖面和时效性,灾害预警信息公众覆盖率达到 95%以上。
推动保险风险分担。推动保险机构开发各类涉灾商业型险种, (略) 场机制下灾前预防、灾中减损、灾后补偿的保险服务水平。在矿山、危险化学品、烟花爆竹、交通运输、建筑施工、民用爆炸物品、金属冶炼、渔业生产等高危行业领域全面实施安全生产责任保险,实现高危行业领域生产经营单位参保覆盖率达 100%。发展巨灾保险,探索建立多渠道多层次的巨灾风险分担机制。建立完善火灾公众责任保险管理机制。积极推行农业保险和农村住房保险等惠民保险政策。
(九)加强应急救援队*建设,提升应急救援能力
加快应急救援体制改革。加强消防救援力量、物资装备建设,建立实战牵引的执勤训练模式,探索加强消防救援队*建设的有效途径,加快消防救援队*由单纯的防火救火向实施综合应急救援转变。进一步完善专业救援力量布局,在危险化学品、非煤矿山等重点领域,整合优化现有专业应急救援队*职
能,扩展增强对森林火灾、洪涝灾害、地震和地质灾害的应急处置能力,提升专业应急救援综合抢险救灾能力。
健全军地应急力量协同联动机制。建立健全与驻始部队、武警部队“点对点”联络机制,完善军地应急救援信息共享共用机制和重要情况通报会商制度。完善军队、武警参与抢险救灾程序,健全兵力需求对接机制。完善军地应急力量指挥组织体系,加强军地间灾区情况勘测、应急资源投送、现场救援协同等方面联动。开展军地常态化联演联训,提高军地抢险救援协同应对能力。强化民兵应急力量建设,统筹民兵与地方应急力量运用。
加强社会救援力量建设。督促危险化学品生产、经营、储运以及矿山、金属冶炼等生产经营单位建立应急救援组织,鼓励、指导生产经营单位和其他社会力量建立应急救援队*。完善应急救援社会化有偿服务、物资装备征用补偿、救援人员人身安全保险和伤亡抚恤政策。建立完善灾害保险制度,鼓励支持各地结合灾害风险特点,探索灾害风险防范有效保障模式。
加强应急救援综合保障能力建设。强化 (略) 络建设,提高应急救援信息化建设水平。强化应急救援物资装备建设,增加储备物资数量种类,优化储备方式,加大先进适用装备配置力度。强化应急救援交通运输,确保救援力量及时、快速到达。健全各级紧急医学救援队*,提高灾区卫生应急处置
和预防控制能力,保障灾区公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
(十)加强宣教培训,全力提升应急管理意识和能力
健全应急管理宣传“五进”工作机制。充分利用全国安全生产月、森林防火宣传周、防灾减灾日、国际减灾日等时间节点, 广泛开展安全生产、防灾减灾宣传教育,持续推进全县应急管理宣传“五进”工作,全面提升社会公众安全意识、防灾减灾意识和自救互救能力。
实施应急管理大培训行动。把总书记关于应急管理系列重要论述作为应急管理培训第一课程,把应急管理能力培训列入党政领导干部培训必修内容,健全落实领导带头上讲台授课工作机制,提升领导干部应急管理能力。依托党校( (略) )、应急 (略) 等培训资源,推行“线上+ 线下”专业培训。组织开展全县应急管理大培训,加强与主流媒体合作,利用现代宣传媒体,进一步加大应急管理培训教育宣传和应急知识传播力度。积极开展、参与应急管理文化精品创作和推广活动,不断提升公众应急意识和能力。
五、重大工程
(一)始兴县“智慧大应急”建设工程
按照应急管理部、省应急管理厅、市应急管理局工作部署,立足承担县委、县政府应对重大事故灾害总指挥部任务, 结合我县应急管理信息化建设实际和“数字政府"改革建设要求,
计划用 3 到 5 年时间,重点推进 (略) 、应急指挥视频调度融合系统、 (略) 、 (略) 等建设任务,进一步提高我县应急指挥调度,应急通信保障能力,危化品、非煤矿山、交通、治安等重点行业监测预警水平,实现全县各类应急指挥调度系统应接尽接、互联互通,构建全县应急管理“ (略) 、一张图”新格局。
(二)灾害风险调查和重点隐患排查工程
根据国家、省、市的部署,开展全县灾害综合风险普查, 摸清灾害风险隐患底数。建立全县自然灾害风险基础数据库, 掌握重点区域抗灾能力。编制灾害综合防治区划图;以行政村
(社区)防灾减灾救灾能力“十个有”建设工作为抓手,推进全县范围内的行政村(社区)开展“十个有”基层综合防灾减灾标准化建设;加强社区(村)减灾资源和力量统筹,提高基层特别是乡村社区综合防灾减灾能力,开展全国综合减灾示范县、社区创建工作,着力解决防灾减灾“最后一公里”问题。
(三)森林火灾应急能力提升工程
完善森林消防大队火灾扑救装备、设备和个人防护装备。进一步提升全县森林消防队*森林火灾扑救能力。完善林火监控系统,维护升级已建成的现有前端视频监控设备,打造 (略) 。
(四)地质灾害综合治理和避险移民搬迁工程
对已查明的崩塌、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隐患点,协调指导开展地质灾害避险集中安置、工程治理和生态保护修复工作,对威胁人口多、潜在经济损失巨大,特别是县城、集镇人员密集区重大地质灾害隐患点开展工程治理;对不宜采用工程措施治理的,与脱贫攻坚、土地整治、美丽乡村建设等有机衔接,主动避让,易地搬迁,全面落实好地质灾害避险搬迁任务。
(五)防汛抗旱水利提升工程。
开展堤防加固、河道治理、控制性工程建设,完善防洪抗旱工程体系。加强中小河流治理、山洪灾害防治、城乡防洪排涝整治、病险水库和病险水闸除险加固。加强堤防、水库等防洪设施建设,完善防洪排涝设施,全面提高城乡防洪排涝能力。
六、保障措施
(一)强化组织领导
各级政府要推动应急管理与经济发展、社会治理、国土开发同规划、同部署、同实施。县应急管理部门要加强规划实施的统筹协调,制订细化规划实施方案。县各有关部门要按照职责分工通力协作,加强对规划实施的指导,创造有力条件,形成整体合力,确保规划目标实现。
(二)强化要素保障
各级政府要结合工作实际,将规划作为政府优先实施项目和财政重点支持对象,强化应急管理的人、财、物投入保障, 建立与辖区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的应急管理资金动态增长机制。要加强应急管理财政支出政策研究,积极争取中央、省、市财政投资支持。开辟社会化、市场化渠道,鼓励金融机构积极参与应急管理工作,扩宽多元化筹资渠道。
(三)强化规划实施
建立健全规划实施协调与衔接机制,强化规划对全县应急管理工作的引领和战略导向作用。加强应急管理重大政策、重点工程项目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及国土空间规划的衔接,与各专项规划衔接,提高规划的科学性和前瞻性。
(四)强化监督评估
建立健全规划实施监督评估机制,县应急管理部门要组织开展规划实施中期评估和终期评估。要强化监测评估结果应用,将规划实施情况作为对部门和地方工作督查、检查和考核评价的重要内容。
公开方式:主动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