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发展定位。充分利用园区 (略) 圈、 (略) 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和皖西大别山革命老区的区位优势,抢抓老区振兴和“长三角一体化”的发展机遇,努力 (略) 圈,改革开放、投资创业、科技创造、创新发展的活力区,产城融合、宜居宜业的样板区。
(二)发展思路。坚持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抢抓新旧动能转换契机,不断强化“工业经济主战场、项目建设主平台、高质量发展主力军”的使命担当,牢牢抓住招商引资、项目建设和为企服务,推动产业转型发展,力促高质量发展。紧扣乡村振兴战略,生态环境保护、 (略) 创建、综治信访维稳,不断改善社会民生,推动产城融合发展。认真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全面抓好基层组织建设、党风廉政建设和意识形态建设,大力营造“亲清”政商关系和营商环境。
(三)发展目标。以争创国家级经济开发区为引领,打造千亿级的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
1.经济发展取得新成效。突出集聚集群、创新驱动、数字赋能和绿色发展的导向,持续强化发展平台要素集聚功能,打造全县产业发展主导区、高质量发展核心区,到2025年,开发区产值规模达到1000亿元。每年引进亿元项目10个以上,协议引资额每年增长15%以上,实际投资额每年增长15%以上;全区生产总值每年增长12.5%以上;规模以上工业产值每年增长13.2%以上,工业增加值每年增长10.4%以上;工业税收每年增长12%以上。社会发展目标。持续推进就业,实现企业就业8000—10000人,促进长期稳固脱贫。生态环境持续改善,社会长期稳定。
2.发展质量得到新提高。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9%。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年均增长20%,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5%;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达到5家,全区研发投入强度达到2.5%, (略) 级企业技术中心、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共10家以上,高新技术企业达到40家。5G网络实现全区深度覆盖并规模商用。
3.生态文明建设实现新进步。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全面落实,大气、水、土壤、森林、湿地质量持续改善,三里河水质稳定达到Ⅲ类,PM10和PM2.5浓度持续下降。资源能源利用效率明显提高,单位生产总值能源消耗量、主要污染物排放减少量、耕地 (略) 下达的约束性指标要求。
4.改革开放迈出新步伐。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取得实质性进展,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格局初具规模,体制机制更加完善,营商环境更加优越,市场主体更加充满活力,公平竞争制度更加健全,开放型经济迈向更高水平。到位境内资金累计达到300亿元,年均增长10%;直接利用外资累计达到3亿美元,年均增长6%以上;进出口总额达到1亿美元,年均增长6%。
5.社会文明程度得到新提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人心,人民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身心健康素质明显提高,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和文化产业体系更加健全,人民精神文化生活日益丰富。
(四)发展原则
1.基础设施先行原则。园区的开发建设与总体规划、土地利用规划相结合,按照“总体规划、分布实施”原则,坚持基础先行、滚动发展方式,成熟一片,开发一片,先行做大做强园区水电路等基础设施配套建设,打造项目发展平台。
2.突出抓好产业发展原则。产业发展是园区发展的核心,优化产业布局,推动产业整合,提高主导 (略) 场化水平。使生产要素向优势区域、优势产业和优势企业集中,形成产业聚合效应,实现速度和结构、质量、效益的统一,突出抓好产业发展方能带动园区基础设施和经济发展。
3.生态优先原则。通过园区各企业、企业生产单元的清洁生产和企业之间的副产品交换,降低园区总的物耗、水耗和能耗,尽可能降低资源消耗和废物产生,提高园区生态效应。
4.可持续发展原则。园区的发展既要立足当前,着眼长远,远近结合,又要充分考虑资源和环境的承载能力,合理确定产业项目及用地布局。
5.安全发展原则。严格项目空间布局和产业规划安全约束,项目规划建设中要充分考虑安全风险因素,充分体现安全发展要求,遵循“安全第一”原则,严格实行重大安全风险“一票否决”;严格项目审批、核准、备案安全管理,新建、改建、扩建项目必须具备法律规定的安全生产条件,不得降低安全门槛;严格落实项目安全设施“三同时”,坚持源头把关,新建、改建、扩建项目的安全设施必须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生产和使用,严禁“边审批、边设计、边施工”。严格重点领域项目审批安全风险管控,涉及“两重点一重大”(重点监管的危险化工工艺、重点监管的危险化学品和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的危险化学品建设项目,必须依法依规核准,不得引进剧毒化学品生产项目和爆炸性化学品高风险项目。
6.集约利用与产业聚集的原则。围绕主导产品发展一系列相关生产和服务,使资源得到有效利用,形成产业链和特色产业。
(五)发展任务
1.优化园区合理布局
依托我县位于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促进中部崛起、大别山革命老区振兴、 (略) 圈等多个重要发展板块,政策红利累积叠加,围绕产业高质量发展和产城融合发展,规划打造“多园”产业发展和园区布局。
规划打造年产值200亿元的电子信息产业园,50亿元的食品产业园、年产值20亿的新型建材产业园、年产值50亿元的装备制造产业园、年产值30亿元的服装及婴童用品产业园、年产值20亿元的电子商务产业园、年产值20亿元的纸制品及包装产业园。
2.培育发展产业集群
围绕农副食品加工、装备制造、电子信息三大主导产业发展,以产业集群为发展方向,以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为主要抓手,推动相同产品、相连企业、相关业态向园区集聚,规划构建“三大”产业集群。
—— (略) 级预制食品特色集群产业。围绕预制食品产业快速发展机遇, (略) 级安徽舒城经济开发区境内的“中(国)新(加坡)国际合作食品产业园” (略) 级预制食品特色产业集群。主要生产速冻制品、休闲食品、调味品等等,着力打造“预制食品”产业链。通过夏星食品、必斐艾食品、华银茶油、快乐蜂食品等行业龙头骨干企业带动,加快引进上下游等企业, (略) 休闲食品、都市冷冻食品、都市快消食品等重点领域,形成产业聚集,加快建设成为“长三角现代预制食品供应示范基地”。到“十四五”末,力争主营业务收入达到50亿元、年均增长15%左右,集群税收达到1.3亿元、年均增长11%左右, (略) 绿色食品产业重要支撑。
——壮大装备制造产业。装备制造业是现代工业的重要基础和标志,发展装备制造业是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加快转型升级的必然选择。要抢抓机遇,不断延伸产业链条;要抓住重心、科技创新,进一步做大做强;要强化支持、凝聚合力,优化提升发展环境。以士必达、安发机械、志诚机电等企业为主体,推进“双招双引”、搭建行业发展平台。到“十四五”末,力争落户装备制造企业超25家,年产值超20亿元。其次,做大新型建材产业。围绕构建新型建筑材料产业,突出绿色能源、环保设施、环保新材料等产品,以强力新型建材、佛瑞丰新型建材、鑫生预拌砂浆、昌龙水泥等现有企业为基础,支持企业技改扩能,研发环保新设备、新材料、新项目,引进落户产业上下游企业,形成集约发展优势。树立绿色发展理念,鼓励传统企业降能耗、提质效、转型发展。到“十四五”末,力争落户环保设施及新材料产业企业10家以上,年产值超20亿元。
——推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主要是发展传统服装及婴童用品产业。积极发挥县城周边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就业优势,突出羽绒服饰、校园服装、童车童床、婴童用品等生产,以现有的浩缘朋服饰、金丝狐服饰、丽达制衣、舒贝乐儿童用品、呀呀乐儿童用品等企业为基础,以服装高端加工为重点,以品牌联营、设计研发、规模生产为产业方向,充分利用县内劳动力资源优势,大力实施轻工纺织产业链精准招商,促进产业提质增效、转型发展。鼓励资浩缘朋服饰、金丝狐服饰等发挥产业龙头作用,充分利用与安踏、海澜之家等知名品牌合作优势和研发团队,加强合作、抱团发展,以羽绒服装、寝具生产为重点,引导企业瞄准国际国内先进标准,开展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行动,推动羽绒羽毛产业“二次创业”。到“十四五”末,力争落户服装及婴童用品产业企业25家以上,年产值超20亿元。
3.创新招商引进机制
——强化招商职能。把招商引资作为园区发展的“一号工程”不动摇,组建招商工作组,实行园区干部全员参与、全员招商,建立“领导班子全体上阵、工作专班全力主抓、村(社区)和部门全员招商”的工作机制,最大限度挖掘“双招双引”潜能,努力开辟招商引资新局面。
——积极 (略) 圈。舒城经济开发区位于安徽中部,大别山东北麓、江淮之间,是合肥近邻,长三角纵深腹地,地处合肥半小时经济圈、上海3小时经济圈内;舒城高铁东站到合肥高铁南站仅19分钟车程;4条国道、 (略) 道在舒城纵横交错;京台高速、德上高速、宣商高速穿城而过,以舒城为中心,半径500公里的范围,覆盖中东部地区 (略) 1市、6亿人口。要充分运用我区区位优势,积极 (略) 圈发展, (略) 会人才、科教等资源辐射和承接合肥科技成果就近转化优势,依托于合肥这座新兴崛起的“中国新能源汽车之都”,大力发展新能源汽车产业,抢抓合肥万亿级智能电动汽车零部件配套产业集群的重大机遇,围绕蔚来、比亚迪、大众(安徽)、江淮等整车企业,承接起其产业外溢的一二三级供应商,做大做强舒城的新能源汽车产业。
——创新招商机制。加强园区宣传推介,对长三角发达地区、在外经商人员密集地区、与我县产业关联度较大的地区,加大驻点招商力度,增强招商信息收集的灵敏性。对园区落户企业的投资额、产值、税收等指标任务,按照“谁引进、谁受益”的原则完善考核体系。
——优化招商平台。全力推进项目征地拆迁,积极服务项目选址、规划调整、用地报批、土地供应等工作,用足用活“增减挂钩、增存挂钩、占补平衡”政策,做好低效和闲置工业用地(厂房)的处置盘活工作,推动园区“七通一平”等基础设施提档升级,让企业能落户、能发展、稳得住。
——深化产学研合作。支持企业设立技术中心、工程(技术)研发中心、实验室等方式进行技术创新,对申报国家专利技术、创建高新科技企业给予奖补。采取委托研发、共建联合研发中心、技术入股、联合培养人才等方式, (略) 市院校开展产学研合作。鼓励与园区主导产业相关的大学、 (略) 所、科研机构在开发区设立研发分支机构,促进技术交流和成功转化,推动科技创新。对重点产学研合作项目给予支持。
——创新营商环境。全面落实《舒城县招商引资优惠政策若干规定(试行)》《舒城县创新驱动发展专项资金管理办法》《大悟县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若干措施》等系列优惠政策。实行重资产招商,对重点招商引资项目,我们实行县领导牵头服务的“七个一”推进机制,秉持“一站式”服务、全流程跟踪,让企业“拎包入住”,深化“放管服”改革,推进“一网一门一次”改革,推行多审合一、多评合一、多验合一,切实解决“用地难、审批慢、融资贵”问题,努力创建“您投资、我铺路,您创业、我服务,您致富、我发展”的最佳投资环境,全力以赴为项目建设和企业发展保驾护航。
4.推动产城融合发展
优化产城规划布局。坚持“以产促城、以城促产”,根 (略) 总体规划,结合实际组织编制《开发区总体发展规划(2021--2035)》,着力打造“宜居宜业”的产城新区。
5.不断完善基础设施
规划完善园区路网建设,新建道路26条,总长28.3公里,总投资约6.52亿元;规划对11段道路进行升级改造,总长12.4公里,总投资约1.26亿元;完善园区配套设施建设,总投资约34.84亿元;规划环保项目和水利项目建设,总投资约2.47亿元。
1.新建园区道路26条。①成片开发方案范围内新建道路15条,分别是:经三路(公麟路-晓天路)、经四路(纬一路-龙潭北路)、晓天路(鼓楼北街-汤池路)、小企业集中安置区二期道路、中兴路(晓天路-公麟路)、经三路(城北路-晓天路)、纬三路(经三路-古城北路)、晓天路(中兴路-鼓楼北街)、城北路(中兴路-汤池路)、晓天路(古城北路-汤池路)、公麟路(古城北路-汤池路)、纬三路(万佛路-桃溪支渠)、汤池路(城北路-纬三路)、中兴路(城北路-晓天路)、万佛路(纬三路-快乐蜂);②三沟片区新建道路5条,分别是:城北路(汤池路-合安路)、晓天路(汤池路-合安路)、公麟路(汤池路-合安路)、纬三路(汤池路-城北路)、经二路(龙潭北路-城北路); ③ 柏林片区新建6条道路,分别是:春秋北路(桃溪支渠-S330)、公麟路(大格荡-万佛路)[含立交桥]、经四路(大格荡-城北路)[含立交桥]、万佛路(纬三路-S330)、晓天路(中兴路-万佛路)、城北路(中兴路-万佛路)。 |
2.对11段道路升级改造。分别是:纬二路(经四路-龙潭南路)、纬一路(经一路-春秋北路)、龙潭南路(鼓楼北街-合安路)、经一路(纬一路-周瑜大道)、龙昌路(纬一路-周瑜大道)、经二路(龙潭北路-龙潭南路)、经三路(周瑜大道-龙潭北路)、汤池路(龙潭北路-龙潭南路)、经四路(周瑜大道-龙潭北路)、高峰路(龙潭北路-纬三路)、纬三路(春秋路-万佛路) |
3.园区配套设施建设。新建安徽中新(舒城)国际合作食品产业园成果转化中心工程、舒城经济开发区(城关园区)创新投资产业园、 (略) 场改建工程、建设社区综合服务中心和北隅家苑综合服务中心;建设新民安置房二期、三沟安置房三期、柏林安置小区;新建大格荡公园1座。 |
4.环保及水利项目建设。实施开发区污水处理厂提标升级工程;对三里河进行综合治理;实施三沟片区污水集中处理项目;对园区已建成道路雨污水管网进行检测和修复;对老人河改道、桃溪支渠(万佛路-纬三路)、群河堰沟渠、三沟低沟沟渠、桃溪支渠(万佛路至大格荡段)等河道进行改造。 |
6.全面发展社会事业
——加强基层社会治理。压实平安建设、法治社会、信访维稳等社会综合治理“属地责任”,建强社会治安巡逻队、电子监控“雪亮工程”,筹建开发区一站三中心。积极推进金墩、金虎、丰墩、三沟、北隅“村社并行”工作。坚持党建工作为引领,重点从联系社区片区民警中推选配备村、社区党支部委兼职副书记,建立健全党总支工作机制。加强社会治安网格化管理,推选小区楼栋长,努力构建“社区吹哨、部门报到”“楼栋吹哨、党员报到”的社会综合治理体系。
——大力实施乡村振兴。积极发挥企业优势,持续实施产业振兴、企业就业振兴,不断巩固提升脱贫攻坚成果。加强“美丽乡村”建设、农村“厕所革命”和人居环境综合整治的统筹落实,重点抓好城郊区域、园区结合区域、企业厂区及周边区域的环境综合治理,推动城乡环境一体化、同城化。
——推动文化教育医疗事业发展。结合产业发展,积极配合发展职业教育、岗前教育和就业培训,推动建设专业化工人队*。围绕完善社区全要素服务,鼓励居民小区配套建设标准化幼儿园,优化学前教育结构。合理布局辖区文化设施,构建门类齐全、因地制宜、与开发区经济水平相适应的文化设施网络,建设社会化文体服务组织、文化中心,促进文化事业繁荣。结合村党员群众服务中心建设,大力推进村(社区)医疗卫生室规范化建设, (略) 建设,完善医疗卫生网络。
——加强民生保障体系建设。加强社会弱势群体救助,建立以最低生活保障为基础,以自然灾害紧急救助、“五保”和失地农民补贴、“廉租房”、“安居工程”为补充,覆盖全面、制度健全、相互衔接的社会救助体系。进一步扩大基本养老保险覆盖面,规范落实企业职工“五险一金”,做好失地农民和农民工参加养老保险工作。加强社区养老服务设施建设,鼓励和培育各类组织和机构参与社区服务与慈善活动,加强社区志愿者服务队*建设,构建以社区为依托的社会福利服务体系。
(六)保障措施
为实现“十四五”工业园区跨越和谐发展,按照“高起点、高标准、高效益”的要求,充分体现园区特色,适应环境要求,符合园区产业发展方向,努力抓好以下几个方面工作。
1.用好用足优惠政策,为项目入园创造良好环境
党的十九大以来,中央提出的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可持续发展战略以及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省“ (略) 带转移产业承接示范区”、新一轮全面对外开放等策略,我们面临着多重叠加的重大历史机遇,要真正把这些政策学懂、弄通、用好,充分运用到招商引资上项目工作上,不断提高服务管理水平和质量,推动园区工作再上新台阶。
2.加大招商引资力度,促进园区快速发展
牢固树立“项目为王”的理念,继续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按下招商引资“快捷键”。一是充分利用比较优势招商。依 (略) 级重点产业集群、省级经济开发区和农产品加工示范集聚区的金字招牌,立足县域比较优势,精心筛选成功率高、辐射带动作用大的项目。二是寻找招商引资的“助推器”。打好亲情牌、乡情牌,并充分发挥工商联、商会、企业的人脉优势和科研单位的技术优势,推进“政府+乡情”“政府+企业”“政府+商协会”“政府+咨询公司”“政府+科研单位”的联合招商模式;三是精心策划、储备、包装一批大项目、好项目及园区闲置资产,主动出击,有目的、有计划、有针对性地组织开展对外招商;四是建立严格的考核机制,形成“正向激励,反向问责”激励机制,形成全员抓招商的浓厚氛围。
3.引导各类要素集聚,培育企业提档升级
一是用足用活各级各类政策、省级经济开发区的平台,围绕农产品加工、技术改造、节能和循环经济等,包装项目,引导各类要素、资源向优势企业、行业龙头集中,促进企业加快发展。二是大力扶持装备制造、农副食品深加工企业。围绕生产、销售等关键环节予以扶持,尽快做实、做大、做强,让无形资产动起来、活起来,转化成为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三是加大对高新、战新、专精特新企业扶持力度,发展壮大一批骨干企业。四是支持民营企业加强创新。鼓励民营企业独立或与有关方 (略) 市各类科研项目, (略) 重大科学技术项目攻关,通过实施技术改造转化创新成果。引导民营企业提高战略规划和执行能力,弘扬工匠精神,通过聚焦实业、做精主业不断提升企业发展质量。
4.拓宽融资方式,畅通融资渠道
一是引导金融部门要强化对园区现有企业的扶持力度,发挥财政引导资金的杠杆作用,推进“园区贷”等模式的增量扩面,降低企业融资成本,不断做大“资金池”容量,创新合作模式,简化审批流程,扩大服务范围,着力解决企业发展资金难题。二是主动向上级主管部门“端盘子,拉单子”,申请专项资金;三是抓住国家鼓励社 (略) 政基础设施建设的机遇,鼓励、吸引民间资本参与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四是积极争取实现 (略) 的实体化运作, (略) 职能,扩大社会融资规模。
5.科学合理规划,提高园区档次品位
规划是龙头、是关键、是基础,规划决定建设的规模、方向和品位。园区内道路、给排水、供电、供水、通讯、治污等要有专项规划,要围绕产业布局的合理、污染的防治、环境的优化和资源的共享,加强工业园区规划建设的宏观指导,抓好工业园区内的规划布局,统筹安排园区工业用地指标,做到有保有压,突出重点。优先保障重大工业项目、战略新兴产业用地和企业扩大规模用地,提高用地投入产出比 。
6.优化服务环境,搭建服务平台
认真借鉴发达地区先进经验,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 (略) 场主体活力。首先,坚持以诚待商、以法护商、以情感商,对外来投资者严诺守信,让投资者对政策放心,使开发区真正成为投资者“成本洼地”。其次,通过制度创新倒逼思想观念革新、激发改革动力和发展活力。积极协调相关行政审批部门,以更强决心、更大力度、更实举措,进一步调整措施、简化手续,精简涉企审批事项和环节,压缩前置关口,加快推进“多证合一”“多规合一”改革,跨过制度的“楚河汉界”。同时积极推进马上办、网上办、就近办、一次办“四办模式”。使审批“阻力”变成建设“动力”,为园区建设发展注入新动能。第三,发挥项目管家作用。进一步强化企业项目管家作用,把企业发展的痛点、堵点、难点作为园区持续改进服务的重点。通过不断完善管理办法,严格奖惩措施,促使管委会人员定期不定期深入企业“四送一服”,真正形成人人抓企业、人人重视企业的工作氛围。
7.建立健全应急反应体系,提升安全生产及应急防范水平
一是健全和完善园区安全生产应急管理体系;二是进一步完善各项应急救援预案;三是强化针对重大危险源、重点工作岗位的应急管理;四是制定预案评审与备案;五是加强教育培训;六是营造浓厚的宣传氛围;七是加强应急救援队*建设和物资储备。
8.强化政治引领,扎实有效开展党建工作
围绕园区发展抓党建,抓好党建促园区发展的工作目标。充分发挥园区党员及基层党组织在园区建设发展中的先锋模范作用和战斗堡垒作用,全面加强园区非公党建的覆盖面,真正将党建工作转化为“看得见、摸得着”的先进生产力,实现党建提升与园区发展的双赢目标。
如果您对该政策文件有疑问,可以拨打标题上方的电话咨询相关部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