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中共文山州委文山州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文山州建设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规划(2021—2025年)>的通知》(文发〔2022〕20号)精神,西畴县民族宗教局负责起草了《西畴县建设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规划(2021-2025年)》,为充分听取社会公众的意见和建议,现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欢迎广大公民、法人以及社会组织积极参与、献计献策,提出宝贵意见和建议。
一、公开征求意见时间
2023年10月18日—11月18日
二、公开征求意见方式
网站:西畴县人民政府门户网站
网址:http://**
三、反馈意见方式
(一)通过传真方式将意见传真至0876—*;
(二)*@*q.com;
(三)通过信函方式将意见寄至:西畴县西洒镇金玉路139号西畴县民族宗教局(县委工会楼三楼),联系人:张锐,联系电话:0876—*;邮编:*,并请在信封上注明“《西畴县建设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规划(2021-2025年)》”字样。
附件:《西畴县建设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规划(2021-2025年)》(征求意见稿)
附件
西畴县建设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规划
(2021-2025年)
(征求意见稿)
二〇二三年三月
“十四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之后,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第一个五年,是西畴县深入贯彻落实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以及考察云南重要讲话精神,推动州 (略) 委省政府文山现场办公会精神落地落实,将西畴建设成为“西畴精神”实践创新高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和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的关键五年。根据《 (略) (略) 人民政府关于印发〈 (略) 建设我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规划(2021-2025年)〉的通知》(云发〔2021〕29号)精神和《文山州建设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规划(2021-2025年)》(文发〔2022〕20号)精神,结合西畴实际,编制本规划。
第一章 建设基础和面临形势
“十三五”以来,西畴县认真贯 (略) 委州委决策部署,团结带领全县各族干部群众,坚持新发展理念,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坚持把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融入全县发展大局,着力建设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扎实推进各项工作,取得明显成效。
第一节 取得的主要成就
“十三五”期间,西畴县坚持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忠诚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大力弘扬践行“西畴精神”,深入贯彻总书记考察云南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 (略) 、州党委政府的各项决策部署,取得了脱贫攻坚历史性胜利, (略) 脱贫攻坚扶贫先进集体。成为全国第五批“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产业链条不断延伸拓展,城乡面貌焕然一新,改革创新蹄疾步稳,民生福祉节节攀升,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建设步伐加快,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历史性突破。
一、各族群众民生福祉大幅提升
全力做好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民生工程,民生累计支出91.9亿元,占财政支出的72.2%。新增城镇就业7248人,新增农村劳动力就业37249人。学前教育实现“一县一示范,一乡一公办,一村一幼”,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发展通过国家评估验收,高考上线率逐年提升,新建县三中有效根治控辍保学顽疾,较2016年相比,学前三年毛入园率、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高中阶段毛入学率分别提高36.77、29.59、25.79个百分点。提升医疗服务能力,坚持以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为抓手,全面加强传染病、慢性病管理,全县居民健康素养水平明显提升,慢病综合防控示范 (略) 级验收,县 (略) 提标扩能、 (略) 等卫生健康项目快速有序推进,全面 (略) 药品加成,同步推进医疗服务价格改革,县乡村三级医疗机构标准化率达100%,规范转诊率达100%,群众就医条件得到了明显改善,居民“幸福指数”明显提升,城乡居民医保与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有效统筹整合,中医药事业持续健康发展,医疗健康服务保障实现全覆盖。文化体育事业蓬勃发展,全民科学素养大幅提升。各民族共同团结进步、共同繁荣发展,宗教管理规范有序,退役军人服务保障体系不断完善,双拥共建卓有成效。各族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更加增强。
二、发展动力持续增强
始终坚持发展第一要务,推动全县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粮食产量实现五连增,粮食安全有效保障。荣获“山豆根云药之乡”, (略) “绿色食品牌”产业基地6个,新马街响水村(水稻)入选全国第九批“一村一品”示范村,西畴乌骨鸡“一县一业”养、产、供、销产业链逐步成型。石材、打火机、木材、农特产品加工产业逐步向园区聚集发展,引进工业项目11个,投资总额37.1亿元。建成三光国家石漠公园AAAA级景区,香坪山、汤谷等4个AAA级景区,全域旅游提速发展。房地产、商贸、金融、保险等现代服务业加快发展。地区生产总值从2016年的34.9亿元增长到2021年的63.87亿元,年均增长9.5%;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24.2%;地方一般公共财政预算收入从1.8亿元增长到2.55亿元,年均增长7.2%;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23217元增长到33895元,年均增长7.9%;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7930元增长到12748元,年均增长10.0%。创业就业扎实有效,转移农村劳动力近24万人次,主要经济指标正向着高质量跨越式发展迈进。
三、民族文化繁荣发展
实施民族文化保护传承和“双百”工程,完成少数民族传统文化抢救保护项目3个,少数民族文化精品项目1个,少数民族文化百名人才工程和民族文化百项精品工程项目1个。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全县共有38项经各级政府公布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建成72个村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壮族童谣、女子太阳节、彝族花倮葫芦笙舞等民族民间文化得到保护传承,文物保护工作进一步加强,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取得突破,荣获全国“新时代乡村阅读季”10强县,三光村荣获全国文明村。全民健身运动广泛开展,获评“全国老年气排球之乡”,县一小等6所学校荣获全国足球特色学校。“壮族童谣”“渔鼓说唱”等文艺节目在全国比赛中大放异彩,《最后一公里》微电影等作品上榜获奖。新时代“西畴精神”群体被授予“云岭楷模”称号,巡回宣讲报告团先后受邀到最 (略) 、农工党中央、 (略) 党政 (略) 司法厅等进行宣讲,“西畴精神”典型材料《在“不可能”的地方创造的脱贫奇迹》得到中央领导同志重要批示。充分挖掘和弘扬民族传统文化,推动各民族文化共同繁荣发展。创作了一批民族文化精品,书籍《乜汤温》《中国第一个壮族女县长—侬惠莲》《太阳鸟母》歌舞剧、电影《裸恋》走进央视进入公众视野,文化事业亮点纷呈。
四、民族团结进步事业成果丰硕
全面深入持久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以“十进”活动为抓手,不断向不同行业和领域延伸。西畴县坚持“六强育六心”,促进民族团结之花处处绽放,民族团结进步根基更加牢固,全县呈现出经济快速发展、社会和谐稳定、民族团结向上、人民安居乐业、政治生态山清水秀的良好局面。形成一批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示范样板和先进典型,全县成功创建各级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单位457个,中共西畴 (略) 表彰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汤谷村、老黑箐村被命名为“中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兴街镇、莲花塘乡被命名为“ (略) 少数民族特色乡镇”,江龙村、岔河村、曼竜村被命名为“ (略) 少数民族特色村寨”,各族群众的“荣誉感”得到进一步提升。
五、社会治理成效显著
“5分钱”工程作为“六小创新” (略) 推广,“五法治水”“ (略) ”“党建+扶贫”等改 (略) 州充分肯定,“西畴新现象”彰显“五治融合”治理新魅力,被列为全国首批乡村治理体系建设试点示范县。总体国家安全观深入人心,安全生产责任制全面落实,食品药品监管有力,第四轮禁毒防艾人民战争圆满收官,扫黑除恶专项斗争战果显著,连续2年荣获全国信访工作“三无”县,拉孩村荣获第五届“全国119消防先进集体”,人民群众安全感、满意度持续上升。
第二节 发展形势
“十四五”时期是西畴深入学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和中央民族工作会议精神的关键时期,总书记两次考察云南,亲自为云南擘画蓝图,明确了“三个定位”的战略目标,为西畴高质量跨越式发展指明了方向、提供了遵循。总书记“把云南建成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的重要指示和中共中央、 (略) 《关于全面深入持久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意见》的要求,为西畴建设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带领全县各族群众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找准了发展路径,明确了方向。
一、发展机遇
进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各民族在社会生活中紧密联系的广度和深度前所未有,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也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强烈。2021年8月,中央民族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总书记出席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全面回顾了党的民族工作百年历程和历史成就,深入分析民族工作新形势,系统阐述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大意义、重点任务和工作要求,总结提出了我们党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为做好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建设迎来了良好的发展机遇。
(一)总书记考察云南重要讲话精神赋予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建设新的历史使命。建设我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是总书记两次考察云南时对云南建设发展提出的希望和嘱托,也是党和国家赋予云南各族人民新的使命与目标。多年来,全省各级党委、政府紧紧围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一条主线,坚持以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建设统领民族工作,把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 (略) 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定位,一以贯之、大力推进,谱写了新时代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发展的新篇章。“十四五”时期,要坚持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以及考察云南重要讲话精神, (略) 委民族工作 (略) 委、州委工作部署,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深入研究分析示范区建设面临的新起点、新形势、新任务,着力在加强建设规划、丰富建设内容、集聚各方资源、提升示范效应、增强保障力度等方面探索创新,更好地发挥示范引领效应。
(二)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建设成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实践载体。党的十八大以来,全省上下始终坚持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建设小康同步、公共服务同质、法治保障同权、民族团结同心、社会和谐同创”的理念,全面推进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建设。颁布施行了《 (略) 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建设条例》及实施细则,省、州相继制定实施示范区建设五年规划,民族工作机制更加健全,示范区建设步入法治化轨道。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建设是云南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特有的集成模式,成为推动西畴全县各民族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加快现代化发展步伐,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实践载体。
(三)推动各民族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共同奋斗成为示范区建设的重要任务。“十四五”时期,我国进入新发展阶段,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不断推进,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进程的重要战略机遇期。西畴距离国家级口岸—天保口岸只有60余公里,文天高速公路、文天二级公路穿过兴街,当前,那兴、西富、马西高速项目加快实施,沿边高速、沿边铁路前期工作有序推进。西畴依托那兴高速、沿边高速、沿边铁路,“承接东西、贯通南北、通边达海”的区位优势进一步凸显,为西畴打开开放新通道、承接东部产业转移、建设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遇。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建设需要找 (略) 、全州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大局中的坐标方位、使命担当,主动服务和 (略) 、州发展大局,自觉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研究、谋划、推进工作,沿着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深化实践和探索,不断增强民族地区治理能力,为谱写好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云南篇章作出西畴贡献。
二、存在的挑战
当前,党的民族工作呈现出新的阶段性特征:民族地区发展迈上新台阶,但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仍然相对突出;各民族人口大流动大融居趋势不断增强,但影响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因素仍然复杂多样;中华民族共同体思想基础不断巩固,但民族领域意识形态斗争依然尖锐复杂;反分裂斗争取得重大阶段性成果,但美国等西方国家利用所谓“民族问题”对我国遏制打压变本加厉,实现边疆长治久安任务依然艰巨。
西畴地处边疆,与麻栗坡、马关2个边境县接壤,距离边境线较近,地理位置特殊,世居民族中有部分民族村寨与境外民族交往密切,防范和抵御分裂渗透的风险仍然存在。从经济层面看,仍然存在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经济总量小、结构层次低、要素瓶颈制约明显,支撑能力不强,财政收支和政府债务化解压力大的问题。从社会层面看,各族群众“五个认同”,国家意识、公民意识、法治意识持续增强,但涉民族因素的意识形态问题仍然存在,防范化解各类风险挑战更加严峻,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基础仍需进一步夯实。应急管理体制机制不完善,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体系尚未形成;优质公共服务供给仍然不足,幼有所育、学有所教、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等民生领域短板还需改善。 (略) 民族团结示范区建设“党对民族宗教工作的领导更加坚强有力,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更加美好,各族群众共同迈向现代化步伐更加稳健,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更加紧密,民族宗教事务治理体系更加健全。”的十四五”时期主要目标,西畴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建设还需精准施策、久久为功。
第二章 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以及考察云南重要讲话精神,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以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建设为统领,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全面深入持久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增进各民族对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共产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激发全社会共同团结奋斗、共创美好生活的热情,推动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高质量发展,推动西畴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呈现新气象、迈上新台阶。
二、基本原则
——坚持党对民族工作的全面领导。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坚决维护以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坚持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发挥好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把党的全面领导贯穿到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建设全过程各方面。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全力聚焦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期盼,坚持从人民群众关心的事情做起,从让人民群众满意的事情做起,强化民生发展意识、突出民生发展重点、落实民生发展举措,不断提升教育、就业、卫生、养老、救助等公共服务水平,带领各族人民不断创造美好生活。
——坚持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作为示范区建设的核心任务,深化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引导各族群众牢固树立休戚与共、荣辱与共、生死与共、命运与共的共同体理念,不断巩固中华民族共同体思想基础,促进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
——坚持以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为根本途径。完善加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宣传教育体系,正确处理共同性和差异性的关系。探索创新、丰富载体,不断扩容各民族交流层次,促进各民族共居、共学、共事、共乐,逐步实现各民族在空间、文化、经济、社会、心理等方面的全方位嵌入。
——坚持依法治理民族事务促进民族团结。贯彻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加快推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着力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切的公共安全、权益保障、公平正义问题,不断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坚持法律面前一律平等,坚定不移用法律保障和巩固民族团结,确保各族公民享有同等的法律地位,享受同等权利、履行同等义务,平等参与各项事务,使发展成果公平惠及各族群众。在法律范围内、法治轨道上处理涉及民族因素的问题,对蓄意挑拨民族关系、煽动民族歧视和仇恨、破坏民族团结、制造恶意事件的犯罪分子,坚决依法打击。
——坚持齐抓共管、形成合力。强化各级党委和政府的主体责任,增强全社会守护民族团结生命线的共同责任,坚持示范区建设地域“全覆盖”、各族群众“全参与”、各类主体“全涉及”,推动形成齐抓共管、共同推进的工作合力。
三、主要目标
(一)二〇三五远景目标
展望二〇三五年,地区生产总值在“十三五”末的基础上翻两番,人民生活水平 (略) 平均水平,创新驱动、民生福祉、生态环境、安全保障等指标 (略) 平均水平,产业结构达到三二一目标,兴(街)西(洒)经济带成为面向南亚东南亚及东南沿海商贸物流集散地。“平安西畴”建设达到更高水平,民族团结更加巩固,西畴更加美好,与全国、全省、全州基本同步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
(三)“十四五”时期主要目标
全面贯彻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以及考察云南重要讲话精神,紧扣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一主线和核心要义, (略) “三个定位”,全州“三个示范区”建设,全面推动“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创建工作,实现“党建+民族团结进步”双推进,乡村振兴与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创建有机融合,着力解决发展过程中的问题和短板,着力在加强和完善党对民族工作的全面领导、全面推进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建设、推动各民族共同走向社会主义现代化、促进各民族广泛交往交流交融、提升民族事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等方面争当先进、作出示范。力争实现“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创建目标,并持续巩固提升。
“十四五”时期西畴县建设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主要指标
分类 | 序号 | 指 标 | 2021年 | 2025年 | 年均增速[累计] | 属 性 |
在加强和完善对民族工作的全面领导上作出示范 | 1 | 每年县委专题研究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工作次数(次) | ≥2 | [10] | 约束性 | |
2 | 基层党组织标准化规范化率(%) | — | — | [100] | 预期性 | |
在全面推进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建设上作出示范 | 3 | 中华民族视觉形象工程(项) | — | — | ≥[1] | 约束性 |
4 | 少数民族优秀文化保护传承工程(项) | — | 2 | [2] | 约束性 | |
5 | 彰显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文化精品工程(项) | — | 1 | [1] | 约束性 | |
6 | 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普及率(%) | 85 | 预期性 | |||
7 |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实践基地建设 | 1 | [3] | 约束性 | ||
在推动各民族共同走向社会主义现代化上作出示范 | 8 | 地区生产总值(亿元) | 63.87 | 100 | 10%以上 | 预期性 |
9 | 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元、%) | 33895 | 48880 | 7.5 | 预期性 | |
10 | 城镇新增就业人数(万人) | 0.11 | 0.15 | 10% | 预期性 | |
11 | 小学、初中毛入学率(%) | 104.59、99.99 | 106、102 | [0.35]、[0.5] | 预期性 | |
12 | 民族团结进步“十县百乡千村万户”示范引领建设工程(项) | — | ≥[] | 约束性 | ||
13 | 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覆盖率(%) | |||||
14 | 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覆盖率(%) | 92 | 94 | [0.5] | 约束性 | |
在促进各民族广泛交往交流交融上作出示范 | 15 | “三项计划”项目数 | 1 | ≥[3] | 预期性 | |
16 | 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单位创建数(个) | 1 | [1] | 预期性 | ||
17 | 全省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示范单位创建数(个) | 20 | 30 | [10] | 预期性 | |
18 | 全省民族团结进步示范社区创建数(个) | 2 | [2] | 预期性 | ||
19 | 外地流入人口增长率(%) | 5 | ||||
20 | 外地流入人口落户增长率(%) | 5 | ||||
21 | 农村劳动力有组织输出率(%) | 68 | 70 | 0.5 | 预期性 | |
在提升民族事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上作出示范 | 22 | “一网两单”交办问题完成率(%) | — | — | ≥[90] | 预期性 |
23 | 涉及民族宗教因素矛盾纠纷排查处置率(%) | — | — | ≥[90] | 预期性 | |
24 | 涉及民族宗教因素网络舆情排查处置率(%) | — | — | ≥[90] | 预期性 | |
注:1. 地区生产总值绝对数按现价计算,增速按不变价计算。2. []为5年累计数。 |
第三章 主要任务
紧扣“十四五”时期建设目标,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作为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建设的核心要义和根本任务,将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建设作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主要抓手和实践载体,推进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建设不断取得新进展,推动新时代民族工作高质量发展。
第一节 在加强和完善党对民族工作的全面领导上作出示范,打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政治基础
全面加强和完善党对民族工作的领导,进一步强化“民族工作涉及方方面面,方方面面都有民族工作”的认识,主动服务和融入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形成党政主要负责同志亲自抓,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示范区建设格局。
一、增强思想政治引领
把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和宗教工作重要论述、党和国家关于宗教工作重要政策文件,以及宗教工作法律法规列为党委(党组)理论学和工作能力。
二、完善党对示范区建设的领导机制
建立健全“党委统一领导、政府依法管理、统战部门牵头协调、民族工作部门履职尽责、各部门通力合作、全社会共同参与”的工作格局,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工作纳入各级党委、政府重要议事日程,纳入党的建设和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纳入政治考察、巡视巡察、政绩考核,切实把党领导民族宗教工作的制度优势转化为民族宗教事务治理效能。贯彻落实《中国共产党统一战线工作条例》,将民族宗教工作放在大统战格局下统一部署。建立健全各级党委、政府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建设领导机制,完善由党委主要负责同志任组长、政府主要负责同志任常务副组长的领导小组工作机制,定期召开专题会议研究部署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推进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建设的目标任务和工作举措,及时协调解决推进过程中的困难和问题。建立健全促进民族团结进步的激励机制和协作机制,推动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民主党派、人民团体共同做好民族工作,强化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建设合力。
三、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
深化农村基层党建“整县提升、整乡推进、百村示范、千组晋位”四级联创,以深化党员教育“百千万”工程、选优配强农村领头雁、实施党群连心共建行动、实施党员评星定格行动、实施企业家当“村官”行动、实施人才回引增质行动、实施乡情感召行动“七项”措施为抓手,全域推动基层党建工作。推动党建工作与业务工作深度融合,常态化落实“双报到双服务双报告”制度,优化服务方式,细化实化服务措施,提升服务质量;把党员培养成业务骨干,把党员业务骨干培养成党组织班子成员,把业务骨干发展成党员,真正做到“抓党建、聚人心、鼓干劲、促业务、助发展”的目标,不断提高各级党组织和干部推动民族地区发展、促进民族团结的能力和水平。
四、增强政治认同
着力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大视角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大格局中,讲好党团结带领各族人民实现全面小康、开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征程的故事,引导各族群众从身边的新发展新变化新生活中切实感受党中央的亲切关怀。认真组织“心向北京拥护核心”学台,深化以党史为重点的“四史”宣传教育,推动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加强党的民族宗教理论、政策宣传教育,拓展宣传阵地,构建常态化宣传长效机制,把党的声音传到村村寨寨、家家户户,把党的主张和决定化为各族群众的自觉行动。
五、加强干部人才队*建设
坚持以思想政治工作为抓手,聚焦中心工作,将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纳入领导干部教育培训计划,与学安建设等方面的能力素质培训,不断提高少数民族干部队*的能力素质。
六、强化民族宗教工作部门能力建设
准确把握民族宗教工作所处的新的历史方位,突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条主线,进一步聚焦和强化主责主业,做到职能职责向主线优化、工作措施向主线发力、人员力量向主线加强。完善党委统一领导下的民族工作部门体制机制和大统战工作格局,推动民族宗教工作部门深化职能职责,强化各级民族宗教工作队*建设,充实民族宗教工作力量,配齐配强基层工作力量,确保基层民族工作有效运转。加强民族宗教工作部门政治能力建设,加大培训力度,提升全面贯彻党的民族政策和民族理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推进示范区建设、风险防控的能力水平。
第二节 在全面推进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建设上作出示范,打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文化基础
弘扬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坚守中华文化立场,倡导“美美与共”的文化发展观,大力弘扬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围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条主线,紧扣“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主题,深化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促进各民族在文化上相互尊重、相互欣赏、相互学
继续加强《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 (略) 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建设条例》等法律法规的宣传教育,充分利用全国推广普通话宣传周、 (略) 学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说课比赛等平台,将推普宣传教育与中华经典诵读、传承中华优秀文化、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紧密结合起来,扩大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覆盖面和影响力。加强学校语言文字工作,全面落实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作为教育教学基本用语用字的法定要求,举办中华经典诵写讲比赛,加大教师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育教学能力培训,全面提升教师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育教学能力。启动实施学前学会普通话行动,以推进“一村一幼”建设为基础学全面提升。做特现代农业。围绕粮食、乌骨鸡、中药材、肉牛、生猪、果蔬、甘蔗、烤烟、核桃等重点高原特色农业,切实加大资金、技术、人力投入,持久打造各类产业园。调整优化农业结构,加快发展设施农业、休闲农业、绿色农业和品牌农业,培育一批农特产品生产加工龙头企业,推出一批绿色食品、地理标志认证产品,打造西畴现代农业品牌。到2025年,第一产业基础、质量、效益对第二三产业发展贡献稳步提升,增速保持在5%以上。发展现代工业。构建以石材、打火机为重点的现代工业体系,进一步谋划延伸黄金、锌等矿产加工链,打造一批具有较强地域影响力的西畴工业品牌。到2025年,全部工业增加值25亿元以上。壮大现代服务业。构建以旅游、商贸为重点的服务业体系,依托建设兴街对外贸易*港城镇,培育壮大一批外贸企业和物流企业,延伸流通贸易服务链。围绕乡村振兴、文化复兴、科技创新、生态文明四大战略,谋划全域旅游发展,开发西畴康养、度假、休闲、观光、研学五大旅游产品,打造一批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建设北回归线生态旅游康养目的地。加快发展数字经济,推进服务业数字化、标准化、品牌化建设。到2025年,实现第三产业增加值55亿元以上。
二、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健全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机制,保持5年过渡期政策、责任、工作落实力度不减,对低收入人口及时发现、及时帮扶,坚决守住防止规模性返贫底线。围绕乡村特色产业帮扶、稳定就业帮扶、易地扶贫搬迁后续帮扶、生态经济发展、乡村基础设施建设和乡村公共服务提升六大工程,继续发挥国家定点帮扶、东西部协作帮扶、省州县乡挂钩帮扶和社会力量帮扶优势,努力绘就农村美、农业强、农民富的美好图景。实施乡村振兴示范创建行动,加快推进国土空间规划,严格执行“多规合一”实用性村庄规划,推进产业富村、人才活村、文化兴村、生态美村、组织强村五大工程,建设西洒、兴街、莲花塘3个示范乡(镇),打造东升、汤谷、岩头等一批全域绿化、全域美化、共同富裕的现代化示范村。加快“四好农村路”建设,实施好30户以上自然村通硬化路项目,大力实施综合水利工程,加快水库建设,实现县有中型、乡有小型、村有坝塘的供水保障网;加快电力重大工程项目建设,深入推进农村电网改造升级,推动智能电网建设,优化光伏、风电产业布局。持续发展壮大产业,加强脱贫地区产业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建设,注重产业后续长期培育,尊重产业发展规律,提高产业帮扶效益。对现有帮扶政策逐项分类优化调整,合理把握调整节奏、力度、时限,逐步实现由集中资源支持脱贫攻坚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平稳过渡,保持帮扶措施、投入机制总体稳定,推进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三、打造“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
建立健全生态保护红线、环境质量底线、资源利用上线和生态环境准入清单等长效体制机制。实行生态环境保护“党政同责、一岗双责”,创新推进石漠化综合治理,推动具有地方特色的制度和行为实践创新。抓好基础设施建设、实践平台搭建和发展短板补齐,努力改善发展的基础条件。狠抓城乡人居环境建设,做好公共服务供给,推进经济增长、改革开放、城乡融合、生态环境、人民生活高质量发展,推动“两山”转化模式创新,构建现代文明之美、自然风光之美和山水田园之美融为一体的和谐美丽家园。
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以留住青山赢得未来韬略,本着资源安全集约高效利用,注重“两污”治理和节能减排,打造好生产空间;注重公共设施和公共服务,抓好抓好美丽县城、美丽乡镇、美丽乡村建设,努力创造舒适清新宜居的生活空间;做好生态红线控制,抓好林木保护和水源地建设,抓好林木资源优化与升级,积极转化用能结构,打造碧水蓝天绿叶的生态空间,使美丽西畴建设走在云南石漠化区域治理前列。
围绕节能环保、清洁生产、清洁能源、生态保护与修复、城乡绿色基础设施、生态农业、绿色工业等领域,推动绿色发展。坚持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积极培育和引进一批新型建材、新能源电池、半导体、特色农产品加工、中药材加工、边贸小商品加工、旅游产品加工、跨境贸易、大宗商品分包装等创新能力强、投资规模大、产业层次高、带动潜力足的龙头型基地型制造业企业落地西畴。加快实施循环农业,推广使用可降解农膜,提高秸秆等农林废弃物、畜禽粪便综合利用率。加快环保产业发展,推进餐厨废弃物、建筑废弃物和农林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及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建设西畴县“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积极探索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着力在绿色创新技术应用、政策管理及制度措施建设应用上迈出新步伐,将资源消耗、污染排放降低到最小程度,形成生态文明建设的有力践行,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典范。
四、增进各族群众民生福祉
坚持人民情怀,兜住兜牢民生底线,不断提升人民群众的生活保障水平。扩大就业创业,坚持就业优先战略,着力完善农村低收入人口就业帮扶机制,全面落实促进创业各项扶持政策,推动落实终身职业技能培训制度,有组织地开展农村劳动力转移输出,实现更充分更高质量的就业,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持续增长。统筹用好公益岗位,对符合条件的就业困难人员进行就业援助。实现教育高质量发展,以办人民满意教育为目标,补齐学前教育和高中教育两大短板,全力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探索产教融合发展新模式,在县城区及兴街镇区增加学前教育学位720个以上、义务教育学位4000个以上, (略) 一级一等示范幼儿园,义务教育阶段整体教育教 (略) 平均水平,一本上线率达15%以上,构建西畴教育发展新生态。持续推进健康西畴行动,聚焦卫生健康高质量发展,织牢医疗卫生保障网。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促进医疗、医药协同发展和治理,着力在分级诊疗、 (略) 高质量发展、医疗卫生监管等方面取得突破。提高防病治病和健康管理能力。健全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加强重大疫情防控救治体系和应急能力建设。推动“互联网+医疗”与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规范社会办医,不断满足群众多样化健康需求。完善兜底保障,健全社会保险体系,健全基本养老、失业保险、生育保险等制度,稳步推进基本医疗保险、大病保险、医疗救助协调发展,实施全民参保计划,巩固提高居民参保率,推进社保转移接续。严格落实城乡低保等社会救助政策,加快老年公寓、 (略) 及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建设,加快探索应对人口老龄化和“三孩”政策体系建设,逐步提高养老、托育服务水平。保障少数民族妇女儿童合法权益,完善农村留守儿童和困境儿童关爱服务体系和救助保护机制。加强特困人员、残疾人、优抚对象等群体的兜底保障。
专栏2 推动各族群众共同迈向现代化重点工程 |
实现农村低收入人口帮扶全覆盖。持续对脱贫村、易地扶贫搬迁安置村,选派驻村第一书记和工作队196人。 实现农村低收入人口就业帮扶全覆盖。技能培训1490人,脱贫劳动力920人。 实现村集体经济发展全覆盖。全县76个行政村(社区)2年内村集体经济超过5万元,5年内达到10万元。 做优做强农业产业。全县“三品一标”数量达31个。 大力实施乡村建设行动。5年内创建3个示范乡镇,130个美丽村庄。 民族特色村镇建设。巩固提升已命名少数民族特色村镇建设水平,新建一批少数民族特色村镇,实现民族文化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 生态文明创建工程。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加大生物多样性、自然生态系统等保护力度,推动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现代化建设新格局。 抓好石漠化综合治理。综合治理石漠化10万亩以上。 加强医疗卫生机构标准化建设。加快民族医药服务体系建设, (略) 临床学科、专科建设, (略) 诊疗能力和水平。 农村劳动力转移工程。完善民族地区农村劳动力转移管理与服务,强 (略) 场建设,加强职业技能培训,提高农村劳动力的整体素质,加强劳动者权益保障。 |
第四节 在促进各民族广泛交往交流交融上作出示范,打牢中华民族共同体社会基础
全面深入持久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加强少数民族流动人口服 (略) 民族工作,构建互嵌式社会结构和社区环境,促进各民族广泛交往、全面交流、深度交融,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拥抱在一起。
一、深化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传教育
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纳入干部教育、党员教育、国民教育体系,做好社会宣传教育,坚持不懈开展马克思主义国家观、历史观、民族观、文化观、宗教观宣传教育,深化各民族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思想和行动自觉。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作为各级党委(党组)理论学,优化互嵌式社区环境,促进各族群众共居共学、共建共享、共事共乐。利用重要节庆,积极举办“中秋团圆聚”“国庆大联欢”“共度春节”等活动,促进各族居民广泛交往交流交融。全面推进全县各级各类学校各民族学生混合编班、混合住宿,积极营造共同学
上作出示范,打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法治基础
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统筹安全与发展,坚决维护国家安全统一,守好意识形态阵地,有效防范化解民族宗教领域风险隐患,将制度优势更好地转化为治理效能,不断推进民族宗教事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保证各族公民平等享有权利、平等履行义务。
一、推进社会治理现代化
统筹发展安全两件大事,将社会治理与平安建设统一起来,创新完善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群团助推、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治理体制,实现政府治理和社会调节、居民自治良性互动,夯实基层社会治理基础。把平安建设作为各级党委、政府“一把手工程”,坚决守住群体性事件、安全事故、宗教极端活动、民族分裂活动、暴力恐怖活动、邪教案件、其他案事件“七个不发生”底线。打造立体化、法治化、专业化、智能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加强社会面防控,加强重点人群、场所、物品管理,推进常态化扫黑除恶斗争,打击整治电信网络诈骗等新型犯罪,探索预防未成年人违法犯罪工作新模式,防范化解社会治安风险。健全基层党组织领导的基层群众自治机制,规范群众性自治组织,完善自治规范,丰富群众说事、民情恳谈等协商形式,推广“一约四会”(村规民约、道德评议会、红白理事会、村民议事会、禁毒禁赌会)和“ (略) ”积分管理等做法,探索推行“一约一卡一章一榜一单”套餐式联动自治机制,激发社会治理活动,让人民群众进行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自我监督。巩固拓展“西畴新现象”,建立健全专群结合、群防群治社会治安防控体系,推行网格化管理和服务,推广运用“接诉即办”平台,进一步织密织牢社会治安防控网络,使人民群众安全感和满意度明显提升。
二、加强法治宣传教育
引导全社会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针对农村、边疆、民族地区实际,广泛开展法治宣传教育,不断提升全社会法律意识,树立依法行使权利、履行义务的观念。重点加强《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 (略) 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建设条例》及其实施细则和《 (略) 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自治条例》宣传教育,树立国家意识、公民意识、法治意识、诚信意识。组织开展青少年法治教育活动,在初高中学业水平测试中增加法治知识,推进校园法治文化建设全覆盖,重点对国旗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青少年犯罪法等法律知识进行宣传普及,维护好青少年权益,预防和减少青少年违法犯罪发生。积极关注妇女、残疾人、老年人、农民工、失业待业人群、留守儿童困境儿童、信访人等弱势群体利益,完善法律援助机制,引导运用法律依法维护权益。结合民族语言文化特点,充分发挥少数民族干部“双语普法”优势,鼓励丰富少数民族法治文化创作,采取“普法大喇叭”、编排法治小品等群众喜闻乐见、乐于接受的形式,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法治宣 传教育活动,突出宣传与保障改善民生相关的法律法规,重点围绕人民群众关心关注的就业、教育、社保、医疗卫生、住房、养老、旅游、消费、社区管理服务、构建和谐劳动关系、边贸纠纷、退役军人保障、个人信息保护等热点问题法律法规的经常性法治宣传教育。促进各族干部群众自觉尊法学法守法用法。
三、依法管理宗教事务
坚持我国宗教中国化方向,依法管理宗教事务,通过国家一般性的法律法规来调节规范宗教方面的一般性社会事务,要。通过《宗教事务条例》等法规规章解决宗教方面的具体问题,加强宗教界人士和信教群众的法治宣传和法治教育,进一步提高宗教界人士和信教群众法治意识,正确认识和处理国法与教规的关系,自觉维护宪法和法律权威,增强国家意识、法律意识、公民意识,在法律法规允许范围内开展宗教活动。加强宗教界人士、信教群众的爱国主义和社会主义教育,推进“和谐寺观教堂”创建,开展“五进”宗教活动场所、民族团结进步创建进宗教活动场所,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深化抓党建促农村宗教治理,压实各级党组织工作责任,落实五级书记抓宗教工作责任制,强化党员、干部宗教政策教育培训,集中整顿宗教问题突出的村(社区)党组织,依托基层组织活动场所,发挥战斗堡垒作用,持续加强对群众的教育引导,从严防控宗教渗透,坚持“保护合法、制止非法、遏制极端、抵御渗透、打击犯罪”的原则,进一步强化法治思维,提高宗教工作法治化水平。
四、防范化解民族宗教领域风险隐患
加强维护国家安全力量和能力建设,建立健全涉民族宗教领域风险研判、防控协同、防范化解机制,有力防范和打击敌对势力利用民族宗教开展渗透颠覆破坏活动,铲除影响政治安全土壤,严防发生暴恐袭击等事件,防范化解政治安全风险。坚持在法治轨道上处理涉及民族因素的问题,充分保障各民族合法权益,坚决反对和纠正针对特定民族成员的歧视性做法,巩固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主动适应网络安全新形势新特点,深化网络综合治理,推进“源头净网”“依法治网”等行动,强化网上有害信息、网络谣言的整治力度,坚决打击利用网络造谣生事、挑动民族情绪、破坏民族团结的行为。坚持正确舆论导向,加强意识形态安全建设,加强重点人群、重点区域管理,妥善处置涉及民族宗教因素的舆论舆情,坚决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的底线。有效应对敌对势力利用互联网远程操控实施窃密、颠覆、分裂、渗透活动,防范化解网络安全风险。
第四章 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建立县建设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办公室履行综合协调、指导服务、检查督促的职能职责。完善各乡(镇)党委、县级各部门党委党组“一把手”负责制,切实把责任落实到部门、到项目、到人头,推动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局面。完善大统战工作格局,人大、政协机关,工会、共青团、妇联等群团组织在党委领导下,同频共振、抓好落实,把全县上下的智慧和力量凝聚到示范区建设上来。
二、保障建设资金。充分发挥财政资金支持作用,加强资金保障力度,将民族工作经费纳入财政预算,积极向上级争取民族发展资金。围绕示范区建设各项目标,运用“大统筹”思路,探索建立多部门多渠道资金统筹投入保障机制,鼓励社会资本参与,突出重点,集中力量推进示范区建设。
三、发动群众参与。有计划有组织地开展宣传教育活动,充分利用报刊、广播、电视、网络、公益广告、广告牌、宣传栏和新媒体等形式,以“互联网+”的模式,大力宣传示范区建设的重大意义、目标任务、工作成效,注意发现、培养和树立先进典 型,及时总结推广,大力宣传先进集体和个人的典型事迹,发挥 典型的示范带动作用。努力营造全县各族干部群众积极参与示范区建设,争创先进集体、争当先进模范的良好氛围。
四、严格监督检查。健全规划目标任务年度分解机制,制定相适应的目标任务考核考评评价体系,对实施责任主体部门进行考核考评,对规划任务落实、规划执行效果进行跟踪、落实和监测,实行规划执行一年一评价、工作情况一年一检查,实现经验总结、问题查找、措施建立、机制健全等问题得到解决。组织开展期中、期末评估,强化监测评估结果应用,示范区建设考核情况作为领导班子考核评价的重要内容和领导干部提拔任用的重要依据,建立健全示范区建设工作的考核、通报、问责制度,县委、县政府督查室要对示范区建设情况进行专项督查。
附件:主要指标、主要任务和重点工程责任分工
主要指标、主要任务和重点工程责任分工
一、主要指标 | ||
序号 | 指标名称 | 责任部门 |
1 | 每年县委、县政府专题研究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工作次数(次) | 县委、县政府 |
2 | 基层党组织标准化规范化率(%) | 县委组织部、各乡(镇)党委 |
3 | 中华民族视觉形象工程(项) | 县委宣传部、县民族宗教局、县文化和旅游局、县融媒体中心、县文联、各乡(镇)党委、政府 |
4 | 少数民族优秀文化保护传承工程(项) | 县民族宗教局、县文化和旅游局,各乡(镇)人民政府 |
5 | 少数民族文化精品工程(项) | 县民族宗教局、县文化和旅游局 |
6 | 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普及率(%) | 县教育体育局 |
7 | 地区生产总值(亿元) | 县发展和改革局,各乡(镇)党委、政府 |
8 | 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元) | 县发展和改革局,各乡(镇)党委、政府 |
9 | 城镇新增就业人数(万人) | 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
10 | 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 | 县教育体育局 |
11 | 民族团结进步“十县百乡千村万 户”示范引领建设工程(项) | 县民族宗教局,各乡(镇)人民政府 |
12 |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教育实践场所(个) | 县民族宗教局、县委宣传部、县委党校,各乡(镇)党委、政府 |
13 | 全省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示范单位、示范社区创建数(个) | 县民族宗教局,各乡(镇)党委、政府 |
14 | 全州民族团结进步示范社区创建数(个) | 县民族宗教局,各乡(镇)党委、政府 |
15 | “一网两单”交办问题完成率(%) | 县委统战部、县民族宗教局,各乡(镇)党委、政府 |
16 | 涉及民族宗教因素矛盾纠纷排查化解率(%) | 县委统战部、县委政法委、县民族宗教局、县公安局、县司法局,各乡(镇)党委、政府 |
17 | 涉及民族宗教因素网络舆情排查处置率(%) | 县委网信办、县民族宗教局,各乡(镇)党委、政府 |
二、重点工程 | ||
1 | 广泛开展统一多民族国家国情宣传教育,进一步深化“四史”教育,开展中华民族发展史学习教育 | 县委宣传部、县民族宗教局,各乡(镇)党委、政府 |
2 | 加强干部人才队*建设 | 县委组织部、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
3 | 加强干部教育培训 | 县委组织部、县民族宗教局、县委党校,各乡(镇)党委 |
4 | 中华民族视觉形象工程 | 县委宣传部、县民族宗教局、县文化和旅游局、县融媒体中心、县文联、各乡(镇)党委、政府 |
5 | 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保护传承项目 | 县民族宗教局、县文化和旅游局,各乡(镇)人民政府 |
6 | 世居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保护传承 | 县民族宗教局、县文化和旅游局,各乡(镇)人民政府 |
7 | 民族文化品牌创建工程 | 县民族宗教局、县文化和旅游局 |
8 | 历史文化名镇名村和传统村落保 护工程 | 县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县文化和旅游局、县民族宗教局,各乡(镇)人民政府 |
9 | 文物保护工程 | 县文化和旅游局,各乡(镇)人民政府 |
10 | 数字化建设工程 | 县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县文化和旅游局、县乡村振兴局,各乡(镇)人民政 府 |
11 | “学前学会普通话”行动 | 县教育体育局 |
12 | 实现脱贫人口和监测对象帮扶全覆盖 | 县乡村振兴局,各乡(镇)人民政府 |
13 | 实现农村低收入人口和监测对象就业帮扶全覆盖 | 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各乡(镇)人民政府 |
14 | 实现村集体经济发展全覆盖 | 县农业农村和科学技术局,各乡(镇)人民政府 |
15 | 做优做强农业产业 | 县农业农村和科学技术局,各乡(镇)人民政府 |
16 | 全面改善城乡人居环境 | 县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县乡村振兴局、县自然资源局,各乡(镇)人民政府 |
17 | 民族特色村镇建设 | 县发展和改革局、县民族宗教局、县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县文化和旅游局,各乡(镇)人民政府 |
18 | 生态文明创建工程 | 州生态环境局西畴分局,各乡(镇)党委、政府 |
19 | 石漠化综合治理 | 县发展和改革局,各乡(镇)党委、政府 |
20 | 扩大就业规模加大创业扶持力度 | 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各乡(镇)人民政府 |
21 |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传教 育 | 县委宣传部、县委统战部、县民族宗教局,各乡(镇)党委、政府 |
22 | “拥护核心、心向北京”主题实 践活动 | 县委组织部、县委宣传部 |
23 | 加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 究 | 县委统战部、县委党校、县民族宗教局 |
24 | 巩固拓展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创建 成果 | 县委统战部、县民族宗教局,各乡(镇)党委、政府 |
25 | 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十进”工作 | 县委统战部、县民族宗教局,各乡(镇)党委、政府 |
26 | 民族团结进步“十县百乡千村万 户”示范引领建设工程 | 县民族宗教局,各乡(镇)党委、政府 |
27 |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示 范学校创建 | 县教育体育局、县民族宗教局 |
28 | 少数民族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工作 | 县民族宗教局、县公安局、县民政局,各乡(镇)人民政府 |
29 | 民族宗教领域安全监测预警体系 建设 | 县委统战部、县委政法委、县委网信办、县民族宗教局、县公安局,各乡(镇)党委、政府 |
30 | 依法管理宗教事务 | 县委统战部、县民族宗教局,各乡(镇)党委、政府 |
31 | 巩固和谐宗教创建成果 | 县委统战部、县民族宗教局 |
32 | 宗教工作“一网两单” | 县委统战部、县民族宗教局,各乡(镇)党委、政府 |
33 | 矛盾纠纷排查处置 | 县委统战部、县委政法委、县民族宗教局、县公安局、县司法局,各乡(镇)党委、政府 |
34 | 民族宗教工作信息化建设 | 县委统战部、县民族宗教局 |
链接:《西畴县建设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规划(2021—2025年)》编制起草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