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进 (略) 城市建筑垃圾处置和资源化利用工作, (略) 建筑垃圾管理,促进建筑垃圾减量化、资源化和无害化,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四川省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条例》《四川省城乡环境综合治理条例》《城市建筑垃圾管理规定》等法律法规规定,以及《 (略) 办公厅关于加快构建废弃物循环利用体系的意见》《四川省城乡建设领域碳达峰专项行动方案》《 (略) 建筑垃圾处置及资源化利用行动方案》《 (略) “ (略) ”建设实施方案》等文件要求,我局牵头起草了《 (略) 建筑垃圾处置及资源化利用两年行动工作方案(征求意见稿)》。根据相关规定,现向社会公众征求意见,具体事项如下:
一、征求意见时间
2024年9月20日至9月30日
二、意见建议反馈
请社会公众提出宝贵意见和建议,将修改意见以信函或电子邮件的形式反馈。
联系人:杨老师
联系电话:0838-*
邮寄地址: (略) 旌阳 (略) 一段227号310办公室
电子邮箱:*@*q.com
附件:《 (略) 建筑垃圾处置及资源化利用两年行动工作方案(征求意见稿)》
(略) 建筑垃圾处置及资源化利用
两年行动工作方案
(征求意见稿)
为进 (略) 城市建筑垃圾处置和资源化利用工作, (略) 建筑垃圾管理,促进建筑垃圾减量化、资源化和无害化,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四川省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条例》《四川省城乡环境综合治理条例》《城市建筑垃圾管理规定》等法律法规规定,以及《 (略) 办公厅关于加快构建废弃物循环利用体系的意见》《四川省城乡建设领域碳达峰专项行动方案》《 (略) 建筑垃圾处置及资源化利用行动方案》《 (略) “ (略) ”建设实施方案》等文件要求, (略) 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总体要求
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总书记来川视察重要指示精神,认 (略) 决策部署,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以建筑垃圾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产业化为导向,加快完善建筑垃圾全过程监管体系, (略) 城市建筑垃圾规范化管理和资源化利用水平, (略) 人居环境高质量发展。到2024年底,完 (略) 城市建筑垃圾污染环境防治工作规划,城市建筑垃圾全过程管理制度更加健全,产生、运输、处置核准进一步规范。到2025年底,全市 (略) 建筑垃圾治理体系,全过程管理制度有效落实, (略) 建筑垃圾资源化处理能力满足实际需求,各区(市、县)具有规范的建筑垃圾处置场所,城市建筑垃圾综合利用率达到50%以上。
二、重点任务
(一)编制专项规划
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四川省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条例》《城市建筑垃圾管理规定》等法律法规,加 (略) (略) 建筑垃圾污染环境防治工作规划,并报住房城乡建设厅备案。规划要明确建筑垃圾减量化和综合利用目标,储备近远期重点建设项目,做好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国土空间规划的衔接,保障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及无害化处置场所建设用地需求。
责任单位:市城管执法局,市发改委、市经信局、市财政局、市自然资源局、市生态环境局、市住建局,各区(市、县)、德阳经开区〔逗号前的为牵头单位,下同;各项工作均需各区(市、县)、德阳经开区具体落实,以下不再列出〕
完成时限:2024年11月底前
(二)推动源头减量
1.在建设工程立项、规划阶段,指导建设单位优化方案,减少建筑垃圾产生。
责任单位:市发改委、市自然资源局
完成时限:2024年12月底前建立制度并长期坚持
2.在建设工程设计阶段,指导督促建设单位在优化竖向方案和建筑设计方案,将建筑垃圾相关费用列入工程概算并纳入初步设计审查,将建筑垃圾减量化目标和措施纳入招标文件和合同文本,大力发展装配式建筑。
责任单位:市住建局
完成时限:2024年12月底前建立制度并长期坚持
3.在建设工程施工阶段,指导建设单位、施工单位落实管理主体责任,按规定编制建筑垃圾处理方案并报当地环境卫生主管部门备案,严格执行《施工现场建筑垃圾减量化技术标准》(JGJ/T 498)、《施工现场建筑垃圾减量化指导手册(试行)》《四川省建筑垃圾减量化和资源化利用指导手册(试行)》等要求,规范设置建筑垃圾暂存场所,优化施工流程,降低建筑材料损耗率。到2025年,新建建筑施工现场建筑垃圾(不包括工程渣土、工程泥浆)排放量每万平方米不高于300吨,装配式建筑施工现场建筑垃圾(不包括工程渣土、工程泥浆)排放量每万平方米不高于200吨。
责任单位:市住建局,市城管执法局、市自然资源局、市生态环境局
完成时限:2025年12月底前
(三)实施分类管理
按照《工程施工废弃物再生利用技术规范》(GB/T *)、《建筑垃圾处理技术标准》(CJJ/T 134)等要求, (略) 实际情况,建筑垃圾分为建设工程垃圾、拆除垃圾、装修垃圾,不得将生活垃圾、危险废物、工业固体废物混入建筑垃圾。
4.实施建筑垃圾产生备案制度。制定进 (略) 建筑垃圾处置核准审批工作的有关制度,依法审批办理各项核准。
责任单位:市城管执法局
完成时限:2024年9月底前实施并长期坚持
5.规范管理建设工程垃圾。指导督促施工单位按照工程渣土、工程泥浆、工程垃圾三分类,在施工现场建立分类收集与堆放管理制度,设置符合要求的建筑垃圾临时堆放地点,规范处置利用。工程渣土、工程泥浆主要用于土方平衡、林业用土、道路建设、矿山修复、复垦复耕或者砖瓦制品生产等;工程垃圾主要进入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厂和建筑垃圾填埋场。
责任单位:市住建局,市城管执法局、市自然资源局、市生态环境局
完成时限:2024年12月底前建立制度并长期坚持
6.规范管理拆除垃圾。鼓励施工单位合理设计拆除程序,在拆除现场进行破碎与分拣,指导督促施工单位将拆除垃圾运输至建筑垃圾转运调配场或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厂分类处置。
责任单位:市住建局,市城管执法局、市生态环境局
完成时限:2024年10月底前建立制度并长期坚持
7.规范管理装修垃圾。指导物业服务单位根据建设单位或业主共同决定,合理设置装修垃圾临时堆放地点,并要求物业承担业主将装修垃圾交由符合条件的建筑垃圾运输、处置单位处理的委托义务。未实施物业管理的,由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指导社区合理设置装修垃圾临时堆放地点。鼓励采用定时、预约上门、线上APP等方式收集装修垃圾。加强施工现场监管,鼓励以末端处置为导向对建筑垃圾进行细化分类收集。
责任单位:市住建局,市城管执法局
完成时限:2024年12月底前建立制度并长期坚持
(四)严格运输监管
8.强化处置核准制度。各地环境卫生主管部门要依法落实建筑垃圾运输核准制度,将建设工程、拆除工程和装修工程产生的建筑垃圾纳入监管。发改、自然资源、住建部门在建设工程立项、规划、设计、施工许可等环节,宣传告知建筑垃圾处置核准有关规定。
责任单位:市城管执法局,市发改委、市公安局、市自然资源局、市住建局、市交通局
完成时限:长期坚持
9.加强运输车辆管理。在办理建筑垃圾产生核准时,明确运输单位、运输车 (略) 线、运输时间。加强建筑垃圾运输企业、运输车辆清单和建筑垃圾运输责任主体信用管理,向社会公布建筑垃圾运输企业及运输车辆信息。
责任单位:市城管执法局
完成时限:长期坚持
10.公安部门负责建筑垃圾运输车辆入城管理,严格按照公安部门规定的时间、线路行驶。公安、城管、交通部门开展联勤联动,在主 (略) 口设立联合执法卡点,严厉查处无证运输、未密闭运输、超经营范围运输、超速超载、沿途丢弃、 (略) 线与时间运输等违法行为。
责任单位:市公安局,市城管执法局、市交通局
完成时限:长期坚持
11.鼓励建筑垃圾运输车辆安装定位、视频监控、称重等设备,将监控 (略) (略) ,提高监管水平。鼓励推广适合不同场景的建筑垃圾运输车辆,有序推进新能源替代。
责任单位:市城管执法局,市财政局、市生态环境局、市交通局
完成时限:长期坚持
(五)加快存量治理
组织各地 (略) 建成区存量建筑垃圾排查整治工作,梳理违规倾倒、随意堆放等问题,针对各类问题隐患建立清单台账,分类制定整治措施,明确责任主体、资金来源和时间安排,严格按照《建筑垃圾处理技术标准》(CJJ/T 134)有关要求,开展存量建筑垃圾治理成效复核和销号工作;对堆放量较大、较集中的堆放点,经治理、评估达到安全稳定要求后,积极开展生态修复。完成治理的点位报地方环境卫生主管部门复核销号,严防环境污染事故发生。强化执法联动,依法对非法倾倒建筑垃圾问题进行立案查处,杜绝新增乱堆乱放现象。动态开展排查巡查、交叉检查。
责任单位:市城管执法局,市自然资源局、市生态环境局、市住建局
完成时限:2024年9月15日前完成存量垃圾清理并长期坚持
(六)推进设施建设
12. (略) 建筑垃圾污染环境防治工作规划和《生活垃圾处理处置工程项目规范》(GB *)、《建筑废弃物再生工厂设计标准》(GB *)、《建筑垃圾处理技术标准》(CJJ/T 134)、《四川省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及处置场所建设标准》(DBJ51/T 230)等,结合 (略) 政基础设施设备更新工作,积极争取超长期特别国债等相关资金,加快推进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厂、转运调配场、堆填场、填埋场等设施建设,并依法办理建筑垃圾处置核准。
责任单位:市城管执法局,市发改委、市经信局、市财政局、市自然资源局、市生态环境局、市住建局
完成时限:长期坚持
13.组织各地梳理本地区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厂、转运调配场、堆填场、填埋场等设施需求和选址,综合研究 (略) 城市建筑垃圾污染环境防治工作规划。
责任单位:市城管执法局,市自然资源局
完成时限:2024年9月底前
14.发改、自然资源、住建等部门要精简项目审批环节,加快办理建筑垃圾处置项目立项、用地、规划、建设等手续。
责任单位:市发改委、市自然资源局、市住建局
完成时限:长期坚持
15. (略) 域、县域间跨区域协同建筑垃圾处置机制。
责任单位:市城管执法局
完成时限:2024年10月并长期坚持
16.全面提升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水平,到2025年底,全市 (略) 建筑垃圾资源化处理能力*吨/年。
责任单位:市城管执法局,市发改委、市经信局、市财政局、市自然资源局、市生态环境局、市住建局
完成时限:2025年底
(七)引导产业发展
17.鼓励通过特许经营、投资补助、政府购买服务等方式,引导社会资本投资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项目。鼓励建筑垃圾处置企业延伸产业链,全过程参与建设工程拆除、建筑垃圾收集与资源化利用各环节,推动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规模化、高效化、一体化发展。
责任单位:市城管执法局,市发改委、市经信局、市财政局、市自然资源局、市生态环境局、市住建局
完成时限:长期坚持
18.鼓励现有的资源化利用企业扩大规模、进行技术革新和设备升级,开展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技术和设备研发,提高资源化利用水平。到2025年底,市本级至少培育1家技术装备先进、能源消耗低、环保安全达标、资源化利用程度高的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企业,逐步形成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产业集群。
责任单位:市经信局,市发改委、市城管执法局
完成时限:2025年12月前
19.按照“谁产生、谁付费”和“覆盖成本、合理收益”原则,建立建筑垃圾分类收费制度,指导建筑垃圾运输处置企业制定价格和成本控制,强化对具体收费标准和收费方式监督管理,价格由收费主体向社会公布并向相关部门备案。其中,装修垃圾运输、处置服务企业收费价格的制定,应以企业成本为基础,考虑装修垃圾处置的民生属性,收益率建议原则上不高于8%,具体收费项目和标准应当向社会公布并向相关部门备案。辖区政府可参照生活垃圾处置方式,给予装修垃圾处置企业一定补贴。
责任单位:市发改委,市城管执法局
完成时限:2024年9月底前
(八)推广再生产品应用
20.按照《混凝土和砂浆用再生细骨料》(GB/T *)、《混凝土用再生粗骨料》(GB/T *)、《公路工程利用建筑垃圾技术规范》(JTG/T 2321)等标准规范要求,研究制订建筑垃圾再生产品的工程应用技术标准,建立再生产品清单,丰富再生产品种类,并将再生产品纳入工程造价信息,做好本地建筑垃 (略) 场调查,定期向社会公布,为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提供参考。
责任单位:市住建局,市发改委、市经信局、市交通局、市城管执法局、市生态环境局
完成时限:2025年底前发布并长期坚持,动态更新
21.推动政府投资项目在可使用建筑垃圾再生产品部位使用建筑垃圾再生产品占同类建材用量比例不低于10%,并将应用情况作为绿色施工的评价内容。
责任单位:市住建局,市城管执法局、市发改委、市经信局、市生态环境局
完成时限:2025年底前完成并长期坚持
(九)提升监管能力
22.依托四川省住房和城 (略) 建筑垃圾信息管理应用系统, (略) 建筑垃圾信息管理应用系统,依法及时公布建筑垃圾产生位置、种类、数量、运输、处置、再生产品等信息,将源头产生、审批备案、运输企业及车辆、处置设施、资源化利用厂、违规失信等信息纳入系统监管,实现对建筑垃圾处理全过程管控和流向追溯。
责任单位:市城管执法局,市住建局、市发改委、市经信局、市生态环境局
完成时限:2025年底前并长期坚持
23.建立建筑垃圾运输、处置企业退出机制,畅通公众反映渠道,规范责任主体行为,及时公布相关企业和人员不良行为信息。
责任单位:市城管执法局
完成时限:2025年底前并长期坚持
24.综合采用部门联合执法等方式,加强日常巡查巡检。
责任单位:市城管执法局,市发改委、市经信局、市自然资源局、市生态环境局、市住建局
完成时限:长期坚持
25.开展联防联控。坚持“区域协同共治、全过程治理、全链条打击”原则,推动 (略) (州)区域联动,畅通联动机制,构建建筑垃圾协同治理体系,形成联合监管、严管重罚的高压态势,有效治理建筑垃圾跨区域偷运和倾倒、违法运输处置的痼疾顽症。
责任单位:市城管执法局,市公安局、市住建局、市交通局
完成时限:2024年10月底前
(十)加强科技支撑
26.依托高校、研究机构、平台公司等, (略) 级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技术中心,加强建筑垃圾管理与资源化利用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设备的研发,支持相关技术标准、课题的研究和编制。
责任单位:市科技局,市城管执法局
完成时限:长期坚持
27.鼓励装备制造企业加大新型建筑垃圾收集、运输和资源化利用成套装备研发,促进装备制造业发展。
责任单位:市经信局,市城管执法局
完成时限:长期坚持
28.鼓励开展建筑垃圾减量化品质工程项目建设,形成政府引导、市场推进的机制和模式。
责任单位:市住建局,市城管执法局
完成时限:长期坚持
三、保障措施
各地环境卫生主管部门牵头健全工作推进机制, (略) (略) 政基础设施工程领域建筑垃圾处置和资源化利用工作,其他建设工程建筑垃圾的管理利用由相关行业主管部门负责。发改、财政、自然资源、生态环境等部门在项目申报、资金和用地保障、环境影响评价等方面支持建筑垃圾处置和资源化利用设施建设。各区(市、县)、德阳经开区要落实主体责任,明确目标任务和部门职责,加强建筑垃圾日常管理力量建设;各地环境卫生主管部门要建立建筑垃圾分类处理制度,制定完善本地建筑垃圾污染环境防治工作规划,抓好落地实施,并根据国家相关规定,落实建筑垃圾处置收费制度,推动建筑垃圾综合利用产品应用。各地环境卫生、住建、发改、财政、自然资源、生态环境等主管部门要密切配合,将建筑垃圾治理纳入年度计划和重点工作清单,研究制定相关配套政策,加强法律法规宣传教育,加大监督检查力度,确保任务落地落实。
相关术语及释义
1.建筑垃圾。指建设单位、施工单位新建、改建、扩建和拆除各类建筑物、构筑物、管网等,以及居民装饰装修房屋过程中产生的弃土、弃料和其他固体废物。包括建设工程垃圾、拆除垃圾和装修垃圾,不包括附着于建(构)筑物的特种设备及其废弃物,以及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或经检验、鉴定属于危险废物的废弃物。
2.建筑垃圾分类管理。建筑垃圾包括建设工程垃圾、拆除垃圾和装修垃圾。
(1)建设工程垃圾。指新建、改建、扩建各类建筑物、构筑物、管网等,以及实施建筑工程施工许可管理的房屋装饰装修过程中产生的弃土、弃料和其他废弃物,包括工程渣土、工程泥浆、工程垃圾。工程渣土:指各类建筑物、构筑物、管网等基础开挖过程中产生的弃土。工程泥浆:指钻孔桩基施工、地下连续墙施工、泥水盾构施工、水平定向钻及泥水顶管等施工产生的泥浆。工程垃圾:指各类建筑物、构筑物等建设过程中产生的弃料。
(2)拆除垃圾。指各类建筑物、构筑物等拆除过程中产生的弃料。
(3)装修垃圾。指不实施建筑工程施工许可管理的房屋装饰装修过程中产生的弃土、弃料和其他废弃物。
3.城市建筑垃圾综合利用率。城市建筑垃圾直接利用、回填利用、回收利用、资源化利用等利用总量,占同期建筑垃圾总产生量的百分比。
×100%
4.建筑垃圾资源化再生产品。以建筑垃圾为主要原料,经加工制成的建筑材料和制品,包括再生材料(如再生粉料、再生骨料、路基材料等)和再生制品(如再生骨料混凝土及其构件、再生骨料砂浆、再生混合料、再生混凝土砖、再生混凝土砌块、再生混凝土墙板、再生装配式建材、环保砖、烧结砖和烧结砌块等)。
5.建筑垃圾堆填场。指利用现有低洼地块或即将开发利用但地坪标高低于使用要求的地块,且地块经有关部门认可,用符合条件的建筑垃圾替代部分土石方进行回填或堆高的场所。
6.建筑垃圾填埋场。采取防渗、铺平、压实、覆盖等方式对建筑垃圾进行堆填的场所。
7.建筑垃圾转运调配场。指用于集中临时分类堆放建筑垃圾的特定场所。
8.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厂。指对建筑垃圾中可利用的成分进行再加工,制成骨料、砌块等再生产品的场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