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十 * * ”开局之年,中央 * 号文件明确提出“要确保耕地数量不减少、质量有提高”。为深入 (略) 制定的《耕地质量 (略) 动方案》,推动实施耕地质量 (略) 动,实现“藏粮于地”战略目标,特制定本方案。
* 、开展耕地质量 (略) 动的重要性
耕地是发展农业生产最基本的生产要素。近年来,保护和提升耕地质量逐渐受到各级政府的高度关注。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提出“耕地是我国最为宝贵的资源”,“耕地红线不仅是数量上的,也是质量上的”。李克强总理强调“要坚持数量与质量并重,严格划定永久基本农田, (略) 特殊保护,扎紧耕地保护的‘篱笆’,筑牢国家粮食安全的基础”。 * (略) 印发的《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要求“强化农田生态保护,实施耕地质量 (略) 动,加大退化、污染、损毁农田改良和修复力度,加强耕地质量调查监测与评价”。这些 (略) 署,充分阐明了加强耕地质量建设和保护是确保粮食安全,实现农业高质量发展的根本保证。
( * )耕地质量保护提升是促进粮食和农业可持续发展的迫切需要。我市农村人多地少促使农业生产 * 直坚持高投入、高产出的模式,迫使耕地长期高强度、超负荷作业,加之有机肥与化肥用量失衡、耕地土壤生物种群比例失衡、耕作层变浅等现象比较普遍,部分占补平衡补充耕地质量等级较低,造成耕地质量状况堪忧、基础地力下降。因此,亟需加强耕地质量建设,培育健康土壤,提升耕地地力,夯实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
( * ) 耕地质量保护提升是保障粮食等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的现实要求。民以食为天,食以地为本。中央明确要求构建新形势下国家粮食安全战略,鲜明的提出守住“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的战略底线。守住这个战略底线,前提是保证耕地数量的稳定,重点是实现耕地质量的提升。随着我国经 (略) 镇化的快速推进,还将占用 * 些耕地,巩固粮食产能,尽快培育新的生产 (略) ,保障粮食等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和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压力仍然非常大。因此,大力提升耕地质量,切实做到“藏粮于地”。
( * ) 耕地质量保护提升是发展现代农业的基础条件。发展现代农业的基本要素是先进物质装备、科学技术、现代产业体系和经营形式的有机结合,现代农业发展是 * 个不断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利用水平和经济效益的过程。目前我市农业经营方式及粮食生产仍以传统的小农户分散经营为主,农业经营管理粗放,社会化技术服务程度难以满足规模开展的需求。随着农业发展方式转变、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培育壮大,通过加强耕地质量建设,使农田具有较高的技术承载力和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必将为实现产出高效、产品安全、资源节约、环境 (略) 的农业现代化创造条件。
* 、总体思路、 (略) 动目标
( * )总体思路
以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农产品质量安全和农业生态安全为目标,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树立耕地保护“质量并重”和“用养结合”理念,坚持生态为先、建设为重,依托新型 (略) 会化服务组织,构建耕地质量保护与提升长效机制,实施耕地质量提升工程,守住耕地数量和质量红线,奠定粮食和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服务我市乡村 (略) 战略。
( * )基本原则
1.坚持质量并重、保护提升。
在严格保护耕地数量的同时,更加注重耕地质量建设和管理。
2.坚持因地制宜、综合施策。
根据不同区域耕地质量现状,分析主要障碍因素,集成组装治理技术模式,因地制宜、综合施策,确保耕地质量 (略) 动取得实效。
3.坚持突出重点、整体推进。
以粮食功能区为重点,连片治理、建 * 片成 * 片。着眼长远,持之以恒推进耕地质量建设。
4.坚持政府引导、多方参与。
创新耕地质量建设的投入机制,发挥政府项目示范带动作用,充分调动农民、地方政府和企业积极性, (略) 会合力参与耕地质 (略) 。
( * )行动目标
近几年,全市耕地质量状况得到阶段性改善,耕地土壤盐渍化、养分失衡、耕层变浅、重金属污染、白色污染等问题得到有效遏制,土壤生物群系逐步恢复,农业综合生产能力进 * 步得到改善,粮食生产和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支撑能力得到明显提高。全市耕地地力水平相比 * 年平均提高0.1个等级,全市耕地土壤有机质含量平均提高0.1个百分点,耕作层厚度平均达到 * 厘米以上。
* 、技术路径与实施区域
( * )技术路径
统筹当前和长远、生产和生态、工程和工艺、农机与农艺,突出“改、培、保、控” * 字要领。“改”就是改良土壤,针对耕地土壤障碍因素,治理水土侵蚀,改良盐渍化、沙化土壤,改善土壤理化性状,改进耕作方式与培肥方式。“培”就是培肥地力,通过增施有机肥,实施秸秆还田,开展测土配方施肥,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平衡土壤养分,通过粮豆轮作套作、固氮肥田、种植绿肥,实现用地与养地结合,持续提升土壤肥力。“保”就是保水保肥,通过平田整地、修筑地埂,减少水土流失,实现保土、保水、保肥;通过深耕深松加厚耕作层厚度、打破犁底层,推广保护性耕作,改善耕地理化性状,增强耕地保水保肥能力。“控”就是控污修复,控施化肥农药,减少不合理投入数量,阻控重金属和有机物污染,控制农膜残留,防治耕地污染和退化。
( * )区域重点
根据我市自然地理条件和区域农业生产特点,突出耕地土壤类型和改良利用主攻方向,将全市分为4个耕地类型区。结合区域农业生产特点,针对耕地质量突出问题,因地制宜开展耕地质量建设。
1.涑水 (略) 节水灌溉培肥改良区
该区域主要土壤类型以褐土、石灰性褐土、褐潮土、潮土为主。包括卿头、开张、虞乡、 (略) 、 (略) 、 (略) 等镇。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为农田基础设施老化,灌排不配套,灌溉水利用率不高;复种指数高,重用轻养,农田养分失衡,耕作层变浅,地力下降潜在风险大,部分区域有机质含量低,盐渍化严重。主要治理措施为大力实施节水配套改造工程,推广管灌、防渗渠灌、喷灌等节水灌溉技术,提高水资源利用率。配套实施“两改 * 增”、“两茬还田”、盐碱地改造等技术。
2.栲栳台垣蓄水保墒培肥区
主要包括栲栳、张营、 (略) 、蒲州等镇,当前主要问题为耕地立地条件差,水资源利用率低;农田灌排系统不配套,防涝抗旱能力不强;重用轻养,农田养分失衡,土壤保水保肥能力差。主要治理措施为以改善农田基础设施条件,增强抗御自然灾害能力为主攻方向,实施两茬还田、绿肥种植等技术。“两茬还田”即在 * 年两熟,推广小麦、玉米或麦、豆两茬还田。“绿肥种植”即在 * 年 * 熟种植区,充分利用光热资源,因地制宜种植绿肥,实行翻压还田。
3.中条山水土保持培肥区
主要包括虞乡、 (略) 、 (略) 、蒲州、韩阳等镇,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为水土流失严重,农田生态环境脆弱;土壤贫瘠,土体干旱,自然降水利用率低。主要治理措施为以水土保持为主攻方向,实行“建、培、改”相结合。“建”就是修建梯田、治理沟坝地,完善排水系统,沟头、边坡种植防护林带,增加植被覆盖率,变“ * 跑田”为“ * 保田”。“培”就是通过增施有机肥、秸秆还田、因地制宜种植绿肥、施用土壤熟化剂等措施培肥土壤。提高土壤肥力水平。“改”就是改粗放经营为精耕细作,大力推广等高种植、集雨沟播等旱作农业技术,提高自然降水利用率。
4.黄河滩涂盐碱改良培肥区
主要包括蒲州、韩阳、栲栳、张营等镇,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为土壤质地较砂、盐渍化严重,有机质含量低,保水保肥能力差。主要治理措施为在盐碱地采取灌水压盐、挖沟排盐、农艺抗盐、化学改盐、耕作压盐(秋深耕、春浅耕)、生物降盐以及膜下滴灌等技术措施,减轻盐碱危害,提高生产能力。在土壤质地较砂地块通过人工客土、因土种植,粮草轮作、多途径增施有机肥等措施,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改善土壤结构。
* 、主要建设内容
( * )以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应用实现化肥减量控污
利用多年来实施测土配方施肥补贴项目积累的成果,拓展果树、蔬菜等经济作物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应用范围,全面提高果菜等作物的科学施肥水平,实现化肥减量控污。做到果农和菜农技术入户率达到百分百,区域作物配方、施肥量、施肥方式和施肥时间要向果农和菜农宣传到位,在集中用肥时节,组织不少于2次的科学施肥技术宣讲。要围绕优势产业,建立科学施肥示范区,集成推广 * 批农机农艺配套、有机无机搭配、新型肥料与传统肥料结合的化肥减量增效技术,鼓励科学施肥产业联盟认领科学施肥示范区,打造创新发展、示范引领的科学施肥“先行标杆”。
( * )以旱作节水农业技术推广应用引领有机旱作农业发展
旱作节水农业技术是发展有机旱作农业的核心技术。旱作节水农业技术推广是以提高自然降水利用效率为核心,创新技术集成、模式化推广,集中连片应用机械深松耕、水肥 * 体化、集雨补灌、蓄水保墒、抗旱抗逆等新型集成技术的推广模式,实现耕地质量保护与提升。
* 、组织形式
建设耕地质 (略) 络和耕地质量大数据平台,组织开展耕地质量调查与评价工作。 * 是完善耕 (略) 络。根据土壤类型、 (略) 及种植制度、管理水平、生态环境等条件的差异,在全市设立耕地质量长期定位监测点,开展耕地地力监测和肥效长期定位监测; * 是建设耕地质量大数据平台。完善县域耕地资源管理信息系统, (略) 政管理、政策制定、规划编制、区划调整和生产提供决策依据。 * 是开展耕地质量调查与评价。在县域耕地地力调查和评价的基础上,开展小麦、玉米 * 年两熟轮作区和耕地质量调查与评价,对耕地立地条件、设施保障条件、土壤理化性状、生物群系、环境状况和耕地 (略) 全面调查,综合评价耕地质量等级,发布相关报告。
* 、保障措施
( * )强化统筹协调
耕地质量 (略) 动是 * 项系统、基础和长期工程,需要强化协调配合,形成合力。 (略) 成立了耕地质 (略) 动领导组,组长由 (略) 局长担任,副组长由分 (略) 长担任, (略) 室负责人组成,主要职能是加强协调,搞好服务,保障各项措施落实。
( * )强化责任落实
严格落实耕地质量建设与管理责任,守住耕地质量红线。要鼓励引导生产者,特别是新型经营主体采取用地养地结合的措施,保护耕地质量,提升农业可持续发展能力。
( * )强化科技支撑
结合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工程,提高种粮大户等新型经营主体耕地质量保护和科学施肥技术应用能力。
( * )强化政策扶持
落实好耕地保护与质量提升、测土配方施肥、旱作节水农业技术推广等项目。按照“取之于土、用之于土”的原则,积极 (略) 门的支持,加强耕地质量建设。
( * )强化宣传引导
组织开展“耕地质量保护与提升”主题宣传活动,大力宣传耕地质量保护的重要意义,推广和培育用地养地的典型经验和典型人物, (略) 会关心支持耕地质量 (略) 动的良好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