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田县交通运输局关于印发实施遏制
重特大事故工作指南构建双重预防机制
实施方案的通知
交通运输系统各单位,局各股室:
根据《 (略) 实施遏制重特大事故工作指南构建双重预防机制实施方案》(明安委办〔2017〕26 号)、 (略) 交通运输局关于印发遏制重特大事故工作指南构建双重预防机制实施方案的通知(明交安监[2017]39号)要求,经局领导研究同意,现将《大田县交通运输行业实施遏制重特大事故工作指南构建双重预防机制实施方案》印发给你们,请切实抓好贯彻落实。县局各有关部门构建双重预防机制工作开展情况,请于每季度末月 10 日前与本行业领域遏制重特大事故工作开展情 (略) 局安办,可供交流的经验做法随时报送。联系人:钟利田;联系电话:*,电子邮箱:*@*63.com。
大田县交通运输局
2017年4月11日
大田县交通运输行业实施遏制重特大事故
工作指南构建双重预防机制实施方案
为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市党委、政府关于安全生产工作的决策部署,构建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机制(以下简称双重预防机制),强化安全风险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有效防范和遏制重特大事故,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根据《福建省人民政府安委会办公室关于印发实施遏制重特大事故工作指南构建双重预防机制实施方案的通知》(闽安委办〔2017〕17 号)、《 (略) 人民政府安委会办公室关 (略) 防范和遏制重特大事故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明安委办〔2016〕33 号)和《 (略) 人民政府安委会办公室关于印发实施遏制重特大事故工作指南构建双重预防机制实施方案的通知》(明安委办〔2017〕26 号)以及《 (略) 交通运输行业防范和遏制重特大事故工作实施方案》(明交安监〔2016〕132 号),结合我县交通运输行业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 (略) 和工作目标
(一) (略) 。坚持安全发展,坚守发展决不能以牺牲安全为代价这条不可逾越的红线,以《安全生产法》、《福建省安全生产条例》、《中共中央 (略) 关于推进安全生产领域改革发展的意见》(中发〔2016〕32 号)等法律法规和行业安全标准规范为依据,准确把握安全生产的特点和规律,坚持风险预控、关口前移,全面推行安全风险分级管控,进一步强化隐患排查治理,推进事故预防工作科学化、信息化、标准化,实现把风险控制在隐患形成之前、把隐患消灭在事故前面。
(二)工作目标。尽快建立健全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的工作制度和规范,完善技术工程支撑、智能化管控、第三方专业化服务的保障措施,实现企业安全风险自辨自控、隐患自查自治,形成政府领导有力、部门监管有效、企业责任落实、社会参与有序的工作格局,提升安全生产整体预控能力,夯实遏制重特大事故的坚强基础。
二、重点工作任务
(一)着力构建企业双重预防机制
1.全面开展安全风险辨识。交通运输主管部门要指导推动交通运输行业企业按照有关制度和规范,针对本企业类型和特点,制定科学的安全风险辨识程序和方法,全面开展安全风险辨识。企业要组织专家和全体员工,采取安全绩效奖惩等有效措施,全方位、全过程辨识生产工艺、设备设施(车辆、船舶)、作业环境、人员行为和管理体系等方面存在的安全风险,做到系统、全面、无遗漏,并持续更新完善。企业主要负责人要切实承担双重预防机制的建立、实施、完善工作,并提供必要的人、财、物保障,做到人防、物防、技防。
2.科学评定安全风险等级。企业要对辨识出的安全风险进行分类梳理,参照部颁发交通运输行业规范要求,综合考虑起因物、引起事故的诱导性原因、致害物、伤害方式等,确定安全风险类别,对安全风险的种类、数量和状况登记建档。对不同类别的安全风险,采用相应的风险评估方法确定安全风险等级。安全风险评估过程要突出遏制重特大事故,高度关注暴露人群,聚焦重大危险源、劳动密集型场所、高危作业工序和受影响的人群规模。安全风险等级从高到低划分为重大风险、较大风险、一般风险和低风险,分别用红、橙、黄、蓝四种颜色标示。其中,重大安全风险应填写清单、汇总造册,按照职责范围报告属地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要依据安全风险类别和等级建立企业安全风险数据库,绘制企业“红橙黄蓝”四色安全风险空间分布图。
3.有效管控安全风险。企业要根据风险评估的结果,针对安全风险特点,从组织、制度、技术、应急等方面对安全风险进行有效管控。要通过隔离危险源、采取技术手段、实施个体防护、设置监控设施等措施,达到回避、降低和监测风险的目的。要对安全风险分级、分层、分类、分专业进行管理,逐一落实企业、车间、班组和岗位的管控责任,尤其要强化对重大危险源和存在重大安全风险的生产经营系统、生产区域、岗位的重点管控。企业要高度关注运营状况和危险源变化后的风险状况,动态评估、调整风险等级和管控措施,确保安全风险始终处于受控范围内。
4.实施安全风险公告警示。企业要建立完善安全风险公告制度,并加强风险教育和技能培训,确保管理层和每名员工都掌握安全风险的基本情况及防范、应急措施。要在醒目位置和重点区域分别设置安全风险公告栏,制作岗位安全风险告知卡,标明主要安全风险、可能引发事故隐患类别、事故后果、管控措施、应急措施及报告方式等内容。对存在重大安全风险的工作场所和岗位,要设置明显警示标志,标明主要危险危害因素、后果、事故预防及应急措施、报告电话等内容,并强化危险源监测和预警。
5.建立完善隐患排查治理体系。风险管控措施失效或弱化极易形成隐患,酿成事故。企业要树立隐患就是事故的观念,建立完善隐患排查治理制度,依据国家、部颁发的标准或规范,制定符合企业实际的隐患排查治理清单,明确和细化隐患排查的事项、内容和频次,并将责任逐一分解落实,推动全员参与自主排查隐患,尤其要强化对存在重大风险的场所、环节、部位的隐患排查。要通过与政府部门互联互通的隐患排查治理信息系统,全过程记录报告隐患排查治理情况。对于排查发现的重大事故隐患,应当在向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报告的同时,制定并实施严格的隐患治理方案,做到责任、措施、资金、时限和预案“五落实”,实现隐患排查治理自查自改自报的闭环管理。事故隐患整治过程中无法保证安全的,应停产停业或者停止使用相关设施设备,及时撤出相关作业人员,必要时向当地人民政府提出申请,配合疏散可能受到影响的周边人员。企业要建立重大隐患治理情况向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和企业职代会“双报告”制度。
6.防控职业病危害。企业要依法向安全监管部门申报本单位工作场所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对可能产生职业病危害的作业岗位,规范设置警示标识和警示说明,明示可能产生职业病危害的种类、后果、预防以及应急救治措施等内容。作业现场要配备职业病危害防护装备,并定期检查更新。要依法为从业人员配备符合国家或行业标准的防护用品用具,并监督从业人员正确佩戴和使用。要加强作业场所职业病危害防治,定期组织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和现状评价。对接触职业病危害的从业人员严格实行上岗前、在岗期间和离岗时的职业健康检查,建立职业健康监护档案,切实保障职工安全健康权益。
(二)健全完善双重预防机制的政府监管体系
1.健全完善制度规范。各单位要根据国家通用标准规范和部颁标准以及安全生产职责分工,尽快制定交通运输行业领域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的制度规范,明确安全风险类别、评估分级的方法和依据,明晰重大事故隐患判定依据,组织所监管行业领域企业开展对标活动。要结合本行业、本地区实际,在系统总结本地区行业标杆企业经验做法基础上,制定交通运输领域各行业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的实施方案。
2.实施分级分类安全监管。各交通运输主管各部门要督促指导企业落实主体责任,认真开展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工作。要结合企业风险辨识和评估结果以及隐患排查治理情况,组织对企业安全生产状况进行整体评估,确定企业整体安全风险等级,并根据企业安全风险变化情况及时调整;推行企业安全风险分级分类监管,按照分级属地管理原则,针对不同风险等级的企业,确定不同的执法检查频次、重点内容等,实行差异化、精准化动态监管。对企业报告的重大安全风险和重大危险源、重大事故隐患,要通过实行“网格化”管理明确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的监管责任,加强督促指导和综合协调,支持、推动企业加快实施管控整治措施,对安全风险管控不到位和隐患排查治理不到位的,要严格依法查处。要制定实施企业隐患自查自治的正向激励措施和职工群众举报隐患奖励制度,进一步加大重大事故隐患举报奖励力度。
3.有效管控区域安全风险。各部门要组织对公共区域内的安全风险进行全面辨识和评估,根据风险分布情况和可能造成的危害程度,确定区域安全风险等级,并结合企业报告的重大安全风险情况,汇总建立区域安全风险数据库,绘制区域“红橙黄蓝”四色安全风险空间分布图。对不同等级的安全风险,要采取有针对性的管控措施,实行差异化管理;对高风险等级区域,要实施重点监控,加强监督检查。对重点行业、重点区域、重点企业实行风险预警控制,有效防范重特大生产安全事故。
4. (略) 运行安全保障。要加强交通运输行业运行安全风险辨识、评估和预警,建立完善覆盖交通运输行业运行各环节的安全风险分级管控体系,强化车站、人员集聚场所等地点的安全风险管控。定期排查区域内安全风险点、危险源,落实管控措施,构建系统性、现代化的交通运输行业安全保障体系。提高安全配置标准,重点加强对运输车(船)、隧道桥梁、消防设施等的检测维护。完善大型群众性活动安全管理制度,加强人员密集场所安全监管。加强应急能力建设,健全完善应急响应体制机制,优化应急队*、应急资源配备,完善应急预案,提高交通运输行业运行应急保障水平。
5.加强安全风险源头管控。各部门要把安全生产纳入地方经 (略) (镇)总体规划,建立完善安全风险评估与论证机制,严格落实国家和行业安全标准规范,严格高风险项目建设安全审核把关,实行重大安全风险“一票否决”。制定重大政策、实施重大工程、举办重大活动时,要开展专项安全风险评估,根据评估结果制定有针对性的安全风险管控措施和应急预案。现有企业不符合相关要求的,要责令整改,推进提升企业整体安全保障能力。
三、责任分工
局单位按照“党政同责、一岗双责”、“管行业必须管安全、管业务必须管安全、管生产经营必须管安全”和“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负责推动所监管行业领域构建双重预防机制。企业承担建立和实施安全生产风险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的主体责任。
四、方法步骤
(一)动员部署制定方案(2017年4月20 日前完成)
局各单位依据本实施方案所列工作目标及重点工作任务,结合实际制定本地区、本系统、本单位具体工作方案,明确目标任务,落实工作措施,细化责任分工,抓紧组织推进,力争取得实效。
(二)开展试点,制定制度规范(2018年6月30 日前完成)
1.确定标杆企业(2017 年4月30 日前完成)。根据本地实际,选择一批在风险管控、隐患排查治理、信息化管理效果较好的企业作为行业标杆企业,于 2017年4月30 日前 (略) 局安监科。市局在充分论证、筛选后,分行 (略) 级标杆企业,通知企业所在地县级政府及有关部门, (略) 政府安办。
2.开展试点工作(2017 年 12 月 31 日前完成)。局有关部门加强指导和技术支持,组织力量 (略) 级标杆企业制定科学的安全风险辨识程序和方法,试点建立双重预防机制,有效管控安全风险,实行隐患排查治理的闭环管理。
3.制定制度规范(2018 年 3 月 31 日前完成)。局有关部门分行业制定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的制度规范,明确安全风险类别、评估分级的方法和依据,制定隐患排查清单,明晰重大事故隐患判定依据。
4.总结制定标准(2018 年 6 月 30 日前完成)。各部门 (略) 级标杆企业的经验做法,形成一整套可借鉴、可推广、可套用的企业安全生产风险管控规范。市局直属有关部门按照职责分工,对交通运输行业标杆企业的风险管控规范进行论证、评估、完善和提升,制定交通运输行业领域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实施方案。
(三)组织推广,全面实施(2018 年7月份开始)
各有关部门按照有关标准规范组织企业开展对标活动,推动企业健全完善内部安全预防控制体系,对安全风险开展全面的排查、辨识、分级、建档、标识和管控,推动建立统一、规范、高效的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机制。
五、强化政策引导和技术支撑
(一)深入开展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各有关部门要建立、健全政府主导、部门齐抓共管的常态化工作推进机制和保障机制,用改革创新的措施、办法,引导企业将安全生产标准化创建工作与安全风险辨识、评估、管控,以及隐患排查治理工作有机结合起来,在安全生产标准化体系的创建、运行过程中开展安全风险辨识、评估、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要督促企业强化安全生产标准化创建和年度自评,根据人员、设备、环境和管理等因素变化,持续进行风险辨识、评估、管控与更新完善,持续开展隐患排查治理,实现双重预防机制的持续改进和企业安全风险自辨自控、事故隐患自查自治。
(二)充分发挥第三方服务机构作用。要积极培育扶持一批风险管理、安全评价、安全培训、检验检测等专业服务机构,形成全链条服务能力,并为其参与企业安全管理和辅助政府监管创造条件。要加强对专业服务机构的日常监管,建立激励约束机制,保证专业服务机构从业行为的规范性、专业性、独立性和客观性。要支持建设 (略) ,推动实施第三方检验检测认证结果采信制度。要加快安全技术标准研制与实施,推动标准研发、信息咨询等服务业态发展。政府、部门和企业在安全风险识别、管控措施制定、隐患排查治理、信息技术应用等方面可通过购买服务的方式,委托相关专家和第三方服务机构帮助实施。
(三)强化智能化、信息化技术的应用。各有关部门要抓紧建立功能齐全的安全生 (略) ,实现政府、企业、部门及社会服务组织之间的横向纵向互联互通、信息共享,为构建双重预防机制提供信息化支撑。要督促企业加强内部智能化、 (略) 建设,将所有辨识出的风险和排查出的 (略) ,逐步实现对企业风险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情况的信息化管理。要针对可能引发重特大事故的重点区域、重点单位、重点部位和关键环节,加强监测和控制,强化技术安全防范措施,努力实现企业风险防控和隐患排查治理。
六、有关工作要求
(一)强化组织领导。各有关部门要将构建双重预防机制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周密安排部署。要组织制定具体工作方案,明确工作内容、方法和步骤,落实责任部门,加强工作力量,保障工作经费,确保各项工作任务落到实处。要紧紧围绕遏制重特大事故,突出重点地区、重点企业、重点环节和重点岗位,抓住辨识管控重大风险、排查治理重大隐患两个关键,不断完善工作机制,深化安全专项整治,推动各项标准、制度和措施落实到位。
(二)强化示范带动。要加强对各级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行业管理部门以及企业管理人员、从业人员的教育培训,使其熟悉掌握企业风险类别、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估办法、风险管控措施,以及隐患类别、隐患排查方法与治理措施、应急救援与处置措施等,提升安全风险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能力。各地各有关部门要大力推进试点标杆企业工作,积极探索总结有效做法,形成一套可复制、可推广的成功经验。组织企业负责人和安全管理人员,通过在标杆企业召开现场会等方式进行现场培训,发挥标杆企业的示范带动作用,把典型企业的标准、制度、管理方法推广到同类企业中,以点带面,提高本地区、全行业的安全生产保障水平。市属企业要发挥排头兵示范引领作用和人才、专业优势,率先建立并落实双重预防机制, (略) 构建双重预防机制提供技术支持。
(三)强化舆论引导。要充分利用报纸、广播、电视、网络等媒体,大力宣传构建双重预防机制的重要意义、重点任务、工作措施和具体要求,推广一批在风险分级管控、隐患排查治理方面取得良好效果的先进典型,曝光一批重大隐患突出、事故多发的地区和企业,为推进构建双重预防机制创造有利的舆论环境。
(四)强化督促检查。要加强对企业构建双重预防机制情况的督促检查,积极协调和组织专家力量,帮助和指导企业开展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要把建立双重预防机制工作情况纳入安全生产目标考核内容,加强检查指导、考核奖惩,对消极应付、工作落后的,要通报批评、督促整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