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审批程序及信息公开要求,经审议,我局拟对以下项目作出审批意见,现将有关情况予以公示。公示日期2024年1月10日至1月16日(5个工作日)。
联系电话:0877-*
联系地址: (略) 红塔区太极路亚太汽车城慧波大楼
一、本建设项目概况
项目名称:平掌乡梭山林光互补光伏电站110千伏送出线路工程。
建设单位:华能新能源(新平)有限公司。
建设性质:新建。
建设地点及占地:本项目110kV输电线路涉及平掌乡、漠沙镇、嘎洒镇辖区。总占地面积1.3256hm2,其中永久占地面积0.0516hm2,临时占地面积1.2740hm2。
建设内容:本项目新建110kV输电线路工程,起点为110kV梭山光伏升压站110kV出线构架,终点为110kV槟榔变110kV侧进线构架,全长约51km,全线采用单回路架设,共设杆塔129基。项目主要工程建设内容见下表:
类别 | 建设内容及规模 | 备注 | |
主体工程 | 线路工程 | 新建1回110kV线路工程,由110kV梭山光伏升压站110kV出线构架接入110kV槟榔变110kV侧进线构架,全线采用单回路架设,线路总长度约为51km,导线截面全线按240mm2选择。共用杆塔129基。 | 新建 |
进线间隔 | 起、止点升压站进线间隔分别依托110kV梭山光伏升压站110kV出线间隔(在建)和110kV槟榔变电站自东南向西北第4个间隔(未建,由 (略) 投资建设并单独开展环评手续),本项目不新建进线间隔。 | 依托 | |
辅助工程 | 交通工程 | 施工进场道路依托塔基周边已有的乡村公路、机耕道,同时结合人背马驮形式进行材料运输。 | 依托 |
临时施工场地 | 本项目不单独布设料场、弃渣场以及施工营地。工程所需砂石料全部外购,施工人员租用沿线的村庄民房。 塔基施工场地布置在塔基附近,每个塔位处均需设置施工场地,每个塔基施工临时占地约60m2。共设129个,塔基施工临时占地面积共计约7740m2。 设置10处牵张场,每处占地面积约500m2。牵张场均不在生态保护红线范围内及水源保护区内。 | 新建,水保提出 | |
公用工程 | 供电 | 从附近村庄电网接入使用 | 可研提出 |
供水 | 项目区周边水资源充足,项目施工用水直接从村庄或河道取水。 | 可研提出 | |
排水 | 雨污分流系统。场地雨水经沟渠收集后顺地势低点汇流至场址外;施工生活污水依托租用民房已有设施收集处理,施工废水回用于施工区洒水降尘,不外排。 | 环保提出 | |
环保工程 | 废气 | 施工期:施工场地定期洒水、材料堆存采用土工布覆盖、遮挡。 | 环保提出 |
运营期:无废气产生 | |||
废水 | 施工期:废水收集桶或是沉淀池 | 环保提出 | |
运营期:无废水产生 | |||
噪声 | 施工期:加强设备保养、维护及施工管理 | 环保提出 | |
固体废物 | 生活垃圾:由施工人员随身带往附近村庄垃圾收集点统一处理。 建筑垃圾:可回收利用的部分回收利用,不可回收部分清运至相关部门指定堆放点集中处理。 土石方:全部回填。 | 环保提出 | |
运营期:检修和更换产生的废旧设备、材料等集中收集后交给原供应商回收处置 | 环保提出 | ||
标识牌 | 在塔基处设置环保宣传牌及环境保护警示牌 | 可研提出 | |
绿化 | 结合水土保持措施在塔基施工区以及其他临时占地内进行绿化。 | 环保提出 | |
生态 | 工程措施:尽量少占地,表土隔离保护,施工完毕后将剥离的表层土回填覆土,平整土地,挖方、填方占地范围内实现平衡,无弃土;加强施工管理,杜绝对非占地生态环境的扰动和破坏。 | 环保提出 | |
动物保护措施:减少施工扰动对动物生境的破坏,加强施工人员对野生动物和生态环境的保护意识教育; | |||
植物保护措施:绿化及植被恢复以当地物种为主,严格落实水土保持措施,控制施工扰动区域,提高员工环保意识等。 |
环保投资估算见下表:
编号 | 项目名称 | 内容 | 环保投资(万元) | 备注 |
1 | 废气治理 | 施工材料遮盖物、洒水降尘 | 5.0 | 环评要求 |
2 | 废水治理 | 施工期废水沉淀池 | 3.0 | 环评要求 |
3 | 生态环境防治 | 环境培训与宣传费,施工警示牌,施工围栏,施工临时占地植被恢复。 | 55.0 | 环评要求 |
3 | 水土保持 | 陡坡塔基、施工场地设置的浆砌石挡土墙、护坡、排水沟等 | 计入水土保持工程费 | / |
4 | 固体废物处置费用 | 包含施工期、运营期固废处理。 | 5.0 | 环评要求 |
5 | 环保标识牌 | 塔基安全警示牌、电力设施保护标识牌 | 5.0 | 环评要求 |
6 | 环评及环保验收费用 | 环境影响评价费用,竣工环保验收监测、调查费用 | 30 | / |
7 | 施工迹地恢复 | 施工场地清理 | 1.0 | 环评要求 |
合计 | / | 104.0 | / |
拆迁:拟建工程不涉及拆迁。
项目投资:总投资6664万元,其中环保投资104万元,占总投资的1.56%。
劳动定员:本项目运营期定期派人巡视,不新增劳动定员。
二、项目环境保护目标
项目生态环境保护目标(生态敏感区):
序号 | 敏感区 | 敏感区基本情况 | 与本项目位置关系 | |
1 | 云南新平哀牢山县级自然保护区 | 云南新平哀牢山县级自然保护 (略) 新平彝族傣族自治县境内,东与新平县的戛洒、漠沙2个镇相连,南部及西南部与新平县的建兴和平掌2乡接壤, (略) 的镇沅县毗邻,北接云南哀牢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行政区涉及戛洒镇、漠沙镇、建兴乡和平掌乡4个乡(镇)16个村(居)民委员会。于1980年9月由新平县人民政府进行了边界勘定;1983年3月经新平彝族傣族自治县第八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审议通过并批准建立,地理坐标为东经101°26′ 01″~101°37′01″,北纬23°46′3″~24°01"14″,保护区总面积10236.00hm2。其中:核心区4017.5公顷,占39.2%;缓冲区1728.1公顷,占16.9%;实验区4490.4公顷,占43.9%。保护区森林覆盖率为90.9%。 主要保护对象为:(1)原始中山湿性常绿阔叶林生态系统。(2)西黑冠长臂猿、灰叶猴、蜂猴、短尾猴、猕猴、林麝、黑颈长尾雉、巨蜥等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及其栖息地。(3)长蕊木兰、桫椤、水青树、大果木莲、大叶木莲、滇桐、喜树、红椿等珍稀植物及其生境。(4)野生古茶树种质资源及其生境。(5)“百鸟朝凤”、茶马古道、古树名木、峡谷、溪流等多样的自然和人文景观。(6)倒卵叶石栎、绿背石栎、景东石栎、哀牢髭蟾、哀牢蟾蜍等区域特有动植物及其生境(栖息地)。 | 本项目由西南至东南环绕云南新平哀牢山县级自然保护区,最近距离为205m(N40杆塔)。项目不涉及云南新平哀牢山县级自然保护区。 | |
2 | 猴进水库饮用水水源保护区 | 一级保护区 | 猴进水库一级保护区范围为0.899 km2,其中水域范围为猴进水库正常水位线2294.5m以下全部水域,面积为0.157 km2;*域范围为一级区水域外延200米范围内的区域,不超过分水岭范围,面积为0.742km2。 | 不可避让跨越猴进水库饮用水水源一级保护区,跨越段位于水库侧下游,不涉及其二级保护区,不在保护区范围内立塔。项目跨域段采用一档跨越,以无害化架空穿越方式通过水源一级保护区,路径跨域段位于N33#与N34#杆塔间,总跨域长度182m,距离水库水域125m,杆塔距水源保护区最近距离为15m(N34杆塔)。 |
二级保护区 | 一级保护区以外上游整个流域,面 积为 0.803km2。 | |||
3 | 洋发城水库水源保护区 | 一级保护区 | 水库正常水位线高程2005.2m以下的全部水域范围,合计面积0.277km2;*域面积为一级保护区水域外200m范围,但不超过流域分水岭,合计面积0.946km2。 | 线路路径不涉及洋发城水库水源保护区,距离保护区最近距离为510m(N59塔基)。 |
二级保护区 | 东至洋发城水库一级保护区为界;南至与白沙河分水岭(最高处海拔高程2464m);西至哀牢山顶的山神庙山(最高处海拔高程2393m);北至与曼蚌河分水岭(最高处海拔高程2511m),合计面积21.92km2。不设置准保护区。 | |||
4 | 生物多样性优先保护区 | “5 澜沧江中游-哀牢山中山湿性常绿阔叶林区域—5.3 哀牢山中山湿性常绿阔叶林区”。该区域重点保护植物有滇南苏铁、景东翅子树、云南红豆杉、篦子三尖杉、旱地油杉、林生芒果、千果榄仁、水青树、野荔枝、云南七叶树、红花木莲、任木等;重点保护动物有西黑冠长臂猿、灰叶猴、云豹、中华鬣羚、黑熊、景东树鼠、绿孔雀、黑颈长尾雉、白鹇、红瘰疣螈、蓝尾蝾螈、哀牢髭蟾、景东齿蟾、疣刺齿蟾、哀牢蟾蜍、异鱲等。 | 线路路径共有2段涉及生物多样性优先保护区,分别是杆塔N1~N9线路段(长2.7km)和N34~N77线路段(长15.3km),总长度约18km,共涉及杆塔53基,总占地面积0.293hm2。 | |
5 | 生态保护红线 | 本项目工程周边分布的生态保护红线属于“哀牢山—无量山山地生物多样性维护与水土保持生态保护红线”,本项目不涉及生态保护红线,不在生态保护红线范围内设塔,不跨(穿)越生态保护红线区。本项目与生态保护红线的位置关系详见附图。 | 本项目线路路径不涉及区域生态保护红线,距离周边生态保护红线最近距离43m(N34~N35杆塔间),最近塔基为N34最近距离为52m。 | |
6 | 区域国家级、省级公益林 | 本项目部分杆塔(N4、N5、N7、N9、N15、N17、N18、N31~N34、N52~N60、N70、N109、N118等杆塔) (略) 级公益林的面积0.1137hm2, (略) 级公益林总长6751m;不占用国家级公益林。 | ||
7 | 鸟类迁徙通道 | 根据《 (略) 生物多样性保护战略与行动计划(2012-2030 年)》中的云南候鸟迁徙路径示意图,经叠图对比分析,本 (略) 已知的鸟类主要迁徙通道(西线)上,主要为秋季候鸟迁徙通道。 |
项目生态环境保护目标(动、植物保护目标):
保护目标 | 保护对象 | 与项目的位置关系 | 保护要求 | 影响途径 |
保护植物 | 自然植被:季雨林,常绿阔叶林,落叶阔叶林,暖性针叶林,稀树灌木草丛。评价区无国家级野生保护植物分布; (略) 重点保护植物2种,分别是高盆樱桃(Cerasus cerasoides)和红花木莲(Manglietia insignis);发现CITES(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2013年)附录Ⅱ收录的植物有6种,分别是伏生石豆兰(Bulbophyllum reptans)、兔耳兰(Cymbidium lancifolium)、小斑叶兰(Goodyera repens)、斑叶兰(Goodyera schlechtendaliana)、狭叶鸢尾兰(Oberonia caulescens)、裂唇鸢尾兰(Oberonia pyrulifera);未发现IUCN(2014年)濒危植物。评价区未发现狭域特有植物,发现中国特有属两个,分别是药囊花属(Cyphotheca)和巴豆藤属(Craspedolobium),评价区记录到中国特有植物8种;评价区无极小种群野生植物分布;环评调查范围内发现法定挂牌的古树名木1种(杧果,共2棵)。 | 评价区 | 保持评价区生态系统稳定性和完整性,保护评价区野生植物资源不受较大影响,保证物种多样性 | 工程占地,人为干扰、间接影响 |
人工植被:耕地、人工林、园地、水田等 | 评价区 | |||
保护动物 | 三索锦蛇(Elaphe radiata)被列为濒危动物 | 评价区 | 保护评价区野生动物资源不受较大影响,保证物种多样性 | 施工干扰,生境减少施工干扰,生境减少,偷猎 |
灰鼠蛇(Ptyas korros)被列为濒危动物 | 评价区 | |||
眼镜蛇(Naja naja) (略) Ⅱ级保护动物 | 评价区 | |||
[黑]鸢Milvusmigrans,国家Ⅱ级保护野生动物 | 评价区 | |||
红隼Falcotinnunculus,国家Ⅱ级保护野生动物 | 评价区 | |||
雀鹰Accipiternisus,国家Ⅱ级保护野生动物 | 评价区 | |||
斑头鸺鹠Glaucidiumcuculoides,国家Ⅱ级保护野生动物 | 评价区 | |||
豹猫 Felis bengalensis被列为易危动物 | 评价区 | |||
永久基本农田 | 评价区 | 保护耕地 | 项目不占用基本农田,尽量少占耕地 | |
公益林 | 评价区 | 保护公益林的功能 | 工程占地、依托,人为干扰、间接影响 | |
水土保持 | 评价区 | 水土保持 |
项目地表水环境保护目标:
环境要素 | 保护目标名称 | 功能 | 位置关系 水平距离 | 规模(数量) | 最近建筑物 | 影响 因子 | 执行标准 |
地表水环境 | 花桥河(N13#-N14#段线路段一档跨越1次,N14#-N15#段线路段一档跨越2次),花桥河未划定水功能区,花桥河属阿墨江支流,对应阿墨江水环境功能为“阿墨江景东-墨江哀牢山自然保护区”,由景东县河源至墨江县小寨,全长112.0km,2030年水质目标为Ⅱ类。 | 水质执行GB3838-2002《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Ⅱ、Ⅲ类标准 | |||||
线路跨越飞猴进水库饮用水一级水源保护区:跨越段位于水库侧下游,不在保护区范围内立塔。项目跨域段采用一档跨越,以无害化架空穿越方式通过水源一级保护区,路径跨域段位于N33#与N34#杆塔间,总跨域长度182m,距离水库水域125m,杆塔距水源保护区最近距离为15m(N34杆塔)。 猴进水库属于乡镇级饮用水水源保护区,根据《 (略) 新平县平掌乡猴进水库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划分方案》(新平彝族傣族自治县人民政府,2020年9月)划分结果,猴进水库一级保护区范围为0.899km2,其中水域范围为猴进水库正常水位线2294.5m以下全部水域,面积为0.157 km2;*域范围为一级区水域外延200米范围内的区域,不超过分水岭范围,面积为0.742km2,二级保护区为一级保护区外上游整个流域,面积0.803km2。猴进水库供水范围覆盖4个行政村,平掌社区、柏枝村,瓦寺村、曼干村,服务人口约6601人,另外有部分灌溉用水,主要对曼干村约7250亩农田进行灌溉。水体功能区为Ⅲ类。 | |||||||
罗生地河(N38#-N39#段线路段一档跨越1次)、冲对河(N51#-N52#段线路段一档跨越1次)、马龙河(N68#-N69#段线路段一档跨越1次)、南减河(N98#-N99#段线路段一档跨越1次)、十里河(N119#-N120#段线路段一档跨越1次)均属元江支流:水体功能区为“红河巍山-河口保留区”,三江口—蔓耗桥河段,2030年水质目标为Ⅲ类。 | |||||||
注:1、表中建筑物与线路的距离为:输电线路边导线到建筑物的最近距离。 |
项目声环境和电磁环境保护目标:
序号 | 保护目标名称 | 坐标 | 方位及最近距离 | 评价范围内数量 | 建筑物楼层、高度 | 导线对地高度 | 功能 | 污染因子 | 环境保护目标要求 | |
经度 | 纬度 | |||||||||
1 | 蹬蹬山 | E 101.* | N 23.* | 边导线东侧28m | / | 1层坡顶,高约3m | 25m | 公厕 | E、B、N | 执行《电磁环境控制限值》(GB8702-2014)中的限值要求;《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中1类标准 |
2 | 纸厂村散户(果农) | E 101.* | N 23.* | 边导线东侧7m | 2户,6人 | 1层坡顶,高约4m | 17m | 居住 | E、B、N | |
3 | 磨刀村(中寨)散户 | E 101.* | N 23.* | 边导线东侧8m | 1户,4人 | 1层坡顶,高约4m | 24m | 居住 | E、B、N | |
4 | 雪戛山果农 | E 101.* | N 23.* | 边导线东侧27m,N113#杆塔东侧43m | 1户,3人 | 1层坡顶,高约4m | 18m | 居住 | E、B、N | |
5 | 老方田果农 | E 101.* | N 23.* | 边导线东侧18m | 1户,4人 | 1层坡顶,高约4m | 12m | 居住 | E、B、N | |
6 | 老亚寨果农 | E 101.* | N 24.* | 边导线西侧6m | 2户,6人 | 1层坡顶,高约4m | 27m | 居住 | E、B、N | |
7 | 老亚寨村(居民点) | E 101.* | N 24.* | 边导线西侧11m | 3户,13人 | 2层平顶,高约9m | 23m | 居住 | E、B、N | |
8 | 老鱼塘村散户 | E 101.* | N 24.* | 边导线西南侧18m | 1户,3人 | 1层坡顶,高约4m | 16m | 居住 | E、B、N |
三、线性工程不可避让性分析
该工程进行了方案比选,拟选方案比备选方案涉及的施工条件好,拟选方案不压覆矿区,杆塔不占用水源保护区和永久基本农田,线路路径稍长, (略) 级公益林面积较少,交叉跨越点较少,拟选方案对生态环境的影响程度较备选方案更优。综合考虑政府各职能部门的要求、线路路径拟选原则以及现场的地形地貌、施工条件和线路架线安全等情况,拟选方案也不可避让跨越猴进水库饮用水水源一级保护区,跨越段位于猴进水库侧下游,线路路径方案已是生态环境影响最小的方案,项目不在保护区范围设置杆塔及施工临时设施,不在保护区范围开展建设活动,跨越段采用一档跨越的方式无害化架空通过,跨越段位于N33#与N34#杆塔间,总跨越长度182m,线路路径距离水库水域直线125m。杆塔距水源保护区最近距离为15m(N34杆塔)。总体上看,拟选方案设计线路方案合理,为最优方案且路径通道唯一。
四、项目区环境质量现状
(一)电磁环境
项目依托工程电磁环境现状:《报告表》中依托起点110kV梭山光伏升压站现状监测引用云南 (略) 于2022年7月30日的监测数据,监测结果为:110kV梭山光伏升压站站址中心工频电场强度为0.760±0.010V/m,磁感应强度最大值为0.0286±0.0010μT,分别满足4kV/m、0.1mT的限值要求;《报告表》根据 (略) 于2023年10月28日对依托终点110kV槟榔变电站出线侧进行现状监测,监测评价结果:依托的110kV槟榔变出线间隔工频电场强度最大值为30.2V/m,工频磁感应强度最大值1.15μT,均分别满足4kV/m、0.1mT的限值要求。
110kV新建输电线路电磁环境现状:《报告表》 (略) 于2023年10月28日对110kV架空输电线路沿线8个电磁敏感点进行工频电场、工频磁场现状监测,监测结果表明:新建110kV输电线路沿线区域工频电场强度最大值在1.29~3.38V/m间,工频磁感应强度最大值为0.10~0.20μT间;均分别满足4kV/m、0.1mT的限值要求。
(二)地表水环境质量
项目区地表径流的受纳水体为花桥河、罗生地河、冲对河、马龙河、南减河、十里河及猴进水库。其中,花桥河属阿墨江支流;罗生地河、冲对河、马龙河、南减河、十里河均属于元江支流。 (略) 水利厅《 (略) 水功能区划(2014修订)》,阿墨江和元江水质分别执行《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Ⅱ类和Ⅲ类标准,猴进水库执行Ⅲ类标准。因此,花桥河参照执行《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Ⅱ类标准;罗生地河、冲对河、马龙河、南减河、十里河参照执行《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Ⅲ类标准。
根据《报告表》调查,阿墨江在玉溪境内未设置监测断面, (略) 生态环境局公布的2022年9月地表水水质状况,阿墨江忠爱桥断面(项目区下游,距项目区约40km)水质类别为Ⅱ类;根据国家地表水水质自动监测实时数据发布系统显示元江所在的西南诸河流域水质监测情况为II类水体,项目区周边水质状况良好。
猴进水库水环境质量现状,《报告表》 (略) 于2023年10月28日~2023年10月30日对猴进水库水环境质量现状进行监测评价结果:猴进水库水质量现状满足《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Ⅲ类标准要求。
(三)环境空气
项目全 (略) 新平县境内,项目区域环境空气功能区划为二类,环境空气应满足《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二级标准。《报告表》引用《 (略) 环境状况公报(2021年度)》中新平县自动监测站的监测结果:2021年,新平县县城区域环境空气可吸入颗粒物(PM10)、细颗粒物(PM2.5)、二氧化硫(SO2)、二氧化氮(NO2)、一氧化碳(CO)、臭氧(O3)年平均浓度满足《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二级标准,属于环境空气质量达标区。
(四)声环境
项目区域为山地、农村区域,执行《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中1类区标准。《报告表》根据 (略) 于2023年10月28日~10月30日对拟建线路沿线声环境质量现状进行监测和引用云南 (略) 于2022年7月29日~30日对依托的110kV梭山光伏升压站现状监测数据进行了现状评价,根据监测结果:项目依托110kV梭山光伏升压站站址中心、110kV槟榔变电站出线侧及8个声环境敏感点声环境满足《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1类标准要求。
(五)生态环境
项目路线全线位于新平县境内,位于《 (略) 主体功能区规划》的国家农产品主产区;涉及《 (略) 生态功能区划》的Ⅱ3-2哀牢山、无量山下段生物多样性保护生态功能区及Ⅱ4-2元江干热河谷水土保持与林业生态功能区共2个生态功能区。
《报告表》根据2023年9月和10月现场调查及相关部门查询结果,本工程总占地面积为1.3256hm2,其中永久占地0.0516hm2,临时占地1.2740hm2,占地类型主要为乔木林地、灌木林地、旱地、果园、其他草地及水田,不占用基本农田。项目线路穿越猴进水库饮用水源一级保护区段采用一档跨越,以无害化架空穿越方式通过水源一级保护区,路径跨域段位于N33#与N34#杆塔间,总跨域长度182m,距离水库水域125m,杆塔距水源保护区最近距离为15m(N34杆塔),不在保护区范围内立塔,施工期也不在保护区范围设置临时工程。塔基不涉及占用永久基本农田。线路路径共有2段涉及生物多样性优先保护区(5 澜沧江中游-哀牢山中山湿性常绿阔叶林区域—5.3 哀牢山中山湿性常绿阔叶林区。),分别是杆塔N1~N9线路段(长2.7km)和N34~N77线路段(长15.3km),总长度约18km,共涉及杆塔53基,总占地面积0.293hm2。工程占地范围 (略) 级公益林的面积0.1137hm2, (略) 级公益林总长6751m;不占用国家级公益林。
根据生态专项调查,项目评价区域自然植被可划分为5个植被型、10个植被亚型、12个群系、12个群落。植被类型包括季雨林、常绿阔叶林、落叶阔叶林、暖性针叶林、稀树灌木草丛等;植被群系主要有木棉、楹树林,高榕、麻楝林,刺栲、印栲林,石栎、木荷、樟类林,麻栎林,旱冬瓜林,云南松林,华山松林,思茅松林,含红木荷、高榕的中草草丛,含思茅松、小果栲的高草草丛及含旱冬瓜毛蕨菜的中草草丛,常见维管植物144科533属1026种(包括栽培种,引入种);评价区无国家级野生保护植物分布; (略) 重点保护植物2种,分别是高盆樱桃和红花木莲;发现CITES(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2013年)附录Ⅱ收录的植物有6种,分别是伏生石豆兰、兔耳兰、小斑叶兰、斑叶兰、狭叶鸢尾兰、裂唇鸢尾兰;未发现IUCN(2014年)濒危植物。评价区未发现狭域特有植物,发现中国特有属两个,分别是药囊花属和巴豆藤属,评价区记录到中国特有植物8种;评价区无极小种群野生植物分布;环评调查范围内发现法定挂牌的古树名木1种(杧果,共2棵);评价区涉及紫茎泽兰、藿香蓟和小蓬草等外来入侵植物。
根据环评单位调查及走访,评价区及其附近分布有*生脊椎动物共20目47科92种,其中,哺乳动物6目12科16种,鸟类11目24科59种,爬行动物2目6科12种,两栖动物1目5科5种。以小型哺乳动物、常见鸟类、小型爬行动物为主。同时,根据调查访问及相关资料发现,评价区可能分布有《中国濒危动物红皮书》记载的三索锦蛇和灰鼠蛇共2种濒危动物,5种国家II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黑]鸢、红隼、雀鹰、斑头鸺鹠和豹猫,以 (略) II级保护动物眼镜蛇,实地调查时未见其踪迹。除上述物种外未发现其余国家级重点保护野生 (略) 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也未发现《中国濒危动物红皮书》收录的其他动物和珍稀濒危动物,调查未发现该地区特有种类分布。线路 (略) 已知的鸟类主要迁徙通道(西线)上,主要为秋季候鸟迁徙通道,根据2023年12月 (略) 林业和草原局公告(2023年第10号)发布的《 (略) 候鸟迁徙通道重点区域范围(第一批)》,线路路径不在候鸟迁徙通道重点区域范围内。
五、项目主要环境影响及污染防治措施
(一)施工期的环境影响及污染防治措施
1、废气
施工期废气主要是施工扬尘、燃油机械废气。
施工扬尘主要来自输电线路塔基基础开挖、材料运送和卸货、现场清理、料场风动扬尘等环节,属无组织排放。通过采取围墙遮挡、洒水降尘、控制车速、物料封闭运输、减少抛洒、道路及时清扫等措施,可防止和最大限度地减缓扬尘等大气污染物对环境空气质量和周围保护目标的影响。
机械燃油烟气主要由运输车辆和施工机械产生,产生量较小,所含污染物主要为CO、NO2、HC等,呈无组织排放。经风力扩散、稀释、消除后,对环境影响很小。
2、废水
施工期废水主要为施工人员生活污水、施工工艺废水。
生活污水:输电线路施工人员临时租用附近村庄民房或工屋,不单独设置施工营地,施工人员生活污水依托租用民房已建污水处理设施处理;施工过程洗手等清洁废水经沉淀池收集沉淀处理后用于施工场地洒水降尘,不外排。
施工工艺废水:施工废水主要来源于混凝土养护及施工工具清洗等,工程量小、施工时间短、施工器械简单,不涉及机械保养维护,无含油废水产生。输电线路塔基施工比较分散,每个塔基产生建筑施工废水(混凝土保养)量较少,大部分被杆塔基础吸收,其余被周边植被吸收,无废水外排,对外环境影响小。
3、噪声
施工期噪声主要来源于施工设备噪声。《报告表》分析,项目夜间不施工,项目采取合理安排施工时间,选用低噪声设备,合理布局施工设备,并采取围挡措施。同时运输车辆在经过单位和居民点时应限速慢行,加强施工机械保养维护等措施。
4、固体废物
施工期固体废物主要是开挖土石方、施工建筑垃圾和生活垃圾。
弃土石方:项目施工地点分散,各点工程量较小,土方开挖量较少,全部用于回填和绿化覆土,不产生永久弃渣,不设置临时弃土场、弃渣场。
建筑垃圾:工程施工期产生少量的建筑垃圾包括水泥、砖块、沙石、废弃铁质零件或导线以及零部件包装材料等,可回收利用的部分回收利用,不可回收部分清运至相关部门指定堆放点集中处理。
生活垃圾:本工程施工期不在项目区设置工棚食宿,输电线路施工人员租用沿线居民房屋,生活垃圾依托村镇居民房屋现有卫生设施处置;施工场地内产生的零星生活垃圾收集后带回居住村庄或集镇统一处置。
5、生态环境
(1)对土地利用的影响
《报告表》分析,本工程总占地面积为1.3256hm2,其中永久占地0.0516hm2,临时占地1.2740hm2。用地类型主要为乔木林地、灌木林地、旱地、果园、其他草地及水田,不占用基本农田。工程占地对评价区的土地利用结构有一定影响,但项目属于线性工程,施工区较分散且占地面积较小,对评价区土地利用结构的影响较轻微,对当地的林业、农业乃至对当地村民的生产生活负面影响较小。施工结束后除塔基基础占地外,其它土地可以恢复种植作物、树木和灌丛。因此,项目占地不会对该区域的土地利用造成明显的影响。
(2)对植被影响
《报告表》分析,项目永久占地影响到的自然植被类型有季雨林、常绿阔叶林、落叶阔叶林、暖性针叶林、稀树灌木草丛等,工程占用自然植被面积约0.675hm2,仅占评价区自然植被总面积的0.017%,占比极小。工程占用农田植被和人工林面积分别为0.4494hm2和0.167hm2。分别占评价区耕地、园地和人工林植被面积的0.033%和0.027%。工程占地占用人工植被面积和比例较小,对当地农业生产造成不利影响较小。《报告表》提出,项目输电线路采用架空线路方式减少对林木资源的破坏,架空线路通过经济作物区及密集森林时,用加高杆塔的跨越方式,采用牵张力及飞艇放线,尽量避免砍伐或少砍伐植被;临时占地宜选择植被稀疏地带,减少占地面积和占地造成的植被破坏,施工结束后及时恢复植被。施工范围内无保护植物及古树名木,主要植被为区域广布或常见类型,采取措施后,不会对这些植物的种群造成明显影响。
(3)对动物影响
评价区的野生动物为常见的爬行类、两栖类、鸟类、哺乳类。其中,爬行类可能存在《中国濒危动物红皮书》中所列三索锦蛇和灰鼠蛇2种濒危动物 (略) II级保护动物眼镜蛇;鸟类可能存在国家II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4种,分别为红隼、[黑]鸢、雀鹰和斑头鸺鹠;哺乳类可能存在1种国家II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豹猫。项目所在区域涉及已知的鸟类主要迁徙通道(西线)上,主要为秋季候鸟迁徙通道,根据2023年12月 (略) 林业和草原局公告(2023年第10号)发布的《 (略) 候鸟迁徙通道重点区域范围(第一批)》,线路路径不在候鸟迁徙通道重点区域范围内,相关研究表明,鸟类在迁徙途中,普通鸟类飞翔高度在400m以下,鹤类在300~500m,鹤雁等最高飞行高度可达900m。而输变电工程杆塔及导线的高度一般在60m以下,远低于鸟类迁徙飞行的高度,线路架设高度较低,且线路路径离村庄较近,候鸟在迁徙途中也会主动避让这些人类活动密集的区域。因此,本项目线路建设对鸟类迁徙影响较小。
《报告表》分析,受施工噪声、频繁的人为活动影响,施工区分布的动物会迁移到施工区以外以避免项目施工所导致的不良影响和伤害,所以在整个施工期间哺乳动物的种类和数量在施工区域内会有所减少,由于项目施工面积较小,呈点状分布不会产生阻隔,区内动物数量不会有大的变化。其次,鸟类有较强的移动能力和适应能力,项目建设不会造成其灭绝或濒危。
(4)对农业生态系统的影响
《报告表》分析,本工程线路塔位避让了新平县基本农田范围,根据项目占地统计,本项目仅占用耕地面积0.2878hm2,占用耕地面积较小,仅占新平县耕地面积(45494.33hm2)的0.0006%, (略) 耕地面积(*.85hm2)的0.0001%,本工程建设不会大幅度减少耕地面积,不会影响耕地产出水平,对区域耕地影响较小。工程占用耕地主要为旱地,目前栽种玉米,工程塔基占地面积较小,对以农业为主的农民来说,造成农业上的经济损失较小。《报告表》提出,在项目土地植被恢复土地复垦阶段,为保证有好的耕层表土,在塔基施工、临时施工场地施工前,施工单位应将表层耕作层土壤进行剥离、集中堆放,在施工结束之后,可以作为用地范围内绿化用土,或作为临时施工用地土地的恢复和复垦。
(5)对生态系统的影响
《报告表》分析,项目占地损失植被生物量约117.64t。其中以森林和灌丛的生物量损失最高,约101.40t,占评价区森林和灌丛总生物量的0.0126%。项目建设带来的生物量损失占评价区植被总生物量的比例较小,仅为0.014%,项目占地面积较小,永久占地及施工临时占地范围内,不涉及重点保护、珍稀濒危野生植物的重要分布区,对评价区生物量损失的影响很小;本项目建设占用土地面积约为1.3256hm2,由此每年使评价区生态系统生物生产力造成的损失约为8.118t(干重t/a),损失率仅为0.032%。工程建设占地造成评价区生态系统生产力损失微乎其微,其工程临时占地部分待工程竣工后,随着临时占地区域植被的恢复这部分临时损失的生产力可逐渐得到恢复。
(6)对敏感区的影响
项目线路路径不涉及自然保护区和生态保护红线,但由于项目受自然条件限制和施工、架线安全限制,线路路径不可避让跨越猴进水库饮用水水源一级保护区,跨越段位于猴进水库侧下游,项目不在保护区(一级保护、二级保护区)范围内立塔,跨越段采用一档跨越的方式无害化架空通过,跨越段位于N33#与N34#杆塔间,总跨域长度182m,线路路径距离水库水域直线125m。杆塔距水源保护区最近距离为15m(N34杆塔),项目施工期和运行期对猴进水库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影响较小。
《报告表》提出,建设单位在下一步设计和施工阶段进一步优化线路路径,尽可能避让猴进水库饮用水水源保护区,禁止在猴进水库饮用水水源一级保护区范围内设立杆塔,禁止在水源保护区范围设置弃渣场、表土临时堆场、牵张场、堆料场等施工场地和排放污染物的临时设施;加强施工管理,严禁施工人员破坏保护区内的饮用水水源涵养林、护岸林和其他植被等生态环境,禁止移动、破坏桩界、界碑等警示标志,禁止向水库倾倒生活垃圾、固体废物及其他污染物等;在距离保护区较近的杆塔(N33#和N34#)施工时,采用临时防护栏、彩带等材料先将塔基施工所需范围进行临时围栏,严格限制施工活动范围,禁止超范围施工,设置保护区内施工活动的警示牌,标明施工注意事项,施工避开雨天,尽可能安排在非雨天;N33#和N34#塔基基础开挖以人工掏挖为主。基坑掏挖可以减少土石方开挖量,土石方回填量极少或不需回填,缩短工期,降低对地表植被损坏。施工结束后对杆塔基础开挖出的土石方及时回填压实,避免水土流失,施工临时占地及时采取植被恢复措施;严格落实环水保保护措施,可减轻对水源保护区的影响。
(7)对公益林影响
(略) 级公益林地面积0.1137hm2(其中永久占用0.0086hm2,临时占用0.1051hm2),不占用国家级公益林。
《报告表》分析,项目选线已尽量避开公益林区域,无法避开的在架线过程中应采用高塔跨越的方式,在经过茂密林区时,采用无人机等环境友好型架线方式进行施工,施工结束后,将对施工扰动区域进行植被恢复,不会损害公益林主导生态功能的持续发挥,对其整体生态服务能力影响不大。同时提出,按照《国家级公益林管理办法》及《 (略) 公益林管理办法》要求依法办理使用林地手续和林木采伐手续,并遵照行政主管部门意见和要求开展后续工作,确保工程开工建设前取得相关征占用林地手续文件,采取有效措施,从而减少生态破坏。
(二)营运期的环境影响及污染防治措施
1、电磁环境影响
(1)110kV输电线路电磁环境影响
本项目110kV架空线路全线采用三角排列,均为单回输电线路。最不利塔型为JKG231。项目输电线路电磁环境影响采用最不利塔型进行模式计算。
《报告表》分析,在通过非居民区线高6m时,线下距地面1.5m高处工频电场强度最大值为2.963kV/m,满足《电磁环境控制限值》(GB 8702-2014)中非居民区(耕地、园地、牧草地、畜禽饲养地、养殖水面、道路等场所)10kV/m的要求。在居民区架设高度为7m时,线下距地面1.5m高处工频电场强度最大值为2.355kV/m,满足《电磁环境控制限值》(GB 8702-2014)中工频电场强度公众曝露控制限值4kV/m的限值要求。
在通过非居民区线高6m时,线下距地面1.5m高处,工频磁感应强度最大值为16.838μT,满足《电磁环境控制限值》(GB 8702-2014)中工频磁感应强度公众曝露控制限值100μT的要求;在居民区架设高度为7m时,线下距地面1.5m高处工频磁感应强度最大值为14.259μT,满足《电磁环境控制限值》(GB 8702-2014)中工频磁感应强度公众曝露控制限值100μT的要求。
(2)保护目标电磁环境影响
项目输电线路沿线居民敏感目标处工频电场强度为0.188~0.807kV/m、工频磁感应强度为3.892~7.886μT;工程输电线路附近环境保护目标的电磁环境影响满足《电磁环境控制限值》(GB 8702-2014)中工频电场强度公众曝露控制限值4kV/m(4000V/m)和工频磁感应强度公众曝露控制限值100μT的要求。
(3)交叉跨越和并行线路电磁环境影响
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输变电》(HJ24-2020),多条330kV及以上电压等级的架高输电线路出现交叉跨越或并行时,可采用模式预测或类比监测的方法进行交叉跨越和并行线路环境影响分析。本项目新建输电线路电压等级为110kV,低于330kV,拟建线路路径也不存在交叉跨越330kV及以上电压等级的架高输电线路。因此,本评价不作相关交叉跨越和并行线路环境影响分析。
(4)依托变电站电磁环境影响
项目起点段依托110kV梭山光伏升压站1个110kV出线间隔,终点段依托110kV槟榔变电站1个110kV出线间隔。《报告表》分析,项目建设前后110kV梭山光伏升压站、110kV槟榔变电站主变数量、电压等级不变,站内布置维持不变,本项目完成后依托站址外电磁环境不会发生明显变化。《报告表》通过理论计算分析,项目110kV输电线路建成投运,其工频电场、磁场不会对周围电磁环境带来不利影响的结论是可信的。建设单位应严格按照《输变电建设项目环境保护技术要求》(HJ1113-2020)及《110~750kV架空输电线路设计规范》(GB50545-2010)等规定管理和维护,确保线路下方及保护目标的工频电场、工频磁场强度满足标准限值要求。
2、废水
项目运营无废水产生。
3、噪声
(1)输电线路声环境影响
为预测本工程110kV单回架空线路投运后的噪声水平,《报告表》对同等级的线路进行了类比分析。项目类比“110kV德小线”(单回路线路)的噪声断面监测结果评价:110kV单回输电线路线下的噪声值昼间监测值在43~44dB(A)之间,夜间监测值在39~41dB(A)之间,均满足《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中1类标准要求。因此,本工程输电线路投入运行后,产生的噪声对周围环境的影响不大。
(2)依托变电站声环境影响
项目起点段依托110kV梭山光伏升压站1个110kV出线间隔,终点段依托110kV槟榔变电站1个110kV出线间隔。工程不新增主变压器、高压电抗器等主要声源设备,项目建成运营后两站址噪声水平较建设前基本不发生变化。环评通过类比分析,得出的输电线路投运后的噪声影响评价结论可信。项目投运后沿线噪声满足《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中相应标准要求。
4、固废
项目运营期固体废物主要为对沿线超高树枝进行修剪的树枝,以及对绝缘子等配件检修和更换产生的废材料。其中,修剪的树枝就近提供给附近村民使用;绝缘子等废材料交给原供应商回收处置。该项目产生的固体废物得到妥善处置,对环境影响不大。
5、生态影响
项目运营期对生态系统、动物栖息地及灌丛、草地植被等植物资源基本没有影响,工程 (略) 已知的鸟类主要迁徙通道(西线)上,但根据相关研究表明,鸟类在迁徙途中,普通鸟类飞翔高度在400m以下,鹤类在300~500m,鹤雁等最高飞行高度可达900m。而输变电工程杆塔及导线的高度一般在60m以下,远低于鸟类迁徙飞行的高度,因此,一般情况下输电线路杆塔对鸟类迁徙影响不大。项目输电线路基本沿哀牢山南侧走线,不涉及哀牢山自然保护区,不在候鸟迁徙通道重点区域范围内,线路架设高度较低,线路路径离村庄较近,候鸟在迁徙途中也会主动避让这些人类活动密集的区域,对鸟类迁徙影响较小。
六、总量控制
本项目不涉及总量控制指标。
七、结论
(一)《报告表》编制质量
《报告表》根据国家有关法规和技术规范要求编制,总体规范,评价内容完整,工程概况基本清楚,建设项目可能造成的环境影响与项目污染特征相符,所提对策措施有一定针对性,结论明确可信。《报告表》可作为平掌乡梭山林光互补光伏电站110千伏送出线路工程环境保护工作的依据之一。
(二)产业政策
经查阅《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9年本)》(2021修改),项目属于鼓励类“四、电力”中“10、电网改造与建设,增量配电网建设”项目。项目的建设符合国家现行产业政策的要求。
(三)项目规划及选址、选线
本项目为输变电线路工程,《报告表》对照分析,项目选址、选线虽 (略) 级公益林地、生物多样性优先保护区、鸟类迁徙通道以及不可避让跨越猴进水库饮用水水源一级保护区,但本工程属于输电线路基础设施线性项目,根据2023年12月 (略) 林业和草原局公告(2023年第10号)发布的《 (略) 候鸟迁徙通道重点区域范围(第一批)》,线路路径不在候鸟迁徙通道重点区域范围内;线路占地范围不涉及生物多样性优先保护区的重点保护动植物;不在水源保护区范围内立塔、开展施工活动,线路路径已取得新平彝族傣族自治县人民政府的审查意见;项目建设不属于《 (略) 公益林管理办法》(云林规〔2019〕2号)中的禁止行为,使用林地符合《建设项目使用林地审核审批管理办法》相关规定,符合《 (略) “三线一单”生态环境分区管控实施意见》、《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及《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规范化建设环境保护技术要求》(HJ773-2015)等有关公益林及水源保护区的政策要求。同时,对照分析,项目符合《 (略) 主体功能区规划》、《 (略) 生态功能区划》、《 (略) 生物多样性保护条例》、《新平彝族傣族自治县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 (略) “十四五”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规划(2021-2025年)》及《输变电建设项目环境保护技术要求》(HJ1113-2020)等相关要求;并取得新平县人民政府、新平县林业和草原局、新平县自然与资源局、 (略) 生态环境局新平分局、新平县水利局原则同意项目选址、选线建设的意见。对产生污染物采取相应防治措施,污染物均达标排放或妥善处置。另外,项目选址、选线不涉及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等其它环境敏感区;评价范围 (略) 重点保护植物高盆樱桃和红花木莲,发现CITES(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2013年)附录Ⅱ收录的植物有6种,发现法定挂牌的古树名木1种(杧果,共2棵);可能存在三索锦蛇和灰鼠蛇共2种濒危动物,[黑]鸢、红隼、雀鹰、斑头鸺鹠和豹猫共5种国家II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以 (略) II级保护动物眼镜蛇。项目占地范围不涉及上诉重点保护、珍稀濒危野生物种的重要分布区,采取有效避让及生态影响减缓措施后,项目运行不会对自然生境造成大的影响。项目选址、选线从环境保护的角度分析是可行的。
(四)污染物达标排放
只要严格落实《报告表》提出的污染防治对策措施,加强环保设施的维护和运行管理,项目所产生的污染物能达标排放或妥善处置,项目的建设不会降低和改变区域环境质量和功能。
综上所述,在严格落实《报告表》提出的生态保护及各项污染控制措施的条件下,项目产生的不利环境影响可以降到最低程度。从环境保护角度分析,该项目建设是可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