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土保持方案报告表
项目名称: | 交大北门片区配套道路 |
报送单位: | (略) 郫都区 (略) |
法定代表人: | 胡淼 |
地址: | (略) 郫都区郫筒镇何公路28号 |
联系人: | 马剑 |
电话: | * |
报送时间: | 2023年10月 |
编制单位: | 四川鑫咨源工程 (略) |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部制
水土保持方案报告表
项目名称: | 交大北门片区配套道路 |
报送单位: | (略) 郫都区 (略) |
法定代表人: | 胡淼 |
地址: | (略) 郫都区郫筒镇何公路28号 |
联系人: | 马剑 |
电话: | * |
报送时间: | 2023年10月 |
编制单位: | 四川鑫咨源工程 (略) |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部制
资质
交大北门片区配套道路
水土保持方案报告表
责任页
(四川鑫咨源工程 (略) )
批 准 | 曹永琴(法人) | |
审 查 | 张瑞英(高工) | |
校 核: | 陈 军(工程师) | |
项目负责人 | 唐宝珊(工程师) |
编写人员:
姓名 | 职称 | 编写内容 | 签名 |
李春燕 | 工程师 | 综合说明、项目概况、项目水土保持评价、水土流失分析与预测、水土保持监测、水土保持措施 | |
唐宝珊 | 工程师 | 水土保持投资估算及效益分析、水土保持管理、工程制图 |
交大北门片区配套道路水土保持方案报告表
项目概况 | 位置 | (略) 郫都区犀浦街道 | ||||||||
建设内容 | 本项目建设内容主要包括新建3条道路,总长约1022米 | |||||||||
建设性质 | 新建建设类 | 总投资(万元) | 8563 | |||||||
土建投资(万元) | 5994 | 占地面积(hm2) | 永久:1.62 | |||||||
临时:0.00 | ||||||||||
动工时间 | 2022年8月 | 计划完工时间 | 2023年6月 | |||||||
土石方(万m3) | 挖方 | 填方 | 借方 | 余(弃)方 | ||||||
2.31 | 2.31 | 1.49 | 1.49 | |||||||
取土(石、砂)场 | 无 | |||||||||
弃土(石、渣)场 | 无 | |||||||||
项目区概况 | 涉及重点防治区情况 | 不属于各级水土流失重点预防区和重点治理区 | 地貌类型 | 平原 | ||||||
原地貌土壤侵蚀模数[t/km2·a] | 1389 | 容许土壤流失量[t/km2·a] | 500 | |||||||
项目选址水土保持评价 | 本项目不涉及河流两岸、湖泊和水库周边的植物保护带;项目用地未涉及国家水土保持监测网络中的水土保持监测站点、重点试验区及国家确定的水土保持长期定位观测站。 主体工程的选址、总体布局符合《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技术标准》(GB50433-2018)中对主体工程在选线、总体布局方面的规定要求,从水土保持角度分析,工程选线和布局无水土保持的限制性因素,符合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技术规范。 | |||||||||
调查水土流失总量(t) | 14.04 | |||||||||
防治责任范围面积(hm2) | 1.62 | |||||||||
防治 目标 | 防治标准等级 | 西南紫色土区一级标准 | ||||||||
水土流失治理度(%) | 97 | 土壤流失控制比 | 1.0 | |||||||
渣土防护率(%) | 94 | 表土保护率(%) | 92 | |||||||
林草植被恢复率(%) | 97 | 林草覆盖率(%) | 5 | |||||||
防治措施及工程量 | 工程措施 | 植物措施 | 临时措施 | |||||||
王公堰路工程区 | 表土剥离0.03万m3、表土回覆0.03万m3、土地整治0.11hm2、透水铺装2210.32m2 | 行道树绿化120株 | 密目网遮盖2000m2、临时排水沟630m、临时沉沙池2座 | |||||||
交大B路工程区 | 表土剥离0.03万m3、表土回覆0.03万m3、土地整治0.10hm2、透水铺装2186.59m2 | 行道树绿化110株 | 密目网遮盖2000m2、临时排水沟620m、临时沉沙池2座 | |||||||
交大C路工程区 | 表土剥离0.03万m3、表土回覆0.03万m3、土地整治0.10hm2、透水铺装2149.77m2 | 行道树绿化102株 | 密目网遮盖2000m2、临时排水沟610m、临时沉沙池2座 | |||||||
水土保持投资概算(万元) | 工程措施 | 67.90 | 植物措施 | 2.16 | ||||||
临时措施 | 68.24 | 水土保持补偿费 | 2.106 | |||||||
独立费用 | 建设管理费 | 2.77 | ||||||||
水土保持监理费 | 0 | |||||||||
科研勘测设计费 | 3.50 | |||||||||
水土保持监测费 | 0 | |||||||||
水土保持设施验收报告编制费 | 3.00 | |||||||||
总投资 | 149.68 | |||||||||
方案编制单位 | 四川鑫咨源工程 (略) | 建设单位 | (略) 郫都区 (略) | |||||||
法定代表人/电话 | 曹永琴/028-* | 法人代表/电话 | 胡淼/ 028-* | |||||||
地址 | 中国(四川)自由贸易试验区成都高新区南华路1616号5栋1楼12号 | 地址 | (略) 郫都区郫筒镇何公路28号 | |||||||
邮编 | * | 邮编 | * | |||||||
联系人及电话 | 曹永琴/* | 联系人及电话 | 马剑/* | |||||||
电子信箱 | *@*q.com | 电子信箱 | *@*q.com | |||||||
传真 | / | 传真 | / |
交大北门片区配套道路现场照片
项目区原始场地照片 |
|
|
项目现状图 |
|
行道树绿化现状 |
|
原土方堆场照片 |
|
土方堆场现状(已全部利用) |
目 录
附件:
附件1:委托书
附件2:可研批复
附件3:项目用地文件
附件4:整改通知单
附件5:弃土协议
附件6:外购料石说明
附件7:专家审查意见
附图:
附图1:项目区地理位置图
附图2:项目区水系图
附图3:项目区土壤侵蚀分布图
附图4:项目总平面布置图
附图5 道路标准横断面设计图
附图6:道路纵断面图
附图7:分区防治措施总体布局图
附图8:水土保持措施典型设计图
1.1.1 项目基本情况
项目建设必要性: (略) 建设与发展中,城市经济的发展、城市宜居水平的提 (略) 市政道路的建设。 (略) 政 (略) 民出行的重任、 (略) 经济发展所需交通基础建设需求, (略) 政道 (略) 的发展有着重大意义, (略) 市政道路及地域经济的建设与发展, (略) 经济发展与居民出行需求。市政道路 (略) 的形成与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其次,市政道路建设的程 (略) 贸易与旅游活动的开展, (略) 规划与布局、 (略) 的发展方向。因此,本项目的建设是十分必要和迫切的。
项目位置:交大北门片区配套道 (略) 郫都区犀浦街道,本项目共包括3条新建道路,其中王公堰路西起王公堰路西段与交大C路相交处预留平交口位置,起点坐标为:北纬30°46′13.77″、东经103°59′22.40″,终点至东侧蜀源立交红线范围外,坐标:北纬30°46′17.32″、东经103°59′31.51″。
交大B路设计起点为北侧与王公堰路相交位置坐标:北纬30°46′15.29″、东经103°59′26.76″,终点为南侧与万家沱路相交处预留平交口位置,坐标:北纬30°46′7.50″、东经103°59′30.47″。
交大C路设计起点为北侧王公堰路相交处预留平交口位置,坐标:北纬30°46′13.17″、东经103°59′21.89″,终点为南侧与万家沱路相交处预留平交口位置,坐标:北纬30°46′5.67″、东经103°59′25.29″。
建设性质:新建,建设类;
建设内容:本项目建设内容主要包括新建3条道路,总长约1022米,其中:王公堰路总长约342米、宽20米;方林南路(交大B路北段)长约339米、宽16米;交大C路长约341米、宽16米;包括道路工程、排水工程、给水工程、电力工程、照明工程、绿化工程、交通工程(王公堰路北侧5米绿化带和8米河道划入环城生态区土地综合整治与生态修复建设范围, (略) 负责实施);
项目组成:交大北门片区配套道 (略) 郫都区犀浦镇交大北门附近。 (略) 政道路,分别为王公堰路东段、交大B路和交大C路,总长约1022米。
拆迁安置及专项设施改(迁)建:本项目不涉及拆迁安置及专项设施改建;
建设工期:本项目已于2022年8月正式开工,于2023年6月底完工,总工期11个月;
工程投资:项目建设总投资8563万元,其中土建投资约5994万元,资金来源为建设单位自筹;
工程占地:本项目工程总占地面积1.62hm2,全部为永久占地,工程占地类型主要为耕地、草地、其他土地,现已规划为交通运输用地;
工程土石方:本项目全线土石方开挖2.31万m3(自然方,下同,含表土剥离0.09万m3),土石方回填2.31万m3(含覆土0.09万m3),外借土石方1.49万m3(外借砂卵石及片石1.49万m3用于路基换填),弃方1.49万m3(全为路基处理淤泥及软土1.49万m3)全部由成都蜀源 (略) 统一处理(弃土协议详见附件6)。
本项目已完工本方案为补报水土保持方案。
1.1.2 项目前期工作进展情况
1、工程设计情况
2019年6月18日, (略) 郫都区 (略) 取得了《 (略) 郫都区发展和改革局关于交大北门片区配套道路可行性研究报告的批复》(郫发项目许可【2019】38号);
2018年7月23日, (略) 郭都区国土资源局关于对《关于出具交大北门片区配套道路国土意见的函》的回函(【2018】-476);
2022年12月, (略) 完成了《交大北门片区配套道路施工图设计》;
2023年9月25日, (略) 郫都区水务局下发了关于尽快办理交大北门片区配套道路水土保持相关手续的通知。
2、项目进展情况
根据本项目施工资料:
(1)2022年8月,本项目开工建设;
(2)2022年8月~2022年9月进入施工准备阶段;
(3)2022年9月~2023年2月,路基工程基本实施完成;
(4)2023年3月~2023年4月,路面工程及其他附属工程实施完成;
(5)2023年6月底完工,项目建设期间未发生水土流失事故,未收到水保方面的投诉和举报。
2023年9月25日, (略) 郫都区水务局下发限期整改通知责令本项目及时编报水土保持方案。
3、方案编制过程
2023年9月,建设单位( (略) 郫都区 (略) )委托四川鑫咨源工程 (略) ( (略) )开展“交大北门片区配套道路”水土保持方案编制工作。随后,我单位在收集项目设计资料的基础上,于2023年9月对现场进行了查看。随后根据相关技术要求,开展本项目水土保持方案编制工作,并于2023年10月完成了《交大北门片区配套道路水土保持方案报告表(送审稿)》,于2023年10月15日修改后完成《交大北门片区配套道路水土保持方案报告表(报批稿)》。
1.1.3 自然简况
郫都区地处成都平原腹心地带,整个地势由西北到东南逐步下降,相对高度差为121.8米,属于平原地区。场地大部分地段为空地,部分地段有植被分布,原有民房已拆除,钻孔高程在523.13~525.10m之间,最大高差为1.97m。
项目区属于中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多年平均气温16.1℃,≥10℃的有效积温5212℃,年平均最高气温16.7℃,年平均最低气温15.4℃,高低差为1.3℃。年极端最高气温为37.1℃(2006 年8月21日),最低为-5.4℃(1975 年12月15日),极值相差 42.5℃,大多数年份最高气温在 33~35℃,最低在-3℃左右。年平均日照时数 1417.90h,全年无霜期279 天;多年平均降水量为911.70mm,降水多集中在6-9月,最大日降水量为262.7mm,6~9月为丰水期,1~3月为枯水期,其余月份为平水期;多年平均蒸发量 1020.50mm,多年平均空气相对湿度82%;常年主导风向为NNE和NE风,多年平均风速1.10m/s。
根据现场调查及踏勘,场地内无地表水系。项目区土壤以水稻土为主,表土层厚度在20-40cm左右,可剥离区域为占地区域内的其他土地,郫都区属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项目场地为征收后的闲置土地,分布有次生植被和当地居民种植的农作物,林草植被覆盖率约为9.9%。
郫都区属西南紫色土区,以水力侵蚀为主,容许土壤流失量为500t/km2.a。工程建设区平均背景土壤侵蚀模数为300t/km2?a,土壤侵蚀强度表现为微度。项目所在地不属于国家、省、市各级水土流失重点治理区,不涉及饮用水水源保护区、水功能一级区的保护区和保留区、自然保护区、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地、风景名胜区、地质公园、森林公园、重要湿地等水土保持敏感区域。
1.2 编制依据1.2.1 法律法规
(1)《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家主席令第39号,2010年12月25日修订通过,2011年3月1日起施行);
(2)《 (略)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实施办法(修订案)》( (略) 人大常委2012年9月21日修订)。
1.2.2 部门规章及规范性文件
(1)《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技术文件编写和印制格式规定》(办水保[2018]135号);
(2)《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管理办法》(2023年1月17日发布,2023年3月1日起施行,水利部令第53号发布);
1.2.3 技术标准
(1)《土壤侵蚀分类分级标准》(SL190-2007);
(2)《土地利用现状分类》(GB/T21010-2017);
(3)《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技术标准》(GB50433-2018);
(4)《生产建设项目水土流失防治标准》(GB/T50434-2018);
(5)《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设施验收技术规程》(GB/T22490-2016);
(6)《水利水电工程水土保持技术规范》(SL575-2012);
(7)《水土保持工程设计规范》(GB51018-2014);
(8)《水利水电工程制图水土保持图》(SL73.6-2015);
(9)《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18306-2015);
(10)《生产建设项目土壤流失量测算导则》(SL773-2018);
(11)《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测与评价标准》(GBT51240-2018);
(12)《水土保持工程调查与勘测标准》(GBT51297-2018)。
1.2.4 技术资料
(1)《交大北门片区配套道路施工图设计》;
(2)交大北门片区配套道路施工资料
(3)《 (略) 水土保持规划(2015-2030年)》;
(4)《 (略) 水土保持规划(2015-2030年)》;
(5)郫都区水系图、土壤侵蚀图;
(6)其它相关技术文件、资料。
1.3 设计水平年本项目为新建建设类项目,属线型工程,本项目已于2012年8月正式开工,于2023年6月完工,总工期11个月。根据《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技术标准》(GB50433-2018),本项目设计水平年为主体工程完工后的当年,即2023年。
1.4 水土流失防治责任范围根据《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技术标准》(GB50433-2018)的要求及工程占地情况,本项目水土流失防治责任范围面积共计1.62hm2,全部为永久占地。
根据“谁开发谁保护,谁造成水土流失谁负责治理”的原则,本项目水土流失防治 (略) 郫都区 (略) 承担。
表 1.41水土流失防治责任范围及分区情况一览表单位:hm2
序号 | 项目组成 | 用地类型(hm2) | 小计 | 防治对象 | |
永久占地 | 临时占地 | ||||
1 | 王公堰路 | 0.63 | 0.63 | 工程占地红线范围 | |
2 | 交大B路 | 0.49 | 0.49 | 工程占地红线范围 | |
3 | 交大C路 | 0.50 | 0.50 | 工程占地红线范围 | |
合计 | 1.62 | 1.62 |
1.5.1 执行标准等级
根据《全国水土保持区划(试行)》,水土保持区划属于西南紫色土区(四川盆地北中部山地丘陵保土人居环境维护区);根据《全国水土保持规划国家级水土流失重点预防区和重点治理区复核划分成果》(办水保[2013]188号)、《 (略) 级水土流失重点预防区和重点治理区划分成果》的通知》(川水函[2017]482号)及《 (略) 水土保持规划(2015-2030年)》,工程 (略) 郫都区不属于国家级、省级重点防治区、 (略) 重点预防区和重点治理区;但项目区位于郫都区城镇区域,根据《生产建设项目水土流失防治标准》(GB/T50434-2018)规定,本方案应执行西南紫色土区一级标准。
1.5.2 防治目标
本工程水土流失防治应达到以下基本目标:
(1)项目建设范围内的新增水土流失应得到有效控制,原有水土流失得到治理;
(2)水土保持设施应安全有效;
(3)水土资源、林草植被应得到最大限度的保护与恢复;
(4)水土流失治理度、土壤流失控制比、渣土防护率、表土保护率、林草植被恢复率、林草覆盖率流向植被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生产建设项目水土流失防治标准》(GB/T 50434-2018)的规定:
本项目采用西南紫色土区一级标准,并结合项目区情况按相关规定进行调整:
①干旱程度修正值
项目区多年平均降水量为960.0mm,蒸发量多年平均值849.9mm,项目区不属于干旱、极干旱地区,因此,项目水土流失治理度不做修正。
②土壤流失控制比调整
本工程位于以轻度侵蚀为主的区域,土壤流失控制比不应小于1,本项目取1。
③渣土挡护率。
由于工 (略) 区域,因此渣土挡护率高2%,本项目将渣土挡护率提高2%。
④林草覆盖率
根据GB/T50434-2018中4.0.10节“对林草植被有限制的项目,林草覆盖率可按相关规定适当调整”本项目为道路类建设项目根据项目实际情况,由于项目用地范围内大部分土地都进行了道路硬化,仅有0.09hm2的面积用于行道树的种植,因此本项目林草覆盖率按实际修正即为5%。
表 1.51工程水土流失防治标准确定的六大防治指标统计表
项目名称 | 标准规定值 | 修正值 | 采用标准值 | |||||
施工期 | 设计水平年 | 土壤侵蚀强度修正值 | 地貌类型 | 城市区 | 其他规定 | 施工期 | 设计水平年 | |
水土流失治理度(%) | — | 97 | — | 97 | ||||
土壤流失控制比 | — | 0.85 | +0.15 | — | 1.0 | |||
渣土防护率(%) | 90 | 92 | +2 | 92 | 94 | |||
表土保护率(%) | 92 | 92 | 92 | 92 | ||||
林草植被恢复率(%) | — | 97 | — | 97 | ||||
林草覆盖率(%) | — | 23 | 按实际修正 | — | 5 | |||
注:表中“—”号表示的指标值,根据批准的水土保持方案实施的过程中监测获得,该值为动态值,无强行指标,但该值的监测资料要作为竣工验收的依据之一。 |
1.6.1 主体工程选线评价
本项目为一阶段施工图,路线唯一确定,主体工程选线不涉及河流两岸、护坡和水库周边的植物保护带;项目场址内及周边无全国水土保持监测网络中的水土保持监测站点、重点试验区及国家确定的水土保持长期定位观测站;项目选线不涉及饮用水水源保护区、水功能一级区的保护区和保留区、自然保护区、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地、风景名胜区、地质公园、森林公园以及重要湿地等水土保持敏感区,场地及周边不涉及滑坡、崩塌、泥石流等不良地质地段。
综上,本项目选线合理可行。
1.6.2 建设方案与布局评价
1、建设方案分析评价结论
本项目属于线型项目,不涉及线型工程相关的桥隧比选、穿跨越以及深挖高填等方面的问题。项目选线不涉及饮用水水源保护区、水功能一级区的保护区和保留区、自然保护区、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地、风景名胜区、地质公园、森林公园以及重要湿地等水土保持敏感区,项目建设基本无限制性因素。
2、工程占地水土保持分析评价结论
项目占地类型主要为耕地、草地、其他土地,现已规划为交通运输用地,不占用基本农田,利用本项目沿线周边发达的路网作为施工交通,减少施工便道的设置,挖方随挖随填就近堆放在路基两侧,减少了运输距离,施工生产设施租用当地明发,符合节约用地和减少扰动的要求。
3、土石方平衡分析评价结论
本项目主体工程设计时优先考虑土石方挖填数量最优化原则,不存在高填深挖,符合水土保持要求。工程能够尽可能利用开挖土石方,通过挖填方合理调配利用,提高土石方综合利用率,余方全部运至弃渣场堆放,能有效控制新增水土流失量。因此,项目土石方平衡符合水土保持要求。
4、施工方法与工艺评价结论
主体工程施工时序安排合理,采用的施工工艺和技术成熟,当前在国内普遍使用,在确保施工进度按时完成的同时,可减少施工占地和影响范围,减少土石方挖填工程量,可有效的控制施工过程中的新增水土流失,符合水土保持要求。
5、具有水土保持功能工程的评价结论
主体设计中的具有水土保持功能的工程措施主要有表土剥离、表土回覆、土地整治、路基两侧行道树、施工期间临时防护措施等措施界定为水土保持措施,纳入水土保持措施体系,本项目已完工,本方案为补报水土保持方案,案不再新增其他水保措施。
1.7 水土流失调查结果工程区在建设过程中可能产生的土壤流失总量约为14.04t,其中背景流失量为7.00t,新增水土流失量7.04t。施工期是项目建设过程中产生水土流失最为严重的时期,新增水土流失量6.84t,占新增流失总量的97.16%,应进行重点防治。
水土流失危害:由于工程建设中的开挖,将破坏原来的地表形态,使这一地区土壤侵蚀强度增加,从而增加了土壤的流失量。从景观角度出发,在工程建设以及土方临时堆放过程中,产生的水土流失覆盖周边地表原有植物,破坏了工作区以外的原地的植物形态,破坏周边的原地表景观。
1.8 水土保持措施布设成果根据工程特点布局,由于本项目组成较为简单,将本项目防治责任范围划分为王公堰路工程区、交大B路工程区、交大C路工程区等3个水土流失防治分区。
一、王公堰路工程区
1、工程措施
(1)表土剥离(主体已实施):项目施工前期对道路占地区内有剥离条件的表土进行了剥离,共剥离表土0.03万m3。
(2)表土回覆、土地综合整治(主体已实施):项目在绿化措施实施前对绿化区域进行了表土回覆,共回覆表土0.03万m3,覆土前进行了土地整治,提高植物措施的成活率与保存率,共计土地整治0.11hm2。
(3)透水铺装(主体已实施):主体设计人行道部分区域采用透水铺装,共计透水铺装2210.32m2,透水形式硬化,有利于雨水下渗。
2、植物措施
(1)行道树绿化(主体已实施):根据现场勘查,主体设计在人行道路通过栽植行道树进行绿化,每隔五米设置行道树,行道树树池规格为1mx1m,主要树种有银杏、栾树、羊蹄*、桢楠,共计栽植行道树120株,总绿化面积0.03hm2。
三、临时措施
(1)临时遮盖(主体已实施):施工单位在施工过程中对裸露地面采用密目网进行遮盖,共布设密目网2000m2。
(2)临时排水沟、沉沙池(主体已实施):施工过程中在道路路基两侧布设土质排水沟,临时排水沟尺寸为30x30cm,采用素土夯实,并在排水沟出口处设置临时沉沙池,沉砂池采用土质沉砂池,底部铺设土工布,经统计施工过程中共计修筑临时排水沟315m,修筑临时沉沙池2座。
二、交大B路工程
1、工程措施
(1)表土剥离(主体已实施):项目施工前期对道路占地区内有剥离条件的表土进行了剥离,共剥离表土0.03万m3。
(2)表土回覆、土地综合整治(主体已实施):项目在绿化措施实施前对绿化区域进行了表土回覆,共回覆表土0.03万m3,覆土前进行了土地整治,提高植物措施的成活率与保存率,共计土地整治0.10hm2。
(3)透水铺装(主体已实施):主体设计人行道部分区域采用透水铺装,共计透水铺装2149.77m2,透水形式硬化,有利于雨水下渗。
2、植物措施
(1)行道树绿化(主体已实施):根据现场勘查,主体设计在人行道路通过栽植行道树进行绿化,每隔五米设置行道树,行道树树池规格为1mx1m,主要树种有银杏、栾树、羊蹄*、桢楠,共计栽植行道树102株。
3、临时措施
(1)临时遮盖(主体已实施):通过查阅施工期间的资料,施工单位在施工过程中对裸露地面采用密目网进行遮盖,共布设密目网2000m2。
(2)临时排水沟、沉沙池(主体已实施):通过查阅施工期间的资料,施工过程中在道路路基两侧布设土质排水沟,临时排水沟尺寸为30x30cm,采用素土夯实,并在排水沟出口处设置临时沉沙池,沉砂池采用土质沉砂池,底部铺设土工布,经统计施工过程中共计修筑临时排水沟610m,修筑临时沉沙池2座。
三、交大C路工程区
1、工程措施
(1)表土剥离(主体已实施):项目施工前期对道路占地区内有剥离条件的表土进行了剥离,共剥离表土0.03万m3。
(2)表土回覆、土地综合整治(主体已实施):通过查阅施工资料,项目在绿化措施实施前对绿化区域进行了表土回覆,共回覆表土0.03万m3,覆土前进行了土地整治,提高植物措施的成活率与保存率,共计土地整治0.10hm2。
(3)透水铺装(主体已实施):主体设计人行道部分区域采用透水铺装,共计透水铺装2149.77m2,透水形式硬化,有利于雨水下渗。
2、植物措施
(1)行道树绿化(主体已实施):根据现场勘查,主体设计在人行道路通过栽植行道树进行绿化,每隔五米设置行道树,行道树树池规格为1mx1m,主要树种有银杏、栾树、羊蹄*、桢楠,共计栽植行道树102株。
3、临时措施
(1)临时遮盖(主体已实施):通过查阅施工期间的资料,施工单位在施工过程中对裸露地面采用密目网进行遮盖,共布设密目网2000m2。
(2)临时排水沟、沉沙池(主体已实施):通过查阅施工期间的资料,施工过程中在道路路基两侧布设土质排水沟,临时排水沟尺寸为30x30cm,采用素土夯实,并在排水沟出口处设置临时沉沙池,沉砂池采用土质沉砂池,底部铺设土工布,经统计施工过程中共计修筑临时排水沟610m,修筑临时沉沙池2座。
1.9 水土保持监测方案根据《水利部关于进一步深化“放管服”改革全面加强水土保持监管的意见》(水保[2019]160号)规定,编制水土保持报告表的项目,建设单位可自行开展监测工作,预防水土流失事件的发生。
1.10 水土保持投资及效益分析成果本工程水土保持估算总投资为149.67万元,其中主体工程设计中已计列的水土保持措施投资138.30万元,新增水土保持投资为11.38万元。水土保持总投资中,工程措施投资67.90万元,植物措施投资2.16万元,临时措施投资68.27万元,独立费用9.27万元(其中建设管理费2.77万元、水土保持监理费0万元、科研勘测设计费3.50万元、水土保持设施验收费3.00万元、水土保持监测费0万元),基本预备费0.00万元,水土保持补偿费2.106万元。
各项水土保持措施实施后,至设计水平年,本工程可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62hm2,林草植被建设面积0.09hm2,通过水土保持措施治理后,可减少土壤流失量6.70t,经预测项目建设区内水土流失治理度为99.99%(目标值97%),土壤流失控制比达到1.67(目标值1.0),渣土防护率为999.12%(目标值94%),表土保护率94.44%(目标值92%),林草植被恢复率99.99%(目标值97%),林草覆盖率5.56%(目标值5%),各项指标均可达到目标值,各项措施具有良好的水土保持效果。
1.11 结论经水土保持综合分析评价,本项目建设选址、建设方案、水土流失防治等方面均满足水土保持法律法规、技术标准的规定,实施水土保持措施后能够达到控制水土流失、保护生态坏境的目的。通过回顾性调查,本项目施工期实施的水土保持措施均按照主体设计施工。根据现场施工情况,本项目施工期间未发生重大水土流失事故,土石方无乱堆乱弃现象,现场不存在较大的水土流失遗留问题,不存在水土流失纠纷。施工期间水土流失防护到位,且本工程水土保持措施满足水土保持防护要求,有效防护施工期间水土流失、符合水土保持相关要求,主体工程选线不涉及河流两岸、护坡和水库周边的植物保护带;项目场址内及周边无全国水土保持监测网络中的水土保持监测站点、重点试验区及国家确定的水土保持长期定位观测站;项目选线不涉及饮用水水源保护区、水功能一级区的保护区和保留区、自然保护区、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地、风景名胜区、地质公园、森林公园以及重要湿地等水土保持敏感区,场地及周边不涉及滑坡、崩塌、泥石流等不良地质地段。总体而言,项目建设没有水土保持制约性因素。
本方案从水土保持角度提出如下建议:
(1)业主应对已建成的水土保持设施进行管理和维护,发现树草种死亡的及时进行补植,绿地的杂物应及时清除,使得水土保持措施能够发挥良好的作用。
(2)本方案建议业主在水土保持方案批复后及时缴纳水土保持补偿费,开展水土保持监测工作。
(2)加强排水系统的疏通清掏,加强汛前的排查,确保排放通畅。
(3)本方案建议业主以后的开发建设项目都应按“三同时”原则在项目开工前及时编制相应的水土保持方案,并积极实施水保措施,从而有效控制因工程建设造成的水土流失。建设单位要重视水土保持工作,认真学交口位置,起点坐标为:北纬30°46′13.77″、东经103°59′22.40″,终点至东侧蜀源立交红线范围外,坐标:北纬30°46′17.32″、东经103°59′31.51″。
交大B路设计起点为北侧与王公堰路相交位置坐标:北纬30°46′15.29″、东经103°59′26.76″,终点为南侧与万家沱路相交处预留平交口位置,坐标:北纬30°46′7.50″、东经103°59′30.47″。
交大C路设计起点为北侧王公堰路相交处预留平交口位置,坐标:北纬30°46′13.17″、东经103°59′21.89″,终点为南侧与万家沱路相交处预留平交口位置,坐标:北纬30°46′5.67″、东经103°59′25.29″。项目区周边交通便利,基础设施较为完善。本项目地理位置详见图2.1-1及附图1。
图2.1-1 项目位置图
2.1.2 项目特性
项目名称:交大北门片区配套道路;
建设单位: (略) 郫都区 (略) ;
建设地点: (略) 郫都区犀浦街道;
建设性质:新建;
建设内容及规模:本项目建设内容主要包括新建3条道路,总长约1022米,其中:王公堰路总长约342米、宽20米;方林南路(交大B路北段)长约339米、宽16米;交大C路长约341米、宽16米;包括道路工程、排水工程、给水工程、电力工程、照明工程、绿化工程、交通工程(王公堰路北侧5米绿化带和8米河道划入环城生态区土地综合整治与生态修复建设范围, (略) 负责实施本方案不涉及);
工程投资:项目建设总投资8563万元,其中土建投资约5994万元,资金来源为建设单位自筹;
建设工期:本项目已于2022年8月开工,于2023年6月完工,总工期11个月。
表 2.11主要技术指标表
一、项目基本情况 | |||||||||||
1 | 项目名称 | 交大北门片区配套道路 | |||||||||
2 | 建设地点 | (略) 郫都区犀浦街道 | |||||||||
3 | 所在流域 | 长江流域 | |||||||||
4 | 建设单位 | (略) 郫都区 (略) | |||||||||
5 | 工程性质 | 新建 | |||||||||
6 | 道路类别 | 城市次干路 | |||||||||
7 | 道路长度 | 1022m | |||||||||
8 | 建设期 | 2022年8月~2023年6月,建设期11个月 | |||||||||
9 | 投资 | 总投资8563万元,其中土建投资5994万元 | |||||||||
二、工程占地(单位:hm2) | |||||||||||
项目组成 | 占地面积 | 备注 | |||||||||
合计 | 永久占地 | 临时占地 | |||||||||
1 | 王公堰路 | 0.63 | 0.63 | 全长342m | |||||||
2 | 交大B路 | 0.49 | 0.49 | 全长339m | |||||||
3 | 交大C路 | 0.50 | 0.50 | 全长341m | |||||||
4 | 合计 | 1.62 | 1.62 | ||||||||
三、项目土石方挖填工程量(含表土)(万m3) | |||||||||||
分区 | 挖方 | 填方 | 调入 | 调出 | 借方 | 余方 | |||||
王公堰路 | 0.52 | 0.52 | 0.25 | 0.25 | |||||||
交大B路 | 0.47 | 0.47 | 0.21 | 0.21 | |||||||
交大C路 | 1.32 | 1.32 | 1.03 | 1.03 | |||||||
合计 | 2.31 | 2.31 | 1.49 | 1.49 |
2.1.3 项目组成及布置
2.1.3.1 项目布置
(1)平面设计
王公 (略) 次干路技术标准,设计速度30Km/h,王公堰路起点与西段与交大C路相交处预留平交口位置(同期设计),终点至东侧蜀源立交红线范围外。道路总长度341.086m,实施长度315.763m,全线为一条直线。
交大 (略) 次干路技术标准,设计速度30Km/h,设计起点为北侧与王公堰路相交位置(同期设计),终点为南侧与万家沱路相交处预留平交口位置(同期设计),设计道路长度339.329,实施长度312.368m,交大B路总体在平面设计上全线为一条直线。
交大 (略) 次干路技术标准,设计速度30Km/h,设计起点为北侧王公堰路相交处预留平交口位置(同期设计),终点为南侧与万家沱路相交处预留平交口位置(同期设计)。设计道路长度363.808m,实施长度307.114m。全线为一条直线。
王公堰路、交大B路、交大C路三条道路红线宽度与规划断面一致,宽度分别为20m和16m。路幅均为一块板形式其中:
王公堰路:20m=3.5m(人行道)+13m(车行道)+3.5m(人行道);
交大B路、交大C路:16m=3.5m(人行道)+9m(车行道)+3.5m(人行道)。
本次道路的路拱形式均采用直线形路拱,为向外双面坡,横坡度为1.5%,人行道为向内单向坡,横坡度为2.0%。
图 2.11项目总平面布置图
(2)纵断面设计
本项目3条道路分别与王公堰路西段(同期设计)和万家沱路(同期设计)相交,纵断面设计过程中,并以相交位置预留高程为控制高程进行衔接。衔接方式为与相交位置纵坡设计一致,或进行罩面顺接,纵断面设计考虑的控制要素主要是规划区域的路网节点控制标高,现状地形标高,两端建成现状道路路面标高,兼顾排水需要。在满足规范的要求下,保证道路建设的经济性及其两侧用地的远期可开发性。在纵断面设计中我们采用多次拉坡,进行工程量比较,最大限度地减少填挖对两侧设施以及住房的影响由。其中:
王公堰路全线共设1处变坡点,最大纵坡为0.5%,最小纵坡为0.3%。
交大B路全线共一个纵坡,坡度0.364%。
交大C路全线共设1处边坡点,最大纵坡为0.302%,最小纵坡为0.3%。
图 2.12项目区纵断面图
2.1.3.2 项目组成
交大北门片区配套道 (略) 郫都区犀浦镇交大北门附近。项目 (略) 政道路,分别为王公堰路东段、交大B路和交大C路,总长约1022米。
王公堰路设计道路长度341.086m,实施长度315.763m。道路红线宽度20m,为双向2车道设计。沥青混凝土路面结构。
王公堰路:20m=3.5m(人行道)+13m(车行道)+3.5m(人行道),道路的路拱形式均采用直线形路拱,为向外双面坡,横坡度为1.5%,人行道为向内单向坡,横坡度为2.0%。
交大B路设计设计道路长度339.329,实施长度312.368m。道路红线宽度16m,为双向2车道设计。沥青混凝土路面结构。
交大B路:16m=3.5m(人行道)+9m(车行道)+3.5m(人行道),道路的路拱形式均采用直线形路拱,为向外双面坡,横坡度为1.5%,人行道为向内单向坡,横坡度为2.0%。
交大C路设计道路长度363.808m,实施长度307.114m。道路红线宽度16m,为双向2车道设计。本项目主要包括道路工程、排水工程、给水工程、电力工程、照明工程、绿化工程、交通工程、渠道工程等。
交大C路:16m=3.5m(人行道)+9m(车行道)+3.5m(人行道),道路的路拱形式均采用直线形路拱,为向外双面坡,横坡度为1.5%,人行道为向内单向坡,横坡度为2.0%。
表 2.12综合经济技术指标
序号 | 项目 | 单 位 | 标准 | 执行值 | 备 注 | |||
王公堰路 | 交大B路 | 交大C路 | ||||||
1 | 道路等级 | 支路 | 支路 | 支路 | 支路 | |||
2 | 设计速度 | km/h | 30 | 30 | 30 | 30 | ||
3 | 车道数 | 条 | / | 2 | 2 | 2 | 双向 | |
4 | 停车视距 | m | 30 | 30 | 30 | 30 | ||
5 | 圆曲线 | 一般最小半径 | m | 85 | / | / | / | |
极限最小半径 | m | 40 | / | / | / | |||
不设超高最小半径 | m | 150 | / | / | / | |||
曲线最小长度 | m | 25 | / | / | / | |||
6 | 最大纵坡 | % | 7 | 0.5 | 0.364 | 0.302 | ||
7 | 最小纵坡 | % | 0.3 | 0.4 | 0.364 | 0.3 | ||
8 | 最小坡长 | m | 85 | 80 | 86 | 87 | ||
9 | 竖曲线最小长度 | m | 60 | 60.35 | / | 60.18 | ||
10 | 凸形竖曲线最小半径 | m | 400 | 7000 | / | / | ||
11 | 凹形竖曲线最小半径 | m | 400 | 8500 | / | 10000 | ||
12 | 红线宽度 | m | / | 20 | 16 | 16 | ||
13 | 路面类型 | 沥青砼 | 沥青砼 | 沥青砼 | ||||
14 | 道路设计年限 | 年 | 10 | 10 | 10 | |||
15 | 路面结构设计使用年限 | 年 | 10 | 10 | 10 |
一、 道路工程
(1)道路平面
为方便残疾人通行,交叉口及单位出入口均设置无障碍通道,路段上均布设盲道。
① 王公堰路
王公堰路西起王公堰路西段与交大C路相交处预留平交口位置(同期设计),坐标:X=31666.984,Y=11454.597,终点至东侧蜀源立交红线范围外,坐标:X=31701.598,Y=11768.457。道路长度341.086m,实施长度315.763m, (略) 支路设计标准,道路宽度为宽米(20m=3.5m(人行道)+13m(车行道)+3.5m(人行道))为双向2车道,总体在平面布置上全线为一条直线。
② 交大B路
交大B路起点为北侧与王公堰路相交位置(同期设计)坐标:X=31688.680,Y=11651.326,终点为南侧与万家沱路相交处预留平交口位置(同期设计),坐标:X=31398.819,Y=11767.210。设计道路长度339.329,实施长度312.368m。 (略) 支路设计标准,道路宽度为16m=3.5m(人行道)+9m(车行道)+3.5m(人行道)为双向两车道,在平面布置上全线为一条直线。
③ 交大C路
交大C路起点为北侧王公堰路相交处预留平交口位置(同期设计),坐标:X=31638.148,Y=11437.001,终点为南侧与万家沱路相交处预留平交口位置(同期设计),坐标:X=31345.430,Y=11529.925。设计道路长度363.808m,实施长度307.114m,道路宽度为16m=3.5m(人行道)+9m(车行道)+3.5m(人行道)为双向两车道,在平面布置上全线为一条直线。平面坐标系为成都独立坐标系。
(2)道路纵断面
本项目3条道路分别与王公堰路西段(同期设计)和万家沱路(同期设计)相交,纵断面设计过程中,已取得相关道路设计资料,并以相交位置预留高程为控制高程进行衔接。衔接方式为与相交位置纵坡设计一致,或进行罩面顺接。
王公堰路全线共设1处变坡点,最大纵坡为0.5%,最小纵坡为0.3%。
交大B路全线共一个纵坡,坡度0.364%。
交大C路全线共设1处边坡点,最大纵坡为0.302%,最小纵坡为0.3%。
纵断面设计主要考虑以下几方面因素:
①综合考虑与相交道路的衔接关系,沿线周边地块性质及高程,不良地基及排水工程对路面高程的要求;
②保证行车舒适、安全、纵坡缓顺;
④ 综合考虑土石方平衡,运营经济等长期效益;
⑤ 综合考虑了沿线地形、地质、水文、气候条件;
⑤道路平面、纵断面均衡,路面排水通畅,沿线环境、景观协调。
纵断面设计高程为路中线路面设计高程。
(3)路基横断面
道路红线宽度与规划断面一致,宽度分别为20m和16m。路幅均为一块板形式。王公堰路:20m=3.5m(人行道)+13m(车行道)+3.5m(人行道)
图 2.13王公堰路路基标准横断面图
交大B路、交大C路:16m=3.5m(人行道)+9m(车行道)+3.5m(人行道)
图 2.14交大B路、交大C路路基标准横断面图
本次道路的路拱形式均采用直线形路拱,为向外双面坡,横坡度为1.5%,人行道为向内单向坡,横坡度为2.0%。
(4)路基工程
①一般路基
路基根据沿线地形、地貌、地质和水文等自然条件,结合道路两侧场地规划 要求,依据《城市道路工程设计规范》(CJJ37-2012)(2016年版)、《城市道路路基设计规范》(CJJ194-2013)等有关标准、规范进行设计。
路基回填应采用透水性及稳定性较好的填料,禁止采用淤泥、腐质土、膨胀土(胀缩总率大于0.7%)、垃圾等填筑路基。施工应尽量避开雨季。路基应从最低 标高处的台阶开始分层填筑,分层压实。路基碾压时应水平分层碾压处理,每层虚铺厚度应与压实机具相适应,碾压之前应注意将填土的含水量控制在最佳含水量左右。路槽应作与路面一致的横坡。当地面横坡缓于1:5时,填方区清表后 再填压;当地面横坡为陡于1:5时,对填方区挖台阶,宽度不小于2m,设向内倾斜2~4%反坡。并用小型夯实机加以夯实后方可进行分层碾压。
②软土路基
本道路路基大部分为填方路段,局部为挖方路段。根据地勘报告,路基范围内存在不同厚度的素填土,本次全部清除换填处理即:填方路段素填土全部超挖换填,挖方路段路面结构层级配碎石底面下仍为素填土层的,挖除全部素填土层,作换填处理。若本图中的换填深度为平均换填深度,具体实施中应根据地勘报告及现场情况执行。
③挖填交界过渡段
纵向填挖交界处一般应设置过渡段,其填方区长度应不小于15米。
当地面横坡陡于1:5时,要求在原地表开挖成向内倾斜2~4%的反向台阶, 台阶宽度不得小于2.0米。在纵横向填挖交界处,为避免交界处路基不均匀沉降 过大造成路面拉裂破坏,除要求开挖台阶外,还应在路面底面以下铺设3层土工格栅。
④路基边坡
由于道路周围地块场平开发利用后,其地块场平(建筑)标高与道路路面标 高非常接近,地块开发利用后其路基边坡将随之消失。为避免工程浪费,本次设计对路基边坡做如下处理:
挖方路基边坡:挖方边坡采用一级放坡,坡率为1:1.5,采用喷播植草防护。
填方路基边坡:填方边坡采用一级放坡,坡率为1:1.5,采用喷播植草防护。
(5)道路排水
路面排水由车行道排水设施组成。车行道:道面排水通过路面横坡及道路纵坡汇流后进入排水专业雨水进水井 收集后排入道路下的雨水管道系通。并且在凹形竖曲线、交叉口等容易积水位置增设雨水口及雨水篦子以加强路面水的排出。
人行道:由人行道横坡导入雨水管网进行排水。
(6)路面结构
机动车道全线采用沥青路面,标准轴载为100KN, 上面层沥青混合料动稳 定度不小于3000,下面层不小于1200。采用设计弯沉和沥青层底拉应力控制,
基层选用水泥稳定碎石层。
路面结构形式参照《 (略) 道路沥青路面道路结构设计导则》(2012年版)并结合本工程实际情况确定。
表 2.13机动车道结构一览表
结构层编号 | 层位 | 材料类型 | 厚度(mm) | 模量(MPa) | 泊松比 |
1 | 上面层 | 细粒式沥青混合料 | 50 | 11000 | 0.25 |
2 | 下面层 | 中粒式沥青混合料 | 70 | 10000 | 0.25 |
3 | 基层 | 水泥稳定碎石 | 200 | 13000 | 0.25 |
4 | 底基层 | 水泥稳定碎石 | 200 | 7500 | 0.25 |
5 | 垫层 | 级配碎石 | 200 | 300 | 0.35 |
6 | 土基 | 50 | 0.4 |
(7)道路附属设施
①无障碍设施
无障碍设施严格按照《无障碍设计规范》(JGJ50-2012)实施。主要位于道路路段人行道、沿线单位出入口、道路交叉口、人行过街设施、桥梁、公交车站等设施处。
②缘石坡道、盲道
人行道、人行横道、渠化岛等被立缘石断开的地方均应设置设置无障碍坡道。缘石坡道设置应与大型公共建筑的无障碍设置相协调。
二、 管线工程
本道路下工程管线包括给水管道、污水管道、雨水管道、燃气管道、电力管、 综合通信管,工程管线种类较多,因此,必须做好工程管线综合工作,各种管线 严格按照统一的布置原则,明确各种工程管线的平面和竖向位置,避免管线不合
理的空间占用,增加使用和管理维护的难度。
各工程管线在高程上要保证支管、过街管能顺利接入,同时又要避免埋设深 度过大。高程上自上而下布置顺序为:通信、给水管线、燃气管线、电力管线、雨水管线、污水管线。
表 2.14王公堰路管线布置横断面图
表 2.15交大B路、交大C路管线布置横断面图
三、排水工程
①雨水:上游王公堰路西段雨水排入王公堰路雨水管,王公堰路雨水排入交大B路,交大B路、交大C路雨水由北向南排入万家沱路雨水管。王公堰西段雨水管管径d1200,万家沱路雨水主管管径d1500。
本次设计王公堰路雨水管管径d600、d1400,长分别为118m、224m;交大B路雨水管管径d1400,长340m;交大C路雨水管管径d600~d800,长360m。
②污水:上游王公堰路西段污水排入王公堰路污水管,王公堰路污水排入交大B路,交大B路、交大C路污水由北向南排入万家沱路污水管。王公堰西段污水管管径d500,万家沱路污水主管管径d500。
本次设计王公堰路污水管管径d500,长342m;交大B路污水管管径d500,长340m;交大C路污水管管径d500,长360m。
表 2.16道路排水管道工程量表
四、照明工程
本项目共计路灯箱式变电站2台,供电半径约为400米,线路电压降按≤7%控制,变压器安装容量为120KVA,变压器除供设计范围内路灯、交安等设备用电外,另预留一定裕量,方便相交汇道路照明及绿化带景观亮化电源接入,箱变设置位置及供电范围:T1箱变安装在本工程王公堰公路WK0+210南侧人行道,计算负荷为52.794KW(其中:地面道路部分路灯为0.794KW,预留照明用电20KW,预留交通、监控用电10KW,预留公交广告用电10KW,预留景观亮化用电10KW),T2箱变安装在本工程交大C路CK0+040西侧人行道,计算负荷为90.968KW(其中:地面道路部分路灯为0.968KW,预留照明用电60KW,预留交通、监控用电10KW,预留公交广告用电10KW,预留景观亮化用电10KW)。
本项目道路照明全路段光源选用LED灯。
王公堰公路段车行道选用60WLED灯,交大B路及交大C路车行道选用80W LED灯,路口处选用2×150W LED灯。150W LED灯光通量维持率不小于13500Lm,80W LED灯光通量维持率不小于2700Lm, 60W LED灯光通量维持率不小于540Lm,平均寿命不小于5万小时,2000小时光通量不低于98%,5000小时光通量不低于97%。
灯具采用配光合理,重量轻,强度高的灯具。采用密闭式道路照明灯具时,光源腔与电器腔应分开独立,光源腔的防护等级不应低于IP65。灯具电器腔的防护等级不应低于IP43,灯具效率不低于70%。LED路灯单灯配节能型电感整流器并配套补偿电容器,(由厂家配套提供),补偿后的功率因数达到0.85以上。
五、电力工程
本工程为了减少预留支管的敷设长度并方便用户使用,于道路西侧人行道下布置10kV电力通道,且仅考虑10kV电力通道的土建部分。10kV电力通道一般采用预制U型槽电力浅沟或混凝土包封排管的形式敷设,该设计采用1000x1000预制U型槽。过街电力电缆主管束为:PVC(3×4Φ150),管束顶预埋深≥0.7米。图中给出预埋深度仅作参考,施工过程中可根据现场具体情况做适当调整,在本工程的起点、起点至终点之间、终点及规划道路接口处的各侧设置大型四通电缆检查井(检查井大样详见《电力电缆井图集》07SD101-8页68~70),另行设计道路部分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连接。
排管基地承载力:130kPa,排管开挖回填土采用良性土夯实,密实度大于93%。
电缆排管纵向坡度随道路,要求排管向连接井侧应有不小于0.5%的排水坡度。
管束进入连接井2.0米范围内用C20混凝土包封;管口与井内壁齐平,做成喇叭口。连接井盖与道路面齐平,井内要注意防水防潮。
六、交通标志标线
交通标志有警告标志、禁令标志、指示标志、指路标志;标线有车道分界线、 车道边缘线、人行横道线、导向箭头、导向车道线、停止线等。设计必须按照本工程片区道路交通工程设计总说明及通用图、各条道路交通工程施工图、《道路交通标志和标线》 (GB5768-2009)执行。
七、绿化景观工程
①行道树设计
行道路位于道路两侧人行道上,树穴中心位于人行道靠机动车一侧0.65m处,树池尺寸1.1m×1.1m,株间距6m。两侧行道树错位布置,呈品字形。行道树树种选用香樟。规格为胸径15cm,分枝点高2.5m,冠幅4m。树种要求冠幅完整(非截杆全冠树),整齐划一。
②绿化带设计
王公堰路北侧绿化带宽5m。采用与王公堰路西段统一设计,选种乔木品种有桢楠、银杏、红叶李、樱花、栾树、羊蹄*、蓝花楹、垂丝海棠、木芙蓉和桂花交错段落布置。灌木选用品种有三角梅球、海桐球、小红花继木球和千层金球分布设置。本项目绿化带设计为向道路方向2%横坡。
表 2.17植物配备一览表
2.2 施工组织2.2.1 施工生产区和生活区
根据现场调查结合施工资料,本项目已完工,根据施工资料以及询问业主实际施工现场未布设专门的施工场地和生活区,施工人员办公生活租用当地民房,项目建筑材料全部通过外购商品混凝土,实际未布设拌合站等施工场地,施工机械临时停放在道路两侧人行和绿化区域。
2.2.2 临时堆土场
本项目不设临时堆土场。项目全线以填方为主,土方施工主要采用随挖随填方式,不设临时中转土堆场。
2.2.3 施工道路
①场外交通
本项目实际施工直接利用起点已建的蜀源大道和 (略) 政道路直接进场,无需新增施工便道。
②场内交通
本项目为道路工程,施工期间可直接利用永久占地进行施工期间的运输。
2.2.4 施工用水、用电
(1)施工用水
项目起点接已建一环路南段东延线,根据调查一环路南段东延线已修建完善的基础设施,本项目施工过程中的供水可直接接入使用,且项目沿线水系发育,冲沟纵横交错。地表水资源丰富。沿线河流水系中水质对工程建设的混凝土和钢筋无腐蚀性,均可利用。
(2)施工排水
根据现场调查,施工中严格管理制度,对施工机械定期进行了检修,防治了油料泄漏到河中污染水体,并在道路两侧布设土质排水沟,设置沉砂池,沉淀后排放入周围天然沟道。
(3)工程用电
可根据各工点所处具体位置,从附近一环路南段东延线就近接线,不单独架设供电线路。
2.2.5 取土(石、砂)场
本工程主要建筑材料包括混凝土、砂、石料、钢材、木材等,所有建筑材料全部在郫都区或附 (略) 场渠道向合法的供应商购买,通过公路运至施工场地,能满足工程需求。工程建设中外购的土石料,在购买合同中应明确料场水土流失防治责任由供货方负责。本工程不设置取土(石、砂)场。
2.2.6 弃土(石、渣)场
本项目全线土石方开挖2.31万m3(自然方,下同,含表土剥离0.09万m3),土石方回填2.31万m3(含覆土0.09万m3),外借土石方1.49万m3(外借砂卵石及片石1.49万m3用于路基换填),弃方1.49万m3(全为路基处理淤泥及软土1.49万m3)全部由成都蜀源 (略) 统一处理(弃土协议详见附件6)。
2.2.7 施工工艺及方法
对起控制作用的的关键工程,如箱涵段,下穿高速段等,应以机械创造多个作业面同时展开施工,确保全线按时完工,及时发挥效益。分包段的划分应注意填挖方数量的相对平衡,避免产生跨越分包单元的土石方调运给施工带来的相互干扰。各分项工程必须遵循从准备工作→认可施工报告→实施→检测合格→转入下道工序的原则。并作好各工序间的衔接配合,使之有条不紊。
根据本项目特点及工期要求,总的原则是:涵洞、挡墙后进行路基填筑施工,最后是路面施工。
1)路基填筑:软基处理→填路基土→填台背土。
2)路基施工:因弃方较多,在开挖路基前应先按要求施工弃土场的排水及支挡工程,路基施工时首先做好填方路基的清除表土工作,路基弃方时应做好弃土场的防排水工作,以免造成新的水土流失,路基填筑时应特别做好雨季的防排水工作,保证不受水害的影响。
3)路面施工:路面应分层铺筑,分层压实,施工顺序为底基层→基层→面层。
(1)路基土石方工程
路基土石方工程建议以机械为主辅以人工施工,挖方工程路段在核实其长度和工程数量的条件下,尽量布置多个作业面以推土机或挖掘机作业,配以装载机和自卸翻斗车运至填方路段填筑路堤或弃于废土场,机械化程度较高的专业队*,也可采用铲运机进行连续挖运作业。填方工程则以装载机械或推土机伴以人工找平,能采用平地机找平更好,碾压密实,作业中应根据具体情况,注意调整各种机械的配套,避免发生窝工现象。
应根据地形、地质、开挖断面及施工机械配备等情况,采用能保证边坡稳定的方法施工,不得采用大爆破施工。承包人应确定爆破危险区,并采取有效措施防止人、畜、建筑物、环境敏感点,和其他公共设施受到危害和损失。在危险区的边界应设置明显的标志,建立警戒线,显示爆破时间的警戒信号,在危险区的入口或附近道路应设置标志,并派人看守,严禁人员在爆破时进入危险区,必要时设置拉网隔备施工,以防飞石或抛石伤人,破坏生态环境。由于爆破引起的松动岩石,必须马上清除,施工影响区内不得留下任何安全隐患,居民集中区不得夜间爆破影响居民生活。
施工便道必须全线贯通,并尽量与现有的国、省、县道相接,以防止施工中出现任何安全问题后及时得到排查和处治。路基施工影响的环境破坏必须得到最大限度的恢复。
(2)路基排水及防护工程
全线路基排水工程中灌溉渠,挖方边沟采用圬工;无路基防护工程;圬工采用人工砌筑,在工程技术人员的指导下,可充分发挥当地民工工匠的作用,全线可遍地开花,同时砌筑。
(3)路面工程
为满足路面施工的平整度要求,路面各结构层的施工必须由专业队*承担,底基层、基层均应以机械拌和,摊铺机分层摊铺,压路机压实;各面层采用洒布机喷洒透层油,摊铺机配以自卸车连续摊铺沥青砼混合料,压路机碾压密实成型,沥青混合料由外购买。加强各工序间的合理配合,如路基施工至路床顶面标高并经检验合格后,应尽快摊铺路面各结构层,避免路床未经隔水处理,长期暴露汇集雨水下渗软化路基,造成通车后路面破坏。
为确保路面工程的平整度和质量,建议路面各结构层全部由专业队*承担,底基层、基层均应以机械拌合,摊铺机分层摊铺,压路机压实,各面层采用洒布机喷洒透层油,摊铺机配以自卸车连续摊铺沥青拌和料,压路机碾压密实成型,拌和料所设置的拌和站以机械拌合提供。
(4)绿化工程
1)树种的选择要求
①树种选择要与设计目的相适应;
②适地适树,选用当地乡土树种;
③与附近植被、建筑和风景相协调;
④对公路环境中的各种病害有较强的抵抗能力,不能成为附近农作物传播病虫害的媒介;
⑤种苗来源充足,栽植成活率高,发育良好,栽植造价低;
⑥耐瘠薄、抗干旱、耐修剪、易更新、管护粗放,养护费用投入少;
⑦优先考虑本区公路绿化常用树种及附近苗圃已有树种。
2)土壤要求
①栽植或播种前应对该路段的土壤理化性质进行化验分析,采取相应的消毒、施肥和换土措施;
②植物生长所必须的最低土壤厚度为大乔木150cm,小乔木90cm,大灌木60cm,小灌木45cm,草皮植被30cm,草木花卉30cm;
③含有建筑垃圾及其它有害成分的土壤要进行换土或土壤改良;
④种草地要求进行施肥、拍平和清除杂质,平整度和坡度要符合种植要求。
3)苗木栽植季节要求
①大部分地区和多数树种仍以春栽为主,春栽应在土壤化冻返浆树木发芽前,时期约在3月中旬至4月下旬。
②夏秋气温高、降雨集中,也可栽植,但只限栽植常绿针叶树,注意掌握时机,以当地雨季于第一次下透雨开始,或以春梢停长而秋梢未开始生长的间隙移植,并应缩短移植过程的时间,要随掘、随运、随栽,最好选在阴天和雨前进行。
③秋冬时节,雨季过后,土壤水份状况好,气温下降。原产本区的耐寒落叶树,如:杨、柳、槐、臭椿等以秋栽为宜,栽植时间为这些树种大部分落叶至土壤封冻前,约10月下旬至12月上旬为宜。
2.3 工程占地本项目工程总占地面积1.62hm2,全部为永久占地。工程占地类型主要为耕地、草地以及其他土地,现已规划为交通运输用地。
表2.3-1 工程占地面积统计表(hm2)
序号 | 项目组成 | 用地类型(hm2) | 小计 | 用地性质 | ||
耕地 | 草地 | 其他土地 | ||||
1 | 王公堰路 | 0.05 | 0.06 | 0.52 | 0.63 | 永久占地 |
2 | 交大B路 | 0.04 | 0.06 | 0.39 | 0.49 | |
3 | 交大C路 | 0.06 | 0.04 | 0.40 | 0.50 | |
合计 | 0.15 | 0.16 | 1.31 | 1.62 |
2.4.1 表土平衡分析
(1)可剥离表土量
根据现场勘查本项目施工过程中对项目区可剥离表土已全部进行了剥离,剥离面积0.31hm2,剥离厚度20~40cm,剥离表土集中堆放在人行道绿化区域,现阶段已全部回覆于道路工程绿化区域,经统计施工期间共计剥离表土0.09万m3。
表2.4-1 可剥离表土分析表
项目组成 | 占地类型及面积(hm2) | 可剥离厚度(cm) | 可剥离量(万m3) | |
耕地 | 草地 | |||
王公堰路工程区 | 0.05 | 0.06 | 20~40 | 0.03 |
交大B路工程区 | 0.04 | 0.06 | 20~40 | 0.03 |
交大C路工程区 | 0.06 | 0.04 | 20~40 | 0.03 |
合计 | 0.15 | 0.16 | 0.09 |
(2)覆土量
根据现场调查,本项目已完工,剥离表土已全部回覆于道路绿化区域,回覆厚度为1.0m,,共计覆土0.90万m3,其中王公堰路工程区绿化表土厚度1.0m,绿化覆土面积315.76m2,共计需要表土0.032万m3;交大B路工程区绿化表土厚度1.0m,绿化覆土面积312.37m2,共计需要表,0.031万m3,交大C路工程区绿化表土厚度1.0m,绿化覆土面积307.11m2,计需要表土0.031万m3。
表2.4-2 表土供需平衡分析表
项目组成 | 可剥离表土 | 覆土需求量 | |||
绿化面积 | 覆土厚度 | 覆土量 | 来源 | ||
(万m3) | (hm2) | (m) | (万m3) | ||
王公堰路工程区 | 0.03 | 0.03 | 1.0 | 0.03 | 本项目剥离的表土 |
交大B路工程区 | 0.03 | 0.03 | 1.0 | 0.03 | 本项目剥离的表土 |
交大C路工程区 | 0.03 | 0.03 | 1.0 | 0.03 | 本项目剥离的表土 |
合计 | 0.09 | 0.09 | 0.09 |
(3)表土堆存
根据施工资料以及询问业主,本项目表土0.09万m3,通过查阅施工资料,剥离表土就近人行道一侧的绿化区域,并实施了防雨布遮盖的措施,由于本项目工期较短,现状表土已全部用于道路两侧绿化,表土堆存期间的临时遮盖等这些措施有良好的水土保持效果,有效的防治了因为堆土产生的水土流失。
2.4.2 土石方平衡
本方案根据工程设计文件、运距、地形地貌、施工条件、土石料质量等原则按自然结点进行分段,按“挖方+借方=填方+综合利用+弃方”进行平衡。
本项目地形起伏变化大部分地段变化不大,高程介于523.13~525.10mm,最大相对高差约1.97m,根据主体工程设计,本项目土石方回填主要为路基回填、绿化覆土、沟槽回填土方。本项目场地较为平整,道路依据现状标高打造,开挖土石方主要为管沟槽开挖产生的土石方。
(1) 王公堰路工程区
①一般路基施工
本项目地形起伏变化大部分地段变化不大,高程介于523.13~525.10mm,最大相对高差约1.97m,根据施工资料王公堰路场平共计开挖土石方0.12万m3,周围摊平回填土石方0.12万m3。
②特殊路基
根据施工资料,本项目路基需要清除软土,经统计,王公堰路特殊路基处理开挖总量为0.25万m3,路基换填采用砂卵石及片石回填,回填方量为0.25万m3。清除的软土全部由成都蜀源 (略) 统一处理(弃土协议详见附件6),换填需要的合格砂卵石及片石采用外购的形式。
③管线工程
根据施工资料王公堰路管沟槽共计开挖土石方0.12万m3,回填土石方0.12万m3,土石方随挖随填,管沟槽开挖侧壁回填土石方0.10万m3,剩余0.02万m3周边摊平处理。
(2)交大B路工程区
①一般路基施工
本项目地形起伏变化大部分地段变化不大,高程介于523.15~525.10mm,最大相对高差约1.95m,根据施工资料交大B路工程区道路场平共计开挖土石方0.12万m3,周围摊平回填土石方0.12万m3。
②特殊路基
根据施工资料,本项目路基需要清除软土,经统计,交大B路特殊路基处理开挖总量为0.21万m3,路基换填采用砂卵石及片石回填,回填方量为0.39万m3。清除的软土0.21万m3全部由成都蜀源 (略) 统一处理(弃土协议详见附件6),换填需要的合格砂卵石及片石采用外购的形式。
③管线工程
根据施工资料交大B路工程区共计开挖土石方0.11万m3,回填土石方0.11万m3土石方随挖随填,管沟槽开挖侧壁回填土石方0.08万m3,剩余0.03万m3周边摊平处理。
(3)交大C路工程区
①一般路基施工
本项目地形起伏变化大部分地段变化不大,高程介于522.15~524.21mm,最大相对高差约2.06m,根据施工资料交大B路工程区道路场平共计开挖土石方0.11万m3,周围摊平回填土石方0.11万m3。
②特殊路基
根据施工资料,本项目路基需要清除软土,经统计,交大C路特殊路基处理开挖总量为1.03万m3,路基换填采用砂卵石及片石回填,回填方量为1.03万m3。清除的软土1.03万m3全部由成都蜀源 (略) 统一处理(弃土协议详见附件6),换填需要的合格砂卵石及片石采用外购的形式。
③管线工程
根据施工资料交大C路工程区共计开挖土石方0.15万m3,回填土石方0.15万m3土石方随挖随填,管沟槽开挖侧壁回填土石方0.12万m3,剩余0.03万m3周边摊平处理。
经土石方平衡分析,全线土石方开挖2.31万m3(自然方,下同,含表土剥离0.09万m3),土石方回填2.31万m3(含覆土0.09万m3),外借土石方1.49万m3(外借砂卵石及片石1.49万m3用于路基换填),弃方1.49万m3(全为路基处理淤泥及软土1.49万m3)全部由成都蜀源 (略) 统一处理(弃土协议详见附件6)。
表 2.41土石方平衡表
项目组成 | 开挖 | 回填 | 调入 | 调出 | 借方 | |||||||||||
表土 | 土方 | 小计 | 表土 | 土方 | 小计 | 土石方 | 来源 | 土石方 | 去向 | 数量 | 来源 | 弃方 | 去向 | |||
道路工程区 | (1)王公堰路 | ①一般路基 | 0.03 | 0.12 | 0.15 | 0.03 | 0.12 | 0.15 | 外借1.49万m3用于路基换填 | 全部由成都蜀源 (略) 统一处理(弃土协议详见附件6) | ||||||
②路基处理 | 0.25 | 0.25 | 0.25 | 0.25 | 0.25 | 0.25 | ||||||||||
③管线工程 | 0.12 | 0.12 | 0.12 | 0.12 | ||||||||||||
小计 | 0.03 | 0.49 | 0.52 | 0.03 | 0.49 | 0.52 | 0.25 | 0.25 | ||||||||
(2)交大B路 | ①一般路基 | 0.03 | 0.12 | 0.15 | 0.03 | 0.12 | 0.15 | |||||||||
②路基处理 | 0.21 | 0.21 | 0.21 | 0.21 | 0.21 | 0.21 | ||||||||||
③管线工程 | 0.11 | 0.11 | 0.11 | 0.11 | ||||||||||||
小计 | 0.03 | 0.44 | 0.47 | 0.03 | 0.44 | 0.47 | 0.21 | 0.21 | ||||||||
(3)交大C路 | ①一般路基 | 0.03 | 0.11 | 0.14 | 0.03 | 0.11 | 0.14 | |||||||||
②路基处理 | 1.03 | 1.03 | 1.03 | 1.03 | 1.03 | 1.03 | ||||||||||
③管线工程 | 0.15 | 0.15 | 0.15 | 0.15 | ||||||||||||
小计 | 0.03 | 1.29 | 1.32 | 0.03 | 1.29 | 1.32 | 1.03 | 1.03 | ||||||||
合计 | 0.09 | 2.22 | 2.31 | 0.09 | 2.22 | 2.31 | 1.49 | 1.49 |
图2.41 土石方流向框图
2.4.3余方综合处置
全线土石方开挖2.31万m3(自然方,下同,含表土剥离0.09万m3),土石方回填2.31万m3(含覆土0.09万m3),外借土石方1.49万m3(外借砂卵石及片石1.49万m3用于路基换填),弃方1.49万m3(全为路基处理淤泥及软土1.49万m3)全部由成都蜀源 (略) 统一处理(弃土协议详见附件6)。
根据业主提供资料本项目产生的换填软土已由成都蜀源 (略) 运至专门设置的土方堆场距离本项目约5km,运输方便,双方就土石方问题签订了弃渣处置框架协议,装车及运输期间产生的水土流失 (略) 郫都区 (略) 承担,成都蜀源 (略) 负责弃渣的处置,运至成都蜀源 (略) 指定的堆场,在后期建设过程中而造成的水土流失防治责任为成都蜀源 (略) 负责。
综上所述,本项目建设期土石方平衡合理,各项工程产生的弃方和多余土石方均得到合理处置,有利于减小新增水土流失和对周围环境造成的不利影响。
|
|
原土方堆场照片 | 土方堆场现状(已全部利用) |
本项目不涉及拆迁安置及专项设施改建。
2.6 施工进度2.6.1 项目建设情况
交大北门片区配套道路已于2022年8月开工建设,于2023年6月完工并投入使用,根据施工资料以及现场调查项目区所在的犀浦镇西南交大北侧,蓉杏园东侧基础设施完善,本项目施工过程中的供水、供电均可直接接入使用。根据本项目施工情况,本项目实际施工过程中未修建施工便道,施工可直接进场,且实际施工过程中施工人员办公生活均租用当地民房,道路材料均采用商品混凝土,施工过程中未布设施工生产生活场地,部分施工材料和施工机械临时停放在道路两侧人行道和绿化区域。
2.6.2项目建设现状及水保措施
通过查阅施工期间资料,施工期间严格控制在占地红线范围内施工,现阶段道路排水、已实施绿化运行良好。项目施工前已对项目区可剥离表土进行了剥离,现已全部回覆于景观绿化区域。施工期间在道路两侧修筑土质临时排水沟,并对道路人行道、绿化裸露区域及时进行遮盖措施,目前,临时措施已拆除,项目施工期间未发生重大水土流失事故,土石方无乱堆乱弃现象,无余方,项目区已实施的水保措施基本满足水土保持要求,能够起到较好的保水保土功效,有效的减少了施工过程中产生的水土流失。截止项目区内无较大水土流失隐患,道路均已硬化,道路边坡已实施绿化效果良好,排水通畅,水土保持设施运行良好,本项目已完工,本方案不再补充其他水保措施。
项目区现状 |
2.6.3项目施工进度
工程计划已于2022年8月正式开始土建施工,并于2023年6月完工,总工期11个月。项目进度如下:
表 2.61主体工程实施进度安排
项目 | 2002年 | 2023年 | ||
8~9月 | 9~12月 | 1~3月 | 3~6月 | |
施工准备 | ||||
路基工程 | ||||
路面工程 | ||||
附属配套工程 | ||||
环境保护及绿化 |
2.7.1 地形地貌
郫都区地处成都平原腹心地带,整个地势由西北到东南逐步下降,相对高度差为121.8米,属于平原地区;地形平面略似一只五指并拢、由西北伸向东南的手掌,西衔都江堰,南倚温江,北靠彭州,东北面为新都。城区郫筒街道东至金牛区仅13公里。
场地大部分地段为空地,部分地段有植被分布,钻孔高程在523.13~525.10m之间,最大高差为1.97m,场地地势开阔、平坦。
2.7.2 地质
2.7.2.1 地质构造
郫都区大地构造属新华夏构造体系的第三沉降带,地质构造区划属四川中台拗—川西台陷—成都新生代断陷。由于受喜马拉雅山运动的影响,坳陷盆地内堆积了厚度不等的第四系冰水堆积层和冲、洪积层,形成现今平原景观。
总体来说,从区域构造背景和地震活动以及5.12汶川8.0级强震未对建设造成严重破坏表明,建设地壳为稳定的核块,为稳定区域。
2.7.2.2 地层岩性
根据钻探结果表明:场地的岩土层主要由第四系全新统人工杂填土(Q4ml)和第四系全新统冲洪积(Q4al+pl)的粉土、中砂、卵石组成,现将场地各土层岩性特征分述如下:
(1)杂填土(Q4ml):杂色,稍湿,松散。主要由粘性土、粉土及卵石等组成,局部含少量建筑及生活垃圾等杂质,回填时间约2~5年,自重固结尚未完成。该层土在场地范围内分布广泛,层厚0.6~3.50m。
(2)粉土(Q4al+pl):褐黄、褐色;稍密;稍湿。以粉粒为主,含少量粘粒及铁、锰质结核等,局部见粉质粘土。摇震反应中等,干强度低,韧性低。层厚0.4~2.1m,平均1.1m,场地内局部地段分布。该层土在场地范围内分布广泛,层厚1.90~3.60m。
(3)中砂(Q4al+pl):灰色,松散。主要由长石、石英、砂岩等硬质颗粒组成,含少量云母碎片和暗色矿物。本次勘察仅在部分卵石中揭露,厚度约1.2-1.4m,场地内局部粉土层底部与卵石土表层分布,厚度约0.1-0.3m。
(4)卵石(Q4al+pl):灰~灰黄色,湿~饱和。卵石成份以花岗岩、灰岩、石英岩为主,见少量变质岩。卵石表面中~微风化,分选性好,粒径一般2~8cm,大者可达20cm,卵粒含量50~75%不等;多呈圆形、亚圆形,该卵粒间充填物以中、细砂为主。卵石层顶板埋深3.6~5.0m,卵石层厚度大,本次勘察未揭穿其厚度。根据钻探取芯野外鉴定、取样定名及N120超重型动力触探测试结果,依据《成都地区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DB51/T5026—2001),可分为以下四个亚层:
①松散卵石:卵石含量50~55%,排列十分混乱,绝大部分不接触,N120击数为2~4击(修正后)。在场地内呈层状或透镜体分布。
②稍密卵石:卵石含量55~60%,排列混乱,大部分不接触,N120击数为4~7击(修正后)。呈透镜体分布或层状分布。
③中密卵石:卵石含量60~70%,呈交错排列,大部分接触,N120击数为7~10击(修正后)。分布较稳定,呈层状或透镜体分布。
④密实卵石:卵石含量大于70%,呈交错排列,连续接触,N120击数大于10击(修正后)。
2.7.2.3 地震
根据《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 18306-2015),项目区内地震动峰值加速度为0.10g,地震动反应谱特征周期为0.45s,对应的抗震设防烈度为Ⅶ度。
2.7.2.4 水文地质
1、地下水
根据现场调查和钻探揭露,按照地下水赋存条件的不同,场地内存在两种类型的地下水,分别为上部第四系土层中的上层滞水及下部砂卵石层中的孔隙潜水。
上层滞水:主要分布在场地内素填土中,补给方式主要为大气降水及生活废水,排泄方式主要为大气蒸发及沿孔隙渗透流失。水量较小,无稳定地下水位。
孔隙潜水:主要赋存于砂卵石中,主要受大气降水补给。勘察期间为平水期向丰水期过度,由于拟建场地周边施工降水影响,本次勘察期间于钻探内测得钻孔地下水稳定水位为7.4~8.1m,对应的高程为523.13~525.10m,较正常情况下的水位偏低。
根据现场调查结合已有水文地质资料,本场地历史最高水位为522.5m。
2.7.2.5 工程地质
路线区构造形态平缓,形态单一,岩层平缓,未见明显断裂,场地附近区域稳定性相对较好。
已建道路沿线现状未发育滑坡、崩塌等不良地质现象,场地内无埋藏的河浜、墓穴等埋藏物,区内岩土体层位稳定。
综合上述,拟建道路场地稳定性较好,不良地质不发育,适宜本工程建设。
2.7.2.6 不良地质
根据现场地质调查及走访当地居民,工区内没有地质灾害发生的记录,5.12地震之后也未发生次生地质灾害;勘察钻孔揭露土层中也未见明显滑动面。工程区地形地貌简单,地形相对平缓,拟建道路沿线未发现崩塌、滑坡、泥石流等不良地质现象。
2.7.3 气象
郫都区属于中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主要气候特征是:气候温和,雨量充足,温湿同季,水热同步,四季分明。春季气温回暖早,但不稳定;夏季炎热暴雨多;秋季降温快,多绵雨;冬季干燥多云雾。
项目区属于中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多年平均气温 16.1℃,≥10℃的有效积温5212℃,年平均最高气温16.7℃,年平均最低气温15.4℃,高低差为1.3℃。年极端最高气温为37.1℃(2006 年8月21日),最低为-5.4℃(1975 年12月15日),极值相差 42.5℃,大多数年份最高气温在 33~35℃,最低在-3℃左右。年平均日照时数 1417.90h,全年无霜期279 天;多年平均降水量为911.70mm,降水多集中在6-9月,最大日降水量为262.7mm,6~9月为丰水期,1~3月为枯水期,其余月份为平水期;多年平均蒸发量 1020.50mm,多年平均空气相对湿度82%;常年主导风向为NNE和NE风,多年平均风速1.10m/s。
各气象要素年特征值见表2.7-1。
表2.7-1郫都区气象特征值统计表
表2.7.72 项目区短历时暴雨计算成果表
时段 | 均值(mm) | Cv | Cs/Cv | 各频率设计暴雨(mm) | ||||
P=2% | P=3.3% | P=5% | P=10% | P=20% | ||||
10min | 16.5 | 0.32 | 3.5 | 30.2 | 28.6 | 26.6 | 23.6 | 20.5 |
1h | 48 | 0.38 | 3.5 | 97.0 | 90.9 | 83.0 | 72.5 | 70.0 |
6h | 80 | 0.45 | 3.5 | 180 | 167 | 150 | 128 | 104 |
24h | 113 | 0.58 | 3.5 | 304 | 278 | 244 | 197 | 152 |
2.7.4 水文
1、地表水
根据现场调查及踏勘,场地内无地表水系。场地东侧距府河约为800m,根据拟建场地工程地质条件,府河河水对本场地地下水存在一定影响。因场地周边建筑施工降水影响,勘察期间,本场地所测地下水位低于同时期府河河水位。
2.7.5 土壤
郫都区属亚热带湿润性季风气候区紫色土带,由于气候的特点和河流的影响,在境内各地还零星或成片产生了黄壤性土壤。根据土壤普查所供资料,全区共有水稻土、紫色土、黄壤土、潮土等四大类,8个亚类,21个土属,65个土种。水稻土占农业用地的68.5%,紫色土占总面积的70.5%,黄壤土占总土面积的29%。
项目区土壤以水稻土为主,表土层厚度在20-40cm左右,可剥离区域为占地区域内的耕地和草地。
2.7.6 植物
郫都区属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辖区内现在多为天然次生林和人工栽植的乔木林、果树林和竹林,呈现出小片单纯针叶林、落叶林,夹杂有常绿和落叶混交林,植被减少,多为灌丛稀树,草坡蕨苔,竹林、果树与农作物交错分布。树林资源主要有:桉树、水杉、麻柳、桑树、香樟、梧桐等,此外还有少量楠木。
结合现场踏勘,项目场地为征收后的闲置土地,分布有次生植被和当地居民种植的农作物,林草植被覆盖率约为9.9%。
2.7.7 水土保持敏感区
本项目 (略) 郫都区不属于国家级、 (略) 县级水土流失重点防治区,项目占地不涉及饮用水水源保护区、水功能一级区的保护区和保留区、自然保护区、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地、风景名胜区、地质公园、森林公园、重要湿地等水土保持敏感区。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2012年9月21日修订)、《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技术标准》(GB50433-2018)的要求,对项目确定的选址(线)进行水土保持限制性因素分析。
(1)与水土保持法的符合性分析
表 3.11与《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的符合性分析
序号 | 约束性条件 | 本工程情况 | 分析评价 |
1 | 第十七条“禁止在崩塌、滑坡危险区和泥石流易发区从事取土、挖砂、采石等可能造成水土流失的活动” | 本项目不单独设置取土场,所需砂石等建筑材料在周边合法商品料场购买 | 符合法律要求 |
2 | 第十八条“水土流失严重、生态脆弱的地区,应当限制或者禁止可能造成水土流失的生产建设活动,严格保护植物、沙壳、结皮、地衣等。” | 本项目不在我国水土流失严重、生态生态脆弱区内 | 符合法律要求 |
3 | 第二十条“禁止在二十五度以上陡坡地开垦种植农作物。在二十五度以上陡坡地种植经济林的,应当科学选择树种,合理确定规模,采取水土保持措施,防止造成水土流失。” | 本工程不涉及 | 符合法律要求 |
4 | 第二十四条“生产建设项目选址、选线应当避让水土流失重点预防区和重点治理区;无法避让的,应当提高防治标准,优化施工工艺,减少地表扰动和植被损坏范围,有效控制可能造成的水土流失。” | 本工程不涉及 | 符合法律要求 |
5 | 第二十五条“在山区、丘陵区、风沙区以及水土保持规划确定的容易发生水土流失的其他区域开办可能造成水土流失的生产建设项目,生产建设单位应当编制水土保持方案,报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门审批,并按照经批准的水土保持方案,采取水土流失预防和治理措施。” | (略) 开展本项目的水土保持方案编制工作,并报水行政主管部门审批 | 符合法律要求 |
6 | 第三十二条“在山区、丘陵区、风沙区以及水土保持规划确定的容易发生水土流失的其他区域开办生产建设项目或者从事其他生产建设活动,损坏水土保持设施、地貌植被,不能恢复原有水土保持功能的,应当缴纳水土保持补偿费,专项用于水土流失预防和治理。” | 本方案将依法计列水土保持补偿费,由建设单位足额缴纳,专项用于水土流失预防和治理 | 符合法律要求 |
7 | 第三十八条“对生产建设活动所占用土地的地表土应当进行分层剥离、保存和利用,做到土石方挖填平衡,减少地表扰动范围;对废弃的砂、石、土、矸石、尾矿、废渣等存放地,应当采取拦挡、坡面防护、防洪排导等措施。生产建设活动结束后,应当及时在取土场、开挖面和存放地的裸露土地上植树种草、恢复植被,对闭库的尾矿库进行复垦。” | 项目开工前已进行了表土剥离,本工程不涉及取土场 | 符合法律要求 |
(2)与《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技术标准》(GB50433-2018)符合性分析
表 3.12 与《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技术标准》的符合性分析
约束性规定文件 | 约束性条件 | 本项目情况 | 相符性分析 |
主体工程选址(线)应避让下列区域 | 1、水土流失重点预防区和重点治理区。 | 本项目不属于水土流失重点预防区和重点治理区。 | 符合标准要求 |
2、河流两岸、湖泊和水库周边的植物保护带。 | 本项目不在河流两岸、湖泊和水库周边的植物保护带范围内。 | 符合标准要求 | |
3、全国水土保持监测网络中的水土保持监测站点、重点试验区及国家确定的水土保持长期定位观测站。 | 项目区占地范围内没有监测站、试验区和观测。 | 符合标准要求 | |
西南紫色区特殊规定 | 1 弃土(石、渣)场应注重防洪排水、拦渣措施 | 本项目建设余方中为软土换填全部由成都蜀源 (略) 统一处理(弃土协议详见附件6) | 通过方案提出的相关要求和措施,可以满足西南紫色区的特殊规定 |
2 江河上游水源涵养区应采取水源涵养措施 | 不涉及 |
(3)评价结论
综上,本项目建设符合国家产业发展政策, (略) 总体发展规划。本项目不涉及水土流失重点预防区,本项目不涉及河流两岸、湖泊和水库周边的植物保护带,未涉及国家水土保持监测网络中的水土保持监测站点和重点试验区及全国水土保持监测网络中的水土保持监测站点、重点试验区;未占用国家确定的水土保持长期定位观测站。本 (略) 级水土流失重点预防区外,选址不存在其他水土保持制约性因素。在建设过程中执行一级防治标准,并通过严格控制扰动地表和植被损坏范围、减少工程占地、加强工程管理、优化施工工艺等要求来达到水土保持限制和约束性的规定。
因此,工程建设是合理可行的。
3.2 工程建设方案与布局分析评价3.2.1 建设方案评价
根据主体设计资料,本项目沿线标高约523.13~525.10m。项目新建道路总长1022,共分为二段,王公堰路总长约342米、宽20米;方林南路(交大B路北段)长约339米、宽16米;交大C路长约341米、宽16米;,双向2车道。路面类型为沥青混凝土路面。其建设方案分析如下:
(1)项目为线型项目,属于公路工程,但不涉及高填深挖以及桥隧设置,符合相关规定;主体设计考虑对路堤、路堑边坡设置采用挂网植草的防护方案,满足施工及水土保持要求。
(2)项目建设场 (略) 郫都区,周边主要为农耕区,主体设计已考虑进行植草绿化,同时配套道路路基、路面排水设施。
(3)本项目为道路工程,不涉及山丘区输电工程塔基建设,不涉及林区,符合相关规定。
(4)项目不涉及饮用水水源保护区、水功能一级区的保护区和保留区、自然保护区、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地、风景名胜区、地质公园、森林公园以及重要湿地等水土保持敏感区。
综上,项目建设方案及布局合理可行。
3.2.2 工程占地评价
本项目工程总占地面积1.62hm2,其中永久性占地1.62hm2。工程占地类型主要为耕地、草地和其他土地,现已规划为交通运输用地。
(1)本项目新建道路1022m,利用现状道路,减少施工便道的设置,施工生产区租用当地民房,不涉及土建工程,符合节约用地和减少扰动的要求。
(2)工程临时占地尽量利用永久占地布设,施工车辆停放尽量利用永久占地范围呢人行道及绿化带区域停放,临时占地满足施工及水土保持要求。
(3)本项目占用部分耕地,根据调查不涉及基本农田,工程永久占地以用地预审衡量为标准,临时占地包括弃渣场、改沟表区域,本方案将其纳入水土流失防治责任范围,项目占地不存在漏项。
综上,从水土保持角度分析,本项目的占地面积合理,永久占地面积控制在红线范围内,临时用地设在场地永久占地范围内,符合水土保持要求。本项目建设占地对水土流失影响有限,占地类型符合水土保持的相关规定,占地规划可行,通过合理水土保持措施,工程建设造成的水土流失不利影响可得到减免,本工程占地符合节约用地和减少扰动的要求,临时占地满足施工及水土保持要求,工程占地合理,能够满足水土保持要求。
3.2.3 土石方平衡评价
经土石方平衡分析,全线土石方开挖2.31万m3(自然方,下同,含表土剥离0.09万m3),土石方回填2.31万m3(含覆土0.09万m3),外借土石方1.49万m3(外借砂卵石及片石1.49万m3用于路基换填),弃方1.49万m3(全为路基处理淤泥及软土1.49万m3)全部由成都蜀源 (略) 统一处理(弃土协议详见附件6)。
从水土保持角度分析工程土石方平衡可知:
(1)项 (略) 郫都区犀浦镇西南交大北侧,蓉杏园东侧,交通条件便利,为道路新建,主体设计结合现状道路情况进行优化横纵坡情况,挖填方符合最优化原则。
(2)根据主体设计及场地原地形,地势较为开阔,地形起伏较小。实测拟各勘探孔孔口标高为524.34~526.83m,相对高差最大约2.5m,不涉及弃土(石、砂)场,符合水土保持要求。
(3)外购石、料自周边商品合规的料场采购。
(4)工程由一个施工单位一体施工完成,未划分标段,土石方调运简单、合理,可减少取土、余土和临时占地的数量。
(5)根据项目施工资料,全线土石方开挖2.31万m3(自然方,下同,含表土剥离0.09万m3),土石方回填2.31万m3(含覆土0.09万m3),外借土石方1.49万m3(外借砂卵石及片石1.49万m3用于路基换填),弃方1.49万m3(全为路基处理淤泥及软土1.49万m3)全部由成都蜀源 (略) 统一处理(弃土协议详见附件6),土石方平衡合理,不存在漏项等情况。
(6)本项目用地红线范围内存在可剥离表土,已全部进行剥离后再进行相关施工及设施设置,已在施工后期用于绿化覆土。
(7)余方综合处置
全线土石方开挖2.31万m3(自然方,下同,含表土剥离0.09万m3),土石方回填2.31万m3(含覆土0.09万m3),外借土石方1.49万m3(外借砂卵石及片石1.49万m3用于路基换填),弃方1.49万m3(全为路基处理淤泥及软土1.49万m3)全部由成都蜀源 (略) 统一处理(弃土协议详见附件6)。
根据业主提供资料本项目产生的换填软土已由成都蜀源 (略) 运至专门设置的土方堆场距离本项目约5km,运输方便,双方就土石方问题签订了弃渣处置框架协议,装车及运输期间产生的水土流失 (略) 郫都区 (略) 承担,成都蜀源 (略) 负责弃渣的处置,运至成都蜀源 (略) 指定的堆场,在后期建设过程中而造成的水土流失防治责任为成都蜀源 (略) 负责。
综上所述,本项目建设期土石方平衡合理,各项工程产生的弃方和多余土石方均得到合理处置,有利于减小新增水土流失和对周围环境造成的不利影响。
|
| |
原土方堆场照片 | 土方堆场现状(已全部利用) |
综上所述,本工程的土石方平衡合理可行,满足水土保持要求。
3.2.4 取土(石、砂)场设置评价
本项目未自设取土(石、砂)场,外购材料均从合规料场采购获得,并在供料协议中明确水土流失防治责任符合水土保持要求。
3.2.5 弃土(石、渣、灰、矸石、尾矿)场设置评价
本项目不涉及弃土(石、渣、灰、矸石、尾矿)场。
3.2.6 施工方法与工艺评价
3.2.6.1 施工布置分析评价
根据现场调查结合施工资料,本项目已完工,根据施工资料以及询问业主,实际施工现场未布设专门的施工场地和生活区,施工人员办公生活租用当地民房,项目建筑材料全部通过外购商品混凝土,实际未布设拌合站等施工场地,施工机械临时停放在道路两侧人行和绿化区域。项目实际施工直接利用起点已建的一环路南段东延线和终点已建建小路直接进场,无需新增施工便道。
综上,项目的施工布置合理,减少了新增占地,有利于水土保持。
3.2.6.2 施工时序分析评价
本工程建设工期经历雨季,降雨击溅和冲刷是造成水土流失的主要因素,在没有任何防护措施的前提下,雨季进行土建施工将大大增加水土流失量。因此,建设单位和施工单位在施工过程中合理安排施工工期,将主要土建施工时段避开雨季。同时,做好临时乐然排水、沉沙、覆盖、拦挡等临时防护措施。
3.2.6.3 施工工艺分析评价
根据在建道路工程的特点,以及工程沿线的地形地貌、地质岩性、土壤、植被及水文气象等自然环境特征,确定该道路工程建设过程中可能导致水土流失的主要共需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路基开挖与填筑
在建工程建设过程中,路基的开挖和填筑将会对沿线的原始地貌造成影响,这将导致坡面径流速度加大,冲刷力增强。同时,路基的施工直接导致地表原始植被的丧失和土壤结构的破坏,使得地表土壤的抗冲蚀能力降低,为水土流失的加剧创造了条件。
①挖方工程
挖方工程在核实其长度、成分及数量的条件下,以机械施工为主,人工施工为辅,以挖土机或推土机作业,配以装载和自卸翻斗车运至填方路段或及时运于堆土场,严禁在路上滞留,以免造成新的水土流失,满足水土保持要求。
②填方工程
填方工程在施工过程中装载机或推土机伴以人工找平,或采用平地机找平,压路机碾压密实。挖、填方路段应根据施工情况及时修建各类临时措施、工程措施和植物措施,将可能造成的水土流失降低到最小。
(2)临时堆土、堆料
临时堆土、堆料一般都是采用松散堆砌。在防护措施没有施工以前,由于结构差,土质松散,空隙率大,且表面无植被防护,遇暴雨及汇流的冲刷,易造成严重的冲蚀。故为防止水土流失,在堆放前堆体周边新增临时遮盖措施,并疏通周边排水系统。
(3)工程合理安排了施工进度与时序,尽量避开雨季施工,同时做到“随挖、随运、随填、随压”,尽量减少裸露面积,缩短裸露时间,防止重复开挖和土石方多次倒运。
(4)施工前进行了表土剥离,表土集中堆放并运至弃渣场单独堆存,及时采取苫盖等临时防护措施加以临时防护。
(5)合理安排施工方法,采取分级开挖,控制开挖深度,减少开挖量和废弃量。优化土石方开挖工艺,尽量采用装载机配合自卸汽车挖运土方。
(6)在进行土石方开挖时,边坡坡度应控制在稳定坡度范围之内,开挖结束后及时整理开挖面,对开挖形成的软弱边坡应及时实施工程防护措施,防止其垮塌,同时及时实施坡面防护及排水措施,施工一段、保护一段,尽量将工程施工对水土流失的影响降低到最低程度。
(7)土石方填筑从低到高分区分层进行,每层填土经平整、碾压达到实度要求后再填筑上层。进行填前碾压,整平碾压采用拖式振动碾配合自行碾作业。
(8)弃渣堆按照“先拦后弃”原则,先行完成拦渣、排水等防护措施,再进行堆渣,堆渣完成后,实施护坡、迹地恢复绿化措施。
工程施工过程中的施工方法与工艺尽量将工程施工对水土流失的影响降到了最低,符合水土保持要求。
3.2.7 主体工程设计中具有水土保持功能工程的评价
3.2.7.1 王公堰路工程区
一、工程措施
(1)表土剥离
通过查阅施工资料,项目施工前期对道路占地区内有剥离条件的表土进行了剥离,共剥离表土0.03万m3。该措施能有效的保护日益珍贵的表土资源,根据《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技术标准》(GB 50433-2018)中“附录D”的相关规定,表土剥离应该被界定为水土保持措施。
(2)表土回覆、土地综合整治
通过查阅施工资料,项目在绿化措施实施前对绿化区域进行了表土回覆,共回覆表土0.03万m3,覆土前进行了土地整治,提高植物措施的成活率与保存率,共计土地整治0.11hm2。该措施能保护表土资源,提高植物措施的成活率与保存率。根据《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技术标准》(GB 50433-2018)中“附录D”的相关规定,表土回覆措施应该被界定为水土保持措施。
(3)透水铺装
根据现场勘查主体设计人行道部分区域已采用了透水铺装,共计透水铺装2210.32m2,透水形式硬化,有利于雨水下渗,按照《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技术标准》(GB50433-2018)附录D 主体工程设计中水土保持措施界定的相关规定,将其界定为水土保持措施。
(4)道路硬化
根据主体设计,本项目新建路面采用沥青混凝土进行硬化,该措施等避免雨水对地面的直接冲刷,减少因降雨造成的水土流失,有一定的水土保持功能。但硬化措施主要为交通服务,根据《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技术标准》(GB 50433-2018)中“附录D”的相关规定,该措施不应界定为水土保持措施。
(5)路面排水
根据主体设计,本项目道路路面布设雨水管网,用于路面的排水设施,该措施能够有效的收集雨天降水,防止路面积水,有一定的水土保持功能。但根据《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技术标准》(GB 50433-2018)中“附录D”的相关规定,该路面排水不应界定为水土保持措施。
二、植物措施
(1)行道树绿化
根据现场勘查,主体设计在人行道路通过栽植行道树进行绿化,每隔五米设置行道树,行道树树池规格为1mx1m,主要树种有银杏、栾树、羊蹄*、桢楠,共计栽植行道树120株,总绿化面积0.03hm2。按照《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技术标准》(GB50433-2018)附录D 主体工程设计中水土保持措施界定的相关规定,将其界定为水土保持措施。
三、临时措施
(1)临时遮盖
通过查阅施工期间的资料,施工单位在施工过程中对裸露地面采用密目网进行遮盖,共布设密目网2000m2。该措施能有效减少降雨对裸露地表的直接冲涮,具有良好的水土保持功能,按照《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技术标准》(GB50433-2018)附录D 主体工程设计中水土保持措施界定的相关规定,将其界定为水土保持措施。
(2)临时排水沟、沉沙池
通过查阅施工期间的资料,施工过程中在道路路基两侧布设土质排水沟,临时排水沟尺寸为30x30cm,采用素土夯实,并在排水沟出口处设置临时沉沙池,沉砂池采用土质沉砂池,底部铺设土工布,经统计施工过程中共计修筑临时排水沟315m,修筑临时沉沙池2座。该措施能有效减少降雨对裸露地表的直接冲涮,具有良好的水土保持功能,按照《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技术标准》(GB50433-2018)附录D 主体工程设计中水土保持措施界定的相关规定,将其界定为水土保持措施。
3.2.7.2 交大B路工程区
一、工程措施
(1)表土剥离
通过查阅施工资料,项目施工前期对道路占地区内有剥离条件的表土进行了剥离,共剥离表土0.03万m3。该措施能有效的保护日益珍贵的表土资源,根据《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技术标准》(GB 50433-2018)中“附录D”的相关规定,表土剥离应该被界定为水土保持措施。
(2)表土回覆、土地综合整治
通过查阅施工资料,项目在绿化措施实施前对绿化区域进行了表土回覆,共回覆表土0.03万m3,覆土前进行了土地整治,提高植物措施的成活率与保存率,共计土地整治0.10hm2。该措施能保护表土资源,提高植物措施的成活率与保存率。根据《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技术标准》(GB 50433-2018)中“附录D”的相关规定,表土回覆措施应该被界定为水土保持措施。
(3)透水铺装
主体设计人行道部分区域采用透水铺装,共计透水铺装2186.59m2,透水形式硬化,有利于雨水下渗,按照《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技术标准》(GB50433-2018)附录D 主体工程设计中水土保持措施界定的相关规定,将其界定为水土保持措施。
(4)道路硬化
根据主体设计,本项目新建路面采用沥青混凝土进行硬化,该措施等避免雨水对地面的直接冲刷,减少因降雨造成的水土流失,有一定的水土保持功能。但硬化措施主要为交通服务,根据《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技术标准》(GB 50433-2018)中“附录D”的相关规定,该措施不应界定为水土保持措施。
(5)路面排水
根据主体设计,本项目道路路面布设雨水管网,用于路面的排水设施,该措施能够有效的收集雨天降水,防止路面积水,有一定的水土保持功能。但根据《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技术标准》(GB 50433-2018)中“附录D”的相关规定,该路面排水不应界定为水土保持措施。
二、植物措施
(1)行道树绿化
根据现场勘查,主体设计在人行道路通过栽植行道树进行绿化,每隔五米设置行道树,行道树树池规格为1mx1m,主要树种有银杏、栾树、羊蹄*、桢楠,共计栽植行道树110株,总绿化面积0.03hm2。按照《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技术标准》(GB50433-2018)附录D 主体工程设计中水土保持措施界定的相关规定,将其界定为水土保持措施。
三、临时措施
(1)临时遮盖
通过查阅施工期间的资料,施工单位在施工过程中对裸露地面采用密目网进行遮盖,共布设密目网2000m2。该措施能有效减少降雨对裸露地表的直接冲涮,具有良好的水土保持功能,按照《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技术标准》(GB50433-2018)附录D 主体工程设计中水土保持措施界定的相关规定,将其界定为水土保持措施。
(2)临时排水沟、沉沙池
通过查阅施工期间的资料,施工过程中在道路路基两侧布设土质排水沟,临时排水沟尺寸为30x30cm,采用素土夯实,并在排水沟出口处设置临时沉沙池,沉砂池采用土质沉砂池,底部铺设土工布,经统计施工过程中共计修筑临时排水沟620m,修筑临时沉沙池2座。该措施能有效减少降雨对裸露地表的直接冲涮,具有良好的水土保持功能,按照《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技术标准》(GB50433-2018)附录D 主体工程设计中水土保持措施界定的相关规定,将其界定为水土保持措施。
3.2.7.3 交大C路工程区
一、工程措施
(1)表土剥离
通过查阅施工资料,项目施工前期对道路占地区内有剥离条件的表土进行了剥离,共剥离表土0.03万m3。该措施能有效的保护日益珍贵的表土资源,根据《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技术标准》(GB 50433-2018)中“附录D”的相关规定,表土剥离应该被界定为水土保持措施。
(2)表土回覆、土地综合整治
通过查阅施工资料,项目在绿化措施实施前对绿化区域进行了表土回覆,共回覆表土0.03万m3,覆土前进行了土地整治,提高植物措施的成活率与保存率,共计土地整治0.10hm2。该措施能保护表土资源,提高植物措施的成活率与保存率。根据《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技术标准》(GB 50433-2018)中“附录D”的相关规定,表土回覆措施应该被界定为水土保持措施。
(3)透水铺装
主体设计人行道部分区域采用透水铺装,共计透水铺装2149.77m2,透水形式硬化,有利于雨水下渗,按照《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技术标准》(GB50433-2018)附录D 主体工程设计中水土保持措施界定的相关规定,将其界定为水土保持措施。
(4)道路硬化
根据主体设计,本项目新建路面采用沥青混凝土进行硬化,该措施等避免雨水对地面的直接冲刷,减少因降雨造成的水土流失,有一定的水土保持功能。但硬化措施主要为交通服务,根据《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技术标准》(GB 50433-2018)中“附录D”的相关规定,该措施不应界定为水土保持措施。
(6)路面排水
根据主体设计,本项目道路路面布设雨水管网,用于路面的排水设施,该措施能够有效的收集雨天降水,防止路面积水,有一定的水土保持功能。但根据《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技术标准》(GB 50433-2018)中“附录D”的相关规定,该路面排水不应界定为水土保持措施。
二、植物措施
(1)行道树绿化
根据现场勘查,主体设计在人行道路通过栽植行道树进行绿化,每隔五米设置行道树,行道树树池规格为1mx1m,主要树种有银杏、栾树、羊蹄*、桢楠,共计栽植行道树102株。按照《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技术标准》(GB50433-2018)附录D 主体工程设计中水土保持措施界定的相关规定,将其界定为水土保持措施。
三、临时措施
(1)临时遮盖
通过查阅施工期间的资料,施工单位在施工过程中对裸露地面采用密目网进行遮盖,共布设密目网2000m2。该措施能有效减少降雨对裸露地表的直接冲涮,具有良好的水土保持功能,按照《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技术标准》(GB50433-2018)附录D 主体工程设计中水土保持措施界定的相关规定,将其界定为水土保持措施。
(2)临时排水沟、沉沙池
通过查阅施工期间的资料,施工过程中在道路路基两侧布设土质排水沟,临时排水沟尺寸为30x30cm,采用素土夯实,并在排水沟出口处设置临时沉沙池,沉砂池采用土质沉砂池,底部铺设土工布,经统计施工过程中共计修筑临时排水沟610m,修筑临时沉沙池2座。该措施能有效减少降雨对裸露地表的直接冲涮,具有良好的水土保持功能,按照《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技术标准》(GB50433-2018)附录D 主体工程设计中水土保持措施界定的相关规定,将其界定为水土保持措施。
3.2.7.4 水土保持措施实施情况
交大北门片区配套道路已于2012年8月开工,于2023年6月完工。通过查阅施工期间资料,施工期间严格控制在占地红线范围内施工,现阶段道路排水、已实施绿化运行良好。项目施工前已对项目区可剥离表土进行了剥离,现已全部回覆于景观绿化区域。施工期间在道路两侧修筑土质临时排水沟,并对道路人行道、绿化裸露区域及时进行遮盖措施,目前,临时措施已拆除,项目施工期间未发生重大水土流失事故,土石方无乱堆乱弃现象,无余方,项目区已实施的水保措施基本满足水土保持要求,能够起到较好的保水保土功效,有效的减少了施工过程中产生的水土流失。截止项目区内无较大水土流失隐患,道路均已硬化,道路边坡已实施绿化效果良好,排水通畅,水土保持设施运行良好,本项目已完工,本方案不再补充其他水保措施。
项目区现状 |
表 3.21已实施的水土保持措施一览表
防治分区 | 措施类型 | 水土保持措施 | 实施部位 | 单位 | 数量 | 投资属性 |
王公堰路工程区 | 工程措施 | 表土剥离 | 耕地、草地地 | 万m3 | 0.03 | 主体设计,已实施 |
表土回覆 | 道路两侧行道树 | 万m3 | 0.03 | 主体设计,已实施 | ||
土地整治 | 道路两侧行道树 | hm2 | 0.11 | 主体设计,已实施 | ||
透水铺装 | 人行道 | hm2 | 2210.32 | 主体设计,已实施 | ||
植物措施 | 行道树 | 人行道区域 | 株 | 120 | 主体设计,已实施 | |
临时措施 | 临时排水沟 | 路基两侧 | m | 630 | 主体设计,已实施 | |
临时沉砂池 | 临时排水沟出入口 | 座 | 2 | 主体设计,已实施 | ||
密目网遮盖 | 路基及边坡裸露求爱 | m2 | 2000 | 主体设计,已实施 | ||
交大B路工程区 | 工程措施 | 表土剥离 | 耕地、草地地 | 万m3 | 0.03 | 主体设计,已实施 |
表土回覆 | 道路两侧行道树 | 万m3 | 0.03 | 主体设计,已实施 | ||
土地整治 | 道路两侧行道树 | hm2 | 0.10 | 主体设计,已实施 | ||
透水铺装 | 人行道 | hm2 | 2186.59 | 主体设计,已实施 | ||
植物措施 | 行道树 | 人行道区域 | 株 | 110 | 主体设计,已实施 | |
临时措施 | 临时排水沟 | 路基两侧 | m | 620 | 主体设计,已实施 | |
临时沉砂池 | 临时排水沟出入口 | 座 | 2 | 主体设计,已实施 | ||
密目网遮盖 | 路基及边坡裸露求爱 | m2 | 2000 | 主体设计,已实施 | ||
交大C路工程区 | 工程措施 | 表土剥离 | 耕地、草地地 | 万m3 | 0.03 | 主体设计,已实施 |
表土回覆 | 道路两侧行道树 | 万m3 | 0.03 | 主体设计,已实施 | ||
土地整治 | 道路两侧行道树 | hm2 | 0.10 | 主体设计,已实施 | ||
透水铺装 | 人行道 | hm2 | 2149.77 | 主体设计,已实施 | ||
植物措施 | 行道树 | 人行道区域 | 株 | 102 | 主体设计,已实施 | |
临时措施 | 临时排水沟 | 路基两侧 | m | 610 | 主体设计,已实施 | |
临时沉砂池 | 临时排水沟出入口 | 座 | 2 | 主体设计,已实施 | ||
密目网遮盖 | 路基及边坡裸露求爱 | m2 | 2000 | 主体设计,已实施 |
3.3.1 界定结果
按照《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技术标准》(GB50433-2018),对主体工程设计及工程施工中的水土保持措施进行界定,主体工程设计中的道路路面硬化、雨水管网等措施具有较好的水土保持功能,但不应界定为水土保持措施;主体设计中的表土剥离、表土回覆、土地整治、行道树绿化,施工期间临时防护措施等措施界定为水土保持措施,纳入本方案设计的水土保持防护措施体系,计列其水土保持投资;经统计,主体工程设计中已有水土保持措施投资共计138.30万元。
表 3.31主体已有水土保持措施工程量及投资
防治分区 | 措施类型 | 水土保持措施 | 单位 | 数量 | 单价 | 投资 |
王公堰路工程区 | 工程措施 | 表土剥离 | 万m3 | 0.03 | * | 0.45 |
表土回覆 | 万m3 | 0.03 | * | 0.34 | ||
土地整治 | hm2 | 0.11 | 2170 | 0.02 | ||
透水铺装 | m2 | 2210.32 | 100 | 22.10 | ||
植物措施 | 行道树 | 株 | 120 | 65 | 0.78 | |
临时措施 | 临时排水沟 | m | 630 | 350 | 22.05 | |
临时沉砂池 | 座 | 2 | 300 | 0.06 | ||
密目网遮盖 | m2 | 2000 | 4.94 | 0.99 | ||
交大B路工程区 | 工程措施 | 表土剥离 | 万m3 | 0.03 | * | 0.45 |
表土回覆 | 万m3 | 0.03 | * | 0.34 | ||
土地整治 | hm2 | 0.1 | 2170 | 0.02 | ||
透水铺装 | hm2 | 2186.59 | 100 | 21.87 | ||
植物措施 | 行道树 | 株 | 110 | 65 | 0.72 | |
临时措施 | 临时排水沟 | m | 620 | 350 | 21.70 | |
临时沉砂池 | 座 | 2 | 300 | 0.06 | ||
密目网遮盖 | m2 | 2000 | 4.94 | 0.99 | ||
交大C路工程区 | 工程措施 | 表土剥离 | 万m3 | 0.03 | * | 0.45 |
表土回覆 | 万m3 | 0.03 | * | 0.34 | ||
土地整治 | hm2 | 0.1 | 2170 | 0.02 | ||
透水铺装 | hm2 | 2149.77 | 100 | 21.50 | ||
植物措施 | 行道树 | 株 | 102 | 65 | 0.66 | |
临时措施 | 临时排水沟 | m | 610 | 350 | 21.35 | |
临时沉砂池 | 座 | 2 | 300 | 0.06 | ||
密目网遮盖 | m2 | 2000 | 4.94 | 0.99 | ||
合计 | 138.30 |
3.3.2 综合评价
项目在主体设计时充分考虑了水土保持措施,所涉及的表土剥离、表土回覆、土地整治、路基两行道树、施工期间临时防护措施等均具有良好的水土保持效果,施工单位在施工过程中新增的临时遮盖措施能有效减少因施工扰动造成的水土流失,根据现场勘查,这些措施运行良好,水土保持效益初步显现。符合水土保持相关要求,现阶段本项目已完工各项水土保持措施保持良好,截止目前,未发生任何水土流失事件。
4.1.1 区域水土流失现状
根据《全国水土保持区划(试行)》,郫都区水土保持区划属于西南紫色土区;根据《土壤侵蚀分类分级标准》(SL190-2007),郫都区以水力侵蚀为主,容许土壤流失量500t/(km2·a)。根据《全国水土保持规划国家级水土流失重点预防区和重点治理区复核划分成果》(办水保[2013]188号)、《 (略) 级水土流失重点预防区和重点治理区划分成果》的通知》(川水函[2017]482号)及《 (略) 水土保持规划(2015-2030年)》,工程 (略) 郫都区不属于国家级、省级、市级水土流失重点预防区和重点治理区。
根据2021年全国水土流失动态监测成果,郫都区幅员面积438.00km2,其中微度侵蚀面积436.49km2,占占土地总面积比例的99.66%,水力侵蚀面积1.51km2,占占土地总面积比例的0.34%。区域内水土流失现状情况见下表。
表 4.11 郫都区水土流失现状表
区域 | 幅员面积km2 | 微度侵蚀km2 | 水力侵蚀 | |||||
小计 | 轻度 | 中度 | 强烈 | 极强烈 | 剧烈 | |||
郫都区 | 438 | 436.49 | 1.51 | 1.41 | 0.08 | 0.01 | 0.01 | 0 |
比例 | / | 99.66% | 占水力侵蚀面积比例(%) | 93.38% | 5.3% | 0.66% | 0.66% | 0 |
全区水土流失面积中,以微度流失为主,极强烈、剧烈流失几乎没有。项目区水土流失主要以水力侵蚀为主,形态主要有土壤结构的破坏面蚀、沟蚀、重力侵蚀等。其中土壤结构的破坏分布在平坝区的下湿槽田和旱片死角及所有水土流失区;面蚀是在面蚀的基础上发生发展形成;重力侵蚀主要分布在较陡的坡其他土地上和侵蚀沟的两岸山坡上。
4.1.2 项目区水土流失背景值
项目区水土流失类型主要为水力侵蚀,根据地方水行政主管部门提供的水土保持规划和土壤侵蚀强度分布图,结合项目区1:10000地形图分析,并经现场踏勘调查项目区土地利用类型、面积、地形坡度和植被覆盖率等,同时结合项目区地貌、土壤和气候特征,参照《土壤侵蚀分类分级标准》(SL 190-2007)推求各工程单元不同土地利用类型下的侵蚀强度,经分析,项目区平均土壤侵蚀模数背景值为1389t/km2?a,属于轻度侵蚀。
表4.1-2 项目区水土流失背景值一览表
项目区域 | 地类 | 面积(hm2) | 地形坡度(°) | 植被覆盖度(%) | 侵蚀强度 | 平均侵蚀模数(t/km2·a) | 年流失量(t/a) |
王公堰路工程 | 耕地 | 0.05 | 0~5 | / | 微度 | 300 | 0.15 |
草地 | 0.06 | 5~8 | 60~75 | 轻度 | 1500 | 0.9 | |
其他土地 | 0.52 | 5~8 | <30 | 轻度 | 1500 | 7.8 | |
小计 | 0.63 | 1405 | 8.85 | ||||
交大B路工程 | 耕地 | 0.04 | 0~5 | / | 微度 | 300 | 0.12 |
草地 | 0.06 | 5~8 | 60~75 | 轻度 | 1500 | 0.9 | |
其他土地 | 0.39 | 5~8 | <30 | 轻度 | 1500 | 5.85 | |
小计 | 0.49 | 1402 | 6.87 | ||||
交大C路工程区 | 耕地 | 0.06 | 0~5 | / | 微度 | 300 | 0.18 |
草地 | 0.04 | 5~8 | 60~75 | 轻度 | 1500 | 0.6 | |
其他土地 | 0.4 | 5~8 | <30 | 轻度 | 1500 | 6 | |
小计 | 0.5 | 1356 | 6.78 | ||||
合计 | 1.62 | 1389 | 22.5 |
4.2.1 施工期水土流失影响分析
根据对项目规划、工程布置及建设区地形地貌的调查分析,项目建设区地势较为平坦。本项目在工程建设过程中,土石方开挖、回填、搬运及散落是造成破坏原地表土壤、植被等水土保持设施的主要因素,在外力作用下,原地表水土流失量增加,加大工程建设过程中的新增水土流失量和水土流失危害;在工程运行期,各项施工破坏活动停止,在不采取水土保持防护措施的前提下,工程建设过程中的新增水土流失将继续发生。
根据项目设计文件及总体布置,工程土石方挖填,挖填过程中填筑料滚落是扩大建设区影响范围的主要原因;同时挖填方表面为松散层,受降水及人为影响,容易发生面蚀、沟蚀等水土流失形式,应作为施工期水土流失防治的重点。
4.2.2 自然恢复期水土流失影响分析
本项目建成后,路面全部硬化,景观绿化采用乔灌综合防治。工程完工后,原工程施工破坏面将基本无裸露面。
进入自然恢复期后,其防护工程也已完成并发挥作用,可以有效地控制由工程建设引起的水土流失。但是项目区采用的植物生态措施,一般在1~2年内才能逐步稳定,达到较好的水土保持效果,因此在自然恢复期还有一定程度的水土流失。
总体来说,在水土保持工程和植物措施有效发挥作用后,工程建构筑物内的水土流失可得到完全控制,项目建设区的水土流失可达到微度以下水平,工程建设造成的水土流失可得到基本治理,并使工程占地区域内水土流失状况得到明显改善。
4.2.3 扰动地表、损毁植被面积
项目施工将不可避免改变原有地貌,损害或压埋原有植被,不同程度地对原有具有水土保持功能的设施造成破坏,造成工程区水土流失量的增加。项目建设扰动地表面积共计1.62hm2,损坏植被面积0.16hm2。
4.2.4 废弃渣量
本项目全线土石方开挖2.31万m3(自然方,下同,含表土剥离0.09万m3),土石方回填2.31万m3(含覆土0.09万m3),外借土石方1.49万m3(外借砂卵石及片石1.49万m3用于路基换填),弃方1.49万m3(全为路基处理淤泥及软土1.49万m3)全部由成都蜀源 (略) 统一处理(弃土协议详见附件6)。
4.3 土壤流失量调查4.3.1 调查单元
根据地形地貌、土地利用类型、地表组成物质及破坏、扰动方式等相关因素,将工程水土流失预测分区划分为王公堰路工程区、交大B路工程区、交大C路工程区共3个预测分区,根据各预测分区内扰动地表的时段、扰动形式总体相同、扰动强度和特点大体一致的不同再行划分出各自的预测单元。
4.3.2 调查时段
根据《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技术标准》(GB50433-2018),本工程属于建设类工程项目,根据工程建设特点,本工程水土流失预测时段包括施工准备期、施工期和自然恢复期。其中施工准备期主要是材料采购运输和施工前测量等准备工作期间,本工程施工准备期历时较短,因此将施工准备期并入施工期一起调查。
(1)施工期(含施工准备期)
本项目已于2022年8月开工,于2023年6月完工,施工期调查时段为0.92a。
(2)自然恢复期
主体工程施工扰动结束后,人为活动对地表的扰动有所减少,工程建设区内水土流失逐步减少,水土流失因素将以自然因素为主。在自然恢复期仍有一定量的水土流失。该区域位于湿润地区,自然恢复期大约需要2.0年时间。
表 4.31水土流失调查分区、范围及时段划分表
序号 | 预测单元 | 施工期 | 林草恢复期 | ||
调查时间(年) | 调查面积(hm2) | 时间(年) | 面积(hm2) | ||
1 | 王公堰路工程区 | 0.92 | 0.63 | 2 | 0.03 |
2 | 交大B路工程区 | 0.92 | 0.49 | 2 | 0.03 |
3 | 交大C路工程区 | 0.92 | 0.50 | 2 | 0.03 |
4.3.3 土壤侵蚀模数
4.3.3.1 原地貌土壤侵蚀模数
根据4.1.2节确定,项目区平均土壤侵蚀模数背景值为1389t/(km2?a),属于轻度侵蚀区。
4.3.3.2 扰动后土壤侵蚀模数
(1)扰动后各单元土壤流失量测算方法
根据《生产建设项目土壤流失量测算导则》(SL773-2018),本项目土壤流失类型主要为植被破坏型一般扰动地表、上方有来水工程开挖面、上方无来水堆积体和上方有来水工程堆积体4类(按扰动方式、坡度、坡长、地表覆盖度、土壤类型和质地、气候参数等细化),其对应的计算公式如下所示:
①植被破坏型一般扰动地表
Myz=RKLySyBETA
式中:Myz——土壤流失量(t);
R——降雨侵蚀力因子, MJ?mm/(hm2?h),查《生产建设项目土壤流失量测算导则》(SL773-2018)附录C可知,降雨侵蚀力因子R采用郫都区值,R为5083.40MJ?mm/(hm2?h);
K——土壤可蚀性因子,t?hm2?h(hm2?MJ?mm),查《生产建设项目土壤流失量测算导则》(SL773-2018)附录C可知,土壤可蚀性因子K采用郫都区值,K为0.0071t?hm2?h(hm2?MJ?mm);
Ly——坡长因子,无量纲;
Sy——坡度因子,无量纲;
B——植被因子,无量纲,可参考《生产建设项目土壤流失量测算导则》(SL773-2018)中表4、表5取值;
E——工程措施因子,无量纲,可参考《生产建设项目土壤流失量测算导则》(SL773-2018)中表6取值,若没有水土保持工程措施时,应取1。
T——耕作措施因子,无量纲,可参考《生产建设项目土壤流失量测算导则》(SL773-2018)中表7、表8取值,若非农地,取1。
A——计算单元的水平投影面积,hm2。
②上方有来水工程开挖面
Mky=FkyGkyLkySkyA+Mkw
式中:Mky——土壤流失量(t);
Fky——上方有来水工程开挖面径流冲蚀力因子,MJ /(hm2);
Gky——上方有来水工程开挖面土质因子,t?hm2?(hm2?MJ);
Lky——上方有来水工程开挖面坡长因子,无量纲;
Sky——上方有来水工程开挖面坡度因子,无量纲;
Mkw——上方无来水工程开挖面土壤流失量(t)。
其中:Mkw=RGkwLkwSkwA
式中:Gkw——上方无来水工程开挖面土质因子,t?hm2?(hm2?MJ);
Lkw——上方无来水工程开挖面坡长因子,无量纲;
Skw——上方无来水工程开挖面坡度因子,无量纲。
③上方无来水工程堆积体
Mdw=XRGdwLdwSdwA
式中:Mdw——土壤流失量(t);
X——工程堆积体形态因子,无量纲;
R——降雨侵蚀力因子,MJ?mm /(hm2?h);
Gdw——上方无来水工程堆积体土石质因子,t?hm2?h(hm2?MJ?mm);
Ldw——上方无来水工程堆积体坡长因子,无量纲;
Sdw——上方无来水工程堆积体坡度因子,无量纲;
④上方有来水工程堆积体
Mdy=FdyGdyLdySdyA+Mdy
式中:Mdy——土壤流失量(t);
Fdy——上方有来水工程堆积体径流冲蚀力因子,MJ /(hm2);
Gdy——上方有来水工程堆积体土质因子,t?hm2?(hm2?MJ);
Ldy——上方有来水工程堆积体坡长因子,无量纲;
Sdy——上方有来水工程堆积体坡度因子,无量纲;
Mdw——上方无来水工程堆积体土壤流失量(t)
其中:Mdw=RGdwLdwSdwA
式中:Gkw——上方无来水工程堆积体土质因子,t?hm2?(hm2?MJ);
Lkw——上方无来水工程堆积体坡长因子,无量纲;
Skw——上方无来水工程堆积体坡度因子,无量纲。
(2)扰动后各单元土壤侵蚀模数
根据主体设计资料结合现场调查分析,确定本项目可分为植被破坏型一般扰动地表、上方有来水工程开挖面、上方无来水工程堆积体和上方有来水工程堆积体4类扰动,根据扰动后的土壤流失量测算方法(按扰动方式、坡度、坡长、地表覆盖度、土壤类型和质地、气候参数等细化),计算得出本项目扰动后各单元侵蚀模数如下表所示:
扰动后各分区的土壤侵蚀模数取值根据施工过程中水土流失规律,结合本项目施工建设扰动地表的方式和特点,并参考扰动方式类似的项目,确定本项目施工扰动后的土壤侵蚀模数。本工程情况见表 4.3-2。
表 4.32工程情况表
项目 | 本项目 |
地形地貌 | 浅丘地貌 |
土壤 | 以黄壤土为主 |
气象特征 | 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 |
水土流失 工程区以水力侵蚀为主 | 土壤侵蚀以微度侵蚀为主 |
工程进度 | 在建 |
允许土壤侵蚀模数 | 500t/km2·a |
扰动破坏特点 | 沟槽土石方开挖 |
本项目现阶段正处于建设期,因此施工期土壤侵蚀模数采取调查、同类型项目对比确定各调查单元扰动后土壤侵蚀模数确定,施工期间实施的具有水土保持功能的工程包括排水措施、硬化工程、植物措施、临时遮盖措施等,这些措施在减少土壤侵蚀、保持水土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经调查,工程开工以来产生的土壤流失量如下表所示。
根据施工单位反馈,本项目施工期间未发生重大水土流失危害事件或隐患,土石方无乱堆乱弃现象。建设单位结合其他类似项目水土保持工程开展经验布设的相关措施起到了一定的水土保持功能,但未能对项目区水土流失状况进行有效防治,在下阶段水土保持工程开展过程中应加强相关措施布设。
根据主体设计资料结合现场调查分析,确定本项目可分为植被破坏型一般扰动地表、上方有来水工程开挖面、上方无来水工程堆积体和上方有来水工程堆积体4类扰动,根据扰动后的土壤流失量测算方法(按扰动方式、坡度、坡长、地表覆盖度、土壤类型和质地、气候参数等细化),计算得出本项目各单元侵蚀模数如下:
表 4.33本工程扰动后土壤侵蚀模数调查表
调查单元 | 原地貌土壤平均侵蚀模数 (t/km2·a) | 扰动后土壤侵蚀模数(t/km2·a) | 侵蚀模数(t/km2?a) |
施工期(含施工准备期,已施工) | 施工期(2.0a) | ||
地下工程区 | 1389 | 2100 | 1400 |
建构筑物区 | 1389 | 2100 | 1400 |
道路硬化区 | 1389 | 2100 | 1400 |
4.3.4 调查结果
4.3.4.1 计算方法
针对调查单元划分情况,分施工期及自然恢复期进行水土流失量的计算。
土壤流失量:
式中:
W-土壤流失量,t;
△W-新增土壤流失量,t;
Fji-某时段某单元的预测面积,km2;
Mji-某时段某单元的土壤侵蚀模数,t/km2·a;
Mji-某时段某单元的新增土壤侵蚀模数,t/km2·a,只计正值,负值按0计;
Tji-某时段某单元的预测时间,a;
i-预测单元,i=1、2、3、……、n;
j-预测时段,j=1、2,指施工期和自然恢复期。
①各施工扰动区加速侵蚀面积Fji的确定
预测单元面积Fji即为各工程单元水土流失面积。
②预测时间Tji的确定
预测时间Tji即为各工程单元水土流失预测时段,分施工期和自然恢复期两个时段。
③扰动前后土壤侵蚀模数的确定
Mji表示某时段某单元的土壤侵蚀模数和某时段某单元的新增土壤侵蚀模数。土壤背景侵蚀量,通过对土地利用分析和遥感图像解译,结合土壤侵蚀强度分级标准,计算各工程区原地貌土壤侵蚀模数;扰动后的土壤侵蚀模数采用模型计算。
4.3.4.2 预测结果
根据预测时段、土壤侵蚀数、水土流失面积等,对工程施工准备期、施工期和自然恢复期水土流失量分别进行定量计算,水土流失预测结果详见下表。
表 4.34调查、预测期水土流失成果汇总表
调查/预测单元 | 调查/预测时段 | 土壤侵蚀背景值(t/km2·a) | 扰动后侵蚀模数(t/km2·a) | 侵蚀面积(hm2) | 侵蚀时间(a) | 背景流失量(t) | 调查/预测流失量(t) | 新增流失量(t) | 占新增流失总量比例(%) |
王公堰路工程区 | 施工期 | 1389 | 3500 | 0.63 | 0.2 | 1.75 | 4.41 | 2.66 | 37.79 |
交大B路工程区 | 1389 | 3500 | 0.49 | 0.2 | 1.36 | 3.43 | 2.07 | 29.39 | |
交大C路工程区 | 1389 | 3500 | 0.5 | 0.2 | 1.39 | 3.50 | 2.11 | 29.99 | |
小计 | 4.50 | 11.34 | 6.84 | 97.16 | |||||
王公堰路工程区 | 自然恢复期 | 1389 | 1500 | 0.03 | 2 | 0.83 | 0.90 | 0.07 | 0.95 |
交大B路工程区 | 1389 | 1500 | 0.03 | 2 | 0.83 | 0.90 | 0.07 | 0.95 | |
交大C路工程区 | 1389 | 1500 | 0.03 | 2 | 0.83 | 0.90 | 0.07 | 0.95 | |
小计 | 2.50 | 2.70 | 0.20 | 2.84 | |||||
合计 | 7.00 | 14.04 | 7.04 | 100.00 |
工程区在建设过程中可能产生的土壤流失总量约为14.04t,其中背景流失量为7.00t,新增水土流失量7.04t。施工期是项目建设过程中产生水土流失最为严重的时期,新增水土流失量6.84t,占新增流失总量的97.16%,应进行重点防治。
4.4 水土流失危害分析4.4.1 水土流失危害调查
经建设单位反馈和现场调查,本项目施工期实施的水土保持措施均按照主体设计施工。根据现场施工情况,本项目施工期间未发生重大水土流失事故,土石方无乱堆乱弃现象,弃渣按照规划堆放于路基两侧弃渣场内,现场不存在较大的水土流失遗留问题及水土流失纠纷,现阶段仅剩路基两侧部分绿化区域草皮尚未铺设,存在裸露区域,弃渣场防护措施尚未实施,存在水土流失,本方案补充临时防护措施后,将进一步控制工程区水土流失情况,项目区严格控制施工范围,大大的减少了工程建设多项目周边环境的影响。
4.4.2 水土流失危害预测
本项目工程扰动面积较小,影响范围较小,若对工程施工影响区域不采取有效的水土流失防治措施,在项目区降水及人为活动影响下,工程建设极易造成大面积表土面蚀、沟蚀等水土流失形式。工程建设对工程所在区域和工程本身将造成较大危害,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破坏土地资源,土地生产力下降
水土流失使生态环境不断遭到破坏,土壤表层的有机物质、各种营养元素和微量元素被冲走,土壤理化结构发生变化,肥力降低。据调查,水土流失地块与非水土流失地块相比,前者多施40.0%左右肥料而产量比后者低25.0%左右。
(2)影响农业生产,阻碍经济发展
水土流失使土层变薄,保水保肥及抗灾能力降低,农业条件十分脆弱,水旱灾害日趋频繁,粮食产量难以提高,群众生活条件艰苦,社会经济的发展受到严重制约。
(3)泥沙淤积农田,增大生产成本
由于水土流失使大量泥沙淤积在周边农田,造成农田被淤,耕地面积不断减少,不但造成粮食减产,而且清淤整地需花费大量人力物力,增大了生产成本。
(4)淤积水利工程,缩短其使用寿命
工程沿线涉及多条农灌渠,工程建设若防治不到位易造成渠道泥沙淤积严重,每年花很多的财力、劳力来清渠掏淤,对农业生产造成严重影响。
4.5 指导性意见根据上述分析的本工程水土流失重点防治区域和时段,确定相应的措施布局,在综合分析的基础上提出如下指导性意见:
(1)防护措施的布置
在明确水土流失防治责任范围的前提下,根据工程施工特点和水土流失调查结果,本方案将道路工程区作为水土流失防治的重点区域。道路工程区采取的水土保持措施可达到防治水土流失、美化环境和保障工程运行安全的目的。
工程建设产生水土流失的因素较多,场地挖填、平整等人为活动,在强降雨情况下极易诱发严重的水土流失,项目区土壤侵蚀类型以水力侵蚀为主,主体工程水土保持防护措施以拦挡工程、排水工程、植物措施相结合。
(2)施工进度的安排
根据调查结果,结合本项目实际施工情况,施工期为水土流失重点时段,对水土保持的各项措施(特别是工程及植物防护措施)同主体工程的施工进度相对应,各措施安排做到了先实施工程措施,后植物措施。施工也做到了“土石方综合利用”,土石方工程避开了雨季或雨天实施,这样减少了水土流失。
依据主体工程布局、施工扰动特点、建设时序、自然属性、水土流失影响进行分区。分区的划定遵循以下原则:
(1)分区内气象水文、地形地貌特征、土壤植被等生态特征具有相似性;
(2)分区与地方水土保持规划中水土流失防治分区的划分相协调和一致;
(3)分区内各工程建设时序以及工程建设新增水土流失特点相似。
根据工程特点布局,由于本项目组成较为简单,将本项目防治责任范围划分为王公堰路工程区、交大B路工程区、交大C路工程区等3个水土流失防治分区。
表 5.11水土流失防治分区划分表
行政区划 | 防治分区 | 面积(hm2) | 备注 | ||
永久占地 | 临时占地 | 合计 | |||
(略) 郫都区 | 王公堰路工程区 | 0.63 | 0.63 | 总长约342米、宽20米,包括路基工程、路面工程、景观打造工程及排水工程及配套附属工程 | |
交大B路工程区 | 0.49 | 0.49 | 总长约339米、宽16米,包括路基工程、路面工程、景观打造工程及排水工程及配套附属工程 | ||
交大C路工程区 | 0.50 | 0.50 | 总长约341米、宽16米,包括路基工程、路面工程、景观打造工程及排水工程及配套附属工程 | ||
合计 | 1.62 | 1.62 |
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是主体工程相应阶段的重要组成部分,方案设计内容是根据工程区自然环境条件,结合项目建设特点,有针对性的采取工程措施、植物措施和临时措施,预防和防治因工程建设和生产过程中诱发的新增水土流失,同时对工程征占地范围内的原有水土流失进行治理,达到控制水土流失、美化环境的目的。因此,在方案设计中应按照水土保持规程规范的要求和工程区生态环境建设的总体部署,布置各项水土保持防治措施,并遵循以下原则:
本方案在水土流失防治措施布局上,遵循以下原则:
(1)结合工程实际和项目区水土流失现状,因地制宜、因害设防、总体设计、全面布局、科学配置;
(2)减少对原地貌和植被的破坏面积,尽量把破坏面积控制到最小;
(3)项目建设过程中,注重生态环境保护,设置临时性防护措施,减少施工过程中造成的人为扰动;
(4)吸取当地水土保持成功经验,借鉴国内外先进技术;
(5)树立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理念,尊重自然规律,注重与周边景观相协调;
(6)结合主体工程施工进度,合理安排各项水土保持措施,避免窝工浪费,水保措施及时布设,减少扰动地表的裸露时间。
此外,在进行措施布设时,还要考虑如下规定:
(1)在进行措施布设时,应从全局观点来考虑;
(2)在分区布设防护措施时,既要注重各自分区的水土流失特点以及相应的防治措施、防治重点和要求,又要注重各防治分区的关联性、系统性和科学性;
(3)工程措施、植物措施、临时措施合理配置,统筹兼顾,形成综合防护体系;
(4)工程措施要尽量选用当地材料,做到技术上可靠、经济上合理;
(5)植物措施应在对立地条件分析的基础上,推荐多树种、多草种,供设计时进一步优化;
(6)防治水蚀的植物措施应有针对性。
表 5.21水土流失防治措施总体布局
项目分区 | 措施类型 | 水土保持措施 | 实施部位 | 备注 |
王公堰路工程区 | 工程措施 | 表土剥离 | 耕地、草地 | 主体设计,已实施 |
表土回覆 | 行道树 | 主体设计,已实施 | ||
土地整治 | 行道树 | 主体设计,已实施 | ||
透水铺装 | 人行道 | 主体设计,已实施 | ||
植物措施 | 行道树 | 人行道区域 | 主体设计,已实施 | |
临时措施 | 临时排水沟 | 路基两侧 | 主体设计,已实施 | |
临时沉砂池 | 临时排水沟出入口 | 主体设计,已实施 | ||
密目网遮盖 | 路基及人行道裸露区域 | 主体设计,已实施 | ||
交大B路工程区 | 工程措施 | 表土剥离 | 耕地、草地 | 主体设计,已实施 |
表土回覆 | 行道树 | 主体设计,已实施 | ||
土地整治 | 行道树 | 主体设计,已实施 | ||
透水铺装 | 人行道 | 主体设计,已实施 | ||
植物措施 | 行道树 | 人行道区域 | 主体设计,已实施 | |
临时措施 | 临时排水沟 | 路基两侧 | 主体设计,已实施 | |
临时沉砂池 | 临时排水沟出入口 | 主体设计,已实施 | ||
密目网遮盖 | 路基及人行道裸露区域 | 主体设计,已实施 | ||
交大C路工程区 | 工程措施 | 表土剥离 | 耕地、草地 | 主体设计,已实施 |
表土回覆 | 行道树 | 主体设计,已实施 | ||
土地整治 | 行道树 | 主体设计,已实施 | ||
透水铺装 | 人行道 | 主体设计,已实施 | ||
植物措施 | 行道树 | 人行道区域 | 主体设计,已实施 | |
临时措施 | 临时排水沟 | 路基两侧 | 主体设计,已实施 | |
临时沉砂池 | 临时排水沟出入口 | 主体设计,已实施 | ||
密目网遮盖 | 路基及人行道裸露区域 | 主体设计,已实施 |
图 5.21水土流失防治措施体系框图
5.3 分区措施布设5.3.1 水土流失防治措施总体布设原则
1、结合工程实际和项目区水土流失现状,因地制宜、因害设防、防治结合、全面布局、科学配置。
2、应控制和减少对原地貌、地表植被、水系的扰动和损毁,保护原地表植被、表土层,减少占用水、土资源,提高利用效率。
3、开挖、排弃、堆垫的场地必须采取拦挡、护坡、排水及土地整治等措施。
4、弃土(石、渣)应综合利用,不能利用的应集中堆放在专门的存放地,并按“先拦后弃”的原则采取拦挡措施,不得在饮用水源保护区、建成水库、河道及灌渠管理范围内布设弃土(石、渣)场。
5、施工迹地应及时进行土地平整压实,采取水土保持措施,恢复其利用功能。
6、项目建设过程中应注重生态环境保护,设置临时性防护措施,减少施工过程中造成的人为干扰及产生的弃土、石、渣。
7、注重吸收当地水土保持的成功经验,借鉴国内外先进技术。
8、工程措施、临时措施合理配置,统筹兼顾,形成综合防护体系。
9、工程措施要尽量选用当地材料,做到技术上可靠、经济上合理。
10、防治措施布设要与主体工程密切配合,相互协调,形成整体。
5.3.2 措施布设原则
5.3.2.1 工程措施布设原则
1、设计原则
所采取的水土保持工程措施与工程建设协调一致,相关工程要兼顾主体建设和水土保持两方面的需要。使新增措施与主体设计已有工程有机结合,合理防治工程建设中的水土流失,并节约投资。
2、相关工程采用标准
根据《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技术标准(GB50433-2018)》,并参照《防洪标准》(GB50201-2014)、《水利水电工程等级划分及洪水标准》(SL252-2017)、《水土保持工程设计规范》(GB51018-2014)等相关规范确定水土保持工程等级及设计标准。
截排水沟排水设计标准采用10年短历时设计暴雨。
土地整治覆土厚度根据《水土保持工程设计规范》(GB51018-2014)标准:植草覆土厚度0.2~0.3m,灌木(丛)覆土厚度0.5~0.8m,乔木穴植覆土厚度0.8~1.3m,耕地覆土厚度0.4~0.6m。
5.3.2.2 植被恢复与建设工程设计原则
1、设计原则
因地制宜、因害设防;适地适树适草、采用乡土树草种;防护功能多样性与景观协调。设计过程中需考虑防治区的治理与生态环境治理和周边景观协调一致,坡面、坡度等满足植被恢复基本条件。
2、相关工程采用标准
根据《水土保持工程设计规范》(GB51018-2014)规定,植被恢复级别采用2级。
3、立地条件类型与树草种选择
根据对当地适生物种的调查,为满足防治水土流失、恢复项目区绿化和美化环境要求,本着“安全、舒适、美观、生态”原则,根据项目区立地条件和沿线气候特点,选择适生能力强、生长速度快、栽培和养护容易的优良树草种,对沿线采用乔、灌、草、藤本植物为一体的防护措施,对边坡进行综合处置。
5.3.2.3 临时防护工程设计原则
1、设计原则
本方案根据项目建设特点及施工工艺和组织特性,进行施工期间临时防护措施布设,主要有临时拦挡、临时苫盖、临时排水、临时沉沙等,在暴雨期间需进行临时应急措施安排。同时在施工过程中加强砂、土、石等建筑材料的挡护、覆盖,减少施工过程中造成人为水土流失,以确保临时性防治措施与主体防治措施的衔接,达到控制新增水土流失的目的。
2、相关工程采用标准
临时排水沟、临时沉沙池等临时防护工程,按照《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技术标准》(GB50433-2018)和《水土保持工程设计规范》(GB51018-2014)要求进行设计,排水设计标准采用5年一遇10min短历时设计暴雨。
本方案根据项目建设特点及施工工艺和组织特性,进行施工期间临时防护措施布设,主要有临时拦挡、临时苫盖、临时排水、临时沉沙等,在暴雨期间需进行临时应急措施安排。同时在施工过程中加强砂、土、石等建筑材料和清场、清基废料的挡护、覆盖,减少施工过程中造成人为水土流失,以确保临时性防治措施与主体防治措施的衔接,达到控制新增水土流失的目的。
5.3.3 王公堰路工程区
一、主体设计的水土保持措施
1、工程措施
(1)表土剥离
通过查阅施工资料,项目施工前期对道路占地区内有剥离条件的表土进行了剥离,共剥离表土0.03万m3。
(2)表土回覆、土地综合整治
通过查阅施工资料,项目在绿化措施实施前对绿化区域进行了表土回覆,共回覆表土0.03万m3,覆土前进行了土地整治,提高植物措施的成活率与保存率,共计土地整治0.11hm2。
(3)透水铺装
主体设计人行道部分区域采用透水铺装,共计透水铺装2210.32m2,透水形式硬化,有利于雨水下渗。
二、植物措施
(1)行道树绿化
根据现场勘查,主体设计在人行道路通过栽植行道树进行绿化,每隔五米设置行道树,行道树树池规格为1mx1m,主要树种有银杏、栾树、羊蹄*、桢楠,共计栽植行道树120株,总绿化面积0.03hm2。
三、临时措施
(1)临时遮盖
通过查阅施工期间的资料,施工单位在施工过程中对裸露地面采用密目网进行遮盖,共布设密目网2000m2。
(2)临时排水沟、沉沙池
通过查阅施工期间的资料,施工过程中在道路路基两侧布设土质排水沟,临时排水沟尺寸为30x30cm,采用素土夯实,并在排水沟出口处设置临时沉沙池,沉砂池采用土质沉砂池,底部铺设土工布,经统计施工过程中共计修筑临时排水沟630m,修筑临时沉沙池2座。
表 5.31王公堰路工程区水土保持措施及工程量表
防治分区 | 措施类型 | 水土保持措施 | 实施部位 | 单位 | 数量 | 投资属性 |
王公堰路工程区 | 工程措施 | 表土剥离 | 耕地、草地 | 万m3 | 0.03 | 主体设计,已实施 |
表土回覆 | 道路两侧行道树 | 万m3 | 0.03 | 主体设计,已实施 | ||
土地整治 | 道路两侧行道树 | hm2 | 0.11 | 主体设计,已实施 | ||
透水铺装 | 人行道 | hm2 | 2210.32 | 主体设计,已实施 | ||
植物措施 | 行道树 | 人行道区域 | 株 | 120 | 主体设计,已实施 | |
临时措施 | 临时排水沟 | 路基两侧 | m | 630 | 主体设计,已实施 | |
临时沉砂池 | 临时排水沟出入口 | 座 | 2 | 主体设计,已实施 | ||
密目网遮盖 | 路基及边坡裸露求爱 | m2 | 2000 | 主体设计,已实施 |
5.3.4 交大B路工程区
一、主体设计的水土保持措施
1、工程措施
(1)表土剥离
通过查阅施工资料,项目施工前期对道路占地区内有剥离条件的表土进行了剥离,共剥离表土0.03万m3。
(2)表土回覆、土地综合整治
通过查阅施工资料,项目在绿化措施实施前对绿化区域进行了表土回覆,共回覆表土0.03万m3,覆土前进行了土地整治,提高植物措施的成活率与保存率,共计土地整治0.10hm2。
(3)透水铺装
主体设计人行道部分区域采用透水铺装,共计透水铺装2186.59m2,透水形式硬化,有利于雨水下渗。
2、植物措施
(1)行道树绿化
根据现场勘查,主体设计在人行道路通过栽植行道树进行绿化,每隔五米设置行道树,行道树树池规格为1mx1m,主要树种有银杏、栾树、羊蹄*、桢楠,共计栽植行道树110株,总绿化面积0.03hm2。
3、临时措施
(1)临时遮盖
通过查阅施工期间的资料,施工单位在施工过程中对裸露地面采用密目网进行遮盖,共布设密目网2000m2。
(2)临时排水沟、沉沙池
通过查阅施工期间的资料,施工过程中在道路路基两侧布设土质排水沟,临时排水沟尺寸为30x30cm,采用素土夯实,并在排水沟出口处设置临时沉沙池,沉砂池采用土质沉砂池,底部铺设土工布,经统计施工过程中共计修筑临时排水沟620m,修筑临时沉沙池2座。
表 5.325.3.4 交大B路工程区水土保持措施及工程量表
防治分区 | 措施类型 | 水土保持措施 | 实施部位 | 单位 | 数量 | 投资属性 |
交大B路工程区 | 工程措施 | 表土剥离 | 耕地、草地 | 万m3 | 0.03 | 主体设计,已实施 |
表土回覆 | 道路两侧行道树 | 万m3 | 0.03 | 主体设计,已实施 | ||
土地整治 | 道路两侧行道树 | hm2 | 0.10 | 主体设计,已实施 | ||
透水铺装 | 人行道 | hm2 | 2186.59 | 主体设计,已实施 | ||
植物措施 | 行道树 | 人行道区域 | 株 | 120 | 主体设计,已实施 | |
临时措施 | 临时排水沟 | 路基两侧 | m | 620 | 主体设计,已实施 | |
临时沉砂池 | 临时排水沟出入口 | 座 | 2 | 主体设计,已实施 | ||
密目网遮盖 | 路基及边坡裸露求爱 | m2 | 2000 | 主体设计,已实施 |
5.3.5 交大C路工程区
一、主体设计的水土保持措施
1、工程措施
(1)表土剥离
通过查阅施工资料,项目施工前期对道路占地区内有剥离条件的表土进行了剥离,共剥离表土0.03万m3。
(2)表土回覆、土地综合整治
通过查阅施工资料,项目在绿化措施实施前对绿化区域进行了表土回覆,共回覆表土0.03万m3,覆土前进行了土地整治,提高植物措施的成活率与保存率,共计土地整治0.10hm2。
(3)透水铺装
主体设计人行道部分区域采用透水铺装,共计透水铺装2149.77m2,透水形式硬化,有利于雨水下渗。
2、植物措施
(1)行道树绿化
根据现场勘查,主体设计在人行道路通过栽植行道树进行绿化,每隔五米设置行道树,行道树树池规格为1mx1m,主要树种有银杏、栾树、羊蹄*、桢楠,共计栽植行道树102株。
3、临时措施
(1)临时遮盖
通过查阅施工期间的资料,施工单位在施工过程中对裸露地面采用密目网进行遮盖,共布设密目网2000m2。
(2)临时排水沟、沉沙池
通过查阅施工期间的资料,施工过程中在道路路基两侧布设土质排水沟,临时排水沟尺寸为30x30cm,采用素土夯实,并在排水沟出口处设置临时沉沙池,沉砂池采用土质沉砂池,底部铺设土工布,经统计施工过程中共计修筑临时排水沟610m,修筑临时沉沙池2座。
表 5.33交大C路工程区水土保持措施及工程量表
防治分区 | 措施类型 | 水土保持措施 | 实施部位 | 单位 | 数量 | 投资属性 |
交大C路工程区 | 工程措施 | 表土剥离 | 耕地、草地 | 万m3 | 0.03 | 主体设计,已实施 |
表土回覆 | 道路两侧行道树 | 万m3 | 0.03 | 主体设计,已实施 | ||
土地整治 | 道路两侧行道树 | hm2 | 0.10 | 主体设计,已实施 | ||
透水铺装 | 人行道 | hm2 | 2149.77 | 主体设计,已实施 | ||
植物措施 | 行道树 | 人行道区域 | 株 | 102 | 主体设计,已实施 | |
临时措施 | 临时排水沟 | 路基两侧 | m | 610 | 主体设计,已实施 | |
临时沉砂池 | 临时排水沟出入口 | 座 | 2 | 主体设计,已实施 | ||
密目网遮盖 | 路基及边坡裸露求爱 | m2 | 2000 | 主体设计,已实施 |
5.3.6 防治措施工程量汇总
水土保持措施作为主体工程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主体工程已在设计考虑对主体工程永久占地区采取排水及绿化等水土保持措施,本方案经分析,补充和完善施工期间的遮盖措施,按照分区防治的原则,对各区分别采取以工程措施、植物措施和临时措施相结合的综合防治措施。详见下表。
表 5.34水土保持工程量汇总表
防治分区 | 措施类型 | 水土保持措施 | 实施部位 | 单位 | 数量 | 投资属性 |
王公堰路工程区 | 工程措施 | 表土剥离 | 耕地、草地地 | 万m3 | 0.03 | 主体设计,已实施 |
表土回覆 | 道路两侧行道树 | 万m3 | 0.03 | 主体设计,已实施 | ||
土地整治 | 道路两侧行道树 | hm2 | 0.11 | 主体设计,已实施 | ||
透水铺装 | 人行道 | hm2 | 2210.32 | 主体设计,已实施 | ||
植物措施 | 行道树 | 人行道区域 | 株 | 120 | 主体设计,已实施 | |
临时措施 | 临时排水沟 | 路基两侧 | m | 630 | 主体设计,已实施 | |
临时沉砂池 | 临时排水沟出入口 | 座 | 2 | 主体设计,已实施 | ||
密目网遮盖 | 路基及边坡裸露求爱 | m2 | 2000 | 主体设计,已实施 | ||
交大B路工程区 | 工程措施 | 表土剥离 | 耕地、草地地 | 万m3 | 0.03 | 主体设计,已实施 |
表土回覆 | 道路两侧行道树 | 万m3 | 0.03 | 主体设计,已实施 | ||
土地整治 | 道路两侧行道树 | hm2 | 0.10 | 主体设计,已实施 | ||
透水铺装 | 人行道 | hm2 | 2186.59 | 主体设计,已实施 | ||
植物措施 | 行道树 | 人行道区域 | 株 | 110 | 主体设计,已实施 | |
临时措施 | 临时排水沟 | 路基两侧 | m | 620 | 主体设计,已实施 | |
临时沉砂池 | 临时排水沟出入口 | 座 | 2 | 主体设计,已实施 | ||
密目网遮盖 | 路基及边坡裸露求爱 | m2 | 2000 | 主体设计,已实施 | ||
交大C路工程区 | 工程措施 | 表土剥离 | 耕地、草地地 | 万m3 | 0.03 | 主体设计,已实施 |
表土回覆 | 道路两侧行道树 | 万m3 | 0.03 | 主体设计,已实施 | ||
土地整治 | 道路两侧行道树 | hm2 | 0.10 | 主体设计,已实施 | ||
透水铺装 | 人行道 | hm2 | 2149.77 | 主体设计,已实施 | ||
植物措施 | 行道树 | 人行道区域 | 株 | 102 | 主体设计,已实施 | |
临时措施 | 临时排水沟 | 路基两侧 | m | 610 | 主体设计,已实施 | |
临时沉砂池 | 临时排水沟出入口 | 座 | 2 | 主体设计,已实施 | ||
密目网遮盖 | 路基及边坡裸露求爱 | m2 | 2000 | 主体设计,已实施 |
5.4.1 施工组织设计
(一)交通条件
水土保持工程基本位于施工区内,现状交通条件与主体工程相同,利用周围公路、场内道路进行交通运输,能满足水保工程施工要求。
(二)施工辅助设施
水土保持工程作为本项目的一部分,施工场地布置与本项目布置一致。
由于水土保持措施布置在整个工程区内,其工程措施量相对本项目而言较小,可依据和利用现有施工条件,工程措施和植物措施由专业队*分标段完成。
(三)施工材料
施工用电、水泥、汽油及柴油的供应与主体工程施工一致,水土保持工程所需的建筑材料、防雨布、编织袋等主要材料与主体工程材料一道同时采购。
植物措施的苗木和灌草种可在工程所在地购买;植物措施整地覆土可利用前期剥离堆放的表土。
可见,本水保方案措施的施工条件满足工程要求。
(四)施工方法
(1)土地整治
土地整治首先要清理废弃材料等,然后对场地进行土石回填,覆表土,翻耕再施肥料提升土地生产力等土地整治。
(2)排水沟、沉沙池开挖
由于开挖量不大,可采用人工开挖,胶轮车运输的方式施工。
(3)临时遮盖
临时遮盖:人工覆盖、搭接、压实,施工后期由人工进行拆除;
(4)植物措施施工
植物种植要注重种植植物品种的生理特性。对所采用的各种植物认真的解读其在特殊时段内的生理现象,针对其特性找出相应的适合生长环境空间和其它特定的因素以及方法,确保在某种程度上缩小与原自然生长空间的环境差异,能正常的移动不影响其生长发育过程和时间。
(四)施工布置
施工布置应因地制宜,建设材料应分类存放在施工场地区,并注意有关材料防潮、防湿;施工布置应避免各单项工程间的施工干扰。
(五)施工管理
(1)工程施工过程中要合理调配土方,优化施工时序,防止挖方过多堆积。在建设用土、石、沙等堆放场地应设置明显标志集中管理,严禁随意倾倒。
(2)施工建设期应避开大风和暴雨天气,做好临时防护措施。
(3)工程施工要严格按照方案设计程序挖土、堆放、填土,坚决杜绝随意弃土石和不按程序施工。
5.4.2 水土保持实施进度安排
主体工程与水土保持工程实施进度表见下表5.4-1,表中水土保持措施施工期和施工进度结合主体工程施工期和施工进度进行调整。
表5.4-1 主体工程与水土保持工程实施进度表
项目 | 2022年 | 2023年 | |||||||||
8 | 9 | 10 | 11 | 12 | 1 | 2 | 3 | 4 | 5 | 6 | |
一、主体工程: | |||||||||||
施工准备 | |||||||||||
路基工程 | |||||||||||
路面工程 | |||||||||||
附属配套工程 | |||||||||||
环境保护及绿化 | |||||||||||
二、水保工程: | |||||||||||
1、王公堰路工程区 | |||||||||||
表土剥离 | |||||||||||
覆土整地 | |||||||||||
透水铺装 | |||||||||||
行道树 | |||||||||||
临时排水沟、沉砂池 | |||||||||||
密目网遮盖 | |||||||||||
2、交大B路工程区 | |||||||||||
表土剥离 | |||||||||||
覆土整地 | |||||||||||
透水铺装 | |||||||||||
行道树 | |||||||||||
临时排水沟、沉砂池 | |||||||||||
密目网遮盖 | |||||||||||
3、交大C路工程区 | |||||||||||
表土剥离 | |||||||||||
覆土整地 | |||||||||||
透水铺装 | |||||||||||
行道树 | |||||||||||
临时排水沟、沉砂池 | |||||||||||
密目网遮盖 |
注:“ ”为主体施工进度,“ ”为主体设计的水保措施施工进度。
本项目占地面积为1.62hm2,土石方挖填方总量0.96万m3,根据《水利部关于进一步深化“放管服”改革全面加强水土保持监督的意见》(水保[2019]160号)的规定;建设单位可自行开展监测工作,预防水土流失事件的发生。
7.1.1 编制原则及依据
7.1.1.1 编制原则
(1)根据《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技术标准》(GB50433-2018)的有关规定;
(2)材料价格与主体工程一致;
(3)植物措施单价依据当地水土保持植树造林价格确定;
(4)本项目已完工,主体设计和已实施措施单价采用主体单价。
7.1.1.2 编制依据
本工程水土保持方案费用估算主要编制依据包括:
(1)水利部水总[2003]67号文颁发《水土保持工程概(估)算定额》;
(2)《 (略) 水利厅关于发布< (略) 水利水电工程概(估)算编制规定>的通知》(川水发[2015]9号);
(3)《 (略) 发展和改革 (略) 财政厅关于制定水土保持补偿费收费标准的通知》(川发改价格[2017]347号);
(4)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调整增值税税率的通知》(财政[2018]32号);
(5)水利部办公厅关于调整水利工程计价依据增值税计算标准的通知(办财务函〔2019〕448号);
(6) (略) 水利厅关于印发《增值税税率调整后< (略) 水利水电工程设计概( 估) 算编制规定>相应调整办法》的通知(川水函〔2018〕610号)。
7.1.2 编制说明与估算成果
7.1.2.1 估算说明
7.1.2.2 基础单价
(1)人工预算单价
由基本工资、辅助工资和工资附加费组成。考虑到工程实际情况,本工程人工预算单价与主体工程保持一致,为130元/工日,即16.25元/工时。
(2)主要材料预算价格
本方案材料价格由材料原价、包装费、材料运杂费、材料运输保险费及采购保管费组成,参照主体工程同种材料计算单价。
对于水土保持植物措施所需苗木、草籽的单价,以现 (略) 实际价格为准。主要材料预算价格见下表。
表7.1-1水土保持工程基础材料预算单价表(不含税)单位:元
序号 | 名称 | 规格 | 单位 | 价格(不含税) | 备注 |
1 | 碎石 | 5~40mm | m3 | 125 | 主体预算价格 |
2 | 卵石 | 5~40mm | m3 | 120 | 主体预算价格 |
3 | 细沙 | 160 | 主体预算价格 | ||
4 | 中砂 | m3 | 160 | 主体预算价格 | |
5 | 普通水泥 | 32.5R 袋装 | t | 440 | 主体预算价格 |
6 | 普通商品砼 | C15砾石最大粒径40mm | m3 | 480 | 主体预算价格 |
7 | 普通商品砼 | C20砾石最大粒径40mm | m3 | 490 | 主体预算价格 |
8 | 普通商品砼 | C30砾石最大粒径40mm | m3 | 500 | 主体预算价格 |
9 | 汽油 | #92 | L | 5.56 | 主体预算价格 |
10 | 柴油 | #0 | L | 5.21 | 主体预算价格 |
11 | 风 | m3 | 0.12 | 主体预算价格 | |
12 | 水 | m3 | 4.65 | 主体预算价格 | |
13 | 电 | kW·h | 1.86 | 主体预算价格 | |
14 | 密目网 | m2 | 1.06 | 水保预算价格 |
备注:上表中预算价为除税后单价。
(3)施工机械台时费
施工机械台时费与主体工程一致,详见下表。
表 7.11施工机械台时预算单价表单位:元
名称及规格 | 台时费 | 其 中 | ||||
折旧费 | 修理及替 | 安拆费 | 人工费 | 动力燃料费 | ||
换设备费 | ||||||
砂浆搅拌机 0.4m3 | 23.12 | 0.72 | 2.07 | 0.2 | 13.33 | 6.8 |
拖拉机 轮式 37kW | 34.45 | 2.64 | 3.32 | 0.16 | 13.33 | 15 |
风镐(铲) 手持式 | 10.89 | 0.42 | 1.53 | 8.94 | ||
混凝土搅拌机 0.25m3 | 21.6 | 1.13 | 2.05 | 0.45 | 13.33 | 4.64 |
胶轮车 | 0.81 | 0.23 | 0.58 |
7.1.2.3 措施单价
本方案编制深度为施工阶段,工程措施和植物措施单价由直接工程费、间接费、企业利润、税金构成。
(1)直接工程费
①直接费
人工费=定额劳动量(工时)×人工预算单价(元/工时)
材料费=定额材料用量×材料预算单价
机械使用费=定额机械使用量(台时)×施工机械台时费
②其他直接费:直接费×其他直接费率
(2)间接费
间接费=直接工程费×间接费率
(3)企业利润
企业利润=(直接工程费+间接费)×企业利润率
(4)税金
税金=(直接工程费+间接费+企业利润)×税率
(6)工程单价
工程措施单价=直接工程费+间接费+企业利润+税金+扩大系数。
依据《水土保持工程概(估)算编制规定》(水总[2003]67号)及水利部调整水利工程计价依据增值税计算标准的通知(办财务函[2019]448号)规定确定本工程费率。
表 7.12工程措施及植物措施费率取值表
序号 | 项目名称 | 其他直接费 | 间接费 | 利润 | 税金 | 扩大系数 |
1 | 土石方工程 | 5.0 | 5.5 | 7 | 9 | 0 |
2 | 混凝土工程 | 2.3 | 4.3 | 7 | 9 | 0 |
3 | 基础处理工程 | 2.3 | 6.5 | 7 | 9 | 0 |
4 | 机械固沙工程 | 1 | 3 | 7 | 9 | 0 |
5 | 其他工程 | 2.3 | 4.4 | 7 | 9 | 0 |
6 | 植物措施工程 | 1 | 3.3 | 5 | 9 | 0 |
7.1.2.4 估算编制
(1)工程措施
按设计提供的各单项工程量乘以工程量系数,再乘以估算单价计算,合计各项目后为该单项工程的估算投资。
(2)植物措施
按设计提供的各单项工程量乘以工程量系数,再乘以估算单价计算,合计各项目后为该单项工程的估算投资。
(3)监测措施
土建设施及设备按设计工程量或设备清单乘以工程(设备)单价进行编制。
安装费按设备费的百分率计算。
建设期观测运行费,包括系统运行材料费、维护检修费和常规观测费。
(4)施工临时工程
按设计提供的各单项临时工程量乘以估算单价计算。
(5)独立费用
1)建设管理费:根据《水土保持工程概(估)算编制规定》,按一至第四部分之和的2%计取,与主体工程建设管理费合并使用。
2)工程建设监理费:参照《 (略) 水利水电工程设计概(估)算编制规定》附录二建设工程监理与相关服务收费参考计算标准,结合该工程实际计取。
3)科研勘察设计费:参照水土保持相关规定和《 (略) 水利水电工程设计概(估)算编制规定》,结合该工程实际情况计算。
4)水土保持设施竣工验收技术评估报告编制费:参照水土保持相关规定和《 (略) 水利水电工程设计概(估)算编制规定》,结合该工程实际情况计算。
(6)预备费
①基本预备费:按新增工程措施、植物措施、施工临时工程和独立费用五部分投资合计的10%计算。
②价差预备费:价差预备费暂不计列。
(7)水土保持补偿费
根据《 (略) 发展和改革 (略) 财政厅关于制定水土保持补偿费收费标准的通知》(川发改价格[2017]347号)相关规定,本工程水土保持补偿费按1.3元/m2计算,本工程总占地面积为1.62hm2,计算的水土保持补偿费为2.106万元。
表 7.13水土保持补偿费计算表
行政区 | 工程征占地面积(hm2) | 征收标准(元/m2) | 水土保持补偿费(万元) |
郫都区 | 1.62 | 1.30 | 2.106 |
7.1.3 投资估算成果
本工程水土保持估算总投资为149.67万元,其中主体工程设计中已计列的水土保持措施投资138.30万元,新增水土保持投资为11.38万元。水土保持总投资中,工程措施投资67.90万元,植物措施投资2.16万元,临时措施投资68.27万元,独立费用9.27万元(其中建设管理费2.77万元、水土保持监理费0万元、科研勘测设计费3.50万元、水土保持设施验收费3.00万元、水土保持监测费0万元),基本预备费0.00万元,水土保持补偿费2.106万元。
表 7.14水土保持工程投资估算总表(单位:万元)
序号 | 工程或费用名称 | 方案新增 | 主体已有 | 合计 | |||||
建安工程费 | 植物措施费 | 设备费 | 独立费用 | 小计 | |||||
栽(种)植费 | 苗木、草、种子费 | ||||||||
1 | 第一部分工程措施 | 0.00 | 67.90 | 67.90 | |||||
2 | 第二部分植物措施 | 0.00 | 2.16 | 2.16 | |||||
3 | 第三部分临时措施 | 0.00 | 68.24 | 68.24 | |||||
4 | 第四部分独立费用 | 9.27 | 9.27 | 7.88 | |||||
Ⅰ | 第一至四部分合计 | 9.27 | 9.27 | 138.30 | 147.57 | ||||
Ⅱ | 基本预备费 | 0 | 0 | 0 | |||||
Ⅲ | 水土保持补偿费 | 2.106 | 2.106 | ||||||
Ⅳ | 工程投资合计 | 11.38 | 138.30 | 149.68 |
表 7.15工程措施投资表(单位:万元)
序号 | 工程名称 | 单位 | 工程量 | 单价 | 投资 |
一 | 王公堰路工程区 | 22.92 | |||
1 | 表土剥离 | 万m3 | 0.03 | * | 0.45 |
2 | 表土回覆 | 万m3 | 0.03 | * | 0.34 |
3 | 土地整治 | hm2 | 0.11 | 2170 | 0.02 |
4 | 透水铺装 | m2 | 2210.32 | 100 | 22.10 |
二 | 交大B路工程区 | 22.68 | |||
1 | 表土剥离 | 万m3 | 0.03 | * | 0.45 |
2 | 表土回覆 | 万m3 | 0.03 | * | 0.34 |
3 | 土地整治 | hm2 | 0.1 | 2170 | 0.02 |
4 | 透水铺装 | m2 | 2186.59 | 100 | 21.87 |
三 | 交大C路工程区 | 22.31 | |||
2 | 表土剥离 | 万m3 | 0.03 | * | 0.45 |
3 | 表土回覆 | 万m3 | 0.03 | * | 0.34 |
4 | 土地整治 | hm2 | 0.1 | 2170 | 0.02 |
5 | 透水铺装 | m2 | 2149.77 | 100 | 21.50 |
合计 | 67.90 |
表 7.16植物措施投资表(单位:万元)
序号 | 工程名称 | 单位 | 工程量 | 单价(元) | 投资(万元) |
一 | 王公堰路工程区 | 0.78 | |||
1 | 行道树 | 株 | 120 | 65 | 0.78 |
二 | 交大B路工程区 | 0.72 | |||
3 | 行道树 | 株 | 110 | 65 | 0.72 |
三 | 交大C路工程区 | 0.66 | |||
1 | 行道树 | 株 | 102 | 65 | 0.66 |
合计 | 2.16 |
表 7.17临时措施投资表(单位:万元)
序号 | 工程名称 | 单位 | 工程量 | 单价(元) | 投资(万元) |
一 | 王公堰路工程区 | 23.10 | |||
1 | 临时排水沟 | m | 630 | 350 | 22.05 |
2 | 临时沉砂池 | 座 | 2 | 300 | 0.06 |
3 | 密目网遮盖 | m2 | 2000 | 4.94 | 0.99 |
二 | 交大B路工程区 | 22.75 | |||
1 | 临时排水沟 | m | 620 | 350 | 21.70 |
2 | 临时沉砂池 | 座 | 2 | 300 | 0.06 |
3 | 密目网遮盖 | m2 | 2000 | 4.94 | 0.99 |
三 | 交大C路工程区 | 22.40 | |||
1 | 临时排水沟 | m | 610 | 350 | 21.35 |
2 | 临时沉砂池 | 座 | 2 | 300 | 0.06 |
3 | 密目网遮盖 | m2 | 2000 | 4.94 | 0.99 |
合计 | 68.24 |
表 7.18独立费用计算表
序号 | 工程或费用名称 | 单位 | 数量 | 单价(元) | 合计(万元) |
一 | 建设管理费 | % | 2 | 2.77 | |
二 | 科研勘测设计费 | 3.50 | |||
1 | 方案编制费 | 3.50 | |||
三 | 工程建设监理费 | 0.00 | |||
四 | 水土保持设施验收报告编制费 | 3.00 | |||
合计 | 9.27 |
7.2.1 水土保持效益
水土流失防治效益分析主要是对照方案采取的水土流失防治措施,预测可能达到的防治效果。具体的量化指标为水土流失治理度、土壤流失控制比、渣土防护率、表土保护率、林草植被恢复率和林草覆盖率等6项控制性指标。根据方案设计的水土保持措施的数量,可明确水土保持方案实施后水土流失治理面积、林 草植被建设面积、渣土防护量、表土剥离及保护量,可列表给出各防治区工程措施面积、植物措施面积、永久建构筑物占地(包括建筑、道路广场面积和水面面积)、可绿化面积等,从而计算设计水平年六项防治指标的预期达到值。
水土流失防治目标六项指标具体如下:
1、水土流失治理度
水土流失治理度=(水土流失治理达标面积/水土流失总面积)×100%
2 、土壤流失控制比
土壤流失控制比=项目区容许土壤流失量/方案实施后土壤侵蚀强度
项目区容许土壤流失量 500t/km2a。
3 、渣土防护率
渣土防护率=(实际拦挡的永久弃渣和临时堆土/永久弃渣和临时堆土)×100%
4 、表土保护率
表土保护率=(保护表土数量/可剥离表土总量)×100%
5 、林草植被恢复率
林草植被恢复系数=(林草植被面积/可恢复林草植被面积)×100%
6 、林草覆盖率
林草覆盖率=(林草植被面积/项目建设区总面积)×100%。
本项目占地面积为1.62hm2 ,其中项目扰动土地面积为1.62hm2,经过水土保持措施治理后,治理水土流失达标面积1.62hm2,实现林草植被建设面积0.09hm2。
项目 (略) 属于西南紫色土区,容许土壤流失量为500t/km2a,通过采取各种水土保持措施治理后,项目区土壤侵蚀模数平均值预计可达到300t/km2a,可减少土壤流失量6.70t,施工过程中项目无永久弃土,项目场地临时堆土主要为前期剥离的表土。
表 7.21水土流失防治效果综合分析表
评估指标 | 目标 值 | 计算依据 | 单位 | 数量 | 设计达到值 | 达标 情况 |
水土流失治理度(%) | 97 | 水土流失治理达标面积 | hm2 | 1.62 | 99.99% | 达标 |
水土流失总面积 | hm2 | 1.60 | ||||
土壤流失控制比 | 1.0 | 侵蚀模数容许值 | t/(km2 ·a ) | 500 | 1.67 | 达标 |
侵蚀模数达到值 | t/(km2 ·a ) | 300 | ||||
渣土防护率(%) | 94 | 采取措施实际挡护的永久弃渣和临时堆土数量 | 万 m3 | 0.565 | 99.12% | |
永久弃渣和临时堆土总量 | 万 m3 | 0.57 | ||||
表土保护率(%) | 92 | 保护表土量 | 万 m3 | 0.085 | 94.44% | 达标 |
可剥离表土总量 | 万 m3 | 0.09 | ||||
林草植被恢复 率(%) | 97 | 绿化总面积 | hm2 | 0.09 | 99.99% | 达标 |
可绿化面积 | hm2 | 0.09 | ||||
林草覆盖率(%) | 5 | 绿化总面积 | hm2 | 0.09 | 5.56% | 达标 |
项目建设区总面积 | hm2 | 1.62 |
由上述各项计算可以看出,本工程可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62hm2,林草植被建设面积0.09hm2,通过水土保持措施治理后,可减少土壤流失量6.70t,经预测项目建设区内水土流失治理度为99.99%(目标值97%),土壤流失控制比达到1.67(目标值1.0),渣土防护率为999.12%(目标值94%),表土保护率94.44%(目标值92%),林草植被恢复率99.99%(目标值97%),林草覆盖率5.56%(目标值5%),各项指标均可达到目标值,各项措施具有良好的水土保持效果。
7.2.2 效益评价
(1)保土效益
各防治分区经主体工程已具有水保功能措施及新增水保措施的防护后,流失的土壤得到有效的控制。根据本方案的措施设计进行有效治理后,水土流失控制比为1.2,项目区水土流失将得到很好的治理,可达到方案目标的要求。
(2)生态效益
水土保持效益以减轻和控制水土流失为主。通过本方案的实施,使工程建设区的水土流失和弃渣得到有效治理,原有的土壤侵蚀也得到一定程度的控制,建设过程中的裸露地恢复植被后,能有效地固结土壤、涵养水分、稳定边坡、减少径流和侵蚀量,同时改善项目区周边的区域环境,具有显著的生态效益。
(3)社会效益
本方案实施后,形成了工程和植物措施相结合的综合防治体系,对建设过程中人为造成的水土流失能够有效地进行控制和治理,确保了工程运营安全以及工程直接影响区域内人民群众生命财产的安全,营运期1~2年后,施工期产生的水土流失影响将基本消除,并逐步发挥其综合环境效益。
(4)经济效益
通过实施水土保持方案,有效预防和治理可能造成的水土流失,控制、减少、避免项目建设可能给项目区造成的水土流失危害,减少崩塌等不良现象,保证项目区的安全运行,从而保证了该项目发挥最佳的投资效益。因此,实施本项目水土保持方案,不仅有持久的社会、生态效益,而且也可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
7.2.3 效益分析结论
通过效益分析可知,本项目水土保持措施带来的综合效益较明显,基础效益能够满足方案设定的目标值,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相协调,对于防治项目区水土流失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在项目实施的过程中,贯彻落实水保方案提出的临时防护措施、工程措施、植物措施是必要的和行之有效的。
8.1.1 管理机构
(1)建设单位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要求,成立水土保持管理机构,负责水土保持方案的补充编报工作。
(2)建立、健全各项档案,积累、分析整编资料,为水土保持工程验收提供相关资料。
8.1.2 管理措施
(1)建设单位应经常开展水土保持工作的检查,保障水土保持措施正常运行。
(2)建设单位应在水土保持方案批复过后及时积极开展水土保持设施自主验收工作。
(3)水土保持工程验收后,应负责项目后续管护与维修,运行管护维修费用从生产运行费中列支。
8.2 后续设计本工程已完工本方案为补报水土保持方案,水土保持方案经水行政主管部门批复后,建设单位应当按照批准的水土保持方案。根据《水土保持法》及相关文件规定,本方案经当地水行政主管部门批准后,若项目地点、规模发生重大变化,应补充或修改水土保持方案并报当地水行政主管部门批准。
8.3 水土保持监测本工程已完工,根据现场踏勘及回顾调查,建设单位在工程施工期间进行了有效的监管,施工期间未发生重大水土流失事件。
按照《水利部关于进一步深化“放管服”改革全面加强水土保持监管的意见》(水保[2019]160号)等规范要求,本项目可不用提供监测报告,建设单位可视项目水土流失防治需要自行开展必要的监测工作。
8.4 水土保持工程监理本工程已完工,根据现场踏勘及回顾调查,建设单位在工程施工期间进行了有效的监管,施工期间水土保持监理随主体监理工程一并完成,期间未发生重大水土流失事件。
8.5 水土保持施工本项目已完工,施工过程中坚持质量第一、安全第一的方针,把施工安全工作摆在了重要位置,行之有效的贯彻到了各个环节中去。
8.6 水土保持设施验收根据水土保持法及其实施条例的有关规定,水土保持工程验收合格后主体方可投入运行。建设单位应会同水土保持方案编制单位,依据批复的水土保持方案报告书、对水土保持设施完成情况进行检查、复核,准备相关技术资料,前往地方水行政主管部门备案。水土保持设施验收合格并交付使用后,建设单位应当加强水土保持设施的管理和维护,确保水土保持设施安全、有效运行。
在水土保持方案批复后,应当及时开展水土保持设施的验收工作。应严格执行水土保持设施验收标准和条件,确保人为水土流失得到有效防治,水土保持设施验收的内容、程序等按照《水利部关于加强事中事后监管规范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设施自主验收的通知》(水保[2017]365号) (略) 水利厅转发水利部关于加强事中事后监管规范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设施自主验收的通知(川水函[2018]887号)、水利部办公厅关于印发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技术文件编写和印制格式规定(试行)的通知(办水保[2018]135号)、《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管理办法》(2023年1月17日发布,2023年3月1日起施行,水利部令第53号发布)执行:
(一)组织第三方机构编制水土保持设施验收报告。依法编制水土保持方案报告书(表)的生产建设项目投产使用前,生产建设单位应当根据水土保持方案及其审批决定等,组织第三方机构(指具有独立承担民事责任能力且具有相应水土保持技术条件的企业法人、事业单位法人或其他组织)编制水土保持设施验收报告。
(二)明确验收结论。水土保持设施验收报告编制完成后,生产建设单位应当按照水土保持法律法规、标准规范、水土保持方案及其审批决定、水土保持后续设计等,组织水土保持设施验收工作,形成水土保持设施验收鉴定书,明确水土保持设施验收合格的结论。水土保持设施验收合格后,生产建设项目方可通过竣工验收和投产使用。
(三)公开验收情况。除按照国家规定需要保密的情形外,生产建设单位应当在水土保持设施验收合格后,通过其官方网站或者其他便于公众知悉的方式向社会公开水土保持设施验收鉴定书、水土保持设施验收报告和水土保持监测总结报告。对于公众反应的主要问题和意见,生产建设单位应当及时给予处理或者回应。
(四)报备验收材料。生产建设单位应在向社会公开水土保持设施验收材料后、生产建设项目投产使用前,向水土保持方案审批机关报备水土保持设施验收材料。报备材料包括水土保持设施验收鉴定书、水土保持设施验收报告和水土保持监测总结报告。生产建设单位、第三方机构和水土保持监测机构分别对水土保持设施验收鉴定书、水土保持设施验收报告和水土保持监测总结报告等材料的真实性负责。
水土保持设施验收合格并交付使用后,建设单位应当加强水土保持设施的管理和维护,确保水土保持设施安全、有效运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