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金日晟矿业有限责任公司选矿技改选铁选云母暨生态修复治理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征求意见稿已编制完成,根据《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办法》要求,我单位公开下列信息,征求与该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有关的意见。
一、环境影响报告书征求意见稿全文的网络链接及查阅纸质报告书的方式和途径
网络链接:环境影响报告书征求意见稿全文见网页下方附件1,直接下载获取。
查阅纸质报告书的方式和途径:环境影响报告书征求意见稿纸质版位于安徽省六安市霍邱县冯井镇周油坊安徽省金日晟矿业有限责任公司,公众可前往该地点查看。
二、征求意见的公众范围
本次环境影响评价征求公众意见的范围主要包括以下部分:
(1)直接受影响的人群,主要是项目实施地及其周围的居民;
(2)间接受影响的团体及代表,主要是项目实施地及其周围的相关部门的代表、非政府组织和企业的代表;
(3)对拟建工程比较关心的其他民众。
三、公众意见表的网络链接
公众意见表见下方附件2。
四、公众提出意见的方式和途径
公众可向建设单位通过邮箱、信函或当面等形式提交公众意见表。
邮寄或当面提交地址:环境影响报告书征求意见稿纸质版位于安徽省六安市霍邱县冯井镇周油坊安徽省金日晟矿业有限责任公司。
(1)建设单位名称:安徽省金日晟矿业有限责任公司;
联系人:李工;
联系方式:0564-7258896;
地址:安徽省六安市霍邱县冯井镇周油坊。
(2)编制单位名称:安徽皖欣环境科技有限公司;
联系人:黄工;
联系方式:0551-65568736;
邮箱:939736126@qq.com。
五、公众提出意见的起止时间
公示发布之日起十个工作日内。
公示单位:安徽省金日晟矿业有限责任公司
2021年7月20日
概述
1 项目由来
1.1 企业背景
安徽金日晟矿业有限责任公司位于安徽省六安市霍邱县冯井镇,公司成立于2008年6月9日,属于民营企业。企业是内蒙古众兴煤炭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下属内蒙古大中矿业股份有限公司的全资子公司,注册资金十亿元,主要从事铁矿开采、加工、销售;钢材、建材、水泥、五金、机电产品的销售。
安徽金日盛矿业有限责任公司和安徽金德信矿业有限责任公司均是内蒙古大中矿业股份有限公司投资设立的全资子公司,在2008年内蒙古大中矿业股份有限公司分别取得了安徽省霍邱县周油坊铁矿和重新集铁矿的探矿权;安徽金日盛矿业有限责任公司辖周油坊铁矿,安徽金德信矿业有限责任公司辖重新集铁矿;母公司内蒙古大中矿业股份有限公司为整合资源,少建一个尾矿库,响应国家环保政策要求,于2013年4月将安徽金德信矿业有限责任公司并入安徽金日盛矿业有限责任公司。后在2018年12月20日安徽金日盛矿业有限责任公司由于其他原因将名称变更为安徽金日晟矿业有限责任公司。因此,周油坊铁矿和重新集铁矿均隶属于安徽金日晟矿业有限责任公司。
周油坊铁矿全区获批矿石总资源储量(331+332+333)14070.96万t,矿石平均品位(TFe)31.03%。其中工业品位矿石量12492.68万t,边界品位矿石量1578.28万t。矿体产状巨大,矿床长约3800 m,宽约105 m~345 m,控制深(距地表)105 m~669 m,矿体倾角70°~75°。
重新集铁矿全矿获批的矿石总资源量(331+332+333)15083.43万t,矿石平均品位28.87%。探明(331类)资源量1567.51万t,(332类)资源量2425.95万t,(333类)氧化矿石资源量779.99万t,原生矿石资源量10309.98万t。
1.2 项目背景
(1)周油坊铁矿和重新集铁矿选矿厂矿石选别后铁品位含量仍较高,全铁品位为10%左右,含有部分可回收磁性铁和镜铁矿,同时云母含量8%左右,急需实施技术改造回收铁资源和云母资源,提高资源回收率,减少尾矿排放,保护环境。
(2)西山口矿区存在地质灾害隐患,环境破坏严重,急待治理恢复。
西山口矿区采石场位于霍邱县经济技术开发区环山村,105国道西侧,目前处于废弃状态,废弃采石坑分布集中,深度10-50m不等。根据金日晟公司提供的实测图,本项目范围内共有12个采石坑,采坑总面积为60.63hm2,采空区总容积为1223.52万m3。西山口矿区开发,基本改变了自然环境的原有面貌,植被资源破坏殆尽,季风季节,扬尘四起,暴雨季节,引发水土流失。同时极易诱发山体滑坡、崩塌等次生地质灾害。存在地质灾害隐患,严重影响着该地区的自然景观环境,急待治理恢复。
根据安徽省地质测绘技术院2015年3月提交的《105国道西侧霍邱县西山口矿区废弃矿山地质环境治理可行性研究和技术设计方案》,本次设计对西山口矿区采用回填治理,按经济、快速、无害及尾矿资源化的原则,结合西山口矿区回填治理,将选矿尾矿砂用于回填西山口废弃采石坑,既解决了西山口采石场留下的安全隐患和环境污染问题,也缓解了周边矿山发展的瓶颈。
(3)治理完成后,可增加有用土地资源72.12 hm2,社会、经济及生态效益巨大。
鉴于以上背景,安徽金日晟矿业有限责任公司拟实施选矿技改选铁选云母暨生态修复治理工程,本项目主要包括精矿、尾矿输送及回水管线工程、技改工业场地(选铁车间,选云母车间,脱水车间及辅助设施),尾矿回填、西山口矿区废弃矿坑治理。主要铺设管道39.5公里,新建建筑物面积15381.6平方米。拟用管道将周油坊、重新集铁矿矿浆输送至新建选铁车间、选云母车间进行选别,预计年产铁精粉5万吨、云母精矿10万吨;选别后尾砂185万吨/年作为填充物对经济开发区境内西山口矿区12个废弃矿坑进行回填治理,治理面积72.12公顷,废弃矿坑容积1223.52万立方米,回填尾砂总量1835.28万吨,完成采坑回填共需20年。
根据本项目备案表,项目建设内容涉及选铁选云母和矿山生态修复两大板块。根据《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分类管理名录2021年版》,其中选铁属于“六、黑色金属矿采选业 08”中的“铁矿采选 081”,具体为“全部(含新建或扩建的独立尾矿库;不含单独的矿石破碎、集运;不含矿区修复治理工程)”,其环评类别为报告书。选云母属于“八、非金属矿采选业 10”中的“;石棉及其他非金属矿采选 109”,具体为“全部(不含单独的矿石破碎、集运;不含矿区修复治理工程)”,其环评类别为报告书。矿山生态修复属于“六、黑色金属矿采选业 08”中的“铁矿采选 081”,具体为“矿区修复治理工程”,其环评类别为报告表。根据从严原则,本项目环评类别为报告书。
对照《安徽省生态环境厅关于发布《安徽省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审批权限的规定(2019年本)》的公告》中的附件《安徽省生态环境厅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审批目录(2019本)》,结合本项目备案表,项目建成后年产精铁矿5万吨,不符合“30万吨/年及以上铁矿开采项目”的要求且不涉及目录中其他项目类型,因此不属于安徽省生态环境厅审批,故审批机关为六安市生态环境局。综上,本项目环评类别为报告书,审批机关为六安市生态环境局。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等文件的规定,建设项目应当在开工建设前进行环境影响评价。为此,安徽金日晟矿业有限责任公司委托本单位编制“安徽金日晟矿业有限责任公司选矿技改选铁选云母暨生态修复治理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
2 建设项目特点
本项目为选铁选云母和矿山生态修复建设项目,具有以下特点:
(1)提高资源回收率,减少尾矿排放,保护环境
本项目利用周油坊铁矿和重新集铁矿选矿厂矿石选别后的矿石通过技术改造回收铁资源和云母资源,能够极大提高提高资源回收率,减少尾矿排放,保护环境。
(2)尾矿管道输送
周油坊铁矿和重新集铁矿选矿厂选别后的尾矿通过管道输送进入本次新建选矿厂,管道全部采用地埋式,尾矿输送过程全程封闭,能够避免尾矿输送过程中对周边居民的粉尘及噪声环境影响。
(3)矿山生态修复
按经济、快速、无害及尾矿资源化的原则,结合西山口矿区回填治理,将选矿尾矿砂用于回填西山口废弃采石坑,既解决了西山口采石场留下的安全隐患和环境污染问题,也缓解了周边矿山发展的瓶颈。治理完成后,可增加有用土地资源72.12 hm2,社会、经济及生态效益巨大。
3 环境影响评价的主要过程
安徽金日晟矿业有限责任公司于2021年6月委托本公司承担本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工作。
我公司接受委托后,立即成立项目组,组织项目组人员进行现场勘查和初步资料收集,并于2021年6月23日在霍邱县人民政府霍邱县开发区政务信息公开网上开展了第一次环境影响评价信息公示。
2021年7月10日至7月11日,建设单位委托安徽省分众分析测试技术有限公司对项目周边环境质量现状进行监测。
2021年7月20日在报告书主要内容基本完成后,建设单位在霍邱县人民政府霍邱县开发区政务信息公开网上开展了第二次环境影响评价信息公示,并公示了项目的环境影响报告书征求意见稿。
4 关注的主要环境问题
根据项目特点和产排污情况,结合厂址地区环境特点、工程特点,本次环境影响评价过程中关注的主要问题如下:
(1)施工物料及土方运输产生的交通噪声、施工机械噪声对周边敏感点声环境的影响,运营期采选噪声粉尘对周边敏感点的影响;
(2)管道铺设过程中临时占地引起的生态环境问题,管道铺设对沿途水环境保护目标、声环境保护目标的影响。道路运输扬尘、物料堆场、土方开挖扬尘对环境空气的影响;
(3)分析论证项目建设后环保措施的可靠性和可行性,预测项目建设对区域环境的影响程度。
5 环境影响报告书的主要结论安徽金日晟矿业有限责任公司选矿技改选铁选云母暨生态修复治理工程项目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工艺技术先进合理,生产过程达到了清洁生产国内先进水平,厂址位置符合当地发展规划和环保要求。在采取本评价报告所提出的各项环保措施后,可实现大气污染物的稳定达标排放。本项目生产水重复利用率99 %,达到铁矿采选行业清洁生产一级标准(HJ/T294-2006,清洁生产国内先进水平:生产水重复利用率≥95 %)。选矿尾矿砂全部用于回填西山口废弃采石坑尾矿,极大的解决了西山口采石场留下的安全隐患和环境污染问题,具有生态环境正效益。项目实施排放的各种污染物对周围的地表水、地下水、环境空气、土壤、声环境影响甚微,对当地环境质量基本能维持现状。
综上,评价认为项目在建设和生产运行过程中,在严格执行“三同时”制度、落实环评报告中提出的各项污染防治措施以及各级环保主管部门管理要求的前提下,从环境影响评价角度分析,本次项目建设是可行的。
在报告书编写过程中得到了六安市生态环境局、霍邱县生态环境分局等单位的大力支持及建设单位安徽金日晟矿业有限责任公司的协助,在此谨致谢意!
1 总论
1.1 编制依据
1.1.1 法律法规、部门规章
(1)《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2014年4月24日修订,2015年1月1日施行;
(2)《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2018年10月26日修订并施行;
(3)《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2017年6月27日修订,2018年1月1日施行;
(4)《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2018年12月29日修订并施行;
(5)《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2016年11月7日修订并施行;
(6)《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壤污染防治法》,2018年8月31日审议通过,2019年1月1日起施行;
(7)《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2018年12月29日修订并施行;
(8)《中华人民共和国清洁生产促进法》,2012年2月29日修订,2012年7月1日施行;
(9)《中华人民共和国循环经济促进法》,2018年10月26日修订并施行;
(10)《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2018年10月26日修订并施行;
(11)《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2019年8月26日修订并施行;
(12)《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2010年12月25日修订,2011年3月1日施行;
(13)《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2016年7月2日修订,2016年9月1日施行;
(14)《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9年本)》,2019年10月30日发布,2020年1月1日施行;
(15)《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2017年6月21日修订,2017年10月1日起施行;
(16)《建设项目环境保护分类管理名录》,2018年4月28日修订并施行;
(17)《国家危险废物名录》(2021年版),2021年1月1日施行;
(18)《关于进一步加强环境影响评价管理防范环境风险的通知》(环发[2012]77号文);
(19)《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国务院令第645号),2013年12月7日施行;
(20)《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办法》(生态环境部部令第4号),2019年1月1日起施行;
(21)《中华人民共和国矿产资源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2009]第18号修订,自2009年8月27日起施行;
(22)《国务院关于印发全国生态环境保护纲要的通知》(国发[2000]38号),2000年11月26日;
(23)《矿山生态环境保护与污染防治技术政策》(原国家环保总局、国土资源部、卫生部,环发[2005]第109号,2005年9月7日);
(24)《关于加强资源开发生态环境保护监管工作的意见》(环发[2004]24号,2004年2月12日);
(25)《关于加强矿山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通知》(国土资发[1999]36号,1999.02.04);
(26)《矿山地质环境保护规定》,2019年7月16日修订,2019年7月24日施行;
(27)《国务院关于印发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的通知》,国发[2013]37号,2013年9月10日;
(28)《国务院关于印发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的通知》,国发[2015]17号,2015年4月2日;
(29)《国务院关于印发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的通知》,国发[2016]31号,2016年5月28日;
(30)《关于印发<全国生态保护“十三五”规划纲要>的通知》(原环境保护部,环生态[2016]151号文),2016年10月27日;
(31)《关于落实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严格环境影响评价准入的通知》(原环境保护部办公厅,环办[2014]30号文),2014年3月25日;
(32)《关于积极发挥环境保护作用促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指导意见》(原环境保护部,环大气[2016]45号文),2016年4月14日;
(33)《环境保护部关于推进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的实施意见》(原环境保护部,环规财函[2017]172 号文),2017年8月9日;
(34)《国务院关于印发打赢蓝天保卫战三年行动计划的通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国务院国发[2018]22号),2018年6月27日;
(35)《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推进运输结构调整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 年)的通知》(国务院办公厅,国办发[2018]91号),2018年9月17日;
(36)《矿山生态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技术规范(试行)》(HJ651-2013),环境保护部,2013年7月23日;
(37)《长三角区域空气质量改善深化治理方案(2017-2020年)》;
(38)《长三角区域水污染防治协作实施方案(2018-2020年)》。
1.1.2 地方性法律法规、部门规章
(1)《安徽省环境保护条例》(安徽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告第六十六号),2018年1月1日起实施;
(2)《安徽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强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的通知》(皖政办2011[27]号,2011年4月12日)
(3)《安徽省人民政府关于同意实施安徽省水环境功能区划的批复》(安徽省人民政府,皖政秘[2004]7号),2004年3月;
(4)《安徽省水功能区划》,(安徽省环境保护厅,安徽省水利厅),2004年11月;
(5)《安徽省大气污染防治条例》,2018年9月修订,2018年11月1日起实施;
(6)《安徽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修改〈安徽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办法〉的决定》(安徽省第十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四次会议通过),2006年6月29日;
(7)《安徽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安徽省打赢蓝天保卫战三年行动计划实施方案的通知》(安徽省人民政府,皖政[2018]83号文),2018年9月27日;
(8)《安徽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安徽省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实施方案的通知》,(安徽省人民政府,皖政[2013]89 号),2013年12月30日;
(9)《安徽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安徽省水污染防治工作方案的通知》,(安徽省人民政府,皖政[2015]131号),2015年12月29日;
(10)《安徽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安徽省土壤污染防治工作方案的通知》,(安徽省人民政府,皖政[2016]116 号),2016年12月29日;
(11)《关于印发安徽省“十三五”环境保护规划的通知》,安徽省人民政府办公厅,2017年4月7日;
(12)《安徽省大气办关于印发2019年安徽省大气污染防治重点工作任务》的通知,(安徽省大气污染防治联席会议办公室文件,皖大气办[2019]5号),2019年2月29日;
(13)《安徽省非煤矿山管理条例》(安徽省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八次会议通过,2015年5月1日实施);
(14)《安徽省矿产资源管理办法》(安徽省第十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四次会议修订,2006年06月29日实施);
(15)《安徽省矿山地质环境保护条例》(2007年6月22日安徽省第十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一次会议通过,自2007年12月1日起施行);
(16)关于印发《安徽省铁矿等十四个矿种采选行业准入标准》的通知,皖经信非煤[2018]32号,安徽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等部门联合发文,2018年3月2日,自印发之日起实施;
(17)《安徽省矿山环境整治实施方案》(安徽省大气污染防治联席会议办公室,皖大气办[2014]10号),2014年4月17日;
(18)《关于全面打造水清岸绿产业优美丽长江(安徽)经济带的实施意见》,(中共安徽省委文件,皖发[2018]21号),2018年6月27日;
(19)《六安市人民政府关于贯彻落实安徽省打赢蓝天保卫战三年行动计划实施方案的通知》,(六政秘[2018]231号);
(20)《安徽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推进运输结构调整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安徽省人民政府办公厅),2019年2月21日。
1.1.3 技术导则、规范
(1)《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总纲》(HJ2.1-2016);
(2)《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大气环境》(HJ2.2-2018);
(3)《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地表水环境》(HJ2.3-2018);
(4)《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地下水环境》(HJ610-2016);
(5)《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声环境》(HJ2.4-2009);
(6)《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生态影响》(HJ19-2011);
(7)《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土壤环境(试行)》(HJ964-2018);
(8)《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技术导则》(HJ169-2018);
(9)《大气污染治理工程技术导则》(HJ 2000-2010);
(10)《水污染治理工程技术导则》(HJ 2015-2012);
(11)《环境噪声与振动控制工程技术导则》(HJ2034-2013);
(12)《一般工业固体废物贮存、处置场污染控制标准》(GB18599-2001)及其修改单;《危险废物贮存污染控制标准》(GB18597-2001)及其修改单。
(13)《固体废物鉴别标准 通则》(GB34330-2017)。
1.1.4 相关规划
(1)《全国地下水污染防治规划(2011-2020年)》,国函[2011]119号,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
(2)《安徽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的通知》;
(3)《安徽省战略性新兴产业“十三五”发展规划》,安徽省人民政府;
(4)《关于印发安徽省“十三五”非煤矿山发展规划的通知》,皖经信规划[2017]118号,安徽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2017年4月27日;
(5)《全国矿产资源规划(2016-2020年)》;
(6)《安徽省矿产资源总体规划(2016-2020年)》;
(7)《六安市矿产资源总体规划(2016-2020年》;
(8)《安徽省主体功能区划》;
(9)《安徽省生态功能区划》;
(10)《霍邱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1.1.5 工程依据
(1)《安徽金日晟矿业有限责任公司选矿技改选铁选云母暨生态修复治理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中冶沈勘秦皇岛工程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2021年4月;
(2)《安徽金日晟矿业有限责任公司选矿技改选铁选云母暨生态修复治理工程方案设计》,中冶沈勘秦皇岛工程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2021年6月;
(3)《105国道西侧霍邱县西山口矿区废弃矿山地质环境治理可行性研究和技术设计方案》,安徽省地质测绘技术院,2015年3月;。
(5)环境影响报告书编制委托书;
(6)建设单位提供的其他工程资料。
1.2 评价目的和原则
1.2.1 评价目的
为了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预防因工程建成后对环境造成不良影响,促进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协调发展。从发展生产、同时保护环境出发,从环境保护角度论证建设项目生产工艺技术的先进性、布局合理性,规定污染防治及生态保护措施,对项目建设的可行性提出结论和建议。为环境保护主管部门提供决策依据,为建设过程中和投产后的环境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1.2.2 评价原则
(1)贯彻执行国家环保法规,做到环评为项目建设服务,为环境管理服务。
(2)注重环评工作的科学性、客观性、公正性、实用性,深度和方法符合环境影响评价相关技术导则的要求,确保环评工作的质量。
(3)贯彻科学发展观、清洁生产、总量控制、达标排放的原则,确保污染物达标排放,最大限度地削减工程的污染物排放量和保护生态环境。
(4)以可持续发展和循环经济理念为指导,尽最大可能回收利用资源。
(5)评价工作力求针对性强、技术可行、经济合理、重点突出,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区域发展规划和环境保护规划。
(6)在保证环评质量的前提下,充分利用区域已有环境、工程的监测、调查、实验数据等资料,对缺少的资料进行必要的监测。
1.3 环境影响因素识别与评价因子筛选
1.3.1 环境影响因素识别
1.3.1.1 施工期环境影响因素识别
施工期间对环境的影响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项目特点、施工季节以及项目所处的地形、地貌等环境因素。施工期环境影响因素识别见表1.3-1。
表1.3-1 施工期环境影响因素识别一览表
环境要素 | 产生影响的主要内容 | 主要影响因素 |
环境空气 | 土地平整、挖掘、土石方、建材运输、存放、使用 | 扬尘 |
水环境 | 施工人员生活污水等 | CODcr、BOD5、SS |
声环境 | 施工机械作业、车辆运输噪声、设备安装 | 噪声 |
固体废物 | 基建施工 | 建筑垃圾、废石、生活垃圾 |
生态环境 | 土地平整、挖掘及项目占地 | 水土流失、植被破坏 |
土壤环境 | 施工废水入渗,固体废物堆存 | 废水入渗,固废占地 |
1.3.1.2 运营期环境影响因素识别
根据项目的排污特点及所处自然、社会环境特征,确定运营期过程中环境影响因素。运营期环境影响因素识别见表1.3-2。
表1.3-2 运营期环境影响因素识别一览表
名称 | 产生影响的主要内容 | 主要影响因子 |
环境空气 | 车间粉尘、筛分车间粉尘、粉矿仓粉尘、充填站胶固粉仓粉尘 | 粉尘 |
水环境 | 选矿废水、生活污水 | pH、氨氮、COD、SS等 |
固体废物 | 选矿厂粗粒级尾砂、选矿厂干选废石、尾矿、除尘器除尘灰、生活污水处理站污泥、机修产生的废机油及油泥、生活垃圾 | pH、油等 |
声环境 | 中细碎车间、筛分车间、磨选车间、充填系统 | Leq(A) |
生态环境 | 选矿厂 | 占地、水土流失 |
土壤环境 | 选矿各工段大气沉降、废水泄漏 | 粉尘 |
环境风险 | 硫酸泄漏、选矿废水泄漏 | 环境风险 |
1.3.2 评价因子的确定
根据环境影响识别及环境质量现状,确定评价现状、预测因子见表1.3-3。
表1.3-3 环境影响评价因子一览表
要素 | 污染源 | 调查因子 | 评价因子 | 预测因子 |
环境空气 | 中细碎车间、筛分车间、磨选车间、充填站等 | TSP,PM10,PM2.5,SO2、NO2、CO | TSP,PM10,PM2.5,SO2、NO2、CO | TSP、PM10 |
地下 水 | 选矿厂 | pH、总硬度、溶解性总固体、耗氧量、硫酸盐、氯化物、氟化物、氰化物、硫化物、硝酸盐(以N计)、亚硝酸盐(以N计)、氨氮、挥发酚、铁、锰、锌、铜、镉、六价铬、铅、砷、汞、总大肠菌群、细菌总数、K+、Na+、Ca2+、Mg2+、CO32-、HCO3-共30项 | pH、总硬度、溶解性总固体、耗氧量、硫酸盐、氯化物、氟化物、氰化物、硫化物、硝酸盐(以N计)、亚硝酸盐(以N计)、氨氮、挥发酚、铁、锰、锌、铜、镉、六价铬、铅、砷、汞、总大肠菌群、细菌总数、K+、Na+、Ca2+、Mg2+、CO32-、HCO3-共30项 | COD |
地表水 | 选矿厂 | pH、总氮、氨氮、总磷、高锰酸盐指数、化学需氧量、五日生化需氧量、挥发酚、六价铬、铜、铅、锌、镉、砷、铁、锰、汞、硫化物、氟化物、氯化物、硝酸盐、硫酸盐、石油类、粪大肠菌群共24项 | pH、总氮、氨氮、总磷、高锰酸盐指数、化学需氧量、五日生化需氧量、挥发酚、六价铬、铜、铅、锌、镉、砷、铁、锰、汞、硫化物、氟化物、氯化物、硝酸盐、硫酸盐、石油类、粪大肠菌群共24项 | 氨氮 |
噪声 | 生产设备 | Leq(A) | Leq(A) | Leq(A) |
土壤 | 选矿厂 | 砷、镉、铬(六价)、铜、铅、汞、镍等共45项 | 砷、镉、铬(六价)、铜、铅、汞、镍等共45项 | Hg、As、Cd、Cu、Pb、Ni |
环境风险 | 选矿厂 | — | — | — |
生态环境 | 建设占地 | 水土资源、植被、动物等 | 植被、动物等 | 土地利用变化情况 |
1.4 评价时段、评价对象与评价重点
1.4.1评价时段
评价时段包括基建期、运营期及服务期满3个阶段。
1.4.2评价对象
评价对象包括管网、选矿厂、生态修复等工程建设内容。
1.4.3评价重点
根据工程内容、工艺特点、污染物特征及生态破坏特征,并结合项目所在地的环境特征,确定本次评价重点: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地表水环境影响评价、生态环境影响评价、声环境影响评价及环境保护措施等内容。
1.5评价标准
1.5.1 环境质量标准
(1)环境空气执行《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二级标准。
(2)地表水执行《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中的Ⅲ类标准。
(3)地下水执行《地下水质量标准》(GB/T 14848-2017)中的Ⅲ类标准。
(4)声环境执行《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中3类区标准。
(5)土壤执行《土壤环境质量标准 农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标准(试行)》(GB15618-2018)及《土壤环境质量 建设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标准(试行)》(GB36600-2018)标准执行。
具体标准限值见表1.5-1~表1.5-3。
表1.5-1 环境质量标准
环境 类别 | 污染物 | 级别 | 平均时段 | 标准值 | 标 准 来 源 | |
浓 度 | 单 位 | |||||
环 境 空 气 | TSP | 二级 | 24小时平均 | 300 | μg/m3 | 《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 |
PM2.5 | 年平均 | 35 | ||||
24小时平均 | 75 | |||||
PM10 | 年平均 | 70 | ||||
24小时平均 | 150 | |||||
SO2 | 年平均 | 60 | ||||
24小时平均 | 150 | |||||
1小时平均 | 500 | |||||
NO2 | 年平均 | 40 | ||||
24小时平均 | 80 | |||||
1小时平均 | 200 | |||||
CO | 24小时平均 | 4 | mg/m3 | |||
1小时平均 | 10 | |||||
O3 | 日最大8小时平均 | 160 | μg/m3 | |||
1小时平均 | 200 | |||||
地 表 水 | pH | Ⅲ 类 | / | 6-9 | 无量纲 | 《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 |
总氮 | / | 1 | mg/L | |||
氨氮 | / | 1 | ||||
总磷 | / | 0.2 | ||||
高锰酸盐指数 | / | 6 | ||||
化学需氧量 | / | 20 | ||||
五日生化需氧量 | / | 4 | ||||
挥发酚 | / | 0.005 | ||||
六价铬 | / | 0.05 | ||||
铜 | / | 1 | ||||
铅 | / | 0.05 | ||||
锌 | / | 1 | ||||
镉 | / | 0.005 | ||||
砷 | / | 0.05 | ||||
汞 | / | 0.0001 | ||||
硫化物 | / | 0.2 | ||||
氟化物 | / | 1 | ||||
硝酸盐(以N计) | / | 10 | ||||
石油类 | / | 0.05 | ||||
粪大肠菌群 | / | 10000 | 个/L | |||
地 下 水 | pH | Ⅲ 类 | / | 6.5-8.5 | 无量纲 | 地下水质量标准(GB/T 14848-2017) |
总硬度 | / | 450 | mg/L | |||
氨氮 | / | 0.5 | ||||
耗氧量 | / | 3 | ||||
溶解性固体 | / | 1000 | ||||
氟化物 | / | 1 | ||||
氯化物 | / | 250 | ||||
亚硝酸盐(以N计) | / | 1 | ||||
硝酸盐(以N计) | / | 20 | ||||
硫酸盐 | / | 250 | ||||
砷 | / | 0.01 | ||||
汞 | / | 0.001 | ||||
六价铬 | / | 0.05 | ||||
铅 | / | 0.01 | ||||
镉 | / | 0.005 | ||||
铜 | / | 1 | ||||
锌 | / | 1 | ||||
钠 | / | 200 | ||||
铁 | / | 0.3 | ||||
锰 | / | 0.1 | ||||
挥发酚 | / | 0.002 | ||||
氰化物 | / | 0.05 | ||||
硫化物 | / | 0.02 | ||||
总大肠菌群 | / | 3 | MPN/100mL | |||
菌落总数 | / | 100 | CFU/mL | |||
声环境 | 等效A声级 | 2类 | 昼间 | 60 | dB(A) | 《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 |
夜间 | 50 |
表1.5-2 农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筛选值 单位:mg/kg,pH无量纲
序号 | 污染物项目 | 风险筛选值 | ||||
pH£5.5 | 5.5<pH£6.5 | 6.5<pH£7.5 | pH>7.5 | |||
1 | 镉 | 水田 | 0.3 | 0.4 | 0.6 | 0.8 |
其他 | 0.3 | 0.3 | 0.3 | 0.6 | ||
2 | 汞 | 水田 | 0.5 | 0.5 | 0.6 | 1.0 |
其他 | 1.3 | 1.8 | 2.4 | 3.4 | ||
3 | 砷 | 水田 | 30 | 30 | 25 | 20 |
其他 | 40 | 40 | 30 | 25 | ||
4 | 铅 | 水田 | 80 | 100 | 140 | 240 |
其他 | 70 | 90 | 120 | 170 | ||
5 | 铬 | 水田 | 250 | 250 | 300 | 350 |
其他 | 150 | 150 | 200 | 250 | ||
6 | 铜 | 果园 | 150 | 150 | 200 | 200 |
其他 | 50 | 50 | 100 | 100 | ||
7 | 镍 | 60 | 70 | 100 | 190 | |
8 | 锌 | 200 | 200 | 250 | 300 |
表1.5-3 建设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筛选值 单位:mg/kg
序号 | 污染物项目 | 第一类用地 | 第二类用地 | 序号 | 污染物项目 | 第一类用地 | 第二类用地 |
1 | 砷 | 20 | 60 | 24 | 1,2,3-三氯丙烷 | 0.05 | 0.5 |
2 | 镉 | 20 | 65 | 25 | 氯乙烯 | 0.12 | 0.43 |
3 | 铬(六价) | 3.0 | 5.7 | 26 | 苯 | 1 | 4 |
4 | 铜 | 2000 | 18000 | 27 | 氯苯 | 68 | 270 |
5 | 铅 | 400 | 800 | 28 | 1,2-二氯苯 | 560 | 560 |
6 | 汞 | 8 | 38 | 29 | 1,4-二氯苯 | 5.6 | 20 |
7 | 镍 | 150 | 900 | 30 | 乙苯 | 7.2 | 28 |
8 | 四氯化碳 | 0.9 | 2.8 | 31 | 苯乙烯 | 1290 | 1290 |
9 | 氯仿 | 0.3 | 0.9 | 32 | 甲苯 | 1200 | 1200 |
10 | 氯甲烷 | 12 | 37 | 33 | 间二甲苯+对二甲苯 | 163 | 570 |
11 | 1,1-二氯乙烷 | 3 | 9 | 34 | 邻二甲苯 | 222 | 640 |
12 | 1,2-二氯乙烷 | 0.52 | 5 | 35 | 硝基苯 | 34 | 76 |
13 | 1,1-二氯乙烯 | 12 | 66 | 36 | 苯胺 | 92 | 260 |
14 | 顺-1,2-二氯乙烯 | 66 | 596 | 37 | 2-氯酚 | 250 | 2256 |
15 | 反-1,2-二氯乙烯 | 10 | 54 | 38 | 苯并[a]蒽 | 5.5 | 15 |
16 | 二氯甲烷 | 94 | 616 | 39 | 苯并[a]芘 | 0.55 | 1.5 |
17 | 1,2-二氯丙烷 | 1 | 5 | 40 | 苯并[b]荧蒽 | 5.5 | 15 |
18 | 1,1,1,2-四氯乙烷 | 2.6 | 10 | 41 | 苯并[k]荧蒽 | 55 | 151 |
19 | 1,1,2,2-四氯乙烷 | 1.6 | 6.8 | 42 | ? | 490 | 1293 |
20 | 四氯乙烯 | 11 | 53 | 43 | 二苯并[a,h]蒽 | 0.55 | 1.5 |
21 | 1,1,1-三氯乙烷 | 701 | 840 | 44 | 茚并[1,2,3-cd]芘 | 5.5 | 15 |
22 | 1,1,2-三氯乙烷 | 0.6 | 2.8 | 45 | 萘 | 25 | 70 |
23 | 三氯乙烯 | 0.7 | 2.8 |
1.5.2 污染物排放标准
本项目各环境要素排放执行标准如下:
(1)废气污染物排放标准
有组织废气执行《铁矿采选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GB28661-2012)表6大气污染物特别排放限值,无组织废气执行《铁矿采选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GB28661-2012)表7大气污染物无组织排放浓度限值,见表1.5-4。
(2)废水污染物排放标准
本项目选矿废水、生活污水全部回用不外排。。
(3)噪声排放标准
施工期噪声执行《建筑施工场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523-2011)。运营期厂界噪声执行《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348-2008)中3类声环境功能区标准,见表1.5-7。
(4)固体废物贮存、处置标准
一般工业固体废物执行《一般工业固体废物贮存、处置场污染控制标准》(GB18599-2001)及2013年修改单中的相关规定。危险废物执行《危险废物贮存污染控制标准》(GB18597-2001)及2013年修改单中的相关规定。
表1.5-4 废气污染物排放标准
污染源 | 污染因子 | 排放限值 | 标准名称及类别 | ||
废气 | 选矿厂的矿石运输、转载、矿仓、破碎、筛分 | 颗粒物 | £10 | mg/m3 | 《铁矿采选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GB28661-2012)表6、表7 |
周界外浓度£1.0 |
表1.5-5巢湖流域城镇污水处理厂和工业行业主要水污染物排放限值
序号 | 工业行业 | 单位 | 化学需氧量 | 氨氮 | 总氮 | 总磷 | 标准名称 |
1 | 其他排污单位 | mg/L | 50 | 5.0 | 15 | 0.5 | 《巢湖流域城镇污水处理厂和工业行业主要水污染物排放限值》(DB34/2710-2016)表3 |
表1.5-6 《铁矿采选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中废水排放标准
序号 | 污染物项目 | 限值 | 污染物排放监控位置 | 标准来源 | ||
直接排放 | ||||||
采矿废水 | ||||||
酸性废水 | 非酸性废水 | |||||
1 | pH值 | 6~9 | 6~9 | 企业废水总排放口 | 《铁矿采选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GB28661-2012)表3 | |
2 | 悬浮物 | 50 | 50 | |||
3 | 石油类 | 3.0 | 3.0 | |||
4 | 总锌 | 1.0 | / | |||
5 | 总铜 | 0.3 | / | |||
6 | 总锰 | 1.0 | / | |||
7 | 总硒 | 0.05 | / | |||
8 | 总铁 | 5.0 | / | |||
9 | 硫化物 | 0.3 | 0.3 | |||
10 | 氟化物 | 8 | 8 | |||
11 | 总汞 | 0.01 | 车间或生产设施废水排放口 | |||
12 | 总镉 | 0.05 | ||||
13 | 总铬 | 0.5 | ||||
14 | 六价铬 | 0.1 | ||||
15 | 总砷 | 0.2 | ||||
16 | 总铅 | 0.5 | ||||
17 | 总镍 | 0.5 | ||||
18 | 总铍 | 0.003 | ||||
19 | 总银 | 0.2 | ||||
单位产品基准排水量(m3/t矿石) | 采矿 | / | 排水量计量位置与污染物排放监控位置相同 | |||
选矿 | 2.0 |
表1.5-7 噪声排放标准
时期 | 监测点位 | 监测时段 | 标准值 | 单位 | 标准来源 |
施工期 | 场界噪声 | 昼间 | 70 | dB(A) | 《建筑施工场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523-2001) |
夜间 | 55 | dB(A) | |||
运营期 | 厂界噪声 | 昼间 | 60 | dB(A) | 《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348-2008)2类声环境功能区标准 |
1.6 评价等级
1.6.1 地表水
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地表水环境》(HJ2.3-2018),本项目为水污染影响型,地表水环境影响评价等级主要从废水排放方式和排放量两方面确定。
(1)废水排放方式
本项目选矿废水全部回用,通过回水管道输送至重新集铁矿进行回用。员工生活污水经一体化处理设施处理后达标回用于生产,不外排。
(2)废水排放量
本工程周油坊厂区和重新集厂区生产用水主要为新增泵组水封用水,周油坊铁矿、重新集铁矿新增泵组均在选矿厂内,其用水直接由现有水网供应。其中周油坊铁矿新增生产新水量2m3/h,重新集铁矿生产新增新水量2m3/h。
新建技改工业场地用水量只要用于矿浆浓度调节,生产用水总量1281.8m3/h,其中:生产新水用水量12m3/h,循环水用水量1269.8m3/h。新水由开发区供给,循环水利用尾矿回水。
工作人员生活污水,主要污染物有SS、COD及氨氮。重新集铁矿输送泵站增加人员8人,人均用水量按照200L/d计算,重新集体铁矿新增生活用水量为1.6m3/d,排污系数以0.8计算,则其生活污水排水量为1.28m3/d,排入重新集铁矿其厂区排水管网。
本项目尾矿回填、回水及治理部分需新增人员19人,则新增生活用水量3.8m3/d,新增生活污水排水量为3.04m3/d,生活污水经污水管网收集后先进入化粪池沉降,再进入一体化生活污水处理设备进行处理后回用。
因此,依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地表水环境》(HJ2.3-2018)表1,“注10:建设项目生产工艺中有废水产生,但作为回水利用,不排放到外环境的,按三级B评价”,股本项目地表水评价等级为三级B,见表1.6-1。
表1.6-1 地表水环境影响评价等级确定
序号 | 类别 | 本项目情况 | 判定结果 | 评价等级 |
1 | 排放方式 | 生产用水回用,生活污水回用。 | 不排放 | 三级B |
2 | 废水排放量 | -- | 其他 |
1.6.2 地下水
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地下水环境》(HJ610-2016)的相关规定,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等级的确定主要从建设项目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项目类别及地下水环境敏感程度两方面来确定。
(1)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项目类别
本项目为“42黑色金属采选、57石棉及其他非金属矿采选”项目,本项目不设废石场、排土场、尾矿库,项目建设内容主要包括选矿厂。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地下水环境》(HJ610-2016)附录A,黑色金属采选项目中选矿厂为II类项目,其他为IV类。
(2)地下水环境敏感程度
本项目选矿厂位于霍邱县经济开发区,经过调查,项目周边居民饮用水来源于市政集中供水,周边无居民饮用地下水,周边村庄的居民水井主要用于生活杂用(洗衣、洗澡、浇灌菜地等)。周边无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及其保护区、准保护区,也无除集中式饮用水源以外的国家或地方政府设定的地下水环境相关的其他保护区。因此,本项目地下水环境敏感程度为不敏感。
综合以上评价,本项目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等级为三级,见表1.6-2。
表1.6-2 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等级确定
序号 | 判定依据 | 本项目情况 | 判定结果 | 评价等级 |
1 | 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项目类别 | 本项目为“42黑色金属采选、57石棉及其他非金属矿采选”铁矿采选项目,不设废石场、排土场、尾矿库,主要建设内容包括选矿厂 | 选矿厂II类,其余IV类 | 三级 |
2 | 地下水环境敏感程度 | 周边居民饮用水由市政供水管网统一供给,无集中式饮用水源地及其保护区、准保护区 | 不敏感 |
1.6.3 环境空气
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大气环境》(HJ2.2-2018)规定,大气环境影响评价的评价工作等级确定如下,详细内容见大气预测5.1章节。
本项目各大气污染源在正常工况下主要排放的污染物为PM10、TSP。采用Aerscreen模型分别计算各污染源的各类污染物的下风向轴线浓度,并对评价等级进行判定。
由估算模型可见:
(1)最大占标率Pmax为:0.397%;
(2)占标率10%的最远距离D10%=100m;
(3)评价等级:三级
1.6.4 声环境
项目选矿厂选址位于霍邱县经济开发区,区域内声环境执行《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中的3类标准,处于GB3096-2008《声环境质量标准》中3 类声环境功能区。
项目为新建项目,预测结果表明项目建成运行后,噪声对区域声环境影响较小,且项目周边200m范围内无声环境敏感保护目标、受影响人口数量变化不大,评价范围内敏感目标噪声级增高量在3dB(A)以下,按照《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声环境》(HJ2.4-2009)要求,确定本次声环境评价工作等级为三级。
1.6.5 生态环境
本项目选矿厂占地面积0.039km2<2km2,修建道路及管道长度<50km,经环评现场调查和资料收集,本项目影响区域不涉及特殊和重要生态敏感区,依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生态影响》(HJ19-2011)4.2.1,生态影响评价工作等级确定为三级。依据导则4.2.3,矿山开采导致矿区部分土地利用类型明显改变时,评价工作等级应上调一级。本项目不涉及矿山开采,只新建选矿厂,土地利用类型不会明显改变,因此本项目生态影响评价工作等级不上调,确定为三级。
1.6.6 土壤环境
(1)项目类型
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土壤环境(试行)》(HJ964-2018)附录A,本项目为属于“采矿业-其他”,土壤环境影响评价类别为Ⅲ类。
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土壤环境(试行)》(HJ964-2018)附录B,本项目主要是通过粉尘大气沉降、事故状态下的废水地面漫流、非正常工况下的废水垂直入渗对土壤环境造成影响,不会使土壤盐化、碱化及酸化,因此,本项目属于污染影响型。
(2)占地规模
本项目选矿厂占地3.882hm2。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土壤环境(试行)》(HJ964-2018),本项目占地规模为小型。
(3)土壤环境敏感程度
根据现场调查,项目位于安徽霍邱经济开发区,项目周边为工业企业、不存在耕地等敏感土壤保护目标。依据土壤环境影响评价项目类别、占地规模与敏感程度,将污染影响型土壤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等级划分为一级、二级、三级,具体如下表所示:
表1.6-3 污染影响型评价工作等级划分表
占地面积 评价工作等级 敏感程度 | Ⅰ类项目 | Ⅱ类项目 | Ⅲ类项目 | ||||||
大 | 中 | 小 | 大 | 中 | 小 | 大 | 中 | 小 | |
敏感 | 一级 | 一级 | 一级 | 二级 | 二级 | 二级 | 三级 | 三级 | 三级 |
较敏感 | 一级 | 一级 | 二级 | 二级 | 二级 | 三级 | 三级 | 三级 | - |
不敏感 | 一级 | 二级 | 二级 | 二级 | 三级 | 三级 | 三级 | - | - |
注:“-”表示可不开展土壤环境影响评价工作。 |
根据上表,确定本项目可不开展土壤环境影响评价工作。
1.6.7 环境风险
对照《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技术导则》(HJ169-2018)附录B中重点关注的危险物质,同时根据本项目工程分析,本项目危险物质及其最大储存量见下表。
表2.3.1-6 物质危险性判断结果表
序号 | 功能单元 | 危险物质名称 | 全厂最大储存量/使用量(t) | 临界量(t) | q/Q | 风险潜势判定 |
1 | 桶装药剂堆场储存 | 油酸 | 40 | 2500 | 0.016 | Ⅰ |
2 | 袋装药剂堆场储存 | 氢氧化钠 | 50 | / | / | |
合计 | 0.016 | |||||
结论:Q<1 |
表2.3.1-6 环境风险评价工作等级划分表
环境风险潜势 | Ⅳ+、Ⅳ | Ⅲ | Ⅱ | Ⅰ |
评价工作等级 | 一级 | 二级 | 三级 | 简单分析 |
简单分析相对于详细评价工作而言,在描述物质、环境影响途径、环境危害后果、风险防范措施等方面给出定性的说明。 |
由表可知Q<1,因此环境风险潜势等级为Ⅰ级;根据评价工作级别表可知,本项目环境风险潜势为I,评价工作等级为简单分析。
1.7 评价范围
1.7.1 地表水
本项目周边地表水体主要为沣西干渠、石马干渠,本项目生产废水回用不外排,生活污水经污水管网收集后先进入化粪池沉降,再进入一体化生活污水处理设备进行处理,处理后达标回用于生产,不外排。
项目建成运行后,地表水环境评价等级定为三级B,其评价范围应满足其依托污水处理设施环境可行性分析的要求。
1.7.2 地下水
本项目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等级为三级,根据导则,查表法得出三级评价项目地下水环境现状调查评价范围为≤6km2;根据项目实际水文地质条件可知,模拟区地下水的主要补给项为大气降雨入渗;地下水的主要排泄项为自然蒸发和向地表径流排泄。由此确定本项目地下水现状评价范围为项目占地范围外周边6km2范围内。
1.7.3 环境空气
本项目大气评价等级为三级,依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大气环境》(HJ2.2-2018)的规定,确定大气环境评价范围以污染源区域为中心,外延2.5km的矩形区域,最终是一个东西长5280m,南北长5600m的矩形区域,评价范围面积约2950hm2,见图1.7-2。
1.7.4 声环境
声环境评价范围为选矿厂及周围200m以内区域、运输道路两侧200m范围,声环境评价范围见图1.7-3。
1.7.5 生态环境
依据评价项目影响区域所涉及的气候单元、水文单元、生态单元综合确定本项目的生态影响评价范围。评价区范围内无风景名胜区和自然保护区分布。
1.7.6 环境风险
大气环境风险评价范围,与项目大气环境评价范围一致。地表水环境风险评价范围与项目地表水环境评价范围一致。地下水环境风险评价范围与项目地下水环境评价范围一致。
1.8 相关规划及环境功能区划
1.8.1 产业政策相符性分析
对照《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9年本)》,本项目选矿工程不属于该目录规定的鼓励类、限制类及淘汰类,属于允许类。选矿项目使用的生产工艺、产品未被列入《部分工业行业淘汰落后生产工艺装备和产品指导目录(2010年本)》,符合产业政策要求。生态修复治理工程属于第一类鼓励类:“四十三、环境保护与资源节约综合利用:1、矿山生态环境恢复工程”。
霍邱县发展改革委于2021年4月16日对项目进行了备案,备案项目代码:2104-341522-04-01-148976。本项目建设符合国家相关产业政策的要求。
1.8.2 规划相符性分析
(1)与《安徽省铁矿等十四个矿种采选行业准入标准》(皖经信非煤[2018]32号)相符性分析
根据安徽省经信委、省发改委、省公安厅等八部门印发的《安徽省铁矿等十四个矿种采选行业准入标准》(皖经信非煤[2018]32号),经过分析,本项目为新建选矿厂项目,符合国家和安徽省产业政策、行业发展规划和准入标准要求,本项目不涉及开采,本项目利用周油坊铁矿和重新集铁矿选矿厂矿石选别后的矿石通过技术改造回收铁资源和云母资源,不违反矿产资源规划,不属于暂停核准项目类型。本项目为新建选矿厂项目,预计年产铁精粉5万吨、云母精矿10万吨;选别后尾砂185万吨/年作为填充物对经济开发区境内西山口矿区12个废弃矿坑进行回填治理,治理面积72.12公顷,废弃矿坑容积1223.52万立方米,回填尾砂总量1835.28万吨,完成采坑回填共需20年。本项目符合《安徽省铁矿等十四个矿种采选行业准入标准》要求。
(2)与《矿山生态环境保护与污染防治技术政策》(环发[2005]109号)符合性分析
本项目选矿厂范围内没有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等重要生态保护地,项目工程内容不占基本农田,本项目不涉及开采,本项目利用周油坊铁矿和重新集铁矿选矿厂矿石选别后的矿石通过技术改造回收铁资源和云母资源,不违反矿产资源规划,不属于暂停核准项目类型。本项目为新建选矿厂项目,预计年产铁精粉5万吨、云母精矿10万吨;选别后尾砂185万吨/年作为填充物对经济开发区境内西山口矿区12个废弃矿坑进行回填治理,治理面积72.12公顷。本项目的实施具有生态环境正效益。
因此,本项目符合《矿山生态环境保护与污染防治技术政策》(环发[2005]109号)要求。
(3)与《矿山生态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技术规范(试行)》符合性分析
选矿厂选别过程中产生的大气污染物排放符合国家和安徽省规定,厂区环境空气质量符合《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要求。项目生产废水全部回用不外排,本项目尾矿砂作为填充物对经济开发区境内西山口矿区12个废弃矿坑进行回填治理。
因此,本项目符合《矿山生态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技术规范(试行)》(HJ651-2013)的相关要求。
(4)与《打赢蓝天保卫战三年行动计划》符合性分析
《打赢蓝天保卫战三年行动计划》于2018年6月27日由国务院印发(国发〔2018〕22号)实施。
目标任务:经过3年努力,大幅减少主要大气污染物排放总量,协同减少温室气体排放,进一步明显降低PM2.5浓度,明显减少重污染天数,明显改善环境空气质量,明显增强人民的蓝天幸福感。到2020年,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排放总量分别比2015年下降15%以上;PM2.5未达标地级及以上城市浓度比2015年下降18%以上,地级及以上城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率达到80%,重度及以上污染天数比率比2015年下降25%以上。
严控“两高”行业产能。重点区域严禁新增钢铁、焦化、电解铝、铸造、水泥和平板玻璃等产能;严格执行钢铁、水泥、平板玻璃等行业产能置换实施办法;新、改、扩建涉及大宗物料运输的建设项目,原则上不得采用公路运输。
加大对纯凝机组和热电联产机组技术改造力度,加快供热管网建设,充分释放和提高供热能力,淘汰管网覆盖范围内的燃煤锅炉和散煤。在不具备热电联产集中供热条件的地区,现有多台燃煤小锅炉的,可按照等容量替代原则建设大容量燃煤锅炉。
本项目位于安徽霍邱经济开发区内,本项目为选铁选云母项目暨生态修复治理工程项目,项目符合《打赢蓝天保卫战三年行动计划》中的相关要求
(5)与《安徽霍邱经济开发区总体发展规划(2014~2030年)》相符性分析
1)华东地区重要的钢铁产业基地
霍邱铁矿探明储量位居全国第五、华东第一,是全国唯一一座刚刚开发的特大型铁矿。开发区应当依托铁矿区产业基础,积极利用自身特色,合理选择主导产业,将开发区建设成为六安经济圈乃至华东地区独具特色的钢铁产业基地。
2)霍邱县承接产业转移的重要载体
伴随着安徽省省级开发区扩区的逐步深入实施,开发区应当抓住机遇,强化特色,充分利用政策优势,扩大开发区空间规模,提升优化产业结构,打造主导产业体系,积极完成构建霍邱核心经济载体的目标。
3)霍邱副城区产城一体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开发区发展应当树立综合性可持续发展理念,通过与南部马店的有机互动发展构建新城区,将开发区建设成霍邱县南部综合性新城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强调产业腾飞的同时,注重城市生活环境的营造,形成产城一体的发展态势。
本项目位于安徽霍邱经济开发区内,本项目为选铁选云母项目暨生态修复治理工程项目,本项目利用周油坊铁矿和重新集铁矿选矿厂矿石选别后的矿石通过技术改造回收铁资源和云母资源,能够极大提高提高资源回收率,减少尾矿排放,保护环境。按经济、快速、无害及尾矿资源化的原则,结合西山口矿区回填治理,将选矿尾矿砂用于回填西山口废弃采石坑,既解决了西山口采石场留下的安全隐患和环境污染问题,也缓解了周边矿山发展的瓶颈。治理完成后,可增加有用土地资源72.12 hm2,社会、经济及生态效益巨大。
本项目与《安徽霍邱经济开发区总体发展规划(2014~2030年)》相符。
1.8.3 “三线一单”相符性分析
项目位于安徽霍邱县经济开发区,根据《安徽霍邱经济开发区总体发展规划环境影响报告书》及其审查意见、《安徽霍邱经济开发区总体发展规划环境影响跟着评价报告书》及其审查意见、《安徽省生态保护红线》(皖政秘[2018]120文),评价将本项目与《安徽省主体功能区划》、园区生态保护红线、环境质量底线、资源利用上线和环境准入负面清单进行对照,作为开展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的前提和基础。
①生态保护红线
自然保护区区域:安徽霍邱经济开发区内不涉及自然保护区,不属于六安市生态保护红线范围内。
本项目位于安徽霍邱经济开发区,对照《安徽省生态保护红线》内容,项目不涉及安徽省生态保护红线内容,不涉及生态保护红线,图示如下1.8-2所示。
园区内生态空间管控:根据《关于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加强空间管制、总量管控和环境准入的指导意见(试行)》(环办环评〔2016〕14 号),园区内需要严格保护的生态空间,作为区域空间开发的生态保护红线,包括园区的防护绿地、公园绿地等。根据安徽霍邱经济开发区空间管制规划,本项目不涉及生态保护红线。
②环境质量底线
安徽霍邱经济开发区环境空气功能为二类区,需达到《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二级标准要求;纳污水体沣西干渠水体功能为三类,需达到《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III类标准要求;区域内居住、商业、工业混杂区域声环境执行2类,工业生产、仓储物流区声环境执行3类,规划建设城市快速路、城市主干路、城市次干路两侧一定距离之内(参考GB/T15190第8.3条规定)区域声环境执行4a类标准。
项目生产废水回用不外排,生活废水自建处理设施处理达标后纳管,最终经霍邱经开区污水处理厂处理达标后排入沣西干渠,不会改变该河段水体适用功能;项目废气也采取了采矿行业成熟的技术有效治理,对区域大气环境影响较小;厂区周边现状环境质量良好,尚有一定的环境容量,项目建设不会改变区域环境质量底线。
根据本次评价对项目的工程分析内容和环境影响预测结果可知,项目在生产过程中排放的各类污染物对评价区域地表水环境、声环境质量产生的影响均在环境承载力范围内,不会降低现有环境功能。
项目建设不会改变区域环境质量底线,并且本项目选别后尾砂185万吨/年作为填充物对经济开发区境内西山口矿区12个废弃矿坑进行回填治理,治理面积72.12公顷。本项目的实施具有生态环境正效益。
③资源利用上限分析
安徽霍邱经济开发区西区规划工业用地927.37公顷,本项目占地面积约58.23亩,属于园区工业用地。项目供水依托园区供水系统,园区供水系统富余能力完全满足本项目需求。本工程重新集厂区改造和技改工业场地的两路供电电源拟引自110kV变电站10kV侧不同母线段,供电距离约为0.5 km 和6.6km。每路架空线路为LGJ-240导线,可带负荷为3.3MW,线路电压降为6.88%。两路10kV电源一路工作,一路备用,每路电源均可带全部用电负荷。供电富余能力完全可满足本项目需求。
因此,项目资源利用均在安徽霍邱经济开发区可承受范围内。
④环境准入负面清单对照
本项目位于安徽霍邱经济开发区,项目分为选铁选云母和矿山生态修复两大板块,选铁选云母建设属于园区主导产业铁矿深加工产业、铁矿循环经济产业、机械制造加工产业),本项目不在园区环境准入负面清单内。因此本项目的建设符合环境准入要求。
1.9 环境保护目标
本项目位于霍邱县经济开发区,项目周边无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无分散式饮用水源井,居民饮用水由市政管道统一供给,周边无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文物保护区等重点保护目标,项目周边敏感保护目标见表1.8-1~表1.8-3及图1.7-2。
2 工程概况及工程分析
2.1 矿区现状和简述2.1.1 西山口矿区现状和简述
西山口矿区位于霍邱县经济技术开发区枣树根村,105国道西侧。于上世纪九十年代开采,至今已有二十余年开采历史,形成众多大小采坑,并逐渐连成多个较大采坑。采坑从北向南呈“一字”型分布,其中东北侧部分采坑已连成一片,目前处于废弃状态。本次研究范围内共有独立的12个采石坑,根据金日晟公司提供的实测图,采坑总面积为60.63hm2,采空区总容积为1223.52万m3。根据卫星地图显示,实测图区域北侧同样存在废弃采坑,本次设计暂按照计划治理的的12个矿坑进行治理设计。同时建议对该区域进行补测,以便统一进行治理。
矿区废弃矿山边坡坡底标高为70.4m~17.6m,边坡坡顶标高103.1m-57.6m。矿区采场周边遗留有高陡边坡,边坡最大高度垂高近67m。边坡角达59°~65°,个别区段边坡坡角更陡。边坡坡顶不同程度的存在坡顶岩土开裂、坡面岩石松动、边坡稳定性较差。现状采坑内存在大量积水。
图2.1-1 废弃矿山采坑分布平面图
2.1.1 重新集和周油坊矿区现状和简述
根据金日晟公司提供的实测图,本项目范围内共有独立的12个采石坑,采坑总面积为60.63hm2,采空区总容积为1223.52万m3。
周油坊铁矿全区获批矿石总资源储量(331+332+333)14070.96万t,矿石平均品位(TFe)31.03%。其中工业品位矿石量12492.68万t,边界品位矿石量1578.28万t。矿体产状巨大,矿床长约3800 m,宽约105 m~345 m,控制深(距地表)105 m~669 m,矿体倾角70°~75°。周油坊铁矿是霍邱铁矿区大型铁矿床之一,矿体埋藏于地表73 m~196 m以下,平均埋深约130 m;矿体分上下两个矿带,上矿带由Ⅰ1、Ⅰ2、Ⅱ、Ⅲ号体构成,下矿带由Ⅳ、Ⅴ、Ⅵ、Ⅶ号矿体构成,主矿体为Ⅲ、Ⅴ、Ⅵ号矿体;全矿床矿带总长度4000 m,矿带总宽一般30 m~200 m,赋存标高-33 m~-666 m。
重新集铁矿矿石资源储量丰富,全矿批准的矿石总资源量(331+332+333)15083.43万t,矿石平均品位28.87%。探明(331类)资源量1567.51万t,(332类)资源量2425.95万t,(333类)氧化矿石资源量779.99万t,原生矿石资源量10309.98万t。重新集铁矿全矿床矿带总长度3900 m,矿带宽度一般43 m~270 m,赋存标高10 m~-770 m,是一大型铁矿床。铁矿床分为二个含矿带,上部Ⅰ矿带,由Ⅰ1、Ⅰ2两个矿体组成,以Ⅰ2号矿体为主矿体,资源量占全矿床的42.17%。下部为Ⅱ矿带,由Ⅱ1、Ⅱ2两个矿体组成,以Ⅱ1矿体为主矿体,资源量占全矿床的23.24%。Ⅰ矿带矿体较为复杂,矿物成分以磁铁矿为主,仅在3线局部出现镜铁矿,脉石矿物种类较多,以石英、铁闪(直闪)石、角闪石为主,次为透闪石、阳起石、透辉石、石榴子石、黑云母,白云石,少量~微量绿泥石、绿帘石、十字石、兰晶石、和堇青石等。Ⅱ矿带矿体较为简单,矿物成分以镜铁矿为主,伴生磁铁矿,形成磁铁镜铁矿混合型矿石,脉石矿物以石英、阳起石为主,次为透辉石、黑云母、白云母,白云石,少量绿泥石、绿帘石等。
周油坊铁矿和重新集铁矿采选工程建设规模均为450万t/a,已建成投产。每个选矿厂年产出尾矿最大可达到360万,扣除综合利用尾矿后,年剩余尾矿最多至100万,两矿年可为西山口矿区治理地质灾害提供尾矿200万吨,按照1.5t/m3比重计算,约133万m3尾矿,能够满足西山口矿区废弃矿山地质灾害治理回填工程的需要。如生产出现波动尾矿量不足时,可经过审批后将现有尾矿库尾矿回采,输送至周油坊铁矿,作为回填原料。
2.2 拟建工程概况安徽省金日晟矿业有限责任公司选矿技改选铁选云母暨生态修复治理工程建设内容包括周油坊铁矿矿浆输送、重新集铁矿矿浆输送、技改工业场地(选铁车间,选云母车间,脱水车间及辅助设施),尾矿回填、西山口矿区废弃矿坑治理。
2.2.1 项目基本情况
项目名称:安徽省金日晟矿业有限责任公司选矿技改选铁选云母暨生态修复治理工程;
建设单位:安徽省金日晟矿业有限责任公司;
项目性质:新建;
项目类别:铁矿采选,B0810;石棉、云母矿采选,B1091;
建设地点:安徽省霍邱经济开发区;
建设规模:主要铺设管道39.5公里,新建建筑物面积15381.6平方米。拟用管道将周油坊、重新集铁矿矿浆输送至新建选铁车间、选云母车间进行选别,预计年产铁精粉5万吨、云母精矿10万吨;选别后尾砂185万吨/年作为填充物对经济开发区境内西山口矿区12个废弃矿坑进行回填治理,治理面积72.12公顷,废弃矿坑容积1223.52万立方米,回填尾砂总量1835.28万吨,完成采坑回填共需20年。
服务年限:采坑回填20年。
产品方案:年产铁精粉5万吨、云母精矿10万吨。云母精矿K2O品位7.60%,云母品位89.90%,精矿产量10万t/a;铁精矿TFe品位55.00%,精矿产量5万t/a。
投资总额:安徽省金日晟矿业有限责任公司选矿技改选铁选云母暨生态修复治理工程估算总投资54239.53万元,其中建设期总投资13456.34万元。本项目为安徽省霍邱县西山口矿区废弃矿山地质环境治理工程,所有基建设施均为环境治理所建,因此环保投资即为估算工程建设期总投资。占比25%。
劳动定员:(1)本项目尾矿输送部分需新增人员8人,其中周油坊选矿厂利用现有人员无需新增人员,重新集铁矿输送泵站增加人员8人。(2)尾矿回填、技改及治理部分本项目尾矿回填、回水及治理部分需新增人员19人,其中生产工人16人,管理人员3人。总计新增劳动定员27人。
工作制度:生产岗位采用连续工作制度,年工作330天,每日3班,每班8小时
2.2.2 项目组成
工程建设内容包括周油坊铁矿矿浆输送、重新集铁矿矿浆输送、技改工业场地(选铁车间,选云母车间,脱水车间及辅助设施),尾矿回填、西山口矿区废弃矿坑治理。
本项目由主体工程、公用工程、储运工程及环保工程组成。程项目组成见表2.2-1。
表2.2-1 工程项目组成
工程 类别 | 工程名称 | 工程内容 | 备注 | |
主体工程 | 输送工程 | 重新集至周油坊精矿输送工程 | 管道几何高程参数:管道长度11.5km,起点标高42m,终点标高60m(管道出口),终点-起点高差18m。管道设计寿命:20年。 输送泵站:精矿输送主泵选用水隔膜泵,由离心泵喂入水隔膜泵升压后输送至周油坊。根据项目设计方案,正常情况下,系统流量为103.73m3/h,系统运行压力为4.6MPa。主泵选用参数Q=130m3/h,P=6.03MPa,配套水泵N=450kW,变频调速。输送泵站建设在重新集铁矿厂区北侧现有场地内新建。 管道设计:管道选用178*12钢管,材质为API X65,连接为焊接连接。野外管道埋地敷设1根,设计考虑管道年磨蚀量为0.35mm/a,满足20a使用要求。管道及其设备通过监控和数据采集系统(SCADA)进行监视和控制。精矿管道由一个泄漏检测系统进行监视。这个系统向监控和数据采集系统 (SCADA ) 提供操作数据。这些数据包括沿管道(泵站、测压站和终点站) 的流量、压力和密度测量。泄漏检测系统的目的是检测系统的泄漏和预测泄漏的位置,同时向操作员报警。 亚硫酸钠添加系统、石灰乳制备添加系统及阴极保护系统: (1)亚硫酸钠添加系统、石灰乳制备系统:防腐蚀剂系统包括两个子系统,分别是PH值控制系统和除氧系统。 (2)阴极保护系统:将安装一强制电流阴极保护系统。该阴极保护系统将通过外加电流的办法,改变自然存在于管道与地面之间的电势差,来抑制管道外部腐蚀的发生与加重。 | |
重新集至西山口矿区尾矿输送工程 | 管道几何高程参数:管道长度7km,起点标高42m,终点标高80m(管道出口),终点-起点高差38m。。管道设计寿命:20年。 输送泵站:采用三级离心泵升压后输送至技改选厂(西山口矿区生态修复区)。经计算,正常情况下,系统流量为149.8m3/h,系统运行压力为2.64MPa。主泵选用参数Q=160m3/h,Hc=80m,电机N=132kW,变频调速。输送泵站在厂区北侧现有场地内新建。 管道设计:本次管道选用193*12钢管,材质为API X65,连接为焊接连接。野外管道埋地敷设1根,设计考虑管道年磨蚀量为0.35mm/a,满足20a使用要求。同样采用SCADA进行监视和控制。 亚硫酸钠添加系统、石灰乳制备添加系统及阴极保护系统: 系统设置亚硫酸钠添加系统,阴极保护系统,确保管道系统服务年限内不出事故。 | |||
周油坊至西山口矿区尾矿输送工程 | 管道几何高程参数:管道长度14km,起点标高38m,终点标高80m(管道出口),终点-起点高差42m。管道设计寿命:20年。 输送泵站:尾矿输送主泵选用水隔膜泵,由离心泵喂入水隔膜泵升压后输送至技改选厂(西山口矿区生态修复区)。经计算,正常情况下,系统流量为150m3/h,系统运行压力为4.9MPa。主泵选用参数Q=155m3/h,P=7MPa,配套水泵N=500kW,变频调速。输送泵站利用厂区现有尾矿总砂泵站改造。 管道设计:本次管道选用193*12钢管,材质为API X65,连接为焊接连接。野外管道埋地敷设1根,设计考虑管道年磨蚀量为0.35mm/a,满足20a使用要求。同样采用SCADA进行监视和控制。 亚硫酸钠添加系统、石灰乳制备添加系统及阴极保护系统: 系统设置亚硫酸钠添加系统,阴极保护系统,确保管道系统服务年限内不出事故。 | |||
西山口矿区至重新集回水系统工程 | 设计参数: (1)随尾矿输送至技改选厂的水有163.63万m3/a,回水率按0.85考虑,扣除其他用水,则每年回至重新集选厂的水量有132.4万m3/a。 (2)管道长度7km,起点标高70m,终点标高52m(管道出口),终点-起点高差-18m。 (3)工作制度及规模: 330d/a,24h/d,3班/d,8h/班;132.4万m3/a,4012.8m3/d,167.2m3/h; (4)设计服务年限:20a。 设计方案: 设计考虑在技改选厂厂前进行回水,正常情况下,系统流量为167.2m3/h,选φ244.5*6螺旋焊管作为回水主管,系统运行压力为0.6MPa。尾矿回水泵站为地上式,泵房尺寸:12m×7.5m×5m。尾矿回水泵设备包括回水泵站离心泵、潜污泵、浮船取水泵组等设备。 系统设置亚硫酸钠添加系统,阴极保护系统,确保管道系统服务年限内不出事故。 管道系统全线实行自动控制,泵站的操作人员将能够监控泵站的工艺设备、各种阀门、终端站设施及阀门等整条管道的工艺数据。 | |||
选矿工程 | 选云母选铁主厂房 | 本工程周油坊厂区和重新集厂区利用现有厂区厂房改造,选云母选铁技改工业场地建(构)筑物共计8个,全部为新建,分别为:选云母选铁主厂房、1号砂泵站、53m云母精矿浓缩池、生活污水处理站、循环水泵站、水系统事故池、尾矿浓缩池、尾矿砂泵站。 选云母选铁主厂房分为云母浮选跨、磁选跨、精矿仓三部分,为两连跨,其中磁选跨、精矿仓在同一跨。车间采用钢排架结构。云母浮选跨平面轴网尺寸18米×99米,高度23米,室内平台采用钢框架结构;磁选跨平面轴网尺寸15米×45米,高度23米,室内平台采用钢框架结构。精矿仓采用地上钢筋混凝土矿仓,高度6米。 | ||
云母精矿浓缩池 | 云母精矿浓缩池直径53米,深度11.82米,半地下钢筋混凝土结构,侧壁高出地面1.2米,底板采用构造底板,底流通廊采用地下钢筋混凝土结构,抗渗等级P8,混凝土强度等级C30。 | |||
1号砂泵站 | 1号砂泵站分为地下泵坑和地上泵站。地下泵坑直径9米,深度14.9米,采用地下钢筋混凝土结构;地上泵站采用门式刚架结构,平面轴网尺寸10米x14.5米,高度6米。 | |||
循环水泵站 | 循环水泵站功能分区为泵站、附属用房值班室、电气室及室外水池。泵站采用门式刚架结构,平面轴网尺寸9米×30米,高6.5米;泵坑采用地下钢筋混凝土结构,深3.5米。 | |||
尾矿浓缩池 | 设在选矿主厂房中侧,1号尾矿浓缩池、2号尾矿浓缩池直径均为50米,深度8.5米,半地下钢筋混凝土结构,侧壁高出地面2.0米,底板采用构造底板,底流通廊采用地下钢筋混凝土结构。 选矿车间尾矿浆经尾矿流槽自流排入尾矿浓缩池,设1座Φ50m尾矿浓缩池,配套1台NZY-50型中心传动高效浓缩机。尾矿沉降采用加药剂絮凝沉降方式。池底通廊与尾矿砂泵站相连,底流排矿浓度45%,溢流水自流至浊环水池。 | |||
尾矿砂泵站 | 设1座半地下式尾矿砂泵站,地上部分矩形,平面尺寸:36m×18m,高5.5m;地下部分圆形,直径15m,深10m。内设渣浆泵组将尾矿浓缩池底流矿浆输送至各采石坑。 重新集输送泵站:泵站采用门式刚架结构,平面轴网尺寸15米x21米,高6.5米。 本工程涉及的采石坑多达12个,分布在选厂周边,尾矿输送距离变化较大,最近放矿点距离选厂不足0.5km,最远放矿点距离选厂约2km,输送高差0~20m,尾矿输送泵采用渣浆泵组,输送距离小于0.5km采用一级渣浆泵输送,输送距离大于0.5km采用两级渣浆泵串联输送。 | |||
尾矿事故池 | 水系统事故池采用地下钢筋混凝土水池,高出地面0.5米,深4米,局部深5.2米,平面轴网尺寸12.5米×20米,用于短期事故状态时尾矿料浆的储存,可储存1天事故尾矿量。生产恢复正常后回用于生产工艺系统。事故池有效容积1000m3,内设100QW80-18-7.5型潜污泵2台,1用1备。 | |||
治理工程 | 尾矿回填 | 西山口矿区废弃矿坑规划用尾砂回填进行恢复治理。尾砂回填采坑不仅可以解决采坑的恢复治理,还可以解决尾矿的堆存问题。回填恢复治理的12个采坑自北向南分别命名为采坑1~采坑12。回填标高确定以恢复原有地貌,采坑回填完成后,保证采坑内雨水能够自流排出采坑为原则。 为了防止雨水冲刷造成回填的尾矿滩面拉沟,在最终覆土的滩面上自南至北方向每隔200m设置一条横向排水沟,每个采坑设置一条纵向排水沟。排水沟总长约7054m。排水沟采用浆砌石结构,过水断面尺寸1.0m×1.0m。采坑内的雨水可通过排水沟排向采坑下游和采坑左侧塘坝内。 | ||
滩面覆土绿化 | 为防止水土流失、雨水冲刷和尾矿粉尘飞扬的污染,在回填完成的滩面覆盖山皮土,覆土厚度为0.5m。在覆土上进行绿化。 植物种植配置方案为:采用灌木+草本的配置形式,栽植耐旱、耐贫瘠、能自然生长、生长快、抗逆境能力强、生物学作用活跃的植物,灌木选用杨树、棉槐、沙棘等带状混交,种植密度为2.0m×2.0m,同时播撒根系发达草种进行绿化。 | |||
边坡治理 | 矿区采场周边遗留有高陡边坡,采坑内有呈一字型分布的高耸岩墙。边坡坡顶不同程度的存在坡顶岩土开裂、坡面岩石松动、边坡稳定性较差。 (1)回填前边坡治理方案 根据采坑现状和采坑回填方案,边帮处理主要以清理围岩为主,采场内孤立岩墙对外部环境无影响,暂时不予处理,待尾矿充填后期予以处理,具体处理方案主要为坡顶松散岩土和坡面松动块石,清理的松散岩土、危岩块石直接回填于采坑内。 (2)回填后边坡治理方案 采坑回填完成后,仍有部分陡立边坡和出露地表岩墙,其中安全隐患的部位进行局部处理,处理方案以削方反压为主,对采坑高陡边坡坡顶载重物削方反压于坡脚,减缓边坡角,修筑排水沟,最终复垦为建设用地,岩墙可通过机械开挖清除极风化层,消除隐患,其它采坑边坡较缓,回填后可不继续处理。通过削方反压工程措施,风化层及表土层边坡角由70°减缓到55°左右,载重物反压于坡脚。 | |||
公用工程 | 供电工程 | 在选矿主厂房建10kV变配电室一座,由两路10kV电源供电。内设10kV配电室、控制室、两个变压器室和低压配电室。10kV配电室内设12台KYN28A-12型10kV手车式开关柜、为全矿提供10kV电源。变压器室内设1600kVA 10/0.4kV变压器两台,型号为S13-M 1600/10 10/0.4kV,1600kVA。低压配电室内设GGD型低压配电屏20台,无功功率补偿屏4台,为选矿主厂房低压用电设备配电。 在循环水泵站设车间变电所一座,内设1000kVA 10/0.4kV变压器两台,型号为S13-M 1000/10 10/0.4kV,1000kVA。低压配电室内设GGD型低压配电屏20台,无功功率补偿屏2台,为循环水泵站、尾矿砂泵站、综合楼等低压用电设备配电。浮船上设动力配电柜,为回水泵配电。低压电源引自循环水泵站车间变电所。 | ||
给水工程 | (1)生产、生活及消防给水系统 本工程生产新水、生活及消防用水水源为霍邱县开发区市政给水管网。由厂区东侧及南侧引入2条dn200钢丝网骨架PE给水管接至厂区。 (2)循环水系统 浓缩池溢流水自流至循环水泵站浊环水池,经浊环水泵组加压后由1条D529×9卷焊钢管送至主厂房及其它生产用水点。浊环水泵设在循环水泵站内。选厂设备冷却回水经冷却回水管道汇集后进入循环水泵站冷却塔,冷却出水自流至净环水池,由净环水泵加压后重复利用。 (3))尾矿回水系统 选厂尾矿排至各采石坑回填后,坑内尾矿回水由浮船泵站加压输送至选厂附近9号采石坑进行澄清,再由9号采石坑内浮船泵站提升至选厂循环水泵站浊环水池,最终由尾矿回水泵组加压输送回重新集选厂。回水管道采用1条D244.5×6螺旋焊钢管,输送距离约7km。 | |||
供热工程 | 供暖设施采用空气源热泵,室外主机采用空气源冷暖中央空调机组,室内末端采用风机盘管机组,提供冬季供热并及夏季制冷。 | |||
储运工程 | 精矿堆存 | 选矿厂储矿设施主要为原矿储矿搅拌槽和精矿仓,主要为调节各生产环节之间的生产波动,提高设备作业率以及外部运输作业的要求。 周油坊铁矿和重新集铁矿尾矿通过矿浆输送管道输送系统至西山口附近工业场地云母选铁主厂房外原矿储矿搅拌槽储存、缓冲后,经泵送给入主厂房脱泥旋流器进行脱泥作业。精矿进入精矿浓缩池,浓缩后脱水过滤,在精矿仓堆存。云母精矿仓有效储矿量2500t,储矿时间6d,铁精矿仓有效储矿量600t,储矿时间3d。 | 依托的地表炸药库已履行环评及“三同时”,不在本次评价范围内 | |
运输道路 | 利用开发区现有道路 | |||
环保工程 | 废水 | 生产废水 | 选矿废水、车间地坪冲洗废水等废水排至直径Φ50m的尾矿浓缩池,尾矿浓缩溢流水返回循环水给水系统供选矿厂循环使用,循环水给水系统由浊环水系统和净环水系统组成。选厂设备冷却回水经冷却回水管道汇集后进入循环水泵站冷却塔,冷却出水自流至净环水池,由净环水泵加压后重复利用。 | |
生活污水 | 新增生活用水量3.8m3/d,新增生活污水排水量为3.04m3/d,生活污水经污水管网收集后先进入化粪池沉降,再进入一体化生活污水处理设备进行处理,处理后水质达到接管标准后进入霍邱经济开发区污水处理厂(西区污水处理厂)。 | |||
废气 | 尾矿粉尘 | 废气主要是干堆场,主要污染物颗粒物。大风干燥天气尾矿干滩扬尘较大,干尾矿面积较大,若遇大风干燥天气,尾砂扬尘较大。本项目采取多管均匀放矿,多管均匀放矿可增大干坡段上湿润面积,提高起动风速,减少粉尘飞扬;粉尘覆盖剂是一种无毒无味的灰白色乳剂,可用手工喷雾器喷洒,也可用喷洒车喷洒,喷洒后四小时即在沙尘表面形成1~3mm厚的硬化层,硬化层保持时间可达3~6个月,并且有利于植物生长。 | ||
道路粉尘 | 道路运输通过厂区道路硬化、道路两侧绿化、限制车辆车速等措施来控制扬尘 | |||
工艺废气 | 本项目工艺流程以湿式作业为主,尾矿含水率达40%,尾矿通过输送管线输送,在运行过程对大气环境影响较小。含水矿尾砂经泵密闭抽至筛选、浓缩、过滤,最终通过输送带输送至密闭的成品仓库下,全过程含水作业,不产生粉尘。该项目在选矿过后,云母精矿和铁精矿堆存在精矿仓,随着少量水分的发散,其精矿在铲装过程中,会产生少量的粉尘。 | |||
固体废物 | 尾矿 | 本项目年产生尾矿185万t/a,输送到西山口矿区采坑堆存。固废处置措施应符合《一般工业固体废物贮存、处置场污染控制标准》GB18599-2001中的相关要求。 | ||
生活污水处理站污泥 | 污泥主要来源于生活污水处理站,年产生量为5.72t/a,用于厂区绿化 | |||
废机油 | 年产生量为0.5t/a,存储于选矿厂内,桶装,一定量后交有资质单位处理。 | |||
生活垃圾 | 年产生量3.135t/a,由环卫部门定期清运 | |||
噪声 | 选用低噪声设备,设置隔声、减振措施,外部运输安排在白天,禁止夜间运输,道路路面硬化并控制车速,车辆经过村庄时禁止鸣笛。 | |||
地下水防治措施 | 事故池、应急池、尾矿缓冲池、生产集水池等 | 按照一般工业固体废物级别防渗,防渗结构渗透系数£1′10-7cm/s,设防渗检漏措施 | ||
地面硬化 | ||||
药剂仓库 | 按照危险废物级别防渗,防渗结构渗透系数£1′10-10cm/s,设防渗检漏措施 | |||
风险应急措施 | 选矿厂 | 设1座事故池,利用选矿厂北侧自然低洼坑地,底部防渗,总容积1000m3 | ||
2.2.3 总体布局
本工程周油坊厂区和重新集厂区利用现有厂区厂房改造,选云母选铁技改工业场地建(构)筑物共计8个,全部为新建,分别为:选云母选铁主厂房、1号砂泵站、53m云母精矿浓缩池、生活污水处理站、循环水泵站、水系统事故池、尾矿浓缩池、尾矿砂泵站。拟建项目中心传动高效浓缩机和尾矿砂泵拟设置在尾矿砂泵站;浊环水泵、回水泵、净环水泵、潜污泵、电动单梁起重机、玻璃钢冷却塔拟设置在循环水泵站;选矿设备拟设置在选云母选铁主厂房内。
本项目总体布局见图2.2-1、选矿厂平面布置见图2.2-2。
2.2.4 项目占地
选矿厂工程占地见表2.2-3。
表2.2-3 工程占地情况
序号 | 建筑(构)物名称 | 建筑面积(m2) | 建筑体积(m3) | 结构形式 |
1 | 选云母选铁主厂房 | 3267 | 75141 | 钢排架 |
2 | 53m云母精矿浓缩池 | 2205 | 半地下钢筋混凝土 | |
3 | 1号砂泵站 | 145(地下64) | 725(地下947) | 门式刚架 |
4 | 生活污水处理站 | 81(地下14) | 446(地下68) | 钢筋混凝土框架 |
5 | 循环水泵站 | 405(地下630) | 2633(地下2565) | 门式刚架 |
6 | 水系统事故池 | 地下250 | 地下1000 | 地下钢筋混凝土 |
7 | 尾矿浓缩池 | ?50m | 半地下钢筋混凝土 | |
8 | 尾矿砂泵站 | 648(地下177) | 4212(地下1766) | 门式刚架 |
9 | 重新集输送泵站 | 192 | 1536 | 门式刚架 |
合计 | 6940 | 84693 |
2.3 工程分析
2.3.1 输送工程
1本项目精矿、尾矿输送及回水管线全部采用管道运输方式,主要包括:
(1)重新集至周油坊精矿输送管道长度11.5km,起点标高42m,终点标高60m(管道出口),终点-起点高差18m。
(2)重新集至技改选厂(西山口矿区生态修复区)尾矿输送管道长度7km,起点标高42m,终点标高80m(管道出口),终点-起点高差38m。
(3)周油坊至技改选厂(西山口矿区生态修复区)尾矿输送管道长度14km,起点标高38m,终点标高80m(管道出口),终点-起点高差42m。
(4)技改选厂(西山口矿区生态修复区)至重新集回水管道长度7km,起点标高70m,终点标高52m(管道出口),终点-起点高差18m。管道线路图2.3.1-1~2.3.1-4,
2 主管线线路选择原则:
(1)尽量缩短线路长度,减少拆迁,少占农田。
(2)便于管道施工和运行维护,保证尾矿输送及回水的安全,回水能全部或部分重力输水。
(3)线路走向顺直平缓,以减少线路长度,提高安全性和节约投资。
(4)线路选择宜避开经过地形起伏过大地区,以减少泵站数量和加速流的产生。
(5)线路选择宜减少与天然和人工障碍物的交叉,减少和铁路、公路(高速公路)和河流的交叉。当必须交叉时,宜垂直交叉,并充分利用现有穿跨越设施,方便施工和管理。
(6)应选择最佳得地形和地质条件,尽量沿现有道路定线,以便施工和检修。
(7)线路选择充分考虑动力、供水、交通等因素,尽量选择水、电等供应较方便和靠近现有交通道路的线路。
(8)线路不宜通过人口密集的城区、水源一级保护区,国家文物保护范围和自然保护区的核心。
(9)线路不宜通过厂矿企业地区、多年生经济作物区和基本农田及设施区域。
(10)线路应尽可能避开滑坡崩塌沉陷泥石流沼泽等地质不良地区、地震烈度大于7度地区、活动断裂带及人口稠密区,当受条件限制必须通过时应采取可靠防护措施。
图2.3.1-1-4 技改选厂(西山口矿区生态修复区)至重新集回水管道线路示意图
2.3.1.1 重新集至周油坊精矿输送工程
(1)工艺设计依据及基础资料
1)矿浆特性
密度:4.8 t/m3,浓度60-65%。粒度组成见表2.3.1-1。
表2.3.1-1 粒度组成表
粒级(mm) | 产率(%) | ||
个别 | 负累计产率 | 正累计产率 | |
0.074 | 4.15 | 100 | 4.15 |
0.074~0.045 | 4.69 | 95.85 | 8.84 |
0.045~0.037 | 16.72 | 91.16 | 25.56 |
0.037~0 | 74.44 | 74.44 | 100 |
2)几何高程参数
管道长度11.5km,起点标高42m,终点标高60m(管道出口),终点-起点高差18m。管道线路示意见图2.3.1-1。
3)系统运行主要参数
①规模:110万t/a;输送浓度65%。
②输送管线长度:11.5km。
③管道可靠性:本项目管道输送年工作330d/a,24h/d,3班/d,8h/班。
④管道设计寿命:20年。
(2)设计方案
1)由选厂过来的铁精矿浆(消磁)进入φ20m浓密机进行浓密脱水,底流(消磁)排料由离心泵控制,浓度控制在65%。底流添加石灰乳。合格底流进入φ10m*10m搅拌储槽。
2)搅拌槽矿浆由喂料泵喂入水隔膜泵,经水隔膜泵升压后输送至周油坊矿精矿过滤车间的分矿桶。
3)系统设置亚硫酸钠添加系统,石灰乳制备添加系统,阴极保护系统,确保管道系统服务年限内不出事故。
4)管道系统全线实行自动控制,泵站的操作人员将能够监控泵站的工艺设备、各种阀门、终端站设施及阀门等整条管道的工艺数据。
(3)输送泵站
目前,固体物料水力输送的主要泵种,大体可以分为三类,即往复泵如柱塞泵;离心泵如渣浆泵;隔离泵如隔膜泵、水隔离泵。目前隔离泵也可分为两大类,即油隔离泵和水隔离泵。油隔离泵主要有玛尔斯泵和隔膜泵,玛尔斯泵是在活塞式往复泵的基础上,加隔离装置,其隔离机理是利用汽轮机油比重轻的特点,油浆直接接触进行隔离。隔膜泵是在活塞式或柱塞式往复泵基础上,加隔离装置,其隔离机理为橡胶隔膜。渣浆泵及非隔离的往复泵,其过流部件寿命短,维护费用高,单级扬程较低(一般低于3MPa使用离心泵比较合理)。水隔离泵尽管扬程较高,流量大,可以输送较大粒径的物料且价格也便宜,但存在混浆和水耗两大固有顽症,水隔膜泵相当于水隔离泵的升级换代版,可实现较高扬程大流量的矿浆输送。
渣浆泵及非隔离的往复泵,其过流部件寿命短,维护费用高,单级扬程较低(一般低于3MPa使用离心泵比较合理)。油隔离泵有油耗,并且智能化程度太低,对输送物料要求苛刻,要求输送物料粒径小于1mm。隔膜泵是目前最好的一种浆体输送泵,但价格太高,是同流量扬程的其他泵价格的几倍到几十倍,且同样不能输送粒径大于1mm的固体物料,高于10MPa时用隔膜泵比较好,隔膜泵的运动频率为30-50次/min,水隔膜泵的运动频率为2-3次/min,易损件逆止阀芯、阀座的寿命与其运动频率的平方成正比。水隔离泵尽管扬程高,流量大,可以输送较大粒径的物料且价格也便宜,但存在混浆和水耗两大固有顽症。水隔膜泵相当于水隔离泵的升级换代版,其隔离机理是利用筒形隔膜将清水与浆体进行隔离,它彻底根除了水隔离泵的混浆和水耗两大顽疾,拓展了隔膜泵的输送领域,即可实现高扬程大流量,又可以输送膏体和大于2mm粒径的粗颗粒矿浆,适用于3MPa至10MPa范围内的大流量、高扬程浆体输送,与水隔离泵相比较:无清水损失、无混浆,可节省额定流量的10%以上的清水,其配件费用比隔膜泵配件费用节省1/3以上,且使用周期较长、操作简单、维护方便,设备运行的自动化程度较高、效率高,且无油耗、无污染。
通过经济性、技术性、生产周期等方面综合分析,根据越野管道布置方案,精矿输送主泵选用水隔膜泵,由离心泵喂入水隔膜泵升压后输送至周油坊。经计算,正常情况下,系统流量为103.73m3/h,系统运行压力为4.6MPa。主泵选用参数Q=130m3/h,P=6.03MPa,配套水泵N=450kW,变频调速。输送泵站在厂区北侧现有场地内新建。
(4)管道设计
确定管道最低安全运行流速是为了保证管道中矿浆有适当的固体颗粒悬浮,保持伪均匀流体的状态,尽量减小粗颗粒对管道底部的磨损。长距离管道的最低安全运行流速必须保证矿浆在管道中呈紊流状态。通常对于含细颗粒的矿浆,在较低浓度时,最小速度由固体沉积作为控制,在高浓度时,最小流速由层流到紊流的过渡流速来控制。
设计安全流速1.4m/s,实际运行流速1.55m/s,确保矿浆在管道中流态为伪均质流态,管道均匀磨损。
为保证管线正常运行,减小环境影响,维护社会安定。管道选用178*12钢管,材质为API X65,连接为焊接连接。野外管道埋地敷设1根,设计考虑管道年磨蚀量为0.35mm/a,满足20a使用要求。
管道及其设备通过监控和数据采集系统(SCADA)进行监视和控制。该系统以可编程逻辑控制器 (PLC) 为核心,处理所有和现场设备有关的控制。PLC将数据报告给基于人机接口(HMI)系统的个人计算机(PC)精矿浆管道系统设计由位于起始泵站的中央控制室进行操作,要求24小时连续值班。中央控制室利用SCADA系统远程操作管道,主任操作员将需要有起始泵站及终端站值班人员协助
SCADA系统软件安装在主泵站和选厂控制室内。泵站和选厂通过光纤通讯进行联接。管道和其它设施通过SCADA系统进行监测和控制。精矿管道由一个泄漏检测系统进行监视。这个系统向监控和数据采集系统(SCADA )提供操作数据。
泄漏检测系统的目的是检测系统的泄漏和预测泄漏的位置,同时向操作员报警。系统精度的目标数是系统运行范围中指定流量的3%到5%。根据泄漏的大小和位置,在2到10分钟内检测到泄漏的发生。根据管道内在线的流量状态和管道阀门的位置,对管道沿线的流量、压力和密度进行比较。如果这些参数背离标准值,泄漏将被识别出来。
(5)亚硫酸钠添加系统、石灰乳制备添加系统及阴极保护系统
1)亚硫酸钠添加系统、石灰乳制备系统
防腐蚀剂系统包括两个子系统,分别是PH值控制系统和除氧系统。PH值控制系统中,石灰乳加入到浓密机底流泵的上游矿浆中,使矿浆PH值保持在10.5到11之间。在底流泵的吸入端加入石灰乳确保矿浆进入泵内时充分混合。用底流泵泵送石灰乳,加入石灰乳的数量根据矿浆中的物料数量而定。搅拌储存槽能减少下游矿浆PH值的波动。PH值计最终测定的PH值要与从搅拌槽抽样矿浆样本在实验室条件下测定的PH值相一致。
除氧系统控制冲洗水的氧气含量。亚硫酸纳加入到水中除去溶解氧。用于监测瞬间腐蚀率的仪器安装在PH值测定仪电极旁,数据输入到SCADA作为历史记录。
2)阴极保护系统
将安装一强制电流阴极保护系统。该阴极保护系统将通过外加电流的办法,改变自然存在于管道与地面之间的电势差,来抑制管道外部腐蚀的发生与加重。在管道施工期间,约在每公里处及在河流穿越处、套管跨越处和外来管道交叉处安装测试头。这些测试头将确认管道对地间的电势能并通过其他试验来决定初装后及管道运行期间阴极保护系统的运行效力。
(6)管道敷设方式
管道除跨越外,均采用埋设方式。根据管道穿越地段的地质情况,敷设方式采用过土质地段的典型剖面及过岩石地基段的典型剖面的敷设标准断面。两种敷设断面管下均设间距不大3m的砂袋作支撑,砂袋高0.15m,管道顶及四周回填砂、再在砂上面回填开挖土石并分层夯实。
2.3.1.2 重新集至西山口矿区尾矿输送工程
(1)工艺设计依据及基础资料
1)矿浆特性
密度:2.7 t/m3,输送浓度55%。粒度组成见表2.3.1-2。
表2.3.1-2粒度组成表
粒级(mm) | 产率(%) | ||
个别 | 负累计产率 | 正累计产率 | |
0.074 | 35.9 | 100 | 35.9 |
0.074~0.037 | 17 | 64.1 | 52.9 |
0.037~0 | 47.1 | 47.1 | 100 |
管道长度7km,起点标高42m,终点标高80m(管道出口),终点-起点高差38m。管道线路示意见图2.3.1-2。
2)系统运行主要参数 :
①规模:100万t/a,输送浓度55%。。
②输送管线长度:7.0km。
③管道可靠性:本项目管道输送年工作330d/a,24h/d,3班/d,8h/班。
④管道设计寿命:20年。
(2)设计方案
1)砂仓底流为60-65%的矿浆进入φ3.5m*3.5m搅拌槽调浆后输送至φ10m*10m搅拌储槽储存,调浆后浓度55%。
2)φ10m*10m搅拌槽矿浆由采用三级离心泵升压后输送至西山口矿区。
3)系统设置亚硫酸钠添加系统,阴极保护系统,确保管道系统服务年限内不出事故。
4)管道系统全线实行自动控制,泵站的操作人员将能够监控泵站的工艺设备、各种阀门、终端站设施及阀门等整条管道的工艺数据。
(3)输送泵站
通过经济性、技术性、生产周期等方面综合分析,根据越野管道布置方案,采用三级离心泵升压后输送至技改选厂(西山口矿区生态修复区)。经计算,正常情况下,系统流量为149.8m3/h,系统运行压力为2.64MPa。主泵选用参数Q=160m3/h,Hc=80m,电机N=132kW,变频调速。输送泵站在厂区北侧现有场地内新建。
(4)管道设计
基于重新集尾矿矿浆特性、所选管道尺寸、以及目前尾矿输送管道系统运行实际数据,基于管线穿越地段为高速公路、村庄、河道及基本农田等复杂地段,为保证管线正常运行,减小环境影响,维护社会安定。本次管道选用193*12钢管,材质为API X65,连接为焊接连接。野外管道埋地敷设1根,设计考虑管道年磨蚀量为0.35mm/a,满足20a使用要求。同步安装管道及其设备通过监控和数据采集系统(SCADA)进行监视和控制。同步安装管道防腐蚀剂系统(亚硫酸钠添加系统、阴极保护系统)。
2.3.1.3 周油坊至西山口矿区尾矿输送工程
(1)工艺设计依据及基础资料
1)矿浆特性
密度:2.7 t/m3,输送浓度55%。粒度组成见表2.3.1-3。
表2.3.1-3粒度组成表
粒级(mm) | 产率(%) | ||
个别 | 负累计产率 | 正累计产率 | |
0.15 | 13.7 | 100 | 13.7 |
0.15~0.074 | 20 | 86.3 | 33.7 |
0.074~0.045 | 13.9 | 66.3 | 47.6 |
0.045~0.025 | 8.8 | 52.4 | 56.4 |
0.025~0 | 43.6 | 43.6 | 100 |
管道长度14km,起点标高38m,终点标高80m(管道出口),终点-起点高差42m。管道线路示意见图2.3.1-3。
2)系统运行主要参数:
①规模:100万t/a,输送浓度55%。
②输送管线长度:14.0km。
③管道可靠性:本项目管道输送年工作330d/a,24h/d,3班/d,8h/班。
④管道设计寿命:20年。
(2)设计方案
1)砂仓底流为60-65%的矿浆进入φ3.5m*3.5m搅拌槽调浆后输送至φ10m*10m搅拌储槽储存,调浆后浓度55%。
2)搅拌槽矿浆由离心泵喂入水隔膜泵升压后输送至技改选厂(西山口矿区生态修复区)。
3)系统设置亚硫酸钠添加系统,阴极保护系统,确保管道系统服务年限内不出事故。
4)管道系统全线实行自动控制,泵站的操作人员将能够监控泵站的工艺设备、各种阀门、终端站设施及阀门等整条管道的工艺数据。
(3)输送泵站
通过经济性、技术性、生产周期等方面综合分析,根据越野管道布置方案,尾矿输送主泵选用水隔膜泵,由离心泵喂入水隔膜泵升压后输送至技改选厂(西山口矿区生态修复区)。经计算,正常情况下,系统流量为150m3/h,系统运行压力为4.9MPa。主泵选用参数Q=155m3/h,P=7MPa,配套水泵N=500kW,变频调速。输送泵站利用厂区现有尾矿总砂泵站改造。
(4)管道设计
基于金日晟矿业矿浆特性、所选管道尺寸、以及目前尾矿输送管道系统运行实际数据,基于管线穿越地段为高速公路、村庄、河道及基本农田等复杂地段,为保证管线正常运行,减小环境影响,维护社会安定。本次管道选用193*12钢管,材质为API X65,连接为焊接连接。野外管道埋地敷设1根,设计考虑管道年磨蚀量为0.35mm/a,满足20a使用要求。同步安装管道及其设备通过监控和数据采集系统(SCADA)进行监视和控制。同步安装管道防腐蚀剂系统(亚硫酸钠添加系统、阴极保护系统)。
2.3.1.4 西山口矿区至重新集回水系统工程
(1)设计参数
1)随尾矿输送至技改选厂的水有163.63万m3/a,回水率按0.85考虑,扣除其他用水,则每年回至重新集选厂的水量有132.4m3/a。
2)管道长度7km,起点标高70m,终点标高52m(管道出口),终点-起点高差-18m。
3)工作制度及规模:330d/a,24h/d,3班/d,8h/班;132.4万m3/a,4012.8m3/d,167.2m3/h;
4)设计服务年限:20a。
(2)设计方案
设计考虑在技改选厂厂前进行回水,正常情况下,系统流量为167.2m3/h,选φ244.5*6螺旋焊管作为回水主管,系统运行压力为0.6MPa。主泵选用参数Q=250m3/h,H=90m,N=110kW。
系统设置亚硫酸钠添加系统,阴极保护系统,确保管道系统服务年限内不出事故。
管道系统全线实行自动控制,泵站的操作人员将能够监控泵站的工艺设备、各种阀门、终端站设施及阀门等整条管道的工艺数据。
(3)尾矿回水泵站
选厂尾矿排至各采石坑回填后,坑内尾矿回水由浮船泵站加压输送至选厂附近9号采石坑进行澄清,再由9号采石坑内浮船泵站提升至选厂循环水泵站浊环水池,最终由尾矿回水泵组加压输送回重新集选厂。回水管道采用1条D244.5×6螺旋焊钢管,输送距离约7km。尾矿回水管道自回水泵站设一条总管,采用D133×9卷焊钢管,与尾矿管道平行敷设,泵站出口设流量计量仪表。在靠近各铁矿时在回水管道上设支路,将本矿输送至西山口废弃采矿场的水输至重新集铁矿选矿厂。
尾矿回水泵站为地上式,泵房尺寸:12m×7.5m×5m。尾矿回水泵站内设备见表2.3.1-4。
表2.3.1-4 尾矿回水泵站设备表
序号 | 名称 | 参数 | 数量(台) | 备注 |
1 | 回水泵站离心泵 | KQL200/410-75/4 Q=210m3/h,H=62m,N=75kW | 3(2用1备) | 变频电机 |
2 | 真空引水装置 | 1 | ||
2 | 潜污泵 | 50QW27-15-3 N=3kW | 2(1用1备) | |
3 | 电动单梁起重机 | LX-3型 N=5.7kW | 1用 | |
4 | 浮船取水泵组 | BSQ130-65 Q=100~130m3/h;H=65m; N=37kW | 4用1备 | 4 |
2.3.1.4 管线工程
2.3.2 选矿工程及尾矿设施
2.3.2.1 选矿厂设计规模及工作制度
安徽金日晟矿业有限公司选矿技改选铁选云母暨生态修复治理工程输送尾矿设计规模为200万t/a(周油坊100万t/a,重新集100万t/a)。
选铁选云母技改工程为连续工作制。设备年工作7920h,设备作业率90.41%,相当于年工作330d,3班/d,8h/班。
2.3.2.2 选矿设计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根据供矿条件,以建设单位提供的周油坊铁矿选铁选云母生产实际数据基础,确定的选矿主要工艺技术指标。主要选矿技术指标见表2.3.2-1
表2.3.2-1 选矿厂主要选矿工艺技术指标
产品名称 | 产率 | 品位(%) | 回收率(%) | 年产量(万t) | ||||
(%) | TFe | K2O | 云母 | TFe | K2O | 云母 | ||
原矿 | 100.00 | 9.00 | 1.20 | 14.30 | 100.00 | 100.00 | 100.00 | 200.00 |
云母精矿 | 5.00 | 5.50 | 7.60 | 89.90 | 3.06 | 31.67 | 31.43 | 10.00 |
铁精矿 | 2.50 | 55.00 | 0.50 | 7.00 | 15.28 | 1.04 | 1.22 | 5.00 |
总尾矿 | 92.50 | 7.95 | 0.87 | 10.41 | 81.67 | 67.29 | 67.34 | 185.00 |
2.3.3.3 选矿工艺流程
根据周油坊铁矿和重新集铁矿矿石性质以及周油坊铁矿选铁选云母生产实际确定本次技改工程选铁选云母工艺流程。
本次设计选别云母流程采用一粗五精、中矿集中浮选工艺流程,回收铁则采用弱磁-强磁工艺流程,设计的选矿工艺流程见图2.3.2-1。
(1)生产工艺流程描述
本工程选矿工艺车间包括选云母选铁主厂房、云母精矿浓缩池及砂泵站等。
周油坊铁矿和重新集铁矿尾矿通过矿浆输送管道输送系统至西山口附近工业场地云母选铁主厂房外原矿储矿搅拌槽储存、缓冲后,经泵送给入主厂房脱泥旋流器进行脱泥作业。
旋流器沉砂给入矿浆搅拌槽进行加药搅拌。搅拌后矿浆进行浮选粗选,粗选底流为浮选尾矿。粗选泡沫进入精选Ⅰ作业进行一次精选;精选Ⅰ泡沫进入精选Ⅱ作业进行二次精选,精选Ⅱ的泡沫进入精选Ⅲ作业进行三次精选;精选Ⅲ泡沫进入精选Ⅳ作业进行四次精选,精选Ⅳ的泡沫进入精选Ⅴ作业进行五次精选;各段精选底流作为浮选中矿返回浮选给矿泵池;精选Ⅴ作业的泡沫为最终浮选精矿。云母精矿进入精矿浓缩池,浓缩后脱水过滤,在精矿仓堆存。
脱泥旋流器溢流经高频细筛分级,细筛筛上为最终尾矿,细筛筛下产品给入弱磁作业,弱磁选尾矿给入一次强磁作业,一次强磁作业精矿给入二次强磁作业,二次强磁精矿和弱磁选精矿为最终铁精矿,给入铁精矿浓缩池进行浓缩,浓缩后脱水过滤,在精矿仓堆存。
选云母浮选尾矿、细筛筛上、一次强磁尾矿、二次强磁尾矿为最终尾矿给入尾矿浓缩系统。
2.3.2.4 选矿工艺设备
选矿主要设备选择结果见表2.3.2-2。
表2.3.2-2 主要工艺设备表
序号 | 设备名称 | 设备型号 | 单位 | 数量 | 备 注 |
1 | 矿浆搅拌槽 | Φ14.0×14.0m | 台 | 1 | 选矿工艺设备 |
2 | 水力旋流器组 | Φ350×8 | 组 | 1 | |
3 | 矿浆搅拌槽 | Φ4.0×4.0m | 台 | 2 | |
4 | 浅槽型40m3浮选机 | 40m3 | 台 | 4 | |
5 | 浅槽型16m3浮选机 | 16m3 | 台 | 2 | |
6 | 浅槽型6m3浮选机 | 6m3 | 台 | 2 | |
7 | 浅槽型6m3浮选机 | 6m3 | 台 | 2 | |
8 | 浅槽型6m3浮选机 | 6m3 | 台 | 2 | |
9 | 浅槽型6m3浮选机 | 6m3 | 台 | 2 | |
10 | 高频细筛 | D5-MFVSK1014d | 台 | 2 | |
11 | 湿式永磁筒式磁选机 | CTB-1230 | 台 | 1 | |
12 | 立环脉动高梯度强磁选机 | SLon-2500 | 台 | 1 | |
13 | 立环脉动高梯度强磁选机 | SLon-2000 | 台 | 1 | |
14 | 浓缩机(铁精矿浓缩) | Φ6m | 台 | 1 | |
15 | 盘式真空过滤机(铁精矿过滤) | 6m2 | 台 | 1 | |
16 | 浓缩机(云母精矿浓缩) | Φ45m | 台 | 1 | |
17 | 盘式真空过滤机 | 72m2 | 台 | 2 | |
18 | 鼓风机 | 功率200kw | 台 | 2 | |
19 | 一级尾矿渣浆泵 | 150ZJ-I-A60 N=160kW | 台 | 4 | 尾矿砂泵站设备 |
20 | 二级尾矿渣浆泵 | 150ZJ-I-A60 N=160kW | 台 | 4 | |
21 | 液下渣浆泵 | 65ZJL-A30 N=18.5kW | 台 | 2 | |
22 | 水封泵 | 25GDL4-12X7 N=4kW | 台 | 2 | |
23 | 电动单梁起重机 | LDA5型 N=7.5kW | 台 | 1 | |
24 | 絮凝剂加药装置 | ZJY-4 N=10kW | 套 | 1 | |
25 | 中心传动高效浓缩机 | NZY-50型 | 套 | 1 | 尾矿浓缩系统 |
26 | 回水泵站离心泵 | KQL200/410-75/4 Q=210m3/h,H=62m, N=75kW | 台 | 3 | 尾矿回水泵站 |
27 | 真空引水装置 | / | 台 | 1 | |
28 | 潜污泵 | 50QW27-15-3 N=3kW | 台 | 2 | |
29 | 电动单梁起重机 | LX-3型 N=5.7kW | 台 | 1 | |
30 | 浮船取水泵组 | BSQ130-65 Q=100~130m3/h;H=65m;N=37kW | 台 | 4 | |
31 | 尾矿回水管道 | D133×9 | 条 | 1 | |
32 | 浊环水泵 | KQSN350-M9型 N=250kW | 台 | 2 | 循环水泵站 |
33 | 回水泵 | KQSN200-M6型 N=110kW | 台 | 2 | |
34 | 净环水泵 | ISG80-160型 N=7.5kW | 台 | 2 | |
35 | 潜污泵 | 65WQ30-15-3型 N=3kW | 台 | 2 | |
36 | 电动单梁起重机 | LDA-3型 N=9.9kW | 台 | 1 | |
37 | 玻璃钢冷却塔 | GBNL3-60型 N=1.5kW | 台 | 1 |
2.3.2.5 选矿仓储设备
本次设计选矿厂储矿设施主要为原矿储矿搅拌槽和精矿仓,主要为调节各生产环节之间的生产波动,提高设备作业率以及外部运输作业的要求。储矿设施详见表2.3.2-3。
表2.3.2-3 选矿厂储矿设施情况表
名 称 | 矿仓型式 | 有效储矿量 | 储矿时间 |
原矿储矿搅拌槽 | 矿浆搅拌槽 | 3700m3 | ~12h |
云母精矿仓 | 半地下式 | 2500t | ~6d |
铁精矿仓 | 半地下式 | 600t | ~3d |
2.3.2.6 选矿主要原辅材料及理化性质
表2.3.2-4 主要原辅料情况
序号 | 物料名称 | 规格、形态 | 年耗量 | 全厂最大储存量 | 储存地点及方式 |
1 | 原尾矿 | 固态 | 200万吨/年 | -- | 不储存 |
2 | 水玻璃 | 液态 | 5600吨/年 | 400吨 | 储存罐 |
3 | 选矿捕收剂Ge609 | 液态 | 240吨/年 | 25吨 | 桶装药剂堆场储存 |
4 | 油酸 | 液态 | 500吨/年 | 40吨 | 桶装药剂堆场储存 |
5 | 氢氧化钠 | 固态 | 600吨/年 | 50吨 | 袋装药剂堆场储存 |
6 | 絮凝剂 | 固态 | 18吨/年 | 2吨 | 袋装药剂堆场储存 |
7 | 2#油 | 液态 | 200吨/年 | 20吨 | 桶装药剂堆场储存 |
表2.3.2-5 危险、有害物质主要特性汇总表
序号 | 化学品名称 | CAS号 | 化学品理化性能和毒性指标 | 是否属易制毒品或剧毒品 | 火灾 危险性 | 危险性 类别 | ||||
状态 | 闪点℃ | 爆炸极限%(V) | 毒 性 | |||||||
LD50 | LC50 | |||||||||
1 | 氢氧 化钠 | 1310-73-2 | 固态 | 无意义 | 无意义 | 无资料 | 无资料 | / | 戊 | 皮肤腐蚀/刺激,类别1A 严重眼损伤/眼刺激,类别1 |
2 | 油酸 | 112-80-1 | 液体 | 188.9 | 无资料 | 无资料 | 无资料 | / | 丙 | / |
3 | 氧气【加压的】 | 7782-44-7 | 气体 | 无意义 | 无意义 | 无资料 | 无资料 | 否 | 乙类 | 氧化性气体,类别1,加压气体 |
4 | 液化石油气 | 68476-85-7 | 气体 | -74 | 5~33 | 无资料 | 无资料 | 否 | 甲类 | 易燃气体,类别1化学不稳定性气体,类别A,加压气体 |
2.3.2.7 选矿厂尾矿设施
(1)设计基础资料
干尾矿量: 233.6 t/h;
尾矿比重: 2.7 t/m3;
设计尾矿输送浓度: 45%;
尾矿输送流量: 372m3/h。
(2)尾矿处置方案
选矿工艺排出尾矿先经浓缩系统进行减量处理,然后由尾矿输送系统加压输送至各采石坑进行回填。
(3)尾矿浓缩系统
选矿车间尾矿浆经尾矿流槽自流排入尾矿浓缩池,设2座Φ50m尾矿浓缩池,配套2台NZY-50型中心传动高效浓缩机。尾矿沉降采用加药剂絮凝沉降方式。池底通廊与尾矿砂泵站相连,底流排矿浓度45%,溢流水自流至浊环水池,水中悬浮物含量≤200mg/L。
(4)尾矿输送系统
本工程涉及的采石坑多达12个,分布在选厂周边,尾矿输送距离变化较大,最近放矿点距离选厂不足0.5km,最远放矿点距离选厂约2km,输送高差0~20m,尾矿输送泵采用渣浆泵组,输送距离小于0.5km采用一级渣浆泵输送,输送距离大于0.5km采用两级渣浆泵串联输送。
(5)尾矿砂泵站
设1座半地下式尾矿砂泵站,地上部分矩形,平面尺寸:36m×18m,高5.5m;地下部分圆形,直径15m,深10m。内设渣浆泵组将尾矿浓缩池底流矿浆输送至各采石坑。泵站内设备见表2.3.2-6:
表2.3.2-6尾矿砂泵站设备表
序号 | 名 称 | 型号及规格 | 单 位 | 数 量 | 备注 |
1 | 一级尾矿渣浆泵 | 150ZJ-I-A60 N=160kW | 台 | 4 | 2用2备,变频电机 |
2 | 二级尾矿渣浆泵 | 150ZJ-I-A60 N=160kW | 台 | 4 | 2用2备,变频电机 |
3 | 液下渣浆泵 | 65ZJL-A30 N=18.5kW | 台 | 2 | 1用1备,配控制箱 |
4 | 水封泵 | 25GDL4-12X7 N=4kW | 台 | 2 | 1用1备 |
5 | 电动单梁起重机 | LDA5 N=7.5kW | 台 | 1 | |
6 | 絮凝剂加药装置 | ZJY-4 N=10kW | 套 | 1 | 配控制箱 |
(6)尾矿输送管道
尾矿砂泵站至各采石坑的尾矿输送管道共2条,1用1备。工作管采用陶瓷复合钢管,管道规格D273×14;备用管采用无缝钢管,管道规格D273×12。尾矿管道采用埋地敷设方式,输送管道最大长度约2000m。
2.3.3 生态修复治理工程
本项目生态修复治理工程主要包括尾矿回填、边坡治理等。
2.3.3.1 尾矿回填
1、回填及治理方案
西山口矿区废弃矿坑规划用尾砂回填进行恢复治理。尾砂回填采坑不仅可以解决采坑的恢复治理,还可以解决尾矿的堆存问题。回填恢复治理的12个采坑自北向南分别命名为采坑1~采坑12。回填标高确定以恢复原有地貌,采坑回填完成后,保证采坑内雨水能够自流排出采坑为原则。
(1)采坑1
3号采坑位于治理区北端,与2号采坑相邻,南北长700m,东西宽170m,面积9.15hm2。现状标高最高95m,位于采坑东侧,坑底最低标高45m。坑底与外部地形高差在20m~50m之间。采坑北侧标高90m,南侧标高65m,为保证回填完成后,采坑内不再积水,设计采坑3南侧回填至标高65m。为保证采坑雨水能够排向采坑南侧,在采坑3北侧设置放矿管进行放矿,南侧作为回水区。回填放矿时应进行控制,保证滩面平均坡度不小于1%。随着尾矿排放的进行,最终形成一个自采坑北侧向南侧倾斜的坡面。当采坑南侧尾砂回填至标高65m时,北侧标高尾砂回填标高为72.0m。采坑1尾砂回填工作完成后,待尾砂滩面干燥后覆土并种植植被进行绿化。
1号采坑回填后四周岩壁稳定性较好,可不进行削方处理。
(2)采坑2
2号采坑位于治理区北端,1号采坑东侧,南北长340m,东西宽100m,面积2.66hm2。现状标高最高91m,位于采坑东北,坑底最低标高41m。坑底与外部地形高差在24m~50m之间。采坑北侧标高91m,南侧标高65m,为保证回填完成后,采坑内不再积水,设计采坑2南侧回填至标高65m。为保证采坑雨水能够排向采坑南侧,在采坑2北侧设置放矿管进行放矿,南侧作为回水区。回填放矿时应进行控制,保证滩面平均坡度不小于1%。随着尾矿排放的进行,最终形成一个自采坑北侧向南侧倾斜的坡面。当采坑南侧尾砂回填至标高65m时,北侧标高尾砂回填标高为68.5m。采坑2尾砂回填工作完成后,待尾砂滩面干燥后覆土并种植植被进行绿化。
2号采坑回填后四周岩壁稳定性较好,可不进行削方处理。
(1)采坑3
3号采坑位于治理区北端,南北长350m,东西宽250m,面积7.46hm2。现状最高87m,位于采坑东南,坑底最低标高42m,坑底与外部地形高差在24m~45m之间。采坑西侧标高70m, 东侧标高87m,为保证回填完成后,采坑内不再积水,设计采坑1西侧回填至标高70m。为保证采坑雨水能够排向采坑西侧,在采坑1东侧设置放矿管进行放矿,西侧作为回水区。回填放矿时应进行控制,保证滩面平均坡度不小于1%。随着尾矿排放的进行,最终形成一个自采坑东侧向西侧倾斜的坡面。当采坑西侧尾砂回填至标高70m时,东侧标高尾砂回填标高为72.5m。采坑1尾砂回填工作完成后,待尾砂滩面干燥后覆土并种植植被进行绿化。
3号采坑回填后四周岩壁稳定性较好,可不进行削方处理。
其他采矿待详细勘察后确定参数。
2、回填容积
根据建设单位提供的设计方案,根据采坑地形,在1:1000地形图上计算,尾砂回填至设计标高时计算容积约为1223.52万m3。排放容积计算见表2.3.3-1。
表2.3.3-1 排放容积表
区域(m) | 采坑面积(万m2) | 排放容积(万m3) |
采坑1 | 9.15 | 235.85 |
采坑2 | 2.66 | 73.82 |
采坑3 | 7.79 | 183.60 |
采坑4 | 3.22 | 79.77 |
采坑5 | 4.83 | 80.00 |
采坑6 | 1.86 | 27.70 |
采坑7 | 1.30 | 25.53 |
采坑8 | 1.63 | 26.79 |
采坑9 | 2.74 | 29.06 |
采坑10 | 14.89 | 163.37 |
采坑11 | 10.56 | 298.03 |
采坑12 | / | / |
合计 | 60.63 | 1223.52 |
3、回填顺序
根据表2.3.3-1所列个采坑的回填容积,从现场地形来看,为便于快速对废弃矿山采坑进行地质环境治理,并考虑便于进行回填作业,首先从治理区域南侧采坑向北侧采坑依次推进回填,因此,确定首先回填采坑1。
采坑1回填完成后,再回填采坑2和采坑3,由于采坑2和采坑3之间分隔的岩体厚度较薄,且局部风化严重,为防止回填尾砂时,岩体两侧尾砂上升高度不一致,造成两侧土压力不平衡,引发采坑之间的岩体发生倾覆,采坑2和采坑3应同步放矿回填,且保证各采坑内尾砂的上升速度相同。
采坑2和采坑3回填完成后,依次回填采坑4~采坑12。
4、排水系统
为了防止雨水冲刷造成回填的尾矿滩面拉沟,在最终覆土的滩面上自南至北方向每隔200m设置一条横向排水沟,每个采坑设置一条纵向排水沟。排水沟总长约7054m。排水沟采用浆砌石结构,过水断面尺寸1.0m×1.0m。采坑内的雨水可通过排水沟排向采坑下游和采坑左侧塘坝内。
5、滩面覆土绿化
随着尾砂回填的完成后,为防止水土流失、雨水冲刷和尾矿粉尘飞扬的污染,在回填完成的滩面覆盖山皮土,覆土厚度为0.5m。在覆土上进行绿化。绿化除应考虑与周围环境尽快协调的绿化要求外,还应考虑防风固土、改善生态条件以及经济效益等要求。植物种植配置方案为:采用灌木+草本的配置形式,栽植耐旱、耐贫瘠、能自然生长、生长快、抗逆境能力强、生物学作用活跃的植物,灌木选用杨树、棉槐、沙棘等带状混交,种植密度为2.0m×2.0m,同时播撒根系发达草种进行绿化。
2.3.3.1 边坡治理
1、工程地质条件及采坑现状
西山口矿区区域内第四系松散岩类岩组分布于矿区地表,残、坡积成因。岩性为灰~灰黑色粘土、含粉砂质粘土夹砾石砂质亚粘土,砾石成份主要为白云质灰岩,次棱角~次圆状,大小混杂无分选, 堆积较薄,厚度0~3 m,平均1.5 m,工程稳定性较差。
碎屑岩岩组在工作区范围内广泛分布,其岩性主要为白云质灰岩,地表5 m深度范围内风化裂隙较发育,但深部岩体裂隙发育弱。饱和状态下平均抗压强度为90 MPa,属于坚硬岩石。岩体的完整性较好,但局部地段因层理、裂隙发育,岩石较破碎,工程力学强度有所降低,工程稳定性中等。
矿区采场周边遗留有高陡边坡,采坑内有呈一字型分布的高耸岩墙。边坡坡顶不同程度的存在坡顶岩土开裂、坡面岩石松动、边坡稳定性较差。
2、边坡治理方案
(1)回填前边坡治理方案
根据采坑现状和采坑回填方案,边帮处理主要以清理围岩为主,采场内孤立岩墙对外部环境无影响,暂时不予处理,待尾矿充填后期予以处理,具体处理方案主要为坡顶松散岩土和坡面松动块石,清理的松散岩土、危岩块石直接回填于采坑内。
(2)回填后边坡治理方案
采坑回填完成后,仍有部分陡立边坡和出露地表岩墙,其中安全隐患的部位进行局部处理,处理方案以削方反压为主,对采坑高陡边坡坡顶载重物削方反压于坡脚,减缓边坡角,修筑排水沟,最终复垦为建设用地,岩墙可通过机械开挖清除极风化层,消除隐患,其它采坑边坡较缓,回填后可不继续处理。通过削方反压工程措施,风化层及表土层边坡角由70°减缓到55°左右,载重物反压于坡脚。
2.3.4 公辅工程
2.3.4.1 供电工程
(1)供电电源
在重新集铁矿工业场地建有110kV变电站一座,站内设两台SFZ11-25000/110,110/10.5kV有载调压变压器,分列运行。两台变压器同时工作,目前负荷率约为40%。随着负荷的逐步增加,以后将替换为两台SFZ11-40000/110,110/10.5kV有载调压变压器。
现有110kV变电站由两路110kV 架空线路供电,一路电源引自冯井220kV变电站(主变容量2×180MVA),供电距离14km;另一路电源引自蓼城220kV变电站(主变容量150+180MVA),供电距离8km。每路架空线路为2根LGJ-240导线,可带负荷60MW。
本工程技改工业场地的两路供电电源拟引自上述110kV变电站10kV侧不同母线段,供电距离约为0.5 km 和6.6km。每路架空线路为LGJ-240导线,可带负荷为3.3MW,线路电压降为6.88%。两路10kV电源一路工作,一路备用,每路电源均可带全部用电负荷。
(2)供配电系统
在选矿主厂房建10kV变配电室一座,由两路10kV电源供电。内设10kV配电室、控制室、两个变压器室和低压配电室。10kV配电室内设12台KYN28A-12型10kV手车式开关柜、为全矿提供10kV电源。变压器室内设1600kVA 10/0.4kV变压器两台,型号为S13-M 1600/10 10/0.4kV,1600kVA。低压配电室内设GGD型低压配电屏20台,无功功率补偿屏4台,为选矿主厂房低压用电设备配电。
在循环水泵站设车间变电所一座,内设1000kVA 10/0.4kV变压器两台,型号为S13-M 1000/10 10/0.4kV,1000kVA。低压配电室内设GGD型低压配电屏20台,无功功率补偿屏2台,为循环水泵站、尾矿砂泵站、综合楼等低压用电设备配电。
浮船上设动力配电柜,为回水泵配电。低压电源引自循环水泵站车间变电所。
2.3.4.2 供水工程
1、用水量
(1)生产用水量
生产用水总量1281.8 m3/h,其中:
生产新水用水量12m3/h,水压0.2~0.3 Mpa。
循环水用水量1269.8m3/h,水压0.5~0.6Mpa。SS≤200mg/L。
(2)生活用水量
最高日用水量:3.8m3/d,最大时用水量1m3/h。
(3)消防用水量
室外消防水量:室外消防水量为20L/s, 火灾延续时间2h。一次消防用水量为144m3。
室内消防水量:不设室内消防给水。
2、给水系统
给水系统由生产、生活及消防给水系统、循环水系统及尾矿回水系统组成。
(1)生产、生活及消防给水系统
选厂生产新水、生活水与消防给水系统合并,称为生产、生活及消防给水系统。自厂区东侧及南侧市政给水管道上引2条dn200钢丝网骨架PE给水管,经水表井后接至厂区给水管网,供本工程生产新水、生活给水及消防用水,水表后设倒流防止器。厂区给水管网为环状,沿道路每隔100m左右设置SS100/65-1.0型室外消火栓。
(2)循环水系统
循环水给水系统由浊环水系统和净环水系统组成。
浓缩池溢流水自流至循环水泵站浊环水池,经浊环水泵组加压后由1条D529×9卷焊钢管送至主厂房及其它生产用水点。浊环水泵设在循环水泵站内。
选厂设备冷却回水经冷却回水管道汇集后进入循环水泵站冷却塔,冷却出水自流至净环水池,由净环水泵加压后重复利用。
(3)尾矿回水系统
选厂尾矿排至各采石坑回填后,坑内尾矿回水由浮船泵站加压输送至选厂附近9号采石坑进行澄清,再由9号采石坑内浮船泵站提升至选厂循环水泵站浊环水池,最终由尾矿回水泵组加压输送回重新集选厂。回水管道采用1条D244.5×6螺旋焊钢管,输送距离约7km。
2.3.5 物料平衡及水平衡
2.3.5.1 水平衡
废水主要是尾矿浓缩生产废水、设备冷却水、地面冲洗用水、道路及绿化用水、和生活污水,主要污染物为PH、SS、色度、COD、氨氮。
尾矿浓缩生产废水主要污染物为PH、SS及色度。周油坊铁矿生产总用水量为2m3/h,重新集铁矿生产总用水量为2m3/h,新水均接自各自厂区生产新水管道,生产排水返回各矿循环使用。
本项目选矿厂工业场地新增生产、生活总用水量:Q=1281.96m3/h。
其中:新增生产用水量为:Q=1281.96m3/h,其中循环水1269.8 m3/h,生产新水12 m3/h,新增生活用水量为:Q=0.16m3/h。
生产水重复利用率99 %,达到铁矿采选行业清洁生产一级标准(HJ/T294-2006,清洁生产国内先进水平:生产水重复利用率≥95 %)。
工作人员生活污水,主要污染物有SS、COD及氨氮。重新集铁矿生活用水量为0.4m3/d,新水接自重新集矿区生活供水管网,排水量0.3 m3/d,排入其厂区排水管网;本项目选矿厂工业场地生活用水量为3.8 m3/d,新水接自附近开发区生活供水管网,排水量3.04 m3/d,排入开发区污水管网。
工程水平衡见表2.3.5-1及图2.3.5-1。
表2.3-17 一期工程水平衡表
序号 | 车间及用水部位 | 总用水量 | 给水量(m3/h) | 排水量(m3/h) | ||||
(m3/h) | 新水 | 回用水 | 回用 | 损失 | 排放 | 备注 | ||
1 | 选矿工艺用水 | 1180.8 | 0 | 1180.8 | 1180.8 | 0 | 0 | |
2 | 设备水封用水 | 29 | 0 | 29 | 29 | 0 | 0 | |
3 | 设备冷却水 | 51 | 0 | 51 | 49 | 2 | 0 | |
4 | 地面冲洗用水 | 5 | 0 | 5 | 4 | 1 | 0 | |
5 | 加药用水 | 8 | 8 | 0 | 8 | 0 | 0 | |
6 | 渣浆泵水封用水 | 6 | 0 | 6 | 6 | 0 | ||
7 | 不可预见水 | 2 | 2 | 0 | 2 | 0 | ||
8 | 循环水池 | 2 | 2 | 2 | 0 | 0 | ||
9 | 生活用水 | 0.16 | 0.16 | 0 | 0.128 | 0 | 0 | |
合计 | 1283.96 | 12.16 | 1271.8 | 1278.928 | 5 | 0 |
图2.3.5-1 选矿厂工艺水平衡图
2.3.6 污染源强核算
2.3.6.1 废气污染源强分析
本项目运营期不设食堂,无油烟废气。
本项目拟用管道将周油坊、重新集铁矿矿浆输送至新建选铁车间、选云母车间进行选别。选云母流程采用一粗五精、中矿集中浮选工艺流程,回收铁则采用弱磁-强磁工艺流程。含水原矿由管道进入厂房外原矿储矿搅拌槽储存、缓冲后,经泵送给入主厂房脱泥旋流器进行脱泥作业。
选云母:旋流器沉砂给入矿浆搅拌槽进行加药搅拌。搅拌后矿浆进行浮选粗选,粗选底流为浮选尾矿。粗选泡沫进入精选Ⅰ作业进行一次精选;精选Ⅰ泡沫进入精选Ⅱ作业进行二次精选,精选Ⅱ的泡沫进入精选Ⅲ作业进行三次精选;精选Ⅲ泡沫进入精选Ⅳ作业进行四次精选,精选Ⅳ的泡沫进入精选Ⅴ作业进行五次精选;各段精选底流作为浮选中矿返回浮选给矿泵池;精选Ⅴ作业的泡沫为最终浮选精矿。云母精矿进入精矿浓缩池,浓缩后脱水过滤,在精矿仓堆存。选矿厂选矿工艺全过程含水作业,不产生粉尘。云母精矿在脱水过滤后,仍具有一定湿度,在进入精矿仓过程中无粉尘产生。
选铁:脱泥旋流器溢流经高频细筛分级,细筛筛上为最终尾矿,细筛筛下产品给入弱磁作业,弱磁选尾矿给入一次强磁作业,一次强磁作业精矿给入二次强磁作业,二次强磁精矿和弱磁选精矿为最终铁精矿,给入铁精矿浓缩池进行浓缩,浓缩后脱水过滤,在精矿仓堆存。选矿厂选矿工艺全过程含水作业,不产生粉尘。铁精矿在脱水过滤后,仍具有一定湿度,在进入精矿仓过程中无粉尘产生。
本项目精矿通过自卸式卡车运输,厂区配备有抓斗,直接将精矿仓中精矿转运至自卸式卡车中,精矿本身具有一定的湿度,在整个转移过程中无粉尘产生。
本项目尾矿通过尾矿输送系统加压输送至各采石坑进行回填。随着尾砂回填的完成后,本项目在回填完成的滩面覆盖山皮土,覆土厚度为0.5m,在覆土上进行绿化,可有效降低滩面扬尘。
故本项目废气污染主要为运输过程中道路扬尘和物料散落粉尘。
(1)进出车辆扬尘
本项目成品采用自卸式卡车运输,运输过程中道路扬尘和物料散落是主要粉尘污染源。车辆行驶产生的扬尘,在道路完全干燥的情况下,可按下列经验公式计算:
Q=0.123*(V/5)*(W/6.8)0.85*(P/0.5)0.72
式中:Q—汽车行驶时的扬尘,kg/km·辆;
V—汽车速度,km/h;
W—汽车载重量,吨;
P—道路表面粉尘量,kg/m2。
根据项目物料周转情况,选矿厂预计平均每天发车空、重载各10辆次,空车重约10.0t,重车重约30.0t,以速度20km/h行驶,其在不同路面清洁度情况下的扬尘量不同,根据本项目的实际情况,本项目拟对厂区内地面进行硬化。
根据南开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陈小华、薛永华等人的《中国城市道路扬尘污染研究》,于2003~2004年期间,测定了石家庄、济南、青岛和邯郸等城市的铺装道路的积尘量在0.017~0.091kg/m2,本项目按最大值考虑取值为0.1kg/m2。则经计算,项目空车运输扬尘量为0.214kg/km·辆、重车运输扬尘量为0.545kg/km·辆。本项目物料运输车辆在厂区内行驶平均距离约为80m,则选矿厂车辆运输扬尘产生量均为0.2004t/a。本项目运营期要求运输车辆用篷布进行苫盖,同时厂区定时洒水,每天洒水约4次,可使扬尘减少80%左右,矿厂最终车辆运输扬尘排放量均为0.04t/a。
2.3.6.2 废水污染源
本项目废水主要是尾矿浓缩生产废水、设备冷却水、地面冲洗用水、道路及绿化用水、和生活污水,主要污染物为PH、SS、色度、COD、氨氮。选矿废水均循环利用不外排。
尾矿浓缩生产废水主要污染物为PH、SS及色度。周油坊铁矿生产总用水量为2m3/h,重新集铁矿生产总用水量为2m3/h,新水均接自各自厂区生产新水管道,生产排水返回各矿循环使用。
本项目选矿厂工业场地新增生产、生活总用水量:Q=1281.96m3/h。
其中:新增生产用水量为:Q=1281.96m3/h,其中循环水1269.8 m3/h,生产新水12 m3/h,新增生活用水量为:Q=0.16m3/h。
生产水重复利用率99 %,达到铁矿采选行业清洁生产一级标准(HJ/T294-2006,清洁生产国内先进水平:生产水重复利用率≥95 %)。
工作人员生活污水,主要污染物有SS、COD及氨氮。重新集铁矿生活用水量为0.4m3/d,新水接自重新集矿区生活供水管网,排水量0.3 m3/d,排入其厂区排水管网;本项目选矿厂工业场地生活用水量为3.8 m3/d,新水接自附近开发区生活供水管网,排水量3.04 m3/d,排入开发区污水管网。本项目生产废水回用不外排,生活污水经污水管网收集后先进入化粪池沉降,再进入一体化生活污水处理设备进行处理,处理后达标回用于生产,不外排。
2.3.6.3 噪声源强分析
本项目噪声来源是各类浓缩机、浮选机、高频细筛、鼓风机、各种水泵等。采取的隔声降噪措施有:设备安装减震基座、厂房隔声等;相关建筑物在设计施工时选用隔声吸音材料,使工人可以在隔音消声性能好的操作间、控制室内工作;厂界外设置绿化带等。主要噪声源噪声声级及治理后效果见表2.3.6-1。
表2.3.6-1 噪声源一览表
建设期 | 面源 | 车间内设备名称 | 设备台(套)数 | 单机声级/距离dB(A)/m | 防治措施 | 减噪效果dB(A) |
选矿厂 | 选矿设备 | 搅拌槽 | 3 | 85~95/1 | 设备基础减振、车间厂房窗户为隔声玻璃,墙体采用隔声材料。 | 15~25 |
旋流器 | 2 | 85~95/1 | 15~25 | |||
浮选机 | 14 | 85~95/1 | 15~25 | |||
高频细筛 | 2 | 90~95/1 | 15~25 | |||
浓缩机 | 3 | 85~95/1 | 15~25 | |||
过滤机 | 3 | 85~95/1 | 15~25 | |||
各类磁选机 | 3 | 80~90/1 | 15~25 | |||
鼓风机 | 2 | 85~90/1 | 15~25 | |||
循环水泵站 | 各类泵 | 8 | 75~90/1 | 半地下,基础减振 | 15~20 | |
尾矿砂 泵站 | 各类泵 | 12 | 75~90/1 | 半地下,基础减振 | 15~20 | |
尾矿回水泵站 | 各类泵 | 9 | 75~90/1 | 半地下,基础减振 | 15~20 | |
空压机站 | 空压机 | 3 | 75~90/1 | 基础减震、墙体隔声 | 15~20 |
2.3.6.4 固体废物
本项目固体废物包括选矿厂尾砂、生活污水处理站污泥、机修产生的废机油及油泥、生活垃圾等。
(1)选矿厂尾砂
本项目拟用管道将周油坊、重新集铁矿矿浆输送至新建选铁车间、选云母车间进行选别,预计年产铁精粉5万吨、云母精矿10万吨;选别后尾砂185万吨/年作为填充物对经济开发区境内西山口矿区12个废弃矿坑进行回填治理,故本项目生产过程无固废产生。
(2)生活污水处理站污泥
生活污水处理站污泥主要来源于生活污水处理站,本项目生活污水处理站设计处理规模5m3/d,选矿厂生活污水产生量3.04m3/d,预计污泥量为0.2t/a,用于厂区绿化。
(3)机修产生的废机油、油泥
选矿厂设备检修等产生废机油、油泥约3t/a,存储于选矿厂内危废间,定期交有资质单位处理。危废间长5 m,宽6 m,高3 m,地面及墙裙防腐防渗。
(4)生活垃圾
选矿厂新增职工19人,生活垃圾产生量约3.135t/a,由环卫部门清运。
本项目固体废物产生及处理处置情况见表2.3.6-2,矿山固体废物全部得到安全处置。
表2.3.6-2 一期工程固体废物产生及处理处置情况汇总
序号 | 固废名称 | 属性 | 危废代码 | 产生量(万t/a) | 综合利用量(万t/a) | 安全处置量(万t/a) | 处置率(%) |
1 | 尾矿 | 一般固体废物 | / | 185 | 矿坑回填治理185万t/a | 100 | |
2 | 生活污水处理站污泥 | / | 0.2t/a | 用于厂区绿化,0.2t/a | / | 100 | |
3 | 废机油 | 危险废物 | HW08 900-218-08 | 3t/a | / | 交有资质单位处置,3t/a | 100 |
4 | 油泥 | HW08 900-249-08 | |||||
5 | 生活垃圾 | 生活垃圾 | / | 3.135t/a | / | 环卫部门集中清运,3.135t/a | 100 |
2.3.7 清洁生产分析
2.3.7.1 选矿清洁生产分析
按照《清洁生产标准 铁矿采选业》(HJ/T 294-2006)进行采矿清洁生产水平分析,本项目与标准对比见表2.3.7-1。根据表2.3.7-1,本项目选矿清洁生产水平为二级,达到国内先进水平。
表2.3.7-1选矿清洁生产水平分析
指标 | 一级 | 二级 | 三级 | 本项目指标 | 清洁生产等级 | ||||
一、工艺装备要求 | |||||||||
破碎筛分 | 采用国际先进的处理量大、高效超细破碎机等破碎设备,配有除尘设施 | 采用国内先进的处理量较大、效率较高的超细破碎机等破碎设备,配有除尘设施 | 采用国内较先进的旋回、鄂式、圆锥式破碎机等破碎设备,配有除尘设施 | 采用的中细碎设备均为国内先进的设备,均配备水力除尘设施 | 二级 | ||||
磨矿 | 采用国际先进的处理量大,能耗低、效率高的筒式磨矿机、高压辊磨机等磨矿设备 | 采用国内先进的处理量较大,能耗较低、效率较高的筒式磨矿机、高压辊磨机等磨矿设备 | 采用国内较先进的筒式磨矿、干式自磨、棒磨、球磨等磨矿设备 | 采用国内先进的湿式溢流型磨矿机 | 二级 | ||||
分级 | 采用国际先进的分选效率高的高频震动细筛分级机等分级设备 | 采用国内先进的分选效率较高的电磁震动筛、高频细筛分级机等分级设备 | 采用国内较先进的旋流分级、振动筛、高频细筛等分级设备 | 采用国内先进的双层圆振动筛 | 二级 | ||||
选别 | 采用国际先进的回收率高、自动化程度高的大粒度中高场强磁选机和跳汰机、立环脉动高梯度强磁选机、冲气机械搅拌式浮选机等选别设备 | 采用国内先进的回收率较高、自动化程度较高的大粒度中高场强磁选机和跳汰机、立环脉动高梯度强磁选机、冲气机械搅拌式浮选机等选别设备 | 采用国内较先进的回收率较高立环式、平环式强磁选机、机械搅拌式浮选机、棒型复选机等选别设备 | CLF粗粒浮选机、CTB1230多极永磁筒式磁选机,选别效率高、回收率高、能耗低。 | 二级 | ||||
脱水过滤 | 采用国际先进的效率高、自动化程度高的高效浓缩机和大型高效盘式过滤机等脱水过滤设备 | 采用国内先进脱水过滤效率较高、自动化程度较高的高效浓缩机和大型高效盘式过滤机等脱水过滤设备 | 采用国内较先进脱水过滤效率较高的浓缩机和筒式压滤机等脱水过滤设备 | 精矿浓缩、脱水分别采用搞笑浓缩机、盘式真空过滤机 | 二级 | ||||
二、资源能源利用指标 | |||||||||
金属回收率/% | 390 | 380 | 370 | 96 | 一级 | ||||
电耗/(kWh/t) | £16 | £28 | £35 | 23.84 | 二级 | ||||
水耗/(m3/t) | £2 | £7 | £10 | 6.56 | 二级 | ||||
三、污染物产生指标 | |||||||||
废水产生量/(m3/t) | £0.1 | £0.7 | £1.5 | 0.1 | 一级 | ||||
悬浮物/(kg/t) | £0.01 | £0.21 | £0.60 | 0.00011 | 一级 | ||||
化学需氧量/(kg/t) | £0.01 | £0.11 | £0.75 | 0.002 | 一级 | ||||
四、废物回收利用指标 | |||||||||
工业水重复利用率/% | 395 | 390 | 385 | 99 | 一级 | ||||
尾矿综合利用率/% | 330 | 315 | 38 | 100 | 一级 | ||||
五、环境管理要求 | |||||||||
环境法律法规标准 | 符合国家和地方有关法律法规,污染物排放达到国家和地方排放标准,总量控制和排污许可证要求 | 符合国家和地方有关法律法规,污染物达标排放,总量已经获得合肥市的批复 | 一级 | ||||||
环境审核 | 按照企业清洁生产审核指南的要求进行了审核;按照ISO14001建立并运行环境管理体系,环境管理手册、程序文件及作业文件齐备 | 按照企业清洁生产审核指南要求进行了审核;环境管理制度健全,原始记录及统计数据齐全有效 | 按照企业清洁生产审核指南要求进行了审核;环境管理制度、原始记录及统计数据基本齐全 | 按照企业清洁生产审核指南要求进行了审核;环境管理制度健全,原始记录及统计数据齐全有效 | 一级 | ||||
生产过程环境管理 | 岗位培训 | 所有岗位进行过严格培训 | 主要岗位进行过严格培训 | 所有岗位进行过严格培训 | 一级 | ||||
凿岩、爆破、铲装、运输等主要工序的操作管理 | 有完善的岗位操作规程;运行无故障、设备完好率达100% | 有完善岗位操作规程;运行无故障、设备完好率达98% | 有完善岗位操作规程;运行无故障、设备完好率达95% | 有完善岗位操作规程;运行无故障、设备完好率达98% | 二级 | ||||
生产设备的使用、维护、检修管理制度 | 有完善的管理制度,并严格执行 | 主要设备有具体的管理制度,并严格执行 | 主要设备有基本的管理制度,并严格执行 | 有完善的管理制度,并严格执行 | 一级 | ||||
生产工艺用水、用电管理 | 各种计量装置齐全,并制定严格计量考核制度 | 主要环节进行计量,并制定定量考核制度 | 主要环节进行计量 | 主要环节进行计量,并制定定量考核制度 | 一级 | ||||
各种标识 | 生产区各种标识明显,严格进行定期检查 | 生产区各种标识明显,定期检查 | 一级 | ||||||
环境管理 | 环境管理机构 | 建立并有专人负责 | 公司设立环境委员会并设专人负责 | ||||||
环境管理制度 | 健全、完善的环境管理制度,并纳入日常管理 | 较完善的环境管理制度 | 健全、完善的环境管理制度,并纳入日常管理 | 一级 | |||||
环境管理计划 | 制订近、远期计划并监督实施 | 制定近期计划并监督实施 | 制定日常计划并监督实施 | 制定近期计划并监督实施 | 二级 | ||||
环保设施运行管理 | 记录运行数据并建立环保档案 | 记录并统计运行数据 | 记录运行数据并建立环保档案 | 一级 | |||||
污染源监测系统 | 对穿孔、爆破、铲装、运输等生产过程产生的粉尘进行定期检测 | 对穿孔、爆破、铲装、运输等生产过程产生的粉尘进行定期检测 | 一级 | ||||||
信息交流 | 具备计算机网络化管理系统 | 定期交流 | 具备计算机网络化管理系统 | 一级 | |||||
土地复垦 | 具有完整的复垦计划,复垦管理纳入日常的环境管理,土地复垦率达80%以上 | 具有完整的复垦计划,复垦管理纳入日常环境管理,土地复垦率达50%以上 | 具备完整的复垦计划,土地复垦率达到20%以上 | 本项目已委托编制本项目土地复垦方案,包括建设、运行和闭矿后,并依据矿山损毁土地实际,实施动态复垦,确保复垦率达80%以上。达到一级要求。 | 一级 | ||||
废物处理与处置 | 应建有废石储存、处置场,并建有防止扬尘、淋溶水、水土流失的措施 | 本项目废石堆存在废石临时堆存库内,四周建有围挡,底部防渗,顶部加盖顶棚。 | 一级 | ||||||
相关方环境管理 | 服务协议中应明确原辅材料的供应方、协作方、服务方的环境要求 | 服务协议中明确 | 一级 |
3 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
3.1 矿区地理位置与交通
安徽金日晟矿业有限责任公司选矿技改选铁选云母暨生态修复治理工程位于霍邱县西部,105国道西侧,县经济技术开发区西侧的西山口矿区,距霍邱县城约30km,东北距安徽金日晟矿业有限责任公司周油坊铁矿选矿厂8km、东南距安徽金日晟矿业有限责任公司重新集铁矿选矿厂4.7 km,行政区划属霍邱县马店镇管辖。
周油坊矿区、重新集矿区之间、两矿区与西山口矿区之间均有联矿道路和国道,交通方便;矿区与治理区之间有阜六铁路、G35高速公路、105国道通过。具体位置见图3.1-1交通位置图。
图3.1-1 交通位置图
3.2 自然环境概况
3.2.1 地形地貌
霍邱地势南高北低。西南部为大别山余脉,西部有白大山(安阳山),山峰海拔419米,还有南长、北长、中长、芙蓉、马鞍、四平、临水、观音洞等山,南部有梅子山、下骆驼山等。海拔平均高度80米左右,形成丘陵地区;中部位小丘陵地区,间有平原,海拔50~60米;北部为平原、洼地,如城东湖、城西湖,海拔18~23米。地面河流有史、淠、沣、汲、泉诸河,均向北注入淮河。南北明显兼跨两大地貌单元,西部南部低山丘陵岗区,北部河谷平原区。地貌形态又可分为高岗、岗地和平原。
霍邱县位于淮河中上游,属于淮河Ⅱ级阶地区,阶面平坦,海拔标高40-57m。霍邱县地区地质属于华北区淮河分区淮南小区,区内除西南部长山一带有零星的青白口系、震旦系、寒武系地层出露外,余者均为第四系覆盖,其下分布有大面积的上太古界霍邱群沉淀变质岩和中生代地层。
3.2.2 气象气候
霍邱县属北亚热带,在中国东部季风区内,气候温暖,雨量适中,光照充足,雨热同季,无霜期较长,四季分明。多年平均气温15.37℃。夏季炎热多雨,冬季寒冷少雪,历史上最高气温为41.1℃,最低气温-18.9℃,年平均气温15.3℃。无霜期平均222天。冬夏两季,均在120天左右,春秋两季各在60天左右。同时,天气多变,降水量年际与月际之间变化较大,容易形成旱涝灾害。历年常见旱涝同年。
3.2.3 地表水系
霍邱县地表水系发育,除淮河自西向东流经矿区北部外,矿区东与城西湖毗连,西隔长山与史河、泉河为邻,南部靠近龙潭水库。矿区池塘、水沟、灌渠密布,坳谷、冲沟发育,雨后有水径流,最终汇入淮河。
区域内地表水体主要为沣西干渠和沿岗河(沣河下游)。沣西干渠自史河总干渠三元进水闸至霍邱县临水镇全长77.5km,以农田灌溉用水为主。沿岗河系城西湖支流,发源于霍邱县西冯井,起讫点分别为逸桥涵和城西湖,河道全长37km,流域面积426km2,河道平均比降0.20%。霍邱县区域水系图见图3.2-1。。
3.2.4 水文、地质、地震
1、水文
霍邱县年平均降水量1007.8毫米,日最大降水量为211.6毫米(1984年6月13日),时最大降水量为73.2毫米(1982年8月6日,2:50~3:50)。30年平均年径流总量8.1亿立方米,有效蓄水量4.29亿立方米。
地下水:西北部沿淮河干流和东部沿淠河一带,属全新统空隙水,水量丰富,埋深2.5米,单井涌水量在1000T/日。本县一级阶地及河漫滩,地下水属中等型,单井涌水量100~1000T/日,埋深3~5米。其余地区属地下水贫水地区,单井涌水仅2~10T/日。
全县有淮、淠、沣、汲、泉等5条河流,其中沣河、汲河中下游在县境内,其余河流均为界河。最大的天然湖泊为城东湖、城西湖。城东湖主要来水为汲河,正常水深3米,最深时达5米。城西湖主要来水为沣河,正常水深1米,涨水时一般水深2米左右,临淮岗工程建成运用后最大蓄水深可达8米。
2、地质
县境地层较全,除西南四十里长山一带有零星晚元古界青白口系和古生界寒武系地层出露外,均为新生界第四系浮土所覆盖,自西南向东北厚度30~40米,增至230余米,下面有大面积的太古界霍邱群变质岩和中生界地层。地基承载力较好。霍邱铁矿位于华北古陆块的南缘,中新生代合肥坳陷的西部边缘。在矿区西部皖豫交界的长山有震旦-奥陶纪地层出露,其余均为厚层的第四纪沉积物覆盖。矿区铁矿床主要产于新太古宙霍邱群古老变质岩系中,为受变质铁硅建造矿床。
3、地震
霍邱县地质属于华北地区和华南地区的结合构造地带,以肥中深大断裂为界,地壳厚度为38~39km。断裂构造属于新华夏构造体系,南北有断裂,其隆起,东部凹陷,断距较大。属地震烈度7度设防区,经常有小震发生,并伴随有感、有声。
3.2.5 土壤、植被
霍邱县成土母岩主要为碳酸岩类、泥质岩类、石英岩类、紫色岩类和红砂岩类等,按其成土原因可分为3类9种。一类是残积坡积物,共有4种,即紫色岩类风化物、碳酸岩类风化物、泥质岩类风化物和红砂岩类风化物。一类是下蜀系黄土,只有一种,分布全县大面积岗地。一类是河湖冲积物,有史淠河冲积物、淮河冲积物、黄泛冲积物、黄土性古河流冲积物4种。这些物质,经过水耕熟化和旱耕熟化而形成现代耕地土壤。1981年至1984年,查明全县有7个土类14个亚类26个土属83个土种。
霍邱县植被多为人工栽培或次生。县内高岗上非耕地灌木丛中有映山红、酸枣、棠棣、杓杞、黄荆条等。常见的草类有白茅草、狗尾草、蟋蟀草、山药、半夏、狼毒、石蒜等。人工栽培的乔木有马尾松、杉木、麻栗、栓皮栎、青岗栗、板栗、枫杨、油桐、漆树、茶树、梧桐、椿、榆、楝、楸、梓、杨、槐、柳、桃、李、杏、梅、梨、苹果、石榴、柿以及毛竹、刚竹、元竹等。灌木有紫穗槐、冬青、女贞等。低洼处有河柳、杞柳、荆条、荻柴、芦苇等。耕地上的自然植被,杂草有蒲公英、小蓟、牵牛子、车前草、苍耳、野荸荠、剪子股、看麦娘、野苜蓿、辣蓼草、茼蒿、王不留行、三棱草、稗草、牛毛毡、席草等。1984年,全县成林面积13.28万亩,占宜林面积的77.40%;其中用材林12.12万亩,经济林620亩,防护林0.2万亩,竹林0.89万亩。1986年5月,平原绿化资源调查,四旁植树2818.95万株,人均21.6株,全县木材总积蓄56.70万立方米。森林覆盖率8.66%。
3.2.6 矿产资源
霍邱县资源丰富,主要矿产有磁铁矿、磷、石煤、石灰石、大理石等,有近20种具有理想开采价值的地下矿藏,其中磁铁矿贮量居全国第六位,被列为国家大型矿石基地。
目前,霍邱县境内霍邱铁矿区除已探明登记列入储量表的33处,其中9个大、中型矿床。目前已取得采矿权10个,另设探矿权23个,涉及企业19家。探矿工作任务除九大铁矿床中相关铁矿床勘探升级外,其余主要为探明九大铁矿床外围和深部的铁矿资源。霍邱铁矿区具有较好的勘探潜力,根据现有资料合计查明铁矿资源储量25亿吨,随着23个探矿继续及深部找矿的开展,预测表明勘探远景总储量在35亿吨以上。随着地质勘探工作的深入开展,九大铁矿床外围和深部将陆续增加探明资源储量。矿区探明资源储量的增加,将进一步奠定矿区开发可持续发展的资源基础。
图3.21区域水系分布图
3.4 环境空气质量现状调查与评价
3.4.1 项目所在区域达标判定
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HJ2.2-2018)要求,规划所在区域环境空气质量达标情况评价指标为SO2、NO2、PM10、PM2.5、CO和O3,六项基本污染物全部达标即为城市环境空气质量达标。
本次项目区域环境空气质量现状采用霍邱县生态环境分局发布的《霍邱县环境质量报告书(2020)》中的数据,各主要污染物监测结果见下表。
表3.4.1-1 霍邱县2020年空气质量现状评价结果一览表
评价因子 | 平均时段 | 现状浓度(μg/m3) | 标准值(μg/m3) | 占标率(%) | 达标情况 |
SO2 | 年平均 | 7 | 60 | 11.67 | 达标 |
NO2 | 年平均 | 21 | 40 | 52.50 | 达标 |
PM10 | 年平均 | 55 | 70 | 78.57 | 达标 |
PM2.5 | 年平均 | 26.7 | 35 | 72.29 | 达标 |
O3 | 90百分位8小时平均 | 145 | 160 | 90.63 | 达标 |
CO(mg/m3) | 95百分位日平均 | 1000 | 4000 | 25.00 | 达标 |
由上表可知,项目所在区域空气质量六项基本污染物均达到《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 3095-2012)中的二级标准要求。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大气环境》(HJ 2.2-2018):“6.4.1项目所在区域达标判断6.4.1.1城市环境空气质量达标情况评价指标为SO2、NO2、PM10、PM2.5、O3、CO,六项污染物全部达标即为城市环境空气质量达标。”因此判定2020年霍邱县为环境空气质量全面达标区。
3.4.2 环境空气质量补充监测
为了解区域的大气环境质量状况,根据区域的气象条件,本项目环境空气特征因子TSP监测数据引自《安徽霍邱经济开发区环境影响区域评估报告》中由合肥海正环境监测有限责任公司于2019年12月9日~12月15日对区域环境空气质量进行的监测,监测项目包括了TSP,具体点位见图3.4.2-1,详细情况见表3.4.2-2。
表3.4.2-2 大气现状监测点位一览表
监测点名称 | 监测点坐标/m | 监测因子 | 监测时段 | 相对厂址方位 | 相对边界距离/m | |
X | Y | |||||
马店镇政府 | 0 | 0 | TSP | 日均值 | - | 上风向3500m |
梓庙 | 0 | 0 | - | 下风向3400m | ||
彭店安置区 | 侧风向1800m |
(2)监测时间及频次
监测一期,连续监测7天,TSP监测日均浓度;TSP日均浓度连续采样不少于24小时;各监测因子小时浓度每天采样4次(02、08、14、20),每次采样时间不少于45min。同步监测各点位监测期间地面风向、风速、气温、气压等气象资料。
表3.4.2-3 环境空气质量现状监测结果
监测因子 | 监测点位 | 24小时平均浓度 | |||||
浓度范围(μg/m3) | 平均值(μg/m3) | 标准值(μg/m3) | 最大占标率(%) | 超标率(%) | 单因子污染指数 | ||
TSP | 彭店安置区 | 206~231 | 221 | 300 | 77 | 0 | 0.687~0.77 |
马店镇政府 | 169~192 | 180 | 64 | 0 | 0.563~0.64 | ||
梓庙 | 251~299 | 270 | 99.7 | 0 | 0.837~0.997 |
(3)评价方法及评价结果
现状监测结果列于表3.4.2-3。采用单因子污染指数法进行评价,各监测点污染因子的单项污染指数列于表3.4.2-3。
监测结果:TSP日平均浓度监测值达到《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二级标准,TSP监测因子满足二类功能区标准,区域环境空气质量良好。
根据《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总纲》(HJ2.1-2016)的相关要求:充分收集和利用评价范围内各例行监测点、断面或站位的近三年环境监测资料或背景值调查资料,当现有资料不能满足要求时,应进行现场调查和测试。参照合肥海正环境监测有限责任公司于2019年12月9日~12月15日对区域环境空气质量进行的监测,项目所在地环境空气、地下水现状评价采用收集该报告中现有监测资料的方式。项目场地与监测场地临近(距离小于5km),数据距今不超过三年,场地及周边未新增明显污染源,故引用数据具有代表性及时效性。
3.5 地下水环境质量现状调查与评价
3.5.1 地下水环境质量现状监测
(1)监测点位布设
根据设计方案,本项目建成运行后,厂区用水由市政供水管网供给,项目不使用地下水。按照《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地下水环境》(HJ610-2016)中的相关要求,根据项目特点及地下水评价工作等级,本次评价共在区域内布设3个水质监测点位和3个水位监测点位,具体点位布设见表3.5.1-1和图3.4.2-1。
本次地下水监测点位中腰庄村、五岗村、彭店安置区引用《《安徽霍邱经济开发区环境影响区域评估报告》》中由合肥海正环境监测有限责任公司于2019年12月12日的监测数据,可满足时效性要求。本次监测数据引用数据符合《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地下水环境》(HJ610-2016)中的相关要求。
表3.5.1-1 地下水现状监测点位一览表
编号 | 监测点位 | 方位 | 备注 |
D1 | 彭店安置区水井 | 1800m | 场地下游,水质、水位监测 |
D2 | 五岗村水井 | 1800m | 场地侧面,水质、水位监测 |
D3 | 腰庄村水井 | 1800m | 场地上游,水质、水位监测 |
(2)监测项目
本次地下水环境质量现状评价的监测因子包括K+、Na+、Ca2+、Mg2+、CO32-、HCO3-、Cl-、SO42-、pH、耗氧量、氟化物、铅、铬、汞、砷、总硬度、溶解性总固体、氯化物、硝酸盐、亚硝酸盐、氨氮、铜、锌、镉,硫酸盐、铁、锰、挥发性酚类、氰化物共29项指标,同时测量地下水水位。
(2)评价方法
依照《地下水质量标准》(GB/T14848-2017)对该地区的地下水进行现状评价,评价方法采用与标准值直接比较的方法。
(4)监测结果
监测结果及评价结果列于表3.5.1-2。
监测期间,评价区域各监测点位监测因子均能达到《地下水质量标准》(GB/T14848-2017)Ⅲ类标准。
表3.5.1-2 区域地下水环境质量监测结果一览表单位:mg/L;pH除外
监测项目 | 安置区水井 | 五岗村水井 | 腰庄村水井 | 地下水III类标准 |
pH | 7.03 | 7.12 | 7.15 | 6.5~8.5 |
耗氧量 | 0.98 | 2.35 | 1.11 | 3 |
氟化物 | 0.4 | 0.3 | 0.2 | 1 |
铅 | ND | ND | ND | 0.01 |
铬 | ND | ND | ND | 0.05 |
汞 | 0.0001 | 0.0003 | 0.0002 | 0.001 |
砷 | ND | 0.0015 | ND | 0.01 |
挥发性酚类 | ND | ND | ND | 0.002 |
总硬度 | 303 | 446 | 116 | 450 |
溶解性总固体 | 360 | 674 | 162 | 1000 |
氯化物 | 15.3 | 129 | 33.3 | 250 |
硝酸盐 | 5.8 | 1.92 | 1.1 | 20 |
亚硝酸盐 | 0.008 | 0.002 | 0.002 | 1 |
氨氮 | 0.03 | 0.05 | 0.03 | 0.5 |
铜 | ND | ND | ND | 1 |
锌 | 0.164 | 0.006 | 0.007 | 1 |
镉 | ND | ND | ND | 0.005 |
硫酸盐 | 62.2 | 152 | 24 | 250 |
铁 | ND | 0.02 | 0.03 | 0.3 |
锰 | 0.004 | 0.045 | 0.045 | 0.1 |
氰化物 | ND | ND | ND | 0.05 |
K+ | 0.872 | 9.1 | 1.8 | / |
Na+ | 33.4 | 82.8 | 33.5 | / |
Ca2+ | 68.4 | 116 | 26.2 | / |
Mg2+ | 31.2 | 46.3 | 9.51 | / |
CO32- | 0 | 0 | 0 | / |
HCO3- | 262 | 398 | 109 | / |
注:1、“ND”表示未检出。
3.6 声环境质量现状调查与评价
3.6.1 声环境质量现状监测
(1)监测布点
根据总图平面布置,现状监测在工程占地及周边布设多个声环境质量现状监测点,见表3.6.1-1及图3.4.2-1。
表3.6.1-1 声环境质量现状监测点
编号 | 检测点位 | 备注 |
N1 | 选矿厂东厂界 | 选矿厂厂界外1m |
N2 | 选矿厂南厂界 | |
N3 | 选矿厂西厂界 | |
N4 | 选矿厂北厂界 | |
N5 | 东楼村 | 距离选矿厂270m村庄 |
(2)监测频次
各监测点位,按《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进行监测,连续监测2天,各测点昼间和夜间分别各测量一次。
(3)监测方法
声环境质量现状监测依据《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中相关要求进行。
(4)监测项目
监测项目为连续等效A声级Leq。
(5)监测结果
根据监测结果,本次区域声环境质量监测结果汇总见表3.6.1-2。
监测期间,厂界监测结果均满足《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中3类区标准,周边村庄满足1类区标准。
表3.6.1-2 区域声环境现状监测结果单位:Db(A)
测点编号 | 检测点位 | 2021.07.10 | 2021.07.10 | ||
昼间 | 夜间 | 昼间 | 夜间 | ||
N1 | 厂界东 | 51.5 | 44.7 | 52.2 | 46.3 |
N2 | 厂界南 | 50.1 | 43.1 | 51.1 | 46.2 |
N3 | 厂界西 | 48.9 | 43.0 | 49.7 | 44.4 |
N4 | 厂界北 | 49.0 | 43.6 | 51.1 | 43.6 |
N5 | 东楼 | 47.4 | 42.4 | 50.3 | 41.9 |
4 施工期环境影响分析
4.1 施工期主要工程量
本项目为新建项目,施工工程主要为:精矿、尾矿输送及回水管线工程、选矿厂工业场地建造工程(选铁车间,选云母车间,脱水车间及辅助设施等),尾矿回填、西山口矿区废弃矿坑治理工程。
(1)精矿、尾矿输送及回水管线工程
包括管沟的开挖,管道的连接及管沟回填。
(2)选矿厂建造工程
包括选矿厂主体工程、储运工程、公辅工程的建设。
(3)生态修复治理工程
包括尾矿输送、回填、滩面治理工程。
建设项目在建设期间,各项施工活动不可避免的将会对周围的环境造成破坏和影响。主要包括废气和粉尘、噪声、固体废物、污水等对周围环境的影响,而且以粉尘和施工噪声尤为明显。以下将就这些污染及其对环境的影响加以分析。
4.2 施工期大气环境影响分析
(1)施工期大气污染源
建设项目在其施工建设过程中,大气污染源主要有施工扬尘、施工车辆排放的尾气以及临时施工营地内施工炉灶排放的烟气。最主要的影响来自于施工扬尘,施工扬尘主要来自以下几个方面:土方挖掘、堆放、清运、回填和场地平整等过程产生的扬尘;施工期裸露地表在风力条件下产生的扬尘;建筑材料装卸、堆放、搅拌、运输过程产生的扬尘;运输车辆行驶造成的地面扬尘,高速行驶和路面颠簸易造成渣土等洒落引起的二次扬尘;施工垃圾堆放和清运产生的扬尘。本项目施工用混凝土全部使用商品混凝土,项目施工现场不建设混凝土搅拌站。
(2)主要影响
施工扬尘污染主要决定因素有:施工作业方式,原材料的堆放形式和风力大小等,其中受风力因素影响最大。一般来说,静态起尘主要与堆放材料粒径及其表面含水率、地面粗糙程度和地面风速等关系密切;动态起尘与材料料径、环境风速、装卸高度、装卸强度等多种因素相关,其中受风力因素影响最大。
根据北京市劳动卫生环保科研所等单位在市政施工现场的监测资料,一般气象条件下,平均风速2.5m/s,建筑施工扬尘的影响范围可达下风向150m,距施工场地20米处的TSP浓度增加值为1.603mg/m3,距50米处的TSP浓度增加值为0.261mg/m3,影响范围内TSP的浓度均值可达0.49mg/m3,为其上风向的2~2.5倍,相当于空气质量标准的1.6倍。在同等条件下,当有围栏时,其影响距离可缩短60%。项目施工设置围挡后,影响范围为下风向90m,全年主导风向东风情况下,扩建项目地块下风向90m内无环境敏感点,因此施工期的扬尘对于周围环境影响较小。
(3)施工期大气污染防治措施
根据《打赢蓝天保卫战三年行动计划》、《安徽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安徽省打赢蓝天保卫战三年行动计划实施方案的通知》、《安徽省大气污染防治条例》、《安徽省建筑工程施工扬尘污染防治规定》、《安徽省建筑工程施工和预拌混凝土生产扬尘污染防治标准(试行)》、《六安市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实施细则》、《六安市建筑工程施工现场扬尘污染治理工作方案》,施工期应采取以下施工场所扬尘污染防治措施。
1)施工工地周围应当设置连续、密闭的围挡,围挡高度不得低于1.8米。
2)施工期间,建筑结构脚手架外侧设置密目式安全立网。
3)施工工地内生活区、办公区、作业区加工场、材料堆场地面、车行道路应当进行硬化处理,施工现场采取洒水、覆盖、铺装、绿化等降尘措施。
4)启动Ⅲ级(黄色)预警或气象预报风速达到四级以上时,不得进行土方挖填和转运作业。
5)建筑垃圾等无法在48小时内清运完毕的,应当在施工工地内设置临时堆放场;临时堆放场应当采取围挡、遮盖等防尘措施。
6)运输车辆应当在除泥、冲洗干净后方可驶出作业场所,不得使用空气压缩机等易产生扬尘污染的设备清理车辆、设备和物料的尘埃。
7)在进行产生大量泥浆的施工作业时,应当设置相应的泥浆池、泥浆沟,确保泥浆不外溢,废浆应当密闭运输。
8)堆放水泥或者其他易飞扬的细颗粒建筑材料,应当密闭存放或者采取覆盖等措施。
9)建(构)筑物内施工材料及垃圾清运,应当密封运输,禁止凌空抛撒,建筑垃圾运输、处理时,按照城市人民政府市容环境卫生行政主管部门规定的时间、路线和要求,清运到指定的场所处理。
10)施工现场禁止焚烧沥青、油毡、橡胶、垃圾等易产生有毒有害烟尘和恶臭气体的物质。
根据《防治城市扬尘污染技术规范》(HJ/T393-2007),施工期对于施工场所扬尘应采取以下污染防治措施。
1)施工标志牌的规格和内容。施工期间,施工单位应根据《建设工程施工现场管理规定》的规定设置现场平面布置图、工程概况牌、安全生产牌、消防保卫牌、文明施工牌、环境保护牌、管理人员名单及监督电话牌等。
2)围挡、围栏及防溢座的设置。施工期间,土建工地其边界应设置高度2.5米以上的围挡;围挡底端应设置防溢座,围挡之间以及围挡与防溢座之间无缝隙。对于特殊地点无法设置围挡、围栏及防溢座的,应设置警示牌。
3)土方工程防尘措施。土方工程包括土的开挖、运输和填筑等施工过程,有时还需进行排水、降水、土壁支撑等准备工作。遇到干燥、易起尘的土方工程作业时,应辅以洒水压尘,尽量缩短起尘操作时间。遇到四级或四级以上大风天气,应停止土方作业,同时作业处覆以防尘网。
4)建筑材料的防尘管理措施。施工过程中使用水泥、石灰、砂石、涂料、铺装材料等易产生扬尘的建筑材料,应采取下列措施之一:a)密闭存储;b)设置围挡或堆砌围墙;c)采用防尘布苫盖;d)其他有效的防尘措施。
5)建筑垃圾的防尘管理措施。施工工程中产生的弃土、弃料及其他建筑垃圾,应及时清运。若在工地内堆置超过一周的,则应采取下列措施之一,防止风蚀起尘及水蚀迁移:a)覆盖防尘布、防尘网;b)定期喷洒抑尘剂;c)定期喷水压尘;d)其他有效的防尘措施。
6)设置洗车平台,完善排水设施,防止泥土粘带。施工期间,应在物料、渣土、垃圾运输车辆的出口内侧设置洗车平台,车辆驶离工地前,应在洗车平台清洗轮胎及车身,不得带泥上路。洗车平台四周应设置防溢座、废水导流渠、废水收集池、沉砂池及其它防治设施,收集洗车、施工以及降水过程中产生的废水和泥浆。工地出口处铺装道路上可见粘带泥土不得超过10米,并应及时清扫冲洗。
7)进出工地的物料、渣土、垃圾运输车辆的防尘措施、运输路线和时间。进出工地的物料、渣土、垃圾运输车辆,应尽可能采用密闭车斗,并保证物料不遗撒外漏。若无密闭车斗,物料、垃圾、渣土的装载高度不得超过车辆槽帮上沿,车斗应用苫布遮盖严实。苫布边缘至少要遮住槽帮上沿以下 15 厘米,保证物料、渣土、垃圾等不露出。车辆应按照批准的路线和时间进行物料、渣土、垃圾的运输。
8)施工工地道路防尘措施。施工期间,施工工地内及工地出口至铺装道路间的车行道路,应采取下列措施之一,并保持路面清洁,防止机动车扬尘:a)铺设钢板;b)铺设水泥混凝土;c)铺设沥青混凝土;d)铺设用礁渣、细石或其它功能相当的材料等,并辅以洒水、喷洒抑尘剂等措施。E)其他有效的防尘措施。
9)施工工地道路积尘清洁措施。可采用吸尘或水冲洗的方法清洁施工工地道路积尘,不得在未实施洒水等抑尘措施情况下进行直接清扫。
10)施工工地内部裸地防尘措施。施工期间,对于工地内裸露地面,应采取下列防尘措施之一:a)覆盖防尘布或防尘网;b)铺设礁渣、细石或其他功能相当的材料;c)植被绿化;d)晴朗天气时,视情况每周等时间隔洒水二至七次,扬尘严重时应加大洒水频率;e)根据抑尘剂性能,定期喷洒抑尘剂。F)其他有效的防尘措施。
11)施工期间,应在工地建筑结构脚手架外侧设置有效抑尘的密目防尘网(不低于2000目)或防尘布。
12)混凝土的防尘措施。施工期间需使用混凝土时,可使用预拌商品混凝土或者进行密闭搅拌并配备防尘除尘装置,不得现场露天搅拌混凝土、消化石灰及拌石灰土等。应尽量采用石材、木制等成品或半成品,实施装配式施工,减少因石材、木制品切割所造成的扬尘污染。
13)物料、渣土、垃圾等纵向输送作业的防尘措施。施工期间,工地内从建筑上层将具有粉尘逸散性的物料、渣土或废弃物输送至地面或地下楼层时,可从电梯孔道、建筑内部管道或密闭输送管道输送,或者打包装框搬运,不得凌空抛撒。
14)大、中型工地应设专职人员负责扬尘控制措施的实施和监督。各工地应有专人负责逸散性材料、垃圾、渣土、裸地等密闭、覆盖、洒水作业以及车辆清洗作业等,并记录扬尘控制措施的实施情况。
15)工地周围环境的保洁。施工单位保洁责任区的范围应根据施工扬尘影响情况确定,一般设在施工工地周围20米范围内。
16)施工期生活炉灶排放的油烟,根据厨房灶头风量选择安装合适的抽排烟机,同时使用天然气、液化气等清洁燃料,以减轻对周围大气环境造成的影响。此类废气排放量较小,且为间歇排放和暂时性的,因此对环境空气质量影响可接受。
根据《国务院关于印发打赢蓝天保卫战三年行动计划的通知》、《安徽省打赢蓝天保卫战三年行动计划实施方案》:建筑施工工地要做到工地周边围挡、物料堆放覆盖、土方开挖湿法作业、路面硬化、出入车辆清洗、渣土车辆密闭运输“六个百分之百”,安装在线监测和视频监控设备,并与当地有关主管部门联网。将扬尘管理工作不到位的不良信息纳入建筑市场信用管理体系,情节严重的,列入建筑市场主体“黑名单”。严格渣土运输车辆规范化管理,渣土运输车要密闭。
本项目施工阶段采取上述措施后,施工扬尘、运输车辆和机械尾气以及生活临时油烟的影响可降低到最小程度,对区域内大气影响可接受。
4.3 施工期水环境影响分析
(1)施工期地表水影响
施工期废水排放主要来自于建筑施工人员的生活污水和施工废水,施工过程中挖土时抽取的泥浆废水、材料冲洗和混凝土养护产生大量冲洗水、大量施工机械在作业和维修中可能发生油料外溢、渗漏,经雨水冲刷而影响地表水环境。
施工人员的生活污水:由于施工现场人员数量受到施工内容、施工季节、施工机械等多种因素影响,变化较大。根据类比分析,高峰期施工人员总数可达150人,人均生活用水量按50L/d计算,污水产生量按用水量的80%计算,则施工现场的生活污水产生量约为6m3/d,主要污染物为:COD、BOD5和SS等。施工人员的生活污水如果不经处理随意排放,将对区域内的地表水体产生一定影响。本项目项目施工人员生活污水依托临时污水处理设施处理后用作农肥。
施工期间排放的生产废水,主要有:施工机械跑、冒、滴、漏的污油及露天机械被雨水等冲刷后产生油污染,混凝土养护用水、路面洒水以及施工材料的雨水冲刷废水等。废水中主要污染物为:SS、石油类等。
对于地表径流,一般认为,在暴雨强度达到127mm/hr时,90%的地表颗粒物将被冲走。本项目区域雨季暴雨频率一般,在挖掘、运土、回填和弃土各个环节,都有可能产生一定程度的建筑泥浆水,如果这些建筑泥浆水流入附近的地表水体,既会形成水土流失,亦会影响尾水排放水体的环境质量,需要引起足够的注意,需要从加强施工环境管理角度出发,缓解其影响。
本项目管线需穿越河流,穿越河流工作须得到有关水利部门的批准,
(2)施工期地下水影响
项目建设期可能对地下水造成影响的主要污染途径为施工期施工废水、施工渣土和建筑垃圾的不当处理处置,对地下水造成影响。具体的影响途径分析见下表4.3-1。
表4.3-1 建设期对地下水环境影响
潜在污染源 | 潜在污染途径 | 主要污染物 | 影响分析 |
施工期施工废水 | 施工废水的不当排放,会导致废水渗入地下对浅层地下水造成影响 | 高锰酸盐指数、氨氮、石油类 | 施工废水产生的量较小,污染物浓度较低,仅可能对局部浅层地下水造成影响。 |
施工渣土和建筑垃圾 | 渣土和建筑垃圾的随意倾倒和处置不当,会导致浅层地下水受到污染 | pH、高锰酸盐指数 | 施工渣土和建筑垃圾所含污染物浓度较低,且会定期清走,不会对地下水造成影响 |
(3)施工期水污染防治措施
由以上分析可以看出,项目建设期对地下水的主要影响途径为施工废水、施工渣土和建筑垃圾的不当处理处置,导致有毒有害物质渗入地下对浅层地下水造成影响。由于项目所在区域包气带为防渗性能较好的粘土,只要加强对施工废水、施工渣土和建筑垃圾的合理处理处置,建设施工期不会对地下水环境造成显著的不良影响。
生活污水污染防治:施工期施工人员的生活污水依托临时污水处理设施处理后用作农肥。施工废水污染防治:在施工工地周界设置排水明沟,生产废水、地表径流经临时沉淀池沉淀后回用。另外做好建筑材料和建筑废料的管理工作,防止其成为二次污染源。施工过程应严格按照规范,产生的废水应进行分类收集和处理,经过处理达标后尽量循环使用,减少污水的排放量,以确保不对地下水产生影响。
4.4施工期声环境影响分析
(1)噪声污染源强
噪声污染源:建材、设备、弃土运输过程中产生的交通噪声和地表建筑施工过程中产生的施工设备噪声。主要噪声源有各种施工机械,包括运输车辆、挖掘机、推土机、搅拌机、振捣棒、空压机等。本工程施工期间噪声为间歇式、暂时性影响,施工结束随之消除。
施工期的噪声污染可以分为三个阶段:土方工程、基础施工和结构工程,各阶段的噪声污染源及其污染特性如下:
a、土方工程阶段
土方工程阶段主要是平整场地,噪声源为挖掘机、推土机和各种运输车辆。施工机械大部分是移动噪声源。主要噪声源情况见表6.1.3-1。
表4.4-1 土方工程阶段主要噪声源特性一览表单位:Db(A)
设备名称 | 距离声源10m |
运输车 | 78~86 |
推土机 | 80~85 |
挖掘机 | 78~86 |
b、基础施工阶段
基础施工阶段的主要噪声声源是空压机、振捣棒等。主要噪声源情况见表4.4-2。
表4.4-2 基础工程阶段主要噪声源特性一览表单位:Db(A)
设备名称 | 距离声源10m |
空压机 | 83~88 |
搅拌机 | 82~84 |
振捣棒 | 75~84 |
c、结构工程阶段
结构施工阶段是本项目建设中占用时间最长的阶段,使用的设备、机具种类较多,也是本项目在整个施工过程中产生的噪声可能扰民的阶段,因此也是对噪声重点控制阶段。结构工程阶段的主要噪声源有运输车辆、塔式吊车、振捣棒、电锯以及各种辅助设备。建筑用砂浆主要采用成品浆。结构工程阶段主要噪声源见表4.4-3。
表4.4-3 结构工程阶段主要噪声源特性一览表单位:Db(A)
设备名称 | 距离声源10m |
混凝土输送泵 | 84~90 |
振捣棒 | 75~84 |
运输车 | 78~86 |
(2)声环境影响分析
施工期的噪声污染特点是随着施工阶段的不同,噪声源将发生明显的变化,噪声影响程度也有所不同,高噪声施工机械相对集中于土石方阶段和结构期,施工时间相对较长。噪声多为中、高频机械噪声。施工期声源都在室外,影响范围较远。装修期大部分声源在室内,有墙壁阻隔。综合分析,施工噪声具有阶段性、临时性和不固定性,不同的施工设备产生的噪声不同,在多台机械设备同时作业时,各台设备产生的噪声会产生叠加。根据施工计划,本项目施工全部安排在昼间,夜间不施工,因此本次预测仅预测昼间施工期影响。
1、预测模式
①点声源衰减模式如下:
式中:LA(r)——距声源 r 处的声级,Db(A);
LA(r0)——参考位置r0处的声级,Db(A);
r——预测点与点声源之间的距离(m);
r0——参考位置与点声源之间的距离(m);
②等效声级贡献值计算公式:
式中:Leqg—建设项目声源在预测点的等效声级贡献值,Db(A);
LAi — i声源在预测点产生的A 声级,Db(A);
T — 预测计算的时间段,昼间取16h;
ti— I 声源在T 时段内的运行时间,本项目取12h。
2、预测结果
施工期主要噪声源在不同距离的噪声预测值见表4.4-4,可能出现的各种组合噪声影响预测结果见表4.4-5。
表6.1.3-4 施工期噪声源在不同距离的噪声预测值 单位:Db(A)
噪声源 | 10 m | 20 m | 50 m | 100 m | 150 m | 200 m | 300 m |
运输车 | 82.0 | 76.0 | 68.0 | 62.0 | 58.5 | 56.0 | 52.5 |
推土机 | 82.5 | 76.5 | 68.5 | 62.5 | 59.0 | 56.5 | 53.0 |
挖掘机 | 82.0 | 76.0 | 68.0 | 62.0 | 58.5 | 56.0 | 52.5 |
空压机 | 85.5 | 79.5 | 71.5 | 65.5 | 62.0 | 59.5 | 56.0 |
搅拌机 | 83.0 | 77.0 | 69.0 | 63.0 | 59.5 | 57.0 | 53.5 |
振捣棒 | 79.5 | 73.5 | 65.5 | 59.5 | 56.0 | 53.5 | 50.0 |
混凝土输送泵 | 87.0 | 81.0 | 73.0 | 67.0 | 63.5 | 61.0 | 57.5 |
表4.4-5 施工期噪声源组合在不同距离的噪声预测值 单位:Db(A)
距离 | 50 m | 100 m | 150 m | 200 m | 300 m |
土石方阶段 | 71.4 | 65.4 | 61.8 | 59.3 | 57.4 |
基础施工阶段 | 72.3 | 66.3 | 62.8 | 60.3 | 58.4 |
结构工程阶段 | 73.0 | 67.0 | 63.5 | 61.0 | 59.0 |
施工期噪声排放执行《建筑施工场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 12523-2011)中相关要求,即昼间不得超过70Db(A),夜间不得超过55 Db(A)。
本项目选矿厂长约130m,宽约300m,施工机械距离最近厂界平均距离约为100m,昼间能够满足《建筑施工场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 12523-2011)要求。由于本项目夜间不安排施工,因此施工噪声排放不会超标。管道铺设工程对于各个敏感点的噪声影响时间相对较短,单元段施工不超过20天,施工期可在临近敏感点一侧设置隔声围挡,以减少对居民生活带来的不利影响;并且严禁中午12:00~14:00和夜间22:00~6:00进行挖土、打夯和碾压等高噪声施工活动,禁止鸣笛,以保证居民的正常生活休息。
3、噪声污染控制对策
由于施工场地内设备位置不断变换,且设备运行数量会有波动,因此很难准确的预测施工场地各厂界的噪声值。因此,需要做好噪声污染防治措施。针对施工期噪声污染提出如下防治措施:
① 为减轻施工噪声对周围居民的影响,施工期应严格执行《建筑施工场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523-2011)有关规定,加强管理,合理安排施工现场,将高噪声机械设备布置在远离噪声敏感目标的位置,控制同时作业的高噪声设备的数量,避免局部声级过高。
② 施工机械噪声往往具有突发、无规则、不连续和高强度等特点,对于此类情况,一般可采取合理安排施工机械操作时间的方法加以缓解。如噪声源强大的作业可放在昼间(06:00—22:00)或对各种施工机械作业时间加以适当调整;必须进行夜间施工的,必须取得夜间施工许可,并提前张贴安民告示,取得周边人群谅解。
③ 对于施工期间的敲击、人声喊叫等施工声源,要求施工队通过文明施工、加强有效管理加以缓解。
④ 加强施工期施工车辆管理,避免夜间(22:00—次日06:00)进行建筑材料及渣土等运输,减少夜间交通噪声影响,并减速慢行减少鸣笛;合理规划行车路线,避免运输车辆经过人口密集区及医院、学校、养老院等特殊敏感点,降低施工车辆交通噪声对人群的影响。
⑤ 设备选型上尽量采用低噪声设备,如混凝土振捣机采用高频振捣器;采用消音、隔音手段降低噪声;对动力机械设备进行定期维修和养护;闲置的设备及时关闭。
对施工场地噪声污染采取上述措施外,还应与周围单位、居民建立良好的关系,及时沟通,如需夜间施工作业,需要征得当地环保部门的同意,并告知周围居民,尽量减少噪声对周围环境的影响。选矿项目厂址周边范围内敏感点较远,因此施工机械噪声对厂区周围居民所产生的影响有限。管道铺设工程管道较长,管道铺设工程会对周边敏感点造成影响。本评价建议加强施工期间的施工管理,合理安排施工进度和时间,环保施工、文明施工,并因地制宜地制定有效的临时性工程降噪措施,如施工时设置护围等措施,将施工期间的噪声影响降低到最小程度。
因此,本评价认为在采取上述降噪措施后,施工期噪声污染可最大程度的降低,对周围环境的影响较小,可以接受。
4.5施工期固废环境影响分析
(1)固废来源
施工期固体废物主要为废弃土方、结构施工阶段的废渣土、废建筑材料、装修阶段的废料及施工人员的生活垃圾。
项目施工场地较为平坦,土方量较少,施工过程中产生的渣土也可视其成份用于土方回填。因此,产生的固体废物基本为生活垃圾及少量施工废料。
根据类比分析,现场施工人员数量大约为150人,人均生活垃圾的产生量按0.5kg/d计算,则施工现场的生活垃圾产生量大约为75kg/d。
施工期间产生的生活垃圾如不及时处理,在气温适宜的条件下则会滋生蚊虫、产生恶臭并传播疾病,对周围环境产生不利影响;施工废弃物如不及时处理,不仅影响景观,而且在遇大风干燥天气时,将产生扬尘。
(2)固废污染防治
为防止施工期固体废物对环境造成不利影响,应采取如下措施:
(1)建筑固体废物分类堆放,回收部分和不可回收部分分开,无机垃圾与有机垃圾分开,及时清运。
(2)对于施工垃圾、维修垃圾,要求进行分类收集处理,其中可利用的物料(如纸质、木质、金属性和玻璃质的垃圾等)可由废品收购站回收;对不能利用的,应按要求运送到指定地点。
(3)施工人员产生的生活垃圾,应采取定点收集的方式。在施工营地设置垃圾桶,按时清运;施工场地内,也应设置一些分散的垃圾收集装置,并派专人定时打扫清理。施工场地的生活垃圾交由环卫部门统一进行处理。
(4)施工开挖的表层土应单独存放,并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防止雨水冲刷,以备施工结束后绿化和复垦用。
(5)工程建设中尽量做到挖填平衡,施工过程中应边开挖、边回填、边碾压、边采取护坡措施;尽量缩短施工工期,减少疏松地面的裸露时间,合理安排施工时间,尽量避开雨季和汛期。
4.6施工期生态环境影响分析
工业场地施工过程中破坏其用地范围内的地表植被,改变土地原有使用功能,增加裸露地面,并可能引起局部的水土流失,从而对区内生态系统产生一定的不利影响,但是,相对所在区域而言,工业场地占地面积不大,不会对区域生态环境产生明显的不利影响。
(1)表土保存措施
施工前将各场地表土全部剥离,送表土堆场进行保护性堆存,用做各场地的复垦土源。同时,落实表土堆场的水土保持设计,做好表土堆场的水土保持工作。
(2)管理措施
施工过程中尽量减少临时占地,利用已有公路,所有的大型建设机械均在公路上进行操作,减少施工时破坏植被的面积,禁止随意在未征用的土地内开设运输通道或作临时占用地。基建期间,尽量保护征地范围内的植被。
施工中及时洒水降尘,施工结束后及时清除施工临时占地和临时工程中的废弃物,不留有碍自然景观和耕作环境的施工痕迹,利于当地居民尽快恢复生产。
(3)绿化措施
施工结束后,及时开展临时占地范围内的植被复垦工作,包括厂区内管线、表土堆场等。基建期结束后,对厂区建设过程中所破坏永久占地采取绿化措施,场区空地绿化率达到100%。
本项目施工对环境的不利影响,是暂时的、阶段性的和局部的;所造成的各种不利影响持续时间较短,影响程度较轻,随工程施工结束,各种不利影响将随之终止或逐步得到改善和恢复。
4.6 施工期的环境管理
为贯彻《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理》,落实国务院第五次全国环境保护会议的精神,严格执行环境保护“三同时”制度,进一步加强建设项目设计和施工阶段的环境管理,控制施工阶段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建设单位应开展施工期环境管理工作,建立全过程监督管理机制,使环境管理工作融入工程实施中,以实现建设项目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统一。
安徽金日晟矿业有限责任公司应与施工单位联合组建施工期的环境保护机构,其职责是组织实施环保设施的“三同时”和施工引起的各类污染防治,监督和检查工程施工进度和质量。
安徽金日晟矿业有限责任公司建设工程筹备处应加强施工监督管理,对施工单位进行经常性的检查,监督施工单位环境保护措施的落实情况,督促、检查施工单位工程竣工后剩余弃土、建筑垃圾等的清运,保证处置和清运率达到100%的要求,发现环境问题及时解决、改正,确保本项目“三同时”制度的贯彻落实。
施工单位应按照《建设项目环境管理办法》等有关法律法规中有关内容,加强施工中的环境管理,制定相应的施工规范、作业制度,并严格执行,尽可能减少或避免施工阶段对区域环境的影响,以促进施工的顺利进行。
综上所述,归纳施工期各项环保措施及其预期效果详见表4.4-1。
施工期在采取以上措施的同时还应加强外部管理,聘用现代化水平较高、技术装备较好的工程承包单位进行文明施工。
4.7 小结
(1)本项目工业场地对区域生态环境的影响较小,不会破坏区域生态系统。
(2)施工期的噪声源主要为各类施工机械辐射的噪声,只要合理安排并采取措施后,不会影响附近村庄的声环境质量。
(3)施工中产生废水经过澄清处理后应用于地面洒水等环节;对含油废水,经隔油处理后,复用于地面洒水等施工环节。
(4)施工过程中废气主要来源于施工机械和运输车辆所排放的尾气,其影响范围和影响程度均有限。
(5)清基表土堆存在表土场,作复垦土源。表土实现了资源化利用。
(6)施工对环境的不利影响,是暂时的、阶段性的和局部的;所造成的各种不利影响持续时间较短,影响程度较轻,随工程施工结束,各种不利影响将随之终止或逐步得到改善和恢复。
5 运营期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
5.1 环境空气质量预测与评价
根据拟建项目工程特点、建设方案,结合区域的环境质量状况,筛选出本项目大气环境要素的预测评价因子为TSP。
区域大气环境中常规因子执行《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二级标准及其修改单,TSP的24小时平均标准值为300 μg/Nm3。
项目运行后,无组织颗粒物执行《铁矿采选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GB 28661-2012)表7中的标准限值,颗粒物的无组织排放浓度限值为1.0mg/m3。
(1)评价工作等级
按照《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HJ2.2-2018)规定,分别计算每一种污染物的最大地面浓度占标率Pi(第i个污染物),及第i个污染物的地面浓度达标准限值10%时所对应的最远距离D10%,其中Pi定义为:
式中:-第i个污染物的最大落地浓度占标率,%;
-采用估算模式计算出的第i个污染物的最大地面浓度,mg/m3;
-第i个污染物的环境空气质量标准,mg/m3。
①评价因子和评价标准筛选
根据项目工程分析,确定本次大气预测的因子为颗粒物,评价标准值如下表所示。
表7-6 评价因子和评价标准表
评价因子 | 平均时段 | 标准值/(μg/m3) | 标准来源 |
TSP | 1h平均 | 900 | 《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二级标准 |
注:TSP的1h平均质量浓度取日平均质量浓度限值的3倍。
②估算模型参数
本项目采用AERSCREEN估算模式计算各污染物占标率,估算模型参数见下表。
表7-7 估算模型参数表
参数 | 取值 | |
城市/农村选线 | 城市/农村 | 农村 |
人口数(城市选项时) | - | |
最高环境温度 | 41.5 | |
最低环境温度 | -18.3 | |
土地利用类型 | 农村 | |
区域湿度条件 | 湿润 | |
是否考虑地形 | 考虑地形 | 不考虑 |
地形数据分辨率/m | / | |
是否考虑岸线熏烟 | 考虑岸线熏烟 | 不考虑 |
岸线距离/km | / | |
岸线方向 | / |
③主要污染源估算模型计算结果
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HJ2.2-2018),结合工程分析结果,大气评价工作等级估算结果见下表。
表7-8 大气评价工作等级确定估算结果一览表
面源名称 | 长度m | 宽度m | 高度m | 污染物 | 源强kg/h | Pmax% | D10% m |
选矿厂 | 100 | 80 | 8 | 粉尘 | 0.0056 | 0.855 | - |
④评价等级确定
依据导则相关规定,评价工作等级的判定依据见下表。
表7-9 评价工作等级划分依据一览表
评价工作等级 | 评价工作等级判据 |
一级 | Pmax≥10% |
二级 | 1%≤Pmax<10% |
三级 | Pmax<1% |
根据上表中计算结果可知:无组织颗粒物的最大落地浓度占标率最大Pmax=0.855%,属Pmax<1%,根据评价工作等级划分依据,结合上述估算模式的计算结果,确定本项目大气环境影响评价等级为三级。
(2)评价范围
按《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HJ2.2-2018)要求,确定项目大气环境影响评价范围为边长5 km,主要环境保护目标见表3-11。
(3)废气污染物排放情况
由前节可知,本项目大气评价等级为二级,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HJ2.2-2018)要求,三级评价项目不进行进一步预测与评价,只对污染物排放量进行核算。
①污染源排放量核算结果
拟建项目废气污染源排放量核算结果分别如下表所示。
表7-10 大气污染物无组织排放量核算表
序号 | 产污环节 | 污染物 | 主要污染防治措施 | 国家或地方污染物排放标准 | 核算年排放量t/a | |
标准名称 | 浓度限制mg/m3 | |||||
1 | 选矿厂精矿转移 | 颗粒物 | 室内堆存、运输带密闭、水喷淋、洒水抑尘、定期清扫 | 《铁矿采选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GB 28661-2012)表7 | 1.0 | 0.04 |
无组织排放总计 | ||||||
无组织排放总计 | 颗粒物 | 1.647 |
表7-11 大气污染物年排放量核算表
序号 | 污染物 | 年排放量t/a |
1 | 颗粒物 | 0.04 |
②大气环境防护距离
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HJ2.2-2018),大气环境防护距离是为了保护人群健康,减少正常排放条件下大气污染物对居住区的环境影响,在污染源与居住区之间设置的环境防护区域。在大气环境防护距离内不应有长期居住的人群。
大气环境防护距离取值方法为:以污染源中心为起点,达到环境质量标准的最小距离。并结合厂区平面布置图,确定控制距离范围,超出厂界以外的范围,即为项目大气环境防护区域。
根本评价采用推荐模式中的大气环境防护距离模式计算各无组织源的大气环境防护距离,结果显示,项目生产过程中产生的无组织废气颗粒物在厂界外均没有出现浓度超标点,故无需设置大气环境防护距离。
5.2地表水环境影响分析
本项目运营期产生的废水有生活污水、生产废水。
本项目废水主要是尾矿浓缩生产废水、设备冷却水、地面冲洗用水、道路及绿化用水、和生活污水,主要污染物为PH、SS、色度、COD、氨氮。选矿废水均循环利用不外排。
尾矿浓缩生产废水主要污染物为PH、SS及色度。周油坊铁矿生产总用水量为2m3/h,重新集铁矿生产总用水量为2m3/h,新水均接自各自厂区生产新水管道,生产排水返回各矿循环使用。
本项目选矿厂工业场地新增生产、生活总用水量:Q=1281.96m3/h。
其中:新增生产用水量为:Q=1281.96m3/h,其中循环水1269.8 m3/h,生产新水12 m3/h,新增生活用水量为:Q=0.16m3/h。
生产水重复利用率99 %,达到铁矿采选行业清洁生产一级标准(HJ/T294-2006,清洁生产国内先进水平:生产水重复利用率≥95 %)。
工作人员生活污水,主要污染物有SS、COD及氨氮。重新集铁矿生活用水量为0.4m3/d,新水接自重新集矿区生活供水管网,排水量0.3 m3/d,排入其厂区排水管网;本项目选矿厂工业场地生活用水量为3.8 m3/d,新水接自附近开发区生活供水管网,排水量3.04 m3/d,排入开发区污水管网。本项目生产废水回用不外排,生活污水经污水管网收集后先进入化粪池沉降,再进入一体化生活污水处理设备进行处理,处理后达标回用于生产,不外排。
表7-15 地表水环境影响评价自查表
工作内容 | 自查项目 | ||||||||||
影响识别 | 影响类型 | 水污染影响型√;水文要素影响型□ | |||||||||
水环境保护目标 | 饮用水水源保护区□;饮用水取水口□;涉水的自然保护区□;涉水的风景名胜区□;重要湿地□; | ||||||||||
影响途径 | 水污染影响型 | 水文要素影响型 | |||||||||
直接排放□;间接排放□;其他√ | 水温□;径流□;水域面积□ | ||||||||||
影响因子 | 持久性污染物□;有毒有害污染物□;非持久性污染物√;pH值□;热污染□;富营养化□;其他□ | 水温□;水位(水深)□;流速□;流量□;其他□ | |||||||||
评价等级 | 水污染影响型 | 水文要素影响型 | |||||||||
一级□;二级□;三级A □;三级B √ | 一级□;二级□;三级□ | ||||||||||
现状调查 | 区域污染源 | 调查项目 | 数据来源 | ||||||||
已建□;在建□;拟建√;其他□ | 拟替代的污染源□ | 排污许可证□;环评□;环保验收□;既有实测□;现场监测□;入河排放口数据□;其他□ | |||||||||
受影响水体水环境质量 | 调查时期 | 数据来源 | |||||||||
丰水期□;平水期□;枯水期□;冰封期□ | 生态环境保护主管部门□;补充监测□;其他□ | ||||||||||
区域水资源开发利用状况 | 未开发□;开发量40%以下□;开发量40%以上□ | ||||||||||
水文情势调查 | 调查时期 | 数据来源 | |||||||||
丰水期□;平水期□;枯水期□;冰封期□ | 水行政主管部门□;补充监测□;其他□ | ||||||||||
补充监测 | 监测时期 | 监测因子 | 监测断面或点位 | ||||||||
丰水期□;平水期□;枯水期□;冰封期□ | (pH、BOD5、COD、NH3-N、总磷) | 监测断面或点位个数(3)个 | |||||||||
现状评价 | 评价范围 | 河流:长度()km;湖库、河口及近岸海域:面积()km2 | |||||||||
评价因子 | (COD、BOD5、SS、NH3-N) | ||||||||||
评价标准 | 河流、湖库、河口:Ⅰ类□;Ⅱ类□;Ⅲ类√;Ⅳ类□;Ⅴ类□ 近岸海域:第一类□;第二类□;第三类□;第四类□ 规划年评价标准() | ||||||||||
评价时期 | 丰水期□;平水期□;枯水期□;冰封期□ | ||||||||||
评价结论 | 水环境功能区或水功能区、近岸海域环境功能区水质达标状况:达标□;不达标□ 底泥污染评价□ 依托污水处理设施稳定达标排放评价 √ | 达标区√ 不达标区□ | |||||||||
影响预测 | 预测范围 | 河流:长度()km;湖库、河口及近岸海域:面积()km2 | |||||||||
预测因子 | () | ||||||||||
预测时期 | 丰水期□;平水期□;枯水期□;冰封期□ | ||||||||||
预测情景 | 建设期□;生产运行期□;服务期满后□ | ||||||||||
预测方法 | 数值解□:解析解□;其他□ 导则推荐模式□:其他□ | ||||||||||
影响评价 | 水污染控制和水环境影响减缓措施有效性评价 | 区(流)域水环境质量改善目标□;替代削减源□ | |||||||||
水环境影响评价 | 排放口混合区外满足水环境管理要求□ 满足区(流)域水环境质量改善目标要求□ | ||||||||||
污染源排放量核算 | 污染物名称 | 排放量/(t/a) | 排放浓度/(mg/L) | ||||||||
() | () | () | |||||||||
替代源排放情况 | 污染源名称 | 排污许可证编号 | 污染物名称 | 排放量/(t/a) | 排放浓度/(mg/L) | ||||||
() | () | () | () | () | |||||||
生态流量确定 | 生态流量:一般水期()m3/s;鱼类繁殖期()m3/s;其他()m3/s 生态水位:一般水期()m;鱼类繁殖期()m;其他()m | ||||||||||
防治措施 | 环保措施 | 污水处理设施√;水文减缓设施□;生态流量保障设施□;区域削减□;依托其他工程措施□;其他□ | |||||||||
监测计划 | 环境质量 | 污染源 | |||||||||
监测方式 | 手动 √;自动 □;无监测 □ | 手动 □;自动 □;无监测 □ | |||||||||
监测点位 | (厂区废水外排口前的监控池取样) | () | |||||||||
监测因子 | (COD、BOD5、SS、氨氮) | () | |||||||||
污染物排放清单 | √ | ||||||||||
评价结论 | 可以接受√;不可以接受□ | ||||||||||
注:“□”为勾选项,可打√;“()”为内容填写项;“备注”为其他补充内容。 |
5.3 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
5.3.1 区域地质条件
一、地层
1、区域地层
区域地层属华北地层区六安地层分区,发育下古生代寒武纪、新元古代震旦纪和青白口纪地层,局部地区地表被第四系覆盖,详见表5.3-1。
表5.3-1区域地层简表
界 | 系 | 统 | 地层名称 | 代号 | 厚度(m) | 主要岩性 | ||
新生界 | 第四系 | 中更新统 | Q1-2 | 0.5-50 | 褐红、棕黄色粘土、粉质粘土及泥质中细砂,含少量铁锰质结核,泥灰岩 | |||
下古 生界 | 寒武系 | 下统 | 凤台组 | ∈1f | 151 | 冰砾岩及纹泥岩 | ||
新元古界 | 震旦系 | 下统 | 徐淮 | 九顶山组 | 上段 | Z1jd2 | >41 | 假粒状硅质岩及硅质白云岩 |
群 | 下段 | Z1jd1 | >100 | 白云质灰岩 | ||||
倪圆组 | Z1n | 31-59 | 含燧石结核、燧石条带白云质灰岩 | |||||
四顶山组 | Z1sd | 65-138 | 白云质灰岩 | |||||
九里桥组 | Z1j | 70-112 | 灰色,粉砂质白云质灰岩 | |||||
四十里长山组 | Z1ss | 44-81 | 长石石英砂岩 | |||||
青白口系 | 八公山群 | 刘老碑组 | Qn1 | 778 | 泥灰岩夹石英砂岩及页岩 |
2、评价区地层
评价区地表局部为第四系所覆盖,其下分布有新元古界震旦系、新元古界青白口系、下古生界寒武系等地层。由老至新分述如下:
(1)新元古界震旦系下统
①九里桥组(Z1j)
出露于评价区南北两侧的丘陵地带,岩性主要为灰色、粉砂质白云质灰岩,厚度为101m。
②四顶山组(Z1sd)
出露于评价区南北两侧的丘陵地带,主要岩性为白云质灰岩,底部夹泥质白云岩及浅灰色薄层泥灰岩,厚度65m。
③倪园组(Z1n)出露于评价区南北两侧的丘陵地带,主要岩性为粉红色泥质灰岩,灰色白云岩,白云质灰岩,厚度31-36m。
④九顶山组(Z1jd)
出露于评价区南北两侧的丘陵地带,主要岩性为浅灰色白云质灰岩、泥质白云岩,厚度>100m。
(2)下古生界寒武系下统凤台组(∈1f)
隐伏于评价区西侧,主要为灰紫、黄绿色厚-中厚层砾岩、白云质砾岩,厚度为151m。
(3)新生界第四系中下更新统(Q1-2)
区内厚度0.6-20m,地表岩性为中下更新统(Q1-2)褐红、棕黄色粘土、粉质粘土及泥质中细砂(厚0.6-13m)和钙质胶结层(在地质勘探报告中称为泥灰岩层),钙质胶结层为碳酸钙岩富集胶结,厚度5-7m,该层有砾,局部地段相变为钙土,由于次生淋滤作用,溶孔发育
二、岩浆岩
评价区岩浆岩较发育,主要是以脉岩的形式产出。岩性主要为中酸性花岗斑岩,呈斑状结构,斑晶成分为钾长石10-20%、石英5-20%、中-更长石小于15%、少量黑云母;基质主要为显微花岗结构或(假)球粒结构,由条纹长石34-45%、石英20-25%、钠-更长石5-10%和少量副矿物组成。
三、地质构造
评价区在大地构造单元上属中朝准地台(Ⅰ)江淮台隆(Ⅰ2),地质构造主要是长山单斜和断层。
1)长山单斜
近南北向,由青白口系-寒武系地层组成,地层倾向西;单斜在地形地貌上表现为丘陵,岩石破碎、硅化强烈、裂隙发育。
2)断层
区内发育多条断层构造,具体特征见表5.3-2。
表5.3-2区域断层一览表
名称编号 | 产状 | 主要特征 |
F1 | 走向EW | 断层两侧见碎裂岩和糜棱岩,具有破碎带性质,并切割新元古界,为推测断层 |
F2 | 走向EW | 断层两侧见碎裂岩和糜棱岩,具有破碎带性质,并切割新元古界,为推测断层 |
F3 | 走向SE | 断层两侧见碎裂岩和糜棱岩,具有破碎带性质,并切割新元古界,为推测断层 |
F4 | 走向SE | 断层两侧见碎裂岩和糜棱岩,具有破碎带性质,并切割新元古界,为推测断层 |
5.3.2 区域水文地质构造
5.3.2.1 地下水类型与含水层的划分
根据地下水的赋存条件、含水介质及地层岩性组合特征,评价区区域地下水类型可划分为松散岩类孔隙水、碳酸盐岩类裂隙岩溶水和基岩裂隙水。
1)松散岩类孔隙水(底板埋深<50m)
松散岩类孔隙水主要赋存于第四系中下更系统的棕红、褐红、褐黄色粉质粘土、泥质中细砂的孔隙中,底部含大量的基岩碎屑,埋深在50m以浅,含水层厚度 0.6-20m。单井涌水量<100m3/d,水量贫乏。地下水化学类型为HCO3-Ca?Na型水,溶解性总固体0.3-0.37g/L。地下水易受污染,交替循环快,水位变幅较大;一般水位埋深1.0-3.3m,年均变幅1.5-2.5m。
2)碳酸盐岩类裂隙岩溶水
(1)裸露型出露于南北部丘陵地区,含水岩组主要由震旦系下统九里桥组的泥质粉砂灰岩夹页岩及粉砂岩、四顶山组的含粘土质白云岩、倪圆组的含燧石条带白云岩、九顶山组的硅质白云岩、凤台组的泥岩组成,地表常见有溶蚀裂隙、溶沟、溶槽及石芽等地表溶蚀现象,裂隙较发育,地下水埋藏深,一般水位埋深20m左右,局部地区可达到50m。单井涌水量340-450m3/d左右,水量中等,地下水化学类型为HCO3-Ca·Mg型水,溶解性总固体0.33g/L。
(2)覆盖型
分布于低山丘陵边缘的山前平原区,隐伏于第四系松散层之下,含水岩组主要由震旦系下统九里桥组的泥质粉砂灰岩夹页岩及粉砂岩、四顶山组的含粘土质白云岩、倪圆组的含燧石条带白云岩、九顶山组的硅质白云岩等组成,地下水埋藏较浅,一般水位埋深10-20m,单井涌水量100-500m3/d左右,水量中等,地下水化学类型为HCO3-Ca或HCO3-Ca?Mg型水为主,溶解性总固体小于0.5g/L。
3)基岩裂隙水
零星出露于西部丘陵地区。含水岩组主要由震旦系下统四十里长山组的石英砂岩、长石石英砂岩、含钙质石英粉砂岩和青白口系八公山群刘老碑组的泥灰岩夹石英砂岩及页岩组成,多以泉水形式出露,风化带厚度一般均为5~10m,岩石比较致密,裂隙不发育。单井涌水量小于10m3/d,水量贫乏,水化学类型为HCO3·Cl-Ca·Mg型水,溶解性总固体0.1-0.34g/L。
5.3.2.2区域地下水的补、径、排条件
(1)松散岩类孔隙水
松散岩类孔隙水,接受大气降水、地表水和灌溉回渗补给;地下迳流滞缓,自南西流向北东,排泄以地面蒸发、人工开采、河流排泄为主。
(2)碳酸盐岩类裂隙岩溶水
基岩裸露区主要接受大气降水的入渗补给,主要径流方向受地形控制,与地表径流方向基本一致;排泄方式为蒸发、泉、侧向径流和人工开采。覆盖型碳酸盐岩类裂隙岩溶水主要补给来源为接受裸露型侧向补给和上层松散岩类裂隙水的垂直补给,地下水的径流受地貌条件的控制,其水力坡度与所处地形的坡度和坡向基本一致,同时也受岩石的裂隙的发育程度,充填情况及相互连通性的影响;主要的排泄方式为侧向径流。
(3)基岩裂隙水
基岩裂隙水靠基岩裸露区接受大气降水补给,沿风化带由南向北运移,一部分通过“天窗”补给深层孔隙水,另一部分以地下水迳流的形式流出区内,地下水总体流向是由西南流向东北。
5.3.2.3区域地下水与地表水之间水力联系
(1)松散岩类孔隙水与地表水体松散岩类孔隙水与地表水体直接接触,地下水主要赋存在第四系粉质粘土中,具有弱透水性,使得松散岩类孔隙水与地表水有一定的水力联系。
(2)碳酸盐岩类裂隙岩溶水、基岩裂隙水与松散岩类孔隙水及地表水体评价区内地表出露为第四系中下更新统以粉质粘土、粘土层为主,此层直接覆于碳酸盐岩等基岩构造裂隙带之上,可导致两者之间发生一定的水力联系,基岩水位一般低于松散岩类孔隙水水位。
碳酸盐岩类裂隙岩溶水、基岩裂隙水上覆松散岩类孔隙水,松散岩类孔隙水地表岩性主要为第四系粉质粘土和粘土层,粘土层分布稳定,并且未发育“天窗”,且区内河流和水塘均未切至本含水层,使得碳酸盐岩类裂隙岩溶水、基岩裂隙水与上部地表水水力联系不密切。
5.3.3环境水文地质调查
5.3.3.1环境水文地质问题
调查区地下水天然水质基本良好,未发现天然劣质水和因为饮用地下水而产生的地方性疾病等环境地质问题。目前区内还没有发现由于地下水开采而造成的区域地下水位持续下降、地面沉降、湿地退化、生态破坏等环境地质问题。
5.3.3.1现有地下水污染源
根据现场调查,园区无大量的抽排地下水现象。调查区内对地下水造成污染和可能造成污染的污染源,主要有当地居民生活污水和生活垃圾、农业生产化肥和农药、企业工厂等。
园区主要为生产企业,生产企业按照相关规定生产废水、生活污水集中收集处置,正常情况下不会对地下水造成明显影响。
5.3.3.2 地下水开发利用现状
据调查,地表水资源相对丰富,区内工业生活用水均以地表水作为水源。区内企业生产生活用水均为地表水源,由市政给水管网供给。规划区周边居民点均已接通自来水,自来水厂水源取自地表水。根据现场调查,规划区周边村庄原取水井大部分已经废弃,仅有少量水井仍在使用,但取水多用于洗衣等其他用途,不用作饮用水源。
规划区工程地质与水文地质勘测结果表明,范围内水文地质条件简单,各层岩土富水性差。未有大量的地下水开采和人工降水活动,故地下水水位变化极小,地下水流场不会发生变化,仅受大气降水垂直入渗补给量的影响,水位发生波动,未发现由此影响地面沉降,坍塌等环境地质问题。
5.3.4 地下水环境影响预测与分析
本项目对各可能形成的污水下渗地段,都应进行相应的防渗处理,且所在区域为渗透系数较低的粉质粘土,地下水水力梯度较小,污染物的迁移也较慢。运营期正常状况下不会通过废水排放导致地下水污染;非正常状况下,污染物可能会通过包气带进入浅层地下水,对浅层地下水造成污染。
企业在加强管理,按分区防渗的要求,做好地下水污染防治措施的前提下,污染物渗入地下的量极少,对区域地下水环境造成影响的可能性较小,不会对地下水产生明显不利影响。但如果项目废水回转池发生污水发生渗漏,也有可能对当地地下水造成污染。
污染物在土层和地下水系统中的迁移转化途径主要有土壤水运移、土壤颗粒对污染物的吸附以及土壤微生物对污染物的降解。
根据评价区域水文地质条件,污染物进入地下水的过程可分为两个阶段:①污染物在土壤及非饱和带中的迁移,可视为一维的垂直运动,迁移规律遵循达西定律;②污染物在地下水饱和带中的迁移,视为二维对流弥散运动(如下图所示)。
本次规划环评主要针对污染物在土壤及非饱和带中的迁移、对地下水环境影响进行分析。
图5.3-1污染物迁移剖面示意图
1、未采取防渗措施时污染物穿透时间估算
有机污染物在包气带的运移和分布受很多因素的控制,如它本身的物理化学性质、土壤性质等。但由于它主要是沿垂向运移,一般认为,水在土层中运移符合推流模式,若仅考虑弥散、吸附和降解作用,则污染物在土层中垂直向下迁移,迁移规律遵循达西定律。
地下水调查结果及规划园区内已有环境影响评价报告,可知规划区内包气带厚度约为1.3~1.7m(Mb≥1.0m),本次计算选取1.3m(Mb≥1.0m);包气带的渗透系数取平均垂向渗透系数1.389×10-6~8.33×10-6cm/s,本次计算选取8.33×10-6cm/s。
根据达西公式:
v= K I
式中v——达西流速;K——包气带的平均渗透系数;I——水力坡度。
随着时间的增大,水力梯度趋于1,即入渗速率数值上等于渗透系数K。
水流实际流速为:
v"= v/ n
得到污水入渗到达地下水的时间为:
式中M——包气带厚度(cm);n——有效孔隙度;v"——入渗平均速度(cm/s)。
由此可知,在饱水入渗条件下,区内一旦发生污染物泄露,污水最快会在12.64天后入渗到地下水中。因此,发生污染泄露后应及时采取措施,控制污染物的扩散。
规划区土地在未采取防渗措施时,按最保守的情况估算,污染物经过12.64天下渗穿粉质粘土包气带,到达含水层,从而污染地下水。
2、采取防渗措施后污染物穿透时间估算
在废水池、废水运送管线、危险废物暂存点等区可能会泄漏污染物对地下水造成污染,泄露不能及时发现和处理,需要重点防治或者需要重点保护,如果在这些重点防渗区域考虑铺设防渗设施,防渗设计要求参照《危险废物填埋污染控制标准》(GB18598-2001),地坪混凝土防渗层抗渗等级不应小于P8,其厚度不宜小于150mm,防渗层性能应与6m厚粘土层(渗透系数1.0×10-7cm/s)等效,采用前述公式计算(有效孔隙度也按0.07考虑),防渗层的穿透时间为1053.24天,约合2.89年,经过2.89年污水才能穿过防渗层。可见在合格的防渗设施条件下,污染物穿过包气带影响地下水的时间被延长很多。
5.3.5 评价小结
评价区地层岩性符合区域地层岩性特征和分布特征,在地质上多为第四纪下属系黄土沉积物(岗地土壤)、河流冲积物(平原土壤)、岩石风化的残积坡积物(山区土壤),共有黄棕壤、紫色土、潮土、水稻土四个土类。其包气带厚度约1.3~1.7m,根据渗水试验,包气带平均垂向渗透系数为1.389×10-6~8.33×10-6cm/s。评价区内土地在未采取防渗措施时,污染物经过12.64天下渗穿透粉质粘土包气带到达含水层,从而污染地下水;如果在重点防渗区域考虑铺设防渗设施,经过2.89年污水才能穿过防渗层。在合格的防渗设施条件下,污染物穿过包气带影响地下水的时间被明显延长。
5.4 声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
5.4.1 声源敏感点分布
由工程分析可知,本项目的声环境敏感点,主要是选矿工业场地周边以及外部运输道路周边的居民点。声环境敏感点分布见表5.4-1,声环境敏感目标见图1.7-4。
5.4.2 主要噪声源
噪声源主要集中在选矿工业场地等地面,主要噪声源有振动筛、磁选机、各类泵;空压机等多种设备的室内声源。采取的隔声降噪措施有:设备安装减振基座、厂房隔声等;相关建筑物在设计施工时选用隔声吸音材料;部分高噪声机器设置独立封闭区域或安装隔声罩;厂界外设置绿化带等。主要噪声源噪声声级及治理后效果见表5.4-2。
5.4.3 工业场地声环境影响预测
本次运营期声环境影响评价主要涉及地表选矿工业场地,预测拟建项目的噪声源对厂界及各敏感点的影响。
(1)主要噪声源及源强
1)厂界内噪声源
由于泥河铁矿采矿工程为井下开采,井下作业生产中其主要噪声设备、设施均在井下深达670~830m,对地面环境影响较小。地面噪声源主要集中在选矿工业场地等地面,主要噪声源有破碎机、振动筛、球磨机、磁选机、浮选机、空压机等多种设备的室内声源。拟建工程主要噪声源源强及防治措施见表5.4-2。
表5.4-2 选矿工业场地主要声源
建设期 | 面源 | 车间内设备名称 | 设备台(套)数 | 单机声级/距离dB(A)/m | 防治措施 | 减噪效果dB(A) |
选矿厂 | 选矿设备 | 搅拌槽 | 3 | 85~95/1 | 设备基础减振、车间厂房窗户为隔声玻璃,墙体采用隔声材料。 | 15~25 |
旋流器 | 2 | 85~95/1 | 15~25 | |||
浮选机 | 14 | 85~95/1 | 15~25 | |||
高频细筛 | 2 | 90~95/1 | 15~25 | |||
浓缩机 | 3 | 85~95/1 | 15~25 | |||
过滤机 | 3 | 85~95/1 | 15~25 | |||
各类磁选机 | 3 | 80~90/1 | 15~25 | |||
鼓风机 | 2 | 85~90/1 | 15~25 | |||
循环水泵站 | 各类泵 | 8 | 75~90/1 | 半地下,基础减振 | 15~20 | |
尾矿砂 泵站 | 各类泵 | 12 | 75~90/1 | 半地下,基础减振 | 15~20 | |
尾矿回水泵站 | 各类泵 | 9 | 75~90/1 | 半地下,基础减振 | 15~20 | |
空压机站 | 空压机 | 3 | 75~90/1 | 基础减震、墙体隔声 | 15~20 |
2)噪声源参数
项目主要噪声源参数详见表5.4-3。
表5.4-3(1)选矿厂噪声源参数
(2)预测模式
根据建设单位提供资料,本项目的生产设备均设置在厂房内,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声环境》(HJ2.4-2009)对室内声源的预测方法,声源位于室内,室内声源可采用等效室外声源声功率级法进行计算,即中细碎车间厂房、筛分车间厂房、磨选车间和充填系统、综合给水泵房、尾砂泵站等均采用等效室外声源声功率级法进行计算。
1)等效室外声源声功率级法预测模式
①计算某一室内声源靠近围护结构处产生的倍频带声压级:
式中:
LP1——某个室内声源在靠近维护结构处产生的声压级,dB;
LW——某个声源的声功率级,dB;
Q——指向性因数:通常对无指向性声源,当声源放在房间中心时,Q=1;当放在一面墙的中心时,Q=2;当放在两面墙夹角时,Q=4;当放在三面墙夹角处时,Q=8。R——房间常数:R=Sa/(1-a),S为房间内表面面积,m2;a为平均吸声系数。
r——声源到靠近围护结构某点处的距离,m。
②所有室内声源在靠近围护结构处产生的叠加声压级计算式为:
式中:
LP1i(T)——靠近围护结构处室内N个声源i倍频带的叠加声压级,dB;
LP1ij——室内j声源i倍频带的声压级,dB;
N——室内声源总数。
③靠近室外围护结构处产生的声压级计算式为:
式中:
LP2i(T)——靠近围护结构处室外N个声源i倍频带的叠加声压级,dB;
TLi——围护结构i倍频带的隔声量,dB;
④将室内声级透过面积换算成等效的室外声源,计算出中心位置位于透声面积(S)处的等效声源的声功率级计算式为:
⑤倍频带声压级和A声级转换
计算出的中心频率为500HZ倍频带声压级Lp(r),再根据导则倍频带声压级和A声级转换公式计算式如下:
式中:ΔLi——为第i倍频带的A计权网络修正值,dB;
N——总倍频带数。
查导则附录B表B1,500HZ对应的Δ Li为-3.2dB。
预测中声功率级、声压级均按照中心频率为500HZ的倍频带做估算。
2)噪声至预测点贡献值计算
①几何发散衰减
按照《环境影响评价导则 声环境》(HJ2.4-2009)中户外声传播衰减计算式计算预测点的声级,计算式如下:
LA(r)=LA(r0)-(Adiv+Aatm+Abar+Agr+Amisc)
式中:LA(r)——距声源r处A声级,dB(A);
LA(r0)——参考位置r0处A声级,dB(A);
Adiv——声波几何发散引起的A声级衰减量,dB(A);
Aatm——空气吸收引起的A声级衰减量,dB(A);
Abar——屏障引起的A声级衰减量,dB(A);
Agr——地面效应A声级衰减量,dB(A);
Amisc——其它多方面因素引起的A声级衰减量,dB(A)。
②几何发散衰减Adiv
本项目中细碎车间厂房、筛分车间厂房、磨选车间、充填站和综合水泵房等可视为面声源,车间尺寸见表5.4-3,当预测点和面声源中心距离r处于以下条件时,可按下述方法近似计算:r<a/π时,几乎不衰减(Adiv≈0);当a/π<r<b/π,距离加倍衰减3dB(A)左右,类似线声源衰减特性(Adiv≈10lg(r/r0));当r>b/π时,距离加倍衰减趋近于6dB(A),类似点声源衰减特性(Adiv≈20lg(r/r0))。其中面声源的b>a。图中虚线为实际衰减量。
图5.4-2 面声源几何发散衰减规律
本次评价仅考虑几何发散衰减量。故预测采用的户外声传播衰减模式可简化为下式:
LA(r)=LA(r0)-Adiv
③屏障衰减量Abar
选厂设置厂界围墙高度不小于2m,Abar取值为10dB(A)。
④其他衰减量
户外声传播衰减过程中,空气吸收衰减量、地面效应衰减量与几何发散衰减量相比甚小,故本次预测中忽略空气吸收衰减量Aatm、地面效应衰减量和其他多方面因素引起的A 声级衰减量Amisc。
综上所述,本次预测采用的户外声传播衰减模式可简化为下式:
LA(r)=LA(r0)-Adiv-10。
⑤预测点贡献值计算
设第i室外声源在预测点产生的A声级为LAi,在T时间内该声源工作时间为ti;第j等效室外声源在预测点产生的A声级为LAj,在T时间内该声源工作时间为tj,则拟建工程声源对预测点产生的贡献值(LEqg)为:
式中:tj——在 T时间内 j声源工作时间,s;
ti——在 T时间内 i声源工作时间,s;
T——用于计算等效声级的时间,s;
N——室外声源个数;
M——等效室外声源个数;
3)预测点的预测等效声级(LEq)计算
式中:LEqg——建设项目声源在预测点的等效声级贡献量,dB(A);
LEqb——预测点背景值,dB(A)
(3)预测过程及结果
根据上述预测模式,结合项目厂区总平面布局,估算出本项目建成运行后,厂界噪声预测结果见表5.4-4~5.4-7,等声值线图见图5.4-3、5.4-4。
预测结果表明:
预测结果表明,在采取相应的隔声降噪措施处理后,生产过程中厂内各种设备运转产生的噪声,对厂界噪声的影响值均能满足《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348-2008)中3类标准的要求。
因此,本评价认为,项目生产过程中的噪声不会对区域声环境造成明显不利影响。
5.5 固体废物环境影响评价
5.5.1 固体废物产生情况
本项目固体废物包括选矿厂尾砂、生活污水处理站污泥、机修产生的废机油及油泥、生活垃圾等。
(1)选矿厂尾砂
本项目拟用管道将周油坊、重新集铁矿矿浆输送至新建选铁车间、选云母车间进行选别,预计年产铁精粉5万吨、云母精矿10万吨;选别后尾砂185万吨/年作为填充物对经济开发区境内西山口矿区12个废弃矿坑进行回填治理,故本项目生产过程无固废产生。
(2)生活污水处理站污泥
生活污水处理站污泥主要来源于生活污水处理站,本项目生活污水处理站设计处理规模5m3/d,选矿厂生活污水产生量3.04m3/d,预计污泥量为0.2t/a,用于厂区绿化。
(3)机修产生的废机油、油泥
选矿厂设备检修等产生废机油、油泥约3t/a,存储于选矿厂内危废间,定期交有资质单位处理。危废间长5 m,宽6 m,高3 m,地面及墙裙防腐防渗。
(4)生活垃圾
选矿厂新增职工19人,生活垃圾产生量约3.135t/a,由环卫部门清运。
综上,拟建工程采取了合理的综合利用和处置措施,一般工业固体废物、生活垃圾均妥善处置,因此项目产生的固废不会对外环境产生影响。
5.6 运营期土壤环境影响分析
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土壤环境(试行)》(HJ964-2018):“一般与现状评价范围一致”,本项目土壤环境评价等级为三级,故项目土壤环境评价范围为:占地范围及项目占地外周边0.05km范围内。
土壤是一个开放系统,土壤与水、空气、生物、岩石等环境要素之间存在物质交换,污染物进入环境后通过环境要素间的物质交换造成土壤污染。通常造成土壤污染的途径有:
(1)污染物随大气传输而迁移、扩散;
(2)污染物随地表水流动、补给、渗入而迁移;
(3)污染物通过灌溉在土壤中累积;
(4)固体废弃物受自然降水淋溶作用,转移或渗入土壤;
(5)固体废弃物受风力作用产生转移。
依据导则要求,评价工作等级为三级的建设项目,可以采用定性描述方法进行土壤环境影响分析。
监测单位在新建场地内共设置了3个土壤环境监测点位。采样监测结果表明各点位各项指标监测结果均可以满足《土壤环境质量 建设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标准(试行)》(GB36600-2018)中第二类用地筛选值标准。同时,引用的地下水环境现状数据表明,各点位各项监测因子均能满足《地下水质量标准》(GB/T14848-2017)Ⅲ类标准的要求。
根据工程分析,本项目生产废水回用不外排,生活污水经污水管网收集后先进入化粪池沉降,再进入一体化生活污水处理设备进行处理,处理后达标回用于生产,不外排。正常情况下废水不会对土壤造成明显影响。拟建项目运营期产生的生活垃圾、废包装材料、机器废机油等均得到了妥善处置,不外排,因此不会受到雨水淋溶或风力作用而进入外环境;同时对事故池等建构筑物均采取了防腐、防渗措施,可有效的防止废水渗透到地下污染土壤。
根据建设项目特征,本次土壤环境影响评价情景设置为废气污染物的大气沉降对区域土壤环境造成累积影响,根据项目工程分析可知,项目废气排放的污染物有颗粒物等,基本不会对土壤环境造成明显的不利影响。
综上所述,建设项目土壤环境影响可以接受。
表6.7-1 土壤环境影响评价自查表
工作内容 | 完成情况 | 备注 | ||||
影 响 识 别 | 影响类型 | 污染影响型R; 生态影响型□; 两种兼有□ | ||||
土地利用类型 | 建设用地R; 农用地□; 未利用地□ | 土壤类型分布图和土壤结构图 | ||||
占地规模 | (3.9) hm2 | |||||
敏感目标信息 | 敏感目标(无 ) 、 方位(无) 、 距离( 无) | |||||
影响途径 | 大气沉降√; 地面漫流□; 垂直入渗√; 地下水位□; 其他( ) | |||||
全部污染物 | / | |||||
特征因子 | / | |||||
所属土壤环境影响评价项目类别 | Ⅰ类□; Ⅱ类R; Ⅲ类□; Ⅳ类□ | |||||
敏感程度 | 敏感□; 较敏感□; 不敏感R | |||||
评价工作等级 | 一级□; 二级□; 三级R | |||||
现 状 调 查 内 容 | 资料收集 | a)R; b)R; c)R; d)R | ||||
理化特性 | 同附录 C | |||||
现状监测点位 | 占地范围内 | 占地范围外 | 深度 | 点位布置图 | ||
表层样点数 | 3 | 0~0.2m | ||||
柱状样点数 | / | / | / | |||
现状监测因子 | GB 36600中基本项目 | |||||
现 状 评 价 | 评价因子 | 同监测因子 | ||||
评价标准 | GB 15618□; GB 36600√; 表 D.1□; 表 D.2□; 其他( ) | |||||
现状评价结论 | 各监测点各监测项均满足GB 36600中筛选值及管制值二类用地要求 | |||||
影 响 预 测 | 预测因子 | / | ||||
预测方法 | 附录 E□; 附录 F□; 其他( ) | |||||
预测分析内容 | 影响范围(项目土壤评价范围) | |||||
预测结论 | 达标结论: a)√; b) □; c) □ | |||||
防 治 措 施 | 防控措施 | 土壤环境质量现状保障√; 源头控制√; 过程防控√; 其他() | ||||
跟踪监测 | 监测点数 | 监测指标 | 监测频次 | |||
/ | / | / | ||||
信息公开指标 | 监测计划 | |||||
评价结论 | 项目对区域土壤环境影响结果可接受 | |||||
注 1: “□” 为勾选项, 可√; “() ” 为内容填写项; “备注” 为其他补充内容。 |
6 环境风险评价
6.1 风险识别
6.1.1 物质危险性识别
《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技术导则》(HJ169-2018)附录B,对拟建项目主要原辅材料、燃料、中间产品、副产品、最终产品、污染物、火灾和爆炸伴生/次生物进行识别,本项目主要涉及的危险物质为油类物质。
生产中汽油和柴油随用随运,项目主要储存油类为油酸、润滑油,项目均储存在桶装油库,油酸储存量约为40吨、其他油类储存量约20吨,合计油类物质约60吨,油类物质临界量2500t。
表6.1-1 危险物质数量和分布情况表
序号 | 危险物质名称 | 形态 | 储存位置 | 储罐操作参数 | CAS号 | 最大存在总量/t | 临界量/t | 防护措施 | |||||
位置 | 设备类型 | 大小 (m3) | 数量 | 压力 | 温度 | 包容性 | |||||||
1 | 油类物质(油酸、润滑油、2#油) | 液态 | 选厂桶装油库 | 桶装 | 20 | 10 | 常压 | 常温 | 单包容 | / | 60 | 2500 | 设36m×12m×4m库房,地面防腐、防渗。 |
表6.1-3 机油、润滑油理化性质和危险特性
标 识 | 中文名 | 机油、润滑油 | 英文名 | lubricating oil;Lube oil | 危险货物编号 | ||||||||||
分子式 | 分子量 | 230~500 | UN编号 | CAS编号 | |||||||||||
危险类别 | |||||||||||||||
理 化 性 质 | 性 状 | 油状液体, 淡黄色至褐色, 无气味或略带异味。 | |||||||||||||
熔 点(℃) | 临界压力(Mpa) | ||||||||||||||
沸 点(℃) | 相对密度(水=1) | <1 | |||||||||||||
饱和蒸汽压(kpa) | 相对密度(空气=1) | ||||||||||||||
临界温度(℃) | 燃烧热(KJ·mol-1) | ||||||||||||||
溶 解 性 | 不溶于水 | ||||||||||||||
燃 烧 爆 炸 危 险 性 | 燃 烧 性 | 可燃 | 闪点(℃) | 76 | |||||||||||
爆炸极限(%) | 无资料 | 最小点火能(MJ) | |||||||||||||
引燃温度(℃) | 248 | 最大爆炸压力(Mpa) | |||||||||||||
危 险 特 性 | 遇明火、高热可燃。 | ||||||||||||||
灭 火 方 法 | 消防人员须佩戴防毒面具、穿全身消防服,在上风向灭火。尽可能将容器从火场移至空旷处。喷水保持火场容器冷却,直至灭火结束。处在火场中的容器若已变色或从安全泄压装置中产生声音,必须马上撤离。 灭火剂:雾状水、泡沫、干粉、二氧化碳、砂土。 | ||||||||||||||
禁 忌 物 | 稳定性 | 稳定 | |||||||||||||
燃 烧 产 物 | 一氧化碳、二氧化碳 | 聚合危害 | 不聚合 | ||||||||||||
毒性及健康危害 | 急 性 毒 性 | LD50(mg/kg,大鼠经口) | 无资料 | LC50(mg/kg) | 无资料 | ||||||||||
健 康 危 害 | 车间卫生标准 | ||||||||||||||
侵入途径:吸如、食入; 急性吸入,可出现乏力、头晕、头痛、恶心,严重者可引起油脂性肺炎。慢接触者,暴露部位可发生油性痤疮和接触性皮炎。可引起神经衰弱综合征,呼吸道和眼刺激症状及慢性油脂性肺炎。有资料报道,接触石油润滑油类的工人,有致癌的病例报告。 | |||||||||||||||
急 救 | 皮肤接触:立即脱去被污染的衣着,用大量清水冲洗;眼睛接触:立即提起眼睑,用大量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就医;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食入:饮足量温水,催吐,就医。 | ||||||||||||||
防 护 | 工程控制:密闭操作,注意通风;呼吸系统防护:空气中浓度超标时,建议佩戴自吸过滤式防毒面具(半面罩)。紧急事态抢救或撤离时,应该佩戴空气呼吸器。眼睛防护: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 身体防护:穿防毒物渗透工作服;手防护:戴橡胶耐油手套;其他:工作现场严禁吸烟。避免长期反复接触。 | ||||||||||||||
泄漏处理 | 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安全区,并进行隔离,严格限制出入。切断火源。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正压式呼吸器,穿防毒服。尽可能切断泄漏源。防止流入下水道、排洪沟等限制性空间。 小量泄漏:用砂土或其它不燃材料吸附或吸收。 大量泄漏:构筑围堤或挖坑收容。用泵转移至槽车或专用收集器内,回收或运至废物处理场所处置。 | ||||||||||||||
储运 | 储存于阴凉、通风的库房。远离火种、热源。应与氧化剂分开存放,切忌混储。配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储区应备有泄漏应急处理设备和合适的收容材料。 运输前应先检查包装容器是否完整、密封,运输过程中要确保容器不泄漏、不倒塌、不坠落、不损坏。严禁与氧化剂、食用化学品等混装混运。运输车船必须彻底清洗、消毒,否则不得装运其它物品。船运时,配装位置应远离卧室、厨房,并与机舱、电源、火源等部位隔离。公路运输时要按规定路线行驶。 |
6.2环境风险类型及危害分析
据前面的分析可知,本项目生产和贮运过程的风险类型主要包括泄露、火灾、爆炸及其伴生、次生污染。
(1)泄露:贮罐及卸料过程中发生泄漏,形成一定范围的人员中毒伤害。
(2)火灾:火灾是生产常见的风险事故,易燃的化学品造成的火灾,对周围大气环境及人群产生影响。
(3)爆炸:爆炸事故是企业风险事故中对环境危害最严重的事故之一,因爆炸产生的破碎物四处飞散,产生的冲击波会毁坏周围的建筑,导致化工原料和产品进入大气环境和水环境,对周围环境产生严重危害。
(4)火灾爆炸过程中的伴生污染主要包括:消防灭火产生的事故消防水,如果措施采取不当可能会造成消防事故污水进入附近水体,造成污染。结合生产实际和已发生事故的教训,在事故处理过程中应重点防范消防过程中的污水经雨排系统排出厂外,其中可能含有大量的COD、BOD5和有毒有害物料。故雨排系统应有专门的收集和切断设施,禁止事故消防水排入外环境引发次生环境污染。
(5)火灾爆炸过程中的次生污染主要包括:火灾对周围环境的次生污染包括热辐射和浓烟;爆炸对周围环境的次生污染包括爆炸震荡、冲击波、碎片冲击等。
6.3 后果分析
根据风险评价导则,评价等级为简单分析的项目,应从风险源、环境影响途径、环境敏感目标等方面分析环境风险防范措施和应急措施。拟建项目针对风险物质醋酸采取的环境风险防范措施分析如下:
表6.2-1拟建项目针对风险物质采取的风险防范措施
序号 | 危险单位 | 风险源 | 主要物质 | 环境风险类型 | 环境影响途径 | 可能受影响环境敏感目标 | 应急措施 |
1 | 仓库 | 桶装 | 油类 | 泄漏,火灾爆炸伴生污染物 | 大气 | 下风向居民点 | 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安全区,并进行隔离,严格限制出入。切断火源。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正压式呼吸器,穿防毒服。不要直接接触泄漏物。尽可能切断泄漏源,防止进入下水道、排洪沟等限制性空间。小量泄漏:用砂土或其它不燃材料吸附或吸收。吸收、吸附材料按危废进行处置。 |
本项目建成运行后,生产过程中全厂采取的主要风险防范措施及应急要求见下表。
表6.2-2 拟建项目采取的主要风险防范措施及应急要求
序号 | 项目 | 采取的措施 | 可行性 |
1 | 应急计划区 | 已将生产装置、原辅料仓库、项目周边环境保护目标纳入 | / |
2 | 应急组织机构、人员 | 按要求建立应急组织机构并配备人员 | 可行 |
3 | 事故水收集 | 设置1座2000m3的事故水收集池,配套建设事故水收集管网以及事故水切断阀,对事故水进行收集 | 可行 |
4 | 应急培训计划 | 制定了应急计划和演练计划,并定期开展培训和演练 | 可行 |
此外,项目在设计时,根据建筑物的耐火等级、厂房(库房)类别等因素,按照《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14)和《石油化工企业设计防火标准》(GB50160-2008)(2018版)的要求,合理确定了建筑物间距。对生产车间和仓库还按照《建筑灭火器配置设计规范》(GB50140-2005)和《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设计规范》(GB50116-2013)设置了消防系统,配备必要的消防器材。本项目风险防范措施依托事故应急池和消防系统,以及相应的消防器材。
6.4事故水收集
根据《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技术导则》(HJ169-2018),应急储存设施应根据发生事故的设备容量、事故时消防用水量及可能进入应急储存设施的雨水量等因素综合确定。
本次评价参考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企业标准《事故状态下水体污染的预防与控制技术要求》(Q/SY 1190-2013),事故储存设施总有效容积计算依据:
V2=∑Q消·t消
式中:V1—收集系统范围内发生事故的物料量,m3;
V2—发生事故的储罐、装置或铁路、汽车装卸区的消防水量,m3;
Q消—发生事故的储罐、装置或铁路、汽车装卸区同时使用的消防设施给谁水量,m3/h;
T消—消防设施对应的设计消防历时,h;
V3—发生事故时可以转输到其他储存或处理设施的物料量,m3;
V4—发生事故时仍必须进入该收集系统的生产废水量,m3;
V5—发生事故时可能进入该收集系统的降雨量,m3;
f—必须进入事故废水收集系统的雨水汇水面积,104m2。
①泄漏物料(V1)
拟建项目无储罐,油酸储存方式为50kg塑料桶,发生泄漏时泄漏液收集在地池内并引入事故池,以1个桶计。
②消防废水(V2)
事故状况考虑全厂1处最大火灾。根据设计方案,事故状况下,本项目消防用水量最大区域为丙类仓库。
按照同一时间火灾次数为1次,消防栓最大消防水量为50L/s,1次火灾最长延续时间按3h计,最大固定消防用水量540 m3。
③生产废水(V4)
事故状况下事故池能够容纳24h的生产废水,另外,事故后一般会立即停止生产,项目废水收集池能够满足事故状况下废水暂存,不需进入事故池。
④事故雨水(V5)
V5=10qf
式中:q:降雨强度,mm;按平均日降雨量;
F:必须进入事故废水收集系统的雨水汇水面积,ha;
q=qa/n
式中:qa:年平均降雨量,mm;
n:年平均降雨日数。
根据资料显示,六安市年平均降水量为1100mm左右,据设计方案,必须进入事故废水收集系统的雨水汇水面积为1200m2。
根据上述公式可得,事故情况下进入事故水系统的降雨量为25m3。
事故状况下事故废水最大产生量为300m3,项目配套建设事故池总有效容积为100m3,能够满足事故状况下厂区事故废水收集。
设1座水系统事故池,当选厂用水不平衡时起到缓冲作用,储存选厂事故停车时1次排水量,生产恢复正常后回用于生产工艺系统。事故池有效容积1000m3,内设100QW80-18-7.5型潜污泵2台,1用1备。
综上所述,事故水储存设施的总有效容积可以满足事故状况下泄漏物料、消防废水、生产废水以及事故降雨的收集和储存要求,可以做到事故废水不外排,避免了对区域地表水环境造成的事故影响。
6.5 事故应急预案
6.5.1 应急预案编制要求
本项目建成后,要根据表6.5-1有关内容和要求制定突发事故应急预案,并报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备案。
表6.5-1 突发事故应急预案
序号 | 项 目 | 内容及要求 |
1 | 总则 | |
2 | 危险源概况 | 详述危险源类型、数量及其分布 |
3 | 应急计划区 | 装置区、储藏区、邻区 |
4 | 应急组织 | 厂指挥部——负责现场全面指挥 专业救援队伍——负责事故控制、救援、善后处理 |
5 | 应急状态分类及应急相应程序 | 规定事故的级别及相应的应急分类相应程序 |
6 | 应急设施设备与材料 | 生产装置: (1)防火灾、爆炸事故应急设施、设备与材料,主要为消防器材 (2)防有毒有害物质外溢、扩散,主要是水幕、喷淋设备等 储罐区: (3)防火灾、爆炸事故应急设施、设备与材料,主要为消防器材 (4)防有毒有害物质外溢、扩散,主要是水幕、喷淋设备等 |
7 | 应急通讯、通知和交通 | 规定应急状态下通讯方式、通知方式 |
8 | 应急环境监测及事故后评估 | 由专业队伍负责对事故现场进行侦察监测,对事故性质、参数与后果进行评估,为指挥部门提供决策依据 |
9 | 应急防护措施、消除泄漏措施方法和器材 | 事故现场:控制事故,防止扩大、蔓延及连锁反应。清除现场泄漏物,降低危害,相应的设施器材配备 邻近区域:控制防火区域,控制和清除污染措施及相应设备配备 |
10 | 应急剂量控制、撤离组织计划、医疗救护与公众健康 | 事故现场:事故处理人员对毒物的应急剂量控制规定,现场及邻近装置,人员撤离组织计划及救护 |
11 | 应急状态终止与恢复措施 | 规定应急状态终止程序 事故现场善后处理,恢复措施 |
12 | 人员培训与演练 | 应急计划制定后,平时安排人员培训和演练 |
13 | 公众教育和信息 | 对工厂邻近地区开展公众教育、培训和发布相关信息 |
14 | 记录和报告 | 设置应急事故专门记录,建立档案和专门报告制度,设专门部门负责管理 |
15 | 附件 | 与应急事故有关的多种附件材料的准备和形成 |
6.5.2 应急组织体系
(1)应急指挥中心
公司设立突发环境事件应急指挥中心(以下简称应急指挥中心),统一组织、协调、指挥全公司突发环境事件应急处置工作。应急指挥中心是各类环境突发事件的最高指挥机构。
总指挥长:总经理
执行指挥长:矿长
副指挥长:主管安全生产副矿长
成员单位:公司办公室、总调度室、安全环保部、保障部、党群工作部(含工会)、设备管理部、生产技术部(含采矿厂)、人力资源部、资产财务部、医务室、自控信息中心、供应销售部、选矿厂、质量检测中心、自控信息中心、外委项目部、事故单位。
(2)应急响应中心
公司应急响应中心设置在公司总调室。响应中心实行24小时值班制度。
(3)现场应急指挥部
现场应急指挥部可由应急指挥中心兼现场应急指挥部,也可由应急指挥中心根据现场具体情况确定其现场指挥部的组成(应急指挥中心可根据事件级别的大小和类别委托具有相应指挥能力的人员现场总指挥)。成员应由总调度室、安全环保部、生产技术部、设备管理部、物质供应部、办公室、资产财务部、保卫部、事故单位组成。
(4)专家组
公司建立环境应急专家库,根据事件性质组成应急专家组指导应急工作。专家组专家根据公司基础资料和事故实际情况,迅速对事件信息进行分析、评估,提出应急处置方案建议,供应急指挥中心决策参考。根据事件进展情况和形势动态,提出相应的对策和意见;对突发性环境事件的危害范围、发展趋势作出科学预测,为环境应急领导机构的决策和指挥提供科学依据;参与污染程度、危害范围、事件等级的判定,对污染区域的隔离与解禁、人员撤离与返回等重大防护措施的决策提供技术依据;指导各应急分队进行应急处理与处置;指导环境应急工作的评价,进行事件的中长期环境影响评估。
专家组组长由现场应急指挥长指派。
专家组负责为现场工作提供建议和技术支持。
专家组成员由安全环保部、生产技术部、设备管理部、物质供应部、质量监测中心相关专业的技术专家组成,根据需要,可以向当地环保部门以及安徽省应急专家组请求支援。
(5)各应急救援小组
公司各单位结合平时工作性质和职责,在发生突发环境事件时根据指挥中心指令成立医疗救护组、事故抢险专业救援组、环境处理组、信息处理组、通讯联络组、后勤保障组、装备和资金保障组、善后处理接待组。
6.5.3 应急响应
(1)接警与上报
公司现场工作人员或其他值班人员发现公司任何一个风险目标或生产环节发生异常或事故引发突发环境事件时,应立即报告班组长、车间领导(夜间应通知值班领导),车间向公司应急指挥办公室和公司领导进行报告。
(2)启动预案
启动《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时,同时启动相关应急预案。
u应急办公室接到报警后迅速向公司应急指挥领导报告,通报情况。
u夜间发生事故时,应急办公室立即通知公司夜间值班领导担负起临时指挥任务。
u应急办公室在上风安全区域成立现场事故应急救援指挥部,及时形成通讯网络,保障调度指挥,通知指挥部成员赶赴事故现场。
u应急办公室根据造成突发环境事件的原因和事故情况启动专项应急预案,同时根据本预案分级响应条件下达启动《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的指令。
u现场指挥部指令开通事故对讲机、内部电话、手机、公司警报等通讯网络,做好信息传递和沟通。
u应急指挥中心通知、调配各应急救援队伍。
u现场指挥部调配应急资源包括物资装备等。
6.5.4 应急处置
(1)处置原则
1)坚持以人为本,保证生命安全。
2)从源头上控制污染,避免或减少污染扩大。
3)防止和控制事故蔓延 。
(2)环境目标优先保护次序
环境目标优先保护次序如下:
1)周围居民点、取水点。
2)周边地表水、地下水。
3)厂区外围园地。
(3)泄漏措施:
1)现场操作工作工发现泄漏立即报警。
2)值班长疏散厂区无关工作人员至安置场所,划定事故警戒区、控制人员进出警戒区。
3)应急处理人员佩戴防毒面具,切断泄露源,等待专业救援队伍。
6.5.5 应急监测
(1)应急监测组
公司质量监测中心成立应急监测小组,负责突发环境事件应急监测工作,由公司安全环保部领导,分为室内工作组和外勤工作组。应急监测小组在监测设备,物资上做好随时应对突发事件发生的准备。应急监测小组成员保证24小时通讯畅通,接到指令,20分钟内到达单位,同时做好准备。外勤工作组做好安全防护,立即赴事故现场实地勘察,确定事故的类型、监测项目,及时反馈信息给室内工作组,室内组做好相应的项目分析试剂,分析仪器的预热等准备工作,密切配合。
(2)应急监测要求
监测人员须严格按《环境监测技术规范》、《水质监测质量保证手册》、《大气监测质量保证手册》的要求和《环境应急响应实用手册》、《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应急监测与处理技术》规定进行采样和分析。
(3)应急监测实施
日常要做好应急监测的准备工作。准备好监测所需的采样器械、器皿和工具,配备好监测分析所需的各种试剂、仪器等。
外勤组负责应对现场生产情况、周边情况、突发环境事件的影响范围和影响程度、排污状况、突发环境事件的成因进行了解,采样人员根据突发环境事件的类型和现场的情况,确定监测点位、频率、监测项目等。水质采样根据污染物特征,选择合适的采样瓶,并根据监测项目加入正确适量的保存剂,对现场测定项目pH、色度等立刻进行分析。同时作好现场采样记录,包括时间、天气、气温、气压、水温、流速、流量、水位等各环境要素,对采样点的具体位置以及当时的情况作具体描述。
室内组认真做好样品交接记录。实验室分析人员严格按规范认真分析,采取有效的质控措施和手段,保证监测数据的准确可靠。作好原始记录和仪器运行记录,分析完毕,样品立即封存,数据报告自收到样品后2小时内报(BOD5除外),报告必须规范,做到字迹清楚,运用公式正确,数据处理堆确。
样品分析结束后,分析室对原始记录进行互审和室内审核,出具监测报告。
(4)应急监测内容
①地表水
以排放口为起点,下游设施控制断面、削减断面,同时布设对照断面。监测项目:pH、铅、砷、铬、镉、汞。应急监测设备:便携式pH快速测定仪、便携式重金属测定仪。监测频次:初期监测频次为1次/h,事故得到控制后可适当延长监测时间间隔,并做好跟踪监测。
②地下水
以事故地点为中心,车间下游设置控制监测井、削减控制井,同时布设对照控制井。监测项目:pH、铅、砷、铬、镉、汞。应急监测设备:便携式pH快速测定仪、便携式重金属测定仪。监测频次:初期监测频次为1次/h,事故得到控制后可适当延长监测时间间隔,并做好跟踪监测。
6.5.6 应急保障
(1)人力资源保障
公司下设专业消防部门,负责发生突发环境事件时的消防工作;选矿厂配备具备专业技能的工人,负责维护抢修工作;并充分利用社会应急资源,签定互助协义,提供应急期间的抢险抢修、物资供应、医疗卫生、治安保卫、交通维护和运输等应急力量的保障。
(2)财力保障
公司建立了环境风险污染事故储备基金,可保证出现突发环境事件时,能够有足够的资金立即开展应急处置和救援。
(3)物资保障
1)应急救援设备
公司采掘矿石生产配有多部大型运输挖掘车辆,公司各工艺车间设有维修班组,全面负责所有装置、设备的检维修工作及应急抢修救援工作,能够满足突发环境事件应急抢险救援基本需求。
2)救援防护设备
公司配有应急救援防护设备,保护应急救援人员开展安全应急抢险救援处置工作。
3)环境监测设备
公司环境监测及应急预警响应监测由公司环境监测站承担,负责对大气、水体进行环境即时监测,确定危险物质的成分及浓度,确定污染区域范围,对事故造成的环境影响进行初步评估。
(4)治安维护保障
现场应急指挥部协助公安部门做好事故现场治安警戒和治安管理工作,维护现场秩序,及时疏散群众,并加强对重点地区、重点场所、重点人群、重要物资设备的防范保护。
(5)通信保障
公司设立应急响应中心24小时值班,配备各类预警及通信设备应对突发环境事件。预警及通信设备如表:
(6)应急物资保障
公司除自身配备了一定的应急物资,防止万一,与物资供销商建立密切联系;一旦物质不足或急需,能够迅速调集;同时公司同政府有关部门和周边单位建立联络,应急物资和资源共享。
(7)科技支撑保障
公司聘请各类和各行业专家组成公司应急专家库,能够满足公司突发环境事件应急要求。
(8)应急救援体系保障
公司建立了基本的应急管理体系,成立了组织机构,制定建立了公司应急预案体系,目前能够满足公司应急管理基本要求。公司还制定了其它专项应急预案,将进一步细化,加强操作性和实用性。
6.6 评价结论与建议
6.6.1项目危险因素
本项目主要涉及的危险物质为油酸及油类物质。
生产中汽油和柴油随用随运,项目主要储存油类为油酸、润滑油,项目均储存在桶装油库,油酸储存量约为40吨、其他油类储存量约20吨,合计油类物质约60吨,油类物质临界量2500t。
6.6.2环境敏感性及事故环境影响
(1)选矿废水泄漏影响及措施
选矿废水未进入选矿回水池或回水池失效,选矿废水泄漏至外环境,会对地表水体造成不利影响。
本项目在选矿厂内设置了1个1000m3的事故池,可保证事故状态下生产废水全部得到收集,因此不会对周边地表水造成明显不利影响。
本次评价要求企业加强制定风险应急预案,采取有效措施杜绝生产废水事故排放,保证黄泥河不受影响,同时加强对地表水水质监测,杜绝跑冒滴漏等对地表水的影响。
(2)油类泄漏影响及措施
油库中机油、润滑油暂存在桶中,在生产过程中易发生桶倾倒,破裂泄漏等情况,会对造成周边土壤、地表水造成污染。
本项目油桶贮存在36m×12m×4m库房各类油品应分类堆存,各类别之间建挡墙分割,定期巡检,油库按规范设计防渗措施,防渗结构渗透系数£10-10cm/s。
采取以上措施后,油类泄漏不会周边地表水、土壤造成明显不利影响。
6.6.3环境风险防范措施和应急预案
拟建工程风险防范措施及应急预案合理、可行。本项目建成后,企业应制定突发事故应急预案,并报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备案。
6.6.4环境风险评价结论与建议
综合环境风险评价内容,企业采取本报告书提出的环境风险防范措施,加强日常巡视和风险演练,可防控建设项目的环境风险。
表6.6-1 建设项目环境风险简单分析内容表
建设项目名称 | 安徽金日晟矿业有限责任公司选矿技改选铁选云母暨生态修复治理工程 | ||||
建设地点 | 安徽省 | 六安市 | ()区 | 霍邱县 | ()园区 |
地理坐标 | 经度 | 115.5653461 | 纬度 | 32.1836376 | |
主要危险物质及分布 | (1)油类物质 生产中汽油和柴油随用随运,项目主要储存油类为机油、润滑油,一期、二期项目均储存在桶装油库,机油储存量约为30吨、液压油储存量约30吨,合计油类物质约60吨。 | ||||
环境影响途径及危害后果(大气、地表水、地下水等) | (1)油类泄漏 油库中机油、润滑油暂存在桶中,在生产过程中易发生桶倾倒,破裂泄漏等情况,会对造成周边土壤造成污染,甚至进入周边地表水体。 (2)选矿废水泄漏 工程选矿废水回用量为1269.8m3/h,事故情况下,若不采取环保措施,选矿废水会进入外环境,对地表水造成不利影响。 ( | ||||
风险防范措施要求 | (1)油库风险防范措施 油桶贮存在36m×12m×4m库房各类油品应分类堆存,各类别之间建挡墙分割;定期巡检;油库按规范设计防渗措施,防渗结构渗透系数£10-10cm/s。 (2)选矿废水防范措施 本项目在一期选矿厂内设置了1个1000m3的事故池,可保证事故状态下生产废水全部得到收集,因此不会对周边水体造成不利影响;本次评价要求企业加强制定风险应急预案,采取多级防控体系杜绝生产废水事故排放,保证周边水体不受影响。同时加强对地表水水质监测,杜绝跑冒滴漏等。 | ||||
填表说明(列出项目相关信息及评价说明) |
7 总量控制分析
根据国家和安徽省的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要求,本项目建成后,必须确保稳定达标,污染物的排放总量应不增加区域污染物总量负荷。
根据总量控制规划,将COD、氨氮、SO2、NOx、烟粉尘、VOCs作为总量控制因子。项目生产过程中的浓缩溢流水和过滤滤液等水全部返回现有选矿厂的生产供水系统中,不对外排放;员工生活污水经一体化中水处理设施处理后达标回用于生产,不外排。项目生产过程中不产生SO2、NOx、VOCs,产生的粉尘无组织排放。因此本项目不需要申请相关污染物总量指标。
10 环境保护措施及技术经济论证
10.1 废气污染防治措施及技术经济论证
本项目运营期不设食堂,无油烟废气。
本项目拟用管道将周油坊、重新集铁矿矿浆输送至新建选铁车间、选云母车间进行选别。选云母流程采用一粗五精、中矿集中浮选工艺流程,回收铁则采用弱磁-强磁工艺流程。含水原矿由管道进入厂房外原矿储矿搅拌槽储存、缓冲后,经泵送给入主厂房脱泥旋流器进行脱泥作业。
选云母:旋流器沉砂给入矿浆搅拌槽进行加药搅拌。搅拌后矿浆进行浮选粗选,粗选底流为浮选尾矿。粗选泡沫进入精选Ⅰ作业进行一次精选;精选Ⅰ泡沫进入精选Ⅱ作业进行二次精选,精选Ⅱ的泡沫进入精选Ⅲ作业进行三次精选;精选Ⅲ泡沫进入精选Ⅳ作业进行四次精选,精选Ⅳ的泡沫进入精选Ⅴ作业进行五次精选;各段精选底流作为浮选中矿返回浮选给矿泵池;精选Ⅴ作业的泡沫为最终浮选精矿。云母精矿进入精矿浓缩池,浓缩后脱水过滤,在精矿仓堆存。选矿厂选矿工艺全过程含水作业,不产生粉尘。云母精矿在脱水过滤后,仍具有一定湿度,在进入精矿仓过程中无粉尘产生。
选铁:脱泥旋流器溢流经高频细筛分级,细筛筛上为最终尾矿,细筛筛下产品给入弱磁作业,弱磁选尾矿给入一次强磁作业,一次强磁作业精矿给入二次强磁作业,二次强磁精矿和弱磁选精矿为最终铁精矿,给入铁精矿浓缩池进行浓缩,浓缩后脱水过滤,在精矿仓堆存。选矿厂选矿工艺全过程含水作业,不产生粉尘。铁精矿在脱水过滤后,仍具有一定湿度,在进入精矿仓过程中无粉尘产生。
本项目精矿通过自卸式卡车运输,厂区配备有抓斗,直接将精矿仓中精矿转运至自卸式卡车中,精矿本身具有一定的湿度,在整个转移过程中无粉尘产生。
本项目尾矿通过尾矿输送系统加压输送至各采石坑进行回填。随着尾砂回填的完成后,本项目在回填完成的滩面覆盖山皮土,覆土厚度为0.5m,在覆土上进行绿化,可有效降低滩面扬尘。
故本项目废气污染主要为运输过程中道路扬尘和物料散落粉尘。
根据《国务院关于印发打赢蓝天保卫战三年行动计划的通知》要求,重点区域新、改、扩建涉及大宗物料运输的建设项目,原则上不得采用公路运输。本项目运输道路采用硬化、车辆篷布密闭、车辆冲洗出厂,按照国家道路清洁运输车辆国六标准要求,配备运输车辆,降低空气污染,实现清洁运输。
1)厂区运输道路进行硬化,同时定期对路面进行清扫及洒水,保持路面清洁和相对湿度;装卸过程中文明施工,减少物料散落,加盖蓬布,轻装轻卸,防止扬尘;
2)加强道路两侧绿化,在厂区公路两侧种植树木,选用适宜当地生长且对有害气体抗吸性及滞留力强的树种,如油松、落叶松、榆树、小叶杨等,既可减少粉尘污染,又可美化环境;
3)对矿区运输道路采取洒水车洒水增湿降尘,在干旱季节矿区运输道路每隔60min 进行洒水抑尘可有效控制道路扬尘影响。该措施简单、效果好,粉尘的削减率能够达到 75%左右;
4)限值车速,车速在 20km/h 以下,可有效抑制粉尘的产生;
5)评价要求运输矿石车辆严禁超载并要求运输车辆采取密闭运输,严格控制运输车辆超载超限泼洒行为;道路硬化、洒水抑尘、限值车速、车辆加盖篷布或使用带盖箱体密封车是常用的道 路扬尘防治技术,在矿山使用普遍,效果明显。本次评价认为上述道路扬尘污染防治措施时可行的。
10.2 废水污染防治措施及技术经济论证
本项目废水主要是尾矿浓缩生产废水、设备冷却水、地面冲洗用水、道路及绿化用水、和生活污水,主要污染物为PH、SS、色度、COD、氨氮。选矿废水均循环利用不外排。
尾矿浓缩生产废水主要污染物为PH、SS及色度。周油坊铁矿生产总用水量为2m3/h,重新集铁矿生产总用水量为2m3/h,新水均接自各自厂区生产新水管道,生产排水返回各矿循环使用。
本项目选矿厂工业场地新增生产、生活总用水量:Q=1281.96m3/h。
其中:新增生产用水量为:Q=1281.96m3/h,其中循环水1269.8 m3/h,生产新水12 m3/h,新增生活用水量为:Q=0.16m3/h。
生产水重复利用率99 %,达到铁矿采选行业清洁生产一级标准(HJ/T294-2006,清洁生产国内先进水平:生产水重复利用率≥95 %)。
工作人员生活污水,主要污染物有SS、COD及氨氮。重新集铁矿生活用水量为0.4m3/d,新水接自重新集矿区生活供水管网,排水量0.3 m3/d,排入其厂区排水管网;本项目选矿厂工业场地生活用水量为3.8 m3/d,新水接自附近开发区生活供水管网,排水量3.04 m3/d,排入开发区污水管网。本项目生产废水回用不外排,生活污水经污水管网收集后先进入化粪池沉降,再进入一体化生活污水处理设备进行处理,处理后达标回用于生产,不外排。
10.3 地下水污染防治措施及技术经济论证
地下水和土壤环境保护措施与对策应按照“源头控制、分区防治、污染监控、应急响应”的原则确定。矿山建设单位在开发和生产过程中,是制定和实施地下水环境保护措施与对策的行为主体。
10.3.1 源头控制
(1)严格按照国家相关规范要求,对项目区内矿井涌水处理设施、沉淀池、地埋式污水处理装置等采取相应措施,以防止和降低污染物的跑、冒、滴、漏,将污染物泄漏的环境风险事故降到最低程度。
(2)采用“可视化”设备原则,设置企业在线监控装置、视频监控系统及自控阀门。做到污染物“早发现、早处理”,以减少由于埋地泄漏而可能造成的地下水污染。对各种地下管道,根据输送物质不同,采用不同类型的管道,管道内外均采用防腐处理,另建设控制站、截污阀、排污阀、流量、压力在线监测仪,购买超声及磁力检漏设备,定期对管道进行检漏,对出现泄露处的土壤进行换土。
(3)堆放各种原辅材料、固体废物的堆放场地按照国家相关规范要求,采取防泄漏措施。
(4)严格固体废物管理,不接触外界降水,使其不产生淋滤液,严防污染物泄漏到地下水中。
10.3.2 分区防渗
(1)重点防渗区
主要包括危废间、桶装油库等,需要按照《危险废物贮存污染控制标准》(GB18597-2001)进行防渗,具体防渗结构以相关设计为准,防渗结构的渗透系数需小于1×10-10cm/s。
(2)一般防渗区
主要包括事故池、生产废水收集池、生活污水处理站、生产、消防废水储水池、澄清池、尾矿缓冲池、尾矿事故池、水系统事故池、尾矿压滤车间及相关水池等,需要按照《一般工业固体废物贮存、处置场污染控制标准》(GB18599-2001)进行防渗,具体防渗结构以相关设计为准,防渗结构的渗透系数需小于1×10-7cm/s。
(3)简单防渗区
工程其余需要采取防渗措施的地段,一般采取地面硬化措施。
分区防渗见表 10.3-1。
表10.3-1 本项目分区防渗一览表
防渗级别 | 工作区 | 防渗要求 |
一期工程 | ||
重点防渗区 | 危废间 | 按危险废物级别防渗,设防渗检漏系统,渗透系数£1.0′10-10cm/s |
桶装油库 | ||
一般防渗区 | 事故池 | 按第II类一般工业固体废物级别防渗,设防渗检漏系统,渗透系数£1.0′10-7cm/s |
药剂跨 | ||
浮选跨 | ||
生产、消防废水储水池 | ||
生活污水处理站 | ||
澄清池 | ||
尾矿缓冲池 | ||
简单防渗区 | 项目其他部分对厂区地下水基本不存在风险的车间以及路面、室外地面等部分 | 地面硬化 |
视情况进行防渗或地面硬化处理 |
10.3.3 污染监控
为及时准确的掌握周围地下水环境污染控制状况,应建立相应的地下水监控体系:
(1)监测点布设
表 10.3-2 地下水监测井布置情况表
序号 | 编号 | 位置 | 监测对象 | 孔深(m) | 口径(mm) | 井结构 | 监测层位 | 备注 |
1 | D1 | 彭店安置区水井 | 选矿厂 | 20 | 110 | PVC | 第四系孔隙水 | 上游对照点 |
2 | D2 | 五岗村水井 | 20 | 110 | PVC | 第四系孔隙水 | 上游对照点 | |
3 | D3 | 腰庄村水井 | 20 | 110 | PVC | 第四系孔隙水 | 下游控制点 | |
4 | D4 | 彭店安置区水井 | 20 | 110 | PVC | 杨湾组裂隙水 | 上游对照点 |
(2)监测项目
监测项目:pH、耗氧量、氨氮、铜、锌、镍、砷、铅、汞、镉、六价铬、氟化物、硫化物、石油类等。
(3)监测频率
监测频率和监测时间参照《地下水环境监测技术规范》(HJ/T164-2004)的要求。背景值监测井每年枯水期采样一次,污染监视井地下水枯、平、丰水期各一次,全年3次。对发生重大环境事故时,应立即采取环境事故附近的水样进行检测。
(4)监测时段
地下水的监测孔贯穿整个项目区的建设期、生产运营期,建议从项目区启动即开始监测,若出现异常,应着手研究,确定事故缘由,及时处理。
10.3.4 应急响应
在场区建设和运行期间应制定地下水污染应急预案,并在发现场区区域地下水监测井受到污染时立刻启动应急预案,采取应急措施防止污染扩散,防止周边居民人体健康及生态环境受到影响。地下水污染应急预案应包括:
(1)如发现地下水污染事故,应立即向场区环保部门及行政管理部门报告,调查并确认污染源位置。
(2)若存在污染物泄漏情况,查明泄漏污染源位置后,应首先堵住泄漏源,利用围堰或收液槽收容,然后收集、转移到事故池进行处理。如果已经渗入地下水,应将污染区的地下水抽出并送到事故应急池中,防止污染物在地下继续扩散。
(3)立即对重污染区采取有效的修复措施,包括开挖并移走重污染土壤做危险废物处置,回填新鲜土壤;对重污染区的地下水通过检测井抽出并送至事故应急池中,防止污染物在地下继续扩散。
(4)对项目区域及周边区域的地下水敏感点进行取样检测,确定水质是否受到影响。如果水质受到影响,应及时通知相关方并立即停用受污染的地下水。
10.4 噪声控制措施及技术经济论证
10.4.1 一般性噪声控制措施及要求
1)在满足生产工艺的前提下,选用设备加工精度高、装配质量好、产生噪声低的设备或附带有配套降噪措施的机电设备;
2)加强施工监理,提高设备安装质量,尽量减轻因设备安装误差而产生的机械噪声及振动噪声;
3)合理进行选矿工业场地总平面布置,高噪声源尽量布置在工业场地中部,利用建筑物阻隔声波的传播,减轻噪声辐射对环境的影响;
4)产生空气动力性噪声的设备,如各类风机,在设备气流通道上加装消声器,大功率的电动机和产生机械噪声的设备安装隔声罩,各类机械设备在安装基础上采取减振措施,高噪声车间内墙和顶棚采取吸声措施减轻室内混响噪声;
5)选矿厂筛分车间、主厂房应根据具体的产噪设备及其产噪特性,针对性地采取隔声、吸声、阻尼、减振等综合防治措施;
6)无法采取隔声、阻尼、减振等降噪措施的作业场所,应根据需要设置隔声值班室,工作人员佩戴耳塞、耳罩等劳保用品;
7)选矿工业场地内应结合总平面布置,合理规划和布置场地内办公区、生产区和辅助生产区等空闲地段、道路两侧和产噪强度较高的车间外四周的绿化林带;同时根据各功能分区,栽种既美化环境,又能滞尘降噪的抗污染性较强的树种
10.4.2噪声源控制措施
10.4.2.1 选矿工业场地噪声控制措施
1)筛分车间噪声控制
工程筛分车间设置2台高频细筛、14台浮选机。噪声为振动筛筛分选矿时产生的机械噪声,频谱特性为中高频。
噪声控制措施:(1) 振动筛及电动机均设置减振基础;(2)筛分车间内墙、顶棚铺设吸声结构材料,窗户采用密封性能和隔声效果较好的塑钢窗;(3)厂房大门采取隔声措施。
3)选矿磨选主厂房和脱水间噪声控制
选矿厂磨选主厂房和脱水间的产噪设备较多且较集中,产噪设备主要有球磨机、磁选机、过滤机等,以机械噪声为主。
噪声控制措施:(1)各产噪设备及电动机均设置减振基础 (2)球磨机、分级器、磁选机等强噪声设备的传动、运转部位涂抹阻尼层和润滑油等,减轻设备运转过程中因摩擦而产生的噪声;(1) 球机和电动机设置减振基础;(2)电动机设封闭式隔声罩,隔声罩上设消声通风口满足散热通风的需要;(3)车间内墙、顶棚及操作间铺设吸声结构材料,窗户采用密封性能和隔声效果较好的塑钢窗;(4)厂房大门采取隔声措施。
(3)厂房门窗边缝增加橡皮条或制作成隔声门窗。
4)机修车间噪声控制
机修车间产噪设备为各类机械加工设备,难以采取有效的噪声源控制措施,因此应从设备的选择上加以控制,选择低噪声设备,减少冲击性工艺,可采取以焊代铆、以液压代冲击、以液压代气动等。机修车间应设置隔声门窗,采取必要的减振措施。
5)泵站噪声控制措施
拟建工程的泵站主要有一级渣浆泵站、二级渣浆泵站、循环水泵站、新水泵站等,以机械噪声为主,频谱特性为中低频。
噪声控制措施:(1)水泵均安装在室内,安装时设置减振基础;(2)水泵连接采用柔性连接,穿越墙壁处的管道包裹减振垫;(3)泵站设置隔声门窗,室内墙壁表面及房顶敷设ZX系列吸声结构。
10.4.2.2 道路交通噪声控制措施
项目区地处霍邱密集的平原农业区, 周边村庄比较多而且距离近, 噪声是本项目当地主要环境敏感因素之一。外运道路交通噪声主要采取以下控制措施:
1)外部道路尽量避开村庄绕行,必须途经村庄时,应保持适当防护距离,减少噪声扰民;
2)合理安排运输车辆作业时间,选择昼间运输,严禁夜间运输,以保证不影响沿线居民夜间休息;
3)车速限制在 30km/h 以下,经过村庄等敏感点时禁止鸣笛;
4)加强运输车辆的维护管理,确保运输车辆在最佳工况下行驶。
10.4.3 噪声控制措施可行性分析
项目工程实施后,主要厂房及车间设备采取的而噪声控制措施是目前比较常见且在周边铁矿同类型企业中已应用且效果较好的。综上,项目工程实施后,通过采用10.4.2所述“源头控制+设置隔音屏障+距离衰减”的措施,经预测可知,项目运营期,评价区敏感点噪声预测值可以满足《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3类声环境功能区标准限值要求,因此本项目采取的降噪措施可行,对区域声环境影响较小。
10.5 固体废物处理处置措施
本项目固体废物包括选矿厂尾砂、生活污水处理站污泥、机修产生的废机油及油泥、生活垃圾等。
(1)选矿厂尾砂
本项目拟用管道将周油坊、重新集铁矿矿浆输送至新建选铁车间、选云母车间进行选别,预计年产铁精粉5万吨、云母精矿10万吨;选别后尾砂185万吨/年作为填充物对经济开发区境内西山口矿区12个废弃矿坑进行回填治理,故本项目生产过程无固废产生。
(2)生活污水处理站污泥
生活污水处理站污泥主要来源于生活污水处理站,本项目生活污水处理站设计处理规模5m3/d,选矿厂生活污水产生量3.04m3/d,预计污泥量为0.2t/a,用于厂区绿化。
(3)机修产生的废机油、油泥
选矿厂设备检修等产生废机油、油泥约3t/a,存储于选矿厂内危废间,定期交有资质单位处理。危废间长5 m,宽6 m,高3 m,地面及墙裙防腐防渗。
(4)生活垃圾
选矿厂新增职工19人,生活垃圾产生量约3.135t/a,由环卫部门清运。
综上,拟建工程采取了合理的综合利用和处置措施,一般工业固体废物、生活垃圾均妥善处置,因此项目产生的固废不会对外环境产生影响。
10.6 土壤污染防治措施
项目运营期对土壤的影响途径可以通过粉尘自然沉降和降水进入土壤;固体废物外运遗洒、雨水冲刷后进入道路两侧土壤、废水污染源防渗区防渗工程损坏、发生事故性排放,废水进入浅层地下水系统,并随地下水出露进入厂区外地势相对较低的地表水或土壤。
针对上述土壤污染途径,项目拟采取以下措施:工程运营期产生的选矿废水全部回用至选矿工艺;工业场地内采取绿化措施,种植具有较强吸附能力的植物为主;尾矿直接管道运输到矿坑进行回填治理;精矿运输采用汽车运输,汽车运输时要求加盖篷布,并对运输道路洒水降尘,减少汽车运输时物料的洒落;按设计对厂区进行分区防渗,如对矿井水处理站、生活污水处理站防渗要求达到渗透系数1.0×10-7cm/s和厚度1.5m的粘土层的防渗性能;危废间要求按照《危险废物贮存污染控制标准》(GB18596-2001)建设,基础必须防渗,防渗层位至少1m厚粘土层(渗透系数≤10-8cm/s),或2mm厚高密度聚乙烯,或至少2mm厚的其它人工材料,渗透系数≤10-10cm/s,事故水池按照相关规定或参照危废暂存库进行防渗处理,同时布设监控井,定期对地下水进行监测,降低了防渗工程损坏事故排放的风险,减小了事故排放对土壤的影响。
11 环境经济损益分析
11.1 社会、经济效益
项目综合经济指标表见下表 11.1-1。
表 11.1-1 项目综合经济指标表
序号 | 项 目 名 称 | 单位 | 数量 | 备注 | |
1 | 回填尾砂量 | ||||
周油坊铁矿选矿厂回填尾砂量 | 万t/a | 92.5 | 产品7.5 | ||
重新集铁矿选矿厂回填尾砂量 | 万t/a | 100 | |||
2 | 产品方案 | ||||
云母精矿K2O=7.60%(云母精矿含量89.9%) | 万t/a | 5 | |||
铁精矿TFe=55% | 万t/a | 2.5 | |||
3 | 输送方案 | 分别输送、分别回水 | |||
4 | 治理区容积 | ||||
治理区面积 | hm2 | 72.12 | |||
采坑面积 | hm2 | 60.63 | |||
采空区有效容积 | m3 | 1223.52 | |||
5 | 治理服务年限 | a | 20 | 总体治理完成时间 | |
6 | 建设工期 | 月 | 12 | ||
7 | 职工定员 | 人 | 27 | ||
8 | 全员劳动生产率 | 万t尾矿/人a | 7.4 | ||
9 | 估算总投资 | 万元 | 54239.53 | ||
其中:基建工程费用 | 万元 | 6851.47 | |||
其他费用 | 万元 | 5163.12 | |||
预备费 | 万元 | 1441.75 | |||
治理期总投资 | 万元 | 40783.19 | |||
10 | 生产总成本: | 万元 | 2246 | 达产年平均 |
11.2 环境经济损益分析
11.2.1 环保投资
本项目为安徽省霍邱县西山口矿区废弃矿山地质环境治理工程,所有基建设施均为环境治理所建,因此环保投资即为估算工程建设期总投资。
11.3 小结
环保投资的效益首先表现为能使“三废一噪”达标排放:废水优先考虑利用;固体废物综合利用;其次表现“三废”综合利用间接产生的社会和生态效益。
按经济、快速、无害及尾矿资源化的原则,结合西山口矿区回填治理,将选矿尾矿砂用于回填西山口废弃采石坑,既解决了西山口采石场留下的安全隐患和环境污染问题,也缓解了周边矿山发展的瓶颈。治理完成后,可增加有用土地资源72.12 hm2,社会、经济及生态效益巨大。
综合以上社会、经济及环境效益分析,结果表明,该项目具有经济合理性,项目在经济角度上可行;项目社会效益显著,项目具有较好的环境效益,环保设施的运行将污染物排放量控制在允许的限度,同时废物综合利用水平较高,项目在环境经济角度上是可行的。
12 环境管理与监测计划
12.1 环境管理
本工程属于矿山采选行业,在整个工程的生产过程中会产生废水、废气、固废、噪声、生态破坏等污染因素,会对周围环境造成一定的影响,因此除工程本身配套的污染防治措施之外,必须把环境保护工作纳入正常的生产管理之中,建立健全各项管理和监测制度,设置环境保护管理机构和制定科学的监控计划,确保项目在工程施工和运行期间各项环保治理措施自行认真落实,做到最大限度地减少污染。
12.1.1 环境管理的原则
项目建设中,是以保护包括矿产资源、水资源、环境与生态资源的区域环境、同时实施环境保护建设与改善、实现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为目标。在项目实施的各阶段,将遵循下述基本原则。
(1)符合区域建设总体规划及区域与企业长远利益;
(2)国家有关污染控制的法律、法规标准;
(3)国家和当地保护矿产资源、水资源、改善生态环境的要求;
(4)国家和当地环境管理的政策要求;
(5)国家和当地环境可持续发展要求。
12.1.2 施工期环境管理机构与职责
施工期间,工程的环境管理工作由建设单位和施工单位共同承担,并由当地环境保护管理部门负责监督。
(1)建设单位环境管理职责
施工期间,建设单位应设置专职环境管理人员,负责工程施工期(从工程施工开始至工程竣工验收期间)的环境保护工作。具体职责包括:统筹管理施工期间的环境保护工作;制定施工期环境管理方案与计划;监督、协调施工单位依照承包合同条款、环境影响报告书及其批复意见的内容开展和落实工作;处理施工期内环境污染事故和纠纷,并及时向上级部门汇报等。
建设单位在与施工单位签署施工承包合同时,应将环境保护的条款包含在内,如施工机械设备、施工方法、施工进度安排、施工设备废气、噪声排放控制措施、施工废水处理方式等,保证环境保护设施建设进度和资金,并在项目建设过程中同时组织实施环评报告及批复中提出的环境保护对策措施。
(2)施工单位环境管理职责
施工单位是承包合同中各项环境保护措施的执行者,并要接受建设单位及有关环保管理部门的监督和管理。施工单位应设立环境保护管理机构,工程竣工并验收合格后撤消。其主要职责包括:
①在施工前,应按照建设单位制定的环境管理方案,编制详细的“环境管理方案”,并连同施工计划一起呈报建设单位环境管理部门,批准后方可以开工。
②施工期间的各项活动需依据承包合同条款、环评报告及其批复意见的内容严格执行,尽量减轻施工期对环境的污染;
③定期向建设单位汇报承包合同中各项环保条款的执行情况,并负责环保措施的建设进度、建设质量、运行和检测情况。
12.1.3 运营期环境管理机构与职责
根据安徽金日晟矿业有限责任公司组织机构设置,工程建成后设置专职环保部门,在公司主管副总经理领导下,工作人员 5 人,负责全矿环保管理工作。具体工作内容如下:
(1)贯彻落实国家和地方有关的环保法律法规和相关标准;
(2)组织制定公司的环境保护管理规章制度,并监督检查其执行情况;
(3)针对公司的具体情况,制定并组织实施环境保护规划和年度工作计划;
(4) 负责组织开展日常的环境监测工作,建立健全原始记录,分析掌握污染动态以及“三废”的综合处置情况;
(5)建立环保档案,做好企业环境管理台账记录和企业环保资料的统计整理工作,及时向当地环保部门上报环保工作报表以及提供相应的技术数据;
(6)监督检查环保设施及自动报警装置等运行、维护和管理工作;
(7)检查安全消防措施落实,开展环保、安全知识教育,对从事与环保工作有关的特殊岗位(如承担环保设施运行与维护)的员工的技能进行定期培训和考核;
(8)负责处理各类污染事故和突发紧急事件,组织抢救和善后处理工作;
(9)负责企业清洁生产工作的开展和维持,配合当地环境保护部门对企业的环境管理。
(10)做好企业环境管理信息公开工作。
13 结论及建议
13.1 评价结论
13.1.1 工程概况
安徽金日晟矿业有限责任公司拟实施选矿技改选铁选云母暨生态修复治理工程,本项目主要包括精矿、尾矿输送及回水管线工程、技改工业场地(选铁车间,选云母车间,脱水车间及辅助设施),尾矿回填、西山口矿区废弃矿坑治理。主要铺设管道39.5公里,新建建筑物面积15381.6平方米。拟用管道将周油坊、重新集铁矿矿浆输送至新建选铁车间、选云母车间进行选别,预计年产铁精粉5万吨、云母精矿10万吨;选别后尾砂185万吨/年作为填充物对经济开发区境内西山口矿区12个废弃矿坑进行回填治理,治理面积72.12公顷,废弃矿坑容积1223.52万立方米,回填尾砂总量1835.28万吨,完成采坑回填共需20年。
1本项目精矿、尾矿输送及回水管线全部采用管道运输方式,主要包括:
(1)重新集至周油坊精矿输送管道长度11.5km,起点标高42m,终点标高60m(管道出口),终点-起点高差18m。
(2)重新集至技改选厂(西山口矿区生态修复区)尾矿输送管道长度7km,起点标高42m,终点标高80m(管道出口),终点-起点高差38m。
(3)周油坊至技改选厂(西山口矿区生态修复区)尾矿输送管道长度14km,起点标高38m,终点标高80m(管道出口),终点-起点高差42m。
(4)技改选厂(西山口矿区生态修复区)至重新集回水管道长度7km,起点标高70m,终点标高52m(管道出口),终点-起点高差18m。管道线路图2.3.1-1~2.3.1-4,
安徽金日晟矿业有限公司选矿技改选铁选云母暨生态修复治理工程输送尾矿设计规模为200万t/a(周油坊100万t/a,重新集100万t/a)。本工程周油坊厂区和重新集厂区利用现有厂区厂房改造,选云母选铁技改工业场地建(构)筑物共计8个,全部为新建,分别为:选云母选铁主厂房、1号砂泵站、53m云母精矿浓缩池、生活污水处理站、循环水泵站、水系统事故池、尾矿浓缩池、尾矿砂泵站。
本项目生态修复治理工程主要包括尾矿回填、边坡治理等。
13.1.2 环境质量现状
13.1.2.1 环境空气
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HJ2.2-2018)要求,规划所在区域环境空气质量达标情况评价指标为SO2、NO2、PM10、PM2.5、CO和O3,六项基本污染物全部达标即为城市环境空气质量达标。
本次项目区域环境空气质量现状采用霍邱县生态环境分局发布的《霍邱县环境质量报告书(2020)》中的数据。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大气环境》(HJ 2.2-2018):“6.4.1项目所在区域达标判断6.4.1.1城市环境空气质量达标情况评价指标为SO2、NO2、PM10、PM2.5、O3、CO,六项污染物全部达标即为城市环境空气质量达标。”因此判定2020年霍邱县为环境空气质量全面达标区。
为了解区域的大气环境质量状况,根据区域的气象条件,本项目环境空气特征因子TSP监测数据引自《安徽霍邱经济开发区环境影响区域评估报告》中由合肥海正环境监测有限责任公司于2019年12月9日~12月15日对区域环境空气质量进行的监测,监测项目包括了TSP,监测结果:TSP日平均浓度监测值达到《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二级标准,TSP监测因子满足二类功能区标准,区域环境空气质量良好。
13.1.2.2 地下水
本次评价在矿区及周边内共布设3个水质水位监测点,监测因子pH、总硬度、溶解性总固体、耗氧量、硫酸盐、氯化物、氟化物、氰化物、硫化物、硝酸盐(以N计)、亚硝酸盐(以N计)、氨氮、挥发酚、铁、锰、锌、铜、镉、六价铬、铅、砷、汞、总大肠菌群、细菌总数、K+、Na+、Ca2+、Mg2+、CO32-、HCO3-共30项。监测结果表明矿区及周边地下水满足《地下水质量标准》(GB/T14848-2017)III类标准要求。
13.1.2.3 声环境
本次评价在选厂厂界四周、选厂周边敏感点、风井及措施井周边、运输道路两侧敏感点布设了19个声环境质量监测点,监测结果表明各测点昼间、夜间噪声监测值均达到《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中的2类标准,即昼间60dB(A)、夜间50dB(A)。
13.1.2.6 土壤环境质量现状
本次评价在选矿厂共布设了3个土壤监测点,监测因子包括pH、砷、镉、铬(六价)、铜、铅、汞、镍、四氯化碳、氯仿等共46项,监测结果表明监测点各监测因子评价指数均小于1,满足《土壤环境质量 建设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标准(试行)》(GB36600—2018)和《土壤环境质量 农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标准》(GB15618-2018)中筛选值标准要求,说明拟建项目厂址所在区域土壤环境质量良好。
13.1.3 污染源情况及防治措施
13.1.3.1 废气
本项目运输道路采用硬化、车辆篷布密闭、车辆冲洗出厂,按照国家道路清洁运输车辆国六标准要求,配备运输车辆,降低空气污染,实现清洁运输。
1)厂区运输道路进行硬化,同时定期对路面进行清扫及洒水,保持路面清洁和相对湿度;装卸过程中文明施工,减少物料散落,加盖蓬布,轻装轻卸,防止扬尘;
2)加强道路两侧绿化,在厂区公路两侧种植树木,选用适宜当地生长且对有害气体抗吸性及滞留力强的树种,如油松、落叶松、榆树、小叶杨等,既可减少粉尘污染,又可美化环境;
3)对矿区运输道路采取洒水车洒水增湿降尘,在干旱季节矿区运输道路每隔60min 进行洒水抑尘可有效控制道路扬尘影响。该措施简单、效果好,粉尘的削减率能够达到 75%左右;
4)限值车速,车速在 20km/h 以下,可有效抑制粉尘的产生;
5)评价要求运输矿石车辆严禁超载并要求运输车辆采取密闭运输,严格控制运输车辆超载超限泼洒行为;道路硬化、洒水抑尘、限值车速、车辆加盖篷布或使用带盖箱体密封车是常用的道 路扬尘防治技术,在矿山使用普遍,效果明显。本次评价认为上述道路扬尘污染防治措施时可行的。
13.1.3.2 废水
本项目废水主要是尾矿浓缩生产废水、设备冷却水、地面冲洗用水、道路及绿化用水、和生活污水,主要污染物为PH、SS、色度、COD、氨氮。选矿废水均循环利用不外排。
尾矿浓缩生产废水主要污染物为PH、SS及色度。周油坊铁矿生产总用水量为2m3/h,重新集铁矿生产总用水量为2m3/h,新水均接自各自厂区生产新水管道,生产排水返回各矿循环使用。
本项目选矿厂工业场地新增生产、生活总用水量:Q=1281.96m3/h。
其中:新增生产用水量为:Q=1281.96m3/h,其中循环水1269.8 m3/h,生产新水12 m3/h,新增生活用水量为:Q=0.16m3/h。
生产水重复利用率99 %,达到铁矿采选行业清洁生产一级标准(HJ/T294-2006,清洁生产国内先进水平:生产水重复利用率≥95 %)。
工作人员生活污水,主要污染物有SS、COD及氨氮。重新集铁矿生活用水量为0.4m3/d,新水接自重新集矿区生活供水管网,排水量0.3 m3/d,排入其厂区排水管网;本项目选矿厂工业场地生活用水量为3.8 m3/d,新水接自附近开发区生活供水管网,排水量3.04 m3/d,排入开发区污水管网。本项目生产废水回用不外排,生活污水经污水管网收集后先进入化粪池沉降,再进入一体化生活污水处理设备进行处理,处理后达标回用于生产,不外排。
13.1.3.3 噪声
本项目噪声来源是各类电动机、空压机、振动筛泵类等。采取的隔声降噪措施有:设备安装减震基座、厂房隔声等;相关建筑物在设计施工时选用隔声吸音材料,使工人可以在隔音消声性能好的操作间、控制室内工作;厂界外设置绿化带等。
13.1.3.4 固体废物
本项目固体废物包括选矿厂尾砂、生活污水处理站污泥、机修产生的废机油及油泥、生活垃圾等。
(1)选矿厂尾砂
本项目拟用管道将周油坊、重新集铁矿矿浆输送至新建选铁车间、选云母车间进行选别,预计年产铁精粉5万吨、云母精矿10万吨;选别后尾砂185万吨/年作为填充物对经济开发区境内西山口矿区12个废弃矿坑进行回填治理,故本项目生产过程无固废产生。
(2)生活污水处理站污泥
生活污水处理站污泥主要来源于生活污水处理站,本项目生活污水处理站设计处理规模5m3/d,选矿厂生活污水产生量3.04m3/d,预计污泥量为0.2t/a,用于厂区绿化。
(3)机修产生的废机油、油泥
选矿厂设备检修等产生废机油、油泥约3t/a,存储于选矿厂内危废间,定期交有资质单位处理。危废间长5 m,宽6 m,高3 m,地面及墙裙防腐防渗。
(4)生活垃圾
选矿厂新增职工19人,生活垃圾产生量约3.135t/a,由环卫部门清运。
综上,拟建工程采取了合理的综合利用和处置措施,一般工业固体废物、生活垃圾均妥善处置,因此项目产生的固废不会对外环境产生影响。
13.1.4 环境影响
13.1.4.1 环境空气
厂界外所有计算点短期浓度均未超过环境质量浓度限值,无需设置大气环境防护距离。
13.1.4.2 地表水
经过调查,区域无地表水饮用水源地。
经过分析,本项目在选矿厂内设置了1个1000m3的事故池,可保证事故状态下生产废水全部得到收集,不会排入附近水渠。本次评价要求企业加强制定风险应急预案,采取多级防控体系杜绝生产废水事故排放,保证附近水渠不受影响。同时加强对地表水水质监测,杜绝跑冒滴漏等对地表水的影响。
13.1.4.3 地下水
评价区地层岩性符合区域地层岩性特征和分布特征,在地质上多为第四纪下属系黄土沉积物(岗地土壤)、河流冲积物(平原土壤)、岩石风化的残积坡积物(山区土壤),共有黄棕壤、紫色土、潮土、水稻土四个土类。其包气带厚度约1.3~1.7m,根据渗水试验,包气带平均垂向渗透系数为1.389×10-6~8.33×10-6cm/s。评价区内土地在未采取防渗措施时,污染物经过12.64天下渗穿透粉质粘土包气带到达含水层,从而污染地下水;如果在重点防渗区域考虑铺设防渗设施,经过2.89年污水才能穿过防渗层。在合格的防渗设施条件下,污染物穿过包气带影响地下水的时间被明显延长。
本次评价提出了源头控制、分区防渗、监测及应急等地下水保护措施,建设单位在加强管理、提高环保意识并严格执行本环评提出的分区防渗、监测管理、制定应急预案等措施的前提下,从地下水环境方面考量,本项目可行。
13.1.4.4 声环境
预测结果表明,在采取相应的隔声降噪措施处理后,生产过程中厂内各种设备运转产生的噪声,对厂界噪声的影响值均能满足《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348-2008)中3类标准的要求。项目生产过程中的噪声不会对区域声环境造成明显不利影响。
13.1.4.5 固体废物
拟建工程采取了合理的综合利用和处置措施,一般工业固体废物、生活垃圾均妥善处置,因此项目产生的固废不会对外环境产生影响。
13.1.4.6 土壤环境
本项目为污染影响型项目,根据预测结果,项目单位质量表层土壤中汞的预测值满足《土壤环境质量建设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标准(试行)》(GB36600-2018)中第二类用地筛选值和《土壤环境质量农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标准(试行)》(GB15618-2018)中风险筛选值。
综上,本项目土壤环境影响可接受。
13.1.7 总体评价结论
安徽金日晟矿业有限责任公司选矿技改选铁选云母暨生态修复治理工程项目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工艺技术先进合理,生产过程达到了清洁生产国内先进水平,厂址位置符合当地发展规划和环保要求。在采取本评价报告所提出的各项环保措施后,可实现大气污染物的稳定达标排放。本项目生产水重复利用率99 %,达到铁矿采选行业清洁生产一级标准(HJ/T294-2006,清洁生产国内先进水平:生产水重复利用率≥95 %)。选矿尾矿砂全部用于回填西山口废弃采石坑尾矿,极大的解决了西山口采石场留下的安全隐患和环境污染问题,具有生态环境正效益。项目实施排放的各种污染物对周围的地表水、地下水、环境空气、土壤、声环境影响甚微,对当地环境质量基本能维持现状。
综上,评价认为项目在建设和生产运行过程中,在严格执行“三同时”制度、落实环评报告中提出的各项污染防治措施以及各级环保主管部门管理要求的前提下,从环境影响评价角度分析,本次项目建设是可行的。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公众意见表
填表日期 年 月 日
项目名称 | ||
一、本页为公众意见 | ||
与本项目环境影响和环境保护措施有关的建议和意见(注:根据《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办法》规定,涉及征地拆迁、财产、就业等与项目环评无关的意见或者诉求不属于项目环评公参内容) | (填写该项内容时请勿涉及国家秘密、商业秘密、个人隐私等内容,若本页不够可另附页) | |
二、本页为公众信息 | ||
(一)公众为公民的请填写以下信息 | ||
姓 名 | ||
身份证号 | ||
有效联系方式 (电话号码或邮箱) | ||
经常居住地址 | 省市县(区、市)乡(镇、街道)村(居委会)村民组(小区) | |
是否同意公开个人信息 (填同意或不同意) | (若不填则默认为不同意公开) | |
(二)公众为法人或其他组织的请填写以下信息 | ||
单位名称 | ||
工商注册号或统一社会信用代码 | ||
有效联系方式 (电话号码或邮箱) | ||
地 址 | 省市县(区、市)乡(镇、街道) 路号 | |
注:法人或其他组织信息原则上可以公开,若涉及不能公开的信息请在此栏中注明法律依据和不能公开的具体信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