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雄州小石门水库工程建设管理局:
你局《关于审批云南省楚雄州小石门水库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的申请函》(楚小石门函〔2022〕2号)收悉。经研究,批复如下。
一、工程概况及总体意见
工程位于长江流域金沙江水系龙川江一级支流勐岗河中游,坝址位于云南省楚雄彝族自治州(以下简称楚雄州)牟定县戌街乡与大姚县龙街乡交界河段,距勐岗河口约45.8公里。工程开发任务以农业灌溉为主,结合乡镇供水,兼顾发电,并为巩固区域脱贫攻坚创造条件。水库正常蓄水位1673米,死水位1601.4米,总库容*万立方米,兴利库容*立方米,具有多年调节性能。工程同时作为滇中引水工程的末端充蓄调节水库,设计水平年2035年,多年平均总供水量6718.*立方米(含滇中引水工程补水量*立方米),其中农业灌溉供水量6533.*立方米,城乡生活供水量185.*立方米。
工程建设内容包括枢纽工程和输水工程,其中,枢纽工程包括拦河建筑物、泄水建筑物、坝后消能电站及坝后提水泵站等。拦河建筑物为混凝土面板堆石坝,最大坝高163.5米,坝顶长458米。泄水建筑物包括溢洪道、泄洪隧洞、输水放空隧洞等,输水放空隧洞采取岸塔式取水口,隧洞末端接坝后消能电站和提水泵站,电站总装机1.*千瓦,泵站提水流量为右岸0.41立方米/秒、左岸0.17立方米/秒。输水工程由输水干线及支管等组成,其中输水干线长63.3公里,支管长67.9公里。
该工程建设总体符合《楚雄州龙川江流域水资源综合利用规划》及规划环评要求, (略) 确定的重点推进前期工作的150项重大水利工程清单,水利部以水规计〔2021〕267号文件出具了可研审查意见。工程实施有利于缓解区域工程性缺水矛盾,对于保障灌溉和城乡用水具有重要作用,但工程可能对生态、水环境等产生不利影响,特别是水库淹没涉及自然保护区并对周边保护野生动物造成不利影响,径流区涉重金属企业可能导致库区水环境风险。我部原则同意环境影响报告书基于现阶段可研设计成果提出的生态环境保护措施,应按照本批复的有关要求,进一步优化工程方案,细化并落实有关生态环境保护及环境风险防范措施,切实减缓和控制工程建设的不利生态环境影响。
二、工程建设的主要生态环境影响
(一)水环境影响。工程实施后,勐岗河水资源开发利用率将由12.1%提高至35%。水库维持在正常蓄水位时将淹没8.3公里流水河段,河段流态将由急流型转变为库区缓流型。受水库调蓄和供水影响,大部分时段水库下泄水量较天然状况有所减少。勐岗河现状水质满足Ⅲ类水质标准,工程运行期库区各断面水质基本满足Ⅱ类水质标准,总体处于中营养状态,部分水域存在一定的富营养化风险。水库水温结构为稳定分层型,每年2月至8月下泄水温低于天然水温。工程运行后,工程供水产生的新增退水将对龙川江干流等受纳水体造成不利影响。工程隧洞和施工支洞开挖可能导致突(涌)水和局部渗漏等问题,进而引发周边地下水水量减少甚至疏干,可能影响周边居民供水。
水库库尾以上径流区现状分布有 (略) 姚安分厂(已停产)、牟定 (略) (在运行)、牟定县东 (略) (已拆除)等3家涉重金属企业,部分厂区土壤中镉、砷、镍、铅等存在不同程度超标(最大超标499.4倍),地下水中镉、锰、锌、镍等存在不同程度超标(最大超标543倍),厂区事故排放、暴雨径流等可能对库区水质造成影响。库尾现状有省道214经过,化学品、油类等物品运输交通事故可能造成水库水体污染。
(二)水生生态影响。勐岗河流域分布有鱼类25种,以小型土著鱼类为主。工程建成后,坝址上下游河段水生生态将发生重大改变。工程建设将阻隔库区与坝下的鱼类交流,造成河段生境片段化。库区鱼类组成将由流水性鱼类为主转变为缓流性鱼类和静水性鱼类为主,流水性鱼类将向其他河段迁移。工程运行改变下游水文情势和下泄低温水等,将对坝下河段鱼类繁殖和生长产生不利影响。
(三)*生生态影响。评价区位于龙川江干热河谷农业生态功能区,自然植被类型以干热性稀树灌草丛、暖温性针叶林、干热河谷灌丛植被为主,分布有云南梧桐、红椿、林麝、白腹锦鸡等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植物。工程实施将淹没、占用和破坏部分植被及野生动物栖息地,大坝枢纽将阻断野生动物通过河谷进行上下游迁移的通道,水库蓄水可能导致左右岸种群隔离,施工活动可能对野生动物造成惊扰和伤害。运行期水库低温水灌溉可能对灌区农作物产生不利影响。可研推荐上坝址方案维持正常蓄水位时将淹没牟定白马山州级自然保护区实验区10.95公顷及生态保护红线16.58公顷,可能对上述环境敏感区造成一定不利影响。
(四)其他环境影响。工程施工及运行产生的污废水、扬尘、噪声、固体废物等,可能对周边生态环境及环境保护目标造成不利影响。
三、工程优化调整建议及生态环境保护措施
(一)进一步优化工程方案。在工程任务中明确本工程为滇中引水工程调蓄水库的功能定位,并在工程方案中明确实现调蓄任务的有关工程。下阶段开展本工程与滇中引水工程联合运行调度优化研究,进一步挖掘本工程调蓄能力和调节潜力,充分利用滇中引水工程丰水期水资源,增加滇中引水工程补水量,降低勐岗河流域水资源开发利用强度。可研提出的下坝址方案淹没牟定白马山州级自然保护区和生态保护红线面积分别为1.76公顷和2.93公顷,相较于上坝址可有效减缓对环境敏感区的不利影响,应进一步深化工程坝址、坝线、蓄水位等设计方案比选论证,从生态环境保护角度,优先考虑下坝址方案。
(二)严格落实库区水质风险防范措施。配合地方政府落实《云南省楚雄州小石门水库径流区涉重企业污染治理实施方案》,在水库蓄水前完成企业搬迁拆除及场地污染治理。下阶段在方案基础上,开展治理工程专项设计,优化、细化完善方案;对金康矿业尾矿库优先研究采取所在支流小古岩河截流导排措施,相关措施及投资纳入本工程;深入论证源泰矿业厂区淋滤水深度处理技术可行性,确保措施有效。在水库蓄水前完成各项治理任务,并组织专项验收,否则不得蓄水。协调相关部门加强区域内危险品运输管理,在省道2 (略) 段设置防撞和径流收集设施。建立库区及上游水质在线监测和预警系统,制定水环境风险防控机制及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一旦出现突发性水污染事故,及时采取应急措施妥善处置。
(三)严格落实水环境保护措施。落实生态流量下泄措施,每年11月至次年5月下泄生态流量不低于0.74立方米/秒,6月至10月下泄生态流量不低于1.47立方米/秒。初期蓄水期通过临时生态放水钢管(坝体内预埋)、输水放空隧洞、永久生态流量管等下泄生态流量,运行期通过消能电站尾水渠生态放水闸、永久生态流量管等泄放生态流量。同步建设坝下生态流量在线监测系统,将监测数据和措施落实、运行影像等接入中控系统。下阶段制定初期蓄水期及运行期生态流量下泄及调度方案,并纳入工程运行调度规程。
加强库区水环境保护,蓄水前开展库底生态环保清理,运行期加强库周环境管理,严格控制污水和畜禽粪便等污染物进入水库,控制库区渔业养殖,定期开展库区漂浮物清理。配合地方人民政府划定小石门水库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开展饮用水水源保护区规范化建设。针对库区部分水域可能出现的富营养化问题,加强监测并采取有效防治措施。采取浮筒式取水门与分层取水塔相结合的表层取水措施,减缓低温水影响;下阶段进一步深化研究和论证,进行专项设计,根据水工模型试验结果,优化设计参数,确保措施效果。制定表层取水设施运行期调度运行规程,设置库区、坝前及坝下水温自动监测系统,对运行期水温进行长期监测。加强工程新增退水治理,配合地方政府严格落实《楚雄州小石门水库工程水源区及受退水区水污染防治规划》以及《滇中引水工程受退水区水污染防治补充规划(2019~2040年)》,落实水污染治理主体责任、制定年度实施计划、明确资金安排,切实推进水污染防治规划实施。在确保受水区污水处理能力满足工程新增退水处理要求的前提下有序实施供水,确保“增水不增污”或“增水减污”。
落实地下水保护措施,加强隧洞施工地下水监测和超前地质预报,采取“堵截排”综合措施,减少地下水涌水量;对受影响的水源地及居民,制定替代水源方案或应急供水方案并做好保障,确保居民正常用水不受影响;及时妥善处理隧洞排水,防止对周边水环境造成不利影响。相关施工营地和永久建筑区,采取分区防渗措施,避免对土壤环境及地下水环境造成不利影响。
(四)严格落实水生生态保护措施。将勐岗河干流中屯水库坝下至小石门水库库尾25.8公里、小石门水库坝下至河口45.8公里河段作为鱼类栖息地进行保护。抓紧制定鱼类栖息地保护规划,细化保护措施布局安排,确保相关保护措施落实到位。配合地方政府拆除栖息地保护河段内华竹电站,恢复河流连通性,并进行必要的生态修复。采用集运鱼系统过鱼方案,初步设计阶段完成集运鱼系统专项设计和相关水工模型试验,进一步优化系统布置、结构和参数,制定运行期过鱼运行规程,确保长期有效运行,运行后同步开展过鱼效果监测评估和必要的适应性优化工作。工程蓄水前建成鱼类增殖放流站,形成运行管理和增殖技术能力,放流短须裂腹鱼、云南光唇鱼等鱼类,放流规模为12.*尾/年;下阶段应统筹考虑龙川江流域水生生态系统保护需求,进一步优化增殖放流种类及规模。结合鱼类栖息地及龙川江流域生态保护需要,科学选择合适河段长期开展增殖放流,同步开展鱼类增殖放流标记及放流效果监测与评估,根据监测结果,必要时调整增殖放流地点、对象及规模。
(五)严格落实*生生态保护措施。在库区建设生态廊桥,连通水库左右岸动物栖息生境;将白土坡西南侧约10平方公里林区、工程拟用石料场至小己保村区间约13.2平方公里河谷区域划为野生动物保护地;在保护地之间、保护地至库区之间建设生态廊道,构建连通的动物栖息生境。下阶段编制野生动物保护地保护规划、开展生态廊道(桥)专项设计,进一步优化保护地建设内容和保护措施、生态廊道(桥)设置数量、位置和型式。配合地方政府制定保护地及生态廊道保护方案,进行勘界确权,禁止开展各类建设活动,后续根据地方自然保护地整合优化和生态保护红线调整工作安排,及时将上述区域划入自然保护地或生态保护红线,实施更严格、更高水平保护。
加强施工人员生态环境保护宣传教育,严禁擅自破坏野生植物和捕猎野生动物等行为。施工前开展工程占地范围内动植物详细调查,针对发现的珍稀濒危保护动植物和名木古树采取有效的保护措施,必要时向相关主管部门和我部报告。优化施工方案,取消坝址左岸的施工布置,维护现有生境;合理安排施工时间,严格控制工程占地和施工活动范围,减小施工对植被的破坏以及施工噪声对野生动物的惊扰。科学设置弃渣场,弃渣场应做到先挡后弃;弃渣应运至规定的弃渣场,不得随意堆弃或向河流倾倒。施工前对表土进行剥离,单独堆存管理并回用,施工中采取水土保持措施,施工结束后对施工迹地实施生态修复。生态修复坚持因地制宜,使用原生表土和乡土植物,恢复和保护生物多样性,重建与周边自然生态相协调的植物群落,初期可采用人工管护等措施,最终形成可自然维持的生态系统。
涉及生态敏感区和生态保护红线的工程内容,应符合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要求,并履行相关手续或取得法定主管部门同意,否则不得在相关区域动工建设;应结合主要保护对象的保护要求和主管部门意见,进一步强化敏感区生态环境保护要求。鉴于工程涉及多种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植物,项目实施应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植物保护条例》要求,配合国家林草局完成科学评估论证,并结合其意见采取优化工程选址或加强保护措施等对策,进一步强化对野生动植物的保护。
(六)其他环境保护措施。加强工程建设运行全过程生态环境保护,针对工程实施产生的污(废)水、扬尘、噪声、固体废物等采取有效防治措施,危险废物交有资质单位处置,加强对固体废物、危险废物暂存场所的环境管理。相关水电站拆除时应采取生态环境保护措施,避免产生新的生态环境问题。在移民安置过程中加强生态环境保护。
四、你局应落实生态环境保护的主体责任,明确人员、职责和制度,加强生态环境管理,推进各项生态环境保护措施落实。本工程实施必须严格执行环境保护设施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使用的环境保护“三同时”制度。工程可研、初设等设计阶段以及建设过程中不得随意降低生态环境保护要求、删减相关环保措施,相关建设内容及生态环境保护设施拟发生变化的,应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第二十四条及《水利建设项目(枢纽类和引调水工程)重大变动清单(试行)》等相关规定,依法办理环评相关手续。初步设计阶段应开展生态环境保护设计,优化、细化、落实各项生态环境保护措施及投资概算。各项生态环境保护措施应纳入施工、工程监理等招标文件及合同,并明确责任。制定和落实各项监测计划,就下泄生态流量及增殖放流、低温水减缓、过鱼、栖息地保护、生态廊道(桥)、野生动物保护地等措施的有效性开展长期跟踪监测,适时纳入水利水电建设项目全过程环境管理体系。适时对监测结果进行评估,根据评估结论,必要时进一步优化各项生态环境保护措施。
在蓄水前应自行开展阶段环境保护验收,工程与滇中引水工程联合调度方案、初期蓄水期及运行期生态流量下泄方案、生态流量泄放设施及在线监测系统、径流区涉重企业污染治理及实施效果、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划定方案、低温水减缓设施、鱼类栖息地保护措施(含拦河建筑物拆除及生态修复)、枢纽过鱼设施、鱼类增殖放流站、生态廊道(桥)建设、野生动物保护地划定方案及保护规划、水污染防治规划落实情况、库底生态环保清理报告等应作为主要验收内容,验收合格后方可蓄水。工程建成后,应按规定程序实施竣工环境保护验收。完成竣工环境保护验收并运行5年后,组织开展环境影响后评价。
五、楚雄州生态环境局要切实承担事中事后监管主要责任,履行属地监管职责,按照《关于进一步完善建设项目环境保护“三同时”及竣工环境保护自主验收监管工作机制的意见》(环执法〔2021〕70号)要求,加强对该工程环境保护“三同时”及自主验收监管。云南省生态环境厅要加强对“三同时”及自主验收监管工作的监督指导,生态环境部长江流域生态环境监督管理局等单位按职责开展相关监管工作。你局应在收到本批复20个工作日内,将批准后的环境影响报告书及批复文件复印件分送上述部门及楚雄州人民政府办公室,按规定接受生态环境部门监督检查。
生态环境部
2022年9月9日
(此件社会公开)
抄送:国家发展改革委、水利部,中国 (略) ,水利部水利水电 (略) ,云南省生态环境厅、水利厅,楚雄彝族自治州人民政府,楚雄彝族自治州生态环境局,云南省水利水 (略) ,生态环境部长江流域生态环境监督管理局、环境工程评估中心。
生态环境部办公厅2022年9月13日印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