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审批程序的有关规定,我局拟对阳春产业转移工业园产业集聚地马水片区污水处理厂一期及污水收集主管网建设项目(首期)环境影响评价文件进行审查,为体现公开公正的原则,强化公众参与,现将该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基本情况予以公示,公示期5个工作日(2024年1月3日至2024年1月9日),如有意见,请在公示期内来信或来电向我局反映。
联系地址: (略) 建设路2 (略) 生态环境局,邮编:*
联系电话:(0662)*
传 真:(0662)*
听证告知: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自公示之日起五个工作日内申请人、利害关系人可对以下拟作出的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批复决定提出听证申请。
项目名称 | 阳春产业转移工业园产业集聚地马水片区污水处理厂一期及污水收集主管网建设项目(首期) |
建设单位 | (略) (略) |
建设地点 | 阳春产业转移工业园产业集聚地马水片区M10地块 |
环评机构 | (略) 新 (略) |
项目概况 | 项目总投资为2176万元,规划总用地面积为5051.34m2,总建筑面积为1261.08m2,主要建设内容为1座1000m3/d处理规模的污水处理厂,同时配套建设尾水外排管网长度约4047米,回用管网约978米,污水厂处理工艺为“格栅+调节+混凝沉淀+水解酸化+A/A/O生化+二沉池+除磷沉淀+精密过滤器+臭氧催化氧化+紫外线消毒”。项目服务范围为阳春产业转移工业园产业集聚地马水片区各工业企业排放的生产废水和生活污水。 项目设计出水水 (略) 《水污染物排放限值》(DB44/26-2001)第二时段一级标准以及《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一级A标准的较严值(其中化学需氧量、氨氮和总磷排放浓度还应不高于《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对应项目Ⅳ类标准的相应限值)要求,最终达标尾水通过回用管网回用到所服务园区内的广东新兴铸管厂,在新兴铸管厂停产工况(约有35天/年)下,尾水沿着约4047m管道,向东北方向排至马水镇马水村渡头坡排水渠,最终汇入漠阳江。 |
主要环境影响及预防或者减轻不良环境影响的对策和措施 | 1、施工期在管道开挖沟埋施工段,雨季施工时应采用塑料薄膜临时遮盖。在施工带两侧开挖截(排)水沟,防止雨水进入施工带以及防止施工引起的水土流失进入周边地表水体。 2、施工期间,应对地面水的排放进行组织设计,严禁乱排、乱流污染道路、 (略) 政设施;施工上要尽量求得土石方工程的平衡,减少弃土,做好各项排水、截水、防止水土流失的设计。工程施工区设置完善的配套排水系统、泥浆沉淀设施,施工场地的渣土车辆经过冲洗干净后方可出行,冲洗废水经过沉淀处理后回用。施工临时生活区的生活污水,经临时设置的一体化污水处理设施处理达到《农田灌溉水质标准》(GB5084-2021)的旱地用水标准后回用于周边林地灌溉。 3、施工期土石方开挖、填方、运输、装卸、堆放等易产生地面扬尘的场所,采用围栏、围挡及防溢座的设置、洒水等办法降低施工粉尘的影响,闲置的施工工地,应当对其裸露泥地进行临时绿化或者铺装。对工程材料、砂石、土方等易产生扬尘的物料应当密闭处理。在工地内堆放,应当采取覆盖防尘网或者防尘布,定期采取喷洒粉尘抑制剂、洒水等措施。运输砂石、渣土、土方、垃圾等的车辆应当采取棚盖、密闭等措施,防止在运输工程中因物料遗撒或者泄露而产生的扬尘污染。驶出施工场区的施工车辆,应首先进行冲洗,防止泥土带出施工场区,施工期废气污染物排放要严 (略) 《大气污染物排放限值》(DB44/27-2001)第二时段二级标准要求。 4、施工期应采取噪声污染防治措施,合理安排施工时间、施工场所,噪声排放执行《建筑施工场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523-2011)的要求。 5、施工期建筑垃圾中能回用的交由回收单位回收利用;不能回用的由建设单位收集后运至经政府指定的受纳地点堆放。生活垃圾定点堆放,经建设单位统一收集后委托环卫部门清运处理。 6、项目建成后,纳污范围为阳春产业转移工业园产业集聚地马水片区各工业企业排放的生产废水和生活污水。按收集污水量为1000m3/d设计。 项目采用“格栅+调节+混凝沉淀+水解酸化+A/A/O生化+二沉池+除磷沉淀+精密过滤器+臭氧催化氧化+紫外线消毒”处理工艺,处理出 (略) 《水污染物排放限值》(DB44/26-2001)第二时段一级标准以及《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一级A标准的较严值(其中化学需氧量、氨氮和总磷排放浓度还应不高于《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对应项目Ⅳ类标准的相应限值)要求,最终达标尾水通过回用管网回用到所服务园区内的广东新兴铸管厂,在新兴铸管厂停产工况(约有35天/年)下,尾水沿着约4047m管道,向东北方向排至马水镇马水村渡头坡排水渠,最终汇入漠阳江。 为了确保污水处理厂的正常运转和处理后的尾水稳定达标运行,一定要做好进水污染源的源头控制和管理。接入污水处理管网的污水应符合有关要求。加强对区域内排污单位的监管,对于纳污范围内工业企业,根据各行业废水特点,严格要求各企业废水排入污水管网前经厂内污水处理设施预处理,涉及第一类污染物的废水必须在生产车间处理达标后回用,或者拉运处理,不得排入污水管网进入本污水处理厂。制定严格的污水排入许可制度。进入污水处理厂处理的废水必须达到接管要求后方可进入污水管网。为了确保排入污水管网的各企业污水符合接管要求,建议对主要排污企业(如排水量大于500m3/d)的污水排口安装在线监测装置,对污水流量、pH、COD、TP、TN和氨氮等浓度进行在线监测,并建议涉及高浓度污染物排放企业安装在线监测设备,在线监测装置必须与污水处理厂、当地生态环境主管部门联网,以便接受监督。严格按《城市污水处理及污染防治技术政策》文件规定,监督、检测接管单位的废水水质和水量,避免超负荷运行、超标准排放废水。为了使进入污水处理厂的污水水质稳定,各排污企业必须建设足够容量的污水调节池,确保排水水质稳定,各企业应根据自身排放水量建立相应的事故应急池。当发生污水处理厂停运事故时,排水大户应调整生产计划,减少污水排放,并启用工业园内各企业的事故应急池,暂停向污水处理厂输送废水。当值班人员应迅速组织抢修,排除故障,恢复污水处理系统的正常运行。 7、运营期项目将格栅池、调节池、反应初沉池、水解酸化池、A/A/O生化池、二沉池、污泥浓缩池等产臭单元采取加盖密闭处理,用风机和管道将恶臭气体引至处理系统;对污泥脱水机房进行整室密闭,采取负压抽风收集将恶臭气体引至生物除臭装置处理后通过15m排气筒排放,外排污染物执行《恶臭污染物排放标准》(GB14554-93)表2 中的二级标准;无组织排放的恶臭污染物浓度可达到《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厂界(防护带边缘)废气排放最高允许浓度二级标准。 食堂油烟废气的处理采用高效静电油烟净化器处理后通过排气筒高空排放,排放浓度执行《饮食业油烟排放标准》(GB18483-2001)要求。 8、运营期项目合理布置高噪声的设备位置,尽量选用低噪声设备,大型设备均安装减震座垫,空压机房采取减振、隔声等措施,噪声大的设备尽量安装在远离保护目标的位置,利用墙壁隔声;定期对生产设备进行检修,确保设备正常运转,避免设备故障导致的事故排放对周边敏感目标产生影响;四周厂界噪声执行《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348-2008)中3类标准限值要求。 9、项目运营期间产生的固体废物包括危险废物、一般工业固废以及生活垃圾等。其中生活垃圾由环卫部门统一收集清运;格栅渣交由有相应处置能力的单位负责收集处置;废紫外线灯管、在线监控系统监测废液、化验废液、废机油、废含油抹布和手套等危险废物经分类收集并暂存于危废暂存间内,定期交由有资质的单位回收处置;污水处理污泥鉴定结果出来前,在厂区暂存期间执行《危险废物贮存污染控制标准》(GB18597-2023);待污水处理污泥鉴定结果出来后,若污泥不属于危险废物,执行《一般工业固体废物贮存和填埋污染控制标准》(GB18599-2020),否则执行《危险废物贮存污染控制标准》(GB18597-2023)。 10、运营期建设单位首先应树立环境风险意识,并在管理过程当中强化环境风险意识,在实际工作与管理过程当中落实环境风险防患措施,制定事故应急预案,落实应急物资,定期演练,一旦发生风险事故时,及时采取适宜的应急措施,将对周围环境的影响降至最低限度。 11、项目严格按照竣工验收的内容对工程项目进行环保“三同时”验收,高度重视环境保护工作,建立、健全各项环境监督和管理制度,加强日常管理和设施维护,加强人员培训,保证设施的正常运行,定期委托有资质的环境监测单位对各污染源主要污染物进行监测,确保污染物达标排放。 12、加强与周围群众及相关部门的沟通联系,及时发现问题,有问题须立即整改,以减少对外界的影响。 |
公众参与 说明 | 按《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和《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办法》要求,该项目评价工作已进行公众参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