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言
2011—2015年是我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期。为阐明我区“十二五”时期社会发展的战略目标和发展重点,明确政府工作重点和政策取向, (略) 场主体行为,编制《山城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本纲集中体现了区委、区政府的施政方针和决策意图,具有战略性、纲领性、综合性,是政府履行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责的重要依据,是今后五年我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宏伟蓝图和全区人民共同奋斗的行动纲领。
第一章 发展基础和面临形势
第一节 “十一五”发展成就
“十一五”时期是我区发展历史上极不平凡的五年,面对世界金融危机的不利影响和国内外复杂多变的发展环境,在区委的坚强领导下,区四大班子团结一致,全区上下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四项任务”,大力实施“六大战略”,加快发展步伐,强力推进项目建设、招商引资、城市改造、产业园区发展、民生改善等重点工作,攻坚克难,锐意进取,全区经济社会发展实现重大突破,呈现出好趋势、好态势、好气势,进入了加速发展的新阶段。
综合实力实现大突破。连续五年经济保持了较快的增长速度和较高的发展质量。2010年地区生产总值完成77亿元,是“十五”末的2倍多。城镇固定资产投资高速增长,“十一五”期间累计完成投资达到199亿元,是“十五”期间的13.5倍。财政一般预算收入达到1.9亿元,是“十五”末的2倍多,财政支持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大幅提高。
产业发展实现大突破。煤化工、新型建材、装备制造和服务业四大主导产业基本形成,产业园区建设加速推进,集群发展态势逐步显现。*吨*醇、*吨二*醚、瑞兴堡新建陶瓷生产线等一批重点项目建成并发挥效益。石林陶瓷产业园区已初具规模,签约陶瓷生产线56条,16家企业入驻,9条陶瓷生产线点火生产,牟山工业园区已入驻企业20余家。产业结构不断优化,二、三产业比重提高0.9个百分点。
老城改造实现大突破。在全省率 (略) 棚户区改造,完成拆迁面积91.*平方米,开工建设了汤河花园、枫岭苑等24个居民小区,新建住宅*平方米。 (略) 、绿化等基础设施不断完善,老城区面貌逐步改善, (略) 建成通车,城南新区建设开始实施,城镇化率达到86.7%。
新农村建设实现大突破。解决了农村6954人的饮水安全问题,实现了 (略) 、村村通电话。故县新社区已建成投入使用,西鹿楼、寺湾等城中村,凉水井、柳江等新型社区建设稳步推进。乡镇文化站、计划生育服务站、农村沼气、 (略) 等一批项目建成并发挥作用,石林乡改镇顺利实现。
生态建设实现大突破。牟山工业园区被确定为省级循环经济试点园区,初步形成了煤化工、新型建材、金属镁等循环经济产业链。节能减排和环境保护力度加大,污水处理率、垃圾无害化处理率、河流出境断面水质平均达标率、环境空气质量优良天数达标率保持较高水平,单位生产总值能耗下降22%,化学需氧量排放量下降12.5%,城区绿化覆盖率达到39.87% 。
开放带动实现大突破。招商引资成效显著,实行定点定向定人坐地招商,深入开展产业招商,成功引进“建陶航母”新中源集团,带动了陶瓷及配套产业的快速发展,“十一五”期间招商引资累计到位资金52亿元,直接利用外资*美元。积极推进投融资体制改革,成立担保机构4家。
和谐社会建设实现大突破。2010年农民人均纯收入为6873元,是“十五”末的2倍多。实施了棚户区改造和廉租房建设,进一步改善居民住房条件,开工建设廉租房8700余套。社会保障体系进一步完善,基本养老、基本医疗、失业保险覆盖面与保障水平不断提升,教育、科技、卫生、公共文化、体育等事业蓬勃发展,累计新增城镇就业*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人,人民幸福感明显增强。
总体上看,五年来我区综合实力实现了大幅提升,社会事业取得了全面进步,人民群众得到了更多实惠,经济社会发 (略) ,迈上了新的发展起点。但是还存在一些突出的矛盾和问题,主要是:发展方式粗放、经济结构不合理的状况亟需改变;产业单、链条短、层次低、规模小的深层次矛盾尚未根本解决;城区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落后的状况亟需改变;旧城改造、新型农村社区建设任务艰巨等。这些矛盾和问题都需要在“十二五”期间着力加以解决。
第二节 面临发展形势
“十二五”期间,山城区将进入经济大发展,城乡大建设,改革大推进,民生大改善的关键时期,同时也面临更加复杂多变的国际、国内环境,发展机遇与挑战并存,但机遇大于挑战,我区仍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战略机遇期,仍处于加速发展的关键期和不进则退的负重爬坡期。
有利因素:一是世界经济复苏和国内经济持续向好,“十二五”时期我国工业化继续向纵深推进,城市化速度加快,经济增长可望继续保持较高水平,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这一趋势将为我区主导产业的发展 (略) 场环境,我区可顺势而为,加快发展,进一步做大做强优势产业。二是我国区域经济格局将进一步调整,国家强力推进中部崛起战略的实施,我省提出的建设中原经济区的战略构想,我市提出创建科学发展示范区的战略构想和强力推进新老区协调发展工作部署为我区加快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外部环境。三是国内外产业结构调整为我区承接产业转移提供了难得的发展机遇。国际金融危机后,发达国家和国内发达地区产业结构出现新的调整趋势,新一轮产业技术升级与转移浪潮正在兴起,中西部地区日益成为国际国内产业转移的重要承接地。特别是我区在东南沿海地区建立了招商基地,并规划建设了承接沿海产业转移工业园区,为我区大规模承接沿海产业转移,发展陶瓷、轻工等产业提供了有利条件,为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奠定了良好基础。四是政策环境进一步优化。随着经济结构调整和和谐社会建设的深入,国家将加大对中西部地区基础设施、资源开发、特色产业、生态建设和改善民生等领域的支持,为我区经济发展提供更加有力的政策支持保障。五是在区委坚强领导下,全区上下形成了思想统一、精神振奋、团结奋斗、干事创业、风清气正的良好精神状态和工作风貌,有利于进一步凝聚力量,实现更好更快发展。
不利因素:一是全球经济复苏进程缓慢,国际贸易、投资保护主义抬头和升级,外需相对不足以及生产要素成本上升,宏观经济发展过程中货币政策、产业政策调整对我区发展的不确定因素增多。二是我区产业层次底、规模小的问题有待进一步解决,传统产业改造升级,新兴产业做大做强任务繁重。 (略) 改造和新城建设任务艰巨,城市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落后的状况亟待改善,现代服务业发展水平、综合配套能力与经济总体发展不协调。四是区域竞争加剧,资源、环境及要素保障等制约因素增多,都将对我区发展带来较大压力。
因此,在“十二五”时期,我们必须以全局眼光和战略思维,着眼于解决发展中的问题,抢抓机遇、应对挑战,着力推进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加快推进重点项目建设,大力推动招商引资,壮大产业规模,提升产业水平,发展新兴产业,加快生态建设,完善公共服务,保障社会公平,努力保持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和谐发展态势。
第二章 总体要求和目标
第一节 总体要求
“十二五”时期,我区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要求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创建科学发展示范区、加快率先崛起步伐战略部署,以建设鹤壁经济增长极、老城发展示范区、和谐宜居新山城为总目标,以富民强区为根本,继续落实四项任务,实施六大战略,坚 (略) 目标举措不变调、不争论、不折腾、不懈怠,积极探索老区发展、 (略) 子,促进民生持续改善、社会和谐稳定,实现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打下具有决定意义的基础。
专栏1 “十二五”时 (略) 总目标:鹤壁经济增长极、老城发展示范区、和谐宜居新山城 根本方法:统筹兼顾 基本原则:坚持四个统筹,即统筹产业协调发展、统筹城乡协调发展、统筹经济与生态协调发展、统筹经济与社会协调发展 根本落脚点:促进民生改善,实现强区富民 (略) 径:构建“二区四园”的产业布局,改造一个老城区,建设两个新城区 发展重点:构建新型产业基础、 (略) 、建设生态文明、构建和谐社会 服务型政府建设:深化“两转两提”,即转变职能、转变工作作风,提高行政效能、提高公务员素质 精神氛围营造:保持团结奋斗、干事创业、风清气正的精神状态和工作风貌 |
第二节 指导原则
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必须坚持重在持续、重在提升、重在统筹、重在为民,坚持“富民、顺民、为民”的执政理念,在“十二五”期间,必须要坚持以下四项指导原则:
一是统筹产业协调发展。在突出特色中做强优势产业,在顺应趋势中发展新兴产业,在适应需求中提升服务业,在优化园区建设中推进集聚发展。坚定不移地抓好项目建设、招商引资和产业园区建设,构建具有骨干企业、核心技术、知名品牌和配套能力的新型产业基础。
二是统筹城乡协调发展。推动老城区改造与新城建设、城市建设和城中村改造、城市与农村协调发展。在加快棚户区改造的同时大力推进城南新区建设,在加快城中村改造的同时扎实推进石林新城建设, (略) 品位的同时更加注重农村全面进步, (略) 、农村面貌持续改善。 (略) 建设、发展和管理,建设功能完善、交通便捷、承载能力 (略) 。
三是统筹经济与生态协调发展。在加快发展工业文明的同时,牢固树立生态文明理念,切实把循环经济理念贯穿产业发展全过程,强化速度、效益、环境相统一的观念,努力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大力发展生态林业,让人民群众在充分享受工业文明实惠的同时享受到生态文明带来的益处。
四是统筹经济与社会协调发展。在加快经济发展的同时毫不放松社会建设,更加着力民生、着力民心,继续提高社会保障水平和社会文明程度,把扩大就业、增加居民收入、保障人民群众的政治、经济和文化权益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逐步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使人民群众不断分享改革和发展的成果,促进经济、社会与人的全面发展。
第三节 发展定位
始终把科学发展理念贯穿于经济社会发展的全过程,坚持走统 (略) 、循 (略) 、生 (略) 、开 (略) ,加快建设“产业发达、商贸繁荣、环境优美、和谐宜居”新山城。
鹤壁经济增长极。以“ (略) 属企业,发展配套产业,突出特色产业,培育龙头企业” (略) 。加快煤化工、陶瓷、服务业发展步伐,优化经济环境,促进宝山循环经济产业集聚区建设,努力把我区建成鹤壁经济增长极。
老城发展示范区。坚持全域统筹规划,以棚户区改造和城中村改造为龙头,坚持全方位和系统性改造发展, (略) 管理水平, (略) 品位,努力把我区建设成为全省老城发展示范区。
和谐宜居新山城。牢固树立生态文明理念,强化生态建设,努力打造森林围城的绿色山城。加强民生建设,强化平安建设,提高社会管理水平,努力把我区建设成和谐宜居新山城。
第四节 发展目标
为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全面落实建设小康社会新要求,在“十二五”期间,生产总值、固定资产投资、财政一般预算收入等主要经济指标增长 (略) 增长水平,高于“十一五”增长水平。我区经济社会发展要努力实现以下主要目标:经济保持平稳较快增长,全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4%以上;财政一般预算收入较快增长,投资结构进一步优化,招商引资和对外开放水平明显提高。产业结构、城乡结构调整明显优化,城镇化进程进一步加快,城镇化率 (略) 前列。自主创新能力不断增强,资源利用效率和可持续发展能力显著提高。民生进一步改善,城乡居民收入水平和生活质量显著提高,社会保障等公共服务更加健全,精神文明、政治文明和民主法治建设进一步加强,社会大局持续保持稳定。“十二五”末,力争构建起新型产业基 (略) 框架,经济发展与生态建设进一步协调,人民生活更加富裕,社会更加和谐。
专栏2 “十二五”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 | |||||||||||||
指标名称 | 单位 | 2010年 | 2015年目标 | 年均增长(%) | 指标 属性 | 类别 | |||||||
一、经济发展 | |||||||||||||
1 | 生产总值 | 亿元 | 77 | — | 14 | 预期性 | 国家 | ||||||
2 |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 | 亿元 | 67.6 | — | 15 | 预期性 | 省 | ||||||
3 | 财政一般预算收入 | 亿元 | 1.9 | 3.3 | — | 预期性 | 省 | ||||||
4 | 招商引资到位资金 | 亿元 | 16.5 | — | 20 | 预期性 | |||||||
5 |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 亿元 | 16.6 | — | 18 | 预期性 | |||||||
二、转型升级和自主创新 | |||||||||||||
6 | 二三产业增加值比重 | % | 97 | — | — | 预期性 | |||||||
7 | 城镇化率 | % | 87.7 | 90 | — | 预期性 | 国家 | ||||||
8 | 高新技术增加值占工业增加值比重 | % | 8.5 | 28 | — | 预期性 | |||||||
三、社会发展和改善民生 | |||||||||||||
9 | 人口自然增长率 | ‰ | 3.3 | 5 | — | 约束性 | |||||||
10 | 五年城镇新增就业人数 | 万人 | 0.96 | 累计3.5 | — | 预期性 | 国家 | ||||||
11 | 城镇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 | 万套 | 2.94 | 3.74 | — | 约束性 | 国家 | ||||||
12 |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 元 | * | (略) 水平 | — | 预期性 | 国家 | ||||||
13 | 农民人均纯收入 | 元 | 6873 | (略) 水平 | — | 预期性 | 国家 | ||||||
14 | 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 | % | 100 | 100 | 约束性 | 国家 | |||||||
15 | 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 | % | 90.46 | 98.5 | — | 预期性 | |||||||
四、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 | |||||||||||||
16 | 万元生产总值能耗下降 | % | 5.5 | 市定目标 | — | 约束性 | 国家 | ||||||
17 | 主要污染物排放减少 | 化学需氧量 | % | 2400 | 按市下达目标确定 | — | 约束性 | 国家 | |||||
二氧化碳 | % | ||||||||||||
氨氮 | % | ||||||||||||
氨氮化物 | % | ||||||||||||
18 | 耕地保有量 | 公顷 | 5978.56 | 不低于5978.56 | — | 约束性 | |||||||
19 | 林木覆盖率 | % | 28 | 35 | — | 约束性 | |||||||
注:约 (略) 下达我区目标为准。 |
第三章 空间布局
综合我区资源分布、产业基础、区域分工等因素,按照集约集聚、发挥优势、协调发展的原则,形成“二区四园”的产业布局,改造一个老城区,建设两个新城区, (略) 建设与产业发展的积极互动和融合发展。
第一节 产业布局引导
完善产业园区载体功能,加快企业入驻步伐,形成骨干企业突出、品牌优势明显、具有核心竞争力、配套体系健全的发展格局。
依托二区。二区即石林陶瓷产业园区、牟山工业园区。石林陶瓷产业园区重点发展陶瓷及陶瓷配套产业,建立集陶瓷生产、原料配套、物流为一体的陶瓷产业链条。牟山工业园区,围绕煤化一体化重点发展*醇、二*醚、*二醇等煤化工下游产品,发展塑料制品等配套产业。
建设四园。四园即精细化工园、矿山机械园、轻工业园、煤炭物流园。在宝山循环经济产业集聚区内,建设以橡胶助剂和医药中间体为主导的精细化工园;在石林建设以矿山设备为主导的矿山机械园和以煤炭物流为主导的煤炭物流园;在中原大道附近建设以汽车零部件为主导的轻工业园。
第二节 城市发展布局
(略) 空间格局, (略) 框架,加快老城区综合改造,推进城南新区和石林新城建设, (略) 布局合理、生态建设良好的现代山城。
老城区。以推进棚户区改造为切入点, (略) 基础设施建设,逐步 (略) , (略) 框架, (略) 发展空间,完善与鹤壁新区及周边的交通联系,不断改善人民居住生活条件和城区面貌。
城南新区。以鹿楼地区为中心,围绕宝山产业集聚区建设,积极发展煤化配套产业和生产生活性服务业,打造服务老城区和宝山循环经济集聚区,具有综合性服务功能 (略) 空间。
石林新城。按照产城互动、融合发展的原则,与石林陶瓷产业园区建设相结合,与新型社区建设相结合,加快新城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周边交通联系,逐步建成承载*左右人口的新型城镇。
第四章 构建新型产业基础
把产业结构调整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坚定不移地实施“工业强区”战略,全力推进产业转型升级。依托产业基础、资源和品牌优势,以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为主抓手,以“延伸产业链、培育产业集群”为主线,大力提升煤化工、新型建材、装备制造、轻工电子、服务业等产业,着力构建特色鲜明、优势突出的新型产业基础。
第一节 发展壮大煤化工产业
坚持从比较优势出发,以循环经济理念为引领,紧紧把握技术突破、产业融合带来的新机遇,充分发挥现有优势,深度挖掘潜在优势,力争在改造提升、加速壮大上取得新突破,实现跨越式发展。
大力发展煤化工。抓住中原经济区提出建设豫北煤化工基地的机遇,依托宝山循环经济产业集聚区,不断拉长以煤炭为基础的产业链条。大力提升宝马集团的*醇、二*醚生产能力,集中力量推进宝马集团年产20 (略) *吨联醇项目。围绕宝山园区年产*吨*醇制烯烃项目,大力发展聚*烯、聚*烯、*辛醇、脲醛树脂、全降解塑料等下游产品;依托河南煤化氯碱循环经济示范项目,建设塑钢型材、PVC管材等深加工项目,不断调整延伸煤化工产业链。“十二五”末,煤化工产品生产加工能力达到*吨以上。
专栏3 煤化工产业发展重点专项 宝马集团年产*吨*二醇项目:总投资20亿元,建设年产*吨煤制*二醇生产线。 博澳公司年产*吨联醇项目:总投资9.6亿元,建设年产尿素*吨,*醇*吨生产线。 (略) 年产*吨橡胶助剂项目:总投资2.5亿元,建设年产*吨橡胶助剂生产线。 康博联合橡胶化学厂扩建*吨橡胶硫化促进剂和*吨配套原材料二硫化碳项目:总投资2.8亿元,建设年产*吨橡胶硫化促进剂和*吨配套原材料二硫化碳生产线。 (略) *吨/年硫酸及*吨/年电厂脱硫剂项目:总投资0.8亿元,建设年产*吨/年硫酸及*吨/年电厂脱硫剂生产线。 |
实现橡胶助剂行业集聚。加快橡胶助剂企业进驻园区步伐,打造精细化工产业基地。在巩固橡胶助剂生产基础上,促其由初级产品加工向精细产品转变,壮大骨干企业,进一步提升行业集聚能力,走清洁化、集约 (略) 。重点支持华夏助剂与 (略) 新上年产*吨橡胶助剂项目,康博与宁 (略) 新上年产*吨橡胶助剂项目、*吨二硫化碳项目和*吨环已胺项目, (略) 与沈阳名 (略) 新上*吨橡胶助剂等6个项目,引导企业对新上项目实施清洁化生产战略,采用清洁生产技术改造传统生产工艺,加大对治污设施的投入力度,确保全天候无超标排放。到“十二五”末,实现行业产值20亿元以上。
第二节 做大做强新型建材产业
加速壮大陶瓷行业。着力扩大陶瓷生产规模,提升陶瓷品质,同时注重发展釉料、腰线等配套产业,逐步发展高端建筑卫生陶瓷、工艺美术陶瓷、特种陶瓷、高档洁具等产品;增强陶瓷研发和设计能力,逐步实现陶瓷与家居装修有机结合。加快建设陶瓷研发、检测认证、 (略) ,吸引国内外陶瓷行业研发机构和拥有驰名商标的陶瓷企业总部进驻我区,发展总部经济,建成“中国中部陶瓷基地”和“中国北方建筑陶瓷重要生产基地”。重点推进瑞兴堡陶瓷、御盛陶瓷、富得陶瓷、华邦陶瓷、金鸡山陶瓷、辉圣陶瓷等陶瓷生产线项目建设,推进骏业釉料等陶瓷配套项目建设,力争“十二五”末建成70条生产线。
积极发展新型建材。利用工业固体废渣、建筑废物等,努力扩大砌块砖、耐火砖、蒸养砖等再生型建材生产规模。进一步加大新型节能建材使用推广力度,推动企业积极开展新型墙体材料,新型保温和具有特殊功能的节能建筑新产品研发,大力发展耐火材料、塑料制品等产品,推进水泥砌块养护砖、粉煤灰综合利用等重点项目,壮大新型建材产业规模。
专栏4 新型建材产业发展重点专项 河 (略) 陶瓷生产线建设项目:总投资10亿元,建设10条陶瓷生产线,新建厂房、办公楼及购买生产设备。 河南 (略) 年产*平方米高档建筑陶瓷项目:总投资6亿元,新建年产*平方米高档建筑陶瓷生产线。 (略) 8条陶瓷生产线建设项目:总投资6亿元,建设8条陶瓷生产线。 (略) (略) 年产1.2亿块建筑垃圾烧结砖生产线项目:总投资0.6亿元,建设年产1.2亿块建筑垃圾烧结砖生产线。 粉煤灰综合利用项目:总投资1亿元,建设新型建筑材料生产线。 鹤壁 (略) 年产*吨陶瓷原料加工项目:总投资0.9亿元,建设年加工*吨陶瓷原料生产线及配套设施。 (略) (略) 陶瓷废料处理项目:总投资0.5亿元,建设陶瓷废料处理生产线。 |
第三节 改造提升装备制造产业
抓住国家产业结构调整的机遇,充分发挥政府的支持和主导作用, (略) 场为导向,以企业为主体,运用高新技术积极推进支撑我区现实生产力的汽车零部件、机械制造、金属镁等传统优势产业的改造升级,引进国内外大型企业进行战略重组,提升传统产业核心竞争力,促进传统工业企业焕发生机,做到纵向拉长产业链条,横向拓宽配套体系建设。
——汽车零部件行业。积极推进汽车零部件孵化基地建设,加快天汽模、宇恒工业、恒泰电器等大型企业发展步伐,提高企业技术研发能力,鼓励企业与科研机构、高校开展广泛和深入的技术合作,积极发展汽车模具、整车线束、汽车插接件升级换代产品,大力推进天翔电塑AMT手柄总成建设项目、天汽模年产*套汽车冲压件二期建设、宇恒工业年产*套汽车整车线束生产线项目、恒泰电器ABS刹车线束改造项目,以宇恒工业与四川泛华的合作为契机,打造汽车插接件产业基地。到“十二五”末,使我区的汽车插接件行业产值达到10亿元以上。
专栏5 装备制造产业发展重点专项 天 (略) 年产*套汽车冲压件二期建设项目:总投资1亿元,建设年产*套汽车冲压件生产线。 (略) 年产*套汽车整车线束生产线项目:总投资1.6亿元,建设年产*套汽车整车线束生产线。 起运公司年产150台液压支柱项目:总投资1.1亿元,建设年产150台液压支柱生产线。 物华镁公司年产*吨新型镁基复合材料项目:总投资2.5亿元,建设年产*吨新型镁基复合材料生产线。 河南中 (略) 年产200套矿用自动化节能电控系统项目:总投资1.2亿元,建设年产200套矿用自动化节能电控系统生产线及标准厂房。 (略) (略) 年产100台多绳绞车项目:总投资1.1亿元,新建年产100台多绳绞车车间及生产线。 标准件公司年产*吨高强度紧固件项目:总投资1亿元,建设年产*吨高强度紧固件生产线及配套设施。 |
——机械制造行业。加快起运机械等重点企业发展步伐,重点发展大型矿用机械、高精密度起重机械等产品,打造全国重要的矿用机械制造产业基地。以矿井提升机等大型主机设备为龙头,以豫兴煤机与洛阳中信集团合作建设的新型提升机和起运机械的液压支柱项目为支撑,整合煤机生产企业,促进矿山机械的升级换代。 (略) 年产150台液压支柱生产线项目、标准件公司年产*吨标准件项目、华德公司年产8000吨镀铜生产线项目,到“十二五”末,全区机械制造行业产值达到15亿元以上。
——金属镁行业。巩固镁粉、镁粒产品优势,扩大镁合金挤压型材规模,谋划发展镁合金汽车零部件、五金产品等深加工产品。加大技术研发力度,重点突破镁合金连续挤压、镁合金塑性成型等技术。引导物华、威尔斯等企业引进新项目、新技术、新设备, (略) 年产*套汽车轮毂等项目,做大做强企业规模。“十二五”末,力争使我区金属镁冶炼及深加工能力达到*吨以上,实现行业产值10亿元以上。
第四节 积极发展轻工电子产业
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积极引进战略投资者,加快企业战略重组步伐,重塑我区电子产业辉煌。
——轻工行业。加快我区劳动密集型产业发展,构建具有我区特色的轻工产业基础。依托*吨烯烃项目,大力发展塑料软包装、农膜、中空容器、周转箱、塑料管材、装修装饰材料等产品,适度发展具有一定产业基础的纺织、服装行业。大力推进塑料片区、年产*锭高织精梳、年产*吨文化用纸、年产*只电子玩具等项目建设。
——电子行业。打造电子元器件产业基地,加强企业技术创新能力,推动企业战略重组,依托博大电子、华中科技等龙头企业,以开发新产品为主线,加大科研投入,大力发展钽电容器、片式多层瓷介电容器、片式电阻器等新型电子元器件, (略) 引进 (略) 技术开发生产超级电容器、博大公司运用新材料生产镁合金电子散热器和LED灯项目的中试工作,德亿电器与美的空调配套生产继电器,到“十二五”末,全区电子行业总产值达到10亿元。
专栏6 轻工电子产业发展重点专项: (略) (略) 超级电容器生产项目:总投资2亿元,建设年产2亿只超级电容器生产线。 博大电子镁合金散热器生产项目:总投资0.6亿元,建设年产*件镁合金散热器生产线。 (略) 年产200套精细仪器仪表项目:总投资0.5亿元,建设2条精细仪器仪表生产线。 年产*锭高织精梳项目:总投资0.5亿元,建设高织精梳纱锭生产线。 塑料片区建设项目:总投资10亿元,建设塑料片区。 |
——仪器仪表行业。加快企业战略重组步伐,提升产业规模化水平,形成煤质分析设备产业基地。大力发展成套煤质分析设备,鼓励和促进企业积极采用“产、学、研、用”结合,引进管理和技术人才,提高预测能力和 (略) 场命中率,支持仪表厂、天龙公司等企业的发展, (略) 年产200套精细仪器仪表等项目。
第五节 加快发展服务业
紧紧围绕商贸活区战略,全面提升传统服务业,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坚持重点突破与全面发展相结合、发展商贸服务业与强化公共服务相结合,加快服务业发展步伐。“十二五”期间,全区第三产业增加值增长保持在14%以上,服务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达到30%以上。
大力发展传统服务业。进 (略) 商贸中心地位,改造提升商贸、餐饮和文化娱乐等传统服务业,完善必要的商贸、餐饮业设施,大力发展新的商业业态,积极引进大型商业连锁企业。加快推进 (略) 综合体项目、山城迎宾馆、城南综合商贸功能区项目、假日文化大厦、京航商务大酒店等项目建设,合理 (略) 点布局,在新建小区规 (略) 场、 (略) ,满足人民需求。
积极发展现代服务业。以石林陶瓷产业园区和宝山循环经济产业集聚区为依托,加快宏昌物流、鹤城物流等物流项目建设,提高园区综合服务配套能力。以山西 (略) 在我区时丰设站为契机,规划建设煤炭物流园,同时引导现有煤炭物流企业入驻园区。以服务宝山循环经济产业 (略) 发展为核心,加快发展金融保险、商务会展、检验检测、信息科技等现代服务业,提高服务业的整体水平。到“十二五”末,全区物流业增加值年均增长在30%左右。
加快发展文化旅游。以红色生态旅游为主线,以城区为中心,以“一址两园”为重点,积极推进“刘邓大军石林军事会议旧址”红色旅游、枫岭公园“鹤壁枫岭名吃城”和桐岭生态园“休闲旅游”项目。充分挖掘开发我区剪纸等民间特色文化资源,打造民间艺术品牌,促进文化旅游事业健康发展。
专栏7 服务业发展重点专项 河南宏昌物流现代陶瓷物流项目:总投资4.5亿元,主要建设电子信息中心、仓库、综合服务楼、 (略) 、装卸货配套设备及大型停车场等。 鹤城陶瓷物流项目:总投资2.5亿元, (略) 和物流配套设备。 山城区新达煤炭物流项目:总投资2.5亿元,建设储煤场、 (略) 等设施。 山城区颐天年老年公寓建设项目:总投资0.35亿元,建设公寓楼及配套设施。 山城区刘邓大军石林军事会议旧址红色旅游景区建设项目:总投资0.3亿元,建设修缮刘邓大军石林军事会议旧址及展览馆、刘邓首长旧居、烈士陵园、刘邓大军军部旧址及展览馆。 桐岭生态观光园建设项目:总投资0.5亿元,占地3320亩,种植经济林木,建设“农家乐”周末旅游设施。 山城区城南综合商业中心项目:总投资0.5亿元,规划用地6752.4平方米,经营面积6300 平方米。 |
努力营造服务业发展的良好环境。进一步从金融、土地、税收、价格等方面支持服务业发展。对大型服务业企业和新兴服务业企业在信贷、税收等方面给予重点扶持;推进为生产企业配套的服务业集聚发展,进一步 (略) 场秩序,促进企业自主创新,维护广大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第六节 加快产业园区建设
(略) 。按照规划领先、基础先行、项目跟进、服务配套和集合功能、集聚要素、集约经营、集群 (略) ,完善产业园区载体功能,通过国债资金、开行贷款、商业贷款等多种途径,最大限度地融入资金,全面推进产 (略) 、水、电、气、通讯等设施建设,为项目入驻提供发展条件。石林陶瓷产业园区升级为省级产业集聚区。
完善配套服务体系。促进产业园区内基 (略) 基础设施的有效衔接,大力发展物流、研发、商务及信息咨询等生产性服务业,推动后勤服务社会化,实现效能最大化,增强区内企业竞争优势,鼓励民间资本投向产业园区基础设施及配套建设。同时认真落实各项优惠政策,制定相关扶持措施,促进产业集聚集约发展。
专栏8:产业园区基础建设重点专项 石林陶瓷产业园区新建污水处理厂项目:总投资1亿元,新建日处理*吨污水处理厂 (略) 。 石林陶瓷产业园区基础设施二期建设项目:总投资1亿元, (略) 、石林大道北延、新中源大道南延葛嘴线、园区排水基础设施建设、园 (略) 绿化。 石林陶瓷产业园区及石 (略) 建设项目:总投资0.5亿元,建设葛西线、葛酒线、西石线、葛石线4条线, (略) 9.9公里。 |
加大项目引进力度。依托优势产业和行业龙头,大力引进与龙头同类的企业,实现扎堆聚集,同时注重引进横向配套,纵向延链企业,形成主体企业支撑有力、配套体系健全完善,产业链条完整闭合的集群式发展态势。
加快特色园建设。积极承接沿海产业转移,建设以汽车零部件为主导产业的轻工业园,加快招商引资步伐,引导现有企业入驻园区,打造汽车零部件生产基地。以橡胶助剂企业向园区集中搬迁为契机,在宝山产业集聚区内规划建设山城区精细化工产业园,实现产业集聚化、规模化、无污染生产。建设矿山机械产业园,引导现有企业入驻,壮大生产规模,提高产品档次,形成产业集群。
第七节 推动企业做大做强
建立企业服务长效机制。创造良好的政策、经营、政务和社会环境,整合各类社会资源,为企业发展提供咨询服务、技术创新、信用评估、人才培训、名牌培育、标准制定等全方位的优质服务。加强企业家队*建设,采用培训、引进等方式,培养一批具有战略意识、开拓精神、社会责任感的优秀企业家,为企业发展奠定坚实的人才基础。继续加强融资服务,拓宽企业融资渠道,推进 (略) 建设,增强企业自身活力和应对风险能力。深度开展企业管理(技术)培训,注重引导企业加快技术创新、管理创新和体制创新,提升企业整体素质。
推进企业战略重组。加强与行业龙头和大型央企合作,争取形成一些企业集团。鼓励同类型企业进行整合重组。强化龙头企业带动作用,大力培育瑞兴堡、宝马集团、天汽模等具有竞争优势的重点企业,形成3—4个集工程设计、产品开发、设备制造、工程成套和技术服务为一体,具有较强竞争力的大型企业集团。“十二五”末,全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户数达到300户以上,其中年产值超亿元企业达到30户以上,年产值5 -10亿元企业达到10户以上。加快企业股份制改造,“十二五”末争取10—15家企业进入区域性中 (略) 场,力争2家企 (略) 。
第五章 (略)
(略) 意识,坚持城乡统筹、全域规划, (略) 特色,以旧城改造和新城建设为重点,积极推进棚户区改造和廉租房建设, (略) 、 (略) 配套设施和学校、医院等公共服务设施,大力实施绿化工程, (略) 绿化水平, (略) 管理水平, (略) 综合改造, (略) 品位,建设生态山城。
第一节 (略) 改造和建设
积极推进旧城改造步伐。坚持政府引导扶持、市场开发为主、成片打捆推进的原则,将棚户区改造、城区主次干道临街危旧房改造和廉租房建设相结合,按照 “改造一个小区,建设一个精品,打造一个亮点”的总体要求,坚持“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水平管理”, (略) 场运作,引进民间资本和社会资金进行开发建设,扩大空间,增加绿地,打造亮点,提升品位,积极推进沃尔玛印象新城、建业·桂圆住宅开发等重点工程建设。“十二五”末消除成方连片的棚户区,建成区面积达到36平方公里,城镇人口达到*人,老城区面貌发生重大变化。
专栏9 城市建设重点专项 山城区棚户区改造工程:总投资18亿元,新建住宅*平方米。 山城区城中村改造项目:总投资10.78亿元,对大胡社区、西鹿楼村、陈家湾社区、西窑头村、中窑头社区、东窑头社区等11个村(社区)进行城中村(社区)改造、开发,新建住宅102.*平方米。 山城区城南新区建设项目:总投资20亿元,将城南新区打造成一个集新型工业、居住、物流、休闲、娱乐于一体的综合性、 (略) 新区。 山城区廉租房建设项目:总投资5.2亿元,建设廉租住房*套,建筑面积54.*平方米。 石林新城陶源社区建设项目:总投资3.1亿元,新建住宅*平方米。 山城区集中供热工程:总投资2亿元,建 (略) 30.6公里。 (略) 道路工程:总投资3.3亿元,建 (略) 30公里。 山城区生活垃圾综合利用处理场建设项目:总投资0.92亿元,用地150亩,建设日处理生活垃圾450吨设施。 山城区城 (略) 工程:总投资0.5亿元,建 (略) 36.95公里。 枫岭公园和西山生态建设项目:总投资0.22亿元,种植各类观赏性乔木、灌木、地被植物和草坪, (略) 、景观灯,休闲山庄、园林小品、广场及绿化建设。 |
加快推进城南新区建设。按照“生态城南,活力新区,创业乐土,宜居家园”的理念,以鹿楼地区为中心,加快鹿楼、西鹿楼、寺湾等城中村(社区)改造步伐,以服务宝山产业集聚区为主建设餐饮、商业及商务行政区。到“十二五”末,建成集新型工业、居住、物流、休闲、娱乐于一体的综合性、 (略) 新区。
加快石林新城建设。石林新城要按照产城一体的原则,与石林陶瓷产业园区建设相结合,与新型社区建设相结合,通过BT、 (略) 场运作方式,加 (略) 、供排水、 (略) 、学校、 (略) 等基础设施和公共设施建设,大力发展物流、融资担保、商业、餐饮等生产性和生活性服务业,逐步达到承载*人左右的能力。
第二节 (略) 管理水平
(略) (略) 络。 (略) 建设适 (略) 开发建设, (略) 道路建设改造力度,逐步 (略) ,基本形成“ (略) 、外围成环、四周通达” (略) 网络。 (略) 、朝阳街— (略) 、建设街— (略) 、汤河街—北环口、 (略) — (略) (略) 工程建设, (略) 维护管理、交通安全管理及公共 (略) 附属设施的投入, (略) 道路交通系统的整体运行效率。
(略) 配套设施。加快推 (略) 建设项目,新 (略) 36公里,实现雨污分流。对汤河、泗河及其支流等河渠实施截污、清淤、护岸等整治措施,“十二五”末,城市污水处理率达到85%以上。全面实施城镇供水 (略) 改造, (略) 集中供热系统建设,大力发展地热等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供热,“十二五”末,使老城区70%以上小区实现集中供热。不断完善垃圾处理系统,加快垃圾中转站建设,提高垃圾处理能力。完善枫岭公园、胡丰游园、桐岭生态园的绿化,提高街道绿化、公共绿化水平,增加公共绿地,规划建设一批各具特色的公园广场和街心游园,拓展城区绿化空间,切实改善生产、生活环境, (略) 配套设施。
(略) 管理水平。坚持依法、科学、从严、 (略) , (略) 精细化管理,充分发 (略) 管理中的基础支撑作用。探索住宅小区物业管理新模式,改善小区居民居住环境。 (略) 环境专项整治,实行精细化、规范化、人性化管理,探索建立长效管理机制。逐步完善公共服务设施,做好公厕、垃圾站点等配套设施维护和管理,积极探索实施垃圾分类回收管理。
完善公共服务设施。合理布局文化娱乐、中小学校、医院、 (略) 、体育健身等公共服务设施,促进公共服务均衡化发展。优先安排中小学校、医院、市场等公益事业配套建设用地,满足居民子女上学、就医、购物等基本需求。 (略) 公共服务配套设施建设,最大限度发挥公共服务设施的作用。
建设“数字山城”。 提高政府数字化应用水平,以现有的电子政务为基础,逐步建立起各部门的数据共享与信息交换机制,提高政府信息公开水平,使群众能够方便、快捷、低成本获取政府提供的信息和服务。
第三节 构建便捷畅通的交通体系
建设区域性“公铁联运中心”。依托山西 (略) 在石林时丰设站的机遇,建设时丰—石林陶 (略) 支线,做好安林高速—鹤辉高速连接线相关工作,规划建设石林新城—老城区、时丰站— (略) 工程,逐步将贯穿新 (略) 专用线改造为快速轨道交通,加快 (略) 、公路运输、轨道交通为一体的“公铁联运中心”。
完善 (略) 络体系。继续加 (略) 建设,改造升级现 (略) ,完 (略) 网络。逐步实施罗宋线改建、军鹤线改建、石鹿线改建、耿南线改建、东李线 (略) 工程,到“十二五”末, (略) 总里程达到221公里,比“十一五”末增加46公里。提高“村村通”公路标准,改建村道22公里,到“十二五”末,村道总里程达到117公里。继续推 (略) 桥梁建设,建设小岗洼桥、柳涧桥、东扒厂桥等桥梁项目,提 (略) 整体水平和抗灾能力。
加快推进城乡交通运输体系协调发展。建立推进城乡客运一体化的协调共享机制,完善城乡客运一体化标准规范体系,实现城乡客运服务的有效衔接。 (略) 政管理,建立科学 (略) 养护管理体系, (略) 网畅通水平。大力发展适合农村客运的安全、实用、经济型客车,鼓励发展集装箱、冷藏、城市配送等专用运输车辆。
第六章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加快发展现代农业,大力推进新型社区建设,改善农村基础设施条件,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促进城乡统筹协调发展。
第一节 积极发展现代农业
加快发展畜牧业。综合考虑粮食、土地、水等资源和环境承载能力。积极实施肉鸡、蛋鸡、生猪等养殖产业开发,带动全区标准化规模养殖快速发展,进一步提高畜牧业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继续 (略) 、 (略) 等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发展壮大。加快实施科技兴牧,完善重大动物疫病监测监控体系,全面提高动物疫病综合防治能力,进一步完善良种繁育体系和畜牧实用技术推广体系。
推进农业标准化生产。大力发展节水灌溉,积极推行地埋管道、喷灌、滴灌、渗灌等技术。加快农业机械化发展步伐,巩固小麦生产全过程机械化,重点增加玉米联合收割机等大型农业机械。健全区、乡(镇)、村三级 (略) 络,壮大村(社区)级科技服务队*,在乡镇建立区域农业技术服务站,引导农业生产经营单位与农业科研单位、 (略) 校联合进行农业科技的开发、中试和应用,加速科技成果产业化进程。积极推进农业标准化生产,建立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体系,实现对重点农产品质量的快速系统检测,保证农产品质量安全。
专栏10 新农村发展重点专项 (略) *头生猪养殖项目:总投资1.5亿元,年出栏*头生猪,建设猪舍170栋。 山城区现代食用菌产业园区项目:总投资0.5亿元,建工厂化生产车间*平方米,生产温棚1000座。 (略) 肉鸡产业化项目:总投资1亿元,建设年出栏*只肉鸡厂80个及配套设施。 山城区鹿林渠引水补源项目:总投资0.33亿元,设引水闸1座、节制闸2座、分水闸2座、泄洪闸2座等设施。 山城 (略) 建设项目:总投资1亿元,新 (略) 82公里,其中,县乡道60公里、村道22公里。 |
提高农业产业化程度。着力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和农民经纪人队*,提高农民组织程度,增强农 (略) 场竞争能力。加强对农村劳动力转移的组织、协调和引导,加大技能培训力度,实行有组织输出、技能型输出。创新农业机械化发展机制和服务模式,着力培育各类新型农机服务组织,健全 (略) 络,推进农机服务产业化。到“十二五”末,全区农民专业合作组织达到40个以上,省级农民专业合作示范社3—5个。
第二节 加快农村城镇化进程
加快新型农民社区建设。顺应产业集约化发展的趋势和农民改善生活条件、优化居住环境的愿望,按照“政府引导、市场运作、科学规划、分类实施”的原则,重点改造城中村和产业集聚区、采煤沉陷区内的村及近郊乡镇,在农民自愿的前提下实施迁村并点,统筹推进 (略) 、水、电、幼儿园、卫生室等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探索推进“一换、两转、三就”,即农民宅基地置换城镇住房、农业户籍转城镇非农户籍和农村社 (略) 社会保障、 (略) 标准落实就业就医就学政策等方面的配套改革,让农民真 (略) 居民。
促进农民持续增收。建立健全劳务输出体系,加强劳务协作,搞好与输入地的沟通和对接,提高外出务工的组织化、规模化程度,引导农民在非农产业发展中得到稳定就业。落实农民工培训补贴政策,实施订单式培训和职业技能培训。完善农村劳动力就业转移服务体系,加强对农村劳动力的公共就业服务,帮助农村富余劳动力就地就近转移就业。实施农村劳动力就业培训工程,培养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逐步使农村适龄劳动力特别是下一代劳动力成为高素质、有技能、专业化的现代产业工人或职业化的服务业员工。
完善农村(社区)公共服务体系。加大公共财政对农村(社区)的投入, (略) 、公交、通讯、供水、供 (略) 络等向农村(社区)的延伸。建立城乡义务教育协调发展机制, (略) 教育支持农村(社区)教育机制,巩固提高农村(社区)九年义务教育,实施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工程和农村(社区)初中校舍改造工程,建设一批农村(社区)寄宿制示范学校。加大农村(社区)医疗设施建设力度,支 (略) 、村(社区)卫生室建设,加大对乡镇村(社区)医护人员的培训,提高医护人员的服务水平。继续实施乡镇综合文化站、农村(社区)数字电影放映、农家书屋等文化惠民工程,不断丰富农民的精神生活。
第七章 完善自主创新体系
牢固树立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的观念,继续实施科教兴区和人才强区战略,加强科技创新队*建设,努力实现经济社会发展从资源依赖型、投资拉动型向人才支撑型、创新驱动型转变。
第一节 提高科技创新能力
(略) 。不断强化企业在技术创新体系中的主体地位和在科技创新体系中的关键作用,实施企业创新能力培训科技工程,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培育支持有知识产权核心技术和持续创新能力的创新型企业。引导企业与高校、 (略) 所联合开展能够提升企业和产业核心竞争力的应用开发研究成果和成果转化,形成要素完备、配置高效、充满活力的科技创新体系。“十二五”期间,培育省级高新技术企业2家,省市级创新型示范(试点)企业3家。引导和支持企业建立自 (略) ,加快建设和发展工程技术研发中心、企业技术中心等各类研发中心,到“十二五”末,全区60%以上的大中型企业建立研发中心,建立省级以上工程技术研发中心1个,企业技术中心3个。
营造良好环境,健全科技投入体制。不断加大财政投入力度,对科技投入增长速度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的增长速度,到“十二五”末,全区科技投入所占比例不低于当年财政支出比例的1.1%。强化政策引导作用,健全产业政策和科技政策协同机制,鼓励和引导社会资金投向科技创新。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实施以专利技术为核心的知识产权战略,支持创新主体在重点领域和关键技术、工艺和产品方面创造和形成知识产权,到“十二五”末,力争全区年专利申请量超过100件。
第二节 大力发展教育事业
加强基础教育,发展职业教育,建立结构优化、协调发展、充满生机与活力的国民教育体系。
加强基础教育。大力推进素质教育,优化教育资源配置,促进城乡之间、不同学校之间教育均衡化发展,以农村为重点,进一步整合农村学校布局,实施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工程,到“十二五”末,全区义务教育学校校舍、设备和师资基本达到规定标准。建设有特色、品牌化的优质名校。改善幼儿教育环境,加快农村幼儿园建设,“十二五”末,学前三年入园率达到70%。加快普及高中阶段教育,鼓励社会力量举办普通高中教育,扩大办学容量。加强教师队*建设,定期对义务教育学校(幼儿园)教师和校(园)长培训,鼓励优秀教师到农村从教。
发展职业教育。推进职业教育产业化、民营化、特色化,鼓励社会参与和举办职业教育。推动职业教育办学模式创新,加强校企合作,鼓励职业学校与企业合作,开展订单式培养。围绕我区主导产业,建设陶瓷学校,为陶瓷产业发展培养一批高素质的人才。坚持产教一体、工学结合,鼓励企业为职业学校提供更多的实方米。
促进林业产业发展。着眼于生态增效、农民增收目标,突出名优特新,大力调整种植经济林的比例,以葛嘴线两侧三家村、李古道、温家沟的核桃、柿树基地为中心,向周边村庄辐射发展经济林5000亩;以“速生、优质、高效”为要求,沿汤河水库周围、汤河河道、羑河河道两侧,营造速生丰产用材林基地5000亩,真正实现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协调统一。
加强林业建设管理。进一步加强现代林业管理和执法体系建设,建立完善乡镇林业工作站等林业基础管理服务体系,加强林权保护管理和流转管理,进一步完善林业人才体系。
第二节 大力发展循环经济
坚持把循环经济理念贯穿产业发展全过程,按照“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的要求,加快构建各具特色、优势互补的 (略) 络和循环链条,提升循环经济发展层次和水平,建立循环型工业、 (略) 体系。
构建循环型工业体系。重点抓好牟山工业园区循环经济省级试点园区和宝马、华韵、柳江等省级循环经济试点企业建设,逐步完善新型建材、煤化工、金属镁等循环经济产业链,努力拓展产业链条广度和深度,实现园区内生产要素的集聚和链接。大力推进工业废弃物综合利用,重点实施粉煤灰高附加值开发、电厂脱硫废渣利用、金属镁和金属钙废渣综合利用、废弃衣物利用等项目。在石林陶瓷产业园区推进集中供气,在陶瓷企业推广清洁生产,建设污水、中水回用、垃圾处理回收设施,提升循环经济运行质量,促进园区产业升级,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到“十二五”末全区工业固废物综合利用率达到95%以上。
专栏11 发展循环经济重点专项 山城区石林陶瓷产业园区循环经济示范项目:总投资5亿元,建设园区煤制气集中供气站一座,建立园区余热回收体系,建设园区废水处理体系,园区废渣综合利用体系。 (略) 利用电厂脱硫废渣新建年产*吨硫酸项目:总投资0.8亿元,建设年产硫酸*吨、电厂脱硫剂*吨生产线。 (略) (略) *吨/年水解聚*烯腈盐项目:总投资0.6亿元,建设年产*吨水解聚*烯腈盐生产线及配套设施。 兴工镁厂年利用*吨钙渣生产钢水精炼调渣剂项目:总投资0.53亿元,建设生产车间、生产线及配套工程。 山城区企业清洁生产及废水深度治理工程:总投资0.66亿元,对4家企业生产系统进行清洁生产改造。 |
建立循环型农业体系。建立“粮食种植—畜禽养殖—畜产品深加工—废弃物综合利用”产业链,推进畜禽蛋壳、内脏等废弃物开发利用;建立“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产业链,推进秸秆提取聚木糖、秸秆制天然气等秸秆综合利用,到“十二五”末,全区农业废弃物综合利用率达到95%以上;对畜禽粪便进行综合利用,建立“畜禽粪便—沼气—无公害农产品生产”产业链,推进沼渣沼液制肥等项目,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调整优化用肥结构,鼓励增积增施有机肥。
建 (略) 体系。 (略) 生活垃圾分类回收系统建设,在主要居民区、商业区、街道设置分类垃圾箱,逐步实现垃圾分类收集。以废旧汽车、废旧家电、废旧电子、废旧塑料拆解回收利用为重点,加快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体系建设,构建以城区回收点为基础、 (略) 场为核心、加工利用为目的的再生 (略) 络体系,到“十二五”末,全区再生资源主要品种回收利用率达到85%以上。建设石林新城污水处理及中水回用工程,实施雨水收集工程,开展建筑垃圾、餐厨垃圾资源化利用工程,到“十二五”末, (略) 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85%以上。推进建筑节能改造,扩大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示范,利用太阳能集热器替代屋顶覆盖层或替代屋顶保温层,促进太阳能与建筑一体化,到“十二五”末,新建建筑太阳能热水系统普及率达到65%以上。强力推进新型墙体材料在建筑中的应用,到“十二五”末,全区新型墙体材料比重达到95%以上。
第三节 强化节约环保
坚持资源开发与节约并重,节约优先的原则,以提高资源利用率为核心,以资源综合利用、集约用地、节能降耗和强化环境保护为重点,在全社会形成节约资源的生产方式,强化节约意识,形成健康文明、节约资源的消费模式。
大力推进节能降耗。重点推进工业、建筑、公共机构等领域节能降耗。实行新建项目节能评估制度,强化节能监督管理,严把新建项目能耗审查关,遏制高耗能项目过快增长。加快更新淘汰落后设备和工艺,推广应用高效节能产品和设备,积极推广余热余压利用、生产系统节能改造等节能降耗技术。严格执行新建建筑节能标准,大力推广新型墙体材料和地热、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在建筑工程中的应用。
集约利用土地。强化土地管理制度,管住总量、严控增量、盘活存量,合理调整土地利用结构和布局,促进土地资源的集约利用和优化配置。科学确定用地定额和标准,引导城镇、产业园区、新型社区的集约型建设,优先供给基础产业、基础设施和重大项目建设用地,适度扩大城镇建设用地。加大闲置土地回收处置力度,盘活存量土地,充分利用荒山、荒沟、荒滩和荒坡地。大力推进土地开发整理,加强土地复垦,适度开发土地后备资源,补充耕地、园林、林地和其他农业用地,加大耕地保护力度,减少占用耕地比例。
牢固树立节约意识。推进节约型社会建设,倡导文明健康的工作和生活方式。在机关,减少文山会海,规范接待制度和采购制度,尽量减少使用公车;在企业,加强原材料消耗管理,推进包装减量化,开展技术革新和工艺改造,降低单位产品耗能指标。在农村,推进作物秸秆和畜禽粪便的综合利用,推行农资节约。引导商业和民用节能,鼓励节约用电,推广使用高效节能照明产品。
强化环境保护。加强陶瓷、化工等重点行业烟气排放脱硫设施建设,严禁秸秆焚烧行为。积极推进石林陶瓷产业园区污水处理厂项目建设,积极开展环境质量综合整治,进一步加大造纸、化工助剂等重点行业污染治理力度。严格执行环境影响评价和“三同时”制度。加强生态环保监管,鼓励社会公众参与并监督环境保护,努力解决影响经济社会发展特别是严重危害人民健康的突出问题。加快建立生态补偿机制。运用经济手段推 (略) 场化进程。
第四节 探索发展低碳经济
建设低碳示范小区。在棚户区新建小区、新型社区等开展低碳示范区试点工作,建设垃圾分类回收、中水雨水、浅层地热和太阳能利用等项目,尽量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在“十二五”末,全区建成1—2个环境优美的低碳型居住区。
积极倡导绿色消费。大力倡导节约资源、健康文明的生产方式和消费模式,提高全社会的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意识。推广政府绿色采购,鼓励使用绿色电力、能效标识产品、节能节水认证产品、环境标志和绿色、有机标志食品,减少过度包装和一次性用品使用,引导全社会消费行为。开展绿色学校、 (略) 、绿色商场、绿色交通、绿色社区、绿色家庭等创建活动,强化自然、环保、节约的消费观念,培养和树立绿色消费文化理念与绿色消费需求。引导公众优先采用公共交通、步行和骑自行车出行方式。
第九章 构建和谐社会
着力完善社会保障体系,促进民生持续改善,努力提升公共服务水平,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使经济发展更多地惠及人民群众。
第一节 促进民生改善
千方百计扩大就业和促进创业。强化政府促进就业职能,建立促进就业工作协调机制。继续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将第三产业、中小企业和非公有制经济作为扩大就业的主渠道,加快发展劳动密集型企业,大力开展创业促进活动。建立面向所有劳动者的就业援助制度,重点解决失地农民、高校毕业生、退役军人、城镇就业困难人员、农村富余劳动力等人员就业,动态消除“零就业”家庭。推动建立统一规范 (略) 场,加强 (略) 建设。推行劳动合同制度,全区城镇企业职工劳动合同签订率达到90%以上。建立劳动关系协调机制,劳动举报案件结案率保持在95%以上,开展和谐劳动关系企业与和谐产业园区创建活动。
努力增加居民收入。通过加强职业教育,培训大批熟练产业工人,促进低收入群体增收,扩大中等收入群体规模。逐步提高最低工资标准和社会保障标准,适时增长行政事业单位职工工资,建立企业职工工资正常增长机制和支付保障机制。落实国家提高企业离退休人员养老金政策,确保企业离退休人员养老金按时足额发放。落实被征地农民的安置补偿和社会保障政策。通过发展生产、完善公共服务体系、健全社会保障等途径,保障城乡低收入困难群众基本生活。继续抓好农村扶贫工作,通过加快 (略) 化进程、建立新型社区、实行农村土地流转等多种形式进行开发扶贫。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重点支持有利于直接增加农民收入的项目。组织引导农民工有序转移,努力增加农民工资性收入。
完善社会保障体系。进一步扩大社会保险覆盖面,提高社会保险统筹层次。建立城乡一体化的全民养老保险、全民医疗保障、综合型社会救助等制度体系。稳步增加财政性社会保障支出占财政支出的比重,重点向农民、农民工、被征地农民、城市无业人员和城乡残疾人等特殊困难人群倾斜。鼓励和支持慈善事业发展,加强对孤寡老人、孤儿、残疾儿童、流浪乞讨人员、精神病人的救助。大力发展残疾人事业,加强残疾人社会保障和服务体系建设,切实保障残疾人的生存权和发展权。
提高生活质量。进一步完善与人民生活密切相关的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不断改善生产生活条件。适应居民收入水平提高和消费结构升级的要求,完善消费服务体系,创造良好消费环境,引导居民消费需求向实物消费和服务消费并重转变,提高居民消费层次。依法加强对医疗、教育、住房等方面的价格监控。倡导科学文明的现代婚育文化,实施出生缺陷干预,优生优育、计生服务等措施,努力提高出生人口素质。
第二节 提高公共服务水平
提高医疗卫生服务水平。积极稳妥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落实和完善基本药物制度。重点完善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和城乡医疗救助等制度。加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指挥、疾病预防控制、卫生监督执法、医疗救治以及妇幼卫生保健等公共卫生体系建设。优化医疗卫生资源配置,新增卫生资源重点 (略) 社区等薄弱环节倾斜。健全 (略) 和村卫生室为基础的农村医疗 (略) 络。加快和规范社区卫生机构建设,完善以社区为基 (略) 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实现社区卫生机构、 (略) 双向转诊和社区首诊制度。鼓励开展多种形式的医疗互助活动,引导开展社会慈善医疗救助。积极发展商业健康保险。
积极发展文体事业。推进覆盖全社会的公共文化体系建设,建设山城区图书馆,完善棚改展览馆。大力加强基层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建设,加强 (略) 、社区文化活动室和农家书屋的建设和管理,实施流动舞台工程,推动公共文化服务向农村和社区延伸。加强对区内文物遗址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鼓励开发具有民族传统和地域特色的剪纸、绘画、雕刻等民间艺术品项目,“十二五”末,逐步形成比较完善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贯彻实施《全民健身条例》和《河南省体育发展条例》,积极倡导和推广群众性体育活动,继续实施全民健身工程,在小城镇、新型社区和中心村建设农村健身广场。大力发展档案、方志事业。
积极应对老龄化社会。积极研究探索应对人口老龄化的政策体系,全方位构建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补充”的社会化养老服务体系,推进养老服务社会化示范活动,扩展老龄服务项目,确保全区老年人老有所养、养有保障。各乡镇(街道)健全完善老年活动中心,各社区成立老年协会,面向社会开展专业优质服务。积极推动老年文化、体育、教育等事业和产业发展,在全社会倡导对老年人的尊敬和精神关爱。
加强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坚持计划生育基本国策,继续稳定低生育水平,加强计划生育服务体系建设。积极开展孕前优生健康检查,建立出生 (略) 络。健全人口信息管理系统,加强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与服务。引导群众转变生育观念,健全计划生育利益导向机制,综合治理出生人口性别比例偏高问题。
切实保障妇女儿童权益。贯彻男女平等的基本国策,不断提升妇女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鼓励和支持妇女创业,充分发挥女企业家、女能人的引领作用,打造妇女特色创业项目。注重青少年家庭教育、社区教育和校外教育,提高青少年思想道德素质,加强青少年课外活动场所建设。关爱留守儿童,重视留守儿童心理健康和安全教育。加强孤残儿童养护和流浪儿童保护,关注残疾儿童康复。建立健全维权救助、社会化干预家庭暴力、妇女利益诉求等工作机制。
第三节 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健全安全生产管理机制。坚持安全发展,增强社会安全生产观念。强化安全生产宣传教育培训,建立安全生产培训机构。加强职业健康监管,鼓励和支持有相应资质的中介技术服务机构为生产经营单位职业危害提供技术服务。强化安全标准化管理,在大型企业推行安全标准体系认证,在中小企业实行安全生产标准化管理,到“十二五”末,危险化学品生产企业、烟花爆竹经营企业全部达到二级以上标准,非煤矿山全部达到五级以上标准。严格安全行政执法和安全生产责任追究,完善安全应急救援体系,组建综合应急救援队*,最大限度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深入推进平安山城建设,健全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公共安全预警和应急处置体系,广泛开展平安创建活动。加强法制宣传教育,创新普法方式,在全社会营造学法、知法、守法氛围。推行 (略) 、 (略) 、单位 (略) 、 (略) 、 (略) 、区域 (略) “六网”建设,建立覆盖全社会的视频监控报警系统安全 (略) 络。加强重点部位、重点场所(包括中小学校和幼儿园)、重点村庄和交通、消防、危爆物品等重点行业管理,确保人民群众安全感和满意度不断提升。依法防范和打击“两抢一盗”、制毒贩毒等严重扰乱社会公共秩序的违法犯罪行为,抓好群防群治,严密防范和打击黑恶势力、各种敌对势力的渗透破坏活动。落实“1+3、3+1”信访工作机制,增强信访工作综合协调和应急处置能力;探索用群众工作统揽信访工作机制,提高基层就地化解矛盾能力。
建立防灾救援体系。加强人防、地震等工作,健全社会应急联动指挥和应急保障体系, (略) 应急减灾管理机构。 (略) 安全预警与应急机制,加强各级防灾减灾预警演练。建立救灾物资储备库,加强减灾救灾装备建设,增加救灾物资储备。完善乡镇、街道、社区、中小学等基层单位应急预案,有效应对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和社会安全事件。
创新社会管理。切实加强党的领导,强化政府社会管理职能,引导各类社会组织健康有序发展,支持人民团体参与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构建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社会管理格局。建立科学有效的利益协调、诉求表达、矛盾调处、权益保障机制,统筹协调各方面利益关系,加强社会矛盾源头治理,切实维护群众利益。完善基层社会管理和服务体系,以“一个统筹、三项建设”为主要内容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强化城乡社区自治和服务功能,健全新型农民社区管理体制。
增强全民国防意识。加强国防教育,增强全民国防观念,加强国防设施建设,完善国防动员体系,提高民兵建设质量,增强国防动员和国民经济保障能力。坚持拥军优属、拥政爱民,积极开展军民共建,巩固军政、军民团结,推进国 (略) 公共安全应急处理系统相结合。
第四节 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民主法制建设
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弘扬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精神,倡导社会公德、家庭美德、职业道德,特别是加强青少年的道德品质教育。大力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持之以恒 (略) 、文明村镇、文明行业、文明机关、文明校园、文明社区等创建活动引向深入,深化精神文明创建工作。继续开展“讲文明、树新风”活动,加强科普宣传工作,正确认识和对待宗教,反对封建迷信和伪科学,倡导科学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
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法治建设。自觉接受人大及其常委会的监督和人民政协的民主监督,认真听取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和人民团体的意见和建议。积极推进决策的民主化、科学化,扩大人民群众参与管理经济、文化和社会事务的渠道。保证人民群众依法行使选举权、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发挥工青妇等人民团体的桥梁纽带作用。切实落实信访责任制,实实在在为群众办实事,把矛盾化解在基层,为我区经济社会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创造良好环境。
第十章 进一步扩大改革开放
“十二五”时期,要继续坚定不移地推进改革,注重制度建设和创新,坚持以改革推动经济发展,以改革推进民生改善,以改革促进社会和谐,以改革解决发展中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要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全面适应国内外形势变化,拓展对外开放的广度和深度,不断为经济社会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第一节 深入推进改革
坚定不移地推进改革,把深化改革和制度创新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动力,消除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体制性障碍,营造体制机制新优势。
推进行政体制改革。以深入推进“两转两提”为重点加强服务性政府建设,明晰政府部门的职能边界,逐步消除部门职能交叉。推行政府绩效管理,完善干部政绩考核评价制度,健全行政问责制度体系和重大问题决策、专家咨询、社会听证等制度。提升社区综合服务功能,建设城乡社区服务中心。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加强行政服务中心建设,加快构建数字化政府管理体系,简化办事环节,提高行政效能。
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发展。 (略) 场需求导向,强化政策支持,增强民间投资的动力和活力。落实鼓励和引导民间投资健康发展的政策措施,进一步消除制约民间投资的体制性机制性障碍,支持民间投资向基础产业、基础设施、市政公用事业、保障性住房、服务业和社会事业拓展。健全服务体系,在投资核准、融资服务、财税政策、土地使用、对外贸易和经济技术合作等方面,与其他所有制企业实行同等待遇。
深化财税改革。健全公共财政体制,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增加对教育、文化、医疗卫生服务等公共服务领域的投入。继续深化部门预算、国库集中收付、政府采购和收支两条线的改革,建立预算编制、执行和监督机制,加强项目支出管理,进一步规范政府采购行为,健全非税收入收缴管理制度,实施非税收入“收支脱钩”、“收缴分离”管理。加强价格监督检查, (略) 场和消费,保持价格总体水平基本稳定。
加快社会事业体制改革。按照政事分开、管办分开的原则,加快事业单位分类改革,建立和完善公益性事业单位法人治理机构,建立充满活力的发展和运行机制,加快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建立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医疗服务体系、医疗保障体系和国家基本药物生产供应体系。深化教育体制改革,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鼓励社会资源投入教育。完善政府社会公共服务投入保障机制, (略) 场参与社会事业的作用,完善公共服务行业管理和政府购买服务制度,推进 (略) 场中介发展。
(略) 场体系。加快培育农村土地承包 (略) 场,扩大农民承包土地使用权流转范围。扶持发展专利转让、技术服务、技术咨询、技术研发 (略) 场。 (略) 场监管体系建设,坚决打击制假售假、商业欺诈、侵犯 (略) 场违法行为。 (略) 场消费,保持价格总水平基本稳定。规范行政事业性和经营服务性收费,进一步清
理和整顿各类收费项目。强化经济运行监测调节,健全互动协调机制,实现经济运行由应急调节向制度调节转变。
第二节 继续实施开放带动战略
充分发挥我区资源优势和比较优势,坚持吸引外资与激活内资并重,“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在更大范围、更广领域和更高层次上参与国内外的经济合作与竞争,推动我区经济跨越式发展。
进一步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坚持把招商引资作为促进经济社会跨越发展的主动力,树立开放促发展的观念和“亲商、安商、富商”的理念,以产业园区为载体,以承接产业转移、促进产业转型为导向,突出坐地招商、突出产业招商、突出行业龙头招商,不断创新工作方式,以煤化工、新型建材、装备制造、服务业等主导产业为重点,加强同珠三角、长三角、闽东南、环渤海湾等重点地区的沟通联系,加强与国内外大型企业的战略合作,通过组织有针对性的招商活动等方式,推动招商引资工作不断取得新突破。完善招商引资激励机制,明确企业招商主体地位,充分调动企业招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形成政府为主导、企业为主体的招商格局。“十二五”末,全区累计招商到位资金比“十一五”翻一番。
进一步加强对外经济合作。积极发展对外贸易,通过引进境外和沿海发达地区的外向型企业落户我区,培育对外贸易新的增长点,加快实施“走出去”战略,有针对性的组织企业参加国家、省组织的国内外知名展会,多渠道、多领域选派人员,加强外派劳务人员管理,提高劳务输出质量,扩大对外输出规模。
第三节 强力推进项目建设
坚持项目建设主抓手,围绕主导产业发展,有选择地上项目、上大项目、好项目,以项目带动产业规模壮大和促进产业结构调整。
加大项目推进力度。突出抓好总投资324.3亿元的154个重点项目,“十二五”期间完成投资295.3亿元。在工业方面,推进总投资161.8亿元的68个项目,抓好瑞兴堡陶瓷生产线建设、金鸡山高档建筑陶瓷、宝马*吨煤制*二醇等重大项目; (略) 改造和基础设施方面,推进总投资81.3亿元的25个项目,抓好棚户区改造、城中村改造、岗坡村搬迁、城区集中供热工程等重大项目;在社会事业方面,推进总投资1.9亿元的12个项目;在农林水利方面,推进总投资20.8亿元的12个项目;在服务业方面,推进总投资45.3亿元的16个项目,抓好石林陶瓷物流园、煤炭物流园等重大项目;在生态环保方面,推进总投资13.3亿元的21个项目,抓好石林园区循环经济示范工程、枫岭公园改造工程等重大项目。
加强项目服务管理。完善区领导联系分包、重大项目专项协调、项目观摩、月通报、目标责任考核等项目机制,对项目建设全过程服务,全力支持项目建设顺利进行。注重项目谋划、储备和运作,立足比较优势包装一批高质量、有价值、前景好的大项目,不断调整充实产业项目库,始终保持谋划一批、建设一批、投产一批,环环相扣、梯次推进的项目建设格局。
第十一章 保障措施
健全公共财政政策。按照本《纲要》确定的发展目标和工作重点,编制实施好年度财政预算。积极组织财政收入,坚持依法征收、应收尽收,确保各项税费收集及时、足额入库。优化财政支出结构,逐步提高社会基本公共服务支出占财政支出的比重。按照维护社会公平要求,切实履行好再分配职能。合理界定政府支出范围,控制行政成本,理性勤俭节约。
转变政府服务职能,优化发展环境。切实加强行政效能建设,积极推行政务公开,强化政府绩效管理和行政问责,推进效能政府、服务政府、信用政府建设,打造规范、便捷、优质、高效的政务环境。加强廉政建设,建立健全监督制度,积极开展法制教育,强化全社会的法律意识和法制观念,全面推进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坚决清除各种社会丑恶现象,净化社会风气,进一步营造公平公正的法制环境、平安和谐的社会环境、凝聚人心的舆论环境和健康向上的人文环境。
健全规划实施机制,保障规划落实。规划是连接现实与未来的桥梁,是地区建设和发展的蓝图。切实有效实施规划是统领全区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推进山城区跨越发展的重要保证。要按照规划中定位的产业发展方向和发展重点,建立规划实施保障机制,整合资源,发挥优势,指导和推动全区经济社会持续较快发展。要做深做实专项规划,科学编制年度计划,切实成为总体规划的延伸和细化。把总体纲要提出的任务目标分解到每一个年度计划中,保持规划实施的连贯性。明确部门责任,研究制定具体的实施意见,并将其列入政府考核目标。建立规划实施督促检查机制,自觉接受人大、政协的监督检查。根据形势变化和规划实施进度,进行相关内容的动态修订,以更好地指导和促进经济社会的发展。
山城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2011年10月17日印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