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 言
“十二五”时期,是我市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深入实施“以港兴市、工业强市”发展战略,全面推进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的重要战略机遇期。科学编制《莆田市“十二五”科技创新发展专项规划》(以下简称《规划》),对于紧紧抓住 (略) 地区率先发展,支持加快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重大历史机遇,增强科技自主创新能力,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加快建设湄洲湾港城具有重要意义。根据《福建省“十二五”科技发展专项规划》、《莆田市中长期(2006-2020)科学技术发展规划纲要》,《莆田市 (略) 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结合我市经济、科技、社会发展的实际,制定《莆田市“十二五”科技创新发展专项规划》。本《规划》是指导全市科技发展的纲领性文件, (略) 门要认真贯彻落实《规划》,通过制定年度计划、工作措施来分解落实,推进《规划》的顺利实施。
本《规划》以2010年为基础年,规划期为2011年至2015年。
一、“十一五”科技发展现状
(一)发展成就。“十一五”期间,我市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市委“四用发展”的要求,大力实施“以港兴市,工业强市”发展战略,重点围绕“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的科技工作方针,致力为海峡西岸湄州湾港口城市建设提供强大的科技支撑,全市科技发展水平跃上一个新的台阶。
1.科技实力进一步增强。“十一五”期间,组织实施各类科技计划项目469项,其中国家级项目34项;获国家科技进步奖1项,省部级科技进步奖 17项,市科技进步奖60 项。全市专利申请及授权数量增长快速,2010年,我市专利授权约426项,万人拥有专利授权数1.3个,“十一五”期间累计获得专利授权数约1252件。2010年底,全市专 (略) *** 可达12万人,万人拥有371人。2006年以来,我市科技经费投入随经济增长逐年增加,至2010年,R&D投入占GDP比重预计0.66%以上。2009年,荣获了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城市“三连冠”,仙游县、城厢区和涵江区三个县区荣获得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县(区)。
2.高新技术产业较快发展。到2010年底,全市有高新技术企业21家,创新型企业3家,高新技术产业产值预计180多亿元,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全市生产总值的比重约7%。高新技术产业稳步发展,一大批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或品牌投放市场。三棵树涂料产品、新世纪覆铜板新材料和华隆石材机械设备等依靠自主创新,产值连年翻番。 “十一五”期间成立中国鞋业创新示范基地、中国鞋 (略) 、福建制鞋行业(莆田)技术开发基地,建成国 (略) 一期工程,开工建设国 (略) 二期、省木雕古 (略) 。建立省 (略) 21家,省级企业工 (略) 5家, (略) 55家,省自主创新产品14个。莆田高新技术产业园区经过“十一五”期间的建设发展,园区经济体量不断壮大,目前有入驻企业330家,其中规模以上企业133家。主导产业支撑有力,园区内电子信息、机械制造、鞋革服装三大主导产业体量分别占全市的78%、33%、15%,年创工业总产值已突破237亿元;小尺寸液晶显示器、计算器、数控机床、摩托车制动器、金属制罐等产品技术、市场占有率居国内领先地位,园区内的国家火炬计划莆田液晶显示器产业基地,2009年莆田国家液晶显示高新技术产业 (略) 认定为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
3.农业科技创新成果显著。积极引进和培育农业新品种,大力推广“五新”技术,推动农业结构优化调整和农民增收,不断壮大农业龙头企业实力,预计2010年,市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推广“五新”技术项目106个,带动农户 *** 万户,农民从中获得收入27亿元。加强农业特色产业的关键技术、农业标准化技术、农产品深加工等技术研发,持续提升农业产业化水平。强化“富民强县”、“星火计划”和“一县一业”、“一镇一品”科技示范。承接台湾产业和技术转移,根据我市特点和区域科技发展需求加强闽台科技人才、项目、成果的引进与合作。仙游台湾农民创业园升格为国家级台湾农民创业园,是目前大 *** 面积最大的台湾甜柿示范基地和樱花栽培基地。山益、中富公司生产的甜柿和桔柚 (略) 认定为“绿色A级产品”。水产方面,开展鲍鱼生态养殖、鲍藻混养、水产良种育苗等科研项目,使我市鲍鱼养殖规模与养殖技术居全省领先;龙须菜开发已形成全国最大的养殖与加工基地;花蛤种苗繁育基地,每年繁育量占全国苗种市场的50%以上。 (略) (略) (略) (略) 地合作项目“菲律宾蛤仔现代养殖产业技术体系的构建与应用”成果,荣获2009年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该项科技成果近三年在在全国推广应用面积超过160万亩,新增产值超百亿元。南日鲍鱼、莆田枇杷、莆田龙眼、度尾文旦柚等农产品获得国家地理标志保护。
4.六大基地科技示范作用明显。努力建设六大科技示范基地,以基地聚集科技资源,增强科技创新能力,强化科技示范作用,辐射和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国家火炬计划莆田液晶平板显示产业基地凸显优势和特色,已发展电子信息及配套企业90家。中俄合作(莆田)示范基地以福建 (略) 和涵江区华林蔬菜基地为龙头, (略) 芯片生产实现产业化,聚集相关企业60多家,为莆田开展国际技术合作和产品贸易起到引导示范作用。 (略) 福建(莆田)航天育种种苗基地建设,共引进30个航天新品种,示范推广1.2万亩,辐射带动农户 *** 户,成为全国第五家、省内首家航天育种种苗基地。 (略) 福建(莆田)药(食)用菌研究推广基地,引进药食用菌新菌株170个,示范栽培药(食)新品种8个。姬松茸标准化栽培成为全国最大生产基地,产量占全国70%以上。 (略) (莆田)水产良种繁育基地,基地在全国沿海各地建立菲律宾蛤仔良种繁育,养殖基地达16个,育苗面积达3.2万亩,年育苗量占全国苗种市场的50%以上,浅海底养殖面积达5万多亩,年产值4.5亿元以上;南日鲍繁育年稳定投苗量4亿多粒,产值达10亿元以上;龙须菜开发年创产值2.5亿元,已形成全国最大的养殖与加工基地。莆田市名优果蔬出口科技示范基地,建立绿色出口结球甘蓝和胡萝卜示范基地1.5万亩以上。
5.科技创新服务体系得到加强。“十一五”期间,为加强科技创新服务体系建设,促进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创建 (略) 、科 (略) 、科技企业孵化器、科技示范基地、科技中介机构,为中小企业提供技术服务。莆田高新区科技孵化器建成开始发挥作用,LCD公共技术信息服务平台、制鞋行业技术开发基地等进入有效运转。建立由 (略) 门参加的科技人员服务企业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并按方案要求扎实有效开展各项工作。积极服务68家市重点扶持的工业企业和快速成长型企业,指导帮助企业建 (略) 、加强知识产权保护、申报认定高新技术企业、享受科技优惠政策等,并给予项目倾斜立项支持等,努力推动企业成为科技创新主体,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成 (略) ,加强知识产权的管理,加快知识产权服务业发展,规范知识产权中介服务,营造有利于知识产权发展的氛围和环境,使科技创新成果得到有力的法律保护。实施市委提出的“三百工程”,牵头制定《关于实施三百工程,开展科技特派员服务农村工作实施方案》,组织105人的 (略) *** 和60人科技特派员,成立八个服务小组,下基层、到企业,以科技咨询、科技培训、网络服务等各种服务方式,开展科技服务活动。
6.院地合作进一步深化。院地合作按照加强合作、提高档次、扩大影响、全面互动的原则, (略) 校与地方合作的新平台,建立和完善人才、科技、项目三位一体、互动互促的新机制。 “十一五“ (略) 地合作, (略) 地合作对接活动,对接洽谈项目100多项,成 (略) 科研成果50多项。这些项目涉及光机电、水产、农业、化工、食品、环保、纳米技术等七大领域,有些项目逐步形成产业化规模。“十一五”期间, (略) 地合作,有效推进了产学研结合。一是对接科技平台。利用我市科技服务 (略) (略) 服务平台对接,在网上进行难题招标,发布项目成果信息,拓展合作领域,形成多层次、多形式、全方位的科技合作交流网络,实 (略) 地对接。二是 (略) 。实行科技人员交流挂职,互派挂职人员37 人次。三是转化科技成果。 (略) 以“技术开发、技术转让、技术咨询、技术服务”等服务形式,直接与企业“联姻”,实现人才、技术、项目、资金和市场等要素优化配置。
7.社会发展领域科技创新不断加强。依靠科技和人才资源,通过自主创新与综合集成研究,走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的新 (略) ,按照“五个统筹”的发展要求,推进我市循环经济的发展, (略) 会。加强环保、节能减排、医药卫生等民生工程科技进步。仙游县建设省级可持续发展试验区,发展态势良好。加强生态环境建设,坚持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 (略) ,推进生态市建设。依靠科技进步,促进经济建设与环境建设有机结合,加强环境污染防治新技术的研究和开发,建立一批资源与生态环境保护、污染综合治理和利用的示范性工程。综合整治木兰溪、萩芦溪、南北洋水系等重要流域水环境,抓紧治理下磨溪,改善水生态环境。
8.县区科技工作各显特色。各县区科技工作根据区域产业发展的定位和需求,通过引导企业加大科技创新投入、鼓励企业建立研发机构、大力推进产学研合作、推广应用先进的科技成果等形式,大力提高科技创新能力,增强了区域竞争实力。仙游县在全市率先实施国家级科技富民强县试点县、国家级新农村建设科技示范县以及创建省级可持续发展实验区和省级闽台农业科技合作示范基地;荔城区实施多项国家、省和市科技重大项目,共实施科技计划项目95项,其中省级以上项目17项,获专利授权165件,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工业增加值的比例达 *** %;涵江区开展产学研合作,壮大高新技术企业,培育和扶植科技型中小企业,区域自主创新能力不断增强;城厢区大力实施“科教兴区”战略,积极引进、培育高新项目,完善科技人才工作机制,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打造先进制造业基地。发展现代农业和品牌农业,促进科技与经济有机结合;秀屿区大力开展科技兴海工作,积极培育水产良种繁育基地,同时不断加强对中小企业的科技服务力度。
(二)存在问题
1.科技创新能力有待提高。高新技术产业虽然有较大增长,但高新技术产业规模小,企业自主创新水平提升相对缓慢,拥有核心技术和知识产权的产品较少,专利授权数仅占全省的2.4%,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仅达7%,远低于全省平均水平 *** %,相差5.5个百分点;传统产业技术水平较低,产业技术升级与产业结构调整任务艰巨。全社会的创新意识薄弱, (略) 所少,研发机构力量不足、条件简陋、服务能力差;财政科技投入增长缓慢,创新激励机制薄弱,部分企业主体投入不足等,这些问题都制约了科技创新能力的提高。
2.科技体制改革尚需进一步深入。 (略) 门相对封闭,条块分割,各自为战,缺乏有效整合,科研力量的分散制约了科研能力的发展;科研单位的运行机制改革不够深入,用人制度不够灵活;科技交流与合作的力度不足,产学研合作仍需进一步深化,产业集群的集成创新需进一步加强。
3.科技发展的政策措施还需全面落实。激励自主创新的政策法规相对滞后且落实不到位;高新技术风险投资制度等尚未建立;科技投入总量不足,全社会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投入占地区生产总值(GDP)比重0.66%,远低于全省平均1.2%的水平,而且渠道单一; (略) 会增加科技投入的经济政策和法律环境还需进一步深化。
4.科技人才需要进一步培养和引进。专业技术人才分布不平衡,结构不合理,高、中级人才比例偏低,高层次科技人才严重短缺;缺乏有效的激励机制和良好的创业环境吸引高素质人才。随着科技的高速发展,所需的高新技术人才和具有创新能力的高层次开发人才、复合型人才、科技创业和经营型人才严重不足。
5.科技支撑服务体系和基础平台建设有待完善。 (略) *** 建设和科技公共服务平台建设还刚刚起步,力量薄弱,存在经验不足、市场规则不健全、政策法规缺位、资金不配套等诸多困难与问题;重点科研实验室、技术研发平台、科技文献资源等共享平台的建设尚未完善。
二、“十二五”科技发展环境
(一)面临的机遇
1.海西建设上升为国家层面战略。 (略) 地区率先发展,支持海峡西岸经济区在两岸交流合作中发挥先行先试作用,胡锦涛总书记等中央领导来闽考察发表重要讲话,希望福建抢抓机遇,加快发展,为莆田市带来了难得的发展机遇。
2.两岸关系改 (略) 面发展。当前两岸关系已经出现重大的积极变化,为海峡西岸经济区加快发展和开展与台湾地区合作提供了重要机遇。两岸即将签署经贸合作框架协议,台湾 (略) 支持加快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倍加关注。 “十二五”期间莆台经济融合将不断加强,先进制造业、农业、现代服务业进一步对接,形成两岸共同 (略) 。
3.莆田市发挥资源后发优势正逢其时。莆田市作为加快海西发展的沿海城市,充分利用港口优势,通过发挥优势,形成一定的产业集群优势,把促进自主创新,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作为工作重点,为莆田市产业发展和科技进步提供了强有力的指导和发展空间。莆田市进入科技发展跨越发展的关键时期。
(二)面临的挑战
1.国际环境,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新能源开发和产业化将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形成规模庞大的产业集群,而节能环保和低碳技术的推广应用也会带动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引发全球产业结构新的调整重组,形成并推动新一轮经济增长。发达国家在继续巩固和发展第三产业的同时,加强对制造业的投入和研发,他们在科技创新、发展新兴产业等方面仍将保持领先优势,发展中国家在传统制造业等领域虽然具有较强的国际竞争力,但在国际 (略) 于不利地位。新一轮高科技战争和产业竞争将对莆田产业发展形成一定压力。
2.国内形势,为摆脱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我国加速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步伐,加大对高新产业的重视和扶持力度,传统产业的优化升级任务紧迫。目前,国家将把产业基础较好的大城市和人才、科技开发能力较强的区域作为发展新兴产业的重点,莆田市新兴产业基础较薄弱,高科技项目和高新拔尖人才相对缺乏,发展高新产业的优惠性财政、金融和人才引进的政策还不完善,在发展新兴产业上竞争优势薄弱,将在很大程度上制约莆田市新兴产业的发展。
3.省内发展,海西经济区建设已上升到国家层面并已全面展开,莆田 (略) 于全省下游,在竞争力上与福州、厦门、泉州地区存在较大的势差,高 (略) 需的人才、资金、项目等将会继续向沿海发达地区集聚,莆田市如果没有跨越式发展的途径和方式,将面临很大的挑战。
三、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发展目标
(一)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进一步贯彻“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的科技工作方针,紧紧围绕省委、省政府建设海峡西岸经 (略) 署和我市 (略) 会发展总体目标,坚定不移地按照“四用发展”要求和“以港兴市、工业强市”发展战略,以进一步深化科技体制改革为动力,以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为主线,以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为重点,强化科技工作的宏观统筹,强化管理决策的科学性和民主性,更加注重科技工作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引领作用和服务功能,更加注重科技成果产业化,更加注重增加科技投入和创新投融资机制,不断培育和提升区域持续创新能力,为建设湄洲湾港口城市和创新型城市提供强有力的科技保障。
(二)基本原则。遵照上述指导思想,“十二五”科技发展应遵循的基本原则:
1.坚持科技支撑,协调发展原则。科技工作必须 (略) 会的可持续发展,在服务中支撑发展。坚持科技 (略) 会发展相结合,围绕产业结构 (略) 署科技工作,围绕提升综合实力、核心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创新科技工作。在大力推进工业科技进步的同时,更加重视农业、农村和服务业的科技进步;在科技服务经济建设的同时,更加重视资源、环境、健康、安全等领域的科技进步,促进全市低碳产业、循环经济和绿色经济的全面协调发展。
2.坚持企业主体,政府引导原则。遵循市场经济规律和科技发展规律,更好地发挥市场机制在配置科技资源中的基础性作用,大力促进企业进一步成为自主创新的主体,激发企业的内在动力,提高自主创新的自觉性和能力。充分发挥政府的引导和调控作用,通过制定完善相关规划,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建立支撑保障体系,优化配置公共资源,进一步推动科技进步与自主创新。
3.坚持重点突破,统筹兼顾原则。紧密结合我市实际,发挥优势,扬长补短,突出重点,整体推进。在我市电子信息、生物技术和化工、医药、新材料等重点高新技术发展领域,精心组织,加强集成创新,形成具有区域特色的产业集群;重点突破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关键与核心技术,同时,充分重视利用高新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优势产业,充分重视中小企业的技术创新, (略) 会的科技创新水平。
4.坚持改革创新,开放集成原则。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创新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进一步增强各类创新要素的活力和创新能力,促进“政金产学研用”六大创新要素紧密结合。大力推进科技开放和集成创新,大力加强对内对外科技交流和合作,进一步积极引进创新资源,鼓励企业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并做好消化、吸收和再创新工作。
5.坚持项目带动,跨越发展原则。项目是科技创新的载体。以实施重大科技专项为核心,精心组织实施一批具有高度技术关联性和产业带动性的产品或项目,通过项目聚拢人才、技术和资金,推动产业的优化升级,实现我市技术水平的跨越式发展。
(三)发展目标。根据福建省委、省政府提出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战略要 (略) 会经济发展的 (略) ,我市的科技发展目标是:自主创新能力显著增强,科技促进内在增长和引领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大幅提升,科技增进民生福祉的能力上新台阶,特色鲜明的区域创新体系更加完善,科技发展实现战略性跨越。2015年,全市科技进步综合水平、区域创新能力达到全省平均水平,进入全国创新型城市的行列。
1.自主创新能力明显增强。区域创新能力排名在全省前五名,继续争创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城市。
2.高新技术及产业迅猛发展。实施一批高技术产业化项目,培植50家高新技术企业(其中产值超亿元的占40%以上),15家创新型企业,新增10家以上省级及省级以 (略) ;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力争达到15%,争取达到全省平均水平;重点支持高新区和工业园区建设,积极争取莆田市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申报国家级高新区。
3.多元化科技投融资体系逐步完善。全社会科技投入明显增长,保证每年财政科技投入的增长幅度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的增长幅度。到2015年,全社会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投入占地区生产总值(GDP)比重达到1.0%以上。企业逐步成为科技投入的主体,建立高新技术风险投资,增加科技贷款规模。
4.莆田特色的技术创新体系更加完善。围绕莆田“新十大产业”和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大科技创新基地建设力度,构建若干重大科技创新平台,建立 (略) , (略) 地合作;推进科技中介服务网络、技术 (略) 会化科技服务支撑体系建设。
5.知识产权工作水平全面提升。围绕创建国家知识产权工作示范城市这一目标,着力提高全市自主知识产权的数量和质量,知识产权创造、运用、保护和管理能力显著提升,专利授权量力争达到 750件(年平均增长12%以上),为 (略) 会进步培植后劲。
四、主要任务
(一)深化科技体制改革,推进区域创新体系建设
1.大力推进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建设
(1) (略) 地合作。 (略) 地合作, (略) 所研发人才多,研发装备强的优势,解决企业新产品、新工艺开发和产业化中的关键技术。鼓励 (略) 所间相互参股 (略) 、中试基地,建立博士 (略) 等, (略) 企合作关系。通 (略) 互派挂 (略) 地全面科技合作,采取多种形式,每年举办一次以上较大规模的“院地技术人才项目对接会”,组织当地企 (略) 淘宝, (略) 专家深入企业了解技术需求并推介科技成果,建设成果推广和应用示范基地,有效地 (略) 在莆田的技术转移和成果转化。进一 (略) 和莆田市合作的质量和水平, (略) 桥梁纽带作用,将院地合作工作重点由抓项目为主转为抓合作机制为主、 (略) 企、所企合作为主转为抓莆田优势产业、特色产业和重点区域与高校、 (略) 所的合作为主。
(2)成 (略) (略) (下称“ (略) ”)。 “ (略) ”以莆田产 (略) 为载体,建立人才、项目、 (略) 会四位一体的市场运行机制,探索各种有利科技成果转化的灵活体制,通过对接转 (略) (略) 系 (略) 的科技成果,孵化培育高新技术企业。“ (略) ”选址华林经济开发区,城厢区政 (略) 建设工作,市政府制定相关扶持优惠政策。“ (略) ”实行理事 (略) 主任负责制,理事成员由莆田市 (略) 派出。至2015年,完 (略) 、 (略) 等科研大楼及配套设施建设,并分批投入使用。“十二五”期间,共建2个以上工程研发、中间试验示范和产业化基地。
(3)建立产 (略) 。 (略) 直属科研开发机构现有科技资源,建立适 (略) 会发展的产 (略) ,形成具 (略) 、行业公共技术平台以及产 (略) 三大功能的机构,成为集技术创新、成果转化、技术服务、人才培养为一体的初具规模、成效显著的“高水平、应用型、服务化、开放式”产 (略) 。根据莆田市产业发展需要,组织对共性、关键性和前瞻性技术进行研究开发,引进国内外先进技术进行消化吸收再创新;采取多种形式向产业界推广产业化研究成果和最新工艺技术,催生新兴产业;建立面向企业的技术服务体系,开放研究平台和实验室,为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提供开放研发平台,实验设备共享,技术信息、技术咨询、技术培训等服务,并协助其开展科研活动,提升技术水平;培育产业技术创新人才,尤其注重培育熟悉科技、市场和管理的复合型人才;开展国内外科技合作与交流,组织 (略) 、 (略) 所、台湾的合作,尤其是闽台科技交流与合作;建设科技成果转化基地,加快科技成果产业化。
(4)建立科技创业园( (略) )。帮助和促进科技人员开展技术创新,加速科技成果产业化。该园是集办公、科研、开发与中试为一体的综合建筑群,拟征地面积25亩,计划建两座大楼,一座为莆田市产 (略) 及直属13个科研、开发单位办公、实验室和培训等使用,面积约8000m2;另一座为科技人员创业大楼,面积约 *** m2,是我市科技人员创业园,吸引软件设计、机械电子、新材料、信息技术等高新技术和新兴产业初创型科技企业入驻。建立科技创业园,对吸引科技人员来我市创业、促进我市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5)建立具有区域优势的产业技术创新支撑体系。围绕我市轻工业、电子信息、机械装备、石化等十大主导产业,加强行业工 (略) 、 (略) (略) 建设,提高主导产业的竞争能力。充分发挥我市区域经济特色和科技优势,以十三大工业园区的特色产业集群基地为载体,以服务集群产业为宗旨,打造信息网络、先进制造业、新材料、新能源、节能环保、现代服务业等领域科技创新平台、建立以产业共性、关键技术为突破口的产业技术支撑体系。整合科技资源,建设具有产业特色的科技企业孵化器,为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提供服务。
(6)建立产业技术联盟。探索产业技术联盟合作的新机制和新模式,选择1-3个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开展试点工作,以形成核心竞争力为目标,以企业为主体,围绕产业技术创新链,运用市场机制集聚创新资源,实现企业、大学和科研机构等在战略层面有效结合,共同推进产业的大发展。
2. (略) 会化、网络化的科技中介服务体系
(1)大力培育和发展有资质和品牌的科技中介服务机构。加强 (略) 、工 (略) 、高新技 (略) 和技术市场的服务功能,继续建设一批创新基地 (略) ;充 (略) 校、科研 (略) 团在科技中介服务中的重要作用;加强科技经纪人培训和持证上岗管理,引导科技中介服务机构向专业化、规模化和规范化方向发展。与此同时,发挥各类民营科技中介服务机构的作用。
(2)强化科技中介服务。充分利用6.18项目成果交易会开展项目成果和技术难题与其他生产要素的结合与聚集,不断创新科技成果转化及产业化机制,构建全方位的科技成果转化平台。建立和完善技术经纪人制度,加快发展科技经纪服务。鼓励引导民间资本投资发展科技中介服务机构。探 (略) 所、 (略) 校成果转化和技术转移新机制。实行科技中介服务机构的分类管理,提高科技中介服务平台对创新创业的综合服务能力。
(二)实施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工程,提升优势产业竞争力。依托国家海西建设背景,坚持 “以港兴市、工业强市“的发展战略,落实重点产业调整和振兴实施方案,推动工业重点领域的不断发展。明确区域 (略) ,加快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建设步伐。打造特色产业基地,培育壮大产业集群,发挥产业基地的示范带动作用,为发展新型工业城市提供科技支撑。
1.推动工业重点领域的不断发展。立足莆田现有产业基础和资源优势,以建设海峡西岸先进制造业基地和能源基地及海峡两 (略) 为目标,全力提升具有明显比较优势的临港产业,积极发展循环经济、低碳产业、绿色经济,努力围绕纺织鞋服、电子信息、食品医药、木材纸浆、装备制造、冶炼加工、化工、能源、物流、工业与创意产业等莆田 “新十大产业”,通过重点项目带动,促进产业链向上下游延伸,价值链向中高端攀升,促进产业集群发展壮大,大幅度提高区域产业综合竞争能力。
2.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以培育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为先导,选择新一代电子信息技术、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装备制造、医疗器械与医药作为主攻方向,通过开展关键技术攻关行动,新星企业培育行动和新兴产业集聚行动等三大创新引领行动,建设一批新兴产业科技创新示范基地,攻克 (略) 性和带动性重大的关键技术,培育一批成长性强的科技创新优势企业,抢占新一轮产业发展先机,力争形成区域先发竞争优势。
3.加快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建设。落实国家、省级主体功能区规划的要求,根据不同区域的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现有开发密度和发展潜力,明确各区域内工业区的主体功能定位。重点发展莆田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莆田LED光电产业园,并对莆田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等较成熟的高新区进行深入优化开发,不断提升其内在品质,力争扩大升级为国家级高新技术开发区,从而不断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推动产业结构的升级。积极参与海西高新技术产 (略) ,促进省内区位互补优势的形成。
4.壮大特色产业基地。在原有基地基础上,总结基地建设经验,通过莆台科技合作、院地合作等途径,进一步发展壮大特色产业基地建设。重点发展国家火炬计划莆田液晶显示产业基地 、莆田LED光电产业科技示范基地、莆田新材料产业科技示范基地、莆田先进机械制造业科技示范基地等四大工业基地。通过基地聚集科技资源,增强科技创新能力,强化科技示范作用,从而辐射和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
5.发展高新技术企业。扶持和培育高新技术企业,采取有力措施,营造良好环境,激励企业重视技术创新,加大研发投入,使企业真正成为研究开发投入的主体、技术创新活动的主体和科技成果应用的主体和承载创新人才的主体。鼓励企业建立研发机构,积极创造和运用自主知识产权,提高企业转化高新技术成果和持续开发新产品的能力。培育高新技术企业和技术创新型企业,发展企业技术(研发、设计)中心,促进企业为主体的自主创新能力不断增强,力争五年内形成一批五亿元以上大企业。到2015年,全市高新技术企业达50家(其中产值亿元以上的高新技术企业占40%以上)。
(三)增强农业科技创新能力,加快农业现代化发展进程。
集中力量解决农业增产、增效,食物质量和安全等方面的关键技术问题,开展改善农业生态与环境保护等科技攻关。继续发挥山海区位优势,大力发展外向型特色农业,力争在农业生物技术、农业信息等高新技术研发与产业化、成果转化、普及推广方面取得较大突破。
1.加强农业科技创新。推动农业科技进步,构建新型农业科技创新体系,加快解决我市农业发展的共性技术、关键性技术和配套技术问题。重点实施种质创新、农产品安全生产、农业生物技术、优质高效种植等科技创新工程。综合应用常规育种技术和现代生物育种技术,在食用菌、蔬菜、特色水果、旱地作物、畜禽、水产等地方特色优良品种培育上取得明显进展。从农林作物和养殖动物的品质提高、高产突破、资源高效、生态安全入手,创新健康种植养殖关键技术和设施,熟化相应配套技术,开展生产集成示范应用;加强农产品安全技术研发与应用,重点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技术研发。加强农产品质量控制标准、有害污染物质快速检测技术研究。
2.实施高值加工共性技术创新工程。加强开发农副产品高值化深加工技术攻关,延长农业产业链,促进加工业由数量主导型向质量效益主导型转变。积极发展特色农业,逐步建立特色农林作物产品、畜禽产品、水产品的加工生产技术体系。选择一批农副产品加工示范基地和龙头企业,开展技术装备应用研究与加工过程示范,加快实现原料基地化、技术装备现代化、资源利用综合化和加工产品优质化,大幅度提高农副产品附加值和农业整体效益,促进农副产品加工和健康食品产业发展。
3.实施农村科技优先示范工程。巩固提高水果、蔬菜、食用菌等优势产业,扶持油茶、茶叶及花卉等成长型产业。 (略) 福建(莆田)航天育种种苗基地、 (略) 微生物福建(药)食用菌研究推广基地、 (略) (莆田)水产良种繁育基地、莆田市畜牧清洁养殖示范基地、闽台科技合作(莆田)示范基地等五个农业科技示范基地和市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的示范和辐射作用,培育农村优势和特色产业,搞好科技示范推广。加强对台农业科技合作,特别是提升仙游台湾农民创业园台湾特色农业水平。大力推广农业新良种、新技术、新肥料、新农药、新机具等“五新技术”,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推动仙游实施国家级新农村科技示范村建设, (略) 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开展“三百工程”科技服务团行动,组织科技专业人员进村、入户,有针对性地开展技术服务和科研攻关。
(四)加强民生科技研究,促进科技创新惠及民众。把科技进步与提高人民健康素质、生活质量水平紧密结合起来,切实加强重大疾病防治、创新药物研发、生态环境保护及公共安全保障等领域的技术研发与成果转化,大力提升科技服务民生的支撑作用,让科技成果惠及民众。
1.加强医药卫生科技创新。加强消化道恶性肿瘤诊断、心脑血管疾病等重大疾病、常见病的早期预测诊断相关技术研究,妇女儿童疾病的干预与防治技术研究。加强新药研发,重点开展药物新剂型的研发与海洋药物的研究开发。加强中医科技创新,重点开展中医骨伤、康复临床诊疗技术研究,中药材规范化种植、中药饮片质量控制与标准化关键技术研究。加强生殖健康与计划生育研究,开展常见出生缺陷和遗传性疾病防治等技术研究。开展生物医学新材料、新型实用医疗器械的研发。
2.加强资源环境科技创新。开展小流域水环境污染综合治理技术、饮用水源地污染控制关键技术研究。实施循环经济科技试点,围绕资源节约和替代技术、废物综合利用技术、“零排放”技术、绿色再制造技术、可再生能源开发技术组织实施一些试点项目。开展赤潮、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等环境污染监测与预警技术研究,临港重化工对海洋环境影响的风险评价技术研究。
3.加强公共安全和可持续发展科技创新。围绕“预、防、救”建立健全公共安全的监测预测体系,加强公共突发性事件的预防预警技术研究,着重推进突发事件的能力建设,做好应急准备及条件设施的技术研发与储备,不 (略) 置的科学管理机制。开展食品安全技术标准研究、食品安全控制技术研究和科技示范。开展 “科技强警”示范与应用、 (略) 会 (略) 置技术研究。开展中度灾害性天气预报预测、地震预警技术研究及公共信息发布网络系统建设与示范,建立震 (略) 会服务系统。加强可持续发展实验区建设等研究,提升我市可持续发展实验区建设的层次与示范带动作用。
4.建设科普场馆平台。以莆田市科技馆为主体、以各类科普基地为中坚、以基层科普设施为基础、以其他类型科普设施为补充的科普场馆平台, (略) 趋于合理,基本适应公众不同科普需求;拓展和完善科普教育功能;有序开发各地特色资源和优势资源;建立能基本满足科普场馆运行服务需求的专职、兼 (略) *** ;各类科普场馆利用率得到有效利用,年接待参观公众人次达到全市总人口的20%以上,其中科技馆年接待参观公众达到10万人次,其他科普场馆年接待参观公众达到50万人次。
(五)应用高新技术优化升级传统产业,促进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发展。以绿色、智能和可持续发展为导向,主动承接先进技术转移,加大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的力度,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大力发展先进制造技术,加快应用高新技术,促进传统产业向高新化、高附加值转型,提升服务业现代科技水平。
1.加快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围绕纺织鞋服、食品加工、工艺美术等重点产业的调整和振兴,加强新技术、新工艺、新产品的研究开发,加大引进、消化和吸收再创新关键技术的力度。实施制造业信息化、工业节能、清洁生产等科技示范工程,推进数字设计与制造、企业管理的信息化,强化节能降耗、清洁生产技术的推广运用,推动企业从生产型制造向服务型制造转变,产业价值链由低端向高端提升,促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和整体素质提高。
2.利用信息技术改造传统服务业。重点发展现代物流、旅游、总部经济、会展、信息等现代服务产业,依靠信息技术,全面提升服务业发展水平。加强现代服务业科学与技术的应用研究,大力推进与现代服务业相关的网络技术、智能标签、智能终端以及卫星定位系统和地理信息系统等关键技术应用研究,优先发展现代物流、软件与外包服务和研发服务、创意等知识和技术密集型产业,积极培育我省现代服务业。加快智能交通和港口信息化建设,推进现代物流信息整合及过程优化技术的综合应用。建立一批电子政务、电子商务、企业信息化、家庭网络、远程教育、远程医疗等应用示范平台;借助高新技术提升工业设计、文化创意品质,开发出高附加值创意产品,加强知识产权的开发和运用,培育具有创造财富和就业潜力的创意服务产业。
3.建设“智慧莆田”。实施“智慧城市信息化先行工程”,建设城市光网、无线城市、物联网、下一代互联网、 (略) 、电 (略) 、 (略) 等项目,提升网络智能化应用水平。致力推 (略) 会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用3-5年的时间,把莆田建设成为一个基础设施先进、信息网络通畅、科技应用普及、生产生活便捷、城市管理高效、公共服务完备、生态环境优美、人文智慧丰富的智慧城市。
(六)发挥海洋科技优势,为建设海洋经济强市提供支撑。立足我市海洋资源优势和特色,以发展 (略) ,大力发展海洋生物资源可持续性利用、水产养殖、水产品精深加工、环境监测、珍稀物种保护等高新技术,加速海洋资源保护和开发利用、推进海洋与渔业科技创新及产业化进程,培育海洋高科技产业集群,促进海洋经济快速发展。
1.推进海洋科技创新与实施“三湾保护”。利用我市海洋优势,科学规划,加快海洋资源综合开发,同时加强海洋环境监测技术研究,加大海洋基础设施建设和环境保护力度,拓展浅海抗风浪养殖新海区,扩大养殖容量。
2.研究开发海洋渔业生产新技术。开展水产新品种引进和培育研究,主要水产品种养殖质量安全和重大疾病控制技术研究。水产品保鲜、保活、精深加工及质量安全控制技术研究。
3.加快海洋与渔业科技成果转化。深入开展优势水产品渔业科技提升行动,建设一批规模大、水平高的海洋生物制品、海洋药物、延绳式抗风浪生态养殖、 (略) 化养殖、优良苗种繁育、水产品精深加工等特色产业基地,促进形成高新技术产业集群。
4.健全渔业科技服务体系。整合市内海洋与渔业科研力量,加强统筹协调,优化配置科技资源,推动跨区域、跨部门的科技合作,密切产学研结合,构建水产技术推广、水产科学研究专家协作平台,打造水生动物疫 (略) 、水生动物病害预测报网络、水产专家远程诊断系统、水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等四位一体的公共服务平台,形成共同推动海洋与渔业科技成果转化的人才支撑体系。
5.加强莆台海洋与渔业合作交流。鼓励台湾科研机构和科技人员来我市设立渔业科研、教学、培训、咨询等机构,与我市共同创建科学研究平台,开展渔业重点课题研究、技术研发、成果交流。建立“海西海洋水产良种引进繁育基地”,引进台湾名贵海洋鱼类苗种及育苗技术,优化养殖结构,扩大养殖规模,提高养殖品味。建立“海西海洋水产品加工出口基地”,充分发挥平海湾藻类、贝类、中上层鱼类及低值鱼虾类等资源丰富的优势,引进台湾先进加工工艺,对海带、龙须菜,紫菜、长心麒麟菜、贝类等优势品种进行精深加工,开发特色产品,进一步提高海产品附加值。
(七)实施知识产权战略,提升知识产权的创造、运用、保护和管理能力
1. (略) 会知识产权意识。建立政府主导、新闻媒体支撑、社会公众广泛参与的知识产权宣传工作体系。 (略) 会弘扬以创新为荣、剽窃为耻,以诚实守信为荣、假冒欺骗为耻的道德观念,形成尊重知识、崇尚创新、诚实守信的知识产权文化。 (略) 会各界人士广泛参与的知识产权知识培训活动。实施青少年知识产权普及教育工程。
2.提高知识产权创造能力。推动企业成为知识产权创造和运用的主体,建立健全职务发明创造奖酬制度,激励员工发明创造的积极性,增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深化考核制度改革,把知识产权量化指标纳入到技术职务晋升、业绩考核、收益分配的评价考核体系中, (略) 校、 (略) 所创造各类知识产权的积极性。培育特定领域知识产权。深入开展小发明、小创造等活动,推动群众性发明创造活动广泛开展, (略) 会发明创造热情。
3.提高知识产权运用能力。大力推进专利技术产业化,扶持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新技术产业的形成和发展。加快建设知识产权转化基地,扶持和培育省级试点示范园区。鼓励和支持企业进行 (略) ,积极参与技术标准制定,促进专利向标准转化。建立企业知识产权预警机制,提升企业运用知识产权制度参与竞争的能力。 (略) 校、 (略) 所的创新成果向企业转移, (略) 校、 (略) 所的知识产权实施率。积极实施品牌带动战略;大力促进版权及相关产业发展;积极培育和发展知识产权中介服务机构;积极探索开展知识产权质押贷款工作,推动知识产权商品化和产业化。
4.提高知识产权保护能力。建立健全专 (略) *** ,配备执法人员,提高专利 (略) 能力,加强知识产权行政执法与司法保护。加强知识产权海关保护。完善知识产权举报投诉和维权援助机制。加强对行业协会的指导,引导行业 (略) 自律机制,开展知识产权自我保护。加强企业知识产权保护培训,提高企业维权能力。 (略) 门联合的知识产权保护执法协作联系制度,加大打击力度,维护知识产权权利人和当事人的合法权益。
5.提高知识产权管理能力。强化知识产 (略) 门公共服务职能,加强知识产 (略) *** 建设,大力开展业务培训,提高知 (略) *** 的综合素质。加强企事业单位知识产权管理能力建设。建立重大经济活动知识产权审议制度。建立重点领域知识产权预警应急机制。
(八)实施先行先试政策,推进莆台科技合作交流。构筑莆台合作交流平台是建设湄洲湾港口城市的战略要求。通过紧紧抓住海西建设这一重要历史机遇,充分发挥莆田对台优势,全面实施先行先试政策,推动莆台交流合作向更广范围、更大规模、更高层次迈进。
1.打造莆台交流合作平台。鼓励台湾科研机构和科技人员来我市工业园区共同创建创新平台,加强高技术和产业关键共性技术开发,加快科技成果转化与应用,提高科技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推动台湾科研机构与大中型骨干企业合 (略) 、 (略) 与产 (略) 。力争台湾科研机构在莆田设立技术(研发、设计)中心,争取国家支持 (略) 等国家级科研机构到莆田高新技术园区建立海峡电子信 (略) 平台,服务企业,增强其创新能力。
2.加强莆台农业交流。针对莆田特色农业,引进推广台湾农业新品种、养殖模式,建设相应的产业 (略) ,从而巩固提高莆田水产、水果、蔬菜、食用菌和畜牧业等优势产业,促进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
3.深化两岸优势资源对接。充分把握海峡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签署的契机,积极推进莆台电子信息、新能源、精密仪表、生物医药、现代农业等产业的深度对接,努力将莆田建设成为台湾高科技产业和现代化农业产业向大 *** 转移的重要基地。
五、重点领域与十大基地
(一)工业与高新技术
1.信息网络
(1)无线通信技术
(2)计算机及互联网技术
(3)数字视听技术
(4)微电子及新型元器件
(5)软件技术
(6)平板显示技术
2.先进制造
(1)制造业信息化技术
(2)现代设计与制造技术
(3)过程监控与自动化技术
(4)绿色制造技术
3.新材料
(1)无机非金属材料技术
(2)新型高分子材料技术
(3)金属材料技术
(4)精细化学技术
(5)新能源及环境相关材料技术
4.新能源与节能
(1)可再生清洁能源技术
(2)新型高效能量转换与储存技术
(3)高效节能技术
(4)其它新能源技术开发与应用
5.环保减排
(1)工业废水废气减排技术
(2)工业固废减排与利用技术
6.现代服务业
(1)现代物流技术
(2)数字内容技术
(二)农业科技
1.种质创新
(1)种质资源开发利用研究
(2)主要农林作物、水产和养殖动物优质、高产、抗逆优良新品种及优质专用品种选育
2.农业优质高效安全生产
(1)主要农林作物、水产和养殖动物健康种植及养殖的关键技术及配套设施、重大病虫害快速检测及防控技术研究
(2)新型农药、肥料等高效安全农用生产资料的研究。
3.农产品与食品加工
(1)农产品储运保鲜与精深加工
(2)农产品与食品质量安全控制
(3)食品生物工程
4.海洋农业
(1)海水健康养殖
(2)海水养殖疾病防控
(3)近海渔业资源养护及环境修复
(4)海水养殖设施
(5)海洋生物制品、生物活性物质提取、生物质能源开发等
5.现代林业
(1)经济林产业
(2)森林可持续经营
(3)林特产资源高效开发利用
6.循环农业与生态环境建设
(1)农业生态环境保护与控制技术
(2)农业和加工 (略) 理技术及配套设备研究
7.农村民生
(1)农村信息化服务及平台
(2)新农村建设综合示范
(三)社会发展科技
1.人口与健康
(1)重大疾病、常见病和疑难病的早期预测、早期发现、早期诊断相关技术研究
(2)妇女儿童疾病干预与防治技术研究
(3)药物新剂型的开发研究与海洋药物研发
(4)地道中药材规范化种植、中药饮片质量控制与标准化关键技术研究
(5)新型生物医学材料、新型诊断试剂、医疗器械的研发
(6)计划生育、优生优育相关关键技术研究
2.资源与环境
(1)小流域水环境污染综合治理、饮用水源地污染控制关键技术研究
(2)生态环境保育与恢复、赤潮、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等环境污染监测与预警技术研究
(3)临港重化工对海洋环境影响的风险评价技术
(4)可持续城市技术集成与示范
3.公共安全
(1)食品中重要污染物高通量检测技术研究
(2)食品安全技术标准研究
(3)地震预测与烈度速报、 (略) 会服务系统建设、城市灾害安全监测、风险评估和预警技术研究
(4)科技强警与科技拥军
(5)公共管理体系技术研究
4.其他
(1)妈祖旅游资源开发研究
(2)工艺美术及金银珠宝首饰产品开发、检测及标准研究
(3)“智慧莆田”网络技术研究。
(四)十大基地建设
1.莆田液晶平板显示产业基地。莆田液晶显示产业基地是我市第一个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以新威电子、新盈液晶、安特半导体、新世纪电子等高新技术企业为代表,主要产品包括ITO玻璃、驱动集成模块、偏振片等原材料、也包括MP3、数码相框等液晶显示市场成品。 (略) 与目标:
(1)提高LCD产品的关键技术。大力提高TN/STN液晶显示模块(LCM)的设计能力和生产工艺水平,以寻求LCD产品更高附加值。由COB(Chip On Board)制造工艺转向COG制造工艺,使LCM产品不断向小型化、高度集成化、简易化的方向发展,增加产品的技术含量,提高产品竞争力。
(2)加大LCD产品多样化制造技术。加快研究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LCD新产品是基地科技未来重点发展的方向。开发用于手机、数码相机、MP4、车载显示屏等此类占电子消费主导地位产品。同时为ITO导电玻璃和彩色滤光片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市场空间。
(3)加快建设LCD研究开发机构。建立以企业为投入主体的联合研究开发机构。建立LCD平板显示 (略) 。 (略) 的宗旨是:跟踪LCD行业的发展,及时引进、消化、吸收新技术、并不断创新,不断提高工艺水平,开发新产品。
2.莆田LED光电产业科技示范基地。以福建中科 (略) 为骨干企业的莆田LED光电产业科技示范基地,对进一步加快发展我市LED产业,推进高世代TFT-LCD液晶面板项目开发建设,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略) 会可持续发展,实现节能减排有重大意义,争取列入国家级特色产业基地。 (略) 与目标:
(1)巩固和发展莆田市在LED应用产品生产与研发方面的优势,充分利用现有技术和市场资源,进一步拓展在外延片和芯片方面的研究,并积极引进台湾外延片和芯片生产企业, (略) (略) 的研发资源,壮大我市LED产业规模,促进莆田市LED光电产业链发展。
(2)推进LED产业园申 (略) 特色产业基地,通过5年左右努力,力争到2015年底,莆田市LED产业集群达300-500亿元的产业规模,努力打造成国内一流的LED产业技术创新和生产基地。
(3)高世代液晶面板项目主要研发生产8.5代以上TFT-LCD液晶面板,年产值可达170亿元。
3.莆田新材料产业科技示范基地。莆田新材料产业科技示范基地 (略) 为龙头,以 (略) 、福建新 (略) 等为骨干企业的新材料产业近年来呈现强劲的发展势头,逐步成为莆田经济发展的新兴产业。 (略) 与目标:
(1)支持企业创建国家认 (略) 、博士 (略) 。
(2)建立全国性新型水性涂料生产基地。
(3)鼓励企业发展碳化硅(SiC)、氮化硅(Si3N4)产品,完成结构陶瓷系列化生产。在结构陶瓷领域尽快达到中国领先,世界一流。
4.莆田先进机械制造业科技示范基地。莆田先进机械制造业科技示范基地由 (略) 、莆 (略) 、福建省 (略) 、福建省莆 (略) 、福建省莆田 (略) 、威诺数控等6家骨干企业组成。6家骨干企业全是福建省创新型试点企业,其中东亚机械已转为省创新型企业,3家是新认定的高新技术企业。基地产品涉及高性能活塞环、陶瓷镶嵌活塞环、制动器、制动蹄块等汽车、摩托车零配件以及大型矿山机械、 (略) 、电控VE分配泵等多种高新技术产品。 (略) 与目标:
集中力量推进资源整合和体制机制创新,做大做强骨干企业,着力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以高新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积极推进产学研合作,加 (略) 建设,促进莆田先进装备制造业技术水平更上新的台阶。
5.中俄科技合作(莆田)示范基地。以福建 (略) 和涵江区华林蔬菜基地为龙头, (略) 芯片生产实现产业化,聚集相关企业60多家。联合周边科技企业,积极引进独联体的技术、资金和人才,开拓独联体市场、辐射带动相关企业开展国际间的科技交流与合作,为莆田开展国际技术合作和产品贸易起到引导示范作用。 (略) 与目标:
(1)围绕“示范基地”建设,根据福建省电子产业发展规划,推动福 (略) 不断扩大对外引智的渠道,增加引智项目数量和扩大技术交流范围,提高引智的质量和应用效果,为推动福建省半导体行业发展,提供一个强有力的技术支撑平台。
(2)推动莆田市 (略) 广辟合作渠道,扩展合作空间。在与俄罗斯、韩国、日本、荷兰、瑞士等国家的蔬菜科研单位开展合作的基础上,争取在种质资源的利用与育种、栽培新技术的引进、新农机的合作上取得突破,为今后的进一步合作创造条件。
6. (略) (略) (莆田)水产良种繁育基地。 (略) (略) (莆田)水产良种繁育基地是由莆 (略) 、秀屿区悦华、天然星、 (略) 、福建省太湖 (略) 组成。基地在我省莆田、厦门、漳浦、泉州、福清、平潭、连江和我国辽宁、山东、江苏等地建立花蛤育苗和养殖基地。 (略) 与目标:
(1)进一步完 (略) 和国家级花蛤良种场的建设,配备先进仪器设备,通过建立研发平台,吸引高校、 (略) 所与企业合作研究和成果转化,提高企业技术创新能力。
(2)在保持原有企业主导产品——花蛤苗种培育和成品贝养殖技术领先的基础上,对已选育至第四代的花蛤品系进一步开展杂交和选育工作,使其优良经济性状能稳定遗传,以全面实现我省花蛤良种养殖产业化。
(3)开展花蛤产品精深加工研发,增加花蛤成品销售种类,延长花蛤产业链,扩大其销售范围,提高花蛤产品附加值。
(4)完善硬壳蛤人工育苗技术和条件,开展硬壳蛤规模化土池育苗生产,通过技术研究和成果推广,使之成为福建新的贝类养殖品种;
(5)开拓新产品满足市场多样化需求。引进贝类养殖新品种—波纹巴非蛤,并开展大水面人工育苗技术研究,实现巴非蛤苗种人工培育。
(6)进一步做大做强南日鲍品牌,以增强品牌意识,积极探索延绳式沉箱抗风浪生态养鲍新技术,拓展南日鲍产业化空间,并形成以南日鲍、刺参等一批产业规模优势的产业集群。
7. (略) 福建(莆田)航天育种种苗基地。 (略) (略) 福建(莆田)航天育种种苗基地福建 (略) 内(原 (略) ),是全国第五家、福建省 (略) 航天育种种苗基地。 (略) 与目标:
进一步 (略) 合作,扩大“太空青茄”、“樱桃番茄”、“甜玉米”等加工专用型蔬菜品种的引进与规模化种植,加工生产蔬菜粉、蔬菜果脯等深加工食品,延伸农产品产业链,提高产品附加值。
8. (略) 福建(莆田)药(食)用菌研究推广基地。由 (略) (略) (略) 共建“ (略) (略) 福建药(食)用菌研究推广基地”有针对性地研究药食用菌的生物学特性,制作出高温型药(食)用菌猪肚菇、草菇等新菌株的原种和栽培种。对原保存的品种资源进行移管培养,驯化栽培,示范有机栽培姬松茸、灵芝,姬松茸标准化栽培成为全国最大生产基地,产量占全国70%以上。 (略) 与目标:
在原有合作的基础上,应加大新品种选育力度,培育具有自主产权的药用菌新品种,加快新品种更新换代;开展药用菌安全生产、药用或保健品产品开发,菌根食用菌半人工栽培技术研究,提高药用菌产品的价值,促进莆田乃至福建药用菌产业技术提升,做大做强药用菌产业,促进地方经济发展。
9.闽台科技合作(莆田)示范基地。闽台科技合作(莆田)示范基地由莆田市仙游台湾农民创业园、 (略) 、福建省 (略) 、福 (略) 、莆田市 (略) 等成员单位组成。 (略) 与目标:
(1)支持仙游台湾农民创业园该创业园引进台资企业50家。逐步完善基础设施配套,基本完成台湾村、台湾农 (略) 、台湾农 (略) 、农业科技培训、 (略) 、农产 (略) 等核心区建设任务; (略) 生创业园初具规模;基本建立优质日本甜柿,畜禽、水产标准化养殖,日本樱花等名优花卉,林、笋生产及加工保鲜,山区食用菌与反季节蔬菜生产和农产品加工等6个示范基地。努力将园区建设成为海西知名的生态休闲度假旅游胜地和现代农业的示范基地。支持高效安全水产饲料添加剂的开发及应用项目,努力建设全省乃至全国最大的水产饲料闽台合作基地。
(2)以福建万邦光电、福建威诺数控、莆田远泰工业为代表的企业,加强与台湾在先进制造业、工业设计等领域的合作交流,打造海西建设先进制造业示范基地。
10.莆田畜牧清洁养殖科技示范基地。莆田畜牧清洁养殖科技示范基地以福建省莆田市优 (略) ,福建 (略) 、天怡(福建) (略) 为骨干企业组成。 (略) 与目标:
(略) 、高校等技术平台。 (略) 城 (略) 合作共同开展“以人工湿地等生 (略) 理养殖污水技术项目”研究。继续加强发酵床养猪废水零排放技术应用总结推广工作。拟引进美国奥斯本种猪自动测定系统,为种猪场内测定,增加种猪选育手段,以提高种猪选育水平。
六、保障措施
为确保莆田市“十二五”科技发展规划目标的成功实现,必须切实结合莆田的实际情况,因地制宜,抓住机遇,面对挑战,制定和采取卓有成效的对策措施。
(一)确定科技工作着力点,强化政府科技宏观管理
1.建立健全科技宏观统筹协调机制。继续推进政府主导的科技宏观决策调控体系建设,继续 (略) 门科技工作领导机构统筹、规划、协调职能,建立并发挥科技工作联席会议制度的议事、决策和执行监督功能,建立健全重大科技决策与咨询机制,实现科技资 (略) 、统筹配置和高效共享。积极拓展兄弟城市交流,院地合作的内涵和外延,完善市县(区)统筹协调、产学研合力攻坚的科技协作和资源配置机制,集成优势资源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和区域科技进步。
2.加快建立科技进步目标责任制。重点考核各级党委和政府“一把手抓第一生产力”责任意识、 (略) 门机构建设与履能,财政科技投入等重要指标,建立健全区域科技进步考核监测体系,推动形成各级党政一把手亲自抓、各部门联手抓、全社会共同抓的科技进步的有效机制。完善县(区)级科技行政管理机构, (略) *** 建设,确保其履行促进本地区科技进步的管理、指导、协调和监督职能。
3.继续深化科技计划管理改革。面向海西发展战略,围绕战略性新兴产业、技术创新工程、农业科技创新创业、重大科技创新基地、民生科技等科技发展的重大任务, (略) 署、 (略) ,统筹项目、人才和基地建设,继续完善项目生成、资源配置和监督评估机制,探索实施科技重大专项招投标制度,推进各类科技计划协同实施,改革科技评审与评估制度,改革科技成果评价和奖励制度等,形成科技计划实施与区域创新体系建设相互促进的科技 (略) 。
4.不断完善自主创新政策体系。制定出台鼓励企业技术创新的政策,加快企业科技创新体系建设步伐,促进企业成为技术创新的主体。加快引导企业建立和完善以技术(设计)中心为主要方式的企业创新体系及运行机制,着力引导和推动企 (略) (略) ,加速形成有利于企业自主创新的科技进步机制,逐步建立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以提高企业技术创新能力、推进企业技术进步,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加快研究出台推进海峡西岸高新技术产业带建设和有利于战略性新兴产业快速发展的产业扶持力度。加快研究制订推进莆台科技交流合作的先行先试政策。
(二)强化市场机制作用,建立健全多元化科技投入体系
1.保障财政科技投入稳定增长。各级财政科学技术经费支出纳入预算管理,并按法定要求逐年增长。“十二五”期间,全社会科技投入明显增长,全社会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投入占地区生产总值(GDP)比重达到1.0%以上。保证每年财政科技投入的增长幅度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的增长幅度。 (略) 从市财政每年安排的科技项目经费中安排专项资金,用于市科技专项、科技创新基地和科技条件平台建设。市、县(区)财政科学技术经费支出占本级可用财力支出的比例达到国家科技进步考核指标要求。探索建立市县(区)科技投入考核办法,加快建立财政科技支出的绩效管理机制,提高科技经费使用效率和效益。
2.激励企业增加研发投入。充分发挥创新激励政策的导向作用,积极落实企业研发费用税前加计扣除、高 (略) 得税减免、政府首(订)购、国产首台(套)重大装备补偿等财政税收政策,引导和鼓励企业在技术难题招标、研发成果参与分配、科技人员优化组合等方面大胆创新,支持企业建立研发机构和各类技术创新联合体,鼓励企业特别是重点企业、高新技术企业、民营科技企业增加对研究开发活动投入,确立企业技术创新投入的主体地位。
3. (略) 会资金投向科技创新创业。加强科技与金融结合,探索采取贷款贴息、基金制、创业投资风险补偿等多种投入方式,积极推进知识产权质押、科技型企业贷款贴息、科技保险等新型的科技金融试点工作,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科技型企业支持力度,带动金融资本投向科技创新。鼓励创业风险投资机构向研发前端投入,鼓励民间资金、民营资本参与科技投融资。
(三)建设新型人才高地,形成科技发展的核心竞争力
1.创新人才引进模式。围绕创新平台建设、产业升级、重点建设和科技成果转化集聚人才,促进人才、项目、资本有效对接。拓展项目带 (略) ,实施大项目人才的孵化、集聚、服务和辐射工作,着力引进、培养和造就科技领军人才、学术技术带头人和创新创业人才。重视发挥海内外人才在港城建设中的作用, (略) 、 (略) 士的沟通交流,重点加强莆籍人才的联系, (略) 地、校地、校企合作,做好产学研对接工作。
2.盘活本地各类人才。拓展人才“ *** ”工程,实施市管拔尖人才、青年后备人才滚动管理。大力引进、培养、集聚优秀博士后人才。加大人才投入,重视实用人才的培养,发挥高校、 (略) (略) 培养高技能人才的基础性作用。
3.大力推进人才市场化配置。促进人才合理有序流动,把人才作为发展先进生产力最活跃的因素,建立人才柔性流动机制,打通党政人才、企业经营管理人才、专业技 (略) *** 之间流通渠道。继续深化分配制度改革,鼓励知识、技术等生产要素参与分配,鼓励科技型企业设立管理股和技术股,按规范自主约定分配比例,充分体现科技人员的劳动价值,激励他们创造出科技成果。奖励科技人员,特别是重奖对莆田市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有突出贡献的科技人员。为人才能充分发挥作用提供良好的环境,使各类人才愿意长期留在莆田工作。
(四)加强科技宣传和普及工作,提高全民科学文化素质
1.营造科普工作良好环境。围绕《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重点实施未成年人、农民、城镇劳动者、社区居民、 (略) 和公务员科学素质行动。健全科普工作政策法规体系。 (略) 区科普工作的内容和形式,建 (略) 会化服务体系。建立莆田市科普基金,鼓励国内外企业、社会团体和个人支持科普事业,形成多渠道科普工作投入体系。
2.推进科普 (略) *** 建设。加大科普投资力度,建立具有地方特色的科技博物馆、科技主题公园,促进市、 (略) 建设相应的科普设施与科普阵地。办好市科普画廊,加 (略) *** (略) *** 建设,实施科普志愿者行动,努力吸引各类专业人员参与科普工作。健全市、区、街、社、企业(学校)五级科普促进机构。
3.办好各类科普活动。重视科普创作,加强对优秀科普读物创作、出版的扶持和宣传力度,加强引进国外优秀科普书籍,抓好报刊科普宣传,加强科普报刊管理。积极开展有影响、有特色、效果好的各类主题科普活动。利用全国科普日,世界知识产权日、人口日、环境日、卫生日、电信日、地球日、气象日、植树节和安全宣传周等节庆活动,开展形式多样的科普活动。办好科技进步活动月,每年举办若干次大型科普宣传活动和学术交流活动, (略) 会群体开展各种方式的科普活动。
4.大力培育创新文化。在全市开展关于创新的宣传教育, (略) 会充分认识自主创新的重大意义,营造科学和创新创业的良好氛围以及勇于探索、 (略) 会环境。
(五)加强组织领导,确保《规划》的有效实施
1.加强组织领导。 (略) (略) 战略高度,切实把科技摆上优先发展的位置,切实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转变经济 (略) 环节,根据本《规划》确立的发展目标、 (略) 署、主要任务和保障措施,结 (略) 门实际,解放思想, (略) 署,强化措施,狠抓落实。 (略) 门要加强对纲要实施的组织领导, (略) 门加强对区域和行业进步的宏观指导,动员和组织企业、 (略) 所、 (略) (略) 会科技力量分工负责、密切协作,共同推动《规划》各项任务全面完成。
2.实施动态监测。加强《规划》实施与年度计划、专项规划、中长期规划和相关规划执行的动态衔接,不断完善科技规划体系建设。建立健全《规划》中期评估机制,定期对《规划》实施开展评估监督, (略) 确定的目标和任务的有序推进和高效完成。同时,要根据国内外科技发展的新趋势、新突破 (略) 会发展的新需求,开展前瞻研究和技术预测,对《规划》实施进行及时、必要的调整。
海西应先行,港城当崛起。全市 (略) 位,靠前服务,融入海 (略) 。 (略) 加快建设海峡西岸 (略) 署作为新起点、新契机,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坚持以服务企业、服务基层、服务民生为己任,不断开拓创新,努力营造有利创新的政策环境,扎实推进区域创新体系建设,切实发挥科技的支撑引领作用, (略) 会平稳较快发展,为加快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贡献智慧和力量,谱写出科技助推海西发展,科技助推港城崛起的辉煌篇章。
附件:1.莆田市“十二五”科技发展主要指标
2.莆田市“十二五”科技重点项目表
3.名词解释
附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