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块名称:惠来县葵潭中学扩建项目地块
地理位置:惠来县葵潭镇吉镇大埔
土地使用权人:惠来县葵潭中学
土壤污染状况调查单位: (略) (略)
2. 调查地块范围及调查面积调查地块占地面积:34181.3m2。用地红线见图1。
3. 地块历史沿革通过资料收集和审阅、现场踏勘、人员访谈等方式对调查地块及其周边进行了详细分析和污染识别,地块历史概况如下:
①1986年前,地块内及周边为未利用地,无企业,无生产活动;
②约1986年-1995年,葵潭中学逐步迁至本地块外南侧,地块内仍为未利用地,无企业,无生产活动;
③2014年,葵潭中学在地块内北侧建设一栋6层楼宿舍楼;
④2016年,葵潭中学在地块内西侧、北侧各建设一处篮球场,于地块中部建设一处跑道;
⑤2021年,葵潭中学在北侧宿舍楼搭建大棚室食堂;
⑥2023年,因葵潭中学扩建,于地块内北部新建一栋6层楼宿舍楼,同时将地块内植被、硬化路面、学校跑道和篮球场拆除并埋设地梁,开挖土壤堆存于地块内东侧。
4. 地块用地规划根据惠来县自然资源局发布的关于《 (略) 惠来县预留城乡建设用地规模使用审批表(葵潭中学)》成果的公告(见图2),红线范围内拟规划为中小学教育用地(A33)。
5. 地块土壤污染状况调查本次调查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土壤污染状况调查(污染识别)和第二阶段土壤污染状况调查(初步采样分析)。
5.1. 第一阶段调查——污染识别本阶段工作总体步骤依次包括资料收集与分析、现场踏勘、人员访谈,同时对于潜在的污染源,结合地块历史沿革等情况,初步分析潜在的污染物,并通过分析潜在污染物的环境迁移行为,初步建立地块污染概念模型,以确定进一步调查工作需要关注的潜在污染物和潜在污染区域。
通过现场踏勘、场地异味辨识、人员访谈以及历史影像图进行分析验证,地块污染分析结果汇总如下:
(1)调查地块历史上没有发生过环境污染事故。
(2)调查地块历史上没有从事过规模化畜禽养殖。
(3)调查地块历史上未涉及工矿用途、有毒有害物质储存与输送或固废堆放与倾倒、固废填埋等。
(4)调查地块内未发现土壤有被污染的迹象。
(5)调查地块历史上不存在外来土壤转运至本地块的情况。
(6)调查地块周边不存在潜在污染源。
(7)在篮球场建设过程、以及拆除过程中可能存在柴油滴露情况通过地面裂缝渗透迁移至土壤中造成石油烃(C10-C40)污染。
综上,调查地块需要特别关注的特征污染物为石油烃(C10-C40)。
5.2. 第二阶段调查——初步采样分析本阶段的主要目的在于证实地块土壤和地下水是否存在污染,并确定地块污染的大致范围、污染程度、污染轻重度区域及主要污染物种类等,为下一步工作提供依据。
本阶段共设置6个土壤监测点,2个土壤对照点,3个地下水监测点。监测点位布点图见图3。
点位数量满足《 (略) 建设用地土壤污染状况调查、风险评估及效果评估报告技术审查要点(试行)》的技术要求,即:地块面积≤5000 m2,土壤采样点位数不少于3个;地块面积>5000 m2,土壤采样点位数不少于6个。
5.2.1. 土壤检测项目
1. 基本理化性质2项;
2. 《土壤环境质量建设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标准(试行)》(GB 36600-2018)基本45项;
3.石油烃(C10-C40)。
5.2.2. 地下水检测项目
1. 基本理化性质2项;
2. 《土壤环境质量建设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标准(试行)》(GB 36600-2018)基本45项;
3.石油烃(C10-C40)。
5.2.3. 风险筛选值的选取
1、土壤污染风险筛选值
(1)土壤污染物优先参考《土壤环境质量建设用地土壤风险管控标准(试行)》(GB36600-2018)土壤样品第一类用地的筛选值。
(2)土壤信息服务平台(http://**)土壤类型查询结果可知,项目地块主要土壤类型为赤红壤,砷参考《土壤环境质量建设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标准(试行)》附录A表A.1中赤红壤的背景值(60mg/kg)。
2、地下水污染风险筛选值
因本项目未采集到地下水样品,因此仅对调查地块土壤进行污染风险值的选取与评估。
6. 初步采样检测结果及分析根据初步采样检测结果分析如下:
(1)土壤采样调查结果
初步调查在地块设置6个土壤监测点位,共采集18个土壤样品(不含对照点),在调查地块外设置2个土壤对照点,共采集2个土壤对照点样品。地块外对照点和地块内土壤样品的检出含量均低于《土壤环境质量建设用地土壤风险管控标准(试行)》(GB36600-2018)第一类用地筛选值。
(2)地下水采样调查结果
调查地块内共设置3口地下水监测井,其中S/W6钻探到15m,S/W2、S/W4钻探到8m,3口地下水监测井均未见地下水,因此本次调查未采集到地下水样品。
综上所述,调查地块不属于污染地块,根据调查评估流程,该地块土壤污染状况调查工作可结束,无需进入土壤污染状况详细调查阶段。